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015
Friday, 30 January 2015
有機耕作少汙染 綠色中藥受歡迎
- Article Details
台灣中藥材多數從大陸進口,其實有不少人在各自領域努力改變現況,像是農委會的種苗改良繁殖場,研究台灣本土草藥或中藥材的功效,也開發新的種植方式,改良品質。不少小農更跳脫傳統農藥、化肥的慣行農法,嘗試用少農藥、少汙染的方式種植中藥材,產品往往是供不應求。
冬天紅棗樹休息,農人卻沒跟著放寒假。
有機紅棗農 陳淑慧:「因為它長得很快,其他的草就沒有機會生長。」
傳統農法直接噴藥解決的事,這裡卻不這麼做,留下各種雜草,養雞來施肥。其實七年前,陳淑慧還是個徹底的門外漢,現在對有機耕作的概念,全來自邊種邊學。
有機紅棗農 陳淑慧:「現在農業在它還沒生病的時候就要先對它施藥,那人並沒有這樣嘛,要想的是它為什麼會生病,把生病的這個病因跟方式去盡量減少。」
追求讓家人和環境都能健康的耕作法,讓陳淑慧的紅棗往往一上市就搶購一空,
有機紅棗農 陳淑慧:「現在這幾年台灣的紅棗比較有能見度了,台灣的紅棗跟大陸的紅棗現在應該至少四倍以上的價差,所以現在應該是很多人渴求台灣的紅棗買不到。」
正如眾多台灣小農所面臨的,一家人還是無法光靠種紅棗溫飽,而且國內藥材產量卻遠不及國內市場需求。
台糖公司研究所副所長 劉嘉哲:「我們發現這些中藥材從中國進口來,它的品質並不是那麼穩定,同時供應量有時候也不太容易掌控,如果說可以自己來生產,應該是可以比較掌控原料。」
層層溫室小心保護,裡頭果樹上一株最多才結三顆果。這是台糖正在試種的枸杞子,光是要找出適合的種植方式,就得要花好長時間。他們還種金銀花、菊花,都是常被點名異常物質殘留的藥材。
台糖公司研究所副所長 劉嘉哲:「可能比較不太容易達到自給自足,但至少可以掌控部分原料來源,讓我們國人可以享用到安全的食材,同時又可以避免受到原料壟斷的影響。」
只是中藥材植株,受到天候、環境,影響成分,也讓國內種植的中藥,未必能被醫藥界接受。
這一大片蘭花,它的價值不是在於開花來販售,要賣的其實是它的莖,這種莖可以食用也可以做藥材,在中藥裡面就叫做石斛,一般的石斛量其實不多而且非常地昂貴,但是現在透過台灣的農業技術,開發出新的品種還有生產方式,讓這種植物可以大量生產,而且也提高了藥材的品質。
霍山石斛名列九大仙藥,不僅昂貴還有很多贗品,文紀鑾培養出新品種,植株有效成分的含量高於產地藥材,但還沒被列入藥典,不能當作藥品。
種苗改良繁殖場繁殖技術課長 文紀鑾:「這個金皇石斛,我們會希望它擁有父母本的優勢,生物鹼含量比較高,多醣含量比較高,都集中在這個植物上面,(植株)16公克等到它乾燥以後還有8公克,跟(傳統的)兩公克裡面的總多醣含量,它就比它(傳統)的量就可以拉大了。」
不只這樣,種改場從源頭開始,挑選基因優良的種苗來繁殖,去除原生的病蟲害等等問題,提升國內所種的中藥品質。
種苗改良繁殖場繁殖技術課長 文紀鑾:「我把它純化,我只要能夠量產,我就把它純化了,所以就可以得很多大量的藥材,就不需要再有代用品,我們可以透過栽培技術的改進,我們可以生產低農藥、無農藥殘留的植物。」
種苗改良繁殖場場長 楊佐琦:「配合我們台灣的生產技術優勢,還有環境的優勢,我們事實上可以開拓很多中草藥,這樣的話,對我們本土的供應鏈以外,我們甚至希望有一些藥用成分的開發,附加價值會更高,更能行銷到全世界。」
當進口中藥的價格越來越高,當越來越多消費者渴求吃的安心,台灣的農業就遇上了絕佳的發展機會。能不能把握住時機,提升生產品質,開發藥材的品種和用途,都是台灣在天然草本生技界搶得先機的關鍵。
採訪撰稿:周玲秀
攝影剪輯:蕭于傑
遠紅外線保暖毯 慈悲後盾愛循環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從 證嚴上人「用鼓掌雙手做環保」的一句話開始,由五位實業家發起,將原先『寶特瓶千年不化、又耗用石油資源』 的這個社會問題,運用科技力量,再生製造成環保賑災毛毯,不但解決廢棄物的問題,又延續物命、拓展良能,也匯聚眾人的愛心,化作慈悲的後盾。此次的毛毯設計又多加了遠紅外線機能,讓環保毛毯可以更加實用。
遠紅外線(Far Infrared,縮寫 FIR),一般是指光譜上位於8,000 ~ 14,000 nm (奈米)區域的光波,屬於紅外線的波長範圍,為不可見光。可以用「熱」的型式,感受其存在。4 μm ~ 14 μm (微米)範圍的遠紅外線與人體的分子產生共振,可促進循環。
遠紅外線毛毯以白色/灰色素面呈現出簡約風格,小孩大人皆宜,觸感柔軟保暖性佳。布料是以環保再生聚酯纖維(RE-PET)製成,毛毯使用長纖刷毛材質,表面細微毛絨有絕佳觸感;在機能方面具有高密度抗水、快乾、抗UV、易防塵蹣等特性,使用方便舒適保暖。使用特殊礦石陶瓷,經奈米研磨成粉體加入纖維內,利用奈米粉體吸熱的遠紅外線波與傳射回身體的遠紅外線熱波產生磨擦而蓄熱升溫,可以有效將體溫保留,在纖維內循環保溫,進而產生更高的溫度。由於它是利用自身能量回饋的機制來保暖,不需電源或加熱裝置,所以沒有漏電或燙傷的安全顧慮。
