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014

Friday, 12 December 2014

保護水源為使命 手工肥皂響環保


在新北市的大屯溪畔,有一群婆婆媽媽堅持保護水源,除了封溪護魚,她們只用自己做的手工肥皂,在溪畔洗衣服,用自己做的環保酵素,洗菜洗東西,希望能夠保護當地珍貴的水資源。

全世界第一顆固體皂,誕生在三千年前,古敘利亞的阿勒坡城,當時人們用橄欖油,混合月桂油,製造出了阿勒坡皂,取代液體皂,聽說連埃及豔后,也都是用這種肥皂。

肥皂因為有皂素,可以殺菌,去汙好,沖洗,不殘留,不傷手,好分解,即使是到現在,也不例外,這些好處,婆婆媽媽們最知道。

周秀娥:「這條溪水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三、四十年了 你如果不環保 哪有這樣的環境可以澆菜 所以不能再汙染了 你再汙染 就不必了啦 也沒辦法用 也沒辦法澆灌了。」

附近菜園裡用的水,都是引自大屯溪,住在社區裡的媽媽們,堅持身體力行,保護環境跟水源。社區裡也開辦了很多的課程,把大家聚在一起上課,像是今天,就教大家用吃剩的果皮,做酵素。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郭麗卿:「這個三分之一 水三分之一 環保皂三分之一。」

小小的活動中心裡,年紀最大的學生,高齡九十歲,有的負責切果皮,有的攪糖水,大家一面動手,一面說說笑笑,做得很開心。

社區媽媽 許布施:「他很愛吃 我們這個很好玩噢 很好玩。」

她們笑說這裡是最環保的生產線,不只回收果皮,也回收年紀大的勞動力。

社區媽媽 許布施:「對頭腦超好的 比較不會老人癡呆症。」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郭麗卿:「跟他們講過有這麼多的好處 那我們(酵素)放在這邊 就給阿嬤繼續使用 我們的產品大部分都是二手再製 再利用 不會再去買新的來用。」

而他們都知道,自己做的事很有意義,因為自己做的天然酵素,不但很省錢,還能幫助淨化水資源。

社區媽媽 李碧雲:「這個用來洗東西 洗得很乾淨 又不會傷手。」

社區媽媽 陳施阿甘:「比較沒有那麼多的泡泡 很容易洗乾淨 像是沙拉脫 泡泡比較多 比較難洗乾淨。」

很多人都在守護台灣,就連婆婆媽媽們也不例外,只要我們每個人,從自己的身邊,小小的地方開始做起,或許有一天,就能夠改變我們的環境,德不孤必有鄰,所以我們相信,台灣只會越來越好,不會越來越壞。

文字撰稿:熊其娟
攝影剪輯:謝啟泉

Read more

二手物拍賣活動 塑膠袋當購物金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提倡環保,舉辦蒐集塑膠袋就能換二手物的活動,其中還有二手的原文書、收錄音機等學生常用物品!已經舉辦第二屆的活動,學生們熱情響應,活動到目前已經三天,回收近千個塑膠袋。這些回收的袋子將交給慈濟志工利用,並藉此宣傳惜福跟資源利用觀念。

高雄應用大學川堂裡,這個擺滿書籍、雜物的兩張桌子,看來好特別,上邊還有標示,寫著30、5、20,看看他的單位,是塑膠袋!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技士劉建偉:「這些過期的雜誌 有些是圖書館那邊 他們訂閱了很多雜誌 但裡面的知識很有用 想說讓一般 讓有需要的人拿去 也順便推廣塑膠袋回收(那麼從一個塑膠袋到)到一百個塑膠帶 我們那個行李箱 這些是堪用的行李箱 只要一百個塑膠袋就可以。」

二手行李箱,只要一百個大小不拘的塑膠袋!而這些課堂上需要的原文書,一本定價七八百元,在這邊只要五十個塑膠袋,像最近天氣冷,回收的電暖器,就有同學拿了一百五十個塑膠袋,換回家!

慈濟志工江玉英:「我就看 很棒啊 我很喜歡這兩支回收的木槍 想說平常運動的時候也可以用。」

不只學生共同響應,校園中慈青社的志工,也一同參與,把這個塑膠袋回收利用的概念,再推廣!

慈濟志工江玉英:「我一直想說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我是一直希望慈青社 我們可以在校園裡面 可以做邀約環安組 一起做塑膠袋的少用 重複使用和不用的一個活動。」

已經在校園中舉辦第二屆的塑膠袋換舊物活動,預計四天可以回收近千個塑膠袋,也讓校園內的資源做了最好利用!

