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7 August 2016

2016,08/17 雜誌社來訪

【對象】雜誌社
【時間】2016年8月17日(三) 09:3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24-21.jpg20160824-22.jpg 
Read more

雜誌社來訪

【對象】雜誌社
【時間】2016年8月17日(三) 09:3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24-21.jpg20160824-22.jpg 
Read more

DA.AI, Winner of the 2016 Red Dot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

CAPTION: In this year’s Red Dot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 participants from 46 nations showed their best in a total of 21 categories, including e-commerce and retail design categories for the first time ever. (From: red.dot.de/cd/)In this year’s Red Dot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 participants from 46 nations showed their best in a total of 21 categories, including e-commerce and retail design categories for the first time ever. Among these participants, DA.AI applied with its newly developed Heart Purifying Mobile Application under APPs category, Recycle to Recycle (R2R) unde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Eco Concept Store under retail space, Corporate Film under corporate identity, as well as two side projects. Winners were finally announced few days ago, and with great honor, we are glad to inform you all that DA.AI’s mobile application is one of the 2016 Red Dot Communication Award winners.

“The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 is competitive in recent year,” as Professor Dr. Peter Zec, founder and CEO of Red Dot, stressed, “the increasingly international nature of our competition is proof of its growing reputation in the global design world. I am very proud that we have reached our aim of establishing a cross-border platform for good designs, creative ideas and the latest campaigns.” Among this year’s jury, experts from 26 industries over 13 countries, all shared influential characteristics, helped coming up with the winner’s list. It was a competitive year for the Red Dot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 making it even more precious for DA.AI to receive this honor in 2016.

As the DA.AI App UI designer Tom Yang shared, “design is one of the best methods to solve existing social problems, to create aesthetic and functional values to society, or even, to bring inner joy and peace to our hearts. Winning the Red Dot Communication Award is certainly recognition, the DA.AI design team, including App co-design Antonia Chen, will continue to dedicate our expertise in making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With humanitarianism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s, DA.AI is very delightful that this APP can be seen by the world, and truly fulfills its purpose of heart purification.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CAPTION: Winners were finally announced few days ago, and with great honor, we are glad to inform you all that DA.AI’s mobile application is one of the 2016 Red Dot Communication Award winners.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 

Read more

十歲茹素已七年 恆心勸素不氣餒


在南非德本,有位十歲的華裔小女孩朱儀文,從三歲開始茹素,今年七月,因為在報紙上看到一篇關於地球耗能太多的文章,開始有了勸素的想法。她找了表姊,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親手畫了推素卡片,然後在社區逐戶按鈴拜訪,短短一天,募到了22個人願意茹素的響應,朱儀文說,這距離她的目標還很遠,她會繼續努力勸素。 

準備好出門的行囊,十歲的朱儀文和表姊蔣侑芯,開始她們的社區勸素行。 
一人滑著一隻直排輪鞋,穿梭在社區,挨家挨戶按電鈴,兩個小女孩,希望大家可以在每年一月11號茹素 

蔣侑芯 與 朱儀文:「(為什麼會有這個想法),(要這樣做勸素),因為我們想要救地球,(你們怎麼勸素的),我們就問他們(能否吃素),他們就說OK 還是不行。」 

小朋友勸素的心念單純,遇到願意響應的民眾,也歡喜送上親手做的結緣品 

蔣侑芯 與 民眾:「 (這次送給你的結緣品),這個(禮物)很特別, 每年一月11日茹素。」 

蔣侑芯 與 朱儀文:「(書籤怎麼來的) 我們做的,我們用了一個禮拜才做完。」 

下午的拜訪,少了表姊相伴,朱儀文騎著腳踏車,一個人實現為地球做點事的理想 

小蔬童 朱儀文:「沒有很多人說OK,像上午我跟姊姊第一次,到的時候 就有一個人,就說不要 對不起 然後就關門了,(那個時候你要怎麼辦),就繼續走 然後不要放棄。」 

一整天的努力,朱儀文得到了22個人的簽名連署,雖然距離她設定的目標人數,還有一段差距,但勇氣可佳,可謂是保護地球的小尖兵! 

