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模範城市官員訪內湖
- 詳細內容
- 發佈於:2011-06-21, 週二 10:35

降低物欲 資源回收巧運用
頂著夏日艷陽,一行人來到環保館體驗腳踏車發電,成員頻頻地問道:「為什麼要做這個東西呢?」經由導覽志工解說瞭解,這是利用廢棄的摩托車發電機及廢棄腳踏車,運用腳踏車的轉軸來發電。主要目的是藉由廢物利用的巧思,寓教於樂的方式,讓來參訪的團體,體會如何在生活中節能減碳,珍惜地球資源。成員們連連稱讚說:「這個好!」
在前往環保站的途中,張家港市委市級機關工作委員副書記黃明浩發現,環保志工大多數是女眾,尤其看到開環保車的司機也是女眾時,他不解地問:「你們都不用生活嗎?」一旁的慈濟志工邱欣慧回應:「生活過得去,夠用就好!」
來到環保站,成員們看到志工將紙張純白的部分剪下來分類,好奇地問,「為什麼要剪下純白的地方?」志工回答,這樣可以減少再製過程中,使用化學漂白造成環境的汙染。經過志工詳細解說,成員們紛紛讚歎地說:「做得好細緻啊!」
來到瓶罐區,看見志工們不畏天氣悶熱,滿面笑容做分類,將瓶子、瓶蓋、圈環一個個分出來。副書記黃明浩不禁讚歎:「你們每個人看起來都很開心,笑的好親切、好陽光,連我都開心起來了!」

付出無求 學習志工精神護大地
張家港城市管理局副局長侯虎珍,一路上專心的聽著導覽志工的解說,不時拿起相機記錄所見所聞。當導覽志工介紹,拆解區的志工部分來自大陸時,侯虎珍開心地問候並拿起相機留下身影。
她不斷地詢問如何做拆解分類,同時,問拆解區志工:「您來做環保開心嗎?」環保志工徐平回答:「我年紀大了,能來做環保,和大家一起說說笑笑,開心啊!」對於慈濟志工付出無所求的人生觀感到佩服。
侯虎珍表示,這次參訪主要目的,是希望了解如何將垃圾做精細分類,如何進行資源回收及處理,「更希望能從人的行為及心念上面來教育,如何愛護地球,特別是垃圾分類與回收處理的教育,需要更進一步加強與培養。」
看見慈濟志工用愛心做環保,愛護地球,侯虎珍認為,把原本丟棄的東西,變成可用的資源,再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特別有意義,她笑著說:「對我們來說,肯定是教育,我們很感動。」看到志工們不計報酬的付出,做資源回收來愛護地球,令她佩服。
在環保的領域中,此行參訪得到滿滿的收穫。在志工們的歡送聲中,繼續前往下一個學習旅程。【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魏晨芳,地點:臺北內湖報導,日期:201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