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016

Wednesday, 30 November 2016

丟棄果皮變黃金 環保酵素大妙用


環保不應該只是書本上的概念、或嘴裡的一句口號,台北市中山大同區的親子成長班,讓它成為觸手可及的東西,來看看他們怎麼做。 

反覆搖來搖去,這不是手搖杯。 

而是台北市中山大同區親子成長班的環保酵素課程。 

家長 陳意婷:「垂手可得的東西其實還滿容易的,對!可以幫環境做一些改變。」 

親子成長班學生 李湘棋:「我覺得可以自己做在生活上可以自己用的東西,我覺得很開心。」 

大人小孩動手做,攜手愛護地球、不落人後。 


真善美志工 呂巧美 王晉文 陳清漢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魚菜共生」迷你版 可擺放桌上


魚菜共生,這樣的技術,不少人研究,在高雄的國中校園,有學生因為爸媽覺得養魚浪費水、不環保,拒絕孩子的要求!而這學生,進了實驗室,把要占一定空間的魚菜共生系統,縮小成桌上型,學生說,養魚的水可以種菜,水資源不浪費有可以觀察生態而且材料費用只要花,五十元! 

這是魚菜共生,透過太陽能發電,養魚也種菜,但是,現在有迷你桌上版!國中生教你,怎樣做! 

瑞祥高中國一生 曹碩成:「用一個瓶子然後把它的瓶口切除,就會變這樣子,切除之後放養過魚的水,可以準備一點這種礫石(陶瓷環),還有像這種小砂石,還有這種錳石,先把它加下去。」 

回收的寶特瓶,加上無土介石,幾株水草,另外已經發芽的白菜種子和小魚,總金額不到五十元,自製桌上型魚菜共生,就完成了! 

瑞祥高中國一生 曹碩成:「(這樣子你媽媽會讓你養嗎)會,真的如果只養魚可能還不會。」 

不只環保養魚種菜,要讓沒有電動馬達的水族箱,水面可以翻動,小魚不缺氧,學生們還相互討論,發現只要用針筒加上軟管,固定時間打個氣,整個魚菜共生系統,就可以充滿活力! 

瑞祥高中國三生 王誠誌:「原本你種菜,就是澆水下去沒了讓植物吸收,現在魚菜共生先把養魚的水過濾,把有害物質過濾掉,剩下養分溶在水裡面,然後再澆灌到菜中。」 

當初希望可以養魚觀賞,放鬆心情,為了讓父母同意,國中生腦力激盪,在實驗室中把知識化為現實生活中能夠運用的技術,這樣一來,不只獲得學分,也找到樂趣! 

朱怡蓉 蕭宏澍 高雄報導  

Read more

環保站是家!聯繫情感心之所向


慈濟屏東竹田環保站,原本一點規模都沒有,但在志工徐鳳英的規劃下,如今不但站內分類明確、一目了然,志工們還把環保站,當成了「家」的感覺。 

天才剛亮,慈濟竹田環保站的志工們,早就已經忙到滿頭大汗,堆滿站的資源回收,分類明確、一目了然,全靠她-徐鳳英的規畫。 

慈濟志工 徐鳳英:「像上人一樣的,看到環保志工那麼用心,那種付出無所求的心境,就是那麼單純,就會覺得很快樂,沒做很像會身體不舒服,就這樣一直做。」 

徐鳳英秉持著一份,最單純的歡喜心,努力做,嬌小的她,無論是騎小車、開大車載滿回收物,都難不倒她,就連照顧戶,也被她感動,投入環保站志工的行列。 

慈濟志工 徐鳳英:「她可以去到哪裡,她就(詢問)說,你可以做環保,因為慈濟救了我一家人,做這個環保,慈濟有在推動環保,那你們可以不可以(一起做),結果很多人就跟她響應了。」 

徐鳳英的女兒:「在這個跟師姑師伯的互動過程中,也就是慢慢的,在修正一些她的習氣,然後也越來越好。」 

把環保站營造成就像家的感覺,徐鳳英希望,來到這邊的夥伴,都能用鼓掌的雙手,歡喜做環保。 

李瑞香 吳士鐘 真善美志工 屏東報導 

Read more

DA.AI’s R2R won the 23rd Creativity and Research Award

CAPTION: DA.AI’s general manager, James Lee, attended the ceremony with honor, for DA.AI’s Recycle to Recycle (R2R) product series has received the Creativity and Research Award.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  Th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Administration has been annually conducting the “Taiwa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Creativity and Research Award” since 1993.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MOEA) established this national award to promote unique and great enterprises that commit themselves to valuable product and service development and creativity. The award is divided into information, electronics, machinery automation, service and comprehensive categories.

The 15th Innovative Business Award, the 23rd Creativity and Research Award, and the 19th Rising Star Award held a joint award ceremony on November 18th 2016 by MOEA in the NTU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er. DA.AI’s general manager, James Lee, attended the ceremony with honor, for DA.AI’s Recycle to Recycle (R2R) product series has received the Creativity and Research Award recognition from the hands of the Deputy Minister, Jong-Chin Shen, together with other 30 outstanding enterprises.

Taiwan is a large textile manufacturing country and its discarded textile leftovers has caused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s to the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DA.AI not only developed recycled textile raw materials, such as Re-PET chips, yarn, and fabrics, but also achieved an extraordinary milestone of turning recycled Re-PET fabric/chip back into new eco garments and accessories in 2015. We named it Recycle to Recycle (R2R) Product Series, which includes blanket, vest, scarf, 3D mask, protective goggle, etc., and patented this technology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DA.AI wishes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extile industry to Earth by approaching “zero waste” concept with enhanced technology, since we understand even a simple idea or action can bring huge change to our environment and the world.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CAPTION: Recycle to Recycle (R2R) Product Series, which includes blanket, vest, scarf, 3D mask, protective goggle, etc., and patented this technology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

Read more

2016 23rd Creativity and Research Award

CAPTION: DA.AI’s general manager, James Lee, attended the ceremony with honor, for DA.AI’s Recycle to Recycle (R2R) product series has received the Creativity and Research Award.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  Th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Administration has been annually conducting the “Taiwa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Creativity and Research Award” since 1993.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MOEA) established this national award to promote unique and great enterprises that commit themselves to valuable product and service development and creativity. The award is divided into information, electronics, machinery automation, service and comprehensive categories.

The 15th Innovative Business Award, the 23rd Creativity and Research Award, and the 19th Rising Star Award held a joint award ceremony on November 18th 2016 by MOEA in the NTU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er. DA.AI’s general manager, James Lee, attended the ceremony with honor, for DA.AI’s Recycle to Recycle (R2R) product series has received the Creativity and Research Award recognition from the hands of the Deputy Minister, Jong-Chin Shen, together with other 30 outstanding enterprises.

Taiwan is a large textile manufacturing country and its discarded textile leftovers has caused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s to the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DA.AI not only developed recycled textile raw materials, such as Re-PET chips, yarn, and fabrics, but also achieved an extraordinary milestone of turning recycled Re-PET fabric/chip back into new eco garments and accessories in 2015. We named it Recycle to Recycle (R2R) Product Series, which includes blanket, vest, scarf, 3D mask, protective goggle, etc., and patented this technology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DA.AI wishes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extile industry to Earth by approaching “zero waste” concept with enhanced technology, since we understand even a simple idea or action can bring huge change to our environment and the world.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CAPTION: Recycle to Recycle (R2R) Product Series, which includes blanket, vest, scarf, 3D mask, protective goggle, etc., and patented this technology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

Read more

駐海地大使來訪 見證環保軟實力

圖說:臺灣駐海地大使黃再求先生與英威德科技董事長等一行人,11月28日,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考察與觀摩,從環保薩用心將寶特瓶清洗回收的「清淨在源頭」、到大愛感恩科技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的「環保精質化」的理念,見證到「臺灣環保軟實力」。(攝影者:曹書豪)臺灣駐海地大使黃再求先生與英威德科技董事長等人一行, 11月28日,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考察與觀摩,從環保薩用心將寶特瓶清洗回收的「清淨在源頭」、到大愛感恩科技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的「環保精質化」的理念,見證到「臺灣環保軟實力」。

在30年前,證嚴法師為了在花蓮籌建醫院,向弟子們開示比喻:「若要解決水的問題與其蓋水庫/水壩,可能因為上天沒下雨而失去調節水的功能,不如往下掘井,若能掘得活泉,則生生世世就不會為水的問題而煩惱。」二十年之後,以「大愛是造福,感恩是智慧。」同樣以掘井人的精神,勉勵大愛感恩科技;每個人都是掘井人,挖掘出每一個人心中的愛,起發人人良善的一面,發會自身的影響力,帶動起身旁的人一同響應環保行列。

圖說:藉著環保動態展示,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穿上中國傳薪系列服飾,展現人文服儀之美,「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高雅、簡約、端莊的中國服飾設計,傳承博大精深中華文化薪火,將「文化」昇華「人文」,樹立「人品典範」。(攝影者:曹書豪)藉著大愛感恩同仁 (素人) 的環保動態展示,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穿上中國傳薪系列服飾,展現人文服儀之美,「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高雅、簡約、端莊的中國服飾設計,傳承博大精深中華文化薪火,將「文化」昇華「人文」,樹立「人品典範」;全使用寶特瓶回收再生製作,打破人人對於寶特瓶硬硬的質感,真正見證到臺灣環保的精質化。

圖說:臺灣駐海地大使黃再求先生表示,感恩慈濟基金會所付出的貢獻,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眾多的環保產品。「環保這個東西真的是一個世界潮流,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可以想到這些東西,不僅解決地球暖化問題,也為地球再生創造一分愛的力量,再加上慈濟人的愛心,再將這些愛心送出去,使得台灣發光發亮。(攝影者:曹書豪)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海國家海地發生芮氏7.0大地震,官方統計死亡人數逾23萬人,在災後第二日,慈濟基金會隨即啟動援助計畫,克服遭地震損傷的艱困交通,將災民最迫切需要的糧食、毛毯、淨水錠、棲身塑膠布等數十噸物資,運送到家園全毀的災民手中;慈濟大愛不間斷,跨越種族、宗教藩籬,援建天主教聖恩修女會學校,同時幫助海地居民種植含高營養價值的辣木,重建海地生計。

駐海地大使 黃再求先生:「我記得在幾年前的時後,海地總理夫人來到臺灣考察,特別來到 (慈濟) 這邊觀摩。製造這些產品,除了對環保付出支外,又將這些產品投入到賑災方面,這一點令我非常感動。海地地震時,陳健師兄也送了我一條賑災毛毯,我每天都在使用,當蓋上這條毛毯時,每天都會想到來自慈濟的愛心,意義特別的不一樣。」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秉持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潮國際綠色典範邁進,2014年在全球數千家公司脫穎而出,獲得瑞士GCCA所頒發世界廢棄物處理第一名,今年更獲得全球能源獎之肯定。(攝影者:曹書豪)黃再求先生表示,感恩慈濟基金會所付出的貢獻,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眾多的環保產品。「環保這個東西真的是一個世界潮流,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可以想到這些東西,不僅解決地球暖化問題,也為地球再生創造一分愛的力量,再加上慈濟人的愛心,再將這些愛心送出去,使得台灣發光發亮。今天有這樣的機會,來參觀大愛感恩科技,從廢棄物回收再製造,到所做的貢獻,讓我學到一課,地球的希望是靠大家的努力。」因為有慈濟走在前面,引領大眾潮綠色環保典範。

英威德科技董事長 李俐瑩表示,今天聽到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個人萬分的感動, 尤其看到大愛感恩科技位環境保護所做的一切,不僅是典範標竿企業,同樣身為是台灣人引以為榮。

大愛感恩科技別於一般的企業、公司,是一家「心靈改造的工廠」,所追求的是「Return Of Influence - 影響力深植」,將環保深植人心,自許成為「掘井人」,向下掘井、湧現活泉,在這個愛心平台,帶領更多企業與個人響應環保行列。在大愛感恩科技,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能感受到愛與善的感動,匯聚每個人的愛心與力量,藉著有形的產品、及數百場愛灑分享,改變人的心念,共創愛與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20161130-15.jpg 

Read more

駐海地大使來訪 見證環保軟實力

圖說:臺灣駐海地大使黃再求先生與英威德科技董事長等一行人,11月28日,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考察與觀摩,從環保薩用心將寶特瓶清洗回收的「清淨在源頭」、到大愛感恩科技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的「環保精質化」的理念,見證到「臺灣環保軟實力」。(攝影者:曹書豪)臺灣駐海地大使黃再求先生與英威德科技董事長等人一行, 11月28日,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考察與觀摩,從環保薩用心將寶特瓶清洗回收的「清淨在源頭」、到大愛感恩科技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的「環保精質化」的理念,見證到「臺灣環保軟實力」。

在30年前,證嚴法師為了在花蓮籌建醫院,向弟子們開示比喻:「若要解決水的問題與其蓋水庫/水壩,可能因為上天沒下雨而失去調節水的功能,不如往下掘井,若能掘得活泉,則生生世世就不會為水的問題而煩惱。」二十年之後,以「大愛是造福,感恩是智慧。」同樣以掘井人的精神,勉勵大愛感恩科技;每個人都是掘井人,挖掘出每一個人心中的愛,起發人人良善的一面,發會自身的影響力,帶動起身旁的人一同響應環保行列。

圖說:藉著環保動態展示,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穿上中國傳薪系列服飾,展現人文服儀之美,「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高雅、簡約、端莊的中國服飾設計,傳承博大精深中華文化薪火,將「文化」昇華「人文」,樹立「人品典範」。(攝影者:曹書豪)藉著大愛感恩同仁 (素人) 的環保動態展示,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穿上中國傳薪系列服飾,展現人文服儀之美,「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高雅、簡約、端莊的中國服飾設計,傳承博大精深中華文化薪火,將「文化」昇華「人文」,樹立「人品典範」;全使用寶特瓶回收再生製作,打破人人對於寶特瓶硬硬的質感,真正見證到臺灣環保的精質化。

圖說:臺灣駐海地大使黃再求先生表示,感恩慈濟基金會所付出的貢獻,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眾多的環保產品。「環保這個東西真的是一個世界潮流,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可以想到這些東西,不僅解決地球暖化問題,也為地球再生創造一分愛的力量,再加上慈濟人的愛心,再將這些愛心送出去,使得台灣發光發亮。(攝影者:曹書豪)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海國家海地發生芮氏7.0大地震,官方統計死亡人數逾23萬人,在災後第二日,慈濟基金會隨即啟動援助計畫,克服遭地震損傷的艱困交通,將災民最迫切需要的糧食、毛毯、淨水錠、棲身塑膠布等數十噸物資,運送到家園全毀的災民手中;慈濟大愛不間斷,跨越種族、宗教藩籬,援建天主教聖恩修女會學校,同時幫助海地居民種植含高營養價值的辣木,重建海地生計。

駐海地大使 黃再求先生:「我記得在幾年前的時後,海地總理夫人來到臺灣考察,特別來到 (慈濟) 這邊觀摩。製造這些產品,除了對環保付出支外,又將這些產品投入到賑災方面,這一點令我非常感動。海地地震時,陳健師兄也送了我一條賑災毛毯,我每天都在使用,當蓋上這條毛毯時,每天都會想到來自慈濟的愛心,意義特別的不一樣。」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秉持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潮國際綠色典範邁進,2014年在全球數千家公司脫穎而出,獲得瑞士GCCA所頒發世界廢棄物處理第一名,今年更獲得全球能源獎之肯定。(攝影者:曹書豪)黃再求先生表示,感恩慈濟基金會所付出的貢獻,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眾多的環保產品。「環保這個東西真的是一個世界潮流,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可以想到這些東西,不僅解決地球暖化問題,也為地球再生創造一分愛的力量,再加上慈濟人的愛心,再將這些愛心送出去,使得台灣發光發亮。今天有這樣的機會,來參觀大愛感恩科技,從廢棄物回收再製造,到所做的貢獻,讓我學到一課,地球的希望是靠大家的努力。」因為有慈濟走在前面,引領大眾潮綠色環保典範。

英威德科技董事長 李俐瑩表示,今天聽到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個人萬分的感動, 尤其看到大愛感恩科技位環境保護所做的一切,不僅是典範標竿企業,同樣身為是台灣人引以為榮。

大愛感恩科技別於一般的企業、公司,是一家「心靈改造的工廠」,所追求的是「Return Of Influence - 影響力深植」,將環保深植人心,自許成為「掘井人」,向下掘井、湧現活泉,在這個愛心平台,帶領更多企業與個人響應環保行列。在大愛感恩科技,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能感受到愛與善的感動,匯聚每個人的愛心與力量,藉著有形的產品、及數百場愛灑分享,改變人的心念,共創愛與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20161130-15.jpg 

Read more

Tuesday, 29 November 2016

人生更有深度 生命更加開闊

圖說:預防勝於治療。2016年11月25日,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腎臟病篩檢義診 (Kidney screening camp)。由尼泊爾Health Care Foundation (HECAF)腎臟中心(National Kidney Center)丶慈濟大林醫院、Tekchok Ling Nunnery比丘尼修道院首次跨國合辦。(攝影:張絮評)據了解,11月25日這場由尼泊爾腎臟中心、慈濟大林、比丘尼修道院合辦的腎臟病篩檢義診活動由尼泊爾國家腎臟中心Dr. Rishi Kumar Kafle醫師、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共同主持,全場共服務234位僧、眾。上午場服務178位比丘、比丘尼及鄰近居民。上午義診持續至13:40,醫師與工作人員獲得30分鐘短暫休息後,下午繼續服務56位從另一處修道院專程前來之比丘接受篩檢,篩檢者其中有多位年輕可愛的小沙彌。

本次舉辦會場所在地Techok Ling Nunnery修道院,係因HECAF腎臟中心與Techok Ling Nunnery修道院2年多前因緣,HECAF 廢棄物管理推廣主任Mahesh主動協助,將修道院廢棄物以有機方式處理。2015年尼泊爾地震救災中,HECAF接觸到慈濟,更學到資源垃圾分類方法,Mahesh帶著工作團隊每個週末假日持續不懈,終於建立彼此默契與信任。加上修道院的護持者Dondrub Guest House經理 Jack Kopychinski (出生於波蘭、丹麥哥本哈根長大,長期在尼泊爾定居)也深深認同,因緣匯聚,促成此次篩檢義診活動。一位在尼泊爾地震中,從手心向上、到手心向下,協助當時慈濟賑災的志工Ms Nyima Tsamchoe,這次也在篩檢義診歡喜參加現場服務,並分享心得與感動,感恩上人、感恩慈濟對於尼泊爾的幫助。

圖說:尼泊爾國家腎臟中心Dr. Rishi Kumar Kafle醫師,及慈濟對於預防醫學相當重視之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表示:如果能夠在早期篩檢、診斷發現,就可以早期接受治療,避免疾病進入惡化階段。(攝影:張絮評)身穿著大愛感恩科技寶特瓶回收製成醫師白袍,替尼泊爾鄉親義診的尼泊爾國家腎臟中心Dr. Rishi Kumar Kafle醫師表示,尼泊爾腎臟病比率為2% (台灣腎臟病比率0.34%)、糖尿病比率則為10%。醫學研究發現,糖尿病也是造成腎臟病主因,此外腎臟病發生原因不外乎:1.遺傳基因、2.飲食習慣、3.缺乏運動。早期尼泊爾人外出靠步行,但自從引進摩托車之後,人們就較少運動。相對於免費義診,民眾若前往公立醫院做類似的篩檢需花費近500盧比 (約100多元台幣),私立醫院收費更高,依當地人均收入比較,所費不貲,因此民眾對於篩檢裹足卻步不前。然而若真等到疾病發作,雖然每次血液透析費用(雖然政府可以補助2500盧比、名眾自負額3000盧比),相較起來,病友將花費更多資療資源,甚至若末期發現將頻臨垂危。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請大家外出帶環保杯、少用瓶裝水,且說明自己全身上下都是寶特瓶回收製成環保衣服之成果,希望大家都能用鼓掌雙手做環保。(攝影:張絮評)對於預防醫學相當重視之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表示,如果能夠在早期篩檢、診斷發現,就可以早期接受治療,避免疾病進入惡化階段。根據經驗,通常社區篩檢會發現到一些特殊個案,這些特殊個案主可能因為經濟因素會難以負擔付費看診、篩檢,結果透過這種簡易式的初步篩檢,發現疾病進而轉介到醫療院所,例如早期癌症等,更可以減少後續可能開刀及醫療資源之投入。

Mahesh表示,這次的義診是個很好的開始,HECAF會持續在尼泊爾各地推動腎臟篩檢義診活動,同時希望能在慈濟的協助之下,更有效、有品質的幫助民眾維持身體的健康。上人説:清淨在源頭。這句話原來適用慈濟環保回收,在這一場長期的「地球健康挽救+預防運動」中,慈濟從有形的物質環保,加上環保教育、心靈環保,目的都在於「化來不及為來得及」。同樣這句話應用在生命醫學,同樣適用。愛惜自己生命、保護地球永續,因為來不及,所以要更積極。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尼泊爾加德滿都報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張絮評、洪碩廷及江欣虹、吳雅芳護理長,用《一家人》、《幸福的臉》手語帶動等候民眾。(攝影:張絮評)圖說:一位在尼泊爾地震中,從手心向上、到手心向下,協助當時慈濟賑災的志工Ms Nyima Tsamchoe,這次也在篩檢義診現場歡喜參加服務,並分享心得與感動,感恩上人、感恩慈濟對於尼泊爾的幫助。(攝影:虞珊明) 

Read more

人生更有深度 生命更加開闊

圖說:預防勝於治療。2016年11月25日,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腎臟病篩檢義診 (Kidney screening camp)。由尼泊爾Health Care Foundation (HECAF)腎臟中心(National Kidney Center)丶慈濟大林醫院、Tekchok Ling Nunnery比丘尼修道院首次跨國合辦。(攝影:張絮評)據了解,11月25日這場由尼泊爾腎臟中心、慈濟大林、比丘尼修道院合辦的腎臟病篩檢義診活動由尼泊爾國家腎臟中心Dr. Rishi Kumar Kafle醫師、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共同主持,全場共服務234位僧、眾。上午場服務178位比丘、比丘尼及鄰近居民。上午義診持續至13:40,醫師與工作人員獲得30分鐘短暫休息後,下午繼續服務56位從另一處修道院專程前來之比丘接受篩檢,篩檢者其中有多位年輕可愛的小沙彌。

本次舉辦會場所在地Techok Ling Nunnery修道院,係因HECAF腎臟中心與Techok Ling Nunnery修道院2年多前因緣,HECAF 廢棄物管理推廣主任Mahesh主動協助,將修道院廢棄物以有機方式處理。2015年尼泊爾地震救災中,HECAF接觸到慈濟,更學到資源垃圾分類方法,Mahesh帶著工作團隊每個週末假日持續不懈,終於建立彼此默契與信任。加上修道院的護持者Dondrub Guest House經理 Jack Kopychinski (出生於波蘭、丹麥哥本哈根長大,長期在尼泊爾定居)也深深認同,因緣匯聚,促成此次篩檢義診活動。一位在尼泊爾地震中,從手心向上、到手心向下,協助當時慈濟賑災的志工Ms Nyima Tsamchoe,這次也在篩檢義診歡喜參加現場服務,並分享心得與感動,感恩上人、感恩慈濟對於尼泊爾的幫助。

圖說:尼泊爾國家腎臟中心Dr. Rishi Kumar Kafle醫師,及慈濟對於預防醫學相當重視之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表示:如果能夠在早期篩檢、診斷發現,就可以早期接受治療,避免疾病進入惡化階段。(攝影:張絮評)身穿著大愛感恩科技寶特瓶回收製成醫師白袍,替尼泊爾鄉親義診的尼泊爾國家腎臟中心Dr. Rishi Kumar Kafle醫師表示,尼泊爾腎臟病比率為2% (台灣腎臟病比率0.34%)、糖尿病比率則為10%。醫學研究發現,糖尿病也是造成腎臟病主因,此外腎臟病發生原因不外乎:1.遺傳基因、2.飲食習慣、3.缺乏運動。早期尼泊爾人外出靠步行,但自從引進摩托車之後,人們就較少運動。相對於免費義診,民眾若前往公立醫院做類似的篩檢需花費近500盧比 (約100多元台幣),私立醫院收費更高,依當地人均收入比較,所費不貲,因此民眾對於篩檢裹足卻步不前。然而若真等到疾病發作,雖然每次血液透析費用(雖然政府可以補助2500盧比、名眾自負額3000盧比),相較起來,病友將花費更多資療資源,甚至若末期發現將頻臨垂危。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請大家外出帶環保杯、少用瓶裝水,且說明自己全身上下都是寶特瓶回收製成環保衣服之成果,希望大家都能用鼓掌雙手做環保。(攝影:張絮評)對於預防醫學相當重視之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表示,如果能夠在早期篩檢、診斷發現,就可以早期接受治療,避免疾病進入惡化階段。根據經驗,通常社區篩檢會發現到一些特殊個案,這些特殊個案主可能因為經濟因素會難以負擔付費看診、篩檢,結果透過這種簡易式的初步篩檢,發現疾病進而轉介到醫療院所,例如早期癌症等,更可以減少後續可能開刀及醫療資源之投入。

Mahesh表示,這次的義診是個很好的開始,HECAF會持續在尼泊爾各地推動腎臟篩檢義診活動,同時希望能在慈濟的協助之下,更有效、有品質的幫助民眾維持身體的健康。上人説:清淨在源頭。這句話原來適用慈濟環保回收,在這一場長期的「地球健康挽救+預防運動」中,慈濟從有形的物質環保,加上環保教育、心靈環保,目的都在於「化來不及為來得及」。同樣這句話應用在生命醫學,同樣適用。愛惜自己生命、保護地球永續,因為來不及,所以要更積極。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尼泊爾加德滿都報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張絮評、洪碩廷及江欣虹、吳雅芳護理長,用《一家人》、《幸福的臉》手語帶動等候民眾。(攝影:張絮評)圖說:一位在尼泊爾地震中,從手心向上、到手心向下,協助當時慈濟賑災的志工Ms Nyima Tsamchoe,這次也在篩檢義診現場歡喜參加服務,並分享心得與感動,感恩上人、感恩慈濟對於尼泊爾的幫助。(攝影:虞珊明) 

Read more

Monday, 28 November 2016

2016,11/28 台灣駐海地大使 黃再求先生和英威德 李俐瑩董事長來訪

【對象】台灣駐海地大使 黃再求先生和英威德 李俐瑩董事長
【時間】2016年11月28日(一)16:30-17: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1128-111.jpg20161128-112.jpg 
Read more

每周校園環保日 幼兒彎腰學分類


就讀新加坡大愛幼教中心,六歲的許昕奕,平時看到路邊有垃圾會主動撿起來。今年初開始,她也嘗試一星期多天茹素,看到葷食不動搖,也帶動家人一起茹素。 

每星期一次的校園環保日,小朋友從家裡帶來環保物學做分類。 

大愛幼教中心學生 許昕奕:「(這是什麼紙)顏色紙、雜紙(類)。」 

許昕弈做環保並不陌生,見到路旁有垃圾也會主動撿起來。 

許昕奕的母親 李寶娟:「那個是吸菸區,有些飲品的罐子,滿地都是,她就二話不說,告訴我,那邊很多垃圾,我都還沒來得及反應,她就已經蹲下去撿了。」 

大愛幼教中心學生 許昕奕:「(撿起來,然後呢),丟進垃圾桶。」 

在家裡,環保資源也是小昕奕的玩具。 

大愛幼教中心學生 許昕奕:「(用什麼來做)環保紙,(做成什麼)一個名卡,因為環保紙後面可能已經有圖案,可是前面沒有東西,所以我就會用。」 

六歲的昕弈在慈濟大愛幼兒園就讀三年了,懂得幫媽媽做家事,也帶動全家一起來茹素。 

大愛幼教中心學生 許昕奕:「老師也說過,我們要保護動物,我就也學習到,有很多東西好的事,所以我就想要學,所以我就要勇敢地去做。」 

許昕奕的母親 李寶娟:「很多時候就問我,牛奶是素食嗎,起司,她喜歡吃的乳酪是素食嗎。」 

家人都很支持,即使是愛吃肉的爸爸。 

許昕奕的父親 許世琮:「從小到大我都喜歡吃肉多過吃菜,就因為昕奕多吃菜了,在家裡菜也比較多了,就順便吃素吧。」 

大愛幼教中心學生 許昕奕:「(你要填寫幾時的)昨天,因為昨天我忘記寫(茹素一天)。」 

填滿素食護照是昕奕的期許,培養一顆疼惜天地萬物的愛心,也為自己種下一顆好命的種子。 

周麗梅 姚凌凌 新加坡報導  Read more

研討會後不空過 腎臟病篩檢義診


大林慈濟醫院與大愛感恩科技團隊,在結束四天,世衛組織所舉辦的醫療廢棄物管理研討會後,與尼泊爾腎臟中心合作,舉辦腎臟病篩檢義診活動,總共服務了234人。 

(聲音)慈濟志工 虞珊明:「尼泊爾的健康基金會(HECAF),以及我們慈濟的志工們,在這邊舉辦一場有關腎臟方面,健康上的篩檢。」 

義診的地點是在比丘尼修道院,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也投入問診醫師行列,慈濟志工們,則是在等候區,帶動手語,宣導自備環保杯,也巧遇了,在地震時,投入慈濟志工行列的尼瑪。 

志工 尼瑪:「謝謝上人,我是尼泊爾慈濟的志工,我好想你們。」 

尼泊爾醫師是穿著用寶特瓶做出的醫師袍來看診,也認同預防勝於治療。 

尼泊爾腎臟中心醫師 瑞許:「舉辦腎臟病義診活動,是要讓大家了解檢查是很重要,能越早發現就能越早治療,疾病不會惡化下去。」 

一整天下來,有234位來接受篩檢,及早發現疾病,也避免疾病惡化。 

真善美志工 虞珊明 尼泊爾報導 Read more

大無畏!毅然戒惡習 認真做志工


曾經抽菸、喝酒、賭博,樣樣來的王百合,因為加入了慈濟環保志工行列,深受感動,為了參與培訓,把惡習通通戒掉,周遭的人都替她開心。 

這邊都是玻璃瓶。(對都是玻璃瓶,還有一點鐵。)好謝謝。(感謝你啊。) 

夜幕低垂,紮著馬尾的慈濟志工王百合,還在環保站忙著,動作俐落又確實,完全看不出,曾經,她抽菸、喝酒樣樣都來。 

慈濟志工 王百合:「(做)環保志工,我覺得可以洗滌我內心的煩惱,還有很多無明。」 

王百合除了積極參與環保站工作,讀書會也從不缺席,一雙兒女,更是從小就參與相關活動和課程,就是因為深受這善與美的感動,百合她還主動要求,希望參與培訓。 

慈濟志工 林素燦:「我真的沒有意想到說,她真的可以把,喝酒跟賭博跟抽菸,這些事情戒掉,抽了30幾年的菸說改就改。」 

惡習說改就改,說戒就戒,百合她用實際行動證明,只要肯用心做,沒有不可能,如今,她要帶著歡喜,與更多人分享。 

真善美志工 屏東綜合報導  Read more

親製禮物謝親恩 手感溫度倍窩心


美國的傳統節日「感恩節」,學校機會教育教學生懂得感恩。在蒙洛維亞大愛幼兒園和核桃大愛幼兒園,老師帶學生把祝福化為愛心行動。 

感恩節,充滿祝福的日子。大愛幼兒園的孩子實踐課堂所學,愛的禮物送給需要的人。 

大愛幼兒園學生:「這個我的果汁,要幫助別人,我要幫助別人。」 

老師也帶領孩子用感恩的心來製作禮物送家人。 

大愛幼兒園學生:「這是我自己做的,要送給我的家人,(那你做的這是什麼)玉米,(那你為什麼要送給你的家人),因為要謝謝我的家人照顧我。」 

大愛幼兒園學生:「(你要謝謝誰)姊姊,(那你謝謝誰)地球,(為什麼)因為地球可以讓我們住。」 

家長:「我真的很高興,讓我兒子來慈濟的幼兒園,這裡充滿對孩子的關愛,我也很享受於,兒子每天都學習新事物。」 

感恩節,不吃火雞大餐。孩子們用回收的衛生紙捲製作環保火雞,要感恩地球。 

真善美志工 蔡怡暄 陳伊柔 美國報導  Read more

寶特瓶藝術裝置 眾人讚歎聲不斷


慈濟志工為了推廣「全球蔬醒日111」,利用寶特瓶等回收物打造成一棵寶特瓶樹,讓前往高雄靜思堂參加歲末祝福的民眾,更了解蔬食,進而響應蔬食! 

歡喜按下響應素食鍵,高雄靜思堂廣場,這棵大樹聚集眾人目光,靠近一看,樹葉是保特瓶作的,讓民眾驚艷。 

民眾 邱吉煌:「設計得真的很好。」 

民眾 陳小妹妹:「像真的一樣,(它是用什麼做的)寶特瓶。」 

環保大樹,一入夜還成為河堤附近最耀眼的藝術裝置,而這大樹,是旗山、鳳山、鳥松三區志工,所聯手打造。 

竹子剖開編成屋頂,其他志工把回收保特報瓶切開後,剪成花形、鑽洞組裝,剩下的瓶身沒浪費,作成蔬果。 

慈濟志工 吳秀霞:「我們叫它,叫作寶特瓶大變身。」 

慈濟志工 莊啟忠:「都是回收物,比如說有塑膠瓶,還有瓶瓶、罐罐的、種種的紙類都是回收。」 

保特瓶大變身,用心良苦,全是為了要讓民眾了解全球蔬醒111活動,成為推廣蔬食的利器! 

高雄綜合報導  Read more

大愛感恩APP 紅點傳達設計獎

圖說: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 Design Award)是由德國著名設計協會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於1955年創立,通過對產品設計(product design),傳達設計(communication design)以及設計概念(design concept)的競賽,每年吸引了超過60個國家,1萬件作品投稿參賽,與德國iF獎、美國IDEA獎並稱為世界三大設計獎。其旗下「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成立於1993年,於2000年以全新面貌取代了「德國傳達設計大獎」。(來源:Red Dot Website)可喜可賀!大愛感恩科技團隊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花了一年多時間研發的「大愛感恩APP」榮獲「2016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應用程式類的贏家!今年來自46個國家的參與,21個參賽類別的紅點傳達設計獎是大愛感恩科技研發設計再一次受到肯定。

與德國iF獎、美國IDEA獎並稱為世界三大設計獎的紅點設計獎,一直是全球設計人的最高殿堂之一。其旗下「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成立於1993年,於2000年以全新面貌取代了「德國傳達設計大獎」。紅點創始人與執行長Peter Zec表示:「紅點競爭國際化代表紅點受到全球設計界之認同肯定。我感到非常自豪在為『良好設計』,『創意發想』和『最新活動』建立一個跨國平台的宗旨我們已經達到了我們目標。在當今世界中,溝通設計者已經成為語言,經濟和技術等世界間的催化劑,換句話說,它們是進步的引擎。」今年的評委會來自26個行業專家,是紅點傳達設計獎競爭的一年,而大愛感恩科技行動APP脫穎而出,榮獲紅點設計。

在這個數位時代裡,全球共有70億人正在使用手機,其中有20億人擁有智慧型手機,每一個人一天下來平均使用150次之多,每次瀏覽8秒鐘以上,只要手指的一個小動作,就能將資訊傳遍全世界。也因此,基於希望善用科技,將善的、好的觀念傳遍給更多人,大愛感恩科技從2014年開始積極參與台灣經濟部中小企業處Global Value Chain (GVC) 計畫,並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開發一套「淨化人心」的行動APP,期待善用科技推廣環保理念的同時,也讓更多人認識大愛感恩這個世界獨特的環保與公益平台。

圖說:在這個數位時代裡,全球共有70億人正在使用手機;只要手指的一個小動作,就能將你想要的資訊傳遍到全世界。如何善用科技,將善的、好的觀念傳遍給更多人,是大愛感恩科技努力的,也因此開發出「大愛感恩APP」行動軟體,善用科技推廣環保理念。(來源:大愛感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愛感恩科技楊竣翔表示:「設計可以是解決存在的社會問題,對社會創造美學和功能價值,甚至把內心的喜悅與和平我們心中的最佳方法之一。大愛感恩科技贏得紅點獎,是肯定是認同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的肯定。」

設計部陳品穎表示:「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於在人道主義和環保理念,發揮自己的專業回饋世界,能在這裡服務非常令人愉快的,希望透過自己專業,讓更多人見證台灣環保科技之光。」

關於更多大愛感恩科技榮獲紅點設計獎的資訊,可參考紅點官網(https://goo.gl/rWfjUo),而得獎的這個淨化人心APP也可透過iOS App Store與Google Play下載,並搭配大愛感恩新設計的環保吊牌,以及進入大愛感恩位於內湖的低碳概念館使用。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楊竣翔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大愛感恩APP 紅點傳達設計獎

圖說: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 Design Award)是由德國著名設計協會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於1955年創立,通過對產品設計(product design),傳達設計(communication design)以及設計概念(design concept)的競賽,每年吸引了超過60個國家,1萬件作品投稿參賽,與德國iF獎、美國IDEA獎並稱為世界三大設計獎。其旗下「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成立於1993年,於2000年以全新面貌取代了「德國傳達設計大獎」。(來源:Red Dot Website)可喜可賀!大愛感恩科技團隊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花了一年多時間研發的「大愛感恩APP」榮獲「2016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應用程式類的贏家!今年來自46個國家的參與,21個參賽類別的紅點傳達設計獎是大愛感恩科技研發設計再一次受到肯定。

與德國iF獎、美國IDEA獎並稱為世界三大設計獎的紅點設計獎,一直是全球設計人的最高殿堂之一。其旗下「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成立於1993年,於2000年以全新面貌取代了「德國傳達設計大獎」。紅點創始人與執行長Peter Zec表示:「紅點競爭國際化代表紅點受到全球設計界之認同肯定。我感到非常自豪在為『良好設計』,『創意發想』和『最新活動』建立一個跨國平台的宗旨我們已經達到了我們目標。在當今世界中,溝通設計者已經成為語言,經濟和技術等世界間的催化劑,換句話說,它們是進步的引擎。」今年的評委會來自26個行業專家,是紅點傳達設計獎競爭的一年,而大愛感恩科技行動APP脫穎而出,榮獲紅點設計。

在這個數位時代裡,全球共有70億人正在使用手機,其中有20億人擁有智慧型手機,每一個人一天下來平均使用150次之多,每次瀏覽8秒鐘以上,只要手指的一個小動作,就能將資訊傳遍全世界。也因此,基於希望善用科技,將善的、好的觀念傳遍給更多人,大愛感恩科技從2014年開始積極參與台灣經濟部中小企業處Global Value Chain (GVC) 計畫,並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開發一套「淨化人心」的行動APP,期待善用科技推廣環保理念的同時,也讓更多人認識大愛感恩這個世界獨特的環保與公益平台。

圖說:在這個數位時代裡,全球共有70億人正在使用手機;只要手指的一個小動作,就能將你想要的資訊傳遍到全世界。如何善用科技,將善的、好的觀念傳遍給更多人,是大愛感恩科技努力的,也因此開發出「大愛感恩APP」行動軟體,善用科技推廣環保理念。(來源:大愛感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愛感恩科技楊竣翔表示:「設計可以是解決存在的社會問題,對社會創造美學和功能價值,甚至把內心的喜悅與和平我們心中的最佳方法之一。大愛感恩科技贏得紅點獎,是肯定是認同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的肯定。」

設計部陳品穎表示:「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於在人道主義和環保理念,發揮自己的專業回饋世界,能在這裡服務非常令人愉快的,希望透過自己專業,讓更多人見證台灣環保科技之光。」

關於更多大愛感恩科技榮獲紅點設計獎的資訊,可參考紅點官網(https://goo.gl/rWfjUo),而得獎的這個淨化人心APP也可透過iOS App Store與Google Play下載,並搭配大愛感恩新設計的環保吊牌,以及進入大愛感恩位於內湖的低碳概念館使用。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楊竣翔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得獎】2016年 紅點傳達設計獎

圖說: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 Design Award)是由德國著名設計協會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於1955年創立,通過對產品設計(product design),傳達設計(communication design)以及設計概念(design concept)的競賽,每年吸引了超過60個國家,1萬件作品投稿參賽,與德國iF獎、美國IDEA獎並稱為世界三大設計獎。其旗下「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成立於1993年,於2000年以全新面貌取代了「德國傳達設計大獎」。(來源:Red Dot Website)可喜可賀!大愛感恩科技團隊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花了一年多時間研發的「大愛感恩APP」榮獲「2016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應用程式類的贏家!今年來自46個國家的參與,21個參賽類別的紅點傳達設計獎是大愛感恩科技研發設計再一次受到肯定。

與德國iF獎、美國IDEA獎並稱為世界三大設計獎的紅點設計獎,一直是全球設計人的最高殿堂之一。其旗下「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成立於1993年,於2000年以全新面貌取代了「德國傳達設計大獎」。紅點創始人與執行長Peter Zec表示:「紅點競爭國際化代表紅點受到全球設計界之認同肯定。我感到非常自豪在為『良好設計』,『創意發想』和『最新活動』建立一個跨國平台的宗旨我們已經達到了我們目標。在當今世界中,溝通設計者已經成為語言,經濟和技術等世界間的催化劑,換句話說,它們是進步的引擎。」今年的評委會來自26個行業專家,是紅點傳達設計獎競爭的一年,而大愛感恩科技行動APP脫穎而出,榮獲紅點設計。

圖說:在這個數位時代裡,全球共有70億人正在使用手機;只要手指的一個小動作,就能將你想要的資訊傳遍到全世界。如何善用科技,將善的、好的觀念傳遍給更多人,是大愛感恩科技努力的,也因此開發出「大愛感恩APP」行動軟體,善用科技推廣環保理念。(來源:大愛感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這個數位時代裡,全球共有70億人正在使用手機,其中有20億人擁有智慧型手機,每一個人一天下來平均使用150次之多,每次瀏覽8秒鐘以上,只要手指的一個小動作,就能將資訊傳遍全世界。也因此,基於希望善用科技,將善的、好的觀念傳遍給更多人,大愛感恩科技從2014年開始積極參與台灣經濟部中小企業處Global Value Chain (GVC) 計畫,並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開發一套「淨化人心」的行動APP,期待善用科技推廣環保理念的同時,也讓更多人認識大愛感恩這個世界獨特的環保與公益平台。

大愛感恩科技楊竣翔表示:「設計可以是解決存在的社會問題,對社會創造美學和功能價值,甚至把內心的喜悅與和平我們心中的最佳方法之一。大愛感恩科技贏得紅點獎,是肯定是認同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的肯定。」

設計部陳品穎表示:「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於在人道主義和環保理念,發揮自己的專業回饋世界,能在這裡服務非常令人愉快的,希望透過自己專業,讓更多人見證台灣環保科技之光。」

關於更多大愛感恩科技榮獲紅點設計獎的資訊,可參考紅點官網(https://goo.gl/rWfjUo),而得獎的這個淨化人心APP也可透過iOS App Store與Google Play下載,並搭配大愛感恩新設計的環保吊牌,以及進入大愛感恩位於內湖的低碳概念館使用。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楊竣翔 台北報導

Read more

Sunday, 27 November 2016

2016,11/27 新竹慈少、親子班分享

【對象】新竹慈少、親子班
【時間】2016年11月27日(日)
【地點】內湖聯絡處 Read more

2016,11/27 中壢圓緣分享

【對象】中壢培訓慈委
【時間】2016年11月27日(日)09:45-10:45
【地點】中壢園區佛堂

20161127-11.jpg20161127-12.jpg 0126-20161127-11.jpg0126-20161127-12.jpg
Read more

2016,11/27 新馬華譯人文營分享

【對象】新馬華譯人文營團隊
【時間】2016年11月27日(日)10:15-11:45
【地點】大愛電視台

20161128-113-1.jpg 20161128-113-2.jpg
Read more

情貞意切傳大愛 行儀法喜勝金鐘

圖說:11月21日大愛感恩科技的週會,邀請到知名金鐘演員 席曼寧師姊,講述「富貴人生」的主題,分享「行善法喜,更勝金鐘」的體悟(攝影:許育仁)。相信大家都知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11月21日大愛感恩科技週會所邀請的特別來賓-知名金鐘演員 席曼寧師姊,就是在人生的事業投資上,曾經損失過許多有形的財富之後,卻意外展轉從中領悟許多心靈富足的一位慈濟人,從「富貴人生」的主題中,分享「行善法喜,勝得金鐘獎」的感悟。

