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015

Tuesday, 07 July 2015

環保參訪大愛行 宜蘭菩薩地湧出

圖說: 慈濟環保志業今年已邁入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間,如從地湧出的環保菩薩,形成了保護地球不容忽視的力量。為讓宜蘭環保菩薩更了解慈濟志業的內涵及使命,宜蘭環保幹事繼礁溪、嵐峰、蘇澳區等參訪,第四梯次輪到礁溪環保菩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攝影者:許育仁)慈濟環保志業今年已邁入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間,如從地湧出的環保菩薩,形成了保護地球不容忽視的力量。為讓宜蘭環保菩薩更了解慈濟志業的內涵及使命,宜蘭環保幹事繼礁溪、嵐峰、蘇澳區等參訪,第四梯次輪到礁溪環保菩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礁溪環保站是在2008年由廢棄養雞場改建而成,盡責地擔任接引人間菩薩的場所,固定會前來做分類的社區菩薩約有四十位,各處的回收定點有二十六個,加上由環保入善門的慈誠、委員們,約有近百位的環保尖兵默默在為大地付出。一位老菩薩更感恩在慈濟環保道場裡每一位師兄師姊的親切招呼,把她當作自己媽媽般在照顧。另一位菩薩更表示自己有位日本朋友說台灣慈濟環保做的好,往後要帶這位朋友一起來做環保,將環保大力推廣出去。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自喻為掘井人,做到永續經營的活泉源源不絕。 (攝影者:許育仁)礁溪環保菩薩們紛紛表示做環保非常好,不但身體好,心胸也跟著開闊,正如歌曲<環保十項好>裡頭寫道: 『一做環保身體好,二做環保智慧高,三做環保沒煩惱,四做環保是非無,五做環保最惜福,六做環保是修行,七做環保減垃圾,八做環保消災禍,九做環保子孫好,十做環保心淨土。十全十美是環保,同心疼惜咱寶島!』這些讓垃圾化為清流的菩薩們,因為回收垃圾再利用而開啟了智慧的一扇窗,更因為從中了解惜物之理而更加惜福,也為自己的生命增添美善的色彩。


圖說: 李鼎銘師兄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灰色大愛衫除了有疏濕排汗功能,最重要的是這裡面蘊含環保菩薩們努力付出之愛心。(攝影者:許育仁)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環保參訪大愛行 宜蘭菩薩地湧出

圖說: 慈濟環保志業今年已邁入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間,如從地湧出的環保菩薩,形成了保護地球不容忽視的力量。為讓宜蘭環保菩薩更了解慈濟志業的內涵及使命,宜蘭環保幹事繼礁溪、嵐峰、蘇澳區等參訪,第四梯次輪到礁溪環保菩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攝影者:許育仁)慈濟環保志業今年已邁入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間,如從地湧出的環保菩薩,形成了保護地球不容忽視的力量。為讓宜蘭環保菩薩更了解慈濟志業的內涵及使命,宜蘭環保幹事繼礁溪、嵐峰、蘇澳區等參訪,第四梯次輪到礁溪環保菩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礁溪環保站是在2008年由廢棄養雞場改建而成,盡責地擔任接引人間菩薩的場所,固定會前來做分類的社區菩薩約有四十位,各處的回收定點有二十六個,加上由環保入善門的慈誠、委員們,約有近百位的環保尖兵默默在為大地付出。一位老菩薩更感恩在慈濟環保道場裡每一位師兄師姊的親切招呼,把她當作自己媽媽般在照顧。另一位菩薩更表示自己有位日本朋友說台灣慈濟環保做的好,往後要帶這位朋友一起來做環保,將環保大力推廣出去。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自喻為掘井人,做到永續經營的活泉源源不絕。 (攝影者:許育仁)礁溪環保菩薩們紛紛表示做環保非常好,不但身體好,心胸也跟著開闊,正如歌曲<環保十項好>裡頭寫道: 『一做環保身體好,二做環保智慧高,三做環保沒煩惱,四做環保是非無,五做環保最惜福,六做環保是修行,七做環保減垃圾,八做環保消災禍,九做環保子孫好,十做環保心淨土。十全十美是環保,同心疼惜咱寶島!』這些讓垃圾化為清流的菩薩們,因為回收垃圾再利用而開啟了智慧的一扇窗,更因為從中了解惜物之理而更加惜福,也為自己的生命增添美善的色彩。


圖說: 李鼎銘師兄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灰色大愛衫除了有疏濕排汗功能,最重要的是這裡面蘊含環保菩薩們努力付出之愛心。(攝影者:許育仁)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Monday, 06 July 2015

湖北河北環保Promoting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 Hebei and Hubei


During labor day weekend in China, tourists left up to eight tons of garbage at Tiananmen Square in one day, much of which could have been recycled. To promote the idea of waste reduction and recycling, Tzu Chi volunteers in Hebei and Hubei recently visited community squares and tourist destinations with an important message. Let’s take a look. 