袁亞棋 南非報導  

Read more

Tuesday, 16 August 2016

醫療環保相守護 地球健康天下興

圖說:在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夫婦陪伴,8月12日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主席Krishna Prasad Acharya與三位同仁,帶著感恩心與好奇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一探究竟。(攝影 陳冠銘)2015年4月尼泊爾大地震,慈濟深入災區從事賑災工作。今年4月聯合國於尼泊爾舉辦地震周年研討會,大林慈濟醫院在國際醫療無害組織(HCWH)協助安排下,受邀前往分享,並認識了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 (Health Care Foundation Nepal),在促成此次合作的林名男副院長夫婦因緣牽引、陪伴,8月12日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主席Krishna Prasad Acharya與三位同仁,帶著感恩心與好奇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一探究竟。

因曾在自己的國家上看到「慈悲科技」產品在災難時的妙用,一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外賓們即讚歎大愛環保產品,更愛不釋手、歡喜請購,加入、成為愛心接力的一員。因為都是醫護人員,一知道大愛環保紗可以製成白袍,尼泊爾國家洗腎中心醫師Rishi Kumar Kafle,等不及穿上大愛環保紗所製成的醫生袍,衣著質感展現出來之氣度,令身旁在場所有人讚許有佳,紛紛拍照留影。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峻翔介紹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從尼泊爾地震、慈悲科技的應用,點出大愛價值是軟體、而非硬體,是愛心與科技的結晶。而人間菩薩大招生,能讓當地志工也站出來,自力自救,與慈濟一同協助當地,重建災民信心,不因此而喪失希望,更是重點。

圖說:林名男副院長與李鼎銘總經理期望,四位醫師在親眼看見了自己國家尼泊爾經歷無常災禍、看到了世界各地慈濟的膚慰賑災行動,能感受到慈濟這一份無私無我的一念心,皆只因為單純的「大愛」,讓人人能從感動到行動,也讓愛深植在你我心中。(攝影 陳冠銘)緊接著「環保動態展示秀」,林副院長夫人也一同與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身穿各式簡約、典雅的中國傳薪服飾,雖然都是素人,但每位所彰顯的人文氣質,令台下都讚美不已。

林名男副院長與李鼎銘總經理期望,四位醫師在親眼看見了自己國家尼泊爾經歷無常災禍、看到了世界各地慈濟的膚慰賑災行動,能感受到慈濟這一份無私無我的一念心,皆只因為單純的「大愛」,讓人人能從感動到行動,也讓愛深植在你我心中。

Rishi醫師,受訪時感動表示:「參訪大愛感恩真是太棒了,不論是你們的簡報、熱情的歡迎、以及所做的一切,你們不只展現環保產品,更讓我感受到這一切來自於大愛與慈悲,而我也請購了一些要送給朋友結緣、並傳達產品後面的感動,不僅落實於日常生活,更要推廣環保理念,與地球共生共息。」

圖說:林名男副院長與李鼎銘總經理期望,四位醫師在親眼看見了自己國家尼泊爾經歷無常災禍、看到了世界各地慈濟的膚慰賑災行動,能感受到慈濟這一份無私無我的一念心,皆只因為單純的「大愛」,讓人人能從感動到行動,也讓愛深植在你我心中。(攝影 陳冠銘)同樣隨行的波蘭的博士生古正浩(Mr. Piotr Kurczewski)讚歎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貢獻,在今年六月開始的網路聯署活動,希望能減少台灣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量。「這些塑膠袋因為重量輕等因素,難以回收,即使部分能夠被回收,我認為如果從源頭開始就可以減少使用,我們也不需要開採石油來製作這些塑膠袋。而這些塑膠袋對於環境,尤其是海洋所造成的傷害非常巨大,並且越來越大。」古正浩邀請大家使用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其實我們並沒剩多少時間了,所以也不能漸漸地,需要盡快地改變我們現有的生活方式。」