為了讓大家更聽得懂,曼寧師姊用幽默誇張的語彙表示 -「當初從投資廣告公司失利後,想要改變,第一就是學習慈、悲、喜、捨,從看苦難新聞中『擠眼淚』,結果『裝久成真』現在不用擠了,而是真正學到了慈悲心。」「當人遇到挫折的時候,通常一般會有兩條路,第一就是墮落,越來越萎靡,這要翻身不容易;另外一條路就是「宗教」,而我就剛好做了一個改變,學習宗教,或者說是學習用智慧的方式來處世,來改變逆境。」

圖說:曼寧師姊也特別分享上人所教導我們「大同小異」的觀念 -「心大就同、心小就異」,上人說「無福苦難的人走不出來,那我們有福平安的人就要走進去」。因此,曼寧師姊呼籲大家,於歲末年終之際一起來關注敘利亞難民孩童的興學與教育這一個議題,一同來幫忙勸募這一份國際賑災基金(攝影:呂怡德)。參加慈濟之後,曼寧師姊發現到「慈濟常常真的很窮,因為慈濟做很多事,因為所答應的事情,或已經做的事情真得太多了。大家都只會問要花錢,但是,卻沒有深入瞭解怎麼做了這麼多事!所以我才發心參與其中,分享自己的經驗體悟,學習做別人生命當中的貴人,鼓勵大家一起來參加慈濟行善。」曼寧師姊明確點出『人就是要有目標』,也堅信行善也要設定目標,從實際參與「起而行」的堅持當中去做,人的命運就能轉變。

曼寧師姊也特別分享上人所教導我們「大同小異」的觀念 -「心大就同、心小就異」,我們真的要很感恩能生活在台灣社會裡,能擁有便利、先進、繁榮與富裕的生活,這絕非是理所當然,而是經過許多代人努力所創造出來的成果,上人說「無福苦難的人走不出來,那我們有福平安的人就要走進去」。因此,曼寧師姊呼籲,我們是不是也能將這份安定富足、以愛以善為寶的台灣之光發揚出去,於歲末年終之際一起來關注敘利亞難民孩童的興學與教育這一個議題,一同來幫忙勸募成就這一份國際賑災基金。

短短的周會分享,曼寧師姊描述了自己人生的過往,精闢的信仰理念,「相信不是求佛,而是學佛;不是改變別人,而是改變自己」,也很感恩法名慮凡、本名貞儀的曼寧師姊「思慮縝密化行動、非凡心境入凡塵;情貞意切傳大愛、行儀法喜勝金鐘」,以自身莊嚴的形象來示範帶動,凝聚更多人歡喜來付出行善,同時,也接引了許多人找到了自己人生光明與皈依的方向。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情貞意切傳大愛 行儀法喜勝金鐘

圖說:11月21日大愛感恩科技的週會,邀請到知名金鐘演員 席曼寧師姊,講述「富貴人生」的主題,分享「行善法喜,更勝金鐘」的體悟(攝影:許育仁)。相信大家都知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11月21日大愛感恩科技週會所邀請的特別來賓-知名金鐘演員 席曼寧師姊,就是在人生的事業投資上,曾經損失過許多有形的財富之後,卻意外展轉從中領悟許多心靈富足的一位慈濟人,從「富貴人生」的主題中,分享「行善法喜,勝得金鐘獎」的感悟。

為了讓大家更聽得懂,曼寧師姊用幽默誇張的語彙表示 -「當初從投資廣告公司失利後,想要改變,第一就是學習慈、悲、喜、捨,從看苦難新聞中『擠眼淚』,結果『裝久成真』現在不用擠了,而是真正學到了慈悲心。」「當人遇到挫折的時候,通常一般會有兩條路,第一就是墮落,越來越萎靡,這要翻身不容易;另外一條路就是「宗教」,而我就剛好做了一個改變,學習宗教,或者說是學習用智慧的方式來處世,來改變逆境。」

圖說:曼寧師姊也特別分享上人所教導我們「大同小異」的觀念 -「心大就同、心小就異」,上人說「無福苦難的人走不出來,那我們有福平安的人就要走進去」。因此,曼寧師姊呼籲大家,於歲末年終之際一起來關注敘利亞難民孩童的興學與教育這一個議題,一同來幫忙勸募這一份國際賑災基金(攝影:呂怡德)。參加慈濟之後,曼寧師姊發現到「慈濟常常真的很窮,因為慈濟做很多事,因為所答應的事情,或已經做的事情真得太多了。大家都只會問要花錢,但是,卻沒有深入瞭解怎麼做了這麼多事!所以我才發心參與其中,分享自己的經驗體悟,學習做別人生命當中的貴人,鼓勵大家一起來參加慈濟行善。」曼寧師姊明確點出『人就是要有目標』,也堅信行善也要設定目標,從實際參與「起而行」的堅持當中去做,人的命運就能轉變。

曼寧師姊也特別分享上人所教導我們「大同小異」的觀念 -「心大就同、心小就異」,我們真的要很感恩能生活在台灣社會裡,能擁有便利、先進、繁榮與富裕的生活,這絕非是理所當然,而是經過許多代人努力所創造出來的成果,上人說「無福苦難的人走不出來,那我們有福平安的人就要走進去」。因此,曼寧師姊呼籲,我們是不是也能將這份安定富足、以愛以善為寶的台灣之光發揚出去,於歲末年終之際一起來關注敘利亞難民孩童的興學與教育這一個議題,一同來幫忙勸募成就這一份國際賑災基金。

短短的周會分享,曼寧師姊描述了自己人生的過往,精闢的信仰理念,「相信不是求佛,而是學佛;不是改變別人,而是改變自己」,也很感恩法名慮凡、本名貞儀的曼寧師姊「思慮縝密化行動、非凡心境入凡塵;情貞意切傳大愛、行儀法喜勝金鐘」,以自身莊嚴的形象來示範帶動,凝聚更多人歡喜來付出行善,同時,也接引了許多人找到了自己人生光明與皈依的方向。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Saturday, 26 November 2016

永續設計綠思維 引領潮流立典範

圖說:以「當帶綠色設計趨勢」為主題,特別邀請素有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的「紅點設計獎」落腳台灣設計的「台灣紅點設計有限公司」執行長鄭雯萱女士分享得獎關鍵秘訣,切入當前的設計關懷及國際永續發展趨勢,探討如何藉由有善的設計,再更進一步思考「創新的綠色要素」。(圖片來原:經濟部)為協助中小企業因應綠色消費要求、產品安全及FTA、ECFA等國際經貿議題,提昇台灣全球競爭力,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自102年起,委由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執行「中小企業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透過赴廠諮詢診斷、輔導人才培訓等方式,以及透過電子報及網站進行綠色環保法規宣導,協助中小企業朝向綠化永續的方向來經營發展。11月16日,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於台中工業區舉辦「引領永續設計的綠思維」專題講座,了瞭解中心協助輔導的方式之外,還進一步介紹紅點設計獎項的認識,設計部資深同仁 廖惠玲師姊代表公司前往與會。

以「當帶綠色設計趨勢」為主題,特別邀請素有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的「紅點設計獎」落腳台灣設計的「台灣紅點設計有限公司」執行長鄭雯萱女士分享得獎關鍵秘訣,切入當前的設計關懷及國際永續發展趨勢,探討如何藉由有善的設計,再更進一步思考「創新的綠色要素」。

圖說:為協助中小企業因應綠色消費要求、產品安全及FTA、ECFA等國際經貿策略議題,提昇台灣全球競爭力,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自102年起,委由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執行「中小企業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攝影者:廖惠玲)。紅點設計,大獎是由德國著名設計協會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於1955年創立,通過對產品設計(product design)、傳達設計(communication design)以及設計概念(design concept)的競賽,每年吸引了超過60個國家,一萬件作品投稿參賽,得獎的作品可以獲得在德國Essen的紅點博物館展出,以及參加頒獎典禮並創造名揚世界的機會;紅點設計大獎與德國IF產品設計獎及美國IDEA獎,並稱為世界三大設計大獎。

紅點創辦人兼執行長 - 彼得.賽克,透過產品設計、傳達設計、設計概念分為三大獎項方向,再依學生、設計師及廠商類別,將產品設計獎項分成八十二種小類別,包括App、浴缸、電動腳踏車…等等,因此,打開紅點設計的知名度、讓設計成為一種榮耀,從中讓每個獎項的獲獎者,從世界趨勢對設計的需求中,為製造商、品牌商、設計師、學校創造卓越價值,不僅為紅點本身、也為企業帶來嶄新的商業收益。

此次座談期盼透過雙向溝通與交流,激發更多影響力的綠色創意與靈感,建構一個更美好的生活願景;這樣的理念,如同大愛感恩科技「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的精神不謀而合,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透過環保再生科技,經由研發、設計、生產,製作成具有生命力的環保人文織品,正與這一次「引領永續設計綠思維」的座談理念相符合,尤其,是在「環保綠化永續」與「社會企業責任」的部份,更是大愛感恩科技原本積極發展的方向,也期待透過紅點設計大獎的參與,積極開創具有高度國際市場競爭力的MIT產品,成為國際環保產品的綠色小巨人!

大愛感恩科技 廖惠玲 台中工業區報導

Read more

永續設計綠思維 引領潮流立典範

圖說:以「當帶綠色設計趨勢」為主題,特別邀請素有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的「紅點設計獎」落腳台灣設計的「台灣紅點設計有限公司」執行長鄭雯萱女士分享得獎關鍵秘訣,切入當前的設計關懷及國際永續發展趨勢,探討如何藉由有善的設計,再更進一步思考「創新的綠色要素」。(圖片來原:經濟部)為協助中小企業因應綠色消費要求、產品安全及FTA、ECFA等國際經貿議題,提昇台灣全球競爭力,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自102年起,委由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執行「中小企業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透過赴廠諮詢診斷、輔導人才培訓等方式,以及透過電子報及網站進行綠色環保法規宣導,協助中小企業朝向綠化永續的方向來經營發展。11月16日,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於台中工業區舉辦「引領永續設計的綠思維」專題講座,了瞭解中心協助輔導的方式之外,還進一步介紹紅點設計獎項的認識,設計部資深同仁 廖惠玲師姊代表公司前往與會。

以「當帶綠色設計趨勢」為主題,特別邀請素有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的「紅點設計獎」落腳台灣設計的「台灣紅點設計有限公司」執行長鄭雯萱女士分享得獎關鍵秘訣,切入當前的設計關懷及國際永續發展趨勢,探討如何藉由有善的設計,再更進一步思考「創新的綠色要素」。

圖說:為協助中小企業因應綠色消費要求、產品安全及FTA、ECFA等國際經貿策略議題,提昇台灣全球競爭力,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自102年起,委由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執行「中小企業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攝影者:廖惠玲)。紅點設計,大獎是由德國著名設計協會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於1955年創立,通過對產品設計(product design)、傳達設計(communication design)以及設計概念(design concept)的競賽,每年吸引了超過60個國家,一萬件作品投稿參賽,得獎的作品可以獲得在德國Essen的紅點博物館展出,以及參加頒獎典禮並創造名揚世界的機會;紅點設計大獎與德國IF產品設計獎及美國IDEA獎,並稱為世界三大設計大獎。

紅點創辦人兼執行長 - 彼得.賽克,透過產品設計、傳達設計、設計概念分為三大獎項方向,再依學生、設計師及廠商類別,將產品設計獎項分成八十二種小類別,包括App、浴缸、電動腳踏車…等等,因此,打開紅點設計的知名度、讓設計成為一種榮耀,從中讓每個獎項的獲獎者,從世界趨勢對設計的需求中,為製造商、品牌商、設計師、學校創造卓越價值,不僅為紅點本身、也為企業帶來嶄新的商業收益。

此次座談期盼透過雙向溝通與交流,激發更多影響力的綠色創意與靈感,建構一個更美好的生活願景;這樣的理念,如同大愛感恩科技「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的精神不謀而合,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透過環保再生科技,經由研發、設計、生產,製作成具有生命力的環保人文織品,正與這一次「引領永續設計綠思維」的座談理念相符合,尤其,是在「環保綠化永續」與「社會企業責任」的部份,更是大愛感恩科技原本積極發展的方向,也期待透過紅點設計大獎的參與,積極開創具有高度國際市場競爭力的MIT產品,成為國際環保產品的綠色小巨人!

大愛感恩科技 廖惠玲 台中工業區報導

Read more

Friday, 25 November 2016

2016,11/25 馬來西亞吉蘭丹健檢團

【對象】吉蘭丹健檢團
【時間】2016年11月25日(五)12:40-14: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1125-13.jpg 20161125-14.jpg
Read more

2016,11/25 陳哲霖師兄來訪

【對象】陳哲霖師兄
【時間】2016年11月25日(五)15:30-16: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1127-21.jpg
Read more

2016,11/25 大安區大愛媽媽參訪

【對象】大安區大愛媽媽
【時間】2016年11月25日(五)09:15-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1125-12.jpg 20161125-11.jpg
Read more

大愛是共同語言 共行需群策群力

圖說:林副院長分享他為在場參加代表準備了一項結緣品,那是一個中文『愛』字的吉祥結飾,含義是:祝福自己、並且需要人人付出大愛,共知共識共行。(大愛感恩科技提供)第22屆世界衛生組織,東南亞區域醫療廢棄物管理研討會,11月23日進入第三天,台灣代表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分享之前,大會先邀請昨天參訪各組,針對經HCF輔導卓有成效之三處醫療院所,包括加德滿都醫學院教學醫院(Kathmandu Medical College & Teaching Hospital, KMC)、公立婦女醫院(Paropakar Maternity & Women’s Hospital, PMWH)、及小型健康站 (Budhanilkantha Health Post)發表簡短的參訪見聞與建議。隨即進入林名男副院長的分享。

「From Policy to Practice Experience.很高興在此與大家分享台灣在醫療廢棄物之相關法規及現況數據。大林慈濟醫院是位於台灣中南部一所美麗的醫院,各位,您所看到的影片絕對不是商業廣告短片,這真的是實景。諸位也許會好奇:在大林慈濟醫院,誰負責推動廢棄物管理這項重要的事情?老實說,每一位同仁都是實際推動的負責人,沒有他們,不會有今天的成果。而我以副院長身分,雖然忝為窗口,但慚愧地說,所做的事情卻是最少。」

圖說:大愛感恩研發部洪碩廷博士分享,首先說明大愛感恩的緣起是證嚴上人『鼓掌雙手做環保』的啟示,將台灣從垃圾之島,改變、開啟台灣成為領先全球環保之島。(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大林慈院的傳統,從首任院長、現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開始,新人到任,親手奉上環保碗、筷、杯,希望同仁不僅在職場內,在生活中也都是以一份愛地球的心,身體力行。當護校生來實習或新人訓練時,還會將例如T5燈管、環保燈管等的特點、處理應有的方法,列入訓練重點,唯有點點滴滴、潛移內化,這也是證嚴上人希望環保志工們,將生活環保變成每個人的DNA基因,慈濟人是重視實踐者,切不可流於形式、空談。

下午研討會繼續進行,大愛感恩研發部洪碩廷博士分享,首先說明大愛感恩的緣起是證嚴上人『鼓掌雙手做環保』的啟示,將台灣從垃圾之島,改變、開啟台灣成為領先全球環保之島。
慈濟環保精質化,更上層樓,將被錯放的資源循環再利用,同時更甚之,成為慈善的後盾 – 慈悲科技。

圖說:洪碩廷博士用Discovery頻道介紹慈濟的一段短片,將上人的睿智在醫療志業的悲智願行,對照慈悲科技從物質環保、提升人們至心靈環保,用有形的志業、物質,精質化愛與善良的人心。(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大愛感恩科技從全球數千家公司脫穎而出,獲得瑞士GCCA所頒發世界廢棄物處理第一名。今年更獲得國家能源獎之肯定,大愛感恩科技持去從搖籃到搖籃,一直到現今已有著回收再回收的製程,及至產生環保精緻化及環保壓力衣的研發,堪稱COP 22摩洛哥全球環保會議所揭櫫『循環經濟』在台灣最好的體現。

在這場醫學研討會中,洪碩廷博士用Discovery頻道介紹慈濟的一段短片,將上人的睿智在醫療志業的悲智願行,對照慈悲科技從物質環保、提升人們至心靈環保,用有形的志業、物質,精質化愛與善良的人心。慈濟國際慈善的足跡遍及97個國家地區,在場每一個代表都能感同身受,因為過去這段時間,在他們的國家發生的每一次災難,慈濟人都在。

慈悲是人類的天性,大愛是人類共同的語言,用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虔誠信念,從涵藏日月的粒米中,用智慧、科技,點滴毫芒發揮良能於乾坤寰宇。洪博士最後誠懇邀約在座,可以從醫護專業,希望大家都能加入TIMA慈濟人醫會,成為醫人醫病又醫心的良醫人醫。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尼泊爾加德滿都報導

 

Read more

大愛是共同語言 共行需群策群力

圖說:林副院長分享他為在場參加代表準備了一項結緣品,那是一個中文『愛』字的吉祥結飾,含義是:祝福自己、並且需要人人付出大愛,共知共識共行。(大愛感恩科技提供)第22屆世界衛生組織,東南亞區域醫療廢棄物管理研討會,11月23日進入第三天,台灣代表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分享之前,大會先邀請昨天參訪各組,針對經HCF輔導卓有成效之三處醫療院所,包括加德滿都醫學院教學醫院(Kathmandu Medical College & Teaching Hospital, KMC)、公立婦女醫院(Paropakar Maternity & Women’s Hospital, PMWH)、及小型健康站 (Budhanilkantha Health Post)發表簡短的參訪見聞與建議。隨即進入林名男副院長的分享。

「From Policy to Practice Experience.很高興在此與大家分享台灣在醫療廢棄物之相關法規及現況數據。大林慈濟醫院是位於台灣中南部一所美麗的醫院,各位,您所看到的影片絕對不是商業廣告短片,這真的是實景。諸位也許會好奇:在大林慈濟醫院,誰負責推動廢棄物管理這項重要的事情?老實說,每一位同仁都是實際推動的負責人,沒有他們,不會有今天的成果。而我以副院長身分,雖然忝為窗口,但慚愧地說,所做的事情卻是最少。」

圖說:大愛感恩研發部洪碩廷博士分享,首先說明大愛感恩的緣起是證嚴上人『鼓掌雙手做環保』的啟示,將台灣從垃圾之島,改變、開啟台灣成為領先全球環保之島。(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大林慈院的傳統,從首任院長、現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開始,新人到任,親手奉上環保碗、筷、杯,希望同仁不僅在職場內,在生活中也都是以一份愛地球的心,身體力行。當護校生來實習或新人訓練時,還會將例如T5燈管、環保燈管等的特點、處理應有的方法,列入訓練重點,唯有點點滴滴、潛移內化,這也是證嚴上人希望環保志工們,將生活環保變成每個人的DNA基因,慈濟人是重視實踐者,切不可流於形式、空談。

下午研討會繼續進行,大愛感恩研發部洪碩廷博士分享,首先說明大愛感恩的緣起是證嚴上人『鼓掌雙手做環保』的啟示,將台灣從垃圾之島,改變、開啟台灣成為領先全球環保之島。
慈濟環保精質化,更上層樓,將被錯放的資源循環再利用,同時更甚之,成為慈善的後盾 – 慈悲科技。

圖說:洪碩廷博士用Discovery頻道介紹慈濟的一段短片,將上人的睿智在醫療志業的悲智願行,對照慈悲科技從物質環保、提升人們至心靈環保,用有形的志業、物質,精質化愛與善良的人心。(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大愛感恩科技從全球數千家公司脫穎而出,獲得瑞士GCCA所頒發世界廢棄物處理第一名。今年更獲得國家能源獎之肯定,大愛感恩科技持去從搖籃到搖籃,一直到現今已有著回收再回收的製程,及至產生環保精緻化及環保壓力衣的研發,堪稱COP 22摩洛哥全球環保會議所揭櫫『循環經濟』在台灣最好的體現。

在這場醫學研討會中,洪碩廷博士用Discovery頻道介紹慈濟的一段短片,將上人的睿智在醫療志業的悲智願行,對照慈悲科技從物質環保、提升人們至心靈環保,用有形的志業、物質,精質化愛與善良的人心。慈濟國際慈善的足跡遍及97個國家地區,在場每一個代表都能感同身受,因為過去這段時間,在他們的國家發生的每一次災難,慈濟人都在。

慈悲是人類的天性,大愛是人類共同的語言,用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虔誠信念,從涵藏日月的粒米中,用智慧、科技,點滴毫芒發揮良能於乾坤寰宇。洪博士最後誠懇邀約在座,可以從醫護專業,希望大家都能加入TIMA慈濟人醫會,成為醫人醫病又醫心的良醫人醫。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尼泊爾加德滿都報導

 

Read more

Thursday, 24 November 2016

DA.AI Winter Eco Magical White Pants

Tzu Chi volunteer Pinky Lin once shared, “everything needs to be simple in disaster relief; DA.AI’s white pants is easy to clean, and helps us to keep our tidy image.” Over past years, DA.AI Technology has been designing outfits for volunteers from recycled PET material under eco-friendly manufacturing process to cut down on pollution and resources consumption. For example, the DA.AI Winter Eco Magical White Pants, the original magic white pants now filled with cotton, comes with extreme eco-friendly C6 level water repellent coating is a great cold weather apparel with excellent water repellency and breathability.

The Winter Eco Magical White Pants not only combines water resistant and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functions, but is also filled with a layer of cotton which to provide warmth and comfort in cold weather. Adding 2% of elastic fiber to fabric and banded design near ankle enhance the flexibility and mobility of Tzu Chi volunteers at service. Accidental tea, coffee or water spill can be easily washed away by simply a hand swipe or water rinse due to outstanding water repelle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fabric.

Tzu Chi volunteer Pinky Lin once shared, “everything needs to be simple in disaster relief; DA.AI’s white pants is easy to clean, and helps us to keep our tidy image.” As Jing Si Aphorism stated, “in the world full of natural disasters, it is everyone’s duty to overcome such obstacle by amplifying kindness and love, and pacify the traumatized Earth through practical effort and action.” DA.AI’s eco apparels are always be the best companion for Tzu Chi volunteers to “walk on the Bodhisattva path” professionally and sincerely.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Read more

東莞名品傳美善 菩薩匯聚展人文

圖說: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東莞書記、東莞市長、市府團隊蒞臨慈濟與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參訪。 (攝影者:曹書豪)11月18至20日,2016東莞臺灣名品博覽會於廣東東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共有300多家企業參展,1000多個國際標準展位,將會有來自台灣企業、及中國大陸地區的台資企業參展。東莞慈濟與當地台商和東莞台協會結下好因緣,因此受邀靜思人文、與大愛感恩科技參展,共同推廣慈濟人文精神與大愛環保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宣傳環保理念,吸引民眾目光,東莞台商協會副會長陳宏欽,帶領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東莞書記、東莞市長參訪蒞臨慈濟與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分享慈濟環保回收、與靜思人文之美;太陽能LED帽慈悲科技,以及完全回饋精神,將每年的盈餘做國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東莞市長 張科讚許:「環保材料能做得這麼漂亮 (這全部都是環保材料)。」

圖說:東莞副市長 張科讚許:「環保材料能做得這麼漂亮(這全部都是環保材料)。」(攝影者:曹書豪)慈濟志工趙令輝展前愛語叮嚀,感恩有這次東莞台博會,慈濟與大愛感恩科技展:「期待東莞可以一生無量,充分把握因緣,與會眾廣結善緣,菩薩大招生。」此次展覽推廣,每一位志工身上有兩個任務,一、無聲說法,給會眾能感受到慈濟人文之美;二、靜思法寶與大愛環保傳遞出去,慈濟人文,深根社區、慈善與環保,使東莞地區充滿慈濟人文。

慈濟志工沈榮彬表示,參展是人間菩薩大招生的好機會、很好的道場,可以接引更多會眾了解慈濟,雖然慈濟事多,再辛苦也要來參展,接引菩薩認識慈濟與大愛感恩科技:「往年在台博會上募心募愛,募出與多的志工,也受證成為慈濟委員慈誠,所以台博會是很好的菩薩道場,讓慈濟志工走入人群,人間菩薩大招生。」

圖說:「你猜猜看這件衣服是用什麼東西所製成的!」慈濟志工王姿雅每天都到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協助推廣,就是希望能接引到更多的會眾認識慈濟環保與大愛感恩科技。(攝影者:曹書豪)「媽媽,我們到大愛感恩科技展位看一看。」因為在台灣精品館內,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展品,全部都是以回收寶特瓶而再製程而成,邀請媽媽一同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參觀。了解大愛環保理念後,決定請購一頂大太陽能LED帽,大愛門市同仁楊淑玲也邀請母子倆留下聯絡方式,希望接引他們參與慈濟活動。

「你猜猜看這件衣服是用什麼東西所製成的!」慈濟志工王姿雅、許淑貞、蔡鳳珠每天都到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協助推廣,就是希望能接引到更多的會眾認識慈濟環保與大愛感恩科技。王姿雅表示:「其實衣櫥裡面越簡單越好,原本認為大愛產品非常昂貴,但漸漸了解大愛後,就非常喜愛,看到大愛的衣服可以穿出一個人的氣質,期許自己可以成為大愛感恩的推廣者,與別人分享慈濟大愛環保理念。」

為期三天的台灣名品博覽會,在東莞熱鬧落幕。,在東莞志工的護展下圓滿落幕,展覽團隊團結合作下,展現慈濟人合和互協,家人們匯聚在此,一同說環保、做環保、傳遞清淨與美善精神,充滿法喜之情,共創人間淨土。

大愛感恩科技 李尊浩、曹書豪 中國東廣報導

 

Read more

東莞名品傳美善 菩薩匯聚展人文

圖說: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東莞書記、東莞市長、市府團隊蒞臨慈濟與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參訪。 (攝影者:曹書豪)11月18至20日,2016東莞臺灣名品博覽會於廣東東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共有300多家企業參展,1000多個國際標準展位,將會有來自台灣企業、及中國大陸地區的台資企業參展。東莞慈濟與當地台商和東莞台協會結下好因緣,因此受邀靜思人文、與大愛感恩科技參展,共同推廣慈濟人文精神與大愛環保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宣傳環保理念,吸引民眾目光,東莞台商協會副會長陳宏欽,帶領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東莞書記、東莞市長參訪蒞臨慈濟與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分享慈濟環保回收、與靜思人文之美;太陽能LED帽慈悲科技,以及完全回饋精神,將每年的盈餘做國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東莞市長 張科讚許:「環保材料能做得這麼漂亮 (這全部都是環保材料)。」

圖說:東莞副市長 張科讚許:「環保材料能做得這麼漂亮(這全部都是環保材料)。」(攝影者:曹書豪)慈濟志工趙令輝展前愛語叮嚀,感恩有這次東莞台博會,慈濟與大愛感恩科技展:「期待東莞可以一生無量,充分把握因緣,與會眾廣結善緣,菩薩大招生。」此次展覽推廣,每一位志工身上有兩個任務,一、無聲說法,給會眾能感受到慈濟人文之美;二、靜思法寶與大愛環保傳遞出去,慈濟人文,深根社區、慈善與環保,使東莞地區充滿慈濟人文。

慈濟志工沈榮彬表示,參展是人間菩薩大招生的好機會、很好的道場,可以接引更多會眾了解慈濟,雖然慈濟事多,再辛苦也要來參展,接引菩薩認識慈濟與大愛感恩科技:「往年在台博會上募心募愛,募出與多的志工,也受證成為慈濟委員慈誠,所以台博會是很好的菩薩道場,讓慈濟志工走入人群,人間菩薩大招生。」

圖說:「你猜猜看這件衣服是用什麼東西所製成的!」慈濟志工王姿雅每天都到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協助推廣,就是希望能接引到更多的會眾認識慈濟環保與大愛感恩科技。(攝影者:曹書豪)「媽媽,我們到大愛感恩科技展位看一看。」因為在台灣精品館內,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展品,全部都是以回收寶特瓶而再製程而成,邀請媽媽一同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參觀。了解大愛環保理念後,決定請購一頂大太陽能LED帽,大愛門市同仁楊淑玲也邀請母子倆留下聯絡方式,希望接引他們參與慈濟活動。

「你猜猜看這件衣服是用什麼東西所製成的!」慈濟志工王姿雅、許淑貞、蔡鳳珠每天都到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協助推廣,就是希望能接引到更多的會眾認識慈濟環保與大愛感恩科技。王姿雅表示:「其實衣櫥裡面越簡單越好,原本認為大愛產品非常昂貴,但漸漸了解大愛後,就非常喜愛,看到大愛的衣服可以穿出一個人的氣質,期許自己可以成為大愛感恩的推廣者,與別人分享慈濟大愛環保理念。」

為期三天的台灣名品博覽會,在東莞熱鬧落幕。,在東莞志工的護展下圓滿落幕,展覽團隊團結合作下,展現慈濟人合和互協,家人們匯聚在此,一同說環保、做環保、傳遞清淨與美善精神,充滿法喜之情,共創人間淨土。

大愛感恩科技 李尊浩、曹書豪 中國東廣報導

 

Read more

進口轎車大功能 載回收.志工共乘

 台南慈濟志工,周黃秋香,六十多歲的她,被形容是不分日夜都在做回收!身為企業老闆娘,她開著進口轎車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從工廠到建築工地到處載回收!除了有機會就做回收外,周黃秋香以自己不喜歡一個人開車為理由邀其他志工共乘,到靜思堂做福田、上課,鼓勵更多人共同行善! 

帶著愉快的心情,周黃秋香開車出發,六十七歲的她準備去做回收! 

慈濟志工 周黃秋香:「在路上開車,看到路邊有一堆(回收),我就會停車,快點去收拾,整理一下,就搬上我的車。」 

周黃秋香 與 居民:「她回收都不分日夜,(很愛做),還會叫我們要看大愛台,都被她影響 (一定要看),會。」 

老朋友都知道,周黃秋香做環保很積極,把家用的汽車當回收車,過去是進口轎車,現在換可以載更多的休旅車,而且不只路邊、工廠做環保,周黃秋香連喝個喜酒,都不忘要把握! 

慈濟志工 蘇錦春:「宴客(的時候),飲料瓶甚至連筷子的紙,她都一一去收一收,我們都會跟她說,沒有關係,你要收,等一下,(賓客)離場的時候再來收,(她就說)不要緊,不然待會被拿走怎麼辦,她想到的,就是怕這些資源變成垃圾。」 

回收之外,周黃秋香也彎腰做福田,身為企業老闆娘,絲毫沒有架子,親力親為的態度,她希望可以號召更多人一起行善! 

林碧枝 許鴻男 李雅貞 林香秀 真善美志工-台南報導

Read more

紐西蘭震後馳援 安置中心送物資

 台灣時間11月13日,晚上七點多,紐西蘭南島發生規模7.8強震,深度只有23公里。距離震央130公里的沿海小鎮「凱庫拉」,鐵軌嚴重變形、主要道路損毀。因此政府出動軍艦,分批撤離當時在鎮上大約四千五百位居民與遊客。慈濟紐西蘭分會得知,政府在基督城設立三個安置中心,因此前往拜訪了解,帶著瓶裝水、毛毯、以及餐具組,視撤離民眾的需要,即時給予幫助。 拜訪「史賓瑟公園旅遊休閒中心」,政府已經在這裡安置過兩批 從地震災區撤離的民眾。 

慈濟志工 江淑英:「如果有家庭和小孩的,他們會安排在有衛浴設備的地方,如果沒有的話,就是這樣,他們可能要用公共的衛浴。」 

三位紐西蘭慈濟志工,因此先卸下504瓶飲用水、四十條毛毯、以及50套餐具組,整理妥當,靜心等待第三批從「凱庫拉」撤離的民眾。 

11月20號,接駁巴士抵達,共有11位包括德國、台灣的遊客、以及奧克蘭在地人。 

慈濟志工 與 台灣遊客:「(凱庫拉)那邊天氣有時候好,有時候不好,(所以就一直等,一直等),因為那邊是岩岸,不適合大船靠港,所以還要小船接駁。」 

凱庫拉到基督城,平時車程只要兩小時左右,但規模7.8強震,使得主要道路損毀,政府出動軍艦,分批撤離大約四千五百名居民與遊客。 

三個安置中心,雖然是短短三天停留點,但缺乏蓋被的狀況下,慈濟致贈的毛毯,是恰好的需要,將陪伴著他們往下一個安穩去處。 

真善美志工 紐西蘭報導 

Read more

R2R環保毛毯展示 深圳畫下完美句點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 Recycle to Recycle (R2R) 系列跟隨德國綠色產品獎(Green Product Award)參加的系列展覽的終點站是11/6-11/8於中國舉辦的「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From: Green Product Award)繼今年九月的「2016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以及十月份的「德國萊比錫 Designers’ Open」國際展覽,大愛感恩科技 Recycle to Recycle (R2R) 系列跟隨德國綠色產品獎(Green Product Award)參加的系列展覽的終點站是11/6-11/8於中國舉辦的「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期待透過參與這樣兼具設計與環保的國際展覽,更達到傳遞愛護地球的重要訊息於世界。

第四屆「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於11/6開幕,以「設計‧連接」(Design Connecting All Possibilities)為主題。三天的展覽中展出了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西班牙、荷蘭、丹麥、日本、韓國、義大利、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地區,超過6,000件全球設計精品(http://www.szidf.com/)。能與各國眾多頂尖設計產品同場展示,是設計界對大愛感恩科技的肯定,也是今年四月榮獲德國綠色產品獎入圍的原因。大愛感恩R2R技術提供了環保業者一個全新的材質,也連接了無數的可能性。未來更希望透過這種循環回收的環保材質,設計出無數優良的終端產品供大家選擇。

圖說:R2R系列,包括用二次再生聚酯粒製成的R2R動物毛毯、R2R摺邊圍巾、R2R口遮罩、R2R眼鏡框等產品,不但證明環保布料已能二次再生,更能以多元化的產品形象繼續延續物命。(大愛感恩科技)R2R系列,包括用二次再生聚酯粒製成的R2R動物毛毯、R2R摺邊圍巾、R2R口遮罩、R2R眼鏡框等產品,不但證明環保布料已能二次再生,更能以多元化的產品形象繼續延續物命。大愛感恩科技於2012年獲得「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便成立實驗室致力於搖籃到搖籃相關研發,不為增加業績,只為地球永續。這樣愛護大地的努力,於2015年終於達到重要里程碑,成功將一次回收製成的剩布還原為塑膠酯粒,再次製成環保布與環保產品,讓物命延續於工業循環當中。期待不久的將來,能有更多不同的產品加入這個「超級環保」的產品系列。

大愛感恩科技的R2R系列別具意義,除了讓大家看到環保產業新的可能性,更是提醒著人人愛護大地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一起「與地球共生息」。而感恩德國綠色產品獎主辦單位將這項獨特的系列帶往全球展覽,讓世界了解大愛感恩為地球永續而做的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報導

Read more

R2R環保毛毯展示 深圳畫下完美句點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 Recycle to Recycle (R2R) 系列跟隨德國綠色產品獎(Green Product Award)參加的系列展覽的終點站是11/6-11/8於中國舉辦的「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From: Green Product Award)繼今年九月的「2016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以及十月份的「德國萊比錫 Designers’ Open」國際展覽,大愛感恩科技 Recycle to Recycle (R2R) 系列跟隨德國綠色產品獎(Green Product Award)參加的系列展覽的終點站是11/6-11/8於中國舉辦的「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期待透過參與這樣兼具設計與環保的國際展覽,更達到傳遞愛護地球的重要訊息於世界。

第四屆「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於11/6開幕,以「設計‧連接」(Design Connecting All Possibilities)為主題。三天的展覽中展出了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西班牙、荷蘭、丹麥、日本、韓國、義大利、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地區,超過6,000件全球設計精品(http://www.szidf.com/)。能與各國眾多頂尖設計產品同場展示,是設計界對大愛感恩科技的肯定,也是今年四月榮獲德國綠色產品獎入圍的原因。大愛感恩R2R技術提供了環保業者一個全新的材質,也連接了無數的可能性。未來更希望透過這種循環回收的環保材質,設計出無數優良的終端產品供大家選擇。

圖說:R2R系列,包括用二次再生聚酯粒製成的R2R動物毛毯、R2R摺邊圍巾、R2R口遮罩、R2R眼鏡框等產品,不但證明環保布料已能二次再生,更能以多元化的產品形象繼續延續物命。(大愛感恩科技)R2R系列,包括用二次再生聚酯粒製成的R2R動物毛毯、R2R摺邊圍巾、R2R口遮罩、R2R眼鏡框等產品,不但證明環保布料已能二次再生,更能以多元化的產品形象繼續延續物命。大愛感恩科技於2012年獲得「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便成立實驗室致力於搖籃到搖籃相關研發,不為增加業績,只為地球永續。這樣愛護大地的努力,於2015年終於達到重要里程碑,成功將一次回收製成的剩布還原為塑膠酯粒,再次製成環保布與環保產品,讓物命延續於工業循環當中。期待不久的將來,能有更多不同的產品加入這個「超級環保」的產品系列。

大愛感恩科技的R2R系列別具意義,除了讓大家看到環保產業新的可能性,更是提醒著人人愛護大地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一起「與地球共生息」。而感恩德國綠色產品獎主辦單位將這項獨特的系列帶往全球展覽,讓世界了解大愛感恩為地球永續而做的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報導

Read more

【得獎】2016年 德國綠色產品獎(Green Product Award)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 Recycle to Recycle (R2R) 系列跟隨德國綠色產品獎(Green Product Award)參加的系列展覽的終點站是11/6-11/8於中國舉辦的「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From: Green Product Award)繼今年九月的「2016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以及十月份的「德國萊比錫 Designers’ Open」國際展覽,大愛感恩科技 Recycle to Recycle (R2R) 系列跟隨德國綠色產品獎(Green Product Award)參加的系列展覽的終點站是11/6-11/8於中國舉辦的「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期待透過參與這樣兼具設計與環保的國際展覽,更達到傳遞愛護地球的重要訊息於世界。

第四屆「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於11/6開幕,以「設計‧連接」(Design Connecting All Possibilities)為主題。三天的展覽中展出了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西班牙、荷蘭、丹麥、日本、韓國、義大利、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地區,超過6,000件全球設計精品(http://www.szidf.com/)。能與各國眾多頂尖設計產品同場展示,是設計界對大愛感恩科技的肯定,也是今年四月榮獲德國綠色產品獎入圍的原因。大愛感恩R2R技術提供了環保業者一個全新的材質,也連接了無數的可能性。未來更希望透過這種循環回收的環保材質,設計出無數優良的終端產品供大家選擇。

圖說:R2R系列,包括用二次再生聚酯粒製成的R2R動物毛毯、R2R摺邊圍巾、R2R口遮罩、R2R眼鏡框等產品,不但證明環保布料已能二次再生,更能以多元化的產品形象繼續延續物命。(大愛感恩科技)R2R系列,包括用二次再生聚酯粒製成的R2R動物毛毯、R2R摺邊圍巾、R2R口遮罩、R2R眼鏡框等產品,不但證明環保布料已能二次再生,更能以多元化的產品形象繼續延續物命。大愛感恩科技於2012年獲得「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便成立實驗室致力於搖籃到搖籃相關研發,不為增加業績,只為地球永續。這樣愛護大地的努力,於2015年終於達到重要里程碑,成功將一次回收製成的剩布還原為塑膠酯粒,再次製成環保布與環保產品,讓物命延續於工業循環當中。期待不久的將來,能有更多不同的產品加入這個「超級環保」的產品系列。

大愛感恩科技的R2R系列別具意義,除了讓大家看到環保產業新的可能性,更是提醒著人人愛護大地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一起「與地球共生息」。而感恩德國綠色產品獎主辦單位將這項獨特的系列帶往全球展覽,讓世界了解大愛感恩為地球永續而做的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報導

Read more

【得獎】2016年 德國綠色產品獎(Green Product Award)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 Recycle to Recycle (R2R) 系列跟隨德國綠色產品獎(Green Product Award)參加的系列展覽的終點站是11/6-11/8於中國舉辦的「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From: Green Product Award)繼今年九月的「2016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以及十月份的「德國萊比錫 Designers’ Open」國際展覽,大愛感恩科技 Recycle to Recycle (R2R) 系列跟隨德國綠色產品獎(Green Product Award)參加的系列展覽的終點站是11/6-11/8於中國舉辦的「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期待透過參與這樣兼具設計與環保的國際展覽,更達到傳遞愛護地球的重要訊息於世界。

第四屆「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於11/6開幕,以「設計‧連接」(Design Connecting All Possibilities)為主題。三天的展覽中展出了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西班牙、荷蘭、丹麥、日本、韓國、義大利、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地區,超過6,000件全球設計精品(http://www.szidf.com/)。能與各國眾多頂尖設計產品同場展示,是設計界對大愛感恩科技的肯定,也是今年四月榮獲德國綠色產品獎入圍的原因。大愛感恩R2R技術提供了環保業者一個全新的材質,也連接了無數的可能性。未來更希望透過這種循環回收的環保材質,設計出無數優良的終端產品供大家選擇。

圖說:R2R系列,包括用二次再生聚酯粒製成的R2R動物毛毯、R2R摺邊圍巾、R2R口遮罩、R2R眼鏡框等產品,不但證明環保布料已能二次再生,更能以多元化的產品形象繼續延續物命。(大愛感恩科技)R2R系列,包括用二次再生聚酯粒製成的R2R動物毛毯、R2R摺邊圍巾、R2R口遮罩、R2R眼鏡框等產品,不但證明環保布料已能二次再生,更能以多元化的產品形象繼續延續物命。大愛感恩科技於2012年獲得「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便成立實驗室致力於搖籃到搖籃相關研發,不為增加業績,只為地球永續。這樣愛護大地的努力,於2015年終於達到重要里程碑,成功將一次回收製成的剩布還原為塑膠酯粒,再次製成環保布與環保產品,讓物命延續於工業循環當中。期待不久的將來,能有更多不同的產品加入這個「超級環保」的產品系列。

大愛感恩科技的R2R系列別具意義,除了讓大家看到環保產業新的可能性,更是提醒著人人愛護大地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一起「與地球共生息」。而感恩德國綠色產品獎主辦單位將這項獨特的系列帶往全球展覽,讓世界了解大愛感恩為地球永續而做的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報導

Read more

Wednesday, 23 November 2016

DA.AI Eco Humanitarianism Book Bag

CAPTION: The newly designed DA.AI Eco Humanitarianism Book Bag is made from recycled PET felt fabric with beautiful recycle embroidery on the front side.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Among all kinds of textile materials, felt fabric is one of the oldest forms. Most felt comes from polyester fiber, which matches perfectly with embroidery, metal, or a variety of decorative elements. Although felt fabric is not widely seen in Taiwan, DA.AI’s Eco Felt Product Series is not only made with mixed color of eco-friendly felt from recycled PET bottles, but also received recognition in the Taiwan Excellence Awards in 2014. The Taiwan Excellence Award is only honored to outstanding Made in Taiwan (MIT) companie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esign, quality, and marketing.

The newly designed DA.AI Eco Humanitarianism Book Bag is made from recycled PET felt fabric with beautiful recycle embroidery on the front side. The main compartment fits up to A4 size book, while the bag is also equipped with pockets for mobile phone and small notebook. This elegant accessory is great for all occasion and fits all daily necessities; the inner pocket is designed for coin pouch and side inner pocket for insulation cup.