大愛感恩注重『環保人文』理念,同時兼顧產品『節能減碳及生態環境』的永續經營,致力提供『最有環境效益與價值之產品及服務』,遠紅外線保暖毯不但實用且深具意義,「纖維內循環保暖」機制就如同人人心中都有一份愛心,經由愛的循環、善的連鎖。這也是為什麼大愛感恩科技的目標不僅在於經濟成長,更要兼具社會公平及生態環境的穩定;也強調公平性、循環性、環境容受力與生態永續共存,對資源進行整合性的回收再利用,以「搖籃到搖籃」的精神,繼續保護我們的地球,希望可以把這份理念一直延續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遠紅外線保暖毯 慈悲後盾愛循環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從 證嚴上人「用鼓掌雙手做環保」的一句話開始,由五位實業家發起,將原先『寶特瓶千年不化、又耗用石油資源』 的這個社會問題,運用科技力量,再生製造成環保賑災毛毯,不但解決廢棄物的問題,又延續物命、拓展良能,也匯聚眾人的愛心,化作慈悲的後盾。此次的毛毯設計又多加了遠紅外線機能,讓環保毛毯可以更加實用。
遠紅外線(Far Infrared,縮寫 FIR),一般是指光譜上位於8,000 ~ 14,000 nm (奈米)區域的光波,屬於紅外線的波長範圍,為不可見光。可以用「熱」的型式,感受其存在。4 μm ~ 14 μm (微米)範圍的遠紅外線與人體的分子產生共振,可促進循環。
遠紅外線毛毯以白色/灰色素面呈現出簡約風格,小孩大人皆宜,觸感柔軟保暖性佳。布料是以環保再生聚酯纖維(RE-PET)製成,毛毯使用長纖刷毛材質,表面細微毛絨有絕佳觸感;在機能方面具有高密度抗水、快乾、抗UV、易防塵蹣等特性,使用方便舒適保暖。使用特殊礦石陶瓷,經奈米研磨成粉體加入纖維內,利用奈米粉體吸熱的遠紅外線波與傳射回身體的遠紅外線熱波產生磨擦而蓄熱升溫,可以有效將體溫保留,在纖維內循環保溫,進而產生更高的溫度。由於它是利用自身能量回饋的機制來保暖,不需電源或加熱裝置,所以沒有漏電或燙傷的安全顧慮。
大愛感恩注重『環保人文』理念,同時兼顧產品『節能減碳及生態環境』的永續經營,致力提供『最有環境效益與價值之產品及服務』,遠紅外線保暖毯不但實用且深具意義,「纖維內循環保暖」機制就如同人人心中都有一份愛心,經由愛的循環、善的連鎖。這也是為什麼大愛感恩科技的目標不僅在於經濟成長,更要兼具社會公平及生態環境的穩定;也強調公平性、循環性、環境容受力與生態永續共存,對資源進行整合性的回收再利用,以「搖籃到搖籃」的精神,繼續保護我們的地球,希望可以把這份理念一直延續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Thursday, 29 January 2015
不分日夜做環保 菩薩身影為大地
- Article Details
台北市北投區的慈濟志工賴秋子,投入環保十年了。八年前罹患膀胱癌,後來又發生先生中風,賴秋子仍然抱病做環保。為了照顧先生,她在家門口做,除了愛護地球的理念,還能忘記煩惱。現在的她,癌症指數正常
不管是夜間做環保,還是在社區裡回收資源 ,都能看到賴秋子投入的身影。
慈濟志工 陳淑芬:「再怎麼不舒服,她都會去克服,每個禮拜三,都會出來做回收。」
八年前罹患膀胱癌,賴秋子堅持抱病做環保。休息了一年,第二年就出來做。後來先生中風了,她就在家門前做。其實先生一開始很反對,還形容四處撿拾資源的動作像乞丐。
慈濟志工 賴秋子:「(我說)我這是愛地球,他就一直罵一直罵,後來他中風就沒有罵我,就隨便我要做什麼。」
對賴秋子來說,做環保除了愛護地球,還能忘記煩惱。
慈濟志工 賴秋子:「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也會有煩惱的時候,但如果全心做環保,就不會煩惱了。」
環保志願堅持了十年,現在的賴秋子,癌症指數正常,先生也被她的精神打動。
真善美志工 謝雲川 張偉雄 黃泉勝 台北報導
2015,01/29,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學生專題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29日(四)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上人歲末韓蔡秀鳳A devoted volunteer Han-Cai Xiufeng
- Article Details
Next, we meet 60-year-old Tzu Chi volunteer Han-Cai Xiufeng. Nine years ago, Han`s husband was left paralyzed following a stroke. Since Han had to take care of her sick husband and her grandchildren at the same time, she barely had time to work to provide for her family. Thankfully, Tzu Chi volunteers walked into her life. To reciprocate the volunteers` kindness, Han started practicing recycling and eventually became a Tzu Chi volunteer.