在中國,在勞動節長假,民眾在天安門廣場一天內就累積了八噸的垃圾,而這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為了要推廣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河北與湖北的慈濟志工拜訪了社區廣場與風景旅遊區,帶著海報與重要的訊息,讓我們來看看。 

Read more

慈濟聯絡點開放 環保人文迎賓客


加拿大素里市政府,舉辦「Doors Open 敞開大門活動」,提供免費大眾交通運輸,讓市民自由參觀文化歷史遺跡、宗教廟宇、市政廳和文化中心等。慈濟素里聯絡點也是其一,敞開大門歡迎民眾共享人文。(6/27)

「Doors Open,敞開大門活動」,1984年源起於法國,逐漸拓展到歐洲北美多個城市,開放歷史建築、文化遺跡,渲染城市生命力。

加拿大,大溫哥華,素里(Surrey)的敞開大門活動,市府提供免費接駁,能暢通無阻四個社區,39個參觀點,包含「菲沙河谷遺產鐵路」。一百零三年火車,見證歷史興衰。

慈濟素里聯絡點也被納入參觀據點之一。志工展示環保花藝,以及各式各樣用回收紙,做成的手工藝品。

環保知性之旅,是素里慈濟人,為敞開大門活動,增添的色彩。

真善美志工 吳群芳 陳文和 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

寶特瓶妙用多 環保時尚引目光


紐西蘭奧克蘭市政府,舉辦社區成果展,慈濟以環保為主題受邀參展,現場也展示了環保科技產品,讓社區居民訝異又讚歎。(6/12)

廢棄的光碟機,在慈濟志工手中,能脫胎換骨,成為繪圖機

慈濟志工:「一般來講都沒辦法使用,光碟機把它拆開分解,把它做成XYZ軸的繪圖機。」

還有用寶特瓶做出來的衣服和包包,都讓來參加活動的社區民眾,覺得不可思議,尤其是毛毯。

志工 瑪格麗特:「毛毯很神奇,又柔軟又溫暖。」

奧克蘭市政府舉辦社區成果展,慈濟以環保為主題,除了上台分享也展示科技產品。

社區發展召集人 李永杰:「社區教育環保方面,做了很大努力起了很大成績,今天也看到你們帶來這麼多展品,非常、非常豐富了我們今天活動的內容。」

奧克蘭從2014年,開始推動零垃圾計畫,希望能在2040年達成,各社區志工經驗交流,也期待能早日落實。

真善美志工 張麗禎 張文德 紐西蘭報導

Read more

學子Fun暑假 環保探索樂無窮


暑假期間,很多學生會把假期安排得很多采多姿,這當中可能多數是參加營隊或遊玩,不過在新北市三峽,卻有一群國中生,特別到慈濟環保教育站,學做分類,希望用自己的力量,為愛護環境盡心。(7/3)

暑假是學生們最開心的時光,不過這天在三峽慈濟環保教育站裡,卻來了一群自願來做環保的年輕學生。

慈濟志工 與 學生:「這我們都用在哪裡(水果),水果的網袋,對不對,它不是垃圾,它也是PE,它是屬於塑膠袋,PE的材質。」

安溪國中學生 陳美錞:「之前都覺得保麗龍只是垃圾,就丟在一般垃圾就好,但今天,來這邊發現它也是要回收的,如果我們真的有好好做分類的話,我們的地球也會比較乾淨。」

這幾個孩子,是三峽安溪國中的學生,利用暑假學習社會服務。

安溪國中學生 簡雲芳:「來這邊做(環保)的話就是覺得比較實際而且,環保應該是養成習慣,習慣完就會自然了。」

安溪國中老師 陳品樺:「希望透過帶著學生到教室外面去學習做資源分類,然後他們可以把這樣的觀念帶到家庭去。」

實際彎腰做分類,孩子們才真正體會,環保志工的辛勞。

安溪國中學生 陳彥瑜:「年長的老阿公、老阿嬤,在這裡做(分類)夏天這麼熱,我覺得他們真的很辛苦,所以我覺得一定要在家裡做好分類再拿過來。」

慈濟志工 張寶錢:「一般的民眾大概都有分類的雛形概念,可是在清淨在源頭,這個方面就是你拿來的東西要很乾淨,這方面有些人還是,公德心還不是很夠,我們還是要不斷不斷地教育。」

在環保站裡揮汗分類,或許比打工、在家睡覺或外出遊玩都要辛苦許多,但對這幾個孩子來說,這樣的假期過得才更有意義。

真善美志工 涂鳳美 王池堃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愛的力量最『津』彩 環保慈善大家來