朱怡蓉 蕭宏澍高雄報導

Read more

Thursday, 11 December 2014

職志合一心融會 廣行恆持無量義

圖說:合心共識營,匯聚北中南各地門市工作人員一同回到大愛感恩科技總公司,學習在職業融入志業精神,並提高服務品質,建立團隊精神,同時讓大家更加清楚共同的目標。(攝影者:曹書豪)合心共識營,匯聚北中南各地門市工作人員一同回到大愛感恩科技總公司,學習在職業融入志業精神,並提高服務品質,建立團隊精神,同時讓大家更加清楚共同的目標。業務大愛組同仁為了讓大家能簡單快速處理每日例行事項,貼心準備「綠白淨心袋中袋」內放入叮嚀小卡和筆,讓大家能夠隨身攜帶提醒自己,提高做事效力。同時總經理李鼎銘師兄藉此機會將門市同仁所遇到的問題匯集,為大家一一解惑,他讓所有的同仁了解「門市就是我們的家業」讓大家能夠一起為這家努力。

門市是第一線,要以「廣行恆持」來與消費者傳達產品背後的價值與故事,每一件商品的功能不見得能讓每位消費者完全滿意,但我們要用正向的思維為他說明這商品的價值及設計的發想。鼎銘師兄分享到曾經有人告訴他說為什麼多數的人對於商品的價格有所微詞,不主動購買商品,但捐錢救人卻是省吃儉用都要去做,原因在於「捐錢是為了大愛,但買東西是對自己是小愛」。因此我們就要和他分享請購大愛感恩科技綠色商品不單純小愛行為,而是為了愛護地球和回饋社會,同時這與親朋好友結緣,也會讓收到的人感受到一份幸福感。

圖說:李鼎銘師兄與同仁們分享「廣行恆持」與消費者傳達產品背後的價值與故事,用正向的思維為他說明這商品的價值及設計的發想。同仁們用心記錄下每一個感人的小細節。(攝影者:楊竣翔)大愛組同仁藉由個案分享,用圖片帶大家一起參與北京和山東的展覽。「有一種藍叫APEC藍;有一種愛,叫做大愛感恩」帶出了北京的空氣汙染的嚴重,也帶出大愛感恩科技參與北京台灣名品博覽會,當地的師姊為了協助我們場佈即便身體疲累,也要到場幫忙,這就是大愛,將台灣真善美的一面在這展覽中讓更多人看見。展覽不單只是介紹商品而是人間菩薩大接引,利用開展、休展邀請鄰近的廠商與我們志工一起祈禱,用愛與關懷及歡喜心情迎接每一天。這次的展覽每天都有許多感人的故事發生,這也讓我們的展場參觀者川流不息,也是整個展場愛心密度最濃的地方。每次的參展不單是讓大家了解優質的產品,而是讓更多人知道優質的背後是有許多動人的故事與許多人的用心,因為感動而帶動了各地人間菩薩一同參入這大愛行列。

北區關懷 王素戀師姊:「藉由這的合心共識營,除了讓我們更加了解產品,讓我們在推廣上更加有方向,但更重要的是凝聚同仁們的向心力,把握每一個因緣與大眾分享產品的價值。」新北市雙和區 莊桂香師姊:「分享到因為我剛加入大愛感恩,但今天的共識營讓我更加的了解商品功能性與價值,之前三個月在花蓮出差的時候遇到許多各地的觀光客,有一位德國人來到我們概念館,和他介紹慈濟以及震災的物資,讓他特別太感恩慈濟人,他的歡喜讓我也感受到他的感動。」

經過一天合心共識讓所有同仁充滿感動與收穫,而將這份感動帶回社區,一生無量無量一生。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廁所一洗二十年 洗滌心垢修福慧


台中環保志工林綉美,加入慈濟二十多年,當志工的第一分工作,就是洗廁所,這一做就是二十年,她說洗廁所就好像在除自己的心垢,廁所乾乾淨淨的,來使用的人也會很歡喜,而原本嚴肅的先生,這兩年也跟著她來當志工,一起做環保,滿心歡喜,付出越多,心靈更富足。

「我都是這樣洗,洗廁所一定這樣洗,不是只做表面,表面做一做就好,那我不要,我教人家也是這樣做,洗好後,心情很快樂,你要蹲著洗,越做身體越好,如果乾淨,人家來廁所很高興,對不對,讓人家高興,我們也很歡喜,你一定要這樣洗,洗我們裡面內心骯髒的東西最好,我最喜歡做的就是洗廁所。」