DA.AI Technology not only promotes material regeneration, but also makes good use of recycling resources to produce high quality eco daily accessory. Hopefully with great effor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rough beautiful and simple design, can we bring people’s attention and encourage them to choose a simple lifestyle with low desire. DA.AI spreads its great love through felt fabric textile product and looks forward to deliver the strength to green textile industry as a way to purify people’s mind and the world.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Read more

科技環保開眼界 落實教育你我他

圖一:大家看到環保產業新的可能性,更是提醒著人人愛護大地的重要性。(攝影:曹書豪)26年前,證嚴上人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26年後,台灣可以從當時的垃圾山變成現在世界第三回收國,這樣的關鍵在於「教育」。沒有任何一個組織、機構、或公司可憑一己之力扭轉整個社會的環境問題,唯有教育人民人人環保,才有可能達成。11月22日,文化大學國際商務系師生一行人今天透過校外參訪走入大愛感恩科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實質上的環保織品更加深同學們落實環保的重要性。

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兼文創學程副主任施光恆博士表示,學生選修社會行銷,夠過各各優良企業參訪來進行個案研討,從中學習企業行銷方式,大愛感恩科技在國際綠色行銷有優良表現,藉著實際參訪,讓學生了解綠色行銷方法,也同也讓學生了解環保的重要性。

圖二:同學們深受感動及大開眼界,不僅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有信心更是對高科技的研發讚嘆不已。(攝影:曹書豪)課程中大愛感恩科技楊竣翔師兄分享到R2R系列,包括用二次再生聚酯粒製成的R2R動物毛毯、R2R摺邊圍巾、R2R口遮罩,以至R2R環保聚酯粒,使布料二次再生的利用,更能以多元化的產品形象繼續延續物命。源自於2012年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賑災毛毯,通過「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便成立研發中心致力於搖籃到搖籃相關研發,不為增加業績,只為地球能永續。在2015年,大愛感恩科技成功將一次回收製成的剩布,利用物理法再製為二次回收塑膠酯粒,並且再次製成環保再生布料與環保再生產品,讓物命延續於工業循環當中。

『Recycle to Recycle』環保觀念具有深厚的意義,除了讓大家看到環保產業新的可能性,更是提醒著人人愛護大地的重要性,大愛感恩科技自創立以來在做的就是把本來為地球的負擔,能夠回收再利用,減少石油的開發,減緩地球暖化有效的付出。

圖三: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兼文創學程副主任施光恆博士表示,學生選修社會行銷,夠過各各優良企業參訪來進行個案研討,從中學習企業行銷方式,大愛感恩科技在國際綠色行銷有優良表現,藉著實際參訪,讓學生了解綠色行銷方法,也同也讓學生了解環保的重要性。(攝影:曹書豪)短短的旅程中同學們深受感動及大開眼界,不僅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有信心更是對高科技的研發讚嘆不已。中國大陸學生楊文琪同學,認為生活中不需要很多複雜的東西,只要夠用就好,很喜歡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及產品背後的理念,能拯救地球又能透過使用物品而得到佛教的啟發,會讓自己的生活變的更簡單。落實清淨在源頭,回收確實分類,要讓地球不生病,是大家的責任,期許人人身體力行,宣導環保理念,讓環境可以更好,老師及同學們也想共同為地球永續而努力。

透過今天的課程同學們看到很多日常的必需品,不論衣服、包包或是鞋子都能用寶特瓶製作而成,最重要的是,環保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做起,行動參與,減少一個塑膠袋、免洗杯、免洗筷,不僅保護個人健康,同時愛護我們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郭于禎 台北內湖報導

圖四:文化大學國際商務系師生一行人今天透過校外參訪走入大愛感恩科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落實清淨在源頭,回收確實分類,要讓地球不生病,是大家的責任。(攝影:曹書豪) 

Read more

科技環保開眼界 落實教育你我他

圖一:大家看到環保產業新的可能性,更是提醒著人人愛護大地的重要性。(攝影:曹書豪)26年前,證嚴上人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26年後,台灣可以從當時的垃圾山變成現在世界第三回收國,這樣的關鍵在於「教育」。沒有任何一個組織、機構、或公司可憑一己之力扭轉整個社會的環境問題,唯有教育人民人人環保,才有可能達成。11月22日,文化大學國際商務系師生一行人今天透過校外參訪走入大愛感恩科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實質上的環保織品更加深同學們落實環保的重要性。

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兼文創學程副主任施光恆博士表示,學生選修社會行銷,夠過各各優良企業參訪來進行個案研討,從中學習企業行銷方式,大愛感恩科技在國際綠色行銷有優良表現,藉著實際參訪,讓學生了解綠色行銷方法,也同也讓學生了解環保的重要性。

圖二:同學們深受感動及大開眼界,不僅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有信心更是對高科技的研發讚嘆不已。(攝影:曹書豪)課程中大愛感恩科技楊竣翔師兄分享到R2R系列,包括用二次再生聚酯粒製成的R2R動物毛毯、R2R摺邊圍巾、R2R口遮罩,以至R2R環保聚酯粒,使布料二次再生的利用,更能以多元化的產品形象繼續延續物命。源自於2012年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賑災毛毯,通過「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便成立研發中心致力於搖籃到搖籃相關研發,不為增加業績,只為地球能永續。在2015年,大愛感恩科技成功將一次回收製成的剩布,利用物理法再製為二次回收塑膠酯粒,並且再次製成環保再生布料與環保再生產品,讓物命延續於工業循環當中。

『Recycle to Recycle』環保觀念具有深厚的意義,除了讓大家看到環保產業新的可能性,更是提醒著人人愛護大地的重要性,大愛感恩科技自創立以來在做的就是把本來為地球的負擔,能夠回收再利用,減少石油的開發,減緩地球暖化有效的付出。

圖三: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兼文創學程副主任施光恆博士表示,學生選修社會行銷,夠過各各優良企業參訪來進行個案研討,從中學習企業行銷方式,大愛感恩科技在國際綠色行銷有優良表現,藉著實際參訪,讓學生了解綠色行銷方法,也同也讓學生了解環保的重要性。(攝影:曹書豪)短短的旅程中同學們深受感動及大開眼界,不僅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有信心更是對高科技的研發讚嘆不已。中國大陸學生楊文琪同學,認為生活中不需要很多複雜的東西,只要夠用就好,很喜歡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及產品背後的理念,能拯救地球又能透過使用物品而得到佛教的啟發,會讓自己的生活變的更簡單。落實清淨在源頭,回收確實分類,要讓地球不生病,是大家的責任,期許人人身體力行,宣導環保理念,讓環境可以更好,老師及同學們也想共同為地球永續而努力。

透過今天的課程同學們看到很多日常的必需品,不論衣服、包包或是鞋子都能用寶特瓶製作而成,最重要的是,環保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做起,行動參與,減少一個塑膠袋、免洗杯、免洗筷,不僅保護個人健康,同時愛護我們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郭于禎 台北內湖報導

圖四:文化大學國際商務系師生一行人今天透過校外參訪走入大愛感恩科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落實清淨在源頭,回收確實分類,要讓地球不生病,是大家的責任。(攝影:曹書豪) 

Read more

台灣名品博覽會 環保科技受矚目

 歷時三天在廣東東莞的台灣名品博覽會落幕了,這次展會一共吸引300多家台資企業參展。慈濟在東莞的台商和東莞台協會的因緣,與台博會結下此緣,今年展館延後時間,開到晚間九點,讓上班族也能利用下班時間參觀,志工希望透過活動能接引更多人加入行善行列。 

為期三天的台灣名品博覽會,在東莞熱鬧落幕。大愛感恩科技,宣傳環保理念,吸引民眾目光,東莞市長參訪,讚歎高科技的用心。 

東莞市長 張科:「環保材料能做得這麼漂亮(這全部都是環保材料)。」 

由愛心人士捐贈與慈濟結緣的帽子,深受大眾歡迎。慈濟藉由博覽會,也希望接引更多人走入行善行列。 

在靜思書軒的展場,付出無所求的慈濟志工是最佳宣傳,民眾不論老少,都受到靜思語的啟發。 

慈濟志工:「這句天下一家親,平安時要互愛,災難來臨時要互助,所以師父告訴我們,有困難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要怎麼樣走進去」 

慈濟志工:「在我們台灣來講的話,環保做得很好,很多都是這些老菩薩,這些老人家他們說我要把我的生命是有用的,他們感受的就是成就感。」 

高喊口號,志工希望人人有環保理念。 


真善美志工 陸燕紅 張琳 廣東報導 

Read more

放下酒杯撿瓶罐 環保清淨在源頭

 怎樣才能夠多用心?七十五歲的楊嘉雄,年輕時為了生意交際應酬,幾乎天天與酒為伍,從台南喝到嘉義,被稱為「喝過縣」,十八年前,受邀到花蓮參加尋根之旅,讓他發現自己應該發揮良能,造福更多人。過去與酒瓶形影不離的他,也從瓶子開始做回收,楊嘉雄四年前研究玻璃瓶該如何分類,而且加以清洗,這樣的做法對廠商來說,更加好利用,配合的意願大大提升,也印證了,只要多用心,小細節可以創造出更大價值! 

玻璃瓶,除了顏色分類外,還有什麼學問?住在台南的楊嘉雄,花了四年時間,有了心得! 

慈濟志工 吳萬江:「可以回收的,他會另外挑選起來,甚至還會特別清洗。」 

慈濟志工 楊嘉雄:「在這個玻璃瓶的分類中,我才發現原來多用心,是要用在哪邊,用心在做和不用心做差很多, 我現在做了以後經過四年, 這些玻璃瓶已經供不應求。」 

有重量、易碎的玻璃瓶,透過楊嘉雄的雙手,不只有分顏色、拔瓶蓋,他清洗後按照大小分開擺放,多用心的結果,讓廠商特別喜歡透過他回收,楊嘉雄說這一切,和用不用心,有關係! 

慈濟志工 楊嘉雄:「以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馬上會發脾氣,現在都會先想一下,先用心想一下,有上人這一句多用心, 現在比較不容易發脾氣。」 

不只改變自己的脾氣,楊嘉雄的多用心,也用在醫療志工方面!曾經因為疾病開刀,做環保的楊嘉雄,也會抽空到醫院服務,吹葫蘆絲、表演魔術,楊嘉雄說他知道待在醫院的苦,所以用心讓眾人歡樂,也是一種回饋! 

真善美志工沈价妙 陳榮欽 溫寶琴 許鴻男 台南報導 

Read more

醫療廢棄物管理 分享台灣經驗


2015年4月尼泊爾大地震,慈濟深入災區從事賑災工作,一年多來,志工在當地的關懷,不曾中斷。今年八月,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也與大林慈濟醫院,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最近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召開,東南亞醫療廢棄物管理研討會,大林慈濟醫院也受邀參與,由林名男副院長和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代表,分享醫療廢棄物的處理經驗。 

第22屆世界衛生組織,東南亞區域醫療廢棄物管理研討會,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舉行,大林慈濟醫院這次受「國際醫療無害組織」之邀,也參與盛會。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林名男:「因為我們跟這個HCWH,國際醫療無害組織有很好的一個連結,那他們也是一個等於是參加的有關單位之一,所以他們就邀請我們去分享一下慈濟醫療志業體,我們如何在醫院裡面做醫療廢棄物的處理,還有節能減碳的部分。」 

相較於其他種類的廢棄物,醫療廢棄物的處理必須格外費心,大林慈濟醫院連續多次在國內獲得「醫療廢棄物減量及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獎項,因此也結合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環保製品,在現場與各國代表分享。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林名男:「慈濟不管是在醫療廢棄物,在醫療志業體裡面就做得很多也做得很踏實,後面還有大愛感恩科技的支援,所以我們這幾年來,其實在世界各地類似的這個會議裡面,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一個回響。」 

在大林慈濟醫院醫護團隊的巧思下,醫療廢棄物有了新生命,這次也希望透過研討會的交流,不僅在尼泊爾,也希望在東南亞各國產生共識,進而共行。 

尼泊爾報導 

 

Read more

廢物利用享資源 心靈環保真富足

圖說: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與醫療團隊一行及大愛感恩科技,因邀之約,參與此次第22屆世界衛生組織東南亞區域針對醫療廢棄物工作研討會,一群「有志之士」齊聚在尼泊爾加德滿都Yak & Yeti飯店,希望能透過學習交流,更加落實廢棄物處理,做好資源利用。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與醫療團隊一行及大愛感恩科技,因邀之約參與此次第22屆世界衛生組織東南亞區域針對醫療廢棄物工作研討會,一群「有志之士」齊聚在尼泊爾加德滿都Yak & Yeti飯店,希望能透過學習交流,更加落實廢棄物處理,做好資源利用。

與會上十國會員代表及世界衛生組織,與NGO團體醫療無傷害照護(HCWH)、尼泊爾健康照護HCF醫療專家60多人齊聚參與,針對醫療廢棄物,應做何處理,熱烈分享,WHO東南亞區域辦公室派尼泊爾代表Dr. Jos Vandelaer致詞時憂心表示:「僅東南亞區域千家醫療院所,每天所產生醫療廢棄物即高達百萬噸以上。」
各國代表針對己國醫療廢棄物管理政策、歷程,及成果與做法,及為促進醫療機構妥善處理廢棄物,保障民眾健康與環境安全,所做的努力在會中分享。

圖說:此次第22屆世界衛生組織東南亞區域針對醫療廢棄物工作研討會,十國會員代表及世界衛生組織,與NGO團體醫療無傷害照護(HCWH)、尼泊爾健康照護HCF醫療專家60多人齊聚參與,一群「有志之士」齊聚在尼泊爾加德滿都Yak & Yeti飯店,希望能透過學習交流,更加落實廢棄物處理,做好資源利用。大愛感恩科技於現場陳列出環保產品,各國醫療專家,對大愛感恩產品感到十分有興趣,除同仁虞珊明、洪碩廷博士說明外,大林慈院林副院長也與各國專家分享,他在歷次國際會議上,推廣環保之心得,稱得上「醫療環保達人」。

林名男副院長表示,相較其他廢棄物,醫療廢棄物處理更重要,以往焚燒方式,在地球暖化減碳議題下,勢必要評量。依據環保署101-103年醫療廢棄物流向申報量統計資料顯示,台灣醫院產生有害廢棄物,如廢尖銳廢棄物及透析廢棄物,約2.7萬噸每年,再利用率,101年為9.3%,至103年為15.4%成長快速,由於醫療廢棄物具生物感染性風險,以保障環境安全與民眾健康,醫療廢棄物處理方式與流向,非常重要。

圖說:HCF行政副主任Suman Raut分享:「到台灣遇到慈濟人都充滿熱情、樂於付出,所以他也想學習付出助人。」當下即將愛心落實,手心向下,幫助一位,抱著孩子的貧窮婦人。HCF行政副主任Suman Raut分享:「到台灣遇到慈濟人都充滿熱情、樂於付出,所以他也想學習付出助人。」當下即將愛心落實,手心向下,幫助一位,抱著孩子的貧窮婦人。

不論是受來台經驗,或在各國上看到慈濟人的付出,被所感動,也令人發願付出,然而在愛心啟發之下,感動付出化行動的參與,更是大愛感恩科技所要傳達的深植影響力,期許朝對的事情而努力,讓大愛繞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虞珊明 尼泊爾報導

Read more

廢物利用享資源 心靈環保真富足

圖說: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與醫療團隊一行及大愛感恩科技,因邀之約,參與此次第22屆世界衛生組織東南亞區域針對醫療廢棄物工作研討會,一群「有志之士」齊聚在尼泊爾加德滿都Yak & Yeti飯店,希望能透過學習交流,更加落實廢棄物處理,做好資源利用。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與醫療團隊一行及大愛感恩科技,因邀之約參與此次第22屆世界衛生組織東南亞區域針對醫療廢棄物工作研討會,一群「有志之士」齊聚在尼泊爾加德滿都Yak & Yeti飯店,希望能透過學習交流,更加落實廢棄物處理,做好資源利用。

與會上十國會員代表及世界衛生組織,與NGO團體醫療無傷害照護(HCWH)、尼泊爾健康照護HCF醫療專家60多人齊聚參與,針對醫療廢棄物,應做何處理,熱烈分享,WHO東南亞區域辦公室派尼泊爾代表Dr. Jos Vandelaer致詞時憂心表示:「僅東南亞區域千家醫療院所,每天所產生醫療廢棄物即高達百萬噸以上。」
各國代表針對己國醫療廢棄物管理政策、歷程,及成果與做法,及為促進醫療機構妥善處理廢棄物,保障民眾健康與環境安全,所做的努力在會中分享。

圖說:此次第22屆世界衛生組織東南亞區域針對醫療廢棄物工作研討會,十國會員代表及世界衛生組織,與NGO團體醫療無傷害照護(HCWH)、尼泊爾健康照護HCF醫療專家60多人齊聚參與,一群「有志之士」齊聚在尼泊爾加德滿都Yak & Yeti飯店,希望能透過學習交流,更加落實廢棄物處理,做好資源利用。大愛感恩科技於現場陳列出環保產品,各國醫療專家,對大愛感恩產品感到十分有興趣,除同仁虞珊明、洪碩廷博士說明外,大林慈院林副院長也與各國專家分享,他在歷次國際會議上,推廣環保之心得,稱得上「醫療環保達人」。

林名男副院長表示,相較其他廢棄物,醫療廢棄物處理更重要,以往焚燒方式,在地球暖化減碳議題下,勢必要評量。依據環保署101-103年醫療廢棄物流向申報量統計資料顯示,台灣醫院產生有害廢棄物,如廢尖銳廢棄物及透析廢棄物,約2.7萬噸每年,再利用率,101年為9.3%,至103年為15.4%成長快速,由於醫療廢棄物具生物感染性風險,以保障環境安全與民眾健康,醫療廢棄物處理方式與流向,非常重要。

圖說:HCF行政副主任Suman Raut分享:「到台灣遇到慈濟人都充滿熱情、樂於付出,所以他也想學習付出助人。」當下即將愛心落實,手心向下,幫助一位,抱著孩子的貧窮婦人。HCF行政副主任Suman Raut分享:「到台灣遇到慈濟人都充滿熱情、樂於付出,所以他也想學習付出助人。」當下即將愛心落實,手心向下,幫助一位,抱著孩子的貧窮婦人。

不論是受來台經驗,或在各國上看到慈濟人的付出,被所感動,也令人發願付出,然而在愛心啟發之下,感動付出化行動的參與,更是大愛感恩科技所要傳達的深植影響力,期許朝對的事情而努力,讓大愛繞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虞珊明 尼泊爾報導

Read more

Tuesday, 22 November 2016

2016,11/22 中國文化大學師生參訪

【對象】中國文化大學國際行銷系學生
【時間】2016年11月22日(二)09:20-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1121-3.jpg 20161121-4.jpg
Read more

一起珍惜地球 選美佳麗代言環保

 在馬來西亞,有一群年輕貌美的選美佳麗,也發心要承擔環保使命,她們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綠色環保天使」,進入決賽的24位來自馬來西亞及中國的佳麗們,來到了慈濟環保站學習環保知識,要為環保做代言。 

擔起環保使命,來自馬來西亞及中國的選美佳麗,蒞臨馬來西亞慈濟環保站取經,幕後推手是綠色世界非政府組織,希望藉著『綠色環保天使』選美賽,推廣環保。 

綠色世界非政府組織代表 鐘咏文:「每個人都喜歡美的東西,她(選美佳麗)比較有說服力,去說服每一個人,去參與環保。」 

參訪資源分類區、惜福區、菜園以及展覽區讓佳麗們大開眼界。 

環保志工:「寶特瓶可以拿來做什麼,你們會說裝水,割起來種花這樣,其實我跟你講,這個(圍巾)是寶特瓶能做的,(這麼軟),對呀。」 

30分鐘講座,道不盡地球生態所面臨的危機,卻激發了佳麗們的使命感 

綠色環保天使 武鑫洋:「來到這邊以後,發現好多東西,是我們可以再回收利用,然後我就準備把我房間,將飲料瓶子弄出來,自己剪花型,然後當作壁紙,不想要那種(塑料)壁紙了,那種壁紙危害挺大的感覺。」 

不僅學習知識,更要化為行動,彎腰束髮,佳麗們認真學做資源分類。 

綠色環保天使 劉金:「因為在我所生活的地方,還沒有看到有關於這些環保站,或者是親身體驗過這些(回收),我現在還是一個學生,所以先從我們學校做起,也想建一個屬於我們學校,這樣的環保站。」 

願這群環保代言人發揮自身影響力,用美麗的身份,讓更多人愛護珍惜地球的美麗。 

丘婉靜 羅虢驄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幼童軍精神抖擻 化身環保小尖兵

 環保理念能不能讓更多人付諸行動,也在於「有感」跟「無感」的問題。新北市蘆洲國小幼童軍,課程規劃有服務學習和生活學習,三十七人在老師和家長的陪同下,到蘆洲環保教育站,在成堆的資源中,埋首分類,每一個人都很「有感」。 

穿著英挺制服,三十七位蘆洲國小幼童軍,到靜思堂參訪,化身環保尖兵。 

看到好多回收的紙、塑膠袋,環保站的實作體驗,很有感! 

蘆洲國小童軍 黃靖俊:「我想到如果把樹砍掉的話,除了有一些災害,我也想到它會造成土石流。」 

蘆洲國小童軍 李宸漢:「人們不要亂丟垃圾袋,不然鯨魚看到,就會以為那是水母,把它吃下去,塑膠袋也沒有營養,所以它沒辦法補充營養就會死掉。」 

隨手丟的垃圾袋,到了海洋,可能就斷送一條命。童軍們認真聽志工說環保做環保,要把這樣的體驗跟觀念,帶給其他同學。 


真善美志工 許麗珠 陳明坤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大林大愛共乘行 醫療環保赴佛國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林慈濟醫院,此次共赴佛國,傳達為地球的努力、為蒼生的不忍之情,皆如同行醫般,大醫王有醫護人身的使命,而環保菩薩,則有守護環境的願行,從「心靈環保」到「生活環保」,讓各個與會醫護專家們明白,希望籍由醫界發揮影響力,期盼各國均能共識、共行,共同來愛護地球。(攝影者:張絮評)「2016年11月20日晚上,天階灑月色,冬寒闇夜,沁涼如許,剛飛機降落在加德滿都。因著二小時又十五分的時差,説是晩上十點,其實已是台灣凌晨十二點了,簡樸的空港,在機場外等待迎接,Mahesh一行人,卻是熱情滿滿。」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協理,在手機記錄下抵達佛國尼泊爾的心情。

來接機一行人中,國家洗腎中心創建者之一Mahesh Nakarmi先生,因其兄也是尿毒患者,因此推動創立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成立洗腎中心,在幾度來訪台,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後,感受到大愛環保珍惜資源,惜福造福的努力,更感受到大愛感恩產品背後的價值,是實至名歸的用心與愛心的「環保心品」,所以力邀大愛感恩科技參加為期三天(11/21~11/23)「醫療廢棄物處理」研討會,將大愛品牌,背後慈濟環保精質化的理念,以及回收系統,大愛的真/善/美,分享給與會各國醫護同仁。

會中,更有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動態展示」,穿著環保服飾,展現出綠色生活「新」態度,更能體會環保服飾的舒適度與穿著上皆能穿出大方合宜的生活「心」選擇。

大愛感恩科技為參加此次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Health Care Foundation Nepal)-醫療廢棄物管理論壇,遠飛三千里來到尼泊爾,說起因緣,大林慈濟醫院 林名男副院長也表示:「因緣可回溯至去年2015年4月尼泊爾大地震,當時慈濟深入災區從事賑災工作,派出多梯次醫護團隊前來;今年4月聯合國於尼泊爾舉辦地震周年研討會,在國際醫療無害組織(HCWH)協助安排下,大林慈濟醫院受邀前往分享,並認識了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Health Care Foundation Nepal)。」

幾經往返,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與大林慈濟醫院雙方,也於今年(2016)8月10日在台灣簽訂合作備忘錄,將針對環境友善、醫療廢棄物減廢、腎臟透析(洗腎)、慢性腎臟病預防、系統管理、人員教育訓練等各方面進行交流與合作。希望大林慈濟醫院未來能協助尼泊爾國家腎臟病中心,成為該國醫療體系的典範,對於腎臟病患能有所幫助。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協理洪碩廷博士、資訊部協理虞珊明師兄與經營規劃室張絮評師姊一同前往此次論壇,然而,目前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底下僅72臺洗腎機,亟需協助,因此林名男副院長,偕同腎臟科主治醫師黃振森丶洗腎中心護理長吳雅芳、及健康管理中心護理長江欣虹等一同出席本次研討會及進行醫學交流。

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林慈濟醫院,此次共赴佛國,傳達為地球的努力、為蒼生的不忍之情,皆如同行醫般,大醫王有醫護人身的使命,而環保菩薩,則有守護環境的願行,從「心靈環保」到「生活環保」,讓各個與會醫護專家們明白,希望藉由醫界發揮影響力,期盼與會各國均能共知、共識、共行,共同來愛護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尼泊爾加德滿都報導

Read more

大林大愛共乘行 醫療環保赴佛國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林慈濟醫院,此次共赴佛國,傳達為地球的努力、為蒼生的不忍之情,皆如同行醫般,大醫王有醫護人身的使命,而環保菩薩,則有守護環境的願行,從「心靈環保」到「生活環保」,讓各個與會醫護專家們明白,希望籍由醫界發揮影響力,期盼各國均能共識、共行,共同來愛護地球。(攝影者:張絮評)「2016年11月20日晚上,天階灑月色,冬寒闇夜,沁涼如許,剛飛機降落在加德滿都。因著二小時又十五分的時差,説是晩上十點,其實已是台灣凌晨十二點了,簡樸的空港,在機場外等待迎接,Mahesh一行人,卻是熱情滿滿。」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協理,在手機記錄下抵達佛國尼泊爾的心情。

來接機一行人中,國家洗腎中心創建者之一Mahesh Nakarmi先生,因其兄也是尿毒患者,因此推動創立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成立洗腎中心,在幾度來訪台,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後,感受到大愛環保珍惜資源,惜福造福的努力,更感受到大愛感恩產品背後的價值,是實至名歸的用心與愛心的「環保心品」,所以力邀大愛感恩科技參加為期三天(11/21~11/23)「醫療廢棄物處理」研討會,將大愛品牌,背後慈濟環保精質化的理念,以及回收系統,大愛的真/善/美,分享給與會各國醫護同仁。

會中,更有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動態展示」,穿著環保服飾,展現出綠色生活「新」態度,更能體會環保服飾的舒適度與穿著上皆能穿出大方合宜的生活「心」選擇。

大愛感恩科技為參加此次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Health Care Foundation Nepal)-醫療廢棄物管理論壇,遠飛三千里來到尼泊爾,說起因緣,大林慈濟醫院 林名男副院長也表示:「因緣可回溯至去年2015年4月尼泊爾大地震,當時慈濟深入災區從事賑災工作,派出多梯次醫護團隊前來;今年4月聯合國於尼泊爾舉辦地震周年研討會,在國際醫療無害組織(HCWH)協助安排下,大林慈濟醫院受邀前往分享,並認識了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Health Care Foundation Nepal)。」

幾經往返,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與大林慈濟醫院雙方,也於今年(2016)8月10日在台灣簽訂合作備忘錄,將針對環境友善、醫療廢棄物減廢、腎臟透析(洗腎)、慢性腎臟病預防、系統管理、人員教育訓練等各方面進行交流與合作。希望大林慈濟醫院未來能協助尼泊爾國家腎臟病中心,成為該國醫療體系的典範,對於腎臟病患能有所幫助。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協理洪碩廷博士、資訊部協理虞珊明師兄與經營規劃室張絮評師姊一同前往此次論壇,然而,目前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底下僅72臺洗腎機,亟需協助,因此林名男副院長,偕同腎臟科主治醫師黃振森丶洗腎中心護理長吳雅芳、及健康管理中心護理長江欣虹等一同出席本次研討會及進行醫學交流。

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林慈濟醫院,此次共赴佛國,傳達為地球的努力、為蒼生的不忍之情,皆如同行醫般,大醫王有醫護人身的使命,而環保菩薩,則有守護環境的願行,從「心靈環保」到「生活環保」,讓各個與會醫護專家們明白,希望藉由醫界發揮影響力,期盼各國均能共知、共識、共行,共同來愛護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尼泊爾加德滿都報導

Read more

Monday, 21 November 2016

資源利用物命延續 慈悲科技獲獎


中小企業一直都是台灣的經濟主體,為了鼓勵中小企業創新研究和提升服務水準,今年一共評選出31件優秀的創新作品和技術,獲得第23屆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 

以節能、環保、資源有效再利用為出發點,大愛感恩科技,最新研發的R2R刷毛系列產品獲得第23屆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利用物理還原的概念將廢棄毛毯的下腳料回收再製。 

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畫室組長 林慧萍:「它透過二次回收,讓這一些廢布料,它可以再回到脂粒、紗線、織布,跟成品的這個階段,那所以我們才會做出, 一系列的毛毯、背心,還有我們的一個透明的, 一個口遮罩。」 

能快速折疊雙輪又能拆卸,同樣獲獎的,還有由專做輔具的研發公司,研發出能提供脊髓損傷人士,方便折疊的活動型手動輪椅,讓使用者不用倚靠任何人,就能自行收摺。 

台灣維順股份公司特助 謝東霖:「不用其他人的輔助,就可以自己把這個輪椅,藉由很快速的收摺,放到他的乘坐裡面,那因為我們這個產品,他收摺起來非常的小,所以在他原有駕駛姿勢,就可以把輪椅直接放到, 乘客座這邊。」 

創新和研發是中小企業轉型和發展的重要指標,在促進經濟成長的同時,又能善盡對社會的責任,看見了台灣中小企業持續成長的軟實力。 

雷雅 蕭于傑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推環保生活 社區居民一起動起來


慈濟基金會推廣環保行之有年,環保志工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說資源分類與節能減碳的訣竅,聽過的人都印象深刻、並且能迅速上手。例如印尼大愛一村的居民,長期耳濡目染,最近就跟著志工一起到北雅加達的「安佐爾村」出任務,擔任環保宣導大使。 

這群婆婆媽媽在公園跳舞,她們正為慈濟志工交付的一件大事暖身。 

慈濟志工 瑪咖蕾:「我們特別邀請大愛一村的居民,他們很了解什麼是環保生活,其實觀念很簡單,像省水、省電、多搭大眾運輸工具,或者騎腳踏車,不要亂丟垃圾,這都是日常中的習慣。」 

慈濟人與大愛一村的居民,這天來到北雅加達的「安佐爾村」,一同向當地民眾宣導環保觀念。 

宣導志工 阿美莉婭:「剛剛我在宣導如何節省用水,目前全世界乾淨的水,比海水還要少,我們洗完米之後,可以善用這些洗米水拿來澆花,或者沖洗動物的排泄物。」 

宣導志工 咖熙:「像塑膠袋,哪天我們不在這世間了,這些袋子還會在,一千年後才會分解。」 

綠色風潮擴散,印尼鄉村的生態景觀,跟著翻轉。 

林永光 張志溢 翁美來 真善美志工-印尼報導 

Read more

垃圾汙染景觀失色 做環保護大地


雲南昆明的蓮花池公園,四面荷風、妝樓倒影,以歷史文化聞名。但近年來周邊的環境汙染,讓它失去了往日光彩,當地的慈濟志工利用環保日,到園裡撿垃圾、撿資源分類,設攤位推廣環保。 

來到歷史文化名園、蓮花池公園,慈濟志工擺起攤位。 

不會吧!怎麼廢棄的資源也成了展示品?!志工要推銷的是「環保理念」。 

民眾 與 志工:「你看資源回收,可以節省75%能源,50%的水,減少40%垃圾量。」 

環保酵素怎麼做,現場示範。推廣環保,志工就是最好的移動式招牌,散布在公園四處撿垃圾, 每一個角落都不放過。 

慈濟志工:「掉下去了,全部是樹葉。」 

志工帶著孩子利用假日做環保,公園裡有美景有人文! 

李福元 真善美志工-雲南報導 

Read more

年近九旬做環保 笑說越做越健康


雲林慈濟環保志工程廖邁阿嬤,高齡89歲了,身體非常硬朗,十多年來,她天天清晨,天還沒亮,就起床出門,騎著腳踏車,到處資源回收,一點都不嫌累,越做身體越健康。 

每天清晨天剛亮,阿嬤就騎著她的腳踏車出門做回收。 

回收的東西裝到袋子裡,阿嬤還仔細用大頭針,把袋子缺口封起來,滿滿好大一袋,固定在腳踏車後頭,載回家。 

好幾年前,阿嬤把家裡一旁的空屋整理好,就用來放回收物,慈濟志工固定時間來載回收。 

環保志工 程廖邁:「(我要來載回收,阿嬤),你沒來載,放不下去,這袋讚。」 

這樣的日子,已經持續了十二年,阿嬤說,當年看到同村莊的環保志工在路上撿回收,她開始幫忙,這些年回收的量越來越多,她常常半夜睡不著,就乾脆起來做環保。 

環保志工 程廖邁:「做環保,身體好,免煩惱,(越做越高興),就想多回收一點,看哪裡有,別村我也過去。」 

鄰居:「資源回收,拔菜,都很認真很拚。」 

阿嬤說,她不會累,能做就是福,她樂在其中。 

許素貞 吳政龍 張萬 真善美志工-雲林報導 

Read more

走過人生最低潮 做環保心開境轉


照顧年邁的父親再加上自己五六年前跌倒後,林德霖體力大不如前,而他的心也蒙上一層陰霾,就在他決定喝農藥自我了解後,因為有慈濟志工的鼓勵,讓他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同時跟著志工到環保站做回收,現在的他不再自怨自艾,還積極發願要茹素,勤耕環保福田。 

我五六年前跌倒之後,我都吃靠電台賣的藥,都不敢走出去,自卑感很重。 

我想說一個家庭好好的,為什麼會需要別人救濟,心裡覺得很辛酸,我本來已打算要喝農藥了,師姊跟我說一句話,你照顧爸爸都這樣了,你心還在想壞(念頭),一隻小螞蟻都要生命了,更何況我們人呢?你一定要站起來,不要墮落(放棄)下去。 

師姊一直鼓勵我,我才敢走出去,我到環保站的時候,看到那些師兄師姊那些老菩薩,都七十多八十多了都還這樣做,都還站著這樣做,我心裡面就覺得說,我一定要來回饋。 

我看到師兄師姊大家一起吃大鍋飯,大家一起吃飯的滋味覺得很好,煮飯的師姊都會跟我說,德霖師兄你如果吃飽後,有剩菜你就裝回去,晚上你就可以吃,(接)感謝我們師兄師姊來鼓勵我,這塊福田我會慢慢做,我這顆心慢慢做,我也會比有錢人更富有。我跟上人發好願要吃素,我要認真耕作環保福田。 

採訪撰稿:何淑麗 
攝影剪輯:陳坤安 

Read more

延續包裝袋物命 巧手製成手提袋


清淨在源頭,馬來西亞檳城慈濟志工,不僅回收食品包裝袋、還將它們清洗乾淨、製作出環保手提袋。由於這些垂手可得的包裝袋,可以變化成很多種款式,慈濟志工在檳城與北海慈濟洗腎中心,邀請大家學習,一起發揮創意。 

精巧的手提袋,市面上彷彿沒有見過,慈濟志工創造流行,有自己的一套。 

慈濟志工 林美珍:「在回收的過程,都回收到很多這些袋子,所以想到如果能製造成籃子,可以減少資源,就是說不用去買新的東西,再製造成籃子。」 

食品包裝袋、物命可延續。林美珍在檳城與北海慈濟洗腎中心,教大家製作環保提袋。剪一剪、折一折,教學反應熱烈。 

志工 趙雲裳:「看了又很美,也會比較珍惜,因為它也不是很容易做,要一段的時間。」 

民眾 黃怡萍:「去買東西的時候就可以用來裝,不需要用那些塑膠袋。」 

民眾 李實民:「應該是當作我的文具盒,還是保溫杯的裝飾品。」 

材料垂手可得,男女老少都適合學習。有一位來自俄羅斯的年輕媽媽,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活動。 

民眾 維多利亞:「新的循環使用方式,不是只把它們送到回收場,而是用自己的雙手,做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就很有用的東西,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學習,然後我可以教我的孩子,他們就能把時間過得更有意義。」 

資源回收,不僅讓環境清淨、也可以讓生活美化,大家也能成為知福、惜福、再造福的現代環保人。 

馮慮俙 劉勇見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弘揚環保志不移 大愛感恩再創新

圖說:經濟部次長沈榮津先生頒發中小企業研究獎給大愛感恩科技,由總經理李鼎銘師兄代表領獎。(攝影者:張絮評)政府為了鼓勵及塑造臺灣優質創新研發環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自1993年起即辦理創新研究獎,迄今獎勵801件中小企業創新標的,從政策環境面積極推動創新研發風氣,帶動更多中小企業藉由創新研發而升級轉型。由經濟部主辦假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第15屆新創事業獎、第23屆創新研究獎、第19屆小巨人獎聯合頒獎典禮」。

中小企業的競爭力來自永續的創新能力,不斷超越超越自我並且突破重圍,在經營的同時能夠持續並持續研發,創新研究獎一共分為五大領域包含資訊與電子類、機械與自動化類、服務類、綜合類,評選過程經過資格審、初審、書面審核,在經過實地訪審以及決審,層層嚴謹的評選下,今年度創新研究獎共有31家卓越的廠商脫穎而出,大愛感恩再度以R2R刷毛系列產品榮獲第23創新研究獎的肯定。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除了研發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工業循環的設計概念之外,更積及投入研究「廢棄紡織品回收再製回原料」進一步再製回全新產品的製程,成功的將廢棄毛毯下腳料回收,研發出100% 廢織物再製的 R2R PET酯粒,並且抽紗,開發出一系列的R2R環保刷毛系列產品,榮獲第23屆創新研究獎。(攝影者:姜郁雯)台灣是紡織大國,但生產後的廢棄紡織品大多直接付費丟棄,對環境造成相當大的負擔,近年來大愛感恩科技除了研發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工業循環的設計概念之外,更積及投入研究「廢棄大愛感恩環保織品回收再製回原料」進一步再製回全新產品的製程,大愛感恩科技已經成功的將廢棄環保毛毯下腳料回收研發出100% 廢織物再製的 R2R PET酯粒,並且抽紗,再製回100% R2R刷毛布,開發出一系列的R2R環保系列產品,包含毛毯、背心、圍巾及防護立體口罩/防護眼罩等等。原料由廢棄毛毯經物理法熔融再製,真正實踐低能耗、低汙染、具經濟價值的綠色工業封閉循環環保產品,此項技術大愛感恩已取得於台灣專利、中國大陸專利,賦予廢棄紡織品全新生命,也讓大愛感恩從「減廢」朝著「零廢」邁進一大步。

大愛感恩科技產品以「不再二次污染大地」秉持 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 的理念,藉著有形的產品,傳遞環保人文的理念,讓更多人認同落實環保的重要。將別人眼中的垃圾,化成大家所愛的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將各地環保志工回收回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生活用品,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藉著每件有形的產品,弘揚環保志不移,大愛感恩科技無量義。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市大安區報導

Read more

弘揚環保志不移 大愛感恩再創新

圖說:經濟部次長沈榮津先生頒發中小企業研究獎給大愛感恩科技,由總經理李鼎銘師兄代表領獎。(攝影者:張絮評)政府為了鼓勵及塑造臺灣優質創新研發環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自1993年起即辦理創新研究獎,迄今獎勵801件中小企業創新標的,從政策環境面積極推動創新研發風氣,帶動更多中小企業藉由創新研發而升級轉型。由經濟部主辦假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第15屆新創事業獎、第23屆創新研究獎、第19屆小巨人獎聯合頒獎典禮」。

中小企業的競爭力來自永續的創新能力,不斷超越超越自我並且突破重圍,在經營的同時能夠持續並持續研發,創新研究獎一共分為五大領域包含資訊與電子類、機械與自動化類、服務類、綜合類,評選過程經過資格審、初審、書面審核,在經過實地訪審以及決審,層層嚴謹的評選下,今年度創新研究獎共有31家卓越的廠商脫穎而出,大愛感恩再度以R2R刷毛系列產品榮獲第23創新研究獎的肯定。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除了研發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工業循環的設計概念之外,更積及投入研究「廢棄紡織品回收再製回原料」進一步再製回全新產品的製程,成功的將廢棄毛毯下腳料回收,研發出100% 廢織物再製的 R2R PET酯粒,並且抽紗,開發出一系列的R2R環保刷毛系列產品,榮獲第23屆創新研究獎。(攝影者:姜郁雯)台灣是紡織大國,但生產後的廢棄紡織品大多直接付費丟棄,對環境造成相當大的負擔,近年來大愛感恩科技除了研發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工業循環的設計概念之外,更積及投入研究「廢棄大愛感恩環保織品回收再製回原料」進一步再製回全新產品的製程,大愛感恩科技已經成功的將廢棄環保毛毯下腳料回收研發出100% 廢織物再製的 R2R PET酯粒,並且抽紗,再製回100% R2R刷毛布,開發出一系列的R2R環保系列產品,包含毛毯、背心、圍巾及防護立體口罩/防護眼罩等等。原料由廢棄毛毯經物理法熔融再製,真正實踐低能耗、低汙染、具經濟價值的綠色工業封閉循環環保產品,此項技術大愛感恩已取得於台灣專利、中國大陸專利,賦予廢棄紡織品全新生命,也讓大愛感恩從「減廢」朝著「零廢」邁進一大步。

大愛感恩科技產品以「不再二次污染大地」秉持 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 的理念,藉著有形的產品,傳遞環保人文的理念,讓更多人認同落實環保的重要。將別人眼中的垃圾,化成大家所愛的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將各地環保志工回收回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生活用品,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藉著每件有形的產品,弘揚環保志不移,大愛感恩科技無量義。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市大安區報導

Read more

【得獎】2016年 第23屆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頒獎

圖說:經濟部次長沈榮津先生頒發中小企業研究獎給大愛感恩科技,由總經理李鼎銘師兄代表領獎。(攝影者:張絮評)政府為了鼓勵及塑造臺灣優質創新研發環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自1993年起即辦理創新研究獎,迄今獎勵801件中小企業創新標的,從政策環境面積極推動創新研發風氣,帶動更多中小企業藉由創新研發而升級轉型。由經濟部主辦假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第15屆新創事業獎、第23屆創新研究獎、第19屆小巨人獎聯合頒獎典禮」。

中小企業的競爭力來自永續的創新能力,不斷超越超越自我並且突破重圍,在經營的同時能夠持續並持續研發,創新研究獎一共分為五大領域包含資訊與電子類、機械與自動化類、服務類、綜合類,評選過程經過資格審、初審、書面審核,在經過實地訪審以及決審,層層嚴謹的評選下,今年度創新研究獎共有31家卓越的廠商脫穎而出,大愛感恩再度以R2R刷毛系列產品榮獲第23創新研究獎的肯定。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除了研發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工業循環的設計概念之外,更積及投入研究「廢棄紡織品回收再製回原料」進一步再製回全新產品的製程,成功的將廢棄毛毯下腳料回收,研發出100% 廢織物再製的 R2R PET酯粒,並且抽紗,開發出一系列的R2R環保刷毛系列產品,榮獲第23屆創新研究獎。(攝影者:姜郁雯)台灣是紡織大國,但生產後的廢棄紡織品大多直接付費丟棄,對環境造成相當大的負擔,近年來大愛感恩科技除了研發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工業循環的設計概念之外,更積及投入研究「廢棄大愛感恩環保織品回收再製回原料」進一步再製回全新產品的製程,大愛感恩科技已經成功的將廢棄環保毛毯下腳料回收研發出100% 廢織物再製的 R2R PET酯粒,並且抽紗,再製回100% R2R刷毛布,開發出一系列的R2R環保系列產品,包含毛毯、背心、圍巾及防護立體口罩/防護眼罩等等。原料由廢棄毛毯經物理法熔融再製,真正實踐低能耗、低汙染、具經濟價值的綠色工業封閉循環環保產品,此項技術大愛感恩已取得於台灣專利、中國大陸專利,賦予廢棄紡織品全新生命,也讓大愛感恩從「減廢」朝著「零廢」邁進一大步。

大愛感恩科技產品以「不再二次污染大地」秉持 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 的理念,藉著有形的產品,傳遞環保人文的理念,讓更多人認同落實環保的重要。將別人眼中的垃圾,化成大家所愛的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將各地環保志工回收回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生活用品,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藉著每件有形的產品,弘揚環保志不移,大愛感恩科技無量義。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市大安區報導

Read more

【得獎】第23屆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頒獎

圖說:經濟部次長沈榮津先生頒發中小企業研究獎給大愛感恩科技,由總經理李鼎銘師兄代表領獎。(攝影者:張絮評)政府為了鼓勵及塑造臺灣優質創新研發環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自1993年起即辦理創新研究獎,迄今獎勵801件中小企業創新標的,從政策環境面積極推動創新研發風氣,帶動更多中小企業藉由創新研發而升級轉型。由經濟部主辦假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第15屆新創事業獎、第23屆創新研究獎、第19屆小巨人獎聯合頒獎典禮」。

中小企業的競爭力來自永續的創新能力,不斷超越超越自我並且突破重圍,在經營的同時能夠持續並持續研發,創新研究獎一共分為五大領域包含資訊與電子類、機械與自動化類、服務類、綜合類,評選過程經過資格審、初審、書面審核,在經過實地訪審以及決審,層層嚴謹的評選下,今年度創新研究獎共有31家卓越的廠商脫穎而出,大愛感恩再度以R2R刷毛系列產品榮獲第23創新研究獎的肯定。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除了研發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工業循環的設計概念之外,更積及投入研究「廢棄紡織品回收再製回原料」進一步再製回全新產品的製程,成功的將廢棄毛毯下腳料回收,研發出100% 廢織物再製的 R2R PET酯粒,並且抽紗,開發出一系列的R2R環保刷毛系列產品,榮獲第23屆創新研究獎。(攝影者:姜郁雯)台灣是紡織大國,但生產後的廢棄紡織品大多直接付費丟棄,對環境造成相當大的負擔,近年來大愛感恩科技除了研發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工業循環的設計概念之外,更積及投入研究「廢棄大愛感恩環保織品回收再製回原料」進一步再製回全新產品的製程,大愛感恩科技已經成功的將廢棄環保毛毯下腳料回收研發出100% 廢織物再製的 R2R PET酯粒,並且抽紗,再製回100% R2R刷毛布,開發出一系列的R2R環保系列產品,包含毛毯、背心、圍巾及防護立體口罩/防護眼罩等等。原料由廢棄毛毯經物理法熔融再製,真正實踐低能耗、低汙染、具經濟價值的綠色工業封閉循環環保產品,此項技術大愛感恩已取得於台灣專利、中國大陸專利,賦予廢棄紡織品全新生命,也讓大愛感恩從「減廢」朝著「零廢」邁進一大步。

大愛感恩科技產品以「不再二次污染大地」秉持 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 的理念,藉著有形的產品,傳遞環保人文的理念,讓更多人認同落實環保的重要。將別人眼中的垃圾,化成大家所愛的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將各地環保志工回收回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生活用品,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藉著每件有形的產品,弘揚環保志不移,大愛感恩科技無量義。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市大安區報導

Read more

【得獎】2016年 第23屆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頒獎

圖說:經濟部次長沈榮津先生頒發中小企業研究獎給大愛感恩科技,由總經理李鼎銘師兄代表領獎。(攝影者:張絮評)政府為了鼓勵及塑造臺灣優質創新研發環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自1993年起即辦理創新研究獎,迄今獎勵801件中小企業創新標的,從政策環境面積極推動創新研發風氣,帶動更多中小企業藉由創新研發而升級轉型。由經濟部主辦假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第15屆新創事業獎、第23屆創新研究獎、第19屆小巨人獎聯合頒獎典禮」。

中小企業的競爭力來自永續的創新能力,不斷超越超越自我並且突破重圍,在經營的同時能夠持續並持續研發,創新研究獎一共分為五大領域包含資訊與電子類、機械與自動化類、服務類、綜合類,評選過程經過資格審、初審、書面審核,在經過實地訪審以及決審,層層嚴謹的評選下,今年度創新研究獎共有31家卓越的廠商脫穎而出,大愛感恩再度以R2R刷毛系列產品榮獲第23創新研究獎的肯定。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除了研發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工業循環的設計概念之外,更積及投入研究「廢棄紡織品回收再製回原料」進一步再製回全新產品的製程,成功的將廢棄毛毯下腳料回收,研發出100% 廢織物再製的 R2R PET酯粒,並且抽紗,開發出一系列的R2R環保刷毛系列產品,榮獲第23屆創新研究獎。(攝影者:姜郁雯)台灣是紡織大國,但生產後的廢棄紡織品大多直接付費丟棄,對環境造成相當大的負擔,近年來大愛感恩科技除了研發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工業循環的設計概念之外,更積及投入研究「廢棄大愛感恩環保織品回收再製回原料」進一步再製回全新產品的製程,大愛感恩科技已經成功的將廢棄環保毛毯下腳料回收研發出100% 廢織物再製的 R2R PET酯粒,並且抽紗,再製回100% R2R刷毛布,開發出一系列的R2R環保系列產品,包含毛毯、背心、圍巾及防護立體口罩/防護眼罩等等。原料由廢棄毛毯經物理法熔融再製,真正實踐低能耗、低汙染、具經濟價值的綠色工業封閉循環環保產品,此項技術大愛感恩已取得於台灣專利、中國大陸專利,賦予廢棄紡織品全新生命,也讓大愛感恩從「減廢」朝著「零廢」邁進一大步。

大愛感恩科技產品以「不再二次污染大地」秉持 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 的理念,藉著有形的產品,傳遞環保人文的理念,讓更多人認同落實環保的重要。將別人眼中的垃圾,化成大家所愛的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將各地環保志工回收回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生活用品,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藉著每件有形的產品,弘揚環保志不移,大愛感恩科技無量義。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市大安區報導

Read more

土城 洪李春夏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07-12_grass_20161121-1.jpg
命入骨,銅刀削不掉;要改命,就要本人自己改。 Read more

2016,11/21 【人文週會】富貴人生 藝人席曼寧主講

【對象】德式馬企業暨大愛感恩科技全體同仁
【時間】2016年11月21日(一) 0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20161121-1.jpg20161121-2.jpg 
Read more

從Z世代 淺談職場責任與使命

圖說:面臨所謂【Z世代的來臨】,該如何以正確的觀念態度與精神理念來面對工作?11月14日的週會,邀請了資訊部的主管 虞珊明師兄,來與大家一起分享這樣的一個議題 。(照片:呂怡德)不可否認的過去10年以來,隨著科技通訊、APP軟體、智慧型手機的快速發展應用,不論是FB、messenger、line、twitter、Youtube、百度、騰訊…等等,已經讓九零以後出生,現在大學、研究所畢業、剛進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在生活與工作上,產生了巨大轉變的模式。面臨所謂【Z世代的來臨】,該如何以正確的觀念態度與精神理念來面對工作?11月份第一場大愛感恩科技的週會,邀請了資訊部的主管 虞珊明師兄,來與大家一起分享這樣的一個議題。

不論世代如何的轉變?相信大家都會肯定,我們中華民族老祖先留下來的生活智慧與哲理,恆古不變、歷久彌新,許多好的觀念與態度,如何細細思量、相輔相成,結合現今科技的應用,這將會是現今職場上每一個世代勝出的關鍵,源於此,珊明師兄以非常有趣,從一起看楚漢傳奇歷史劇中,蕭何與韓信互動的歷史劇情中,來帶出現代年輕人在職場上應有的工作態度與信念。

年輕時的韓信在軍營中是一位治粟小吏,雖胸懷大志、卻自認懷才不遇,會抱怨牢騷,而這時,幸虧遇到他的長官蕭何不時勉勵他:「小事不做、難成大事。」從這一橋段中,我們可以清楚瞭解,做人處事不可以眼高手低,若不從此小事、瑣事、雜事的處理磨練中,如何能具備承擔重責大任時的縝密、耐煩、耐操的實力呢?