圖說:協助展會圓滿都是志工們合心協力的結果,展櫃收拾妥後,5:20全體在倉儲休息區集合小圓緣。一一邀請各功能組出列接受感恩與愛的讚歎。最後致贈靜思語書籤及吊飾,祝福大家圓圓滿滿。(攝影者:虞珊明)2015天津臺灣名品博覽會開幕後的第一個週末,就迎來看展人潮,臺灣名品博覽會自2009年在大陸舉辦以來,總共在21個城市舉行了38場活動,吸引976萬人次參觀人潮,天津梅江會展中心每日以接近10萬人次參觀,7月4日下午4時許,主辦單位宣佈臺灣名品博覽會第1000萬個參觀人次產生。

當別人是忙著『休閒』遊玩,慈濟人則是忙著『修賢』行善。承擔今天人文真善美的劉雅青師姊,平時參加讀書會,非常精進。今天帶著初三、升高中的兒子吳畏母子倆一起當志工,度過有意義的暑假。馮健波、馮帆、李麗東一家三口都到會場,李麗東今天穿上大愛感恩藍色七分袖,配合王琤師兄在袋包材區推廣,希望愛的力量、『代代』相傳。媽媽孫艷梅帶著很有善根的蘇宣宇(4年級)來到會場,孫艷梅的妹妹嫁到馬來西亞、一家都是慈濟人,常常聽她提起參加慈濟的點點滴滴、還宣導要吃素,受影響後,他們在天津也嘗試素食養生。志工們邀請她可以帶蘇宣宇參加親子班。蘇宇軒是惜福的小菩薩,從小都穿哥哥的舊衣物、不浪費,是個有福之人。

圖說:天津台協王梵明副秘書長抽空到展位關懷推廣狀況,他說前幾天都有繞過來,但參觀人多,今天趁早過來探望。祝福大家展覽順利圓滿。羅美華師姊強調我們以推廣環保理念為主旨,人間菩薩招生才重要。(攝影者:虞珊明)天津台協王梵明副秘書長抽空到展位關懷推廣狀況,他說前幾天都有繞過來,但參觀人多,今天趁早過來探望。祝福大家展覽順利圓滿。羅美華師姊強調我們以推廣環保理念為主旨,人間菩薩招生才重要。由於人潮實在太多,為了確保會場安全、秩序,展場內隨時有警察穿梭巡邏。警察伯伯們看到大愛感恩環保公事提包也忍不住停下腳步欣賞,楊樺師姊抓住機會說明這些都是塑料瓶子回收材料做成的,「環保很重要!大家一起來。」已退休的王若愚主任帶家人來到會場,美華師姊說王主任很支持慈濟,每年推廣都會親自到場替大家打氣。


圖說:天津電視台高文浩記者到場採訪,羅美華師姊談慈濟的慈善在天津紮根推動情形,虞珊明師兄談大愛感恩環保,及此次展覽重點是環保理念宣傳。希望因為環保,讓天津綻放更多精采。(攝影者:虞珊明)天津電視台高文浩記者到場採訪,羅美華師姊談慈濟的慈善在天津紮根推動情形,虞珊明師兄談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及願景,及此次展覽重點是環保理念宣傳。希望因為環保,讓天津綻放更多精采。

愛的力量最『津』彩,展會圓滿都是志工們合心協力的結果,展櫃收拾妥後,全體在倉儲休息區集合小圓緣。一一邀請各功能組出列接受感恩與愛的讚歎。最後致贈靜思語書籤及吊飾,祝福大家圓圓滿滿。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天津報導

 

Read more

愛的力量最『津』彩 環保慈善大家來

圖說:協助展會圓滿都是志工們合心協力的結果,展櫃收拾妥後,5:20全體在倉儲休息區集合小圓緣。一一邀請各功能組出列接受感恩與愛的讚歎。最後致贈靜思語書籤及吊飾,祝福大家圓圓滿滿。(攝影者:虞珊明)2015天津臺灣名品博覽會開幕後的第一個週末,就迎來看展人潮,臺灣名品博覽會自2009年在大陸舉辦以來,總共在21個城市舉行了38場活動,吸引976萬人次參觀人潮,天津梅江煥展中心每日以接近10萬人次參觀,7月4日下午4時許,主辦單位宣佈臺灣名品博覽會第1000萬個參觀人次產生。

當別人是忙著『休閒』遊玩,慈濟人則是忙著『修賢』行善。承擔今天人文真善美的劉雅青師姊,平時參加讀書會,非常精進。今天帶著初三、升高中的兒子吳畏母子倆一起當志工,度過有意義的暑假。馮健波、馮帆、李麗東一家三口都到會場,李麗東今天穿上大愛感恩藍色七分袖,配合王琤師兄在袋包材區推廣,希望愛的力量、『代代』相傳。媽媽孫艷梅帶著很有善根的蘇宣宇(4年級)來到會場,孫艷梅的妹妹嫁到馬來西亞、一家都是慈濟人,常常聽她提起參加慈濟的點點滴滴、還宣導要吃素,受影響後,他們在天津也嘗試素食養生。志工們邀請她可以帶蘇宣宇參加親子班。蘇宇軒是惜福的小菩薩,從小都穿哥哥的舊衣物、不浪費,是個有福之人。

