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循環經濟時代起 大愛感恩永續行

  • 列印

圖說:天下雜誌記者及工研院一行共七人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由志工李鼎銘接受天下雜誌的專訪。(攝影者:張絮評)大愛感恩科技自2008年成立以來,團隊努力備受國內外各界的肯定如2011年榮獲第七屆《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公益推動類首獎、《經理人月刊》舉辦第三屆2013年台灣中小企業社會責任獎、2014年《天下雜誌》「天下企業公民獎」─中堅企業組及新秀獎首獎等,於2016年5月也正式通過B Corp (Benefit Corporation, B型企業)認證,成為台灣第10個B型企業,大愛感恩從創立以來始終秉持藉著有形的產品,影響更多的人將環保理念深植到每個人的心中。今日(10/26)天下雜誌記者及工研院一行共七人,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由志工 李鼎銘親自接受天下雜誌的專訪及互動。

此次訪問主軸為近幾年大家討論到CSR(企業社會責任),相關企業及民眾都越來越清晰這個概念,記者首先談起大愛感恩科技創立的初衷早就超越CSR價值,並把一家公司從管理的核心、到企業的一個內都在推動CSR,而今日來訪主要進一步瞭解『究竟CSR在企業的架構上到底能不能贏得消費者?』核心價值的串聯能夠贏得市場,不僅是國內而是包含國外能夠有一些布局贏得一些成果。對於『循環經濟』,記者反問李總經理的想法為何。李鼎銘進而從公司成立的理念以及環保議提切入談起開始分享:「講到『循環經濟』,大愛感恩科技成立就是『循環經濟』最好的實際例證,很多企業家都是以營利為目的,看到海外實業家當災難來時做得很多,讓身為台灣的企業家的我們考慮除企業營利之外還可以為社會做些什麼?處在21世紀地球暖化、過度開發,我們認為環保的議題是很重要的,因此藉由成立大愛感恩科技來影響更多的人,所以大愛感恩科技追求的是 " 公益大利 "。」

圖說:專訪結束後,志工李鼎銘贈送環保摺疊扇給今日與會的來賓,大家對於環保上的靜思語感到非常貼近自己的內心,還要每日一"善(與扇同音) "。攝影者:張絮評)去年2015年由聯合國所舉辦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屆締約國大會(UNFCCC COP21),國際上視此為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最重要的會議,透過此次會議制訂新的氣候協定。李鼎銘分享此次會議大家達到共識『地球不能再暖化』,有共知、但沒有共行。而大愛感恩科技就是在做這件事情,除了不能再耗費地球資源,並降低工業化所產生的問題,同時又能達到經濟上的發展。大愛感恩科技自創立以來在做的就是把本來為地球的負擔,能夠回收再利用,減少石油的開發,減緩地球暖化有效的付出,同時維持經濟的成長,做到 證嚴上人所期許對環境永續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的「共知、共識、共行」八年走來始終如一。

近一個小時的訪談下來,記者最後提問,對於永續環保概念鼎銘師兄是否能提供新的思維給天下的讀者,讓大家都可以更具備環保精神,鼎銘師兄藉由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化無用為有用』的理念,以六個字就是要創造『續物命‧造福慧』,傳遞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的觀念,在台灣有定期/不定期20萬名環保志工,一直是大愛感恩科技最感恩的人間菩薩;而超過60家合作夥伴及職志工/請購大德等更是讓這個環保與無私的公益平台成真的推手,大愛感恩科技最終盈餘完全回饋社會公益之用做到「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期盼繼續藉著有形的產品,借力使力影響更多人。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內湖報導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