圖說:於寓教於樂的影片劇情剖析後,珊明師兄不忘穿插一份從「態度決定成功機率」的簡報,來分析在職場上工作應有的態度 。(照片:呂怡德)雖說當時的韓信時常會在心理嘀咕、抱怨,但是,他卻有著Z世代的特質:善用大數據,並且時時朝著他的興趣與專長 - 兵書與佈陣在研讀充實,而這一切過程,都被他的長官蕭何看在眼裡;韓信伸展長才的機會終於來了,在一次任務中,蕭何指派韓信至鄰近村鎮運補軍糧,時間、人力、物力有限的條件下,韓信逾期返回、又未帶回全數軍糧,眼看著該當軍法處置,忽然中軍緊急轉進,並訓令糧秣需即刻跟上,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擅長調度與佈局的韓信卻洞燭先機,早已經在轉進行軍路上建立臨時糧倉,將原本未運回的糧秣儲藏妥當,因此立下「大軍未動、軍糧已到」的奇功,這也示現告訴著我們,機會是屬於平日有在用功準備的人的。

此時,分享的 珊明師兄不忘提醒大家,雖說古代沒有先進的通訊設備,擅自先斬後奏、執行任務是要冒著人頭落地的生命風險,但是,在現今通訊方式高度發達的時代,隨時回報工作進度,維繫工作無縫接軌,保持團隊運作的機動與準確性,更是現代職場上主管與部屬同仁之間的重要溝通默契。

於寓教於樂的影片劇情剖析後,除了分析各個世代與Z世代員工的特質,珊明師兄並以一份從「態度決定成功機率」的簡報,來分析在職場上工作應有的態度!一般人在職場上,對於「不會的」、「困難的」、「非份內的事」,通常是採取逃避、推諉、拒絕的態度來面對;但是,這樣的工作態度,卻往往是阻礙自己成長最大的致命傷,相反的,若是將上述的態度調整為「我想嘗試來做」、「我一定能做」,更甚至「我已經嘗試做過了」,那麼,同樣在職場上的一天,自己的進步與成長,以及處理事情的經驗與能力,勢必大幅進步增長、受人讚許肯定,這也正如 上人所教導我們的靜思法語「多做多得、少做多失」的道理。一場生動有趣、啟發職場正知正見的週會分享,感恩 珊明師兄以「獅子勇猛精進心、駱駝耐力堅毅心;赤子善念純真心、三心善士勵人心」的用心分享。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分享

Read more

從Z世代 淺談職場責任與使命

圖說:面臨所謂【Z世代的來臨】,該如何以正確的觀念態度與精神理念來面對工作?11月14日的週會,邀請了資訊部的主管 虞珊明師兄,來與大家一起分享這樣的一個議題 。(照片:呂怡德)不可否認的過去10年以來,隨著科技通訊、APP軟體、智慧型手機的快速發展應用,不論是FB、messenger、line、twitter、Youtube、百度、騰訊…等等,已經讓九零以後出生,現在大學、研究所畢業、剛進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在生活與工作上,產生了巨大轉變的模式。面臨所謂【Z世代的來臨】,該如何以正確的觀念態度與精神理念來面對工作?11月份第一場大愛感恩科技的週會,邀請了資訊部的主管 虞珊明師兄,來與大家一起分享這樣的一個議題。

不論世代如何的轉變?相信大家都會肯定,我們中華民族老祖先留下來的生活智慧與哲理,恆古不變、歷久彌新,許多好的觀念與態度,如何細細思量、相輔相成,結合現今科技的應用,這將會是現今職場上每一個世代勝出的關鍵,源於此,珊明師兄以非常有趣,從一起看楚漢傳奇歷史劇中,蕭何與韓信互動的歷史劇情中,來帶出現代年輕人在職場上應有的工作態度與信念。

年輕時的韓信在軍營中是一位治粟小吏,雖胸懷大志、卻自認懷才不遇,會抱怨牢騷,而這時,幸虧遇到他的長官蕭何不時勉勵他:「小事不做、難成大事。」從這一橋段中,我們可以清楚瞭解,做人處事不可以眼高手低,若不從此小事、瑣事、雜事的處理磨練中,如何能具備承擔重責大任時的縝密、耐煩、耐操的實力呢?

圖說:於寓教於樂的影片劇情剖析後,珊明師兄不忘穿插一份從「態度決定成功機率」的簡報,來分析在職場上工作應有的態度 。(照片:呂怡德)雖說當時的韓信時常會在心理嘀咕、抱怨,但是,他卻有著Z世代的特質:善用大數據,並且時時朝著他的興趣與專長 - 兵書與佈陣在研讀充實,而這一切過程,都被他的長官蕭何看在眼裡;韓信伸展長才的機會終於來了,在一次任務中,蕭何指派韓信至鄰近村鎮運補軍糧,時間、人力、物力有限的條件下,韓信逾期返回、又未帶回全數軍糧,眼看著該當軍法處置,忽然中軍緊急轉進,並訓令糧秣需即刻跟上,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擅長調度與佈局的韓信卻洞燭先機,早已經在轉進行軍路上建立臨時糧倉,將原本未運回的糧秣儲藏妥當,因此立下「大軍未動、軍糧已到」的奇功,這也示現告訴著我們,機會是屬於平日有在用功準備的人的。

此時,分享的 珊明師兄不忘提醒大家,雖說古代沒有先進的通訊設備,擅自先斬後奏、執行任務是要冒著人頭落地的生命風險,但是,在現今通訊方式高度發達的時代,隨時回報工作進度,維繫工作無縫接軌,保持團隊運作的機動與準確性,更是現代職場上主管與部屬同仁之間的重要溝通默契。

於寓教於樂的影片劇情剖析後,除了分析各個世代與Z世代員工的特質,珊明師兄並以一份從「態度決定成功機率」的簡報,來分析在職場上工作應有的態度!一般人在職場上,對於「不會的」、「困難的」、「非份內的事」,通常是採取逃避、推諉、拒絕的態度來面對;但是,這樣的工作態度,卻往往是阻礙自己成長最大的致命傷,相反的,若是將上述的態度調整為「我想嘗試來做」、「我一定能做」,更甚至「我已經嘗試做過了」,那麼,同樣在職場上的一天,自己的進步與成長,以及處理事情的經驗與能力,勢必大幅進步增長、受人讚許肯定,這也正如 上人所教導我們的靜思法語「多做多得、少做多失」的道理。一場生動有趣、啟發職場正知正見的週會分享,感恩 珊明師兄以「獅子勇猛精進心、駱駝耐力堅毅心;赤子善念純真心、三心善士勵人心」的用心分享。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分享

Read more

Sunday, 20 November 2016

用心投入莫忘初衷 感恩付出回饋社會

圖說:鄭安琪說:「在大愛門市的點點滴滴,都會使我非常感動,珍惜與每一個人的互動的當下。在高雄靜思堂說時在是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家,如果沒有來過高雄市三民區 河堤南路50號-高雄靜思堂,一定要進來走看看;沒有人帶或許會不敢走近來,有很多歲末祝福、心靈講座等活動,歡迎大家走進高雄靜思堂。」 (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在高雄靜思堂裡有一間大愛感恩科技低碳人文概念館,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網路電台共同製播的「環保愛地兒」單元,今天邀請到高雄靜思堂大愛感恩科技門市的鄭安琪師姊與聽眾們分享,高雄靜思堂大愛感恩科技低碳人文概念館點點滴滴與感恩故事。

鄭安琪分享自己對高雄靜思堂的感覺,「我覺得高雄靜思堂這裡鳥語花香、蟲鳴鳥叫,擁有大自然的氛圍,除了綠色景觀環境,更充滿著人文氣息;低碳概念館在旁就是靜思書軒,茶香書香法香及咖啡香,是非常舒適的環境。」

鄭安琪在大愛感恩科技服務滿三年,進入大愛感恩科技的因緣:「當初因為剛好有一個可以轉化環境的機會,希望自己可以作一份有意義的工作。」在一次的歲末祝福時,被邀請承擔人文推廣志工,「師姊或許認為我的大愛特質,適合這份工作,以及自己有這一分的願力,最後到了大愛感恩科技服務。」

對工作的期許,鄭安琪分享「『莫忘初衷!』,我一直以來就是希望作一份有意義、可以回饋社會的工作,剛好大愛感恩科技有這樣的職缺,能在大愛感恩愛的平台上,將工作的特質發揮到最好,在每分每秒都能抱持服務他人的熱誠。」不要將最初的感動忘記,有時候,人工作久了,就有可能忘記自己原本初衷,「在大愛感恩科技服務的使命就是要環保愛地球,推廣這樣的環保科技理念,是一個為人類、為地球付出的工作。」一份工作做久真的不容易,有時人可能因為每天工作類同相似,久了就會慢慢忘掉自己的初衷,鄭安琪一直提醒自己恆持這份初發心,每天把握分分秒秒投入在工作上。

在這裡裡服務,可以服務到環保菩薩、可以感恩環保菩薩,因為有環保菩薩們的用心,才有這麼好的大愛環保產品。「對我來說,我覺得我能在大愛感恩科技這樣的環境工作,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穫,因為在這份工作上,擁有許多的法親家人關懷與陪伴,都會給予我最棒的回饋、與不一樣的心得,讓我感覺到溫馨。」

當會眾走進靜思堂、走進概念館,藉著與會眾平凡的對話,不論是生活瑣事的分享,不論是大愛產品,都要有不一樣的方法、不一樣的應對,就是帶給人不一樣的感受,並非是枯燥乏味。「在這份工作上,我真的感覺自己獲得真的真的太多,在工作中的法喜,法親的關懷,都是最大的回饋與幸福!」雖然不是物質上的獲,但樣樣都是心靈上的滿足與快樂。

鄭安琪說:「在大愛門市的點點滴滴,都會使我非常感動,珍惜與每一個人的互動的當下。在高雄靜思堂說時在是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家,如果沒有來過高雄市三民區 河堤南路50號-高雄靜思堂,一定要進來走看看;沒有人帶或許會不敢走近來,有很多歲末祝福、心靈講座等活動,歡迎大家走進高雄靜思堂。」

最後,鄭安琪感恩所有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的師兄師姊,師兄師姊們都會購一些生活用品給家中的長輩或小孩:「不時都會提醒家中長輩、小朋友的情形,點點滴滴都會觸動到我心,可以聽到師兄師姊們心靈上的分享,聽到師兄師姊們自己是如何承擔家業、事業、志業,這麼樣的精進與付出,都值得讚歎與學習。只要是踏進高雄低碳人文概念館的菩薩們,都會帶給我不同的感動,都是我們學習的好典範。」

能聽到鄭安琪師姊對中作上的熱誠,希望可以影響到每一個人對於自己工作的態度,值得大家來效法、學習,時時刻刻抱持著一分的感恩心來學習、聆聽,不時提醒著自己不要忘記初衷,樂忠於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只是要對社會有一點貢獻,都是對的事與工作,只要我們人人用心投入在自己工作上,最後都會使我們的世界充滿著愛與感恩。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用心投入莫忘初衷 感恩付出回饋社會

圖說:鄭安琪說:「在大愛門市的點點滴滴,都會使我非常感動,珍惜與每一個人的互動的當下。在高雄靜思堂說時在是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家,如果沒有來過高雄市三民區 河堤南路50號-高雄靜思堂,一定要進來走看看;沒有人帶或許會不敢走近來,有很多歲末祝福、心靈講座等活動,歡迎大家走進高雄靜思堂。」 (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在高雄靜思堂裡有一間大愛感恩科技低碳人文概念館,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網路電台共同製播的「環保愛地兒」單元,今天邀請到高雄靜思堂大愛感恩科技門市的鄭安琪師姊與聽眾們分享,高雄靜思堂大愛感恩科技低碳人文概念館點點滴滴與感恩故事。

鄭安琪分享自己對高雄靜思堂的感覺,「我覺得高雄靜思堂這裡鳥語花香、蟲鳴鳥叫,擁有大自然的氛圍,除了綠色景觀環境,更充滿著人文氣息;低碳概念館在旁就是靜思書軒,茶香書香法香及咖啡香,是非常舒適的環境。」

鄭安琪在大愛感恩科技服務滿三年,進入大愛感恩科技的因緣:「當初因為剛好有一個可以轉化環境的機會,希望自己可以作一份有意義的工作。」在一次的歲末祝福時,被邀請承擔人文推廣志工,「師姊或許認為我的大愛特質,適合這份工作,以及自己有這一分的願力,最後到了大愛感恩科技服務。」

對工作的期許,鄭安琪分享「『莫忘初衷!』,我一直以來就是希望作一份有意義、可以回饋社會的工作,剛好大愛感恩科技有這樣的職缺,能在大愛感恩愛的平台上,將工作的特質發揮到最好,在每分每秒都能抱持服務他人的熱誠。」不要將最初的感動忘記,有時候,人工作久了,就有可能忘記自己原本初衷,「在大愛感恩科技服務的使命就是要環保愛地球,推廣這樣的環保科技理念,是一個為人類、為地球付出的工作。」一份工作做久真的不容易,有時人可能因為每天工作類同相似,久了就會慢慢忘掉自己的初衷,鄭安琪一直提醒自己恆持這份初發心,每天把握分分秒秒投入在工作上。

在這裡裡服務,可以服務到環保菩薩、可以感恩環保菩薩,因為有環保菩薩們的用心,才有這麼好的大愛環保產品。「對我來說,我覺得我能在大愛感恩科技這樣的環境工作,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穫,因為在這份工作上,擁有許多的法親家人關懷與陪伴,都會給予我最棒的回饋、與不一樣的心得,讓我感覺到溫馨。」

當會眾走進靜思堂、走進概念館,藉著與會眾平凡的對話,不論是生活瑣事的分享,不論是大愛產品,都要有不一樣的方法、不一樣的應對,就是帶給人不一樣的感受,並非是枯燥乏味。「在這份工作上,我真的感覺自己獲得真的真的太多,在工作中的法喜,法親的關懷,都是最大的回饋與幸福!」雖然不是物質上的獲,但樣樣都是心靈上的滿足與快樂。

鄭安琪說:「在大愛門市的點點滴滴,都會使我非常感動,珍惜與每一個人的互動的當下。在高雄靜思堂說時在是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家,如果沒有來過高雄市三民區 河堤南路50號-高雄靜思堂,一定要進來走看看;沒有人帶或許會不敢走近來,有很多歲末祝福、心靈講座等活動,歡迎大家走進高雄靜思堂。」

最後,鄭安琪感恩所有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的師兄師姊,師兄師姊們都會購一些生活用品給家中的長輩或小孩:「不時都會提醒家中長輩、小朋友的情形,點點滴滴都會觸動到我心,可以聽到師兄師姊們心靈上的分享,聽到師兄師姊們自己是如何承擔家業、事業、志業,這麼樣的精進與付出,都值得讚歎與學習。只要是踏進高雄低碳人文概念館的菩薩們,都會帶給我不同的感動,都是我們學習的好典範。」

能聽到鄭安琪師姊對中作上的熱誠,希望可以影響到每一個人對於自己工作的態度,值得大家來效法、學習,時時刻刻抱持著一分的感恩心來學習、聆聽,不時提醒著自己不要忘記初衷,樂忠於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只是要對社會有一點貢獻,都是對的事與工作,只要我們人人用心投入在自己工作上,最後都會使我們的世界充滿著愛與感恩。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Saturday, 19 November 2016

環保落實從自起 南寧志工訪大愛

圖說:慈濟志工 楚山依表示:「今天上午去內湖環保站,看到九十多歲老菩薩,三十年如一日,在分剪紙張的油墨、非油墨,讓我想到我母親,想到人生晚年,做最大的回收,是我最大的感觸,讓老人心裡無罣礙,去愛護地球做環保之外,最重要是老有所為、老有所用、老有所依,做到清心自在,對兒女來說也是最大的福報,所以我很希望能帶動社區,讓老菩薩能有所依。」(攝影者:許育仁)「靜思花道的真諦是敬天愛地、心存感恩,與地球共存榮、共生息,用花來傳達感恩、尊重、愛;大愛感恩科技真諦是以『掘井人』的精神,向下掘井、湧現活泉,將愛心與善念不斷循環,成為慈濟志業慈悲的後盾。」,11月14日,來台參加「靜思花道」進階課程的廣西南寧慈濟志工楚山依,營前,在大愛感恩科技同仁陪同下,來到慈濟內湖環保站、大愛感恩科技概念館參訪與學習,親自見證台灣環保清淨在源頭與精質化,希望將大愛環保理念帶回到廣西南寧。

家住在廣西南寧楚山依,藉著此次回臺灣參加花道人文課的因緣,利用營前的空檔時間,參訪,其實早在2013年,楚山依因授證曾經回到台灣,當時就已經知道有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紡織,身旁有許多人向她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回收,包括大愛感恩科技參加去年「南寧台灣名品展」、今年「孔子文化周」展覽,看到許多慈悲科技產品,但心中一直有個疑惑:「硬梆梆的寶特瓶是如何變成柔軟的環保賑災毛毯!」想親眼來見證。

參訪慈濟內湖環保站,楚山依表示:「今天上午去內湖環保站,看到九十多歲老菩薩,三十年如一日,在分剪紙張的油墨、非油墨,讓我想到我母親,想到人生晚年,做最大的回收,是我最大的感觸,讓老人心裡無罣礙,去愛護地球做環保之外,最重要是老有所為、老有所用、老有所依,做到清心自在,對兒女來說也是最大的福報,所以我很希望能帶動社區,讓老菩薩能有所依。」

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何思霈與李明瑩接待楚山依,並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的大愛環保理念。大愛感恩科技不鼓勵消費,以綠色消費方式,購買生活必需品,由綠色環保產品取代一般生活用品,共同打造綠色心生活。並以環保人文點為出發,借有形的環保產品,及背後感動生命力,結合愛心協力廠商、實業家,與每一位的請購護持的會眾大德,將點滴的愛與善念匯聚,完全回饋給佛教慈濟慈善基金會,做為社會公益及國內外賑災,最後希望達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使命。

只要有心去做,沒有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作為人間菩薩,總是要跟人群接觸,才有機會接引菩薩,進而讓人了解慈濟。從自身開始做起,「不要忽視自己的力量,一個簡單的動作,卻能影響整個環境與社會。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楚山依希望將這今天所看、所學的帶回南寧廣西,淨化廣西南寧、淨化中國一畝福田,讓這個世界的愛不止息。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環保落實從自起 南寧志工訪大愛

圖說:慈濟志工 楚山依表示:「今天上午去內湖環保站,看到九十多歲老菩薩,三十年如一日,在分剪紙張的油墨、非油墨,讓我想到我母親,想到人生晚年,做最大的回收,是我最大的感觸,讓老人心裡無罣礙,去愛護地球做環保之外,最重要是老有所為、老有所用、老有所依,做到清心自在,對兒女來說也是最大的福報,所以我很希望能帶動社區,讓老菩薩能有所依。」(攝影者:許育仁)「靜思花道的真諦是敬天愛地、心存感恩,與地球共存榮、共生息,用花來傳達感恩、尊重、愛;大愛感恩科技真諦是以『掘井人』的精神,向下掘井、湧現活泉,將愛心與善念不斷循環,成為慈濟志業慈悲的後盾。」,11月14日,來台參加「靜思花道」進階課程的廣西南寧慈濟志工楚山依,營前,在大愛感恩科技同仁陪同下,來到慈濟內湖環保站、大愛感恩科技概念館參訪與學習,親自見證台灣環保清淨在源頭與精質化,希望將大愛環保理念帶回到廣西南寧。

家住在廣西南寧楚山依,藉著此次回臺灣參加花道人文課的因緣,利用營前的空檔時間,參訪,其實早在2013年,楚山依因授證曾經回到台灣,當時就已經知道有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紡織,身旁有許多人向她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回收,包括大愛感恩科技參加去年「南寧台灣名品展」、今年「孔子文化周」展覽,看到許多慈悲科技產品,但心中一直有個疑惑:「硬梆梆的寶特瓶是如何變成柔軟的環保賑災毛毯!」想親眼來見證。

參訪慈濟內湖環保站,楚山依表示:「今天上午去內湖環保站,看到九十多歲老菩薩,三十年如一日,在分剪紙張的油墨、非油墨,讓我想到我母親,想到人生晚年,做最大的回收,是我最大的感觸,讓老人心裡無罣礙,去愛護地球做環保之外,最重要是老有所為、老有所用、老有所依,做到清心自在,對兒女來說也是最大的福報,所以我很希望能帶動社區,讓老菩薩能有所依。」

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何思霈與李明瑩接待楚山依,並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的大愛環保理念。大愛感恩科技不鼓勵消費,以綠色消費方式,購買生活必需品,由綠色環保產品取代一般生活用品,共同打造綠色心生活。並以環保人文點為出發,借有形的環保產品,及背後感動生命力,結合愛心協力廠商、實業家,與每一位的請購護持的會眾大德,將點滴的愛與善念匯聚,完全回饋給佛教慈濟慈善基金會,做為社會公益及國內外賑災,最後希望達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使命。

只要有心去做,沒有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作為人間菩薩,總是要跟人群接觸,才有機會接引菩薩,進而讓人了解慈濟。從自身開始做起,「不要忽視自己的力量,一個簡單的動作,卻能影響整個環境與社會。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楚山依希望將這今天所看、所學的帶回南寧廣西,淨化廣西南寧、淨化中國一畝福田,讓這個世界的愛不止息。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Friday, 18 November 2016

2016,11/18-11/20, 2016年東莞台灣名品博覽會

【活動名稱】2016年東莞台灣名品博覽會
【活動時間】2016/11/18()-11/20 ()
【活動地點】東莞國際會展中心
【活動地址】廣東省東莞市東莞大道、鴻福路口

Read more

2016,11/18 第23屆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頒獎

第23屆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頒獎
20161118_01.jpg 20161118_02.jpg Read more

2016,11/18 政治大學IMBA學程分享

【對象】政治大學IMBA學程學生
【時間】2016年11月18日(五)10:30-11: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1118_04.jpg 20161118_05.jpg
Read more

2016,11/18 香港扶康會

【對象】香港扶康會
【時間】2016年11月18日(五)09:00-10: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1118_03.jpg

Read more

2016/11/18 - 2016/11/20, 2016 TAIWAN FAMOUS FAIR-DONGGUAN

EVENT2016 TAIWAN FAMOUS FAIR-DONGGUAN
DATE & TIMENovember 18st – 20st, 2016
LOCATIONDongguan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Read more

新店靜思堂 布展說法傳大愛

圖說:虞珊明表示,大愛感恩科技館以簡潔的方式展示「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這三個核心價值。(攝影者:許金福)今年(2016)欣逢慈濟五十周年慶,位於臺北慈濟醫院旁的新店靜思堂剛好落成啟用,新店文山地區志工在文發處指導下,經過近半年的籌備,反覆設計、討論、木工施作、修正、美編,再進入最後階段的印製、張貼、場布 等,志工們卯足全力要透過空間展示的說法,讓來到新店靜思堂的會眾,深入認識慈濟五十年來「四大八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幹細胞捐贈、環保以及社區志工的足跡,也希望能接引更多有心人加入行善造福的志工行列。

◎布展團隊細說慈濟

導覽集訓一開始,由六個布展團隊簡介各館的布展內涵,包含「緣起館」、「國際賑災館」、「大愛慈善館」、「醫療館」等六大館。布展團隊做一番簡介後,二百一十五位志工分成四隊後,由引導的志工帶到各館參觀,聆聽導覽志工詳盡的解說。

志工黃嫦娥表示,「緣起館」就如展開一本書的序幕,進門有「為佛教、為眾生」海報;銅門海報以十個故事串出,從上人的小木屋到慈濟年輪;「一粒米中藏日月」以投影方式展現,讓會眾了解常住師父秉持自力更生的精神,力行「靜思家風」。

◎使命必達 愛心接力

圖說:做到第四次終於將法船完成,張學義(前排左一)和志工們以手為槳,陸上行舟,高興地划起來。(攝影者:朱秀蓮)教育館有一艘象徵無語良師「捨身育才做渡舟」的立體帆船,是志工張學義利用環保回收的紙箱製作的。他先製作小模型,確定構造方式,他把這艘船獻給高齡的母親,老人家十分歡喜。於是他著手放大比例施作,製作好時他很高興的向前來關懷的高金獅說明組裝的方式,沒想到搬動以後因為紙質太軟垮掉,只好重做。第二次他加厚紙箱還是不理想,他不禁擔心起來,「怎麼辦,離布展越來越近?」使命必達的他重新出發,臨完成時卻又發現比例不對,只好拆掉再來。終於,比例和技巧整個掌握住,在10月8日下午將船的主體結構完成,黏上風帆,一艘逼真的帆船展現在眾人面前,他繼續利用假日甚至請假到靜思堂幫船上色,搭配廢紙揉成的海浪,他和志工們以手為槳地陸上行舟,高興地划起來。

「我總算完成了,」利用凌晨二、三點的時間,把家裡的客廳當成工作室來組裝,「今天在靜思堂把它完成,真得很特別!」雀躍之情洋溢在學義的臉上,「寄望在這五十周年布展,為慈濟付出小小的個人力量,也祝布展成功。」學義很高興能夠運用個人專長以物傳法,巧手的他也幫忙其他館製作道具,栩栩如生的高麗菜,幾乎跟真的一樣。社區志工館的蘊含四大八法的米籮、志工照片的張貼,經過他的手,感覺就是不一樣;大愛感恩科技館用寶特瓶環繞而成的臺灣形狀,也非靠他不可。以臺灣為起點,透過環保將愛心發揮到國際賑災,「續物命,造福慧」,落實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也讓臺灣的愛遍灑全世界。

圖說:新三「環保+大愛感恩科技館」,游彩霞師姊說,要減少天災人禍,環境保護唯有從自身先從五R,「一、要減少丟棄之垃圾量,二、重複使用容器或產品,三、重視維修保養,四、延長物品使用壽命.,五、拒用無環保觀念」做起。(攝影者:許金福)負責大愛感恩科技布展的志工虞珊明表示,大愛感恩科技館以簡潔的方式展示「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這三個核心價值,從環保菩薩的愛心開始,一棒接一棒,賦予資源新生命。「廠商很喜歡慈濟回收的瓶子,因為志工會利用雨水、回收的水把瓶子清洗乾淨。連原本被丟棄的瓶蓋,也回收拿來製作文具,希望清淨在源頭。」將寶特瓶回收再利用,可以減少石油的開採,做成的毛毯、衣服、環保科技產品都可以再加上原生的瓶片,「從循環到循環」溶融製作成新的環保物件。

「環保菩薩不僅是救地球,還是救苦救難──救地球是把這些瓶子回收回來,救苦救難是可以做成毛毯去賑災。」虞珊明讚歎環保菩薩無私、偉大的付出,從2006年到2015年有三十四個國家的災民受到他們的幫助。

展場慈濟尋根的列車,讓人感到以前溫馨的畫面仍然猶在!而慈濟從草創艱辛一路走來,至今已走過半世紀,慈濟大愛的足跡遍及九十四個國家!布展雖歷經難產、陣痛期;但為了實踐佛陀教義、弘揚靜思法脈,努力完成展館,期待大家說靜思、傳法脈。

人文真善美志工 朱秀蓮、胡淑惠 臺北報導

Read more

新店靜思堂 布展說法傳大愛

圖說:虞珊明表示,大愛感恩科技館以簡潔的方式展示「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這三個核心價值。(攝影者:許金福)今年(2016)欣逢慈濟五十周年慶,位於臺北慈濟醫院旁的新店靜思堂剛好落成啟用,新店文山地區志工在文發處指導下,經過近半年的籌備,反覆設計、討論、木工施作、修正、美編,再進入最後階段的印製、張貼、場布 等,志工們卯足全力要透過空間展示的說法,讓來到新店靜思堂的會眾,深入認識慈濟五十年來「四大八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幹細胞捐贈、環保以及社區志工的足跡,也希望能接引更多有心人加入行善造福的志工行列。

◎布展團隊細說慈濟

導覽集訓一開始,由六個布展團隊簡介各館的布展內涵,包含「緣起館」、「國際賑災館」、「大愛慈善館」、「醫療館」等六大館。布展團隊做一番簡介後,二百一十五位志工分成四隊後,由引導的志工帶到各館參觀,聆聽導覽志工詳盡的解說。

志工黃嫦娥表示,「緣起館」就如展開一本書的序幕,進門有「為佛教、為眾生」海報;銅門海報以十個故事串出,從上人的小木屋到慈濟年輪;「一粒米中藏日月」以投影方式展現,讓會眾了解常住師父秉持自力更生的精神,力行「靜思家風」。

◎使命必達 愛心接力

圖說:做到第四次終於將法船完成,張學義(前排左一)和志工們以手為槳,陸上行舟,高興地划起來。(攝影者:朱秀蓮)教育館有一艘象徵無語良師「捨身育才做渡舟」的立體帆船,是志工張學義利用環保回收的紙箱製作的。他先製作小模型,確定構造方式,他把這艘船獻給高齡的母親,老人家十分歡喜。於是他著手放大比例施作,製作好時他很高興的向前來關懷的高金獅說明組裝的方式,沒想到搬動以後因為紙質太軟垮掉,只好重做。第二次他加厚紙箱還是不理想,他不禁擔心起來,「怎麼辦,離布展越來越近?」使命必達的他重新出發,臨完成時卻又發現比例不對,只好拆掉再來。終於,比例和技巧整個掌握住,在10月8日下午將船的主體結構完成,黏上風帆,一艘逼真的帆船展現在眾人面前,他繼續利用假日甚至請假到靜思堂幫船上色,搭配廢紙揉成的海浪,他和志工們以手為槳地陸上行舟,高興地划起來。

「我總算完成了,」利用凌晨二、三點的時間,把家裡的客廳當成工作室來組裝,「今天在靜思堂把它完成,真得很特別!」雀躍之情洋溢在學義的臉上,「寄望在這五十周年布展,為慈濟付出小小的個人力量,也祝布展成功。」學義很高興能夠運用個人專長以物傳法,巧手的他也幫忙其他館製作道具,栩栩如生的高麗菜,幾乎跟真的一樣。社區志工館的蘊含四大八法的米籮、志工照片的張貼,經過他的手,感覺就是不一樣;大愛感恩科技館用寶特瓶環繞而成的臺灣形狀,也非靠他不可。以臺灣為起點,透過環保將愛心發揮到國際賑災,「續物命,造福慧」,落實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也讓臺灣的愛遍灑全世界。

圖說:新三「環保+大愛感恩科技館」,游彩霞師姊說,要減少天災人禍,環境保護唯有從自身先從五R,「一、要減少丟棄之垃圾量,二、重複使用容器或產品,三、重視維修保養,四、延長物品使用壽命.,五、拒用無環保觀念」做起。(攝影者:許金福)負責大愛感恩科技布展的志工虞珊明表示,大愛感恩科技館以簡潔的方式展示「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這三個核心價值,從環保菩薩的愛心開始,一棒接一棒,賦予資源新生命。「廠商很喜歡慈濟回收的瓶子,因為志工會利用雨水、回收的水把瓶子清洗乾淨。連原本被丟棄的瓶蓋,也回收拿來製作文具,希望清淨在源頭。」將寶特瓶回收再利用,可以減少石油的開採,做成的毛毯、衣服、環保科技產品都可以再加上原生的瓶片,「從循環到循環」溶融製作成新的環保物件。

「環保菩薩不僅是救地球,還是救苦救難──救地球是把這些瓶子回收回來,救苦救難是可以做成毛毯去賑災。」虞珊明讚歎環保菩薩無私、偉大的付出,從2006年到2015年有三十四個國家的災民受到他們的幫助。

展場慈濟尋根的列車,讓人感到以前溫馨的畫面仍然猶在!而慈濟從草創艱辛一路走來,至今已走過半世紀,慈濟大愛的足跡遍及九十四個國家!布展雖歷經難產、陣痛期;但為了實踐佛陀教義、弘揚靜思法脈,努力完成展館,期待大家說靜思、傳法脈。

人文真善美志工 朱秀蓮、胡淑惠 臺北報導

Read more

Thursday, 17 November 2016

愛護動物啟悲心 戒除口欲願茹素


羅馨語,今年5歲,一向不喜歡吃菜,最喜歡吃炸雞塊。7月初,就讀的馬六甲大愛幼兒園推動齋戒,引導孩子了解素食護生,原本只喜歡吃肉的馨語,牢牢把要愛護小動物的觀念,深植心中,發願要茹素108餐,而且完全不被葷食誘惑,也影響到爸爸媽媽減少葷食,以行動支持女兒吃素。 

滿桌子的菜,羅馨語吃得很開心,但在一年前,卻不是這樣。 

羅馨語的阿姨 陳燕妃:「每次看到了,一定要我們彎進去,買那個炸雞塊她很喜歡吃。」 

4歲時就讀馬六甲大愛幼兒園,學校的蔬食環境,讓不喜歡吃菜的馨語無法適應。 

羅馨語的媽媽 陳麗明:「就好像是人生的第一個的困境,(如果幫她轉校)她就以為說,以後一遇到困難就可以逃避了。」 

得到家長的認同,當時的老師也想辦法幫忙。 

大愛幼兒園老師 黃愛愛:「就從書裡面去引導她,我們(把菜)吃下去對我們身體,比如說菜有纖維,那蘿蔔有紅色素,它會讓我們的皮膚,變得滑滑紅紅美美這樣子。」 

漢堡和炸雞塊,你們很喜歡吃的對嗎,那麼雞媽媽的肉,就是在這些炸雞塊裡面了。 

在今年七月,大愛幼兒園推動齋戒時,羅馨語更發願茹素108餐。 

大愛幼兒園學生 羅馨語:「因為要愛護小動物,我就忍住不要吃,63、64、65、67、68,如果再一天吃菜就再塗一個。」 

發了願,說到做到,現在天天蔬食,馨語的堅持,得到家人的支持。 

羅馨語的阿姨 陳燕妃:「煮給她吃,也是成就我自己我覺得很好。」 

羅馨語的父親 羅慷凱:「雖然我本身是一個基督徒,但是我也是非常非常,鼓勵她去吃素,要學習我應該也會像她這樣子。」 

饒于潤 鍾健明 鄧凱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三校聯合校慶 力行環保不分年紀


台北市大安區三校聯合校慶,舉辦封街嘉年華園遊會,慈濟人把握機會宣導節能減碳。 

同在台北市臥龍街的「大安國小」、「芳和國中」、「和平高中」三間學校,最近舉辦「聯合校慶封街嘉年華園遊會」,熱鬧開心的日子,卻有件事、困擾著負責整潔的學生。 

台北和平高中學生 葉茂暐:「寶特瓶跟塑膠,這兩個他們有時候會分不出來。」 

當地慈濟人如同往年一樣,受邀到現場設攤,志工除了向孩子講解如何分類資源,也宣導節能減碳的重要性。 

慈濟志工:「在家裡隨手關燈,隨手,像電風扇用完了就關掉。」 

面對三個不同學齡層的學生,志工給予不同的引導方式,希望環保觀念在校園扎根。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仕女會企業參訪 互相觀摩與交流

圖說: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傑出仕女聯誼會舉辦企業觀摩,於11月9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攝影者:姜郁雯)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傑出仕女聯誼會於11月9日舉辦一日企業觀摩活動,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參觀大愛感恩科技在成立第六年申請就得到中小企業最高獎 國家磐石獎的肯定。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是全台灣第一家環保再生的『社會企業』,藉由回饋慈濟來幫助國內外需要幫助的人。初期大愛感恩科技把購自環保菩薩所回收來的回收寶特瓶,重新提煉製造成環保再生紡織品,不僅能減少開發地球資源,還能保護我們的環境。藉由傳薪服飾系列動態走秀,讓仕女會的成員們更加了解回收寶特瓶所製作出的服飾,穿起來典雅、端莊展現服儀之美與人文之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全台灣唯一環保再生社會企業。(攝影者:曹書豪)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傑出仕女聯誼會以發揚現在傑出女性之精神,結合全體會員之力量,相互觀摩及交流,團結合作、提升自我、回饋社會,以促進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和諧為宗旨。會長黃美華說:「真的是讓我開了眼界,也贈送我們這麼好的環保再生產品,我希望今天姊妹們回去使用不錯的話,回到公司有需要的禮贈品都來這邊請購如此有意義的綠色產品,同時我們也是把環保愛地球能夠具體的推廣落實。大愛感恩科技的名子,也是慈濟證嚴法師所示的『大愛眾生、感恩大地』,我們今天來有所收穫,大家能夠抱著感恩的心,今天的與以往企業參訪完全不同的 " 心靈之旅 " 豐收帶回去,也帶回去影響周遭的家人/同事,還有公司的幕後推手。」

圖說:公司同仁 (素人) 的動態展示讓參訪的仕女會們都驚豔不已 (攝影者:姜郁雯、曹書豪)當你走進一間公司看到展台上的產品,都只能看到實體表面的樣貌,會覺得跟外面的商店一樣,都是在賣東西沒什麼特別的,但卻無法得知產品背後更深層的意義或意思;當有人跟你解說之後,你會深深了解到、體會到產品背後的「感動」,是由全台灣環保菩薩們無私奉獻,只為了保護我們的地球的一念心,這就是大愛感恩科技藉由「環保再生產品」來傳達的那一份「感動」。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仕女會企業參訪 互相觀摩與交流

圖說: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傑出仕女聯誼會舉辦企業觀摩,於11月9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攝影者:姜郁雯)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傑出仕女聯誼會於11月9日舉辦一日企業觀摩活動,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參觀大愛感恩科技在成立第六年申請就得到中小企業最高獎 國家磐石獎的肯定。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是全台灣第一家環保再生的『社會企業』,藉由回饋慈濟來幫助國內外需要幫助的人。初期大愛感恩科技把購自環保菩薩所回收來的回收寶特瓶,重新提煉製造成環保再生紡織品,不僅能減少開發地球資源,還能保護我們的環境。藉由傳薪服飾系列動態走秀,讓仕女會的成員們更加了解回收寶特瓶所製作出的服飾,穿起來典雅、端莊展現服儀之美與人文之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全台灣唯一環保再生社會企業。(攝影者:曹書豪)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傑出仕女聯誼會以發揚現在傑出女性之精神,結合全體會員之力量,相互觀摩及交流,團結合作、提升自我、回饋社會,以促進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和諧為宗旨。會長黃美華說:「真的是讓我開了眼界,也贈送我們這麼好的環保再生產品,我希望今天姊妹們回去使用不錯的話,回到公司有需要的禮贈品都來這邊請購如此有意義的綠色產品,同時我們也是把環保愛地球能夠具體的推廣落實。大愛感恩科技的名子,也是慈濟證嚴法師所示的『大愛眾生、感恩大地』,我們今天來有所收穫,大家能夠抱著感恩的心,今天的與以往企業參訪完全不同的 " 心靈之旅 " 豐收帶回去,也帶回去影響周遭的家人/同事,還有公司的幕後推手。」

圖說:公司同仁 (素人) 的動態展示讓參訪的仕女會們都驚豔不已 (攝影者:姜郁雯、曹書豪)當你走進一間公司看到展台上的產品,都只能看到實體表面的樣貌,會覺得跟外面的商店一樣,都是在賣東西沒什麼特別的,但卻無法得知產品背後更深層的意義或意思;當有人跟你解說之後,你會深深了解到、體會到產品背後的「感動」,是由全台灣環保菩薩們無私奉獻,只為了保護我們的地球的一念心,這就是大愛感恩科技藉由「環保再生產品」來傳達的那一份「感動」。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Wednesday, 16 November 2016

環保教育心循環 新加坡小學參訪

圖說:11月14日,新加坡榜天鵝小学(Punggol Primary School)22位師生,來到台北慈濟內湖環保站、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學習。(攝影者:曹書豪)「環境教育」強調的是要在真實環境中,進行教育、教育有關於環境的知識、態度、技能,並且為實踐永續環境而進行教育。11月14日,新加坡榜天鵝小學(Punggol Primary School)22位師生,來到台北慈濟內湖環保站、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學習,希望將臺灣環保實踐方式帶回新加坡落實。

環境教育包含六個核心的學習要素「自然資源保育」、「環境管理」、「生態原理」、「互動與互賴」、「環境倫理」與「永續性」的概念。希望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正確環保認知,從中了解環保的重要性,我們所賴以所居的地球只有一個,必須要好好珍惜首富守護。

今年大愛感恩科技參與「搖籃到搖籃多媒體製作競賽」榮獲第三名。「循環」是以生動有趣、且觸動人心的動畫方式,向一般大眾宣導以關搖籃到搖的理念,進而推廣政府政策,促進社會大眾落實生活環保;人類把回收物用完即丟棄的動作,不僅造成環境的破壞,也可能造成動物死亡;其實一個小小的動作,卻帶來這麼大的後果,呼籲每個人應該要做好資源回收或非使用一次性的用品,來愛惜大地。

圖說:今(2016)年大愛感恩科技參與「搖籃到搖籃多媒體製作競賽」榮獲第三名。「循環」是以生動有趣、且觸動人心的動畫方式,向一般大眾宣導以關搖籃到搖的理念,進而推廣政府政策,促進社會大眾落實生活環保(攝影者:歐美圓)讓我們許下心願,讓愛重新漫延,傳播環保的概念,恢復蔚藍的海面,再次重回海岸邊,迎著浪跟海相戀,拯救海洋不分誰,還地球幸福的笑臉,推動減塑行動,減少使用塑膠袋,來拯救我們的海洋!大愛電視台舉辦「減塑行動‧拯救海洋」活動,走進校園內推動減塑活動,有大家一起行動,將滙集成一股減塑的力量,將塑膠徹底趕出我們的生活!

