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014

Wednesday, 05 November 2014

玻璃回收利用+廢木材利用Hard to recycle


What can you do with pieces of broken or unwanted furniture? In Taiwan’s Chiayi(嘉義), the lo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and National Chiayi(嘉義) University have joined hands to establish a program where students are using their creativity to give unwanted items a new lease on life. But first, we go to Taichung City to see how recycled glass is being transformed into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壞掉還是不要的家具能做什麼呢?在臺灣的嘉義,當地的環保局和嘉義大學合作,學生用透過創意,讓廢棄的家具有了新的生命,但一開始我們到台中市,看看回收的玻璃如何變成綠建材。 

Read more

缺水難解渴(三)Meet sluice gate controllers


In Taiwan, irrigation channels are controlled by sluice gates, which are turned on and off manually by people known as sluice gate controllers. These controllers are employed by the local irrigation association, and their job is to make sure each farm gets just the right amount of water without wasting a drop. We now meet two sluice gate controllers of the Chia-Nan(嘉南) Irrigation Association. 
在台灣,灌溉的渠道是經由水門人工控制,這些人就叫做掌水工,是由每個地區的水利會聘用,工作內容就是確保每一塊農地都有足夠的水可用,但又不會浪費水資源,現在來認識嘉南農田水利會的兩位掌水工。

Read more

知識長交流會 大愛社會企業取經

圖說: 劉武經理說明大愛感恩科技是目前少數注重CSR的社會企業,此次安排主題為「知識管理x綠色環保人文x企業社會責任」,帶領知識長交流會一行約四十多位高階經營者實地參觀大愛感恩。(攝影者:曹書豪)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知識管理一直都是各界重視的課題。在科技推動及全球化趨勢之下,如何獲取、掌握、並有效利用經驗或知識促進企業的營業效率,也是企業成功之關鍵因素。因著知識管理的發展,中國生產力中心主辦的知識長交流會應運而生,今年邁入第四屆,主要是集結產官學界領導人之管理者,透過社群運作方式,搭建知識及商業合作平台,透過人脈互動與資訊網絡交換彼此經驗與想法。

知識長交流會是經濟部工業局的「產業聚落知識管理推動計劃」,每月都會選一個主題,到各領域標竿企業去做了解,針對產業未來發展之趨勢、關注的重要議題進行交流。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劉武經理分享最近一年多來社會發生許多事件,許多問題都是因為企業經營者本身的道德觀造成,故企業社會責任是蠻重要的一件事情,企業除致力於營收發展,更應結合企業的核心能力,獲利同時也能對社會和環境做出具體貢獻。大愛感恩科技用心為品質把關,讓消費者穿著放心,並且希望帶給社會更祥和及正面力量,誠心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洪碩廷博士(右)向各位貴賓介紹去年新成立的研發實驗室,展現創新紡織研發成果。(攝影者:曹書豪)劉武經理說明大愛感恩科技是目前少數注重CSR的社會企業,此次安排主題為「知識管理x綠色環保人文x企業社會責任」,帶領知識家交流會一行約四十多位高階經營者實地參觀,透過大愛感恩低碳人文概念館導覽巡禮,暨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洪碩廷博士說明去年新成立的研發實驗室,展現創新紡織研發成果。貴賓們充分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實際作法。期望各企業一樣,也能用CSR的角度去經營和管理,慢慢朝向這方向邁進,成為祥和社會,就像國父所說的 「世界大同」。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知識長交流會 大愛社會企業取經

圖說: 劉武經理說明大愛感恩科技是目前少數注重CSR的社會企業,此次安排主題為「知識管理x綠色環保人文x企業社會責任」,帶領知識長交流會一行約四十多位高階經營者實地參觀大愛感恩。(攝影者:曹書豪)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知識管理一直都是各界重視的課題。在科技推動及全球化趨勢之下,如何獲取、掌握、並有效利用經驗或知識促進企業的營業效率,也是企業成功之關鍵因素。因著知識管理的發展,中國生產力中心主辦的知識長交流會應運而生,今年邁入第四屆,主要是集結產官學界領導人之管理者,透過社群運作方式,搭建知識及商業合作平台,透過人脈互動與資訊網絡交換彼此經驗與想法。