從去年尼泊爾地震發生至今,慈濟國際賑災團隊一梯次一梯次的出發,膚慰、賑災、重建、陪伴,尼泊爾漸漸認識了慈濟、也了解了台灣;看見了「慈悲科技」在災難中展現出環保科技的光輝,也另各國驚喜讚歎。然而大愛感恩科技相信:有「因」才會成「緣」。在災難中看見的「大愛、感恩、科技」,而來到台灣實地參訪,更認識大愛感恩科技,如此種下好因緣,地球健康天下才會興盛。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報導

圖說:林名男副院長與李鼎銘總經理期望,四位醫師在親眼看見了自己國家尼泊爾經歷無常災禍、看到了世界各地慈濟的膚慰賑災行動,能感受到慈濟這一份無私無我的一念心,皆只因為單純的「大愛」,讓人人能從感動到行動,也讓愛深植在你我心中。(攝影 陳冠銘) 

Read more

醫療環保相守護 地球健康天下興

圖說:在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夫婦陪伴,8月12日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主席Krishna Prasad Acharya與三位同仁,帶著感恩心與好奇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一探究竟。(攝影 陳冠銘)2015年4月尼泊爾大地震,慈濟深入災區從事賑災工作。今年4月聯合國於尼泊爾舉辦地震周年研討會,大林慈濟醫院在國際醫療無害組織(HCWH)協助安排下,受邀前往分享,並認識了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 (Health Care Foundation Nepal),在促成此次合作的林名男副院長夫婦因緣牽引、陪伴,8月12日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主席Krishna Prasad Acharya與三位同仁,帶著感恩心與好奇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一探究竟。

因曾在自己的國家上看到「慈悲科技」產品在災難時的妙用,一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外賓們即讚歎大愛環保產品,更愛不釋手、歡喜請購,加入、成為愛心接力的一員。因為都是醫護人員,一知道大愛環保紗可以製成白袍,尼泊爾國家洗腎中心醫師Rishi Kumar Kafle,等不及穿上大愛環保紗所製成的醫生袍,衣著質感展現出來之氣度,令身旁在場所有人讚許有佳,紛紛拍照留影。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峻翔介紹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從尼泊爾地震、慈悲科技的應用,點出大愛價值是軟體、而非硬體,是愛心與科技的結晶。而人間菩薩大招生,能讓當地志工也站出來,自力自救,與慈濟一同協助當地,重建災民信心,不因此而喪失希望,更是重點。

圖說:林名男副院長與李鼎銘總經理期望,四位醫師在親眼看見了自己國家尼泊爾經歷無常災禍、看到了世界各地慈濟的膚慰賑災行動,能感受到慈濟這一份無私無我的一念心,皆只因為單純的「大愛」,讓人人能從感動到行動,也讓愛深植在你我心中。(攝影 陳冠銘)緊接著「環保動態展示秀」,林副院長夫人也一同與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身穿各式簡約、典雅的中國傳薪服飾,雖然都是素人,但每位所彰顯的人文氣質,令台下都讚美不已。

林名男副院長與李鼎銘總經理期望,四位醫師在親眼看見了自己國家尼泊爾經歷無常災禍、看到了世界各地慈濟的膚慰賑災行動,能感受到慈濟這一份無私無我的一念心,皆只因為單純的「大愛」,讓人人能從感動到行動,也讓愛深植在你我心中。

Rishi醫師,受訪時感動表示:「參訪大愛感恩真是太棒了,不論是你們的簡報、熱情的歡迎、以及所做的一切,你們不只展現環保產品,更讓我感受到這一切來自於大愛與慈悲,而我也請購了一些要送給朋友結緣、並傳達產品後面的感動,不僅落實於日常生活,更要推廣環保理念,與地球共生共息。」

