公司出國旅遊 失望變驚艷
- 詳細內容
- 發佈於:2011-07-26, 週二 12:03

馬來西亞偉特集團負責人朱振榮、徐鋇芬伉儷,因參加慈濟所舉辦的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深受慈濟大愛感動,朱振榮悄悄發了一個願,希望他的好朋友、身邊的親人、公司的員工,都可以來認識慈濟的真、善、美、與大愛。
惜資源護大地 疼惜大地物命循環
今年(2011)公司舉辦旅遊時,偉特集團特地安排127位員工前來臺灣旅遊,行程中除了參訪慈濟志業體,7月10日也來到內湖環保站體驗環保。
由於人數較多,為了讓大家更容易了解,導覽志工分成兩組進行。「紙為什要這樣分類?」、「怎麼會有年紀這麼大的志工?」、「好多塑膠袋,原來塑膠袋的回收這麼麻煩,這樣回收夠成本嗎?」、「太神奇了,鍋蓋還可以做成洗手槽」、「原來雨水可以這樣回收被使用」。

面對不同的疑問,志工一一回答、解說,「紙張分五類除了價錢較好一些,也是為了回收再製時較容易」、「環保志工從4歲到80幾歲都有」。頓時,年輕的工程師們對著正在剪紙的年長志工們鼓掌,敬佩他們為環保的付出。
「塑膠袋回收有時還不夠運送油錢,但是還是要回收,做回收是為救地球,而不是為了利益」、「鍋蓋做成洗手臺,是為了延長物命,也是為了惜水。鍋蓋淺淺的,如果水開太大會濺到自己,水就會開小一點,自然就會省水。」團員徐鋇芬趕緊拿起相機紀錄這奇特的省水鍋蓋。
員工旅遊學新知 觸角廣伸見大愛
「寶特瓶做成毛毯!」大家用著驚訝的眼神看著巧藝坊慈濟志工吳月鶯。吳月鶯細心解釋毛毯製造過程,從回收、分類、切片、聚子粒、抽紗到製成布。還有志工已經八十幾歲了還天天來,就是為了愛護地球的那一份心。
連溫儀、林麗娥小姐紛紛表示:「在馬來西亞也有做垃圾分類,只是沒想到臺灣的環保如此先進,還能回收再利用。回國之後,我們也要這樣做,大家都應該為地球盡一份心」。

原本以為是臺灣觀光之旅,心中充滿期待的黃迖豐說:「知道行程有兩天是參訪慈濟,一開始就覺得奇怪,不是員工旅遊嗎?參訪之後覺得真的很值得。」再談及參訪臺北慈濟醫院,看見院內的醫療人文,以及在環保站大家為環保的付出的事實。他說:「我真正看到世界的另一個面,感動很多也學習很多。」
黃迖豐表示,馬來西亞本來就有做環保,但是這趟參訪,讓他感受到做環保要從教育開始。他要影響他週遭的朋友、家人一起來做環保,讓大家一起來加入愛地球的行列。
徐鋇芬在2010年3月參加全球實業家生活營圓緣當天,因身體不適,住進臺北慈院時,深受慈濟人文感動。回國之後,她積極參與慈濟活動,目前也在見習當中。徐鋇芬表示,期許這趟人文之旅可以使員工愛心被啟發,心靈更淨化,環保行動能落實在公司,也希望員工一起來素食愛護地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孫秀惠 臺北內湖報導 201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