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08 四月 2015

惜水如金不浪費 涓滴珍貴當節約


大自然因為有了水,展現出生命力,今天志工早會,證嚴上人關注缺水的問題,提到讓氣候調和,人人要先有善良的心態,隨著天理和道理,方向就不會偏差,同時從菲律賓民眾寫給慈濟人的感謝信中,看到寶貴的誠之情誼,提醒大家,珍惜物命,時時感恩,這才是人間社會的福分。

水能滋潤大地,不過全球正面臨缺水問題,聯合國談永續發展,未來也要依賴水來做外交,有水時就要珍惜無水的苦,污水處理後,也能有大用,人的心更要有活水來滋養。

證嚴上人開示:「如何才能讓氣候能調和,的確,絕對絕對要人人,要有虔誠的、純真的、善良的,歸於天理道理的心態。」

人生的因緣有苦有樂,一名泰國籍的女性,年輕時到台灣,先生卻因為意外,被打成重癱瘓,但是她不離不棄,同時在慈濟人長期陪伴下,勇敢面對無常,珍惜福分。

證嚴上人開示:「我們人與人之間,要珍惜這一分誠之情誼,要按照道理,往善的方向,我們的社會才能穩定 才能平安。」

慈濟人跨越國界和宗教的關懷,也讓來台打拚的菲律賓民眾,點滴在心,走過低潮後,親筆寫下英文信,表達感激之情。

綜合報導

Read more

敦親睦鄰掃街行 國小學童無雜念


慈大附中國小部二三年級,160位師生,結合慈濟人文課程,走出校門,沿著學校周圍的社區掃街,身體力行,體會付出與服務的精神。

排好整齊的隊伍,裝備準備齊全,環保小尖兵要出任務囉。

慈大附中國小部老師 林怡秀:「落葉要全部集中起來,因為落葉它們,其實都會堵塞排水溝的位置。」

握緊掃把,奮力掃落葉,慈大附中國小部二三年級的小朋友,沿著學校周圍掃街,用純真心念付出。

慈大附中國小部學生 楊禮安:「努力的為地球 盡一分心。」

慈大附中國小部學生 林耕芯:「可以把環境用得更漂亮,我們的世界就可以變得更美好。」

身體力行,也體會了父母的辛勞,小朋友說回家要主動做家事,同時也培養了為社區服務的精神。

楊寶月 葉朝慶 真善美志工-花蓮報導

Read more

落實回收資源再生 開拓社區清流


馬來西亞峇株巴轄附近,有個永平新港新村,當地居民多以務農為生,為了推行環保,村長邀約慈濟志工,前往村子裡舉辦環保展,帶動民眾,如何做回收、分類。

慈濟志工與永平新港新村的第一類接觸,從環保宣導開始。

慈濟志工與民眾:「紙是紙,塑膠是塑膠,這些東西你就給它分好來,因為這些我們是要做資源回收,然後我們再把它賣了,然後幫助一些貧窮的人。」

擁有七百多戶人家的永平新港社區,居民多數務農,村長為了推動環保,邀約慈濟志工舉辦環保展。

志工與民眾:「去菜市場買菜全部放下去,你就不會浪費那些袋子(塑膠袋),你就做到環保。」

永平新港村長 李極武:「希望在新港裡面能夠推動,環保回收也好資源回收也好,能夠讓我們的村民能夠,對環保意識的了解,以及能夠盡一分為我們,居住的環境也好,這個地球盡一分綿力。」

透過志工的講解,民眾反應熱烈,這讓當地唯一的志工范霖盛也對未來的環保推動,充滿信心。

志工 范霖盛:「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因為這地球需要我們淨化,很感謝慈濟能在新港,成立一個環保點,因為有了環保點,就讓大家知道有一個地方,可以把資源回收的。」

愛護地球,永平新港社區動了起來,做對的事情,力量也會更大。


余秀娟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環保清淨在源頭 為地球減輕負擔


為了地球永續發展,慈濟環保志工動口也動手,福建漳州與香港的慈濟人,最近來到校園、企業與社區,分頭宣導環保理念,獲得不少迴響。

慈濟志工 洪小惠:「那一呢就是衣服,三呢就是3C產品。」

教學完畢,實地操作。

直接在教室裡資源分類,這是福建慈濟志工,為「漳浦縣實驗小學」帶來的環保課程。

漳浦縣實驗小學校長 魏國章:「從今天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當一名愛地球愛環境的標兵。」

學生家長 陳德明:「這我們很感謝你們,這次這樣的活動做得很好。」

不只在校園,志工也到企業分享環保理念。

物流公司總經理 蔡新:「講真的,想要吸一口比較新鮮的空氣,有時候都感覺到很奢侈,要喝一口純淨的水都很難,所以這一些都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做起從我做起。」