圖說:林名男副院長與李鼎銘總經理期望,四位醫師在親眼看見了自己國家尼泊爾經歷無常災禍、看到了世界各地慈濟的膚慰賑災行動,能感受到慈濟這一份無私無我的一念心,皆只因為單純的「大愛」,讓人人能從感動到行動,也讓愛深植在你我心中。(攝影 陳冠銘)同樣隨行的波蘭的博士生古正浩(Mr. Piotr Kurczewski)讚歎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貢獻,在今年六月開始的網路聯署活動,希望能減少台灣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量。「這些塑膠袋因為重量輕等因素,難以回收,即使部分能夠被回收,我認為如果從源頭開始就可以減少使用,我們也不需要開採石油來製作這些塑膠袋。而這些塑膠袋對於環境,尤其是海洋所造成的傷害非常巨大,並且越來越大。」古正浩邀請大家使用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其實我們並沒剩多少時間了,所以也不能漸漸地,需要盡快地改變我們現有的生活方式。」

從去年尼泊爾地震發生至今,慈濟國際賑災團隊一梯次一梯次的出發,膚慰、賑災、重建、陪伴,尼泊爾漸漸認識了慈濟、也了解了台灣;看見了「慈悲科技」在災難中展現出環保科技的光輝,也另各國驚喜讚歎。然而大愛感恩科技相信:有「因」才會成「緣」。在災難中看見的「大愛、感恩、科技」,而來到台灣實地參訪,更認識大愛感恩科技,如此種下好因緣,地球健康天下才會興盛。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報導

圖說:林名男副院長與李鼎銘總經理期望,四位醫師在親眼看見了自己國家尼泊爾經歷無常災禍、看到了世界各地慈濟的膚慰賑災行動,能感受到慈濟這一份無私無我的一念心,皆只因為單純的「大愛」,讓人人能從感動到行動,也讓愛深植在你我心中。(攝影 陳冠銘) 

Read more

環保實作學分類 資源無價當珍惜


環保教育,從小扎根,汐止一所幼兒園的小朋友,透過環保教育站的參訪,了解分類的正確觀念。中和區慈濟志工,則到國中校園,透過實作教育,讓年輕學子能將環保落實生活。 


面對成堆的回收物,到底應該怎麼分類,漳和國中七年級的孩子,透過親身實作,加深印象。 

漳和國中學生 林煥廷:「大白跟中白可以做的事情跟雜紙做的不一樣,它們經濟效益也不一樣,我們在家裡要愛護每一張紙,不要用完就直接隨手丟掉,應該要做好分類。」 

宣導環保、清淨在源頭,中和志工深入校園,帶著孩子學習分類,也希望他們把這堂課的所學,帶回家中落實。 

漳和國中學生 王振維:「其實裡面那個撿報紙,分類一些紙類就看得出來,任何事情都非常的需要一些思考,然後才能夠過分類,然後達成最有效率的回收,我覺得收穫是還滿大的。」 

漳和國中學生 陳卉蓁:「什麼東西都要整理好,然後回收也要做好,對地球才有貢獻。」 

環保教育,從小扎根,在汐止聯絡處,這天也有幼兒園的小尖兵加入,大家帶著回收物,要認識正確的分類觀念。 

幼兒園長 賴靖雯:「讓他們知道有些東西不是這樣丟掉就沒了,而是來到這裡還可以把它分細項的做分類,雖然時間很短,但是我覺得孩子集中在這個短暫的時間,就是會有很大的收穫。」 

幼兒園學童 陳璿允:「把(鋁箔包)上面的小洞口把它弄大,然後再用水沖一沖然後搖一搖,然後再把水倒掉曬乾可以做很多(玩具)。」 

小小年紀的孩子,已懂得物命延續觀念,保護地球不再是口號,也能確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推廣環保 慈青執行減塑心任務


台灣一年的塑膠袋使用量,就高達180億個,平均每人每天至少使用二個塑膠袋,陽明大學慈青社在這學年,發起了不用竹筷,不用塑膠袋活動,不只是在校園,更是走出校園,到商家宣導,他們使用的標語,清楚又明暸,讓人看了就有實踐的動機。 


宣導要使用塑膠袋,海報一貼,人人都能懂。老闆娘 林素琴:「就是要環保,為了下一代 就要少用塑膠袋 。」 

袋袋相傳,我有袋,這是陽明大學慈青社,想出來的標語,利用下課時間,分工合作,完成手工海報。 陽明大學慈青 廖偉立:「跟老闆說我有袋,我有袋的袋這個諧音,剛好跟我有帶的諧音一樣,就想到用我有袋這三個字, 來做標語。」 