「小心喔,站好喔,站好喔。」

「上人最重視環保,我就很喜歡做,難行能行,我就喜歡做,我每天只要有空就來到環保站,跟環保志工問聲好,大家都很高興。」

「這是紙,是一般的回收,這個是垃圾,他丈母娘講說,這個女婿跟以前都不一樣,他以前都不喜歡笑,不會笑,現在看到丈母娘會打招呼,有改變一點。」

「認識很多師兄師姊,大家都很和氣,有什麼事情大家可以互相鼓勵,互相勉勵,每天都要來,不來感覺怪怪的。」

「我覺得說,環保越做越健康,像我以前身體都不好,我進慈濟以後,法喜充滿,跟很多人結善緣。」

江麗君 歐陽光輝台中報導

Read more

雨季前清淤防患 響應環保護清流


印尼雅加達的紅溪河。慈濟投入整治,與民結下善緣,承諾守護紅溪河是志工的責任。眼看雨季來臨,志工展開挖泥行動,也號召各界共同響應環保理念。

一大片垃圾漂浮水面,紅溪河,卻是許多河邊居民,洗衣、用水,賴以維生的資源。二零零二年水患,慈濟投入整治,援助居民搬遷。

慈濟志工 楊昌耀:「讓水流能夠流通, 減少洪水問題, 因為開始進入雨季, 這是第四次的挖泥行動。」

馬不停蹄,在卡布河口,兩輛挖土機的挖泥動作,已進行一個多月時間。為了號召各界共同響應環保,慈濟志工籌備活動,政府也啟動防洪行動。

北雅加達環境與發展部助理 仨德利亞迪:「解決北雅加達洪水問題, 我們會檢查水泵, 因為這個地區 大多靠水泵排水。」

當地社會領袖 歐曼‧夏羅尼:「我們成為卡布河口的居民, 感到非常開心幸福, 我們要感謝慈濟基金會, 因為這個活動對我們有很大幫助。」

為了感謝志工的付出,政府已在二零零八年,將紅溪河改名為慈濟紅溪河。而這股清流,也持續淨化人心。

薩穆羅 德恩尼印尼報導

Read more

職志合一心融會 廣行恆持無量義

圖說:合心共識營,匯聚北中南各地門市工作人員一同回到大愛感恩科技總公司,學習在職業融入志業精神,並提高服務品質,建立團隊精神,同時讓大家更加清楚共同的目標。(攝影者:曹書豪)合心共識營,匯聚北中南各地門市工作人員一同回到大愛感恩科技總公司,學習在職業融入志業精神,並提高服務品質,建立團隊精神,同時讓大家更加清楚共同的目標。業務大愛組同仁為了讓大家能簡單快速處理每日例行事項,貼心準備「綠白淨心袋中袋」內放入叮嚀小卡和筆,讓大家能夠隨身攜帶提醒自己,提高做事效力。同時總經理李鼎銘師兄藉此機會將門市同仁所遇到的問題匯集,為大家一一解惑,他讓所有的同仁了解「門市就是我們的家業」讓大家能夠一起為這家努力。

門市是第一線,要以「廣行恆持」來與消費者傳達產品背後的價值與故事,每一件商品的功能不見得能讓每位消費者完全滿意,但我們要用正向的思維為他說明這商品的價值及設計的發想。鼎銘師兄分享到曾經有人告訴他說為什麼多數的人對於商品的價格有所微詞,不主動購買商品,但捐錢救人卻是省吃儉用都要去做,原因在於「捐錢是為了大愛,但買東西是對自己是小愛」。因此我們就要和他分享請購大愛感恩科技綠色商品不單純小愛行為,而是為了愛護地球和回饋社會,同時這與親朋好友結緣,也會讓收到的人感受到一份幸福感。

圖說:李鼎銘師兄與同仁們分享「廣行恆持」與消費者傳達產品背後的價值與故事,用正向的思維為他說明這商品的價值及設計的發想。同仁們用心記錄下每一個感人的小細節。(攝影者:楊竣翔)大愛組同仁藉由個案分享,用圖片帶大家一起參與北京和山東的展覽。「有一種藍叫APEC藍;有一種愛,叫做大愛感恩」帶出了北京的空氣汙染的嚴重,也帶出大愛感恩科技參與北京台灣名品博覽會,當地的師姊為了協助我們場佈即便身體疲累,也要到場幫忙,這就是大愛,將台灣真善美的一面在這展覽中讓更多人看見。展覽不單只是介紹商品而是人間菩薩大接引,利用開展、休展邀請鄰近的廠商與我們志工一起祈禱,用愛與關懷及歡喜心情迎接每一天。這次的展覽每天都有許多感人的故事發生,這也讓我們的展場參觀者川流不息,也是整個展場愛心密度最濃的地方。每次的參展不單是讓大家了解優質的產品,而是讓更多人知道優質的背後是有許多動人的故事與許多人的用心,因為感動而帶動了各地人間菩薩一同參入這大愛行列。

