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淹良田!放任生長 自成濕地

小社區大改造,今天記者帶大家到,雲林成龍村,這裡居民 原本賴以為生的農田,因為地層下陷、海水倒灌,將近二十年來積水不退,現在變成了一大片濕地。當地的居民一度對家園失望,除了認命,不知道怎麼辦。但現在,一股希望的活水注入了;因為村民正在學習生態保育的觀念,希望接受現況,將成龍村轉型為富教育性的生態社區,重新建立家鄉的價值。

觀樹教育基金會 主任 王昭湄:「海水倒灌就漸漸淹水,積水不退,它現在變成是冬候鳥很重要的棲息地,這個濕地跟村子,以後會變成環境學習的場域,不只來看候鳥,你可以看到什麼是地層下陷,什麼是全球暖化。」
這片位在雲林成龍村的濕地,是將近一百公頃的農田淹水,20年來無法耕種,換來的風景。被居民放棄的農地,現在,卻成為台灣重要的候鳥棲息地;能夠化危機為轉機,是因為2009年的一項計畫。 
觀樹教育基金會 主任 王昭湄:「林務局覺得,讓當地的居民能夠更認同這片土地,所以要請觀樹教育基金會進來,希望能夠想辦法帶動這裡的居民,大家一起來關心這片泡水的土地。」
觀樹基金會排除人為干擾,讓這裡自然復育成保育濕地,希望務農起家的成龍村,能因為這塊濕地,轉型為生態村,重振居民士氣。家園有了新價值,風貌,也開始革新。觀樹基金會每年邀請各國藝術家和村民,以生態為主題、巷弄角落為舞台,發揮創意巧思,替原本老舊的成龍村,製造亮點。 
老長輩們感受到這些妝點,帶來了活力,但對於家園邁向生態之路,卻還沒認同。 
成龍村的土壤鹽分高,農作收成一直不好,所以觀樹基金會除了保育濕地之外,還帶著孩子做「土壤改良」計畫,希望改善村民的生活,也讓孩子們從小就把生態融入生活,進而認同社區。 
觀樹教育基金會 專員 郭珮斳:「讓這些活動成為,他們兒童時期的重要生命經驗,他們長大以後就會對環境的變化,議題啊就會比較重視,然後就會比較願意花心思,跟心血去關懷(社區)這樣子。」
晚上八點了,家長們帶著孩子,來參加觀樹基金會的讀書會,今天講的是生態導覽,書本的內容很艱澀。但學員依舊很認真,因為討論的過程中,大家更了解自己的村子,也凝聚了發展生態的共識,希望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環境。 
郭子爸:我們成龍人的濕地 需要更多人支持鼓勵。
成員中的這位郭明源,是串聯社區力量的靈魂人物。 
街角集合 讀書會成員撿垃圾 
郭子爸:今天的垃圾會暴量喔。
兩個禮拜一次的傍晚,郭明源號召讀書會的成員,帶著自己的家人,沿著濕地撿垃圾;透過力行,來表達對社區的關懷和支持。 
成龍村 居民 郭明源:「我們已經失去的農地,我們要試著接納它,也許它會有更好的發展,不一定 讓它(濕地)更好,也許以後的生活也會更好。」
一步一腳印,這群居民的小小行動,正推著成龍村,邁向新的里程碑。 
成龍村 居民 郭明源:「至少這樣撿,我們會覺得說,未來村子還是會有新的希望。」
面對曾經失落的家園,成龍村民不但沒有放棄,還順應變化來活化社區;雖然成龍村的改革,離成功還差一步,但居民在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感情,和對鄉土的愛與信心,其實最珍貴;這也是社區營造的最終目的了。 
文字撰寫 萬真  攝影剪輯 林家慧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