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08 April 2015

杭州淨山+杭州志工家聚Seizing tim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While most people spend the weekends sightseeing or resting, Tzu Chi volunteers in Hangzhou(杭州), China spend their weekends cleaning parks or visiting their dharma family. They not only lessen the burden on Mother Earth, more importantly, they teach people ab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t’s take a look at how Tzu Chi volunteers in Hangzhou(杭州) have seized the time to serve and care for one another. 
當大部分的人在周末出遊或是休息時,杭州的慈濟志工利用周末淨掃公園,或是探訪他們的法親,他們除了讓大地減輕一點負擔,最重要的是,傳達環境教育的意涵,讓我們來看看杭州的慈濟志工,是如何把握時間付出並且互相關懷。 

Read more

養豬戶廢水Highly polluting pig farms


Pork is enjoyed by Taiwanese and is one of the basic food items almost eaten daily. However, the business of pig farming can have quite a detrimental impact on our environment. Unlike those farm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hich are required to process their waste properly as mandated by law, Taiwan’s pig farms typically discharge their waste water full of fecal matter right into rivers, which causes serious pollution to both water and air. 
豬肉是台灣人主要吃的肉品,幾乎每天都會吃到,但是養豬業對環境卻會帶來很嚴重的影響,在已開發國家的養豬場,所有廢棄物都需依法處理過才能丟棄,而在台灣卻放任充滿豬隻排泄物的廢水,排入河水中,造成空氣與水源汙染。 

Read more

惜水如金不浪費 涓滴珍貴當節約


大自然因為有了水,展現出生命力,今天志工早會,證嚴上人關注缺水的問題,提到讓氣候調和,人人要先有善良的心態,隨著天理和道理,方向就不會偏差,同時從菲律賓民眾寫給慈濟人的感謝信中,看到寶貴的誠之情誼,提醒大家,珍惜物命,時時感恩,這才是人間社會的福分。

水能滋潤大地,不過全球正面臨缺水問題,聯合國談永續發展,未來也要依賴水來做外交,有水時就要珍惜無水的苦,污水處理後,也能有大用,人的心更要有活水來滋養。

證嚴上人開示:「如何才能讓氣候能調和,的確,絕對絕對要人人,要有虔誠的、純真的、善良的,歸於天理道理的心態。」

人生的因緣有苦有樂,一名泰國籍的女性,年輕時到台灣,先生卻因為意外,被打成重癱瘓,但是她不離不棄,同時在慈濟人長期陪伴下,勇敢面對無常,珍惜福分。

證嚴上人開示:「我們人與人之間,要珍惜這一分誠之情誼,要按照道理,往善的方向,我們的社會才能穩定 才能平安。」

慈濟人跨越國界和宗教的關懷,也讓來台打拚的菲律賓民眾,點滴在心,走過低潮後,親筆寫下英文信,表達感激之情。

綜合報導

Read more

敦親睦鄰掃街行 國小學童無雜念


慈大附中國小部二三年級,160位師生,結合慈濟人文課程,走出校門,沿著學校周圍的社區掃街,身體力行,體會付出與服務的精神。

排好整齊的隊伍,裝備準備齊全,環保小尖兵要出任務囉。

慈大附中國小部老師 林怡秀:「落葉要全部集中起來,因為落葉它們,其實都會堵塞排水溝的位置。」

握緊掃把,奮力掃落葉,慈大附中國小部二三年級的小朋友,沿著學校周圍掃街,用純真心念付出。

慈大附中國小部學生 楊禮安:「努力的為地球 盡一分心。」

慈大附中國小部學生 林耕芯:「可以把環境用得更漂亮,我們的世界就可以變得更美好。」

身體力行,也體會了父母的辛勞,小朋友說回家要主動做家事,同時也培養了為社區服務的精神。

楊寶月 葉朝慶 真善美志工-花蓮報導

Read more

落實回收資源再生 開拓社區清流


馬來西亞峇株巴轄附近,有個永平新港新村,當地居民多以務農為生,為了推行環保,村長邀約慈濟志工,前往村子裡舉辦環保展,帶動民眾,如何做回收、分類。

慈濟志工與永平新港新村的第一類接觸,從環保宣導開始。

慈濟志工與民眾:「紙是紙,塑膠是塑膠,這些東西你就給它分好來,因為這些我們是要做資源回收,然後我們再把它賣了,然後幫助一些貧窮的人。」

擁有七百多戶人家的永平新港社區,居民多數務農,村長為了推動環保,邀約慈濟志工舉辦環保展。

志工與民眾:「去菜市場買菜全部放下去,你就不會浪費那些袋子(塑膠袋),你就做到環保。」

永平新港村長 李極武:「希望在新港裡面能夠推動,環保回收也好資源回收也好,能夠讓我們的村民能夠,對環保意識的了解,以及能夠盡一分為我們,居住的環境也好,這個地球盡一分綿力。」

透過志工的講解,民眾反應熱烈,這讓當地唯一的志工范霖盛也對未來的環保推動,充滿信心。

志工 范霖盛:「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因為這地球需要我們淨化,很感謝慈濟能在新港,成立一個環保點,因為有了環保點,就讓大家知道有一個地方,可以把資源回收的。」