林凱慧同學表示,環保是很重要的,看到海洋的動物受到垃圾汙染,感到很可憐:「因為牠們將人類所丟棄的垃圾、塑膠袋當成了食物吃掉,(塑膠)對牠們的身體有害。所以,我會在我有空的時候去做義工、環保,將這些塑膠袋做成一些有用的東西,來拯救海洋動物。」

圖說:「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每一個人做一個非常簡單的動作,地球變得更好,最後透過DIY活動,製做由寶特瓶瓶片所回收再製的環保天燈,期許小朋友們將環保理念深植到內心,並且點亮心中的一盞明燈,照亮自己,同時影響身旁的人,共同位地球盡一份心力。(攝影者:曹書豪)張麗燕 老師表示,在香港環保政策很好,但缺乏實際參與來實踐,希望藉著這趟台灣遊學之旅,學習台灣慈濟環保分類與回收:「在我們小學裡都有做環保分類工作,也邀請新加坡慈濟志工到學校推廣環保。我們知道慈濟在環保方面投入很多,所以我們很想向慈濟來學習,剛好學校活動,帶學生來臺灣遊學,所以我們連絡新加坡慈濟,希望可以幫我們安排一些環保參訪,看台灣當地如何實踐落實環保回收,且想把這邊的所學道的環保理念,搬回到我們的學校裡。」

「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每一個人做一個非常簡單的動作,地球變得更好,最後透過DIY活動,製做由寶特瓶瓶片所回收再製的環保天燈,期許小朋友們將環保理念深植到內心,並且點亮心中的一盞明燈,照亮自己,同時影響身旁的人,共同位地球盡一份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環保教育心循環 新加坡小學參訪

圖說:11月14日,新加坡榜天鵝小学(Punggol Primary School)22位師生,來到台北慈濟內湖環保站、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學習。(攝影者:曹書豪)「環境教育」強調的是要在真實環境中,進行教育、教育有關於環境的知識、態度、技能,並且為實踐永續環境而進行教育。11月14日,新加坡榜天鵝小學(Punggol Primary School)22位師生,來到台北慈濟內湖環保站、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學習,希望將臺灣環保實踐方式帶回新加坡落實。

環境教育包含六個核心的學習要素「自然資源保育」、「環境管理」、「生態原理」、「互動與互賴」、「環境倫理」與「永續性」的概念。希望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正確環保認知,從中了解環保的重要性,我們所賴以所居的地球只有一個,必須要好好珍惜首富守護。

今年大愛感恩科技參與「搖籃到搖籃多媒體製作競賽」榮獲第三名。「循環」是以生動有趣、且觸動人心的動畫方式,向一般大眾宣導以關搖籃到搖的理念,進而推廣政府政策,促進社會大眾落實生活環保;人類把回收物用完即丟棄的動作,不僅造成環境的破壞,也可能造成動物死亡;其實一個小小的動作,卻帶來這麼大的後果,呼籲每個人應該要做好資源回收或非使用一次性的用品,來愛惜大地。

圖說:今(2016)年大愛感恩科技參與「搖籃到搖籃多媒體製作競賽」榮獲第三名。「循環」是以生動有趣、且觸動人心的動畫方式,向一般大眾宣導以關搖籃到搖的理念,進而推廣政府政策,促進社會大眾落實生活環保(攝影者:歐美圓)讓我們許下心願,讓愛重新漫延,傳播環保的概念,恢復蔚藍的海面,再次重回海岸邊,迎著浪跟海相戀,拯救海洋不分誰,還地球幸福的笑臉,推動減塑行動,減少使用塑膠袋,來拯救我們的海洋!大愛電視台舉辦「減塑行動‧拯救海洋」活動,走進校園內推動減塑活動,有大家一起行動,將滙集成一股減塑的力量,將塑膠徹底趕出我們的生活!

林凱慧同學表示,環保是很重要的,看到海洋的動物受到垃圾汙染,感到很可憐:「因為牠們將人類所丟棄的垃圾、塑膠袋當成了食物吃掉,(塑膠)對牠們的身體有害。所以,我會在我有空的時候去做義工、環保,將這些塑膠袋做成一些有用的東西,來拯救海洋動物。」

圖說:「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每一個人做一個非常簡單的動作,地球變得更好,最後透過DIY活動,製做由寶特瓶瓶片所回收再製的環保天燈,期許小朋友們將環保理念深植到內心,並且點亮心中的一盞明燈,照亮自己,同時影響身旁的人,共同位地球盡一份心力。(攝影者:曹書豪)張麗燕 老師表示,在香港環保政策很好,但缺乏實際參與來實踐,希望藉著這趟台灣遊學之旅,學習台灣慈濟環保分類與回收:「在我們小學裡都有做環保分類工作,也邀請新加坡慈濟志工到學校推廣環保。我們知道慈濟在環保方面投入很多,所以我們很想向慈濟來學習,剛好學校活動,帶學生來臺灣遊學,所以我們連絡新加坡慈濟,希望可以幫我們安排一些環保參訪,看台灣當地如何實踐落實環保回收,且想把這邊的所學道的環保理念,搬回到我們的學校裡。」

「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每一個人做一個非常簡單的動作,地球變得更好,最後透過DIY活動,製做由寶特瓶瓶片所回收再製的環保天燈,期許小朋友們將環保理念深植到內心,並且點亮心中的一盞明燈,照亮自己,同時影響身旁的人,共同位地球盡一份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單車天使堅毅行 勇氣勵志感人心

圖說:上周日(11/13)大愛感恩科技的員工家庭日,邀請同事家人一起欣賞了一部不一樣的電影-【單車天使】,希望在忙碌、緊湊的工作生活當中,為大家心靈注入一股溫馨勵志的暖流 (照片:大愛感恩)。上周日(11/13)大愛感恩科技的員工家庭日,邀請同事家人一起欣賞了一部不一樣的紀錄片-【單車天使】,它是描述雲林西螺信義育幼院,藉由一趟歷時14天的單車環島活動,培養院童堅持不放棄的毅力,幫助院童重新建立自我價值、重拾信心、對院童生命成長帶來重大影響的一部紀錄片。這一部紀錄片歷時五年籌畫、拍攝、剪輯完成,影片的監製是數年前曾製作過大愛感恩公司簡介的李怡潔小姐。藉由此次【單車天使】首映機會,舉辦了一次員工家庭日的活動,邀請同仁攜帶家人、朋友一起來觀賞影片,希望大家在忙碌、緊湊的工作生活當中,為心靈注入一股溫馨勵志的暖流。

「孩子從來的第一天就知道自己要回家。我們用剝洋蔥的方式,剝除一層一層原本不該小小年紀的他們承受的痛苦,還原他們純真自信的自我。」現今多元的社會發展下,也同時造就出了多元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並不是這群孩子造成的,所以信義育幼院主要就是要幫助這一群家庭有問題的孩子們,能夠避免失學、家暴、或是棄養,讓他們能夠安心的生活,正常的讀書,心中的陰霾逐漸去除,回歸快樂純真的本性,希望可以幫助他們心靈的成長與建立健全的人格,找到未來屬於自己發展的人生方向。有著這樣的理念,吳文輝院長想出用騎單車環島的活動,一開始,所有照護員多數反對。經過溝通、討論、釋疑,終於逐步向前。

從這個過程中讓所有人瞭解到人生的風險與困難,是隨時都會出現的,如何從風險當中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與出路,這是院方希望小孩要學習的。這樣的活動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也是雲林信義育幼院有別於其它地方,積極在思考的方向,這一點真的非常受到同仁們的肯定。

在紀錄片當中,完整的紀錄著院童們騎車環島的點滴,包括:經費有限只能借住國小教室、學校禮堂、宮廟、里民中心,途中在警車及志工的呵護下,不畏天候晴雨、省道路況破裂、土石泥流的驚險路況,個個堅毅向前。此外,據統計,全車隊破胎高達250次、即使有小朋友摔車、擦傷、甚至摔進水溝,但是,令人動容、眼眶泛淚的是,這一群小朋友們,堅持不上護駕車、要完成單車環島的堅毅精神。同仁們也都異口同聲的表示,真的很佩服這一群小朋友的表現。

圖說:影片監製 李怡潔(圖右一)現身影城,和大家分享,因為感動院童堅毅完成單車環島的勇敢及啟發,讓他們決定將這富有教育意義的題材,拍攝成一部像電影規格的紀錄長片 (照片:呂怡德)。隨行的志工分享-「育幼院小孩的個性就是如此,不同於一般家庭的小孩,他們個性好強、防禦心重、甚至懷疑自己生在世上的價值。因為他們覺得上車就是被當掉了」,觀賞後筆者的解讀是「當掉」就是再次被遺棄了,因為院童們知道自己的身世,是不會有人來幫你、來同情你的,因此,唯有靠自己,只要有機會,就是要把握、就是要向前衝,只有這樣自己的明天才會更好;還有,他們也要藉著單車環島來證明肯定自己,更要讓他們的家人知道他們是有存在價值的,而不是被放棄的。

影片欣賞結束後,影片監製 李怡潔現身影城,和大家分享,原先是無心插柳,一開始並非設定要拍攝成電影紀錄片,是團隊透過朋友的介紹,認識了信義育幼院,跟他們一起踏上環島旅途,才驚訝地發現,孩子因為這場活動,起了明顯的變化,變得有自信、勇敢、也懂得立定方向、追求夢想;因此,讓團隊深受感動,將原本預設是拍成短片的篇幅,因為孩子的勇敢及啟發,讓他們決定將這富有教育意義的題材,拍攝成一部電影規格的紀錄長片。

上人教導我們所謂「見苦知福」,從院童小朋友單車完成環島的堅毅精神中,我們真的更應該自我警醒惕勵,學習永不放棄、堅持成就的精神;同時,也非常感恩【單車天使】電影紀錄片製作團隊的付出與用心,更感恩我們台灣社會有這一份良善的特質,有一群默默付出愛心、關懷弱勢族群的人士,因為這一群非營利事業組織的民間力量,讓我們的社會充滿著許多陽光、溫暖、愛,這是我們大家要用心守護好的台灣價值、台灣之光。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中山報導

Read more

單車天使堅毅行 勇氣勵志感人心

圖說:上周日(11/13)大愛感恩科技的員工家庭日,邀請同事家人一起欣賞了一部不一樣的電影-【單車天使】,希望在忙碌、緊湊的工作生活當中,為大家心靈注入一股溫馨勵志的暖流 (照片:大愛感恩)。上周日(11/13)大愛感恩科技的員工家庭日,邀請同事家人一起欣賞了一部不一樣的紀錄片-【單車天使】,它是描述雲林西螺信義育幼院,藉由一趟歷時14天的單車環島活動,培養院童堅持不放棄的毅力,幫助院童重新建立自我價值、重拾信心、對院童生命成長帶來重大影響的一部紀錄片。這一部紀錄片歷時五年籌畫、拍攝、剪輯完成,影片的監製是數年前曾製作過大愛感恩公司簡介的李怡潔小姐。藉由此次【單車天使】首映機會,舉辦了一次員工家庭日的活動,邀請同仁攜帶家人、朋友一起來觀賞影片,希望大家在忙碌、緊湊的工作生活當中,為心靈注入一股溫馨勵志的暖流。

「孩子從來的第一天就知道自己要回家。我們用剝洋蔥的方式,剝除一層一層原本不該小小年紀的他們承受的痛苦,還原他們純真自信的自我。」現今多元的社會發展下,也同時造就出了多元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並不是這群孩子造成的,所以信義育幼院主要就是要幫助這一群家庭有問題的孩子們,能夠避免失學、家暴、或是棄養,讓他們能夠安心的生活,正常的讀書,心中的陰霾逐漸去除,回歸快樂純真的本性,希望可以幫助他們心靈的成長與建立健全的人格,找到未來屬於自己發展的人生方向。有著這樣的理念,吳文輝院長想出用騎單車環島的活動,一開始,所有照護員多數反對。經過溝通、討論、釋疑,終於逐步向前。

從這個過程中讓所有人瞭解到人生的風險與困難,是隨時都會出現的,如何從風險當中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與出路,這是院方希望小孩要學習的。這樣的活動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也是雲林信義育幼院有別於其它地方,積極在思考的方向,這一點真的非常受到同仁們的肯定。

在紀錄片當中,完整的紀錄著院童們騎車環島的點滴,包括:經費有限只能借住國小教室、學校禮堂、宮廟、里民中心,途中在警車及志工的呵護下,不畏天候晴雨、省道路況破裂、土石泥流的驚險路況,個個堅毅向前。此外,據統計,全車隊破胎高達250次、即使有小朋友摔車、擦傷、甚至摔進水溝,但是,令人動容、眼眶泛淚的是,這一群小朋友們,堅持不上護駕車、要完成單車環島的堅毅精神。同仁們也都異口同聲的表示,真的很佩服這一群小朋友的表現。

圖說:影片監製 李怡潔(圖右一)現身影城,和大家分享,因為感動院童堅毅完成單車環島的勇敢及啟發,讓他們決定將這富有教育意義的題材,拍攝成一部像電影規格的紀錄長片 (照片:呂怡德)。隨行的志工分享-「育幼院小孩的個性就是如此,不同於一般家庭的小孩,他們個性好強、防禦心重、甚至懷疑自己生在世上的價值。因為他們覺得上車就是被當掉了」,觀賞後筆者的解讀是「當掉」就是再次被遺棄了,因為院童們知道自己的身世,是不會有人來幫你、來同情你的,因此,唯有靠自己,只要有機會,就是要把握、就是要向前衝,只有這樣自己的明天才會更好;還有,他們也要藉著單車環島來證明肯定自己,更要讓他們的家人知道他們是有存在價值的,而不是被放棄的。

影片欣賞結束後,影片監製 李怡潔現身影城,和大家分享,原先是無心插柳,一開始並非設定要拍攝成電影紀錄片,是團隊透過朋友的介紹,認識了信義育幼院,跟他們一起踏上環島旅途,才驚訝地發現,孩子因為這場活動,起了明顯的變化,變得有自信、勇敢、也懂得立定方向、追求夢想;因此,讓團隊深受感動,將原本預設是拍成短片的篇幅,因為孩子的勇敢及啟發,讓他們決定將這富有教育意義的題材,拍攝成一部電影規格的紀錄長片。

上人教導我們所謂「見苦知福」,從院童小朋友單車完成環島的堅毅精神中,我們真的更應該自我警醒惕勵,學習永不放棄、堅持成就的精神;同時,也非常感恩【單車天使】電影紀錄片製作團隊的付出與用心,更感恩我們台灣社會有這一份良善的特質,有一群默默付出愛心、關懷弱勢族群的人士,因為這一群非營利事業組織的民間力量,讓我們的社會充滿著許多陽光、溫暖、愛,這是我們大家要用心守護好的台灣價值、台灣之光。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中山報導

Read more

Tuesday, 15 November 2016

2016,11/15 台灣地方民代公益組織來訪

【對象】台灣地方民代公益組織來訪
【時間】2016年11月15日(二)11:00-12: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1115_img_8419.jpg
 
Read more

禁用塑膠袋!環保風潮民眾響應


根據摩洛哥產業部的統計,當地一年使用的塑料袋數量達到三十億個,成為僅次於美國,在全球塑料袋使用量第二大的國家。不過從今年七月一日開始,摩洛哥政府正式落實禁止使用塑料袋政策。這項政策是否有效在當地落實?大愛台記者目前人在摩洛哥參加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實地情況有我們的報導。 

大愛台記者 黃照峰:「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目前在摩洛哥舉行,根據記者在街上, 抽樣訪問的結果得知, 其實這邊的民眾,對於整個氣候變遷, 跟環保的概念並不強,但是,他們對於政府,要落實零塑料袋的政策,還是抱持著支持的態度。」 

熙來人往的街道,購物的民眾需要自行攜帶環保袋,因為摩洛哥政府宣布禁用塑料袋政策在今年七月一號已經開跑。 

民眾 磊爾:「我支持不使用塑料袋,是因為使用塑袋,會讓環境受到汙染, 要在生活中實踐環保, 才能讓環境與地球,永續發展。」 

民眾 依達比:「(零塑膠袋)對環境好,是一項很好的環保,讓可以資源可以重複使用。」 

民眾普遍對塑料袋對環境影響認同,政府也已經下令商家和攤販必須落實零塑料袋,但人群中還是可以看到塑料袋的使用。 摩洛哥產業部的統計顯示,當地一年使用的塑料袋數量達到三十億個,是僅次美國,在全球塑料袋使用量第二大的國家。 

儘管摩洛哥政府目前努力推動環保,也在積極響應氣候暖化議題,但人民對於節能減碳的概念並不是很瞭解。這對擁有北非花園美譽的摩洛哥來說,環保這條路才正要起步。 

黃照峰 林志勇 摩洛哥報導 Read more

出獄生活失重心 環保站四周徘徊


高雄慈濟志工許瑞男,身兼鳳山環保站環保幹事,兩個多月前他發現環保站有個陌身身影,認真做著回收,了解後才知道,57歲的阿州被家人拒絕流落街頭,許瑞男不捨他住公園,在家人反對下將家中庫房借他住,許瑞男的義無反顧與信任,讓阿州的人生出現希望!

志工 阿州:「(一天在環保站走幾圈),一天至少走十幾圈。」

車禍有舊傷的腿,依然健步如飛,因為他帶著眾人的祝福跟期待在作環保,從早到晚不喊累,跟兩個多月前的他判若兩人。

環保志工 黃淑瑟,「他會想到說來這邊,不知道有沒有人歡迎他,就是那種喪氣。」

慈濟志工 許瑞男:「我就來公園裡面找他,就發現他住的地方滿簡單的。」

原來阿州出獄兩年,失業又被家人拒絕而流落街頭,但人人迴避的街友生活,非他所願,他主動前往環保站做回收,態度很認真,鳳山環保幹事許瑞男當時雖然才認識他一個多禮拜,就帶他回家中庫房暫住。

慈濟志工 許瑞男:「沒有經過家人同意,回來之後,家人是有點小反彈,他事實上也是我的得力助手,人是在付出的過程,他助我、我助他。」

忍受父親質疑,許瑞男同時把他提報給慈濟基金會由社工協助,在志工的全力協助下,傳出好消息。

帶著簡單行李,他來到新房子,這兩天陸續找到租屋跟工作,阿州終於在環保站重回人生正軌。

慈濟志工 許瑞男 與 阿州:「是非常感恩啦!今天他幫助我很多,找到房子又找到工作,(雙喜臨門!讚!讚)」

陳怡臻 陳立偉 高雄報導 Read more

大愛壓力布研發 同心協力造福慧

圖說:何佳謀副廠長回想第一次與大愛接觸時的感受:「可以感受到大愛的同仁們好親切,第二個感受到好溫暖。在雙方合作下,總是能感受到大愛同仁不時的噓寒問暖,就是很感動,那一分的親切度,這種的溫暖,就像是『暖暖的小太陽』的感覺,讓別人感受到很親切、很貼心、很溫暖的感受。」 (大愛網路電台提供)去(2015)年6月27日發生八仙粉塵爆炸事件,已經滿周年了;從塵爆事件當下到現在,慈濟志工持續不斷關懷膚慰受難者與家屬,不只如此,大愛感恩科技與協力廠商合作,共同來研發舒適冰涼的壓力布,希望燒燙傷患者穿在身上,能比以往傳統壓力衣布料更冰涼舒適。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網路電台共同製播環保愛地兒單元,今天特別邀請國智經編何佳謀副廠長,分享「如何製作舒適的傷燙用壓力布」。

傳統的壓力衣布,穿在身上非常的繃緊,且非常悶熱,又容易造成傷燙傷患者皮膚非常癢。大家都知道傳統的壓力衣問題很多,需要改良,但長久以來,一直沒有看到專家學者們願意投入,開發新型壓力衣布料,原因在於壓力衣布沒有市場、利益不大,更沒有企業廠商去投入研發!

但因為臺灣發生這麼嚴重的塵爆事件,證嚴法師不忍燒燙傷患者,在慈示與叮嚀,期許大愛感恩科技可以開發出比較舒適冰涼透氣的壓力布料,讓燒燙傷患者穿在身上可以比較舒服,同時鼓勵燒燙傷患者投入復健。

感恩國智經編發心投入,可是國智經編是成衣廠,專門製作泳衣、內衣、運動衫等服飾,面對壓力衣的布料是屬於特殊性質,剛開始對國智經編要承擔起壓力布開發工作時,有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呢?「其實壓力衣布就是要有一定的壓力質的布料,在我們團隊搜尋及參考眾多文獻中,尤其是大愛感恩科技林正雄博士協助,從國內外專業文獻中,發現25毫米汞柱是最適當的壓力質,所以大家共同朝著25毫米汞柱的壓力質去開發,要找到最適合製成壓力布的材質。目前已經百分之九十的困難,都已經被我們克服,剩下的百分十是團隊要更努力的空間。」

壓力衣要讓燒燙傷患者穿著舒服,真的要有大家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壓力衣最重以要的兩點就是:1.壓力質、2.穿戴的舒適感。「目前,團隊最想突破的點就是『彈性的衰退值!』;一般壓力布是使用彈性纖維交織組成,在水洗情況下可能會造成彈性疲乏,團對使用較新的萊卡布料製作彈性纖維,延長壓力衣的壽命,同時使壓力值保持一定的壓力質,這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目標。」

壓力布使用率不高,但為什麼國智經編還會願意投入製作?「因為這次八仙塵爆造成許多年輕學子嚴重燒燙傷,我們的吳中庸董事長非常慈悲,知道壓力布對燒燙傷患者復健很重要,要求(公司)團隊全力配合大愛感恩科技,研發出新款壓力布料。公司是以無償、無私的心態,來投入壓力布研發製作;在整個過程中,不只有國智經編投入製作,還有許多的協力廠商投入研發,從原料端、紡紗廠等,提供給國智經編優良原料,國智經編才有可能製做出適合燒燙傷患者身上穿著的壓力衣布料。」

真的很感恩所有的協力廠商努力,人人都擁有使命感,共同為八仙塵爆燒燙傷患者投入研發壓力布料!國智經編在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來到慈濟感受到那一分真誠無私奉獻的愛,在這樣愛的環境下投入研發壓力衣布料,何佳謀副廠長回想第一次與大愛接觸時的感受:「可以感受到大愛的同仁們好親切,第二個感受到好溫暖。在雙方合作下,總是能感受到大愛同仁不時的噓寒問暖,就是很感動,那一分的親切度,這種的溫暖,就像是『暖暖的小太陽』的感覺,讓別人感受到很親切、很貼心、很溫暖的感受。」

除了專業研發壓力布製做,大愛感恩科技熱情邀約協力廠商參與慈濟各項活動,邀請國智經編參與年初的歲末祝福、以及回到花蓮精舍朝山,何佳謀副廠長分享自己親身投入花蓮精舍朝山心得:「記得在年初參與慈濟歲末祝福,觀看慈濟大藏經時,看到慈濟的師兄師姊在回內外無私的行動,不管是天災人禍,那種無私無悔的奉獻,令我非常感動、非常得欽佩。在朝山過程,剛好遇到午後雷陣雨,全身都被淋透,真不知是汗水或是雨水,感受到心靈洗滌的感受,在聆聽上人開示後,整個人好像讓我脫胎換骨的感覺,忘記所有的煩惱、憂愁。」

感恩國智經編以及所有的協力廠商,共同研發新型壓力布料,能製造燒燙傷患者製造舒適壓力布料,國智經編扛起社會責任,有能力就承擔起來,不怕困難,對的事做就對了!努力過後成果,是值得讚賞與肯定,新型壓力布的開發,幫助燒燙傷走出復健之路。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大愛壓力布研發 同心協力造福慧

圖說:何佳謀副廠長回想第一次與大愛接觸時的感受:「可以感受到大愛的同仁們好親切,第二個感受到好溫暖。在雙方合作下,總是能感受到大愛同仁不時的噓寒問暖,就是很感動,那一分的親切度,這種的溫暖,就像是『暖暖的小太陽』的感覺,讓別人感受到很親切、很貼心、很溫暖的感受。」 (大愛網路電台提供)去(2015)年6月27日發生八仙粉塵爆炸事件,已經滿周年了;從塵爆事件當下到現在,慈濟志工持續不斷關懷膚慰受難者與家屬,不只如此,大愛感恩科技與協力廠商合作,共同來研發舒適冰涼的壓力布,希望燒燙傷患者穿在身上,能比以往傳統壓力衣布料更冰涼舒適。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網路電台共同製播環保愛地兒單元,今天特別邀請國智經編何佳謀副廠長,分享「如何製作舒適的傷燙用壓力布」。

傳統的壓力衣布,穿在身上非常的繃緊,且非常悶熱,又容易造成傷燙傷患者皮膚非常癢。大家都知道傳統的壓力衣問題很多,需要改良,但長久以來,一直沒有看到專家學者們願意投入,開發新型壓力衣布料,原因在於壓力衣布沒有市場、利益不大,更沒有企業廠商去投入研發!

但因為臺灣發生這麼嚴重的塵爆事件,證嚴法師不忍燒燙傷患者,在慈示與叮嚀,期許大愛感恩科技可以開發出比較舒適冰涼透氣的壓力布料,讓燒燙傷患者穿在身上可以比較舒服,同時鼓勵燒燙傷患者投入復健。

感恩國智經編發心投入,可是國智經編是成衣廠,專門製作泳衣、內衣、運動衫等服飾,面對壓力衣的布料是屬於特殊性質,剛開始對國智經編要承擔起壓力布開發工作時,有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呢?「其實壓力衣布就是要有一定的壓力質的布料,在我們團隊搜尋及參考眾多文獻中,尤其是大愛感恩科技林正雄博士協助,從國內外專業文獻中,發現25毫米汞柱是最適當的壓力質,所以大家共同朝著25毫米汞柱的壓力質去開發,要找到最適合製成壓力布的材質。目前已經百分之九十的困難,都已經被我們克服,剩下的百分十是團隊要更努力的空間。」

壓力衣要讓燒燙傷患者穿著舒服,真的要有大家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壓力衣最重以要的兩點就是:1.壓力質、2.穿戴的舒適感。「目前,團隊最想突破的點就是『彈性的衰退值!』;一般壓力布是使用彈性纖維交織組成,在水洗情況下可能會造成彈性疲乏,團對使用較新的萊卡布料製作彈性纖維,延長壓力衣的壽命,同時使壓力值保持一定的壓力質,這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目標。」

壓力布使用率不高,但為什麼國智經編還會願意投入製作?「因為這次八仙塵爆造成許多年輕學子嚴重燒燙傷,我們的吳中庸董事長非常慈悲,知道壓力布對燒燙傷患者復健很重要,要求(公司)團隊全力配合大愛感恩科技,研發出新款壓力布料。公司是以無償、無私的心態,來投入壓力布研發製作;在整個過程中,不只有國智經編投入製作,還有許多的協力廠商投入研發,從原料端、紡紗廠等,提供給國智經編優良原料,國智經編才有可能製做出適合燒燙傷患者身上穿著的壓力衣布料。」

真的很感恩所有的協力廠商努力,人人都擁有使命感,共同為八仙塵爆燒燙傷患者投入研發壓力布料!國智經編在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來到慈濟感受到那一分真誠無私奉獻的愛,在這樣愛的環境下投入研發壓力衣布料,何佳謀副廠長回想第一次與大愛接觸時的感受:「可以感受到大愛的同仁們好親切,第二個感受到好溫暖。在雙方合作下,總是能感受到大愛同仁不時的噓寒問暖,就是很感動,那一分的親切度,這種的溫暖,就像是『暖暖的小太陽』的感覺,讓別人感受到很親切、很貼心、很溫暖的感受。」

除了專業研發壓力布製做,大愛感恩科技熱情邀約協力廠商參與慈濟各項活動,邀請國智經編參與年初的歲末祝福、以及回到花蓮精舍朝山,何佳謀副廠長分享自己親身投入花蓮精舍朝山心得:「記得在年初參與慈濟歲末祝福,觀看慈濟大藏經時,看到慈濟的師兄師姊在回內外無私的行動,不管是天災人禍,那種無私無悔的奉獻,令我非常感動、非常得欽佩。在朝山過程,剛好遇到午後雷陣雨,全身都被淋透,真不知是汗水或是雨水,感受到心靈洗滌的感受,在聆聽上人開示後,整個人好像讓我脫胎換骨的感覺,忘記所有的煩惱、憂愁。」

感恩國智經編以及所有的協力廠商,共同研發新型壓力布料,能製造燒燙傷患者製造舒適壓力布料,國智經編扛起社會責任,有能力就承擔起來,不怕困難,對的事做就對了!努力過後成果,是值得讚賞與肯定,新型壓力布的開發,幫助燒燙傷走出復健之路。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Monday, 14 November 2016

2016,11/14 新加坡小學參訪

【對象】新加坡小學師生
【時間】2016年11月14日(一)15:30-17: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1114-119.jpg 20161114-129.jpg20161114-139.jpg20161114-149.jpg
 
 
Read more

2016,11/14 南寧楚山依師姊來訪

【對象】南寧楚山依師姊
【時間】2016年11月14日(一)12:00-14: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1114-199.jpg
 
Read more

回收分類學問大 實地參訪汲新知


為了讓環保志工對廢紙回收的流程,能深入了解,馬六甲分會和麻坡支會,特地安排回收廠參訪活動,看到回收時的費工,也更深刻體驗,清淨大地,還是要從源頭做起。 

「這個就是你們的鋁箔包,分開了那個鋁箔紙來的。」 

馬六甲慈濟以及麻坡支會四十三位環保志工,為了了解鋁箔包,還有紙張回收的過程,特別參訪回收廠。 

經理 黃雪香:「你們幫上很多就是講,很多大眾的人,那些住家的人也是,不知道那個水盒(鋁箔包)可以拿回來回收。」 

廠長 徐家樂:「他們在家裡能夠分類是最好,一分類好就送到慈濟那邊。」 

「什麼盒子可以用,什麼不可以用,大致上百分之百我們全部收。」 

了解紙盒回收的過程,也深刻體會能源的消耗,減少傷害地球,還是要從源頭做起。 

慈濟志工 黃秋蘭:「雖然說可以回收,可是那個整個製作過程,真得耗費很大的能量,我覺得唯有少喝,你少喝就沒有製造這麼多鋁箔包,那麼對地球也好,對我們的健康也好。」 

保護環境,再循環使用,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真善美志工 楊秀麗 楊福銓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環保觀念從小扎根 幼童愛護地球


桃園內壢的慈濟志工,受到「私立內壢非營利幼兒園」的邀請,向120位中班小朋友推廣環保教育。有經驗的說故事媽媽認為,孩子們學習新事務,要活潑生動、看到也摸到,印象就會深刻,因此前一天特地到長樂環保站準備各種教具,清洗之後帶往幼兒園分享解說。 

環保站裡資源多,整理之後的功能之一是「做教具」。慈濟志工將回收物依照類別串在一起、綁在腰上。 

慈濟志工 林淑惠:「越小的孩子,越喜歡具體化,很具體地讓他看到這些東西,摸到這些東西,那他可能就會有一個印象。」 

來到「內壢非營利幼兒園」,小朋友們的好奇心、引起後續的學習,與說故事媽媽互動熱烈。 

幼兒園學生:「要關電腦,(還有什麼),拔插頭。」 

幼兒園學生:「垃圾不能亂丟,(為什麼),因為會製造蚊子。」 

學會了環保十指口訣,馬上進行成果驗收。 

幼兒園副園長 周曉津:「你們用遊戲的方式,就很貼近孩子喜歡的,再加上實際的,孩子就是要實作,從做中學。」 

小朋友們的表現,讓志工們刮目相看,也相信他們個個都是環保小尖兵。 

程三令 程文姿 真善美志工-桃園報導 

Read more

環保回收大學問 塑袋收納做中學


每個月永和慈濟志工,都會與社區長者一同共享蔬食,也宣導節能減碳觀念,這一次鼓勵大家減少使用塑膠袋,老人家很認同,有人已經在生活中落實。 

出門上菜市場,回來就是一堆塑膠袋,該怎麼整理,慈濟志工教大家摺出三種不同大小,做收納。 

而回收要怎麼分類,看懂數字,很重要。 

志工 與 里民:「3號(PVC)是什麼(材質),(塑膠袋),6號(PS)呢(保麗龍)拍拍手。」 

一個月一次的共餐時間,不只分享蔬食,更要分享實用的減碳觀念,長者們,都很認同。 

永元里長 邱淑貞:「隨身攜帶一個環保袋出去,大家就能夠垃圾減碳(量)。」 

民眾 陳淑滿:「盡量少騎摩托車少開車,盡量坐巴士。」 

慈濟志工 余麗卿:「現在都會推動健康蔬食,就是吃得健康蔬食,盡量吃青菜水果身體好。」 

減少使用塑膠袋,也減少消耗資源,生活簡單,煩惱也不會多。 

真善美志工 陳正枝 楊素雲 陳惠真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愛護地球從小教 日常生活多行善


印尼棉蘭環保站,每二個星期舉辦靜思語教學,也帶動學員一起來做環保,挨家挨戶收資源,也學習如何正確分類 

戴上手套,一切就緒,這一堂課的教室,就在大街小巷,跟著志工,挨家挨戶回收資源,左鄰右舍也都很期待,這群環保小尖兵的到來,還有人藉此機會,捐出竹筒要助人,做最好的示範 

親子班學員 琪莉燕:「在環保站做分類, 還有到居民住家收回收物, 為了呵護大地 。」 

親子班學員 賈斯汀:「很開心 因為有幫忙收回收物 。」 

曼達拉環保站,每二星期舉辦一次靜思語課程,同時也帶動孩子做環保,學習資源分類 

志工 哈霖:「讓他們知道如何分類, 還有塑膠回收 能更愛護大地。」 

這堂課,有人滿頭大汗,有人全身都髒了,也因此更了解疼惜大地,一定要用行動來落實 

陳俊賓 傅麗蓉 印尼報導  

Read more

家家戶戶有果皮 人人動手做酵素


推廣素食,宣導環保,加上校長認同,台北市北投慈濟志工,定期來到桃源國中和師生互動。今天早上,更帶動三十多位家長和學生,學習製作果皮環保酵素,成了周末假日收穫滿滿的親子活動。 

你一言我一語,周末假日,媽媽們聚在一起,不是聊八卦,而是學做環保酵素。 

家長 沈柏鈞:「做一個我們簡單,家裡可以做清潔、洗衣服,各方面都可以拿來用的酵素。」 

家長 沈金鳳:「我以前真的不知道水果皮可以拿來做酵素,所以今天也是,就很不錯的經驗,回去也會這樣做。」 

慈濟志工 鍾月鳳:「或者說你用火龍果(皮),它就會有另外更漂亮的顏色。」 

各式各樣果皮,剪成塊狀,放入容器,依照黑糖、果皮、水,1:3:10的比例混和。 

黑糖的礦物質比較多:「所以你用白糖那是不行的。(就是比較精煉過的。) 對對對。」 

慈濟志工 鍾月鳳:「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我們打開來看,它上面會有長一層的白膜,那個白膜並不是壞掉,它是一種菌膜,是好的菌膜。」 

選擇塑膠容器,避免產生氣體後爆裂,每天打開瓶蓋,釋放氣體,三個月後,經過過濾,就可使用。 

家長 林企君:「當家庭主婦,最重要洗衣服、清潔、洗碗,對,而且又可以省錢。」 

台北桃源國中輔導主任 黃碧峰:「如果從家長方面來著手的話,對於家庭的環保教育更能落實。」 

環保教育,學校、家庭動起來,省荷包,還能延續物命。 

蕭志傑 李明華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塑袋分類學問大 志工一一說分明


 「塑膠袋」,曾被時代雜誌評選的「50大最糟發明」,它對環境的危害,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哪一種塑膠袋可以回收,這樣的辨別技巧,更是為人所輕忽。有鑑於此,最近「蘇州慈濟志業園區」就開課,教導民眾成為稱職的環保公民。 

蘇州環保志工 褚衍琴:「今天主要是講塑料袋,那塑料袋是因為我們現在家裡都在用。」 

蘇州慈濟志業園區開課,教你搞懂塑膠袋。 

蘇州環保志工 褚衍琴:「還有一次性的飯盒,它這個都不回收的。」 

原來此「塑」非彼「塑」,什麼可以回收、什麼不能,可是大學問。課後的練習題,也不馬虎。 

「嗯好臭呀!好臭啊!」 

讓都市裡的孩子實際操作分類,體會環保志工所遇到的困難。 

慈濟志工:「這個這個如果太髒的話,也不回收。」 

環保小學堂學員 李凌薇:「以前根本什麼都不知道,今天講了這節課之後就,啊原來有些孩子都生活在垃圾的城市裡,現在學過以後,在家裡肯定會先看看可不可以回收,然後再分類放進垃圾桶。」 

家長 王太菊:「我過來學習之後,覺得我們全家都應該來學習。」 

現在知道還不嫌晚,當地的環保教育,就從這群親子之間開始。 


真善美志工 王鳳琴 顧浩 江蘇報導 

Read more

大愛感恩時尚行 環保魅力勤推動

圖說:第十四屆「台北魅力展(Taipei IN Style)」於11月10日~ 13日一連四天,假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二、三、四號倉庫展出。大愛感恩科技秉持「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的精神,以廢棄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透過研發、設計、生產製成具有生命力的環保再生產品。(攝影:張絮評)為了積極推動台灣時尚創意產業的發展,並同步結合國內上、中游產業研發之優勢,鼓勵下游業者發展時尚設計及自創品牌,得以延續台灣紡織產業競爭力,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指導下,自2006年起開始辦理「台北魅力展 (Taipei In Style)」每年兩次。第十四屆「台北魅力展(Taipei In Style)」於11月10日~ 13日一連四天,假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二、三、四號倉庫展出。展覽除了匯集各國服裝品牌、服飾品品牌和設計師品牌展示即將上市流行精品之外,同時也舉辦多場國際時裝動態展演、時尚趨勢及創意經濟研討會,符合業者期望、海內外專業媒體及買家之實際需求。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的精神,以廢棄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透過研發、設計、生產製成具有生命力的環保再生產品,而這份精神也吸引了從製衣公會結束會議的一行人,隨同著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李明瑩師姊的接引下,前來展區進一步了解。從事製衣事業的黃先生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屬性跟一般人都不太一樣,一般產品都是在著重外在是否好看、時尚、舒服或是機能,而大愛感恩所展現的是有人文的意義在背後,並也有蘊含急難救助及賑災功能性的產品,因此設計出來就實用性就很高,也正是現今市場上也比較少看的。」大愛感恩科技將無用化有用,並設計製造出令人驚艷的環保再生服飾,以高雅,簡約,端莊創造出一股不一樣的氣質品牌。

圖說:在展區除了與來參觀的人員互動之外,無形當中也是一個傳法的平台。林小姐(圖右)為大愛感恩科技展區對面的廠商,特別主動前來向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詢問要如何可以當志工,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明瑩師姊立即把握機會菩薩大招生,因為不能忽視每個人小小的力量,都將是一股改變的可能。(攝影:張絮評)在織造業的陳小姐分享到以前在製衣公會有透過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李明瑩師姊,播放大愛感恩科技的影片,對大愛感恩已經有初步的認識:「不過今天是第一次看到實體 、第一次看到真的東西,摸起來真的很好。自己本身公司是做襪子,知道大愛感恩科技是做環保的,這條路堅持下去會很不錯!」

現今因為太多人環保意識不夠,會買東西使用結束後丟掉,但是這個東西是可以被回收再利用,就算被拋棄還是可以進入下一個循環,如同大愛感恩科技搖籃到搖籃『循環』動畫裡呈現的概念,故事發想因人類把回收物用完即丟棄的動作,不僅造成環境的破壞,也造成許多動物死亡,一個小小的動作,卻會帶來極大的後果。因此,落實教育理念影響人人要從“心”做起,丟棄前請先思考:「這個東西將會是垃圾?還是能變成另外一個資源?」大家有這樣的意識就會在買東西之前能有所省思,進一步思考自己是「想要還是需要」,用行動來減輕地球的負擔。大愛感恩傳遞綠色環保意義,正如陳小姐所體會到的感受,大愛感恩科技更希望的是人人能夠「自覺覺他,自利利他」, 期待藉由落實環保的大眾將尚未落實或仍在猶豫的一群接引進來共同來愛護地球,環保也能很時尚,而且是不退潮流的「環保人文心時尚」,讓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願景更邁進一步。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信義區報導

圖說:從事手套製造業的呂董事長,把握回高雄的空檔前來展區,進一步瞭解大愛感恩科技,對於慈悲科技的產品非常的讚許與認同,並立即請購一個環保太陽能LED後背包,期望將這股環保慈悲科技的力量分享給更多的人。(攝影:張絮評)圖說:經由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明瑩師姊對慈悲科技LED白帽的介紹與分享後,讓從事製衣事業的黃先生(圖左)分享:「我常常在外面去旅行,對大愛感恩科技的背包印象很深刻,太陽能LED後背包可以拖拉、可以背,另外有太陽能板的帽子也是很好用,晚上有一個手電頭筒在身上也是一個很方便的事情,之前自己在國外過萬聖節的時候,大家晚上出去玩,都要帶一個頭燈,上面通常都要塞兩三顆電池,頭燈裝電池有很重,所以攜帶不是很方便,當時如果能有這個大愛感恩科技的LED帽子能更輕便舒適了。」 (攝影:張絮評)

Read more

大愛感恩時尚行 環保魅力勤推動

圖說:第十四屆「台北魅力展(Taipei IN Style)」於11月10日~ 13日一連四天,假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二、三、四號倉庫展出。大愛感恩科技秉持「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的精神,以廢棄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透過研發、設計、生產製成具有生命力的環保再生產品。(攝影:張絮評)為了積極推動台灣時尚創意產業的發展,並同步結合國內上、中游產業研發之優勢,鼓勵下游業者發展時尚設計及自創品牌,得以延續台灣紡織產業競爭力,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指導下,自2006年起開始辦理「台北魅力展 (Taipei In Style)」每年兩次。第十四屆「台北魅力展(Taipei In Style)」於11月10日~ 13日一連四天,假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二、三、四號倉庫展出。展覽除了匯集各國服裝品牌、服飾品品牌和設計師品牌展示即將上市流行精品之外,同時也舉辦多場國際時裝動態展演、時尚趨勢及創意經濟研討會,符合業者期望、海內外專業媒體及買家之實際需求。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的精神,以廢棄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透過研發、設計、生產製成具有生命力的環保再生產品,而這份精神也吸引了從製衣公會結束會議的一行人,隨同著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李明瑩師姊的接引下,前來展區進一步了解。從事製衣事業的黃先生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屬性跟一般人都不太一樣,一般產品都是在著重外在是否好看、時尚、舒服或是機能,而大愛感恩所展現的是有人文的意義在背後,並也有蘊含急難救助及賑災功能性的產品,因此設計出來就實用性就很高,也正是現今市場上也比較少看的。」大愛感恩科技將無用化有用,並設計製造出令人驚艷的環保再生服飾,以高雅,簡約,端莊創造出一股不一樣的氣質品牌。