還有美中不竹,鼓勵自備餐具,同樣是用諧音,表達愛護地球的行動力。 陽明大學慈青 方鏡齊:「我們剪了大概兩個多小時, 想說用一個竹筷海的方式, 讓大家看到就是,我們如果沒有節制使用竹筷,一年以來 或者你這一輩子,就會用這麼多竹筷 。」 

鼓勵大家,少用塑膠袋,不用衛生竹筷,是這學年,陽明大學慈青社,最重要的任務,在校園裡廣為宣傳,也走出校門,邀約商家一起來響應 攤販老闆:「(你會問客人說),(他有沒有自備塑膠袋),嗯 是很少問,但你貼這個以後 我就會問。」 

同學們有誠意,商家也樂於配合,年輕人讓世界更好的力量,正一點一滴在累積。 

陳清香 高月白 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

狂風吹走屋頂 志工及時送來溫暖


馬來西亞新山陳厝港村,發生風災,有上百間屋頂被吹走,慈濟志工,在完成早上勘災後,下午立刻打包三百份,必要的生活物資和毛毯,前往發放,災民們十分感恩,還有人想起在10年前,村子裡水患時,也是慈濟志工,第一個送來關懷。 


早上才來勘災,下午又再次回到村莊,六十名志工,分成四條路線,一一親手把物資和毛毯遞上。 

僅管天色漸暗,腳步不停歇,受災的村民很好奇,這群志工,來自何方。 

(聲音)慈濟志工:「巴基斯坦、敘利亞,我們都有去幫助他們,這是台灣的證嚴法師,佛教慈濟這是佛教慈濟。」 

風災後,陳厝港村,超過百間房子的屋頂被吹走,志工不忍心,災民還要忍受入夜後的寒冷。 

很辛苦吧,昨晚無法入睡吧(是)。 

在黑暗中,志工用手機,用手電筒做照明,誦念慰問信,堅持雙手奉上物資。 

慈濟志工:「盒子裡有二包香積飯。」 

災民 茱莉雅蒂:「不管(慈濟)發放的物資是什麼,我都會很感激,已經不知道要如何用語言來表達。」 

災民 蒙努姆希:「這個毛毯今晚就可以用,最需要的就是床褥枕頭,還有像這樣的毛毯。」 

傳遞的溫暖,喚起村民的回憶,十年前,水患時,慈濟人也是第一個來幫忙,當時送來的毛毯,現在蓋起來,還是很暖和。 

災民 露洛:「我認得那個背心,2006年水災(慈濟人)有來幫助。」 

夜越深,情越重,告別時,離情依依,為彼此的平安祝福,這也是風災後,最安祥的一夜。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熱心載送做環保 有愛無礙善效應


保有一片赤誠的助人之心,最後收穫最多的,永遠是自己。馬來西亞雪蘭莪州臨海的一個小鎮「丹絨士拔」,有一位慈濟人「林文交」,他每周三都會載送兩位身障人士到環保站,希望敞開他們封閉的心靈。沒想到這一念善心,帶起了一陣意想不到的漣漪。 


小兒麻痺的林木興、聾啞人士林進強,他們都是慈濟志工林文交做環保時的好幫手。 

慈濟志工 林文交:「就覺得說,能夠有一個地方,讓他們去打發時間,去發揮。」 

環保志工 林木興:「我沒有工作,在家裡坐會變得呆滯。」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林文交原本只是單純一片好意,結果兩位身障者在環保站展現的堅毅精神,卻讓大家收穫良多,連他自己也因此變得更細心。 

慈濟志工 林文交:「因為他聽不見,我們就是要用心,很大聲的喊都沒有用,因為他聽沒有,就是大概大概跟他比這樣子,他就會了。」 

一念善心接引四方菩薩,丹絨士拔環保站,充滿了正面能量。 

劉海倫 戴輝達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