下一則新聞 我們來認識,六十歲的韓蔡秀鳳,九年前她的先生,中風導致癱瘓,工作和照顧家人的重擔,讓韓蔡秀鳳經濟出了問題,幸好慈濟志工伸出援手,為了表達對志工的感謝,她開始做環保,之後更受證成為慈濟志工。 Read more
戒毒廖坤永The story of Liao Kunyong
- Article Details
Next we bring you the story of Liao Kunyong. Liao spent 20 years in and out of prison as a result of his addiction to drugs. Released from prison five years ago, everyone assumed that he would return to his life of drugs and crime. However, something happened along the way that changed his`s life forever.
接下來,帶各位看廖坤永的故事,20年來,因為吸毒進出監獄多次,五年前出獄,大家還是認為,他會因為吸毒再度入獄,不過 卻在他人生中,反轉了。 Read more
蘇州冬令發放+志業發放情Best wishes from Tzu Chi in Siyang County
- Article Details
Welcome to Da Ai Headlines. I`m Helen Liao. Thank you for joining us. On January 25th, the Tzu Chi Foundation conducted its largest distribution yet in Suqian, Jiangsu Province, where 966 volunteers from eastern China and a team from Taiwan served over 23,000 impoverished residents in 21 townships in Siyang County.
歡迎收看大愛英語新聞,我是廖珮如,感恩您的加入。
1月25日在江蘇省宿遷市展開,今年最大規模的一場冬令發放,966位來自華東地區的慈濟志工,以及臺灣的團隊,服務泗陽縣的21個鄉鎮,兩萬三千多位的貧困鄉親。 Read more
吉林發放感恩Love and care for 62 needy families in Jilin Province
- Article Details
Staying in China, on the eve of the Tzu Chi winter aid distribution in Jilin Province, Tzu Chi volunteers invited 62 impoverished families to an event at the Da-an First High School. Through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event, volunteers hoped the recipients could come to understand that they are not only receiving material assistance from Tzu Chi, but the accompanying love and care of the volunteers as well.
吉林慈濟志工,在大安的第一中學,舉行冬令發放前,邀請62戶照顧戶,一同來參加感恩儀式,希望他們領到的不只物資,更是一分真心的愛和關懷。 Read more
嚴寒有愛不畏冷 遍地金黃映冬陽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在天津大唐莊鎮,首次的冬令發放,交由本地志工一手策畫承辦,其他天津地區的志工,提供人力支援(1/11)。這些柴米油鹽,看似不貴重的東西,對於貧困鄉親來說,卻是一輩子都記得的感動。有老爺爺說,慈濟志工如同自己的兒女一般,關懷備至。
大陸天津大唐莊鎮,馬路兩旁,是這一簍簍,晾曬玉米的風光。
鄉親與本地志工:「老爺爺,拿著這個,感恩喔!感恩!」
這是大唐莊,頭一次由本地志工承擔慈濟冬令發放,對彼此的熟悉,是互動最好的加溫器。
鄉親與慈濟志工:「兒子挺懂事的,我真的挺知足的,妳挺幸福的,家裡這一點不算困難。」
慈濟志工與鄉親:「回去過個好年,祝福您!」
這場發放,除了本地志工,還有天津其他地區的志工,半夜趕路前來支援。大米,怎麼可能不重,身體,怎麼可能不累,但付出的歡喜,勝於一切。
鄉親,鄭恩森:「太貼心了,很是感動,說得不好聽,真像自己的兒女一樣啊!」
慈濟志工,程秀霞:「在外邊,有點殘疾的大爺,他說幾句話讓我特別讓我感動,我說讓他作菩薩,他說,我不作菩薩,我就想作志工。」
冬令發放,原是許多苦困鄉親,心酸的匯聚,卻能因為愛,調出一點甜。
付雄濤 付傳蓮 周豔文 真善美志工-天津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