知識長交流會是經濟部工業局的「產業聚落知識管理推動計劃」,每月都會選一個主題,到各領域標竿企業去做了解,針對產業未來發展之趨勢、關注的重要議題進行交流。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劉武經理分享最近一年多來社會發生許多事件,許多問題都是因為企業經營者本身的道德觀造成,故企業社會責任是蠻重要的一件事情,企業除致力於營收發展,更應結合企業的核心能力,獲利同時也能對社會和環境做出具體貢獻。大愛感恩科技用心為品質把關,讓消費者穿著放心,並且希望帶給社會更祥和及正面力量,誠心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洪碩廷博士(右)向各位貴賓介紹去年新成立的研發實驗室,展現創新紡織研發成果。(攝影者:曹書豪)劉武經理說明大愛感恩科技是目前少數注重CSR的社會企業,此次安排主題為「知識管理x綠色環保人文x企業社會責任」,帶領知識家交流會一行約四十多位高階經營者實地參觀,透過大愛感恩低碳人文概念館導覽巡禮,暨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洪碩廷博士說明去年新成立的研發實驗室,展現創新紡織研發成果。貴賓們充分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實際作法。期望各企業一樣,也能用CSR的角度去經營和管理,慢慢朝向這方向邁進,成為祥和社會,就像國父所說的 「世界大同」。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水汙染防治費 環保署12月中開徵


水汙染防治費,預計在下個月中旬開始徵收!第一階段將先徵收大企業水汙費,對象為光電等事業單位,以及設有汙水下水道的工業區廠家,第二階段則預計2017年後,隨著水費,向一般家戶徵收,平均一家四口每年要付八百多元。

水面上漂浮大片油汙,讓魚群都跟著遭殃,也讓民眾看到,汙水處理的漏洞,因此環保署決定,將在12月中,開徵水汙染防治費。

環保署水保處長 許永興:「依它排放的水質水量,來徵收水汙染防治費,除了原規畫徵收的化學需氧量,懸浮固體以外,更應該納入有害健康的物質,就像重金屬。」

水汙費第一階段,將依照立院提案,針對光電、電子等大企業,依照化學需氧量等項目,換算成費率,只要透過汙水下水道系統排放,就要徵收。至於第二階段,預計四年後,納入家戶,換算下來一家四口,每年要繳八百多元,但民眾對防治水汙染成效,還有疑慮。

民眾:「是有點貴,除非真的是有落實做到,好像沒有什麼改善吧。」

雖然民眾反應,不太有信心,但環保署強調,汙染者付費,徵收費用將用來整治河川,推動總量管制,希望能促進改善水汙染。

蔡怡琳 李明華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大愛無私化感恩 花旗神州志一同

圖說:63期靜思生活營美國實業家來到內湖科技園區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深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與良能。(攝影者:曹書豪)以『大愛無私化感恩』為主題,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為慈濟永續所發揮的良能,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在上週末在花蓮舉辦的63期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與齊聚花蓮之美國、大陸、新、馬等地數百位實業家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使命及願景,讓各國參與的團員感受到台灣實業體的用心及努力並將愛心化為行動回饋於社會的大愛精神 。11月2日為期3天的營隊剛結束,次日一群美國與中國河南的實業家還想要更進一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內涵,利用返回居住地之前,專程在關渡及雙和靜思堂做完環保實作後來到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的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在這一次小團體參訪過程中,除了李鼎銘師兄以互動式問答 ( Q & A),這群美國及河南實業家熱絡提問,從冰涼大愛衫的奈米科技技術專利,到如何在海外推廣大愛感恩及慈濟環保理念,在這短短兩個小時的問與答,不僅更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也更認同及佩服在這無私平台上富有使命感的每個人的愛的接力/善的循環。

圖說:來自中國河南5位實業家,期許自己能成為掘井人,回河南下向挖井、湧入活泉,帶動河南地區環保理念。(攝影者:曹書豪)來至美國的蕭正明師兄分享到:「非常高興、非常感恩,今天可以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從中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搖籃到搖籃』概念,覺得非常新奇,且覺得對人類的發展貢獻非常好。經由這次的參訪,希望自己可以把大愛感恩科技這樣的理念與人文帶到美國及其他國家,讓更多人知道環保對環境的重要。」

來至中國河南的隊輔劉俊玲師姊分享到:「這次有河南五位實業家有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之前對環保只有一點點了解,但經由李鼎銘師兄分享,對環保有更深一步探討,了解這五年多來大愛感恩科技的點點滴滴,對大愛感恩科技非常讚歎及感動。而這一件大愛環保衫不僅僅是一件衣服,背後卻蘊含著全台20萬的環保菩薩滿滿的愛,真的非常感動。目前中國大陸人多地大,且河南一億多人口屬於一個大省,希望把這樣的環保理念,讓更多人知道,也非常期待有機會大愛感恩科技來到河南參展,透過這樣機緣,讓河南本地的大眾了解慈濟大愛感恩科技為我們地球