愛護地球,永平新港社區動了起來,做對的事情,力量也會更大。


余秀娟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環保清淨在源頭 為地球減輕負擔


為了地球永續發展,慈濟環保志工動口也動手,福建漳州與香港的慈濟人,最近來到校園、企業與社區,分頭宣導環保理念,獲得不少迴響。

慈濟志工 洪小惠:「那一呢就是衣服,三呢就是3C產品。」

教學完畢,實地操作。

直接在教室裡資源分類,這是福建慈濟志工,為「漳浦縣實驗小學」帶來的環保課程。

漳浦縣實驗小學校長 魏國章:「從今天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當一名愛地球愛環境的標兵。」

學生家長 陳德明:「這我們很感謝你們,這次這樣的活動做得很好。」

不只在校園,志工也到企業分享環保理念。

物流公司總經理 蔡新:「講真的,想要吸一口比較新鮮的空氣,有時候都感覺到很奢侈,要喝一口純淨的水都很難,所以這一些都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做起從我做起。」

在香港,慈濟則把綠色產品、帶進社區,實際讓民眾感受。

慈濟志工 陳悅徵:「讓地球有機會喘息,只要我們用環保的杯啊,筷子啊碗啊,就少了很多廢物到地面。」

志工推廣環保,採取多點突破、分進合擊,希望讓早日解除地球的困境。

綜合報導

Read more

水庫淤積主因 山區崩塌地淤積


山區崩塌地的淤積,占水庫淤積量的一半以上,全台各主要水庫淤積量平均超過三成,霧社,白河水庫,淤積量超過三分之二,幾乎完全失去功能,這些淤泥曾有環團表示,八百年也清不完。為了解決淤積問題,水利署水工試驗所目前正在設計排淤隧道,希望能夠利用重力在颱風季節排砂。不過,石門水庫兩座排砂隧道,完工至少要等十年,工程款超過百億,但也不見得能夠徹底解決問題。

面對六十八年來最嚴重乾旱,台灣的水庫和水資源,崩盤的危機,迫在眉睫。
就以北部的石門水庫來說,三分之一的容量,裝的全部都是泥砂。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局副局長王國樑:「石門水庫是民國53年就蓋好,它的庫容是有,高達3.09億立方公尺,五十年大概淤了1億方,最新的一個資料,大概剩下2.01億(立方公尺)。」

來自崩塌地的淤砂,占水庫淤積量的一半以上,而極端氣候沖刷,帶來更多的泥砂,讓問題,雪上加霜。

2004年8月25號,新形成的艾利颱風,艾利颱風直撲北台灣而來,台北市大風大雨,從沒停過。

水利署北水局副局長王國樑:「最嚴苛的就是,民國93年8月的,這場艾利颱風,將近帶了,2788萬立方公尺的砂,到我們(石門)水庫裡面來。」

一場颱風,帶來近十年的泥砂淤積量,任何一座水庫要存活下去,唯一的條件,是要能排掉更多入庫的砂石。

每天上百台的砂石車,在見底的水庫裡奔波,即使政府宣示清淤無上限,但石門水庫一年淤砂量,達3百多萬噸,排砂設施只能化掉2百多萬噸。
台灣幾乎所有的老水庫,都苦於淤泥爆量的類似症狀,被迫尋找新的解方。

為了解決水庫的淤砂問題,水利規畫試驗所,以百分之一的比例,建造一座石門水庫的縮小模型,模擬艾利颱風來襲時,大雨帶來泥砂,灌進水庫的情況。

水利署水試所課長謝天元:「怎麼去減緩這個水庫的淤積,我們就規畫了,分洪防淤隧道,讓高濃度的泥砂,能夠從這個隧道出去。」

不均勻的泥漿,因為比重較重,會往下沉,在清水下方匍匐前進,這樣的情況,就是所謂的異重流。利用這樣的特性,在阿姆坪與大彎坪,分別設計防洪排淤隧道,可望取代人工清淤。

水利署水試所工程司吳慶現:「打中層的隧道,去引最下層的濁水,國外也沒有用到這種工法,配合設計單位,去測試這些象鼻飲水鋼管的,一些排砂能量。」

黑色的泥砂,不斷地被吸進隧道,層表水還是一片清澈。

水利署水試所工程司吳慶現:「大彎坪的隧道 光艾利颱風一場,它就可以排出超過1千萬立方公尺的泥沙量,抽泥船要抽30年,等於大概50億的價值。」

水利署水試所課長謝天元:「水庫早期在蓋的時候幾乎是沒有防淤通道的,從北到南,包括了石門水庫,曾文水庫,南化水庫,其實都有相關的研究在進行。」

雖然以石門水庫來說,要盼到這兩座隧道,又是另一個十年;但人定勝天的工程思維,究竟能為水庫帶來多少利多?

水利署北水局副局長王國樑:「未來每年有多少砂,進到我們的水庫裡來,也透過這些設施,能夠把砂,能夠把它清除。」

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根本不可能解決的,只是說它的淤積趨緩,壽命拉長,但是你說它會根本解決,不可能,我們今天的技術是沒有辦法,解決水庫的淤積問題。」

末端的水庫治理,每年的清淤,水利的工程,或許都只是以拖待變。只有正視大旱的危機,從整體國土規畫,減少開發,節水觀念開始做起,才能讓缺水的危機,變成轉機。

文字撰稿:熊其娟
攝影剪輯:謝啟泉

Read more

2015,04/08,明基材料代表及奇瑞汽車總經理參訪

【對象】明基材料公司代表與中國奇瑞汽車張屏副總經理
【時間】2015年4月8日(三) 15:30-17: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台灣之美人文情 環保之愛護大地

20150415_1.jpg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