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吃禽肉 一年啃噬26公斤

禽流感疫情這幾年就像燒不盡的野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每每傳出疫情時,無辜的雞群就得面臨被撲殺的命運,數以萬計的生命在人為操控下沒有選擇權。
一個天文數字你很難想像!台灣人一年吃下3.4億隻家禽, 為了應付龐大的消費市場,台灣七成以上的雞場都採取格子籠飼養方式,這種高密度飼養環境,一旦感染禽流感,傳播相當快速疫情也相對嚴重;同時科學界也證實,雞隻經過不人道飼養甚至非人道屠宰都會造成內分泌失調,嚴重影響到肉品安全,惡性循環的代價是人們健康的隱憂。

民以食為天,早期社會資源有限,圖溫飽得來不易,現今社會工業技術提升,農產物資也跟著源源不絕,人們對眼前的食物,不再遙不可及,反倒是無止盡的口腹之欲。

儘管食物多元化,但亞洲人愛吃家禽的飲食習慣,遠高於歐美國家,其中台灣人,一年吃下3.4億隻家禽,平均每人每年,至少消化26公斤。而為了應付,如此龐大的供需市場,在有限土地上的高密集畜牧模式,成了紓解方式。

大愛記者 卓宛禎:「彰化縣是全台灣蛋雞飼養密度,最高的縣市,這個雞場一公頃的建地,就養了六萬隻的雞,可以想像雞的活動範圍,在這小小的面板上面,就有三隻雞的活動,其實這樣的飼養環境相當狹窄,我們每天吃的一顆蛋。」

格子籠飼養方式,成了病毒傳遞的溫床,小到無法站立的空間,必須踩著其他雞隻,才能吸取新鮮空氣,敵不過同伴競爭,只能成為圈籠內的犧牲者。

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 王淑音:「國內九成以上飼養雞用籠子,我們俗稱的格子籠空間很狹窄,我估計大概百分之七十左右,在格子籠,比較密集飼養的環境之下,如果產生疾病的話,它(病毒)的傳播速度是非常快。」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 陳玉敏:「我們不想讓牠(家禽)生病,所以我們又用很大量的抗生素,各式各樣的預防性抗生素,加在飼料裡頭,這些抗生素,也抵不過細菌的變異,宿主的抵抗力越來越弱,病毒就越來越強。」

而科學界也推論,動物不人道的物競天擇,以及受到驚嚇後的內分泌變化,都會帶來肉品衛生的隱憂。

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 王淑音:「驚嚇的過程當中產生的賀爾蒙,或者產生的不正常的代謝,可能會產生代謝的物質,所以它的細菌孳生速度會改變。」

2007年台灣通過畜牧法,開啟人道屠宰法規,但台灣人溫體屠宰的陋習仍在,政策急轉彎的配套措施,使得大街小巷還是隨處可見,非人道屠宰的方式。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 陳玉敏:「消費者在傳統市場這樣買的雞,它真的不是一塊安全的肉品,你何必花了錢,又買了一個不衛生不乾淨,又給動物帶來,這麼大痛苦的肉品。過去幾個世紀以來,我們人類忽略動物的痛苦,我們把動物只當成是產肉,或是產蛋的機器,你把雞養在一格一格,小小的格子籠裡,雞不快樂,牠一輩子沒有辦法接觸到,健康的土地、健康的環境,所以牠只能仰賴你給牠藥,這些藥就讓牠無法抵抗,任何疾病的時候,牠當然就送你一個,世紀病毒給你。」

面對病毒動物沒有主控權,對抗疫情人們沒有主導權,一波波疫情聲浪,是病毒反撲的代價,人定勝天的傳奇,能否在百變病毒的世界裡實現,覺醒的改變是關鍵。

採訪撰稿:卓宛禎
攝影剪輯:蕭于傑
資料來源:大愛電視台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