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耕作少汙染 綠色中藥受歡迎


台灣中藥材多數從大陸進口,其實有不少人在各自領域努力改變現況,像是農委會的種苗改良繁殖場,研究台灣本土草藥或中藥材的功效,也開發新的種植方式,改良品質。不少小農更跳脫傳統農藥、化肥的慣行農法,嘗試用少農藥、少汙染的方式種植中藥材,產品往往是供不應求。

冬天紅棗樹休息,農人卻沒跟著放寒假。

有機紅棗農 陳淑慧:「因為它長得很快,其他的草就沒有機會生長。」

傳統農法直接噴藥解決的事,這裡卻不這麼做,留下各種雜草,養雞來施肥。其實七年前,陳淑慧還是個徹底的門外漢,現在對有機耕作的概念,全來自邊種邊學。

有機紅棗農 陳淑慧:「現在農業在它還沒生病的時候就要先對它施藥,那人並沒有這樣嘛,要想的是它為什麼會生病,把生病的這個病因跟方式去盡量減少。」

追求讓家人和環境都能健康的耕作法,讓陳淑慧的紅棗往往一上市就搶購一空,

有機紅棗農 陳淑慧:「現在這幾年台灣的紅棗比較有能見度了,台灣的紅棗跟大陸的紅棗現在應該至少四倍以上的價差,所以現在應該是很多人渴求台灣的紅棗買不到。」

正如眾多台灣小農所面臨的,一家人還是無法光靠種紅棗溫飽,而且國內藥材產量卻遠不及國內市場需求。

台糖公司研究所副所長 劉嘉哲:「我們發現這些中藥材從中國進口來,它的品質並不是那麼穩定,同時供應量有時候也不太容易掌控,如果說可以自己來生產,應該是可以比較掌控原料。」

層層溫室小心保護,裡頭果樹上一株最多才結三顆果。這是台糖正在試種的枸杞子,光是要找出適合的種植方式,就得要花好長時間。他們還種金銀花、菊花,都是常被點名異常物質殘留的藥材。

台糖公司研究所副所長 劉嘉哲:「可能比較不太容易達到自給自足,但至少可以掌控部分原料來源,讓我們國人可以享用到安全的食材,同時又可以避免受到原料壟斷的影響。」

只是中藥材植株,受到天候、環境,影響成分,也讓國內種植的中藥,未必能被醫藥界接受。

這一大片蘭花,它的價值不是在於開花來販售,要賣的其實是它的莖,這種莖可以食用也可以做藥材,在中藥裡面就叫做石斛,一般的石斛量其實不多而且非常地昂貴,但是現在透過台灣的農業技術,開發出新的品種還有生產方式,讓這種植物可以大量生產,而且也提高了藥材的品質。

霍山石斛名列九大仙藥,不僅昂貴還有很多贗品,文紀鑾培養出新品種,植株有效成分的含量高於產地藥材,但還沒被列入藥典,不能當作藥品。

種苗改良繁殖場繁殖技術課長 文紀鑾:「這個金皇石斛,我們會希望它擁有父母本的優勢,生物鹼含量比較高,多醣含量比較高,都集中在這個植物上面,(植株)16公克等到它乾燥以後還有8公克,跟(傳統的)兩公克裡面的總多醣含量,它就比它(傳統)的量就可以拉大了。」

不只這樣,種改場從源頭開始,挑選基因優良的種苗來繁殖,去除原生的病蟲害等等問題,提升國內所種的中藥品質。

種苗改良繁殖場繁殖技術課長 文紀鑾:「我把它純化,我只要能夠量產,我就把它純化了,所以就可以得很多大量的藥材,就不需要再有代用品,我們可以透過栽培技術的改進,我們可以生產低農藥、無農藥殘留的植物。」

種苗改良繁殖場場長 楊佐琦:「配合我們台灣的生產技術優勢,還有環境的優勢,我們事實上可以開拓很多中草藥,這樣的話,對我們本土的供應鏈以外,我們甚至希望有一些藥用成分的開發,附加價值會更高,更能行銷到全世界。」

當進口中藥的價格越來越高,當越來越多消費者渴求吃的安心,台灣的農業就遇上了絕佳的發展機會。能不能把握住時機,提升生產品質,開發藥材的品種和用途,都是台灣在天然草本生技界搶得先機的關鍵。

採訪撰稿:周玲秀
攝影剪輯:蕭于傑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