圖說:在展區除了與來參觀的人員互動之外,無形當中也是一個傳法的平台。林小姐(圖右)為大愛感恩科技展區對面的廠商,特別主動前來向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詢問要如何可以當志工,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明瑩師姊立即把握機會菩薩大招生,因為不能忽視每個人小小的力量,都將是一股改變的可能。(攝影:張絮評)在織造業的陳小姐分享到以前在製衣公會有透過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李明瑩師姊,播放大愛感恩科技的影片,對大愛感恩已經有初步的認識:「不過今天是第一次看到實體 、第一次看到真的東西,摸起來真的很好。自己本身公司是做襪子,知道大愛感恩科技是做環保的,這條路堅持下去會很不錯!」

現今因為太多人環保意識不夠,會買東西使用結束後丟掉,但是這個東西是可以被回收再利用,就算被拋棄還是可以進入下一個循環,如同大愛感恩科技搖籃到搖籃『循環』動畫裡呈現的概念,故事發想因人類把回收物用完即丟棄的動作,不僅造成環境的破壞,也造成許多動物死亡,一個小小的動作,卻會帶來極大的後果。因此,落實教育理念影響人人要從“心”做起,丟棄前請先思考:「這個東西將會是垃圾?還是能變成另外一個資源?」大家有這樣的意識就會在買東西之前能有所省思,進一步思考自己是「想要還是需要」,用行動來減輕地球的負擔。大愛感恩傳遞綠色環保意義,正如陳小姐所體會到的感受,大愛感恩科技更希望的是人人能夠「自覺覺他,自利利他」, 期待藉由落實環保的大眾將尚未落實或仍在猶豫的一群接引進來共同來愛護地球,環保也能很時尚,而且是不退潮流的「環保人文心時尚」,讓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願景更邁進一步。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信義區報導

圖說:從事手套製造業的呂董事長,把握回高雄的空檔前來展區,進一步瞭解大愛感恩科技,對於慈悲科技的產品非常的讚許與認同,並立即請購一個環保太陽能LED後背包,期望將這股環保慈悲科技的力量分享給更多的人。(攝影:張絮評)圖說:經由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明瑩師姊對慈悲科技LED白帽的介紹與分享後,讓從事製衣事業的黃先生(圖左)分享:「我常常在外面去旅行,對大愛感恩科技的背包印象很深刻,太陽能LED後背包可以拖拉、可以背,另外有太陽能板的帽子也是很好用,晚上有一個手電頭筒在身上也是一個很方便的事情,之前自己在國外過萬聖節的時候,大家晚上出去玩,都要帶一個頭燈,上面通常都要塞兩三顆電池,頭燈裝電池有很重,所以攜帶不是很方便,當時如果能有這個大愛感恩科技的LED帽子能更輕便舒適了。」 (攝影:張絮評)

Read more

樂動校園抗憂鬱 大愛感恩齊響應

圖說:台北華國大飯店、和成集團和丞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電力公司、台灣美津濃、北區扶輪社、大愛感恩科技、景麗慈善公益信託基金及三間不掛名愛心企業,共十間贊助企業,一同參與第八階樂動校園計畫。(主辦單位提供) 為了將運動紓壓的觀念推廣至校園中讓學童、青少年從小開始紮根,養成運動紓壓的習慣,同時也讓一般民眾更了解情緒、身體健康與運動的關連性及運動紓壓的重要性。自100年9月至102年2月,維他露基金會贊助董氏基金會,與全國高中職學校合作推動「樂動少年養成計畫」鼓勵學校教職員、學生、社區民眾一同培養運動習慣,建立良好的紓壓方式,呼籲青少年、社會大眾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

自民國102年開始,落實從小扎根的運動紓壓概念,樂動少年養成計劃、樂動小將養成計劃,合併為「樂動校園推動計劃」,橫跨國小、國中、高中,一起樂動抗憂鬱,至今推動第7年,超過123所學校響應、參與超過40萬人次,此計畫曾支持過的企業包含維他露基金會、八方雲集、富邦人壽、巨匠電腦、陽明海運、太古福斯汽車、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等,計劃執行過程由董氏基金會主辦舉辦記者會說明推廣,讓企業與學校、社區有絕佳的互動,增加異業結合的機會,提升運動紓壓風氣。

圖說:第八期的樂動校園計劃董氏基金會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共同發揮企業社會責任,將此計畫帶進花蓮慈大附小,幫助兒童青少年改善負向情緒,提升自信。 (攝影者:洪若岑)大愛感恩科技除了在環保志業的投入,平時在教育方面的深耕也是不遺餘力,與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產學合作多年,深信環保的帶動要從「人心改變」開始,不僅只是一次性的分享,更是要在身心靈的教育同步改造。然而今年度第八期的樂動校園計劃董氏基金會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共同發揮企業社會責任,將此計劃帶進花蓮慈大附小,教育要從小扎根幫助兒童青少年改善負向情緒,提升自信。此次計劃參與學校包含北區:台北市松山工農、台北市成德國中、台北市建安國小、台北市金華國小、新北市白鷺江國中、新北市蘆洲國中、新北市麗園國小;中區:雲林縣安慶國小;南區:高雄市瑞豐國小;東區:花蓮縣慈大附小。贊助企業單位包含台北華國大飯店、和成集團和丞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電力公司、台灣美津濃、北區扶輪社、大愛感恩科技、景麗慈善公益信託基金及三間不掛名愛心企業等,一同參與第八階樂動校園計劃。

每一階段活動為期一個學期,活動期間學校學生、師長或居民於操場跑道慢跑、健走1圈(以200公尺場地為主),經校方認證後,每完成1人次,贊助企業即代表該學校、師長捐款新台幣1元給董氏基金會推展憂鬱症防治工作,防治工作包含舉辦校園情緒教育講座及線上諮詢服務、製作心理健康宣導教材、提供心理健康線上服務,鼓勵學校教職員、學生、社區民眾一同培養運動習慣,建立良好的舒壓方式,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大愛感恩科技不單單只是一家企業,更是一個改造心靈工廠!秉持「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之精神,環保與教育同行、守護人人的慧命,期望藉由共同響應董氏基金會樂動校園推動計劃,在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完全實踐,共同守護地球的環境之外,也守護每位孩子們的身心靈。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花蓮報導

Read more

樂動校園抗憂鬱 大愛感恩齊響應

圖說:台北華國大飯店、和成集團和丞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電力公司、台灣美津濃、北區扶輪社、大愛感恩科技、景麗慈善公益信託基金及三間不掛名愛心企業,共十間贊助企業,一同參與第八階樂動校園計畫。(主辦單位提供) 為了將運動紓壓的觀念推廣至校園中讓學童、青少年從小開始紮根,養成運動紓壓的習慣,同時也讓一般民眾更了解情緒、身體健康與運動的關連性及運動紓壓的重要性。自100年9月至102年2月,維他露基金會贊助董氏基金會,與全國高中職學校合作推動「樂動少年養成計畫」鼓勵學校教職員、學生、社區民眾一同培養運動習慣,建立良好的紓壓方式,呼籲青少年、社會大眾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

自民國102年開始,落實從小扎根的運動紓壓概念,樂動少年養成計劃、樂動小將養成計劃,合併為「樂動校園推動計劃」,橫跨國小、國中、高中,一起樂動抗憂鬱,至今推動第7年,超過123所學校響應、參與超過40萬人次,此計畫曾支持過的企業包含維他露基金會、八方雲集、富邦人壽、巨匠電腦、陽明海運、太古福斯汽車、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等,計劃執行過程由董氏基金會主辦舉辦記者會說明推廣,讓企業與學校、社區有絕佳的互動,增加異業結合的機會,提升運動紓壓風氣。

圖說:第八期的樂動校園計劃董氏基金會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共同發揮企業社會責任,將此計畫帶進花蓮慈大附小,幫助兒童青少年改善負向情緒,提升自信。 (攝影者:洪若岑)大愛感恩科技除了在環保志業的投入,平時在教育方面的深耕也是不遺餘力,與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產學合作多年,深信環保的帶動要從「人心改變」開始,不僅只是一次性的分享,更是要在身心靈的教育同步改造。然而今年度第八期的樂動校園計劃董氏基金會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共同發揮企業社會責任,將此計劃帶進花蓮慈大附小,教育要從小扎根幫助兒童青少年改善負向情緒,提升自信。此次計劃參與學校包含北區:台北市松山工農、台北市成德國中、台北市建安國小、台北市金華國小、新北市白鷺江國中、新北市蘆洲國中、新北市麗園國小;中區:雲林縣安慶國小;南區:高雄市瑞豐國小;東區:花蓮縣慈大附小。贊助企業單位包含台北華國大飯店、和成集團和丞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電力公司、台灣美津濃、北區扶輪社、大愛感恩科技、景麗慈善公益信託基金及三間不掛名愛心企業等,一同參與第八階樂動校園計劃。

每一階段活動為期一個學期,活動期間學校學生、師長或居民於操場跑道慢跑、健走1圈(以200公尺場地為主),經校方認證後,每完成1人次,贊助企業即代表該學校、師長捐款新台幣1元給董氏基金會推展憂鬱症防治工作,防治工作包含舉辦校園情緒教育講座及線上諮詢服務、製作心理健康宣導教材、提供心理健康線上服務,鼓勵學校教職員、學生、社區民眾一同培養運動習慣,建立良好的舒壓方式,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大愛感恩科技不單單只是一家企業,更是一個改造心靈工廠!秉持「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之精神,環保與教育同行、守護人人的慧命,期望藉由共同響應董氏基金會樂動校園推動計劃,在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完全實踐,共同守護地球的環境之外,也守護每位孩子們的身心靈。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花蓮報導

Read more

Sunday, 13 November 2016

花商慈科共推環保 參訪大愛綠色企業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林正雄博士,向同學們分享「從搖籃到搖籃(C2C, Cradle to Cradle)」的環保概念,企業製造產品,就應該要有維護環境的社會責任,大愛感恩科技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及賑災毛毯,再將廢棄的賑災毛毯、或裁切剩的的邊,還原成塑膠酯粒,透過循環再利用,使地球資源永續。(攝影/陳意容)花蓮高商商經科系與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合作推動綠色行銷,11月9日,帶領花商商經科二年級學生北上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內湖環保教育園區,實地體驗綠色企業如何永續經營以及行銷。

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主任陳皇瞱近年來推動綠色行銷,希望從學校課程開始融入綠色環保議題,從學校到家庭,最後到社會讓綠色環保成為自然習慣。

首先參觀的是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該公司自二○○八年成立至今,秉持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的精神,利用飲用水寶特瓶回收研發,製成環保再生產品,是無私愛心的公益平台,將製成的產品捐贈九十多個國家,透過愛的結晶善的循環,推廣慈濟志業愛護地球的善念。

來自德國的外籍交換生Mira goaldo分享自己在德國的環保經驗,在國外校園是看不到塑膠製品,環保對德國早已經是生活的一部份,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看到,寶特瓶可以變成紗線,美一條紗線細微的七十二條絲,這令Mira goaldo感到不可思議,寶特瓶紗線還能紡織成布料、再製環保產品,達到節能減碳功效,真的是環保又實惠。

圖說:花蓮高商實習處江曾為美主任表示,花蓮在地產業體驗的選擇有限,但透過與大專及產業媒介,就有機會到外縣市進行深度體驗,讓學生有機會了解最新的產業發展,對未來選擇就業非常有助益。(攝影/陳意容)大愛感恩科技林正雄博士,向同學們分享「從搖籃到搖籃(C2C, Cradle to Cradle)」的環保概念,企業製造產品,就應該要有維護環境的社會責任,大愛感恩科技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及賑災毛毯,再將廢棄的賑災毛毯、或裁切剩的的邊,還原成塑膠酯粒,透過循環再利用,使地球資源永續;並取得國內外環保標章,從原料清淨提高品質及安全管理,讓更多人接受再製產品,使環保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綠色環保概念更能推廣。

課程中,透過講座分享、環保天燈DIY、寶特瓶抽紗模擬機(棉花糖機改裝),同學們認識到寶特瓶的製成的布料、而瓶蓋再製成環保文具等,同學們各個讚嘆不已,未來在購買商品時對其製成也會更加關注,希望以環保再利用產品取代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花商商業經營科主任沈恩典表示,為發展商業經營科綠色行銷特色課程,希望教導學生以環境友善價值觀為導向,從生產製造綠色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之行銷,進而推廣環境永續發展理念。未來花商的相關課程會更加強產業與社區的聯結,務使學生三年畢業後,對於企業的特色與運作有更深入的理解。

實習主任江曾為美表示,花蓮在地產業體驗的選擇有限,但透過與大專及產業媒介,就有機會到外縣市進行深度體驗,讓學生有機會了解最新的產業發展,對未來選擇就業非常有助益。

落實清淨在源頭,回收確實分類、避免浪費食物,要讓地球不生病,是大家的責任,期許人人身體力行,宣導環保理念,讓環境可以更好,林正雄博士期許在座同學們身體力行做環保,共同為地球永續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花商慈科共推環保 參訪大愛綠色企業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林正雄博士,向同學們分享「從搖籃到搖籃(C2C, Cradle to Cradle)」的環保概念,企業製造產品,就應該要有維護環境的社會責任,大愛感恩科技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及賑災毛毯,再將廢棄的賑災毛毯、或裁切剩的的邊,還原成塑膠酯粒,透過循環再利用,使地球資源永續。(攝影/陳意容)花蓮高商商經科系與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合作推動綠色行銷,11月9日,帶領花商商經科二年級學生北上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內湖環保教育園區,實地體驗綠色企業如何永續經營以及行銷。

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主任陳皇瞱近年來推動綠色行銷,希望從學校課程開始融入綠色環保議題,從學校到家庭,最後到社會讓綠色環保成為自然習慣。

首先參觀的是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該公司自二○○八年成立至今,秉持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的精神,利用飲用水寶特瓶回收研發,製成環保再生產品,是無私愛心的公益平台,將製成的產品捐贈九十多個國家,透過愛的結晶善的循環,推廣慈濟志業愛護地球的善念。

來自德國的外籍交換生Mira goaldo分享自己在德國的環保經驗,在國外校園是看不到塑膠製品,環保對德國早已經是生活的一部份,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看到,寶特瓶可以變成紗線,美一條紗線細微的七十二條絲,這令Mira goaldo感到不可思議,寶特瓶紗線還能紡織成布料、再製環保產品,達到節能減碳功效,真的是環保又實惠。

圖說:花蓮高商實習處江曾為美主任表示,花蓮在地產業體驗的選擇有限,但透過與大專及產業媒介,就有機會到外縣市進行深度體驗,讓學生有機會了解最新的產業發展,對未來選擇就業非常有助益。(攝影/陳意容)大愛感恩科技林正雄博士,向同學們分享「從搖籃到搖籃(C2C, Cradle to Cradle)」的環保概念,企業製造產品,就應該要有維護環境的社會責任,大愛感恩科技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及賑災毛毯,再將廢棄的賑災毛毯、或裁切剩的的邊,還原成塑膠酯粒,透過循環再利用,使地球資源永續;並取得國內外環保標章,從原料清淨提高品質及安全管理,讓更多人接受再製產品,使環保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綠色環保概念更能推廣。

課程中,透過講座分享、環保天燈DIY、寶特瓶抽紗模擬機(棉花糖機改裝),同學們認識到寶特瓶的製成的布料、而瓶蓋再製成環保文具等,同學們各個讚嘆不已,未來在購買商品時對其製成也會更加關注,希望以環保再利用產品取代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花商商業經營科主任沈恩典表示,為發展商業經營科綠色行銷特色課程,希望教導學生以環境友善價值觀為導向,從生產製造綠色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之行銷,進而推廣環境永續發展理念。未來花商的相關課程會更加強產業與社區的聯結,務使學生三年畢業後,對於企業的特色與運作有更深入的理解。

實習主任江曾為美表示,花蓮在地產業體驗的選擇有限,但透過與大專及產業媒介,就有機會到外縣市進行深度體驗,讓學生有機會了解最新的產業發展,對未來選擇就業非常有助益。

落實清淨在源頭,回收確實分類、避免浪費食物,要讓地球不生病,是大家的責任,期許人人身體力行,宣導環保理念,讓環境可以更好,林正雄博士期許在座同學們身體力行做環保,共同為地球永續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Saturday, 12 November 2016

2016,11/12 海外受證分享(台中)

【對象】海外慈濟志工
【時間】2016年11月12日(六)14:20-15:00
【地點】台中分會(408 台中市南屯區 台中市南屯區文心南路113號) Read more

親身體驗勤學習 環保推廣落社區

圖說:澳洲慈濟志工,利用在返國之前的時間,參訪慈濟各志業體,11月7日,早上先到了慈濟內湖園區巧藝坊,協助製作環保賑災毛毯,下午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參訪,學習慈濟環保教育,回到澳洲社區推廣。 (攝影/曹書豪)「2016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一梯次)」圓緣結束,澳洲慈濟志工,利用在返國之前的時間,參訪慈濟各志業體,11月7日,早上先到了慈濟內湖園區巧藝坊,協助製作環保賑災毛毯,下午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參訪,學習慈濟環保教育,回到澳洲社區推廣。

今年授證成為慈濟志工的Allan(萬艾倫),每天薰法香,雖然什麼都聽不懂,但是聽懂『多用心』這一句話,並且牢記在心;已經高齡72歲的Allan,日日聽、不漏聽,不斷學習與閱讀 證嚴上人翻譯書籍,就是希望更深入慈濟,與更多的人分享慈濟。

隨行陪伴的慈濟志工朱芬芳師姊分享Allan師兄平時都在澳洲推動環保,藉著這次回台灣授證成為慈濟志工的機會,前往慈濟內湖環保站做環保,親自體驗如何製作、打包賑災毛毯,也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學習環保教育,硬梆梆的寶特瓶是如何再製成為鬆鬆綿綿的賑災毛毯、與衣服;回到澳洲以後,讓Allan師兄可以透過英文方式,與他人分享慈濟的環保人文。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每年透過數百場的愛灑分享與推廣,藉著有形與無形的方式,在社會各階層推動環保教育。有形的方式除了回收所製環保產品,在全國各地低碳概念,透過環保裝飾成列設計,處處蘊含著環保教育之意。(攝影/曹書豪)一樣在澳洲負責環保工作的謝明師兄,今年也同樣授證成為慈濟志工,越南籍的他,完全看不出已經高齡80歲,今年同樣發心授證成為慈濟志工,扛起慈濟志業的推動、肩負起淨化人心的使命。謝明因為南北越戰時,移民來到澳洲,辛苦工作打拼,在一次的因緣認識到慈濟,認同慈濟救助貧病的理念,開始投入慈濟。

大愛感恩科技別於一般的企業、公司,是一家「心靈改造的工廠」,所追求的是「Return Of Influence - 影響力深植力」,將環保深植人心,自許成為「掘井人」,向下掘井、湧現活泉,在這個愛心平台,帶領更多企業與個人響應環保行列。要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必須從心開始改變,大愛感恩科技每年透過數百場的愛灑分享與推廣,藉著有形與無形的方式,在社會各階層推動環保教育。

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透過Q&A、簡報方式,一一替遠從澳洲歸來的慈濟志工解除心中的問題。最後,以寶特瓶瓶蓋所製的環保筆記本,贈送給澳洲慈濟志工,期許在慈濟路上勇猛精進,發心立願,走入人群,為天下眾生而付出。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親身體驗勤學習 環保推廣落社區

圖說:澳洲慈濟志工,利用在返國之前的時間,參訪慈濟各志業體,11月7日,早上先到了慈濟內湖園區巧藝坊,協助製作環保賑災毛毯,下午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參訪,學習慈濟環保教育,回到澳洲社區推廣。 (攝影/曹書豪)「2016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一梯次)」圓緣結束,澳洲慈濟志工,利用在返國之前的時間,參訪慈濟各志業體,11月7日,早上先到了慈濟內湖園區巧藝坊,協助製作環保賑災毛毯,下午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參訪,學習慈濟環保教育,回到澳洲社區推廣。

今年授證成為慈濟志工的Allan(萬艾倫),每天薰法香,雖然什麼都聽不懂,但是聽懂『多用心』這一句話,並且牢記在心;已經高齡72歲的Allan,日日聽、不漏聽,不斷學習與閱讀 證嚴上人翻譯書籍,就是希望更深入慈濟,與更多的人分享慈濟。

隨行陪伴的慈濟志工朱芬芳師姊分享Allan師兄平時都在澳洲推動環保,藉著這次回台灣授證成為慈濟志工的機會,前往慈濟內湖環保站做環保,親自體驗如何製作、打包賑災毛毯,也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學習環保教育,硬梆梆的寶特瓶是如何再製成為鬆鬆綿綿的賑災毛毯、與衣服;回到澳洲以後,讓Allan師兄可以透過英文方式,與他人分享慈濟的環保人文。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每年透過數百場的愛灑分享與推廣,藉著有形與無形的方式,在社會各階層推動環保教育。有形的方式除了回收所製環保產品,在全國各地低碳概念,透過環保裝飾成列設計,處處蘊含著環保教育之意。(攝影/曹書豪)一樣在澳洲負責環保工作的謝明師兄,今年也同樣授證成為慈濟志工,越南籍的他,完全看不出已經高齡80歲,今年同樣發心授證成為慈濟志工,扛起慈濟志業的推動、肩負起淨化人心的使命。謝明因為南北越戰時,移民來到澳洲,辛苦工作打拼,在一次的因緣認識到慈濟,認同慈濟救助貧病的理念,開始投入慈濟。

大愛感恩科技別於一般的企業、公司,是一家「心靈改造的工廠」,所追求的是「Return Of Influence - 影響力深植力」,將環保深植人心,自許成為「掘井人」,向下掘井、湧現活泉,在這個愛心平台,帶領更多企業與個人響應環保行列。要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必須從心開始改變,大愛感恩科技每年透過數百場的愛灑分享與推廣,藉著有形與無形的方式,在社會各階層推動環保教育。

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透過Q&A、簡報方式,一一替遠從澳洲歸來的慈濟志工解除心中的問題。最後,以寶特瓶瓶蓋所製的環保筆記本,贈送給澳洲慈濟志工,期許在慈濟路上勇猛精進,發心立願,走入人群,為天下眾生而付出。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Friday, 11 November 2016

2016,11/11 海外受證分享(三重)

【對象】海外慈濟志工
【時間】2016年11月11日(五)14:20-15:00
【地點】三重聯絡處(241 新北市三重區 中正北路450號) Read more

創意發想多樣化 動畫呼籲護大地

圖說: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右)代表出席,從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蘇國澤手中接下獎盃。(攝影者:姜郁雯)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為了鼓勵社會大眾重視搖籃到搖籃的議題,進而瞭解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的三大原則(廢棄物即養分、使用再生能源及提倡多樣性)及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並促進企業應用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及導入創新思維重新設計產品或製程,以實踐綠色消費生活及達到資源循環零廢棄的願景,今年首次舉辦「105年搖籃到搖籃多媒體製作競賽」。大愛感恩科技所製作「循環」動畫,在多件參選作品當中,榮獲第三名。於10月28日辦理105年搖籃到搖籃多媒體製作競賽頒獎典禮,由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代表出席,從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蘇國澤手中接下獎盃。

以平易輕鬆、生動有趣、觸動人心的短片、動畫、影像、連續圖片剪輯或微電影等方式製作,宣導民眾重視搖籃到搖的理念,進而推廣政府政策,促進社會大眾落實生活環保,促使企業重視環保設計理念。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表示:「社會企業的帶動是需要靠大家一起來做,一個好事就是要大家來成就,希望透過有形的產品來影響每個人的心與無形的念頭。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平台,歡迎有興趣的團體可以隨時到我們公司來參訪,彼此來學習成長,也希望透過環保署與更多的產/官/學/研,我們一起來把這個善的循環打開、將愛心平台擴大。」

「循環」動畫故事發想,因常常看到人類把回收物用完即丟棄的動作,不僅造成環境的破壞,也造成許多動物死亡,其實一個小小的動作,卻帶來這麼大的後果;藉由生動、觸動人心的動畫來成現,來呼籲每個人應該要做好資源回收或非使用一次性的用品,來愛惜我們的大地。如同「循環」動畫影片的最後話語:「不要忽視自己的力量,一個簡單的動作,卻能影響整個環境與社會。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中山區報導




圖說: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蘇國澤(左四)頒獎後與得獎人合影。(照片:環保署提供)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循環」動畫之專業團隊(左:曹書豪、姜郁雯、夏鈺琳、歐美圓)。(大愛感恩科技提供)
Read more

創意發想多樣化 動畫呼籲護大地

圖說: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右)代表出席,從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蘇國澤手中接下獎盃。(攝影者:姜郁雯)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為了鼓勵社會大眾重視搖籃到搖籃的議題,進而瞭解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的三大原則(廢棄物即養分、使用再生能源及提倡多樣性)及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並促進企業應用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及導入創新思維重新設計產品或製程,以實踐綠色消費生活及達到資源循環零廢棄的願景,今年首次舉辦「105年搖籃到搖籃多媒體製作競賽」。大愛感恩科技所製作「循環」動畫,在多件參選作品當中,榮獲第三名。於10月28日辦理105年搖籃到搖籃多媒體製作競賽頒獎典禮,由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代表出席,從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蘇國澤手中接下獎盃。

以平易輕鬆、生動有趣、觸動人心的短片、動畫、影像、連續圖片剪輯或微電影等方式製作,宣導民眾重視搖籃到搖的理念,進而推廣政府政策,促進社會大眾落實生活環保,促使企業重視環保設計理念。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表示:「社會企業的帶動是需要靠大家一起來做,一個好事就是要大家來成就,希望透過有形的產品來影響每個人的心與無形的念頭。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平台,歡迎有興趣的團體可以隨時到我們公司來參訪,彼此來學習成長,也希望透過環保署與更多的產/官/學/研,我們一起來把這個善的循環打開、將愛心平台擴大。」

「循環」動畫故事發想,因常常看到人類把回收物用完即丟棄的動作,不僅造成環境的破壞,也造成許多動物死亡,其實一個小小的動作,卻帶來這麼大的後果;藉由生動、觸動人心的動畫來成現,來呼籲每個人應該要做好資源回收或非使用一次性的用品,來愛惜我們的大地。如同「循環」動畫影片的最後話語:「不要忽視自己的力量,一個簡單的動作,卻能影響整個環境與社會。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中山區報導



圖說: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蘇國澤(左四)頒獎後與得獎人合影。(照片:環保署提供)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循環」動畫之專業團隊(左:曹書豪、姜郁雯、夏鈺琳、歐美圓)。(大愛感恩科技提供) 

Read more

【得獎】2016年搖籃到搖籃多媒體製作競賽 第三名

圖說: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右)代表出席,從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蘇國澤手中接下獎盃。(攝影者:姜郁雯)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為了鼓勵社會大眾重視搖籃到搖籃的議題,進而瞭解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的三大原則(廢棄物即養分、使用再生能源及提倡多樣性)及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並促進企業應用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及導入創新思維重新設計產品或製程,以實踐綠色消費生活及達到資源循環零廢棄的願景,今年首次舉辦「105年搖籃到搖籃多媒體製作競賽」。大愛感恩科技所製作「循環」動畫,在多件參選作品當中,榮獲第三名。於10月28日辦理105年搖籃到搖籃多媒體製作競賽頒獎典禮,由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代表出席,從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蘇國澤手中接下獎盃。

以平易輕鬆、生動有趣、觸動人心的短片、動畫、影像、連續圖片剪輯或微電影等方式製作,宣導民眾重視搖籃到搖的理念,進而推廣政府政策,促進社會大眾落實生活環保,促使企業重視環保設計理念。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表示:「社會企業的帶動是需要靠大家一起來做,一個好事就是要大家來成就,希望透過有形的產品來影響每個人的心與無形的念頭。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平台,歡迎有興趣的團體可以隨時到我們公司來參訪,彼此來學習成長,也希望透過環保署與更多的產/官/學/研,我們一起來把這個善的循環打開、將愛心平台擴大。」

「循環」動畫故事發想,因常常看到人類把回收物用完即丟棄的動作,不僅造成環境的破壞,也造成許多動物死亡,其實一個小小的動作,卻帶來這麼大的後果;藉由生動、觸動人心的動畫來成現,來呼籲每個人應該要做好資源回收或非使用一次性的用品,來愛惜我們的大地。如同「循環」動畫影片的最後話語:「不要忽視自己的力量,一個簡單的動作,卻能影響整個環境與社會。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中山區報導



圖說: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蘇國澤(左四)頒獎後與得獎人合影。(照片:環保署提供)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循環」動畫之專業團隊(左:曹書豪、姜郁雯、夏鈺琳、歐美圓)。(大愛感恩科技提供) 

Read more

Thursday, 10 November 2016

2016,11/10 海外受證分享(板橋)

【對象】海外慈濟志工
【時間】2016年11月10日(四)14:20-15:00
【地點】板橋園區(220 新北市板橋區 大觀路二段二六五巷十五號)

20161110-111.jpg 20161110-112.jpg
Read more

大愛環保有三好 淨心助人身體好

圖說:老菩薩一字排開致贈大愛環保遠紅外線護膝結緣品,承擔環保幹事的林金國師兄,響亮的聲音提醒人人:「做環保真正好,人人都要做。你若時時要丟棄東西,在坐菩薩都知道什麼是寶,你若把它分類好好,每樣都是黃金,也可以給大愛感恩科技做到全世界去。」(攝影/許育仁)今日(11/8)三台遊覽車北上,來自南投草屯環保菩薩來到內湖環保教育園區,來環保站參訪相學習。大愛感恩科技志工 李鼎銘師兄首先鼓勵與感謝所有環保菩薩的付出,邀請現場投入環保有20年時間及年齡超過八十歲的老菩薩上台。
老菩薩一字排開致贈大愛環保遠紅外線護膝結緣品,承擔環保幹事的林金國師兄,響亮的聲音提醒人人:「做環保真正好,人人都要做。你若時時要丟棄東西,在座菩薩都知道什麼是寶,你若把它分類好好,每樣都是黃金,也可以給大愛感恩科技做到全世界去。」

與林金國師兄一起承擔環保站的陳琬愉師姊感恩說道,「我們南埔環保站是一位不具名的善心人士所提供,最重要的是他不是有錢才願意出支購地,這地是貸款來的,要慢慢的還款,給慈濟做環保,這也是我們南埔環保站特別的地方,我很感恩。」聽完鼎銘師兄的分享介紹,認同大愛環保價值之餘,許淑靜師姊即請購了新推出的大愛環保傘,表示:「可以當我走路的『拐杖』,和下雨天時的『雨傘』,非常實用。」透過當下的請購分享,點出了大愛環保的實用性與意義。

圖說:看上了「守護」兩字,明確的字義點出產品特點,莊淑琴師姊請購了守護三件組,表示:「因為裡頭的遠紅外線能促進血液循環,希望能保護好我的膝蓋。」(攝影/許育仁)看上了「守護」兩字,明確的字義點出此產品特點。莊淑琴師姊請購了守護三件組,表示:「因為裡頭的遠紅外線能促進血液循環,希望能保護好我的膝蓋。」
人稱「風車爺爺」的李瑞杉師兄,將南埔環保站造景,製作各式特色風車,也沿著道路、溪畔製做靜思語標語,希望將 證嚴上人的智慧法語,讓路過、散步的人可以藉此吸收聞法,開心的說道:「我也將社會中較邊緣的(流浪的),邀來拾福做環保,除了來愛護地球之外,也一起在環保站吃飯,最重要的是改善他們的惰性,這就是將人力做成好資源。」

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環保站如同道場」,在環保站裡常會有訝異的疑問,「這東西還如新,可以使用,怎麼就丟掉了呢?」眼見資源的過度使用與物品的浪費,得以「淨心省思」。

環保站也是身障者可進行復健踩瓶罐等運動,正如風車爺爺李瑞杉師兄,所說社會弱勢族群的參與,更是種「助人」正向的力量,然而做環保,身體越動越勤,身體則更好,達到做環保「淨心、助人、身體好」的三好,是慈濟心靈環保的推動,也是大愛感恩科技溫暖人心的價值。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與林金國師兄一起承擔環保站的陳琬愉師姊感恩說道,「我們南埔環保站是一位不具名的善心人士所提供,最重要的是他不是有錢才願意出支購地,這地是貸款來的,要慢慢的還款,給慈濟做環保,這也是我們南埔環保站特別的地方,我很感恩。」(攝影/許育仁) 圖說:與林金國師兄一起承擔環保站的陳琬愉師姊感恩說道,「我們南埔環保站是一位不具名的善心人士所提供,最重要的是他不是有錢才願意出支購地,這地是貸款來的,要慢慢的還款,給慈濟做環保,這也是我們南埔環保站特別的地方,我很感恩。」(攝影/許育仁)圖說:聽完鼎銘師兄的分享介紹,認同大愛環保價值之餘,許淑靜師姊即請購了新推出的大愛環保傘,表示「可以當我走路的『拐杖』,和下雨天時的『雨傘』,非常實用。」透過當下的請購分享,點出了大愛環保的實用性與意義。(攝影/許育仁)

Read more

大愛環保有三好 淨心助人身體好

圖說:老菩薩一字排開致贈大愛環保遠紅外線護膝結緣品,承擔環保幹事的林金國師兄,響亮的聲音提醒人人:「做環保真正好,人人都要做。你若時時要丟棄東西,在坐菩薩都知道什麼是寶,你若把它分類好好,每樣都是黃金,也可以給大愛感恩科技做到全世界去。」(攝影/許育仁)今日(11/8)三台遊覽車北上,來自南投草屯環保菩薩來到內湖環保教育園區,來環保站參訪相學習。大愛感恩科技志工 李鼎銘師兄首先鼓勵與感謝所有環保菩薩的付出,邀請現場投入環保有20年時間及年齡超過八十歲的老菩薩上台。
老菩薩一字排開致贈大愛環保遠紅外線護膝結緣品,承擔環保幹事的林金國師兄,響亮的聲音提醒人人:「做環保真正好,人人都要做。你若時時要丟棄東西,在座菩薩都知道什麼是寶,你若把它分類好好,每樣都是黃金,也可以給大愛感恩科技做到全世界去。」

與林金國師兄一起承擔環保站的陳琬愉師姊感恩說道,「我們南埔環保站是一位不具名的善心人士所提供,最重要的是他不是有錢才願意出支購地,這地是貸款來的,要慢慢的還款,給慈濟做環保,這也是我們南埔環保站特別的地方,我很感恩。」聽完鼎銘師兄的分享介紹,認同大愛環保價值之餘,許淑靜師姊即請購了新推出的大愛環保傘,表示:「可以當我走路的『拐杖』,和下雨天時的『雨傘』,非常實用。」透過當下的請購分享,點出了大愛環保的實用性與意義。

圖說:看上了「守護」兩字,明確的字義點出產品特點,莊淑琴師姊請購了守護三件組,表示:「因為裡頭的遠紅外線能促進血液循環,希望能保護好我的膝蓋。」(攝影/許育仁)看上了「守護」兩字,明確的字義點出此產品特點。莊淑琴師姊請購了守護三件組,表示:「因為裡頭的遠紅外線能促進血液循環,希望能保護好我的膝蓋。」
人稱「風車爺爺」的李瑞杉師兄,將南埔環保站造景,製作各式特色風車,也沿著道路、溪畔製做靜思語標語,希望將 證嚴上人的智慧法語,讓路過、散步的人可以藉此吸收聞法,開心的說道:「我也將社會中較邊緣的(流浪的),邀來拾福做環保,除了來愛護地球之外,也一起在環保站吃飯,最重要的是改善他們的惰性,這就是將人力做成好資源。」

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環保站如同道場」,在環保站裡常會有訝異的疑問,「這東西還如新,可以使用,怎麼就丟掉了呢?」眼見資源的過度使用與物品的浪費,得以「淨心省思」。

環保站也是身障者可進行復健踩瓶罐等運動,正如風車爺爺李瑞杉師兄,所說社會弱勢族群的參與,更是種「助人」正向的力量,然而做環保,身體越動越勤,身體則更好,達到做環保「淨心、助人、身體好」的三好,是慈濟心靈環保的推動,也是大愛感恩科技溫暖人心的價值。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與林金國師兄一起承擔環保站的陳琬愉師姊感恩說道,「我們南埔環保站是一位不具名的善心人士所提供,最重要的是他不是有錢才願意出支購地,這地是貸款來的,要慢慢的還款,給慈濟做環保,這也是我們南埔環保站特別的地方,我很感恩。」(攝影/許育仁) 圖說:與林金國師兄一起承擔環保站的陳琬愉師姊感恩說道,「我們南埔環保站是一位不具名的善心人士所提供,最重要的是他不是有錢才願意出支購地,這地是貸款來的,要慢慢的還款,給慈濟做環保,這也是我們南埔環保站特別的地方,我很感恩。」(攝影/許育仁)圖說:聽完鼎銘師兄的分享介紹,認同大愛環保價值之餘,許淑靜師姊即請購了新推出的大愛環保傘,表示「可以當我走路的『拐杖』,和下雨天時的『雨傘』,非常實用。」透過當下的請購分享,點出了大愛環保的實用性與意義。(攝影/許育仁)

Read more

Wednesday, 09 November 2016

2016,11/09 花蓮高商商經科二年級參訪

【對象】花蓮高商商經科二年級
【時間】2016年11月9日(三)10:00-15:00
【地點】內湖聯絡處

20161109-81.jpg20161109-82.jpg 
Read more

2016,11/09 仕女會來訪

【對象】仕女會
【時間】2016年11月9日(三)09:30-11: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1109-91.jpg20161109-92.jpg20161109-93.jpg20161109-94.jpg 
 
 
 
Read more

海外學員共齊聚 環保落實重要性

圖說:李鼎銘師兄分享,在大愛感恩科技產品設計背後的意義與環保菩薩用心護持感人故事,讓在座的學員們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產品更有信心及感動、同時更有興趣,大家不僅深受感動更要化為行動,回到家鄉從家中開始落實環保,也要時時宣導環保的重要性。(真善美志工提供)10月31日至11月5日,在慈濟新店、三重與板橋靜思堂,共有一千三百四十一位海外受證學員齊聚在一起,歷經二年的志工見習/培訓後,他們來自各國今年受證為慈誠委員,參加六天五夜的「2016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營(第一梯次)」。

為了能讓海外慈濟志工深入了解慈濟環保回收與「大愛感恩科技」,在僑居地能推動環保回收、宣導環保理念,在日常生活落實清淨在源頭,所以課務團隊用心籌備課程,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李鼎銘前來分享何謂「大愛無私化感恩」。在課程開始前,課務組帶來律動手語-清掃是舞蹈,透過簡單輕鬆的歌曲,讓人人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在課程中李鼎銘師兄分享,在大愛感恩科技產品設計背後的意義與環保菩薩用心護持感人故事,讓在座的學員們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產品更有信心及感動、同時更有興趣,大家不僅深受感動更要化為行動,回到家鄉從家中開始落實環保,也要時時宣導環保的重要性。

慈濟志工分享:「人跟大自然是一體的,我們要善待它,人類亂丟垃圾如果魚吃到的話,我們又去吃魚,可能會產生一些毒素,這是不好的循環。希望透過人人做環保,讓大眾注意環境乾淨的重要性,同時也可影響大眾一起來愛護環境響應素食。」

大愛感恩科技轉廢棄物為寶、化無用為有用的理念,就是要創造『續物命‧造福慧』,傳遞 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的觀念,將環保人文深植到每一位志工與會眾的心中,回到社區推動資源分類,提升環保觀念,擁有環保共知、共識,最後共行,共同友善地球環境。

落實清淨在源頭,回收確實分類、避免浪費食物,要讓地球不生病,是大家的責任,期許人人身體力行,宣導環保理念,讓環境可以更好,期勉人人做慈濟越做越歡喜、人人做環保越做越歡喜,在菩薩道上勇猛精進。環保不只是口號,而是要去行動,期望藉由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將環保回收理念帶回各個國家,教育當地民眾垃圾分類,更用有形的產品訴說環保科技的進步,讓大家共同為地球永續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郭于禎 新北市新店區報導

圖說:新店靜思堂,課程開始前,課務組帶來律動手語-清掃是舞蹈,透過簡單輕鬆的歌曲,讓人人了解環保的重要性。(真善美志工提供)圖說:環保不只是口號,而是要去行動,期望藉由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將環保回收理念帶回各個國家,教育當地民眾垃圾分類,更用有形的產品訴說環保科技的進步,讓大家共同為地球永續而努力。(真善美志工提供) 

Read more

海外學員共齊聚 環保落實重要性

圖說:李鼎銘師兄分享,在大愛感恩科技產品設計背後的意義與環保菩薩用心護持感人故事,讓在座的學員們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產品更有信心及感動、同時更有興趣,大家不僅深受感動更要化為行動,回到家鄉從家中開始落實環保,也要時時宣導環保的重要性。(真善美志工提供)10月31日至11月5日,在慈濟新店、三重與板橋靜思堂,共有一千三百四十一位海外受證學員齊聚在一起,歷經二年的志工見習/培訓後,他們來自各國今年受證為慈誠委員,參加六天五夜的「2016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營(第一梯次)」。

為了能讓海外慈濟志工深入了解慈濟環保回收與「大愛感恩科技」,在僑居地能推動環保回收、宣導環保理念,在日常生活落實清淨在源頭,所以課務團隊用心籌備課程,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李鼎銘前來分享何謂「大愛無私化感恩」。在課程開始前,課務組帶來律動手語-清掃是舞蹈,透過簡單輕鬆的歌曲,讓人人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在課程中李鼎銘師兄分享,在大愛感恩科技產品設計背後的意義與環保菩薩用心護持感人故事,讓在座的學員們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產品更有信心及感動、同時更有興趣,大家不僅深受感動更要化為行動,回到家鄉從家中開始落實環保,也要時時宣導環保的重要性。

慈濟志工分享:「人跟大自然是一體的,我們要善待它,人類亂丟垃圾如果魚吃到的話,我們又去吃魚,可能會產生一些毒素,這是不好的循環。希望透過人人做環保,讓大眾注意環境乾淨的重要性,同時也可影響大眾一起來愛護環境響應素食。」

大愛感恩科技轉廢棄物為寶、化無用為有用的理念,就是要創造『續物命‧造福慧』,傳遞 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的觀念,將環保人文深植到每一位志工與會眾的心中,回到社區推動資源分類,提升環保觀念,擁有環保共知、共識,最後共行,共同友善地球環境。

落實清淨在源頭,回收確實分類、避免浪費食物,要讓地球不生病,是大家的責任,期許人人身體力行,宣導環保理念,讓環境可以更好,期勉人人做慈濟越做越歡喜、人人做環保越做越歡喜,在菩薩道上勇猛精進。環保不只是口號,而是要去行動,期望藉由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將環保回收理念帶回各個國家,教育當地民眾垃圾分類,更用有形的產品訴說環保科技的進步,讓大家共同為地球永續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郭于禎 新北市新店區報導

圖說:新店靜思堂,課程開始前,課務組帶來律動手語-清掃是舞蹈,透過簡單輕鬆的歌曲,讓人人了解環保的重要性。(真善美志工提供)圖說:環保不只是口號,而是要去行動,期望藉由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將環保回收理念帶回各個國家,教育當地民眾垃圾分類,更用有形的產品訴說環保科技的進步,讓大家共同為地球永續而努力。(真善美志工提供) 

Read more

Tuesday, 08 November 2016

2016,11/08 草屯志工參訪

【對象】草屯慈濟志工
【時間】2016年11月8日(二)10:45-12:30
【地點】內湖聯絡處

20161108-921.jpg20161108-922.jpg20161108-923.jpg20161108-924.jpg
 
 
Read more

2016,11/08 天津志工來訪

【對象】天津慈濟志工、法師
【時間】2016年11月8日(二)16:00-17: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1108-911.jpg20161108-912.jpg
 