圖說:天津台協王梵明副秘書長抽空到展位關懷推廣狀況,他說前幾天都有繞過來,但參觀人多,今天趁早過來探望。祝福大家展覽順利圓滿。羅美華師姊強調我們以推廣環保理念為主旨,人間菩薩招生才重要。(攝影者:虞珊明)天津台協王梵明副秘書長抽空到展位關懷推廣狀況,他說前幾天都有繞過來,但參觀人多,今天趁早過來探望。祝福大家展覽順利圓滿。羅美華師姊強調我們以推廣環保理念為主旨,人間菩薩招生才重要。由於人潮實在太多,為了確保會場安全、秩序,展場內隨時有警察穿梭巡邏。警察伯伯們看到大愛感恩環保公事提包也忍不住停下腳步欣賞,楊樺師姊抓住機會說明這些都是塑料瓶子回收材料做成的,「環保很重要!大家一起來。」已退休的王若愚主任帶家人來到會場,美華師姊說王主任很支持慈濟,每年推廣都會親自到場替大家打氣。


圖說:天津電視台高文浩記者到場採訪,羅美華師姊談慈濟的慈善在天津紮根推動情形,虞珊明師兄談大愛感恩環保,及此次展覽重點是環保理念宣傳。希望因為環保,讓天津綻放更多精采。(攝影者:虞珊明)天津電視台高文浩記者到場採訪,羅美華師姊談慈濟的慈善在天津紮根推動情形,虞珊明師兄談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及願景,及此次展覽重點是環保理念宣傳。希望因為環保,讓天津綻放更多精采。

愛的力量最『津』彩,展會圓滿都是志工們合心協力的結果,展櫃收拾妥後,全體在倉儲休息區集合小圓緣。一一邀請各功能組出列接受感恩與愛的讚歎。最後致贈靜思語書籤及吊飾,祝福大家圓圓滿滿。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天津報導

Read more

Sunday, 05 July 2015

2015,07/05,慈大國際學生交流營分享

【對象】慈大國際學生交流營
【時間】2015年7月5日(日)10:30-12:00
【地點】花蓮慈濟大學 (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1號)

大愛心聞:
大愛「青」流繞全球 環保人文愛地球

20150706_3.jpg20150706_4.jpg 
Read more

社區設置環保點 鄰里響應共成就


馬來西亞笨珍縣的文律鎮,大多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馬來人,目前僅有六位慈濟志工,志工少,但有心就有力,決定要在社區推動環保,設置環保點,二個月前就挨家挨戶邀約,也舉辦茶會做說明,到了正式啟用,左鄰右舍也都把物資送來,還有老師帶著學生,特地來學習如何做分類。

拿著茶會邀請單,挨家挨戶做拜訪,知道慈濟要在社區設環保點,大家都很支持。

民眾:「要有一個站。(對,我們會設立一個站。) 可以啦! (你們再拿過去。) 對。」

住於笨珍的文律鎮,大多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馬來人,當地慈濟志工也僅有六位,但有心就有力,這位小男孩,還主動幫忙翻印宣傳單。

民眾:「(這些東西拿去那裡?) 幫助,有人來的時候我們就拿給他。(改天如果我們在學校前面辦,你會來幫忙嗎?) 可能放學就會幫。」

回收觀念,社區居民都有,志工在茶會上再次說明,莊書平帶著一家大小來參加,也最開心,社區環保點啟用,他不用再長途跋涉,把回收物資送到笨珍去。

志工 莊書平:「不錯啦,因為我們文律畢竟也算滿多,我沒辦法收到完,有些人家庭叫我去收,可是我一戶戶收,我沒辦法做,我真的沒辦法做。」

五月,位在樂育學校門口前的環保點,正式啟用,左鄰右舍主動把回收物送來,還有民眾,休假做志工。

志工 曾勁龍:「為了要做這個,我就沒有去做工。」

學校的老師也帶著學生,特地來學習。

樂育學校學生 娜莉:「拿去賣,然後賣了把錢拿去幫(助)人。」

樂育學校老師 羅莉燕:「不用老師一直從旁指導他們,他們已經可以教導其他同學去進行環保工作。」

社區民眾的熱情響應,讓志工更有信心。

慈濟志工 蔡淑美:「設立這個環保回收點的宗旨,就是在於社會愛心,凝聚這個社會的愛心,宣導做環保人人有責。」

垃圾減少,環境更好,而最美的愛心,一直在增加。

真善美志工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