在香港,慈濟則把綠色產品、帶進社區,實際讓民眾感受。

慈濟志工 陳悅徵:「讓地球有機會喘息,只要我們用環保的杯啊,筷子啊碗啊,就少了很多廢物到地面。」

志工推廣環保,採取多點突破、分進合擊,希望讓早日解除地球的困境。

綜合報導

Read more

水庫淤積主因 山區崩塌地淤積


山區崩塌地的淤積,占水庫淤積量的一半以上,全台各主要水庫淤積量平均超過三成,霧社,白河水庫,淤積量超過三分之二,幾乎完全失去功能,這些淤泥曾有環團表示,八百年也清不完。為了解決淤積問題,水利署水工試驗所目前正在設計排淤隧道,希望能夠利用重力在颱風季節排砂。不過,石門水庫兩座排砂隧道,完工至少要等十年,工程款超過百億,但也不見得能夠徹底解決問題。

面對六十八年來最嚴重乾旱,台灣的水庫和水資源,崩盤的危機,迫在眉睫。
就以北部的石門水庫來說,三分之一的容量,裝的全部都是泥砂。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局副局長王國樑:「石門水庫是民國53年就蓋好,它的庫容是有,高達3.09億立方公尺,五十年大概淤了1億方,最新的一個資料,大概剩下2.01億(立方公尺)。」

來自崩塌地的淤砂,占水庫淤積量的一半以上,而極端氣候沖刷,帶來更多的泥砂,讓問題,雪上加霜。

2004年8月25號,新形成的艾利颱風,艾利颱風直撲北台灣而來,台北市大風大雨,從沒停過。

水利署北水局副局長王國樑:「最嚴苛的就是,民國93年8月的,這場艾利颱風,將近帶了,2788萬立方公尺的砂,到我們(石門)水庫裡面來。」

一場颱風,帶來近十年的泥砂淤積量,任何一座水庫要存活下去,唯一的條件,是要能排掉更多入庫的砂石。

每天上百台的砂石車,在見底的水庫裡奔波,即使政府宣示清淤無上限,但石門水庫一年淤砂量,達3百多萬噸,排砂設施只能化掉2百多萬噸。
台灣幾乎所有的老水庫,都苦於淤泥爆量的類似症狀,被迫尋找新的解方。

為了解決水庫的淤砂問題,水利規畫試驗所,以百分之一的比例,建造一座石門水庫的縮小模型,模擬艾利颱風來襲時,大雨帶來泥砂,灌進水庫的情況。

水利署水試所課長謝天元:「怎麼去減緩這個水庫的淤積,我們就規畫了,分洪防淤隧道,讓高濃度的泥砂,能夠從這個隧道出去。」

不均勻的泥漿,因為比重較重,會往下沉,在清水下方匍匐前進,這樣的情況,就是所謂的異重流。利用這樣的特性,在阿姆坪與大彎坪,分別設計防洪排淤隧道,可望取代人工清淤。

水利署水試所工程司吳慶現:「打中層的隧道,去引最下層的濁水,國外也沒有用到這種工法,配合設計單位,去測試這些象鼻飲水鋼管的,一些排砂能量。」

黑色的泥砂,不斷地被吸進隧道,層表水還是一片清澈。

水利署水試所工程司吳慶現:「大彎坪的隧道 光艾利颱風一場,它就可以排出超過1千萬立方公尺的泥沙量,抽泥船要抽30年,等於大概50億的價值。」

水利署水試所課長謝天元:「水庫早期在蓋的時候幾乎是沒有防淤通道的,從北到南,包括了石門水庫,曾文水庫,南化水庫,其實都有相關的研究在進行。」

雖然以石門水庫來說,要盼到這兩座隧道,又是另一個十年;但人定勝天的工程思維,究竟能為水庫帶來多少利多?

水利署北水局副局長王國樑:「未來每年有多少砂,進到我們的水庫裡來,也透過這些設施,能夠把砂,能夠把它清除。」

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根本不可能解決的,只是說它的淤積趨緩,壽命拉長,但是你說它會根本解決,不可能,我們今天的技術是沒有辦法,解決水庫的淤積問題。」

末端的水庫治理,每年的清淤,水利的工程,或許都只是以拖待變。只有正視大旱的危機,從整體國土規畫,減少開發,節水觀念開始做起,才能讓缺水的危機,變成轉機。

文字撰稿:熊其娟
攝影剪輯:謝啟泉

Read more

2015,04/08,明基材料代表及奇瑞汽車總經理參訪

【對象】明基材料公司代表與中國奇瑞汽車張屏副總經理
【時間】2015年4月8日(三) 15:30-17: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台灣之美人文情 環保之愛護大地

20150415_1.jpg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