北區關懷 王素戀師姊:「藉由這的合心共識營,除了讓我們更加了解產品,讓我們在推廣上更加有方向,但更重要的是凝聚同仁們的向心力,把握每一個因緣與大眾分享產品的價值。」新北市雙和區 莊桂香師姊:「分享到因為我剛加入大愛感恩,但今天的共識營讓我更加的了解商品功能性與價值,之前三個月在花蓮出差的時候遇到許多各地的觀光客,有一位德國人來到我們概念館,和他介紹慈濟以及震災的物資,讓他特別太感恩慈濟人,他的歡喜讓我也感受到他的感動。」

經過一天合心共識讓所有同仁充滿感動與收穫,而將這份感動帶回社區,一生無量無量一生。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 台北報導

Read more

2014,12/11,BSI GRC 管理策略年會

【對象】大愛感恩科技
【時間】2014年12月11日(四) 14:00-14:30
【地點】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

大愛心聞: 
永續治理實踐 大愛再獲殊榮

20141212_3.jpg

 
Read more

2014,12/11,好家庭毛巾總經理來訪

【對象】好家庭毛巾股份有限公司張旭初總經理
【時間】2014年12月11日(四) 10:0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41212_4.jpg 


Read more

探訪獨居長者 悲憫之心油然而生


大理高中志工服務課程,其中一堂,由慈濟志工陪同,拜訪獨居長者,實地走訪,這群年輕人心中都有感觸,也想為老人家,多做點事。(12/5)

高樓旁的鐵皮屋,就是朱爺爺的家,十坪大小的空間,是客廳兼房間,連廁所都沒有。

獨居長者 朱爺爺:「(晚上怎麼辦),晚上也是一樣捷運到十一點,加油站全天都有。」

環境不優質,但朱爺爺不煩惱,反而開心和大家介紹他種的蘭花,在台北長大的學生,對朱爺爺的樂天知命,印象深刻。

北市大理高中學生 洪憶瓊:「第一次發現,竟然有人家裡沒有廁所,而且還是住在這麼小的房子裡,又自己住。」

天氣冷,孩子一見面,就幫忙圍上的圍巾,讓韓奶奶的心都暖和起來,先生往生後,家裡很久沒這麼熱鬧。

獨居長者 韓奶奶:「每天都對著他,(他有沒有回答你),(有沒有嚇一跳)不會不會。」

志工服務課程,大理高中學生,走出課堂,用行動來學習,也有了具體的想法。

北市大理高中學生 李育浚:「多多陪伴他們,不讓他們感到孤單寂寞,即使是一句關心的話,也會讓人覺得溫暖。」

北市大理高中學生 洪憶瓊:「要提出更好的老人福利政策,例如老人年金多一點。」

真善美志工 曾修宜 許泓儒 台北報導

Read more

舞台劇寓教於樂 惜福愛物導觀念


廣東石岩中心幼兒園,邀請慈濟志工向小朋友介紹如何做環保,透過舞台劇和簡單的口訣,讓小朋友印象深刻(12/4)。

跟著台上的志工們,動動手動動腳,這堂課,要說的是環保,也可以很嚴肅,也能很活潑。

志工:「每天放著有毒的氣體,啊禍首禍首原來禍首就是你。」

孩子們都愛看戲,由親切的土地公,呈現亂丟垃圾,對大地的危害,簡單易懂。

慈濟志工 鄭金華:「(孩子)回去教育自己的家長,這是非常功德,非常圓滿的一件事情。」

石岩中心幼兒園,邀請慈濟志工介紹環保,更重要是帶動孩子做環保,十指口訣,孩子一學就會,還有帶動作,很難忘記。

幼兒園學生:「瓶罐丟在垃圾筒。」

幼兒園學生:「要回收垃圾。」

幼兒中心園長 衷春湘:「今後我們還會在我們的,教學活動當中,不斷給他們鞏固然後分享,然後學習變成他們的一種行為。」

讓愛護大地,成為生活的習慣,環境會更美好。

真善美志工 柯美茹 廖勇 廣東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