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線充斥海漂垃圾 馬祖美景蒙陰影


今年的雅虎旅遊票選:全世界必去的十大小島,馬祖排名第五,另外,去年的台灣票選「一生必去的自然景觀」,馬祖更排名第一。馬祖擁有美麗的海岸線,但遺憾的是,近年來,海岸線充斥海漂垃圾,美麗蒙上陰影。根據統計,馬祖一年的海漂垃圾,超過800公噸,其中八成卡在消波塊和礁岩,無法清除,慢慢汙染海域。今天的「離島變色錄」專題,帶您一起去了解。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您相信嗎?在我腳底下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的,全部都是海漂垃圾,這裡是馬祖清水村,沿岸的海堤。」

和龐大垃圾只有一牆之隔的,是馬祖「清水溼地」,占地12公頃的澳口,成為國家級的重要溼地,但迎接遊客的,並非候鳥和招潮蟹,而是海漂垃圾。

連江縣環保局汙染防治科長 李易修:「颱風季節的時候,海漂垃圾雖然有受過堤防的阻擋,但是還是會有滿大部分會進到我們的溼地,影響我們溼地裡面的生物。」

每年冬天,來自大陸的海漂垃圾,順著東北季風和洋流,到達馬祖36個島嶼的北方。以「南竿島」為例,春冬時期,北方沙灘布滿塑膠廢棄物,像迎風面的「清水溼地」和「牛角沙灘」,不斷堆積海漂垃圾。

南竿島的背風面,南方海岸,冬天時,海漂垃圾很少過來, 像「仁愛村沙灘」,就還沒到汙染期。

一望無際的美麗沙灘,這裡是馬祖仁愛村的沙灘,目前看不到海漂垃圾,是因為洋流和風向沒有把垃圾帶進來,不過每年的5月到10月,到時候隨著洋流和風向轉變,會湧入大量的海漂垃圾。

馬祖居民 王樹傑:「等到四、五月,等到轉南風的時候,這個沙灘就會變得很多垃圾。」

到了夏季,馬祖島嶼的南方迎風海岸線,會漂來大量的塑膠垃圾,相對的,北方海岸的垃圾量就會減少。所謂「風水輪流轉」,馬祖人說,海漂垃圾也會輪流轉。

馬祖每年清出的海漂垃圾,超過800公噸,其中保麗龍占1/3,木竹類1/3,寶特瓶、塑膠袋、玻璃瓶和鐵鋁罐,又占1/3。

連江縣環保局汙染防治科長 李易修:「一天有2個大潮,所以當我們清完之後,下一個大潮,又會把新的海漂垃圾再帶上來。」

政府無奈,漁民抱怨,近年來的養殖業,因為海漂汙染而產量減少,連謀生的漁船都經常被弄壞。

馬祖漁民 王長宏:「(哪些東西容易被捲進來?) 大概都是塑膠,塑膠帶子或是塑膠袋,大部分都是塑膠袋,一堵住,(引擎)就停掉了。」

馬祖海岸線有20%屬於沙灘,不過還有另外80%是屬於礁岩地形,由於地勢陡峭,這些卡在岩石的保麗龍,無法用人力清除,因此還有80%的海漂垃圾留在原地。

連江縣環保局長 張壽華:「我們現有的人力,已經沒有辦法負荷沙灘上面,比較容易清的(海漂垃圾),對於這個礁岩上面的垃圾,我們真的是無能為力。」

連江縣環保局長廢管科長 王榮龍:「長期堆積以後就是,可能碰到一個颱風來,可能再把它淘出來,向外擴散。」

在馬祖海域架設攔截網,近百個塑膠桶用繩子串起,成為一道牆,阻止海漂垃圾,但幾個月後,就被惡劣海象摧毀。

一味清除和阻檔,無法根本解決海漂垃圾問題,釜底抽薪之道,是源頭的管制。對於離島居民來說,海岸的瓶瓶罐罐,並非「瓶中信」的浪漫故事,而是與垃圾共存的噩夢。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郭繼宗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