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環保蔚成風 觀光重鎮新氣象
- 詳細內容
- 發佈於:2014-01-20, 週一 14:02
遊客來去,難免令人聯想 留下足跡之際、也留下髒亂。但環湖一周,已可見主管單位維護環境的用心。而昆明慈濟人,也曾獲准在翠湖公園裡的三百年古蹟「海心亭」,分享環保理念。
慈濟志工 柴祖芳:「慈濟的環保他很認同的情況下,我們有拿到這個建築的使用權,前邊的兩邊,兩邊利用這個空地,做瓶瓶罐罐紙,電一三五七,這樣的分類桶 以至於有外國留學生,他定期要到這裡來,那怕是,來兩個瓶子交給我們 三張報紙它也來,他大概就說,這樣一個宣誓的動作,他要來響應。」
圍上安全界線,這座古建築 正待維修;環保推廣,暫時停頓。但落實環保的心念不止,林治宏經營食品公司,在管理上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慈濟志工 林治宏:「這是食品(業)的要求,你洗完手的時候,不能再去(摸),一般的水龍頭,不能再接觸水龍頭,所以這邊洗手的時候,消毒液洗手 然後用腳踩式的,節約用水用電之外,廢棄物在廠房裡,向來也不會停留超過兩天,配合垃圾清運的人員,回饋極高的評價。」
管理部經理 伍保合:「他說,這麼多年了在回收垃圾,他說只有你們公司做得最好,當中會有什麼好,他說,第一個,他可以很準確地把垃圾 進行下一道工序的處理,而且他贊成,過程中,會把有效的垃圾進行有效的回收,所以他說希望我們能多多到,其他單位去推廣,讓更多人意識到分類垃圾的好處。」
對內自我要求,對外更積極影響消費者,食品包裝不過度,甚至循環使用包材。
慈濟志工 林治宏:「我們現在都盡量往這一塊,食品用完了,比如說月餅用完的時候,這些包材還可以再利用,這十多年在包裝方面,這邊的企業在包裝投入方面,也漸漸理性了,不像早期那種過度的包裝。」
沒有人喜見地球資源逐漸耗盡;更沒有人樂意與垃圾為伍。有政府的標語教育;還有慈濟人的力行倡導,雲南名勝 長存優遊好風光。
雲南報導 李璧秀 簡元吉 (201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