 
Read more

經藏演繹勤精進 法喜充滿傳法脈

『傳承誠正信實的靜思法脈、弘揚慈悲喜捨的慈濟宗門』將法放在心中,陳玟錡藉著這次經藏演繹,個人法喜充滿:「感覺都是在付出,其實收穫最多的都是自己。有好的因緣,就應該好好把握,雖有退轉心,但告訴自己不要放棄,因為這是很好的因緣,當你堅持下去到最後,其實你是可以真的做得到;《靜思語》『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在農曆七月吉祥月,慈濟志工會在各社區舉辦祈福會活動,尤其在台北中正紀念堂,透過大愛電視台轉播,讓大家看到祈福活動,從一開始鐘鼓齊鳴氣勢磅礡,其實鐘鼓在佛教中是一種法器,慈濟志工透過經藏演繹,傳達佛法理念,讓台下或電視機前的觀眾有不同的感受及領悟。今天在環保愛地兒單元中,邀請大愛感恩科技的陳玟錡師姊,分享個人參與內湖區大湖公園祈福會經藏演繹的心得。

什麼樣的因緣會參與鐘鼓演繹?陳玟錡分享:「在公司每個月都有固定舉辦讀書會,在有一次分享到慈濟50周年慶經藏演繹,正好播放鐘鼓齊鳴的片段,自己當下看到鐘鼓齊鳴的演繹,非常感動,並且被氣勢震撼,心中想說若有機會要演繹鐘鼓齊鳴我一定要參與。」

心中就很想參與鐘鼓演繹,真的沒想到過了幾天後,就接到電話邀約『玟錡妳這次有沒有空,可以來承擔這次七月吉祥月的演繹?但是距離祈福會的時間,只有五次的練習彩排,希望每次都可以參與!』

「有這麼好的因緣,一定要好好把握!」玟錡分享心中難免緊張!因為只有短短的五次的練習:「大家都已經練習這麼久了,但我只有五次的練習時間,所以有了一點遲疑『到底要不要承擔!』,又想說『有願就有力!』自己只要平常多練習幾次,自己一定也辦得到。」只要有願沒有什麼不可能,玟錡只因為看到演繹菩薩如此莊嚴,問自己是否可以跟入經藏菩薩一樣演繹!有這樣的念頭、這樣的想法,發好願,因緣就巧妙的接上。

「鐘鼓在古代是寺院必備的法器,象徵和平與祥和的意義,表達對人的尊敬與祝福。」陳玟錡分享鐘鼓在佛教鐘所代表的意義:「鐘,代表敲醒對世間的沉迷與煩憂,同時起發人人心中的自性、開啟智慧光明,獲得祥和與安定,就是因為我們眾生無明煩惱習氣重,叩鐘就是要提醒我們,破除貪瞋癡煩惱。鼓,是利益無量眾生,比喻佛陀說法,聞其聲就能起懼惡生善。此次的鐘鼓演繹,就是希望敲醒我們人人心中的無明,藉此聞思修,去除內心的煩惱。」

從基礎開始做起「一開始先教握鼓棒,要如何敲的當下有力道,在於手握棍棒的姿勢、以及蹲馬步、弓箭步,姿勢正確才能展現力道,必須全神貫注,當音樂一響起時,可能隨時要轉換姿勢、隊形,身體的重心也隨著改變,一不注意可能重心不穩,必須對歌詞及歌曲非常熟悉,只要稍微分心慢了一點,大家就不可能整齊一致,道氣就無法展現出來,所以舉手投足、方向必須準確,被要求絕對要到位。」

因為彩排練習時間短,玟錡難免會擔心自己學不會!「當下會有點慌張,要怎麼辦才好?是不是要花更多的心力投入!」為了趕上進度,玟錡會利用自己的午休時間,一邊拿起筷子、一邊聽著音樂,在座位上敲敲打打;下班後,還會留下來練習:「到會議室,開著電腦練習走位及姿勢,希望讓自己多練習可以更熟練,因為上班有時工作忙,晚上要到園區練習,就會加緊腳步,準時下班去排練,或者留在公司,讓自己多練習幾次。」陳玟錡為了把握時間勤行練習,自己練習到晚上10點才離開公司。

陳玟錡有效掌握時間,兼顧家業、事業、及志業:「平常就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把所有的工作完成才回家,為了晚上排練,早上就會抓緊腳步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晚上到園區彩排練習,很感恩家人,在背後默默的支持我,讓我可以去做我想去做的事情,沒有後顧之憂,對於我的工作與做慈濟的信任。」

從一開始心中發的願,突破難關把握每一次的練習,甚至捨棄自己下班與午休的時間,拿起筷子就開始練習,玟錡分享自己參與《勤行頌》鐘鼓演繹的心得:「真的是很開心,經由這次的經藏演繹,在唱頌歌詞,可以讓我了解勤行頌的精神。因為平時都坐在辦公室,(入經藏)來當作運動來活絡一下經骨,同時透過我的肢體演繹,與會眾結一分好緣,這一切的努力都很值得,將熱誠的精神投入在演練中,經由勤行頌的歌詞,將法深入在我生活當中,遇到人是我非、工作上的困難,將法運用出來,同時修正自己的習性、安定自己的心性,專心投入在工作上。」

『傳承誠正信實的靜思法脈、弘揚慈悲喜捨的慈濟宗門』將法放在心中,陳玟錡藉著這次經藏演繹,個人法喜充滿:「感覺都是在付出,其實收穫最多的都是自己。有好的因緣,就應該好好把握,雖有退轉心,但告訴自己不要放棄,因為這是很好的因緣,當你堅持下去到最後,其實你是可以真的做得到;《靜思語》『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經藏演繹勤精進 法喜充滿傳法脈

『傳承誠正信實的靜思法脈、弘揚慈悲喜捨的慈濟宗門』將法放在心中,陳玟錡藉著這次經藏演繹,個人法喜充滿:「感覺都是在付出,其實收穫最多的都是自己。有好的因緣,就應該好好把握,雖有退轉心,但告訴自己不要放棄,因為這是很好的因緣,當你堅持下去到最後,其實你是可以真的做得到;《靜思語》『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在農曆七月吉祥月,慈濟志工會在各社區舉辦祈福會活動,尤其在台北中正紀念堂,透過大愛電視台轉播,讓大家看到祈福活動,從一開始鐘鼓齊鳴氣勢磅礡,其實鐘鼓在佛教中是一種法器,慈濟志工透過經藏演繹,傳達佛法理念,讓台下或電視機前的觀眾有不同的感受及領悟。今天在環保愛地兒單元中,邀請大愛感恩科技的陳玟錡師姊,分享個人參與內湖區大湖公園祈福會經藏演繹的心得。

什麼樣的因緣會參與鐘鼓演繹?陳玟錡分享:「在公司每個月都有固定舉辦讀書會,在有一次分享到慈濟50周年慶經藏演繹,正好播放鐘鼓齊鳴的片段,自己當下看到鐘鼓齊鳴的演繹,非常感動,並且被氣勢震撼,心中想說若有機會要演繹鐘鼓齊鳴我一定要參與。」

心中就很想參與鐘鼓演繹,真的沒想到過了幾天後,就接到電話邀約『玟錡妳這次有沒有空,可以來承擔這次七月吉祥月的演繹?但是距離祈福會的時間,只有五次的練習彩排,希望每次都可以參與!』

「有這麼好的因緣,一定要好好把握!」玟錡分享心中難免緊張!因為只有短短的五次的練習:「大家都已經練習這麼久了,但我只有五次的練習時間,所以有了一點遲疑『到底要不要承擔!』,又想說『有願就有力!』自己只要平常多練習幾次,自己一定也辦得到。」只要有願沒有什麼不可能,玟錡只因為看到演繹菩薩如此莊嚴,問自己是否可以跟入經藏菩薩一樣演繹!有這樣的念頭、這樣的想法,發好願,因緣就巧妙的接上。

「鐘鼓在古代是寺院必備的法器,象徵和平與祥和的意義,表達對人的尊敬與祝福。」陳玟錡分享鐘鼓在佛教鐘所代表的意義:「鐘,代表敲醒對世間的沉迷與煩憂,同時起發人人心中的自性、開啟智慧光明,獲得祥和與安定,就是因為我們眾生無明煩惱習氣重,叩鐘就是要提醒我們,破除貪瞋癡煩惱。鼓,是利益無量眾生,比喻佛陀說法,聞其聲就能起懼惡生善。此次的鐘鼓演繹,就是希望敲醒我們人人心中的無明,藉此聞思修,去除內心的煩惱。」

從基礎開始做起「一開始先教握鼓棒,要如何敲的當下有力道,在於手握棍棒的姿勢、以及蹲馬步、弓箭步,姿勢正確才能展現力道,必須全神貫注,當音樂一響起時,可能隨時要轉換姿勢、隊形,身體的重心也隨著改變,一不注意可能重心不穩,必須對歌詞及歌曲非常熟悉,只要稍微分心慢了一點,大家就不可能整齊一致,道氣就無法展現出來,所以舉手投足、方向必須準確,被要求絕對要到位。」

因為彩排練習時間短,玟錡難免會擔心自己學不會!「當下會有點慌張,要怎麼辦才好?是不是要花更多的心力投入!」為了趕上進度,玟錡會利用自己的午休時間,一邊拿起筷子、一邊聽著音樂,在座位上敲敲打打;下班後,還會留下來練習:「到會議室,開著電腦練習走位及姿勢,希望讓自己多練習可以更熟練,因為上班有時工作忙,晚上要到園區練習,就會加緊腳步,準時下班去排練,或者留在公司,讓自己多練習幾次。」陳玟錡為了把握時間勤行練習,自己練習到晚上10點才離開公司。

陳玟錡有效掌握時間,兼顧家業、事業、及志業:「平常就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把所有的工作完成才回家,為了晚上排練,早上就會抓緊腳步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晚上到園區彩排練習,很感恩家人,在背後默默的支持我,讓我可以去做我想去做的事情,沒有後顧之憂,對於我的工作與做慈濟的信任。」

從一開始心中發的願,突破難關把握每一次的練習,甚至捨棄自己下班與午休的時間,拿起筷子就開始練習,玟錡分享自己參與《勤行頌》鐘鼓演繹的心得:「真的是很開心,經由這次的經藏演繹,在唱頌歌詞,可以讓我了解勤行頌的精神。因為平時都坐在辦公室,(入經藏)來當作運動來活絡一下經骨,同時透過我的肢體演繹,與會眾結一分好緣,這一切的努力都很值得,將熱誠的精神投入在演練中,經由勤行頌的歌詞,將法深入在我生活當中,遇到人是我非、工作上的困難,將法運用出來,同時修正自己的習性、安定自己的心性,專心投入在工作上。」

『傳承誠正信實的靜思法脈、弘揚慈悲喜捨的慈濟宗門』將法放在心中,陳玟錡藉著這次經藏演繹,個人法喜充滿:「感覺都是在付出,其實收穫最多的都是自己。有好的因緣,就應該好好把握,雖有退轉心,但告訴自己不要放棄,因為這是很好的因緣,當你堅持下去到最後,其實你是可以真的做得到;《靜思語》『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Monday, 07 November 2016

羅東 林陳阿幼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07-12_grass_20161107-1.jpg
哪裡有工作都自動各自做了,沒有人指揮。
來到這裡,我們把回收讓它乾淨,就像在家裡一樣,整理整理弄乾淨,就沒有這麼亂七八糟了。

Read more

2016,11/07 澳洲慈濟志工來訪

【對象】澳洲慈濟志工
【時間】2016年11月7日(一)14:0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1108-13.jpg20161108-14.jpg
Read more

金商七十台灣優禮 環保禮盒獲讚許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在台灣優禮獎受獎,設計總監 洪若岑(左三)及資深設計師廖惠玲 (右二) 代表接受頒獎。(攝影者:歐美圓)中華民國商業總會於11月1日,假台北福華飯店舉辦「第七十屆商人節大會暨金商獎頒獎典禮」,今年頒發105年度「台灣優禮獎」,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禮盒榮獲肯定;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洪若岑帶領、資深設計師廖惠玲、經營規劃室歐美圓等出席盛會。

台灣優禮獎主要以禮盒類參加選拔,分為三大類,禮輕情意類、情深意重類、天長地久類等,企業贈禮傳遞的不只是「送禮」,更代表著企業的形象與對客戶及員工感恩之心;中華民國商業總會透過選拔活動,協助企業找尋到獨特且代表企業精神的優質禮品。

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愛護地球系列北極熊保暖毯禮盒,接續去年得到的金典設計獎外,今年榮獲禮輕情意類 " 首獎 " ,使用100%超細環保大愛紗製成,環保再生,刷毛觸感,將環保愛護地球極地動物圖像置毛毯上,地球暖化,許多極地動物無家可歸,希望透過簡單的圖像,可以引發世人對與守護地球的概念,一起守護愛地球。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推動環保,環保動物毛毯禮盒榮獲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 洪若岑表示:「它就是用百分之百的環保紗,去製造而成的 非常的柔細,上面為什麼會有一隻北極熊,因為我們要讓社會大眾知道,現在地球暖化了,所以有一些比較寒冷地方的動物,已經瀕臨絕種。」

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推動環保,打造綠色供應鏈,這款太陽能LED拉桿後背包,操作簡單、使用安全、攜帶方便、樣式新穎,利用太陽能蓄電,可以提供夜間照明,還能緊急提供用電需求,是賑災與登山晚間外出的最佳產品,在台灣優禮獎的天長地久類拿下貳獎。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 洪若岑:「這些產品還可以第二次再回收,然後再去再製其他的用品,我想這個是生生不息,資源生生不息的在這個地球上,這個是我們比較重視的問題。」

連續70年舉行的金商獎,肯定對社會有貢獻的企業,面對多變的大環境,各個產業的菁英在得獎同時,也應該思考如何永續經營。大愛感恩科技打造綠色傳奇的同時,更想到永續發展,為地球、為社會更好,讓大愛環保精神延續物命,具體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

大愛感恩科技 歐美圓 台北大安報導

 

Read more

金商七十台灣優禮 環保禮盒獲讚許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在台灣優禮獎受獎,設計總監 洪若岑(左三)及資深設計師廖惠玲 (右二) 代表接受頒獎。(攝影者:歐美圓)中華民國商業總會於11月1日,假台北福華飯店舉辦「第七十屆商人節大會暨金商獎頒獎典禮」,今年頒發105年度「台灣優禮獎」,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禮盒榮獲肯定;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洪若岑帶領、資深設計師廖惠玲、經營規劃室歐美圓等出席盛會。

台灣優禮獎主要以禮盒類參加選拔,分為三大類,禮輕情意類、情深意重類、天長地久類等,企業贈禮傳遞的不只是「送禮」,更代表著企業的形象與對客戶及員工感恩之心;中華民國商業總會透過選拔活動,協助企業找尋到獨特且代表企業精神的優質禮品。

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愛護地球系列北極熊保暖毯禮盒,接續去年得到的金典設計獎外,今年榮獲禮輕情意類 " 首獎 " ,使用100%超細環保大愛紗製成,環保再生,刷毛觸感,將環保愛護地球極地動物圖像置毛毯上,地球暖化,許多極地動物無家可歸,希望透過簡單的圖像,可以引發世人對與守護地球的概念,一起守護愛地球。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推動環保,環保動物毛毯禮盒榮獲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 洪若岑表示:「它就是用百分之百的環保紗,去製造而成的 非常的柔細,上面為什麼會有一隻北極熊,因為我們要讓社會大眾知道,現在地球暖化了,所以有一些比較寒冷地方的動物,已經瀕臨絕種。」

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推動環保,打造綠色供應鏈,這款太陽能LED拉桿後背包,操作簡單、使用安全、攜帶方便、樣式新穎,利用太陽能蓄電,可以提供夜間照明,還能緊急提供用電需求,是賑災與登山晚間外出的最佳產品,在台灣優禮獎的天長地久類拿下貳獎。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 洪若岑:「這些產品還可以第二次再回收,然後再去再製其他的用品,我想這個是生生不息,資源生生不息的在這個地球上,這個是我們比較重視的問題。」

連續70年舉行的金商獎,肯定對社會有貢獻的企業,面對多變的大環境,各個產業的菁英在得獎同時,也應該思考如何永續經營。大愛感恩科技打造綠色傳奇的同時,更想到永續發展,為地球、為社會更好,讓大愛環保精神延續物命,具體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

大愛感恩科技 歐美圓 台北大安報導

 

Read more

【得獎】2016年「台灣優禮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在台灣優禮獎受獎,設計總監 洪若岑(左三)及資深設計師廖惠玲 (右二) 代表接受頒獎。(攝影者:歐美圓)中華民國商業總會於11月1日,假台北福華飯店舉辦「第七十屆商人節大會暨金商獎頒獎典禮」,今年頒發105年度「台灣優禮獎」,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禮盒榮獲肯定;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洪若岑帶領、資深設計師廖惠玲、經營規劃室歐美圓等出席盛會。

台灣優禮獎主要以禮盒類參加選拔,分為三大類,禮輕情意類、情深意重類、天長地久類等,企業贈禮傳遞的不只是「送禮」,更代表著企業的形象與對客戶及員工感恩之心;中華民國商業總會透過選拔活動,協助企業找尋到獨特且代表企業精神的優質禮品。

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愛護地球系列北極熊保暖毯禮盒,接續去年得到的金典設計獎外,今年榮獲禮輕情意類 " 首獎 " ,使用100%超細環保大愛紗製成,環保再生,刷毛觸感,將環保愛護地球極地動物圖像置毛毯上,地球暖化,許多極地動物無家可歸,希望透過簡單的圖像,可以引發世人對與守護地球的概念,一起守護愛地球。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推動環保,環保動物毛毯禮盒榮獲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 洪若岑表示:「它就是用百分之百的環保紗,去製造而成的 非常的柔細,上面為什麼會有一隻北極熊,因為我們要讓社會大眾知道,現在地球暖化了,所以有一些比較寒冷地方的動物,已經瀕臨絕種。」

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推動環保,打造綠色供應鏈,這款太陽能LED拉桿後背包,操作簡單、使用安全、攜帶方便、樣式新穎,利用太陽能蓄電,可以提供夜間照明,還能緊急提供用電需求,是賑災與登山晚間外出的最佳產品,在台灣優禮獎的天長地久類拿下貳獎。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 洪若岑:「這些產品還可以第二次再回收,然後再去再製其他的用品,我想這個是生生不息,資源生生不息的在這個地球上,這個是我們比較重視的問題。」

連續70年舉行的金商獎,肯定對社會有貢獻的企業,面對多變的大環境,各個產業的菁英在得獎同時,也應該思考如何永續經營。大愛感恩科技打造綠色傳奇的同時,更想到永續發展,為地球、為社會更好,讓大愛環保精神延續物命,具體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

大愛感恩科技 歐美圓 台北大安報導

 

Read more

【得獎】2016年「台灣優禮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在台灣優禮獎受獎,設計總監 洪若岑(左三)及資深設計師廖惠玲 (右二) 代表接受頒獎。(攝影者:歐美圓)中華民國商業總會於11月1日,假台北福華飯店舉辦「第七十屆商人節大會暨金商獎頒獎典禮」,今年頒發105年度「台灣優禮獎」,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禮盒榮獲肯定;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洪若岑帶領、資深設計師廖惠玲、經營規劃室歐美圓等出席盛會。

台灣優禮獎主要以禮盒類參加選拔,分為三大類,禮輕情意類、情深意重類、天長地久類等,企業贈禮傳遞的不只是「送禮」,更代表著企業的形象與對客戶及員工感恩之心;中華民國商業總會透過選拔活動,協助企業找尋到獨特且代表企業精神的優質禮品。

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愛護地球系列北極熊保暖毯禮盒,接續去年得到的金典設計獎外,今年榮獲禮輕情意類 " 首獎 " ,使用100%超細環保大愛紗製成,環保再生,刷毛觸感,將環保愛護地球極地動物圖像置毛毯上,地球暖化,許多極地動物無家可歸,希望透過簡單的圖像,可以引發世人對與守護地球的概念,一起守護愛地球。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推動環保,環保動物毛毯禮盒榮獲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 洪若岑表示:「它就是用百分之百的環保紗,去製造而成的 非常的柔細,上面為什麼會有一隻北極熊,因為我們要讓社會大眾知道,現在地球暖化了,所以有一些比較寒冷地方的動物,已經瀕臨絕種。」

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推動環保,打造綠色供應鏈,這款太陽能LED拉桿後背包,操作簡單、使用安全、攜帶方便、樣式新穎,利用太陽能蓄電,可以提供夜間照明,還能緊急提供用電需求,是賑災與登山晚間外出的最佳產品,在台灣優禮獎的天長地久類拿下貳獎。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 洪若岑:「這些產品還可以第二次再回收,然後再去再製其他的用品,我想這個是生生不息,資源生生不息的在這個地球上,這個是我們比較重視的問題。」

連續70年舉行的金商獎,肯定對社會有貢獻的企業,面對多變的大環境,各個產業的菁英在得獎同時,也應該思考如何永續經營。大愛感恩科技打造綠色傳奇的同時,更想到永續發展,為地球、為社會更好,讓大愛環保精神延續物命,具體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

大愛感恩科技 歐美圓 台北大安報導

 

Read more

Sunday, 06 November 2016

2016,11/06 幸福扶輪社分享

【對象】幸福扶輪社
【時間】2016年11月6日(日)11:15-11:45
【地點】內湖聯絡處

20161114-11.jpg20161114-12.jpg 20161114-13.jpg
 
Read more

科技‧行銷‧價值鏈 大愛‧感恩‧軟實力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由經營規劃室專員楊竣翔前往分享,期待讓更多人聽到「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等軟體,如何透過現今APP程式及科技硬體,將愛與善傳遞到全球。(攝影:工研院王亦璋博士)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協辦的「聯網東協‧金贏未來」中小企業產業價值鏈暨全球行銷成果發表會於10月28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展開,除了請來國際級的嘉賓分享,另也邀約過往的成功合作案例代表。其中,大愛感恩科技連續兩年致力於結合行銷與科技來傳遞美善訊息,也因此成為成功合作案例之一,大愛感恩科技由經營規劃室楊竣翔前往分享,期待讓更多人聽到「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等軟體,如何透過現今APP程式及科技硬體,將愛與善傳遞到全球。

在中小企業處文中元副組長開場後,來自新加坡Frost and Sullivan資通訊產業的Serene Chan顧問,以及國泰世華銀行柬埔寨子行的梁敬思董事長,接力上台與眾分享技術與商業端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大愛感恩科技的楊竣翔專員上台,用輕鬆的方式開場,與大眾用「自拍」的方式合影,放鬆大家的情緒。而後,從大愛感恩的3C核心價值「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跟大家分享這一間特別的社會企業的起源,更助於瞭解這兩年與工研院合作的「大愛感恩APP」、「VLC技術」、以及全新「環保吊牌」的緣由;最終大眾終究理解,不論硬體如何與時俱進,一個品牌最重要的還是軟體,在大愛感恩科技,正是「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

圖說:大愛感恩在兩年前便開始思考如何讓手機成為「傳法」的利器,整合並提升過往既有的產品吊牌、生產履歷、與低碳概念館展示等特色,開發了一套完整的「大愛感恩APP」行銷規劃,結合「新環保產品吊牌」、融入「VLC技術展示」等方式,顛覆了環保紡織業的傳統呈現模式。(攝影:工研院王亦璋博士)科技便利的時代,基於現在是人手一機,該如何善用科技傳法,來導正人心;於是大愛感恩在兩年前便開始思考如何讓手機成為「傳法」的利器,整合並提升過往既有的產品吊牌、生產履歷、與低碳概念館展示等特色,開發了一套完整的「大愛感恩APP」行銷規劃,結合「新環保產品吊牌」、融入「VLC技術展示」等方式,顛覆了環保紡織業的傳統呈現模式,透過科技使社會大眾、及年輕世代上手接觸與了解。如今,走入大愛感恩科技內湖低碳概念館,或請購環保心品,都可以透過您的手機與大愛感恩APP的功能掃描,並從螢幕上得知產品系列背後的感人故事,包括環保菩薩、生產履歷、節能減碳數據、寶特瓶支數等內容。這都是大愛感恩科技所要推行得人文理念,期待以行動APP方式感化社會。

硬體總是隨時空的不同而千變萬化,這是我們所說的「文化」;然而,人性真善美是永恆不變,而這是我們所指的「人文」,亦是軟體,也是軟實力。讓全世界看到「台灣環保軟實力」是大愛感恩所努力的目標;透過常變的硬體,傳遞不變的軟實力,傳達「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化廢為寶的概念,進而感動他人,淨化人心,達到社會祥和。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台北報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的楊竣翔專員上台,用輕鬆的方式開場,與大眾用「自拍」的方式合影,放鬆大家的情緒。(攝影:楊竣翔) 

Read more

科技‧行銷‧價值鏈 大愛‧感恩‧軟實力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由經營規劃室專員楊竣翔前往分享,期待讓更多人聽到「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等軟體,如何透過現今APP程式及科技硬體,將愛與善傳遞到全球。(攝影:工研院王亦璋博士)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協辦的「聯網東協‧金贏未來」中小企業產業價值鏈暨全球行銷成果發表會於10月28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展開,除了請來國際級的嘉賓分享,另也邀約過往的成功合作案例代表。其中,大愛感恩科技連續兩年致力於結合行銷與科技來傳遞美善訊息,也因此成為成功合作案例之一,大愛感恩科技由經營規劃室楊竣翔前往分享,期待讓更多人聽到「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等軟體,如何透過現今APP程式及科技硬體,將愛與善傳遞到全球。

在中小企業處文中元副組長開場後,來自新加坡Frost and Sullivan資通訊產業的Serene Chan顧問,以及國泰世華銀行柬埔寨子行的梁敬思董事長,接力上台與眾分享技術與商業端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大愛感恩科技的楊竣翔專員上台,用輕鬆的方式開場,與大眾用「自拍」的方式合影,放鬆大家的情緒。而後,從大愛感恩的3C核心價值「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跟大家分享這一間特別的社會企業的起源,更助於瞭解這兩年與工研院合作的「大愛感恩APP」、「VLC技術」、以及全新「環保吊牌」的緣由;最終大眾終究理解,不論硬體如何與時俱進,一個品牌最重要的還是軟體,在大愛感恩科技,正是「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

圖說:大愛感恩在兩年前便開始思考如何讓手機成為「傳法」的利器,整合並提升過往既有的產品吊牌、生產履歷、與低碳概念館展示等特色,開發了一套完整的「大愛感恩APP」行銷規劃,結合「新環保產品吊牌」、融入「VLC技術展示」等方式,顛覆了環保紡織業的傳統呈現模式。(攝影:工研院王亦璋博士)科技便利的時代,基於現在是人手一機,該如何善用科技傳法,來導正人心;於是大愛感恩在兩年前便開始思考如何讓手機成為「傳法」的利器,整合並提升過往既有的產品吊牌、生產履歷、與低碳概念館展示等特色,開發了一套完整的「大愛感恩APP」行銷規劃,結合「新環保產品吊牌」、融入「VLC技術展示」等方式,顛覆了環保紡織業的傳統呈現模式,透過科技使社會大眾、及年輕世代上手接觸與了解。如今,走入大愛感恩科技內湖低碳概念館,或請購環保心品,都可以透過您的手機與大愛感恩APP的功能掃描,並從螢幕上得知產品系列背後的感人故事,包括環保菩薩、生產履歷、節能減碳數據、寶特瓶支數等內容。這都是大愛感恩科技所要推行得人文理念,期待以行動APP方式感化社會。

硬體總是隨時空的不同而千變萬化,這是我們所說的「文化」;然而,人性真善美是永恆不變,而這是我們所指的「人文」,亦是軟體,也是軟實力。讓全世界看到「台灣環保軟實力」是大愛感恩所努力的目標;透過常變的硬體,傳遞不變的軟實力,傳達「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化廢為寶的概念,進而感動他人,淨化人心,達到社會祥和。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台北報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的楊竣翔專員上台,用輕鬆的方式開場,與大眾用「自拍」的方式合影,放鬆大家的情緒。(攝影:楊竣翔) 

Read more

Saturday, 05 November 2016

2016,11/05 海外慈濟志工分享

【對象】海外慈濟志工
【時間】2016年11月05日(六)14:20-15:00
【地點】三重聯絡處(241 新北市三重區 中正北路450號)

20161114-21.jpg 
Read more

搖籃到搖籃 永續環保科技

圖說:由行政院環保署與美國環保署所共同主辦,第四屆永續物料管理國際研討會暨資源永續環保科技展,於10月26日~ 27日兩天假台北松菸誠品展演廳戶外廣場展出。(攝影者:張絮評)第四屆永續物料管理國際研討會暨資源永續環保科技展(2016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Materials Management and Resource Sustainability Technology Exhibition)是由行政院環保署與美國環保署共同主辦,為實現國家資源永續循環利用目標,交流各國永續物料管理發展經驗及推動成果,藉以突破我國廢棄物管理瓶頸及永續物料管理推動建議與方向,於10月26日~ 27日兩天,假台北松菸誠品展演廳戶外廣場展出。此次活動除了永續物料管理國際研討會外同時也在展演廳外設置資源永續環保科技展,整個資源永續環保科技展規劃包含五大區塊SMM (Sustainable Materials Management )永續物料管理館、C2C (Cradle to Cradle)搖籃到搖籃館、再生粒料應用館、咖啡生活館、夢想電影館。

圖說:此次資源永續環保科技展大愛感恩科技受邀參與展出,展示包含「環保再生文具系列」、「簡約生活」、「低碳生活」、「慈悲科技」、「R2R回收再回收系列」等共十七件產品。(攝影者:張絮評)其中C2C搖籃到搖籃館所要傳達的理念為「C2C搖籃到搖籃」是向大自然學習,將所有物品皆定位為養份,回歸自然,讓物質得以不斷循環,以「家」為概念,包含寢室、書房、浴室等生活用品。大愛感恩科技灰色賑災環保毛毯自2012年參與、並於2013年獲得「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在此次資源永續環保科技展受邀參與展出,展示包含「環保再生文具系列」、「簡約生活」、「低碳生活」、「慈悲科技」、「R2R回收再回收系列」等共十七件產品,也是參與展出單位中產品種類最多的。

活動首日在開幕式上,公部門政府官員及來自外國的貴賓參觀C2C搖籃到搖籃館,環保署長李應元先生也主動拿起大愛感恩的產品與外賓分享,讚揚大愛感恩科技除了慈濟賑災毛毯外,更研發出許許多多有關環保的產品,值得敬佩。除此之外,在參觀的過程遇到來自非洲、目前在台灣就讀研究所的兩位學生,由於他們正進行綠色永續的相關研究論文,看到了大愛感恩的產品相當感興趣並主動前來詢問,透過解說後兩位學生頻頻點頭並豎起大拇指,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的表示肯定與認同。大愛感恩科技除了展示環保產品,更期許藉著有形的產品,將資源再利用,創造「續物命‧造福慧」,傳遞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傳遞產品背後的價值與感動故事,同時將環保教育深植人心,持續為地球永續來努力,共同友善地球環境、愛護我們的家園。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信義區報導

圖說:開幕式上政府官員及外國貴賓參觀C2C搖籃到搖籃館,環保署長李應元先生也主動拿起大愛感恩的環保再生文具系列產品,讚揚大愛感恩科技除了慈際賑災毛毯外更研發出許多有關環保的產品,值得敬佩。(攝影者:張絮評)圖說:在參觀的過程遇到來自非洲,目前在台灣就讀研究所的兩位學生,他們正進行綠色永續的相關研究論文,對於大愛感恩的產品相當感興趣,大愛感恩同仁也立即協助解說員化解他們的疑問。(攝影者:張絮評) 

Read more

搖籃到搖籃 永續環保科技

圖說:由行政院環保署與美國環保署所共同主辦,第四屆永續物料管理國際研討會暨資源永續環保科技展,於10月26日~ 27日兩天假台北松菸誠品展演廳戶外廣場展出。(攝影者:張絮評)第四屆永續物料管理國際研討會暨資源永續環保科技展(2016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Materials Management and Resource Sustainability Technology Exhibition)是由行政院環保署與美國環保署共同主辦,為實現國家資源永續循環利用目標,交流各國永續物料管理發展經驗及推動成果,藉以突破我國廢棄物管理瓶頸及永續物料管理推動建議與方向,於10月26日~ 27日兩天,假台北松菸誠品展演廳戶外廣場展出。此次活動除了永續物料管理國際研討會外同時也在展演廳外設置資源永續環保科技展,整個資源永續環保科技展規劃包含五大區塊SMM (Sustainable Materials Management )永續物料管理館、C2C (Cradle to Cradle)搖籃到搖籃館、再生粒料應用館、咖啡生活館、夢想電影館。

圖說:此次資源永續環保科技展大愛感恩科技受邀參與展出,展示包含「環保再生文具系列」、「簡約生活」、「低碳生活」、「慈悲科技」、「R2R回收再回收系列」等共十七件產品。(攝影者:張絮評)其中C2C搖籃到搖籃館所要傳達的理念為「C2C搖籃到搖籃」是向大自然學習,將所有物品皆定位為養份,回歸自然,讓物質得以不斷循環,以「家」為概念,包含寢室、書房、浴室等生活用品。大愛感恩科技灰色賑災環保毛毯自2012年參與、並於2013年獲得「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在此次資源永續環保科技展受邀參與展出,展示包含「環保再生文具系列」、「簡約生活」、「低碳生活」、「慈悲科技」、「R2R回收再回收系列」等共十七件產品,也是參與展出單位中產品種類最多的。

活動首日在開幕式上,公部門政府官員及來自外國的貴賓參觀C2C搖籃到搖籃館,環保署長李應元先生也主動拿起大愛感恩的產品與外賓分享,讚揚大愛感恩科技除了慈濟賑災毛毯外,更研發出許許多多有關環保的產品,值得敬佩。除此之外,在參觀的過程遇到來自非洲、目前在台灣就讀研究所的兩位學生,由於他們正進行綠色永續的相關研究論文,看到了大愛感恩的產品相當感興趣並主動前來詢問,透過解說後兩位學生頻頻點頭並豎起大拇指,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的表示肯定與認同。大愛感恩科技除了展示環保產品,更期許藉著有形的產品,將資源再利用,創造「續物命‧造福慧」,傳遞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傳遞產品背後的價值與感動故事,同時將環保教育深植人心,持續為地球永續來努力,共同友善地球環境、愛護我們的家園。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信義區報導

圖說:開幕式上政府官員及外國貴賓參觀C2C搖籃到搖籃館,環保署長李應元先生也主動拿起大愛感恩的環保再生文具系列產品,讚揚大愛感恩科技除了慈際賑災毛毯外更研發出許多有關環保的產品,值得敬佩。(攝影者:張絮評)圖說:在參觀的過程遇到來自非洲,目前在台灣就讀研究所的兩位學生,他們正進行綠色永續的相關研究論文,對於大愛感恩的產品相當感興趣,大愛感恩同仁也立即協助解說員化解他們的疑問。(攝影者:張絮評) 

Read more

Friday, 04 November 2016

2016,11/04 海外慈濟志工分享

【對象】海外慈濟志工
【時間】2016年11月04日(五)14:20-15:00
【地點】板橋園區(220 新北市板橋區 大觀路二段二六五巷十五號)

20161114-22.jpg 
Read more

2016,11/04 中國訪客來訪

【對象】中國大陸訪客
【時間】2016年11月4日(五)17:30-18: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1108-11.jpg20161108-12.jpg 
Read more

R2R環保毛毯 驚艷德國萊比錫

圖說:繼九月份圓滿結束的「2016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後,大愛感恩科技R2R(Recycle to Recycle, 回收再回收,二次回收)系列,10月17日,再次於德國萊比錫(Leipzig)參加了Designers’ Open活動,與全球的入圍與得獎綠色產品共同展出,期待能透過具有設計感的環保產品,傳遞愛護地球的重要意義,「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的理念。(主辦單位提供)繼九月份圓滿結束的「2016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後,大愛感恩科技R2R(Recycle to Recycle, 回收再回收,二次回收)系列,10月17日,再次於德國萊比錫(Leipzig)參加了Designers’ Open活動,與全球的入圍與得獎綠色產品共同展出,期待能透過具有設計感的環保產品,傳遞愛護地球的重要意義,「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的理念。

萊比錫Designers’ Open活動是一個國際性的活動(http://www.designersopen.com),也是一種論壇形式,主要展出包括消費性產品、流行、傳達性產品,並歡迎全世界的設計師與建築師透過這個平台一同交流共享經驗。

圖說:大愛感恩是環保公益的社會企業,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建立環保回收系統,將廢棄的寶特瓶,再製程成優質的環保產品,期許建立廢棄紡織工業循環,100%回收大愛感恩科技所製的紡織用品,達到減廢、零廢的願景,使資源能不斷再次循環利用,概念意旨『從減廢到零廢』。(主辦單位提供)R2R系列,包括用二次再生聚酯粒製成的R2R動物毛毯、R2R摺邊圍巾、R2R口遮罩,以至R2R環保聚酯粒,使布料二次再生的利用,更能以多元化的產品形象繼續延續物命。源自於2012年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賑災毛毯,通過「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便成立實驗室致力於搖籃到搖籃相關研發,不為增加業績,只為地球能永續。在2015年,大愛感恩科技成功將一次回收製成的剩布,還原為二次回收塑膠酯粒,並且再次製成環保布布料與環保產品,讓物命延續於工業循環當中。

目前,除了上述R2R產品以外,大愛感恩也在致力開發其他可能性,如:R2R眼鏡,利用二次再生酯粒做成塑膠鏡框,與使用一次再生酯粒製程鏡片,期待不久的將來,能有更多不同的產品加入這個「超級環保」的產品系列。

圖說:今年四月,大愛感恩科技 Recycle to Recycle (R2R) 系列展品獲得德國綠色產品獎入圍 (Green Product Award Selection)殊榮後,該系列產品即隨著獎項主辦單位前往世界各地參展。大愛感恩是環保公益的社會企業,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建立環保回收系統,將廢棄的寶特瓶,再製程成優質的環保產品,期許建立廢棄紡織工業循環,100%回收大愛感恩科技所製的紡織用品,達到減廢、零廢的願景,使資源能不斷再次循環利用,概念意旨『從減廢到零廢』。建立一次性回收系統,回收廢棄寶特瓶製成環保產品,更進一步將廢棄紡織品, 還原成塑膠原料,達到二次性回收。未來大愛感恩科技會持續努力透過不斷的分享及創新,將這股綠色奇蹟讓更多人看見,期許善與愛的循環能傳遞到世界更多地方。

『Recycle to Recycle』環保觀念具有深厚的意義,除了讓大家看到環保產業新的可能性,更是提醒著人人愛護大地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一起「與地球共生息」。除了此次德國展示,主辦單位更將這項獨特的系列帶到全球展示;11月6至08日,將位於中國深圳的國際工業設計大展(http://www.szidf.com/en/)展示,屆時歡迎有空的朋友一起共襄盛舉,了解大愛感恩為地球永續而做的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台北報導

Read more

R2R環保毛毯 驚艷德國萊比錫

圖說:繼九月份圓滿結束的「2016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後,大愛感恩科技R2R(Recycle to Recycle, 回收再回收,二次回收)系列,10月17日,再次於德國萊比錫(Leipzig)參加了Designers’ Open活動,與全球的入圍與得獎綠色產品共同展出,期待能透過具有設計感的環保產品,傳遞愛護地球的重要意義,「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的理念。(主辦單位提供)繼九月份圓滿結束的「2016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後,大愛感恩科技R2R(Recycle to Recycle, 回收再回收,二次回收)系列,10月17日,再次於德國萊比錫(Leipzig)參加了Designers’ Open活動,與全球的入圍與得獎綠色產品共同展出,期待能透過具有設計感的環保產品,傳遞愛護地球的重要意義,「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的理念。

萊比錫Designers’ Open活動是一個國際性的活動(http://www.designersopen.com),也是一種論壇形式,主要展出包括消費性產品、流行、傳達性產品,並歡迎全世界的設計師與建築師透過這個平台一同交流共享經驗。

圖說:大愛感恩是環保公益的社會企業,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建立環保回收系統,將廢棄的寶特瓶,再製程成優質的環保產品,期許建立廢棄紡織工業循環,100%回收大愛感恩科技所製的紡織用品,達到減廢、零廢的願景,使資源能不斷再次循環利用,概念意旨『從減廢到零廢』。(主辦單位提供)R2R系列,包括用二次再生聚酯粒製成的R2R動物毛毯、R2R摺邊圍巾、R2R口遮罩,以至R2R環保聚酯粒,使布料二次再生的利用,更能以多元化的產品形象繼續延續物命。源自於2012年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賑災毛毯,通過「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便成立實驗室致力於搖籃到搖籃相關研發,不為增加業績,只為地球能永續。在2015年,大愛感恩科技成功將一次回收製成的剩布,還原為二次回收塑膠酯粒,並且再次製成環保布布料與環保產品,讓物命延續於工業循環當中。

目前,除了上述R2R產品以外,大愛感恩也在致力開發其他可能性,如:R2R眼鏡,利用二次再生酯粒做成塑膠鏡框,與使用一次再生酯粒製程鏡片,期待不久的將來,能有更多不同的產品加入這個「超級環保」的產品系列。

圖說:今年四月,大愛感恩科技 Recycle to Recycle (R2R) 系列展品獲得德國綠色產品獎入圍 (Green Product Award Selection)殊榮後,該系列產品即隨著獎項主辦單位前往世界各地參展。大愛感恩是環保公益的社會企業,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建立環保回收系統,將廢棄的寶特瓶,再製程成優質的環保產品,期許建立廢棄紡織工業循環,100%回收大愛感恩科技所製的紡織用品,達到減廢、零廢的願景,使資源能不斷再次循環利用,概念意旨『從減廢到零廢』。建立一次性回收系統,回收廢棄寶特瓶製成環保產品,更進一步將廢棄紡織品, 還原成塑膠原料,達到二次性回收。未來大愛感恩科技會持續努力透過不斷的分享及創新,將這股綠色奇蹟讓更多人看見,期許善與愛的循環能傳遞到世界更多地方。

『Recycle to Recycle』環保觀念具有深厚的意義,除了讓大家看到環保產業新的可能性,更是提醒著人人愛護大地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一起「與地球共生息」。除了此次德國展示,主辦單位更將這項獨特的系列帶到全球展示;11月6至08日,將位於中國深圳的國際工業設計大展(http://www.szidf.com/en/)展示,屆時歡迎有空的朋友一起共襄盛舉,了解大愛感恩為地球永續而做的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台北報導

Read more

Thursday, 03 November 2016

2016,11/03 海外慈濟志工分享

【對象】海外慈濟志工
【時間】2016年11月03日(四)17:20-18:00
【地點】新店靜思堂(231 新北市新店區 新北市新店區建國路279號)

20161103-11.jpg20161103-12.jpg20161103-13.jpg20161103-14.jpg
 
 
Read more

商業界的奧斯卡 大愛感恩獲獎


一年一度的金商獎,目的在於肯定對社會有貢獻的績優廠商,今年一共頒出54個獎項,大愛感恩科技,拿下兩個獎項。 

接下獎項,大愛感恩科技,利用回收寶特瓶做成的毛毯,獲得金商獎禮輕情意類的首獎肯定。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 洪若岑:「它就是用百分之百的環保紗,去製造而成的 非常的柔細,上面為什麼會有一隻北極熊,因為我們要讓社會大眾知道,現在地球暖化了,所以有一些比較寒冷地方的動物,已經瀕臨絕種。」 

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推動環保,打造綠色供應鏈,這款太陽能LED拉桿後背包,利用太陽能蓄電,可以提供夜間照明,還能提供臨時充電,在台灣優禮獎的天長地久類也拿下貳獎。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 洪若岑:「這些產品還可以第二次再回收,然後再去再製其他的用品,我想這個是生生不息,資源生生不息的在這個地球上,這個是我們比較重視的問題。」 

連續70年舉行的金商獎,肯定對社會有貢獻的企業,面對多變的大環境,各個產業的菁英在得獎同時,也應該思考如何永續經營。 

黃靜婷 梁家銘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發放熱食幕後 採購餐具用心計較


災區採購物資,相當不容易、也是一門學問。為了解決海地傑洛米市災民,吃和住的問題,慈濟志工在當地民眾的陪同下,到市集採訪餐具、還有評估鋅板的價格。每一分每一毫,志工都要精打細算,因為賑災款項,得來不易,需要用對地方,才能解決災民的苦,也才對得起每一位捐款人。 

大份量香積飯,填飽災民的胃,不過,保麗龍餐盤用一次即丟,製造垃圾帶來環境負擔,於是,志工決定採購永久性餐具,傳遞環保理念。 

美國慈濟志工 邢敏:「買這個桶子呢是希望能夠買水,它這裡只有賣飲用水,不過卻不賣它的容器。」 

除了裝水容器,鐵盆,海地民眾喜愛用它來盛飯菜,而且一天只有吃一餐,餐點份量都偏多,志工選購300個、口徑較大的容器,轉送給災民。但,今天的任務還沒有結束。 

有傑洛米當地人帶路,慈濟人到大型五金行,詢問木頭、和鋅板規格、還有價格,志工認真作筆記,因為接下來必須採購大數量,送給災民翻修房屋。 

質地很輕容易捲曲,這種鋅板,規格是3X6尺,要價250古德。第二種,稍微厚一些也比較硬,價格是400古德。第三種,就是台灣常見的鐵皮建材,相對堅固,尺寸為3X12尺,但一片要950古德。 

當地居民表示,一間民房翻修,平均需要30片鋅板,目前,慈濟志工正在了解實際需求,仔細評估安全性和採購數量,希望儘快為災民,重建一個遮風避雨的家。 

林國新 吳帛勳 海地報導  Read more

姊弟體諒母辛勞 力爭上游獲肯定


六年前開始,馬六甲余燕玲三姊弟,還有媽媽,在慈濟志工的邀約下,來到住家附近的環保點做資源回收。三姊弟乖巧懂事,課業表現也越來越好,每一年,都獲得學校老師,還有志工推薦慈濟獎助學金的肯定。 

每個月一次的環保日,余家三姐弟,都是會跟著媽媽一起來做志工。 

慈濟助學生 余燕玲:「走在馬路上看到很多垃圾這些,就好像環境沒有受到保護,環保好像在做義工這樣幫忙別人,然後自己沒有辦法出錢就出力。」 

家長 黃明芬:「因為慈濟做這個環保,它是真的幫到人。」 

六年前在志工邀約下,來到環保站,也感受到志工的貼心呵護。 

慈濟助學生 余燕玲:「因為我每次考試壓力,在講(感覺)很壓力,然後她就會捉我拉一旁,跟我講不要壓力要放鬆。」 

慈濟志工 郭慧霞:「在環保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問她學校的課業,然後就關懷她的家庭狀況。」 

體恤父母辛勞,三個孩子懂事乖巧,不只品德好,成績進步,還會幫忙做家務,今年更再度獲得慈濟獎助學金的肯定。 

慈濟志工 陳韋芷:「看到的是他們的孩子,都不會讓他媽媽就是起煩惱,就是很乖巧的。」 

自立自愛的孩子,有福,也讓父母最安心。 

呂嘉嘉 鄧凱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為健康也為環境 政治圈吹蔬食風


素食成為一種趨勢,各國素食主義者數量,節節上升,很多政治人物,也是素食一族,帶您來認識。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身為政治人物,必須隨時處於最好的狀態。繁忙的國會,隆重的外交場合,媒體的熱烈關注,一舉一動,都不能馬虎。回到私人生活,他們對飲食的價值觀,也是非常講究。 

「身為高危險群 我不要當拿健康開玩笑的笨蛋─柯林頓」 

前美國總統 柯林頓:「我會這麼做(吃素),是因為心臟手術四年過後,我又安裝了心臟支架,我意會到 我的身體狀況,沒有太多空間能承受膽固醇,或者那些會導致血管阻塞的物質,而且我還想當阿公。」 

前美國總統,柯林頓,2004年健康走下坡,2010年某天早上,臉色蒼白極度疲憊,經過診斷必須安裝心臟支架。下定決心吃素,減輕身體負擔,最後減掉13公斤,恢復輕盈體態。 

「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改變生活方式,成為氣候變遷的解藥。─高爾 」 

身為環境保育家的前美國副總統,高爾,致力解決全球危機,氣候變遷 
畜牧業,產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汙水,消耗大片土地。 
高爾呼籲外界,逆轉氣候變遷,要從草根做起,少吃肉,是其中一項要務。 

美國前副總統 高爾:「唯一能解決(氣候變遷)的方式,應該由草根做起, 朋友告訴朋友,鄰居告訴鄰居。」 

「除了對人權和環境正義,我們黨對動物福利,也有堅定的承諾。─柯賓」 

英國工黨領袖柯賓,基於對動物的大愛,20歲,開始吃素,是一位極度重視,動物福利的政治家 

1983年從政以來,跟動物福利,以及反對活體實驗的團體合作。光是過去三年,在國會的初期動議,就簽署了13個,跟動物福利有關的法案。除了以上三位,聖雄甘地,基於不殺生反暴力茹素。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在自傳中表示16歲開始吃素。還有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認為動物,應該跟人類持有平等權利,支持素食主義。 

黃婕恩 陳品臻 編譯  Read more

風災中長期關懷 禦寒物資暖過冬


七月的尼伯特颱風,造成福建閩清縣、永泰縣多個村落受災,慈濟志工對鄉親的關懷,從九月之後,也轉成中長期計畫,尤其是最近天氣轉涼,志工提前為受災鄉親送來過冬物資,包括禦寒衣物、毛毯、棉被、日用品,要讓一無所有的鄉親,帶著這分溫暖,捱過災後的這個寒冬。 

清晨五點,天還沒亮,慈濟志工忙著把物資搬上車,這一路顛簸的目的地,是七月尼伯特風災肆虐後的,閩清縣坂東鎮,兩百位志工,分成四條動線,為受災鄉親提前送來過冬物資 

受災鄉親 劉仁川:「你不光是發我們徤東(鎮),塔莊那邊也有啊!當然我們,趕到這裡(領物資),感到很感謝你們。」 

受災鄉親 楊蓮花:「感謝你們台灣同志們,謝謝你們喔,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受災鄉親 詹惠彩:「你們的那個愛心太大了,真的是,給我們帶來這麼多幸福。」 

領到物資的鄉親,喜悅全寫在臉上,因為許多人風災後一無所有,在天氣逐漸轉涼的現在,禦寒成了最急切的課題。 

受災鄉親 劉梅英:「(這些東西有沒有實用),很實用,現在馬上就可以用了,天冷了喔!」 

受災鄉親 張澤英:「就講你們剛剛好發了(兩床被),我女兒先跟我睡,我老公現在不在家,(另一床)就先給我公公蓋一下。」 

慈濟志工 胡穎:「山區的鄉親怕冷,他說希望被子能夠重一些,所以我們考量了以後,就是為他們來提供,八斤(四公斤)的棉被。」 

志工的貼心,不僅如此,在坂東中心小學的發放點,這對老夫婦,阿公拄著枴杖,阿嬤又坐在輪椅上,志工不捨,所以親自將物資送到家中。 

慈濟志工 與 周阿嬤:「(很暖和)很暖和,摸起來可舒服了,你太關心我了,好關心喔!」 

四個點的發放,總共幫助了1835戶家庭,志工人力雖然不多,但做得歡喜不喊累,只希望鄉親們臉上的笑容,能像這天這樣一直綻放著。 

真善美志工 福建報導  Read more

屏東菩薩廣學習 效法典範心揚善

圖說:一群遠從屏東恆春的環保菩薩一行四十多人,在慈濟志工謝美玉的策畫安排下,10月28日搭乘高鐵北上來到台北,參訪慈濟內湖環保站、大愛感恩科技、及人文志業中心。一則,深入認識了解慈濟環保回收,二則,調劑身心,平時都在環保站內做資源回收的環保菩薩,藉著參訪來清淨心靈。(攝影/曹書豪)時序進入初冬,天氣漸涼,今年的秋冬比往常來的晚;在暑熱天氣,令人人感到炎熱難受的秋老虎,各各躲進冷氣房不想外出,但有一群遠從屏東恆春的環保菩薩一行四十多人,在慈濟志工謝美玉的策畫安排下,10月28日搭乘高鐵北上來到台北,參訪慈濟內湖環保站、大愛感恩科技、及人文志業中心。一則,深入認識了解慈濟環保回收,二則,調劑身心,藉著參訪來清淨心靈。

在今年8月屏東環保合心志工 謝美玉曾經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場勘,就希望帶屏東環保菩薩們來台北參訪內湖環保站、大愛感恩科技、及大愛電視台,讓屏東的環保菩薩們,實際走訪慈濟志業,深入了解慈濟環保回收。「真的很感恩大家,我這樣呼籲邀請就來了這麼多人,真歡喜要來(大愛感恩科技)這邊參訪,很感恩這次大家的參與!今天看到大家真的是法喜充滿,像是內湖環保站,我還真的是第一次去參訪,收穫滿滿,感恩大家願意來響應此次台北環保之旅。」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結緣一台寶特瓶模擬抽紗機(棉花糖機改良),期待可運用在屏東環保教育上,帶動更多的人響應環保。(攝影/曹書豪)原本家住在北部,民國64年搬家到南部去的環保菩薩 張玉蓮分享:「很難得我們有這個機會來到台北參訪,那時候還沒有內湖的環保站,沒有機會參與到。今天看到內湖環保站很先進,舉例勸素來說,看到樂熱牛的熱熱牧場,看得實在很感動,為了(有效)傳達素食理念,透過遊戲的方式吸引會眾,真的可以真心感受到內湖環保站的的用心,跟上時代的潮流,雖然我們南部比較草根,可以繼續努力。」

每天一大早,摸黑出門沿路做環保回收,風雨無阻每天忙得笑咪咪,總令年輕志工佩服的謝林金枝老菩薩,1926年出生,今年高齡90歲,站在台前依然直直沒有駝背;當年因為媳婦林玉珠接觸慈濟,帶著她做環保,一做將近有二十年之久的環保,謝林金枝老菩薩分享,有做有差,庇陰好子孫:「做環保真歡喜,有做有差,沒做就整天都空閒閒,對的事,做就對了!」

圖說:識字不多的林玉梅老菩薩,參與慈濟後才開始學寫字!從民國78年開始,當時還沒有環保站,做到現在有環保站,一做就做了將近有27年之久,「當年聽師父說,撿這些破銅爛鐵、廢紙等,可以回收再製,又可以救人!」(攝影/曹書豪)《草根小語》:「我們一輩子也不識字,但若認真就學得會,人生啊,日本人說娜米娜米,就是海海就好。現在人比較幸福,但不會惜福,但使我們這輩人都很惜福,現在若比起小時後,天差地遠。」識字不多的林玉梅老菩薩,參與慈濟後才開始學寫字。從民國78年開始做慈濟,當時還沒有環保站,做到現在有環保站,一做就做了將近有27年之久,「當年聽師父說,撿這些破銅爛鐵、廢紙等,可以回收再製,又可以救人!每天四點就起來,帶著推車四處去撿…,也有曾經有人跟我先生說『你家是沒錢?不然你老婆怎麼都在撿?』我先生都會替我講公道『不是唷,她去撿就有愛心,是為了慈濟,撿個些可以(拿去賣)做救濟、幫助別人!』。」林玉梅老表示做環保真好,歡迎大家都來做環保,愛護地球。

落實清淨在源頭,回收確實分類、避免浪費食物,要讓地球不生病,是大家的責任,期許人人身體力行,宣導環保理念,讓環境可以更好;在屏東九十多歲、八十多歲,七十多歲老菩薩大有人在,看到老菩薩們的精進,持之以恆,各各都是為人典範,做環保的精神,值得年輕人效法學習,因為保護大地人人有責,廣邀有更多的人做環保,將善念匯聚在此,成就大愛無私。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20161103-14.jpg 

Read more

屏東菩薩廣學習 效法典範心揚善

圖說:一群遠從屏東恆春的環保菩薩一行四十多人,在慈濟志工謝美玉的策畫安排下,10月28日搭乘高鐵北上來到台北,參訪慈濟內湖環保站、大愛感恩科技、及人文志業中心。一則,深入認識了解慈濟環保回收,二則,調劑身心,平時都在環保站內做資源回收的環保菩薩,藉著參訪來清淨心靈。(攝影/曹書豪)時序進入初冬,天氣漸涼,今年的秋冬比往常來的晚;在暑熱天氣,令人人感到炎熱難受的秋老虎,各各躲進冷氣房不想外出,但有一群遠從屏東恆春的環保菩薩一行四十多人,在慈濟志工謝美玉的策畫安排下,10月28日搭乘高鐵北上來到台北,參訪慈濟內湖環保站、大愛感恩科技、及人文志業中心。一則,深入認識了解慈濟環保回收,二則,調劑身心,藉著參訪來清淨心靈。

在今年8月屏東環保合心志工 謝美玉曾經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場勘,就希望帶屏東環保菩薩們來台北參訪內湖環保站、大愛感恩科技、及大愛電視台,讓屏東的環保菩薩們,實際走訪慈濟志業,深入了解慈濟環保回收。「真的很感恩大家,我這樣呼籲邀請就來了這麼多人,真歡喜要來(大愛感恩科技)這邊參訪,很感恩這次大家的參與!今天看到大家真的是法喜充滿,像是內湖環保站,我還真的是第一次去參訪,收穫滿滿,感恩大家願意來響應此次台北環保之旅。」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結緣一台寶特瓶模擬抽紗機(棉花糖機改良),期待可運用在屏東環保教育上,帶動更多的人響應環保。(攝影/曹書豪)原本家住在北部,民國64年搬家到南部去的環保菩薩 張玉蓮分享:「很難得我們有這個機會來到台北參訪,那時候還沒有內湖的環保站,沒有機會參與到。今天看到內湖環保站很先進,舉例勸素來說,看到樂熱牛的熱熱牧場,看得實在很感動,為了(有效)傳達素食理念,透過遊戲的方式吸引會眾,真的可以真心感受到內湖環保站的的用心,跟上時代的潮流,雖然我們南部比較草根,可以繼續努力。」

每天一大早,摸黑出門沿路做環保回收,風雨無阻每天忙得笑咪咪,總令年輕志工佩服的謝林金枝老菩薩,1926年出生,今年高齡90歲,站在台前依然直直沒有駝背;當年因為媳婦林玉珠接觸慈濟,帶著她做環保,一做將近有二十年之久的環保,謝林金枝老菩薩分享,有做有差,庇陰好子孫:「做環保真歡喜,有做有差,沒做就整天都空閒閒,對的事,做就對了!」

圖說:識字不多的林玉梅老菩薩,參與慈濟後才開始學寫字!從民國78年開始,當時還沒有環保站,做到現在有環保站,一做就做了將近有27年之久,「當年聽師父說,撿這些破銅爛鐵、廢紙等,可以回收再製,又可以救人!」(攝影/曹書豪)《草根小語》:「我們一輩子也不識字,但若認真就學得會,人生啊,日本人說娜米娜米,就是海海就好。現在人比較幸福,但不會惜福,但使我們這輩人都很惜福,現在若比起小時後,天差地遠。」識字不多的林玉梅老菩薩,參與慈濟後才開始學寫字。從民國78年開始做慈濟,當時還沒有環保站,做到現在有環保站,一做就做了將近有27年之久,「當年聽師父說,撿這些破銅爛鐵、廢紙等,可以回收再製,又可以救人!每天四點就起來,帶著推車四處去撿…,也有曾經有人跟我先生說『你家是沒錢?不然你老婆怎麼都在撿?』我先生都會替我講公道『不是唷,她去撿就有愛心,是為了慈濟,撿個些可以(拿去賣)做救濟、幫助別人!』。」林玉梅老表示做環保真好,歡迎大家都來做環保,愛護地球。

落實清淨在源頭,回收確實分類、避免浪費食物,要讓地球不生病,是大家的責任,期許人人身體力行,宣導環保理念,讓環境可以更好;在屏東九十多歲、八十多歲,七十多歲老菩薩大有人在,看到老菩薩們的精進,持之以恆,各各都是為人典範,做環保的精神,值得年輕人效法學習,因為保護大地人人有責,廣邀有更多的人做環保,將善念匯聚在此,成就大愛無私。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20161103-14.jpg 

Read more

Wednesday, 02 November 2016

2016,11/02 企業社會責任(CSR)論壇

【對象】安永會計
【時間】2016年11月02日(三)09:00-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1102-41.jpg20161102-42.jpg 
Read more

裝櫃備災凝聚力 下班動員自發心

圖說:今日(10/26),為因應慈濟美國總會與北加州備災需求,三貨櫃(20、20、40呎)要裝上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賑災毛毯、圍巾以及發放袋,要將有形的物質,可以獲得實質的溫暖與全球慈濟人的愛心裝滿遞送,送往備災處。(攝影/陳品穎)今日(10/26),為因應慈濟美國總會與北加州備災需求,三貨櫃(20、20、40呎)要裝上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賑災毛毯、圍巾以及發放袋,要將有形的物質,實質的溫暖與全球慈濟人的愛心裝滿遞送,送往備災處。

每次皆會參與毛毯裝櫃的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孫斌說道:「這次來了二十多位志工,大家利用下班時間合力來完成裝櫃,將愛心送往地球的另一頭(美國總會/北加州)妥善送達。」

因人人的自發心,所凝聚出的是一個半鐘頭即完成了三櫃位的使命。有在新竹科學園區上班的師兄,也特別今日請假前來參與,而在場所有師兄皆於下班六時半,主動前來,開心的表示:「還是要來幫忙,累了就換人補位。」

「累了就下來休息,接續替補」,相信是最簡單又有效率的合作方式,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提醒:「現在,大家在工作上都很注重『分工』,可惜,忘了『合作』。」然而透過合和互協,貨櫃從空到放滿,要排放整齊,緊緊堆疊,最後才能封櫃,縱使各個汗流滿身,但能合作完成使命,相信是最實在開心的事。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圖說:「累了就下來休息,接續替補」,相信是最簡單又有效率的合作方式,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提醒:「現在,大家在工作上都很注重『分工』,可惜,忘了『合作』。」然而透過合和互協,貨櫃從空到放滿,要排放整齊,緊緊堆疊,最後才能封櫃,縱使各個汗流滿身,但能合作完成使命,相信是最實在開心的事。(攝影/許育仁)

寶特瓶再生織品 縫紉裁剪忙不迭

最近一兩個月,國際間多個國家地區,發生天然災害。慈濟基金會對於有需要的災區,著手進行勘災賑災,因此,位在台北的慈濟內湖聯絡處,趕製一萬件毛毯。志工們都是把握著一天國定假日(10/25),不在乎悶熱,在鐵皮屋裡忙不停。
烈日下的鐵皮屋,只有抽風扇。(NS縫紉機聲音) 縫紉機嘎嘎作響,志工們忘了喊熱。
志工 陳淑貞:「這個也不是常常有的, 所以一定要把握因緣 。」
志工:「以前有做過 一聽到訊息, 還有(吳)月鶯師姊的呼喚, 馬上就是使命必達 。」
海地、菲律賓、北美洲等多個國家地區,近日遭逢天然災害,賑災行動在即,慈濟內湖聯絡處趕製一萬條毛毯。現場機器維修 也是關鍵項目。
志工 林輝鴻:「國中畢業就學習(針車)到現在 , (做那麼久了哦), 退休後就直接 師姊介紹, 進入慈濟 就開始做志工 。」
追求高效率、卻也看見箇中的用心。
志工:「(它有畫線嘛), 有 有畫線 不大清楚。」
為苦難人付出,五歲小女孩也跟著投入。
五件毛毯成一包、十件裝一箱。環保賑災毛毯、已經待命。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裝櫃備災凝聚力 下班動員自發心

圖說:今日(10/26),為因應慈濟美國總會與北加州備災需求,三貨櫃(20、20、40呎)要裝上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賑災毛毯、圍巾以及發放袋,要將有形的物質,可以獲得實質的溫暖與全球慈濟人的愛心裝滿遞送,送往備災處。(攝影/陳品穎)今日(10/26),為因應慈濟美國總會與北加州備災需求,三貨櫃(20、20、40呎)要裝上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賑災毛毯、圍巾以及發放袋,要將有形的物質,實質的溫暖與全球慈濟人的愛心裝滿遞送,送往備災處。

每次皆會參與毛毯裝櫃的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孫斌說道:「這次來了二十多位志工,大家利用下班時間合力來完成裝櫃,將愛心送往地球的另一頭(美國總會/北加州)妥善送達。」

因人人的自發心,所凝聚出的是一個半鐘頭即完成了三櫃位的使命。有在新竹科學園區上班的師兄,也特別今日請假前來參與,而在場所有師兄皆於下班六時半,主動前來,開心的表示:「還是要來幫忙,累了就換人補位。」

「累了就下來休息,接續替補」,相信是最簡單又有效率的合作方式,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提醒:「現在,大家在工作上都很注重『分工』,可惜,忘了『合作』。」然而透過合和互協,貨櫃從空到放滿,要排放整齊,緊緊堆疊,最後才能封櫃,縱使各個汗流滿身,但能合作完成使命,相信是最實在開心的事。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圖說:「累了就下來休息,接續替補」,相信是最簡單又有效率的合作方式,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提醒:「現在,大家在工作上都很注重『分工』,可惜,忘了『合作』。」然而透過合和互協,貨櫃從空到放滿,要排放整齊,緊緊堆疊,最後才能封櫃,縱使各個汗流滿身,但能合作完成使命,相信是最實在開心的事。(攝影/許育仁)

寶特瓶再生織品 縫紉裁剪忙不迭

最近一兩個月,國際間多個國家地區,發生天然災害。慈濟基金會對於有需要的災區,著手進行勘災賑災,因此,位在台北的慈濟內湖聯絡處,趕製一萬件毛毯。志工們都是把握著一天國定假日(10/25),不在乎悶熱,在鐵皮屋裡忙不停。
烈日下的鐵皮屋,只有抽風扇。(NS縫紉機聲音) 縫紉機嘎嘎作響,志工們忘了喊熱。
志工 陳淑貞:「這個也不是常常有的, 所以一定要把握因緣 。」
志工:「以前有做過 一聽到訊息, 還有(吳)月鶯師姊的呼喚, 馬上就是使命必達 。」
海地、菲律賓、北美洲等多個國家地區,近日遭逢天然災害,賑災行動在即,慈濟內湖聯絡處趕製一萬條毛毯。現場機器維修 也是關鍵項目。
志工 林輝鴻:「國中畢業就學習(針車)到現在 , (做那麼久了哦), 退休後就直接 師姊介紹, 進入慈濟 就開始做志工 。」
追求高效率、卻也看見箇中的用心。
志工:「(它有畫線嘛), 有 有畫線 不大清楚。」
為苦難人付出,五歲小女孩也跟著投入。
五件毛毯成一包、十件裝一箱。環保賑災毛毯、已經待命。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歡喜付出做環保 桃園環保參訪行

圖說:「環保要共知、共識、共行,大地平安,人類才能平安。」10月27日,桃園龍岡和氣環保志工參訪,從桃園北上來到台北,參訪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內湖環保站、及大愛感恩科技。(攝影/曹書豪)「環保要共知、共識、共行,大地平安,人類才能平安。」10月27日,桃園龍岡和氣環保志工參訪,從桃園北上來到台北,參訪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內湖環保站、及大愛感恩科技。

臺灣已經邁向高齡化社會,『老人問題』日益嚴重,長者在家中沒有人照顧,每人都要有一個心靈依靠,就沒有什麼精神上的空虛,做有意義的工作,心情將常常愉悅歡喜,就像是長者走進慈濟環保站做環保,生活有重心,不僅有助身體機能持續運作,也能增加自信。因為投入環保,得到身心健康,同時在為社會、為大地無私地付出,更是守護大地、社會的寶;盡一份疼惜地球的心,進而將生命發揮到最大的效用。雖然年紀稍大,但還能回饋社會、疼惜地球,將生命發揮到最大的效用。「看看這麼多的老菩薩,做環保日日守護地球,身體健康!這是最善的寶。」

圖說:發心護持慈濟,成為慈濟榮董的梨楊春分享:「感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尚歡喜,很大很大的收穫,做環保時在是真的很好,期望有更多的人來做環保。」(攝影/曹書豪)做環保沒煩惱、做環保身體好、做環保智慧高。發心護持慈濟,成為慈濟榮董的梨楊春分享:「感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尚歡喜,很大很大的收穫,做環保時在是真的很好,期望有更多的人來做環保。」有三個兒子的梨楊春,兒子們都非常孝順,為了照顧到媽媽,都會接引媽媽來家裡住,但一個在嘉義、一個在台中、一個在桃園,經常南北奔波,不管到哪個兒子家住,梨楊春都會固定到環保站做環保,因為做環保是他人生最快樂的事。

圖說:環保菩薩 邱月娥分享:「尚介讚、有意義的就是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師兄以防割手套與邱月娥師姊結緣,說明防割手套研發緣起,是為了可保護志工的安全,例如環保菩薩在做環保分類時,可預防被尖銳物割傷。(攝影/曹書豪)環保菩薩 張琚行表示:「看到大愛感恩科技將資源回收寶特瓶,透過高科技 (方式) 製成產品,不僅保護大地,資源再利用,環保減量,減少我們地球汙染、及溫室效應,對整個地球來講,真的是一大福因,同時又做愛心,大家能在這麼好的福田裡面付出,更因該好好把握,天天做環保。」

「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真的非常得開心,一進來就會感受到有很多新的產品,不管是鞋子、襪子、手套、圍巾、毛毯、衣服,樣樣都是環保菩薩的用心。」環保菩薩 張珊瑚分享,肯定大愛感恩科技做做環保產品既實用又美觀,「還有護膝、護挽、手套等…對我們環保菩薩來說是非常所需,因為在做環保的同時,容易受傷,穿上去以後就能多一層的保護。」不管是一件毛毯膚慰鄉親,或一雙防穿刺白鞋保護志工安危,樣樣都化無用為有用,發揮出淋淋盡,同時將愛傳遞到全世界。

最後,環保菩薩 邱月娥分享:「尚介讚、有意義的就是大愛感恩科技!感恩環保菩薩們的用心,天天投入都在環保,保護大地人人有責,廣邀有更多的人做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結緣一台寶特瓶模擬抽紗機(棉花糖機改良),期待透過簡易的操作與講解,讓走進慈濟環保教育站大德與會眾,能清楚了解並見證,原來硬硬的寶特瓶可以再製成柔軟舒適的毛毯及衣服。 (攝影/曹書豪) 

Read more

歡喜付出做環保 桃園環保參訪行

圖說:「環保要共知、共識、共行,大地平安,人類才能平安。」10月27日,桃園龍岡和氣環保志工參訪,從桃園北上來到台北,參訪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內湖環保站、及大愛感恩科技。(攝影/曹書豪)「環保要共知、共識、共行,大地平安,人類才能平安。」10月27日,桃園龍岡和氣環保志工參訪,從桃園北上來到台北,參訪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內湖環保站、及大愛感恩科技。

臺灣已經邁向高齡化社會,『老人問題』日益嚴重,長者在家中沒有人照顧,每人都要有一個心靈依靠,就沒有什麼精神上的空虛,做有意義的工作,心情將常常愉悅歡喜,就像是長者走進慈濟環保站做環保,生活有重心,不僅有助身體機能持續運作,也能增加自信。因為投入環保,得到身心健康,同時在為社會、為大地無私地付出,更是守護大地、社會的寶;盡一份疼惜地球的心,進而將生命發揮到最大的效用。雖然年紀稍大,但還能回饋社會、疼惜地球,將生命發揮到最大的效用。「看看這麼多的老菩薩,做環保日日守護地球,身體健康!這是最善的寶。」

圖說:發心護持慈濟,成為慈濟榮董的梨楊春分享:「感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尚歡喜,很大很大的收穫,做環保時在是真的很好,期望有更多的人來做環保。」(攝影/曹書豪)做環保沒煩惱、做環保身體好、做環保智慧高。發心護持慈濟,成為慈濟榮董的梨楊春分享:「感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尚歡喜,很大很大的收穫,做環保時在是真的很好,期望有更多的人來做環保。」有三個兒子的梨楊春,兒子們都非常孝順,為了照顧到媽媽,都會接引媽媽來家裡住,但一個在嘉義、一個在台中、一個在桃園,經常南北奔波,不管到哪個兒子家住,梨楊春都會固定到環保站做環保,因為做環保是他人生最快樂的事。

圖說:環保菩薩 邱月娥分享:「尚介讚、有意義的就是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師兄以防割手套與邱月娥師姊結緣,說明防割手套研發緣起,是為了可保護志工的安全,例如環保菩薩在做環保分類時,可預防被尖銳物割傷。(攝影/曹書豪)環保菩薩 張琚行表示:「看到大愛感恩科技將資源回收寶特瓶,透過高科技 (方式) 製成產品,不僅保護大地,資源再利用,環保減量,減少我們地球汙染、及溫室效應,對整個地球來講,真的是一大福因,同時又做愛心,大家能在這麼好的福田裡面付出,更因該好好把握,天天做環保。」

「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真的非常得開心,一進來就會感受到有很多新的產品,不管是鞋子、襪子、手套、圍巾、毛毯、衣服,樣樣都是環保菩薩的用心。」環保菩薩 張珊瑚分享,肯定大愛感恩科技做做環保產品既實用又美觀,「還有護膝、護挽、手套等…對我們環保菩薩來說是非常所需,因為在做環保的同時,容易受傷,穿上去以後就能多一層的保護。」不管是一件毛毯膚慰鄉親,或一雙防穿刺白鞋保護志工安危,樣樣都化無用為有用,發揮出淋淋盡,同時將愛傳遞到全世界。

最後,環保菩薩 邱月娥分享:「尚介讚、有意義的就是大愛感恩科技!感恩環保菩薩們的用心,天天投入都在環保,保護大地人人有責,廣邀有更多的人做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結緣一台寶特瓶模擬抽紗機(棉花糖機改良),期待透過簡易的操作與講解,讓走進慈濟環保教育站大德與會眾,能清楚了解並見證,原來硬硬的寶特瓶可以再製成柔軟舒適的毛毯及衣服。 (攝影/曹書豪) 

Read more

Tuesday, 01 November 2016

2016,11/01 台灣優禮獎頒獎

台灣優禮獎頒獎

20161102-31.jpg
20161102-32.jpg20161102-33.jpg20161102-34.jpg
Read more

循環經濟時代起 大愛感恩永續行

圖說:天下雜誌記者及工研院一行共七人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由志工李鼎銘接受天下雜誌的專訪。(攝影者:張絮評)大愛感恩科技自2008年成立以來,團隊努力備受國內外各界的肯定如2011年榮獲第七屆《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公益推動類首獎、《經理人月刊》舉辦第三屆2013年台灣中小企業社會責任獎、2014年《天下雜誌》「天下企業公民獎」─中堅企業組及新秀獎首獎等,於2016年5月也正式通過B Corp (Benefit Corporation, B型企業)認證,成為台灣第10個B型企業,大愛感恩從創立以來始終秉持藉著有形的產品,影響更多的人將環保理念深植到每個人的心中。今日(10/26)天下雜誌記者及工研院一行共七人,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由志工 李鼎銘親自接受天下雜誌的專訪及互動。

此次訪問主軸為近幾年大家討論到CSR(企業社會責任),相關企業及民眾都越來越清晰這個概念,記者首先談起大愛感恩科技創立的初衷早就超越CSR價值,並把一家公司從管理的核心、到企業的一個內都在推動CSR,而今日來訪主要進一步瞭解『究竟CSR在企業的架構上到底能不能贏得消費者?』核心價值的串聯能夠贏得市場,不僅是國內而是包含國外能夠有一些布局贏得一些成果。對於『循環經濟』,記者反問李總經理的想法為何。李鼎銘進而從公司成立的理念以及環保議提切入談起開始分享:「講到『循環經濟』,大愛感恩科技成立就是『循環經濟』最好的實際例證,很多企業家都是以營利為目的,看到海外實業家當災難來時做得很多,讓身為台灣的企業家的我們考慮除企業營利之外還可以為社會做些什麼?處在21世紀地球暖化、過度開發,我們認為環保的議題是很重要的,因此藉由成立大愛感恩科技來影響更多的人,所以大愛感恩科技追求的是 " 公益大利 "。」

圖說:專訪結束後,志工李鼎銘贈送環保摺疊扇給今日與會的來賓,大家對於環保上的靜思語感到非常貼近自己的內心,還要每日一"善(與扇同音) "。攝影者:張絮評)去年2015年由聯合國所舉辦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屆締約國大會(UNFCCC COP21),國際上視此為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最重要的會議,透過此次會議制訂新的氣候協定。李鼎銘分享此次會議大家達到共識『地球不能再暖化』,有共知、但沒有共行。而大愛感恩科技就是在做這件事情,除了不能再耗費地球資源,並降低工業化所產生的問題,同時又能達到經濟上的發展。大愛感恩科技自創立以來在做的就是把本來為地球的負擔,能夠回收再利用,減少石油的開發,減緩地球暖化有效的付出,同時維持經濟的成長,做到 證嚴上人所期許對環境永續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的「共知、共識、共行」八年走來始終如一。

近一個小時的訪談下來,記者最後提問,對於永續環保概念鼎銘師兄是否能提供新的思維給天下的讀者,讓大家都可以更具備環保精神,鼎銘師兄藉由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化無用為有用』的理念,以六個字就是要創造『續物命‧造福慧』,傳遞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的觀念,在台灣有定期/不定期20萬名環保志工,一直是大愛感恩科技最感恩的人間菩薩;而超過60家合作夥伴及職志工/請購大德等更是讓這個環保與無私的公益平台成真的推手,大愛感恩科技最終盈餘完全回饋社會公益之用做到「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期盼繼續藉著有形的產品,借力使力影響更多人。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循環經濟時代起 大愛感恩永續行

圖說:天下雜誌記者及工研院一行共七人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由志工李鼎銘接受天下雜誌的專訪。(攝影者:張絮評)大愛感恩科技自2008年成立以來,團隊努力備受國內外各界的肯定如2011年榮獲第七屆《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公益推動類首獎、《經理人月刊》舉辦第三屆2013年台灣中小企業社會責任獎、2014年《天下雜誌》「天下企業公民獎」─中堅企業組及新秀獎首獎等,於2016年5月也正式通過B Corp (Benefit Corporation, B型企業)認證,成為台灣第10個B型企業,大愛感恩從創立以來始終秉持藉著有形的產品,影響更多的人將環保理念深植到每個人的心中。今日(10/26)天下雜誌記者及工研院一行共七人,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由志工 李鼎銘親自接受天下雜誌的專訪及互動。

此次訪問主軸為近幾年大家討論到CSR(企業社會責任),相關企業及民眾都越來越清晰這個概念,記者首先談起大愛感恩科技創立的初衷早就超越CSR價值,並把一家公司從管理的核心、到企業的一個內都在推動CSR,而今日來訪主要進一步瞭解『究竟CSR在企業的架構上到底能不能贏得消費者?』核心價值的串聯能夠贏得市場,不僅是國內而是包含國外能夠有一些布局贏得一些成果。對於『循環經濟』,記者反問李總經理的想法為何。李鼎銘進而從公司成立的理念以及環保議提切入談起開始分享:「講到『循環經濟』,大愛感恩科技成立就是『循環經濟』最好的實際例證,很多企業家都是以營利為目的,看到海外實業家當災難來時做得很多,讓身為台灣的企業家的我們考慮除企業營利之外還可以為社會做些什麼?處在21世紀地球暖化、過度開發,我們認為環保的議題是很重要的,因此藉由成立大愛感恩科技來影響更多的人,所以大愛感恩科技追求的是 " 公益大利 "。」

圖說:專訪結束後,志工李鼎銘贈送環保摺疊扇給今日與會的來賓,大家對於環保上的靜思語感到非常貼近自己的內心,還要每日一"善(與扇同音) "。攝影者:張絮評)去年2015年由聯合國所舉辦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屆締約國大會(UNFCCC COP21),國際上視此為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最重要的會議,透過此次會議制訂新的氣候協定。李鼎銘分享此次會議大家達到共識『地球不能再暖化』,有共知、但沒有共行。而大愛感恩科技就是在做這件事情,除了不能再耗費地球資源,並降低工業化所產生的問題,同時又能達到經濟上的發展。大愛感恩科技自創立以來在做的就是把本來為地球的負擔,能夠回收再利用,減少石油的開發,減緩地球暖化有效的付出,同時維持經濟的成長,做到 證嚴上人所期許對環境永續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的「共知、共識、共行」八年走來始終如一。

近一個小時的訪談下來,記者最後提問,對於永續環保概念鼎銘師兄是否能提供新的思維給天下的讀者,讓大家都可以更具備環保精神,鼎銘師兄藉由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化無用為有用』的理念,以六個字就是要創造『續物命‧造福慧』,傳遞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的觀念,在台灣有定期/不定期20萬名環保志工,一直是大愛感恩科技最感恩的人間菩薩;而超過60家合作夥伴及職志工/請購大德等更是讓這個環保與無私的公益平台成真的推手,大愛感恩科技最終盈餘完全回饋社會公益之用做到「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期盼繼續藉著有形的產品,借力使力影響更多人。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法脈宗門精進營 四大志業齊交流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們把握機會參加今年的法脈宗門營中與個志業體同仁共同學習 (照片:大愛感恩)2016年慈濟四大志業同仁的法脈宗門營於10/21~10/23舉行,營隊中可以感受到 上人與常住師父的期許 -「法脈宗門營就是法會」,人文與道氣並進、積極與效率並行、慧命再次成長。透過分享、座談、活動與演繹等方式,傳遞此次營隊「宗門永續、組織優化」的主題來凝聚共識,有別於外界企業之年度受訓,法脈宗門營人人用聲色清明和齊、用法親關懷相待來互動,處處感受到利他、自利的溫馨與圓滿。

今年慈大傳播研究所畢業,立定職志合一工作志向,隨即加入大愛感恩科技工作行列的 絮評分享,在營隊第二天晚上「以你心會我心」的小組交流中,課務團隊搬出了大麻繩讓大家進行拔河比賽,在拔河中誰都不想輸,有兩股力量強烈較勁,拔河的當下讓她深深的體悟現今社會善、惡人性的纏鬥,現今社會裡的年青人應該挺身而出、發揮生命良能推動善業,慈濟走過五十年,接下來的傳承真的要有更多勇敢的年青人一起來投入,欣見這次在營隊中,看到許多年青人投入志業體的身影,希望大家「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合、和、互、協為維護慈濟四大志業、創造人間美善的工作來努力。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們把握機會參加今年的法脈宗門營中與個志業體同仁共同學習 (照片:大愛感恩)學習成為中流砥柱、不受外境影響,德佺師父於『行願五十、慧命永續』的座談,也令許多同仁印象非常深刻,素戀師姑的口述分享與書豪師兄的筆記心得中,就不約而同的提到,德佺師父回想自己出家修行,難免也會有起煩惱的時候,有一次大雨天時,她抬頭仰望中央山脈,因為山上有一些樹根長得不夠深,驚見土石流滑動的恐怖現象,這讓她體悟到「一個人生氣煩燥的情緒,往往也會帶給周遭的人生起憂心煩腦,這就如同土石流影響旁邊樹林滑動一樣」。在志業體服務,我們都要學習發願做那一顆扎根深厚、阻擋整片樹林滑動的大樹,防止心靈土石流、信根要堅定,才能維護好四大志業的每一片菩提林。

圖說:今年慈大傳播研究所畢業,立定職志合一工作志向的 絮評分享(圖中),慈濟走過五十年,接下來的傳承真的要有更多勇敢的年青人一起來投入,希望大家「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合、和、互、協為維護慈濟四大志業、創造人間美善的工作來努力 (照片:大愛感恩)今年培訓的慈青學長同仁 于禎分享,課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便是 - 「永續需要堅持最初的那一念心」。這不僅僅是在永續上面,覺得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也都需要秉持著這一念初發心,無論遇到任何挫折或是考驗才不容易被擊倒。職場中亦是如此,若部門內的每一位同仁都能堅守自己的崗位,並且持續多出那0.5分精進的力量,那麼每一個小小螺絲釘的力量匯聚起來,便能成就大事。營隊之後,于禎更體悟 上人的靜思法語「不能小看自己,人有無限可能」,每個人的潛能都需要用心挖掘,唯有親身實做才能夠深刻體悟如何從「不可能當中創造可能」的道理。

於營隊圓緣時的心得分享,經營規劃室的主管 慧萍師姊代表團隊上台分享,於今年第十一屆法脈宗門營的主題中,再再給大愛感恩科技的主管、同仁許多的勉勵。慧命的永續:把握每年的因緣讓同仁淨心,將感動能帶回工作崗位上用『堅持的力量』繼續前進;志業的永續:每個志業都有屬於自己要守護的磐石,大愛感恩也會將環保好好推展,聽從 上人的方向『慈悲科技、淨化人心』,為守護大地的磐石而努力;環保的永續:很感恩這次的主題帶給我們很大的影響,透過有形的產品來傳達無形的理念,這樣的影響付出是我們全體同仁要繼續『堅持』的。志業路上難行能行,感恩慈濟家人共同守護。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學習成為中流砥柱、不受外境影響,德佺師父於『行願五十、慧命永續』的座談,也令許多同仁印象非常深刻,素戀師姑(左圖右一)的口述分享與書豪師兄的筆記心得中,就不約而同的提到,在志業體服務,我們都要學習發願做那一顆扎根深厚、阻擋整片樹林滑動的大樹 (照片:呂怡德) 

Read more

法脈宗門精進營 四大志業齊交流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們把握機會參加今年的法脈宗門營中與個志業體同仁共同學習 (照片:大愛感恩)2016年慈濟四大志業同仁的法脈宗門營於10/21~10/23舉行,營隊中可以感受到 上人與常住師父的期許 -「法脈宗門營就是法會」,人文與道氣並進、積極與效率並行、慧命再次成長。透過分享、座談、活動與演繹等方式,傳遞此次營隊「宗門永續、組織優化」的主題來凝聚共識,有別於外界企業之年度受訓,法脈宗門營人人用聲色清明和齊、用法親關懷相待來互動,處處感受到利他、自利的溫馨與圓滿。

今年慈大傳播研究所畢業,立定職志合一工作志向,隨即加入大愛感恩科技工作行列的 絮評分享,在營隊第二天晚上「以你心會我心」的小組交流中,課務團隊搬出了大麻繩讓大家進行拔河比賽,在拔河中誰都不想輸,有兩股力量強烈較勁,拔河的當下讓她深深的體悟現今社會善、惡人性的纏鬥,現今社會裡的年青人應該挺身而出、發揮生命良能推動善業,慈濟走過五十年,接下來的傳承真的要有更多勇敢的年青人一起來投入,欣見這次在營隊中,看到許多年青人投入志業體的身影,希望大家「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合、和、互、協為維護慈濟四大志業、創造人間美善的工作來努力。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們把握機會參加今年的法脈宗門營中與個志業體同仁共同學習 (照片:大愛感恩)學習成為中流砥柱、不受外境影響,德佺師父於『行願五十、慧命永續』的座談,也令許多同仁印象非常深刻,素戀師姑的口述分享與書豪師兄的筆記心得中,就不約而同的提到,德佺師父回想自己出家修行,難免也會有起煩惱的時候,有一次大雨天時,她抬頭仰望中央山脈,因為山上有一些樹根長得不夠深,驚見土石流滑動的恐怖現象,這讓她體悟到「一個人生氣煩燥的情緒,往往也會帶給周遭的人生起憂心煩腦,這就如同土石流影響旁邊樹林滑動一樣」。在志業體服務,我們都要學習發願做那一顆扎根深厚、阻擋整片樹林滑動的大樹,防止心靈土石流、信根要堅定,才能維護好四大志業的每一片菩提林。

圖說:今年慈大傳播研究所畢業,立定職志合一工作志向的 絮評分享(圖中),慈濟走過五十年,接下來的傳承真的要有更多勇敢的年青人一起來投入,希望大家「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合、和、互、協為維護慈濟四大志業、創造人間美善的工作來努力 (照片:大愛感恩)今年培訓的慈青學長同仁 于禎分享,課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便是 - 「永續需要堅持最初的那一念心」。這不僅僅是在永續上面,覺得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也都需要秉持著這一念初發心,無論遇到任何挫折或是考驗才不容易被擊倒。職場中亦是如此,若部門內的每一位同仁都能堅守自己的崗位,並且持續多出那0.5分精進的力量,那麼每一個小小螺絲釘的力量匯聚起來,便能成就大事。營隊之後,于禎更體悟 上人的靜思法語「不能小看自己,人有無限可能」,每個人的潛能都需要用心挖掘,唯有親身實做才能夠深刻體悟如何從「不可能當中創造可能」的道理。

於營隊圓緣時的心得分享,經營規劃室的主管 慧萍師姊代表團隊上台分享,於今年第十一屆法脈宗門營的主題中,再再給大愛感恩科技的主管、同仁許多的勉勵。慧命的永續:把握每年的因緣讓同仁淨心,將感動能帶回工作崗位上用『堅持的力量』繼續前進;志業的永續:每個志業都有屬於自己要守護的磐石,大愛感恩也會將環保好好推展,聽從 上人的方向『慈悲科技、淨化人心』,為守護大地的磐石而努力;環保的永續:很感恩這次的主題帶給我們很大的影響,透過有形的產品來傳達無形的理念,這樣的影響付出是我們全體同仁要繼續『堅持』的。志業路上難行能行,感恩慈濟家人共同守護。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學習成為中流砥柱、不受外境影響,德佺師父於『行願五十、慧命永續』的座談,也令許多同仁印象非常深刻,素戀師姑(左圖右一)的口述分享與書豪師兄的筆記心得中,就不約而同的提到,在志業體服務,我們都要學習發願做那一顆扎根深厚、阻擋整片樹林滑動的大樹 (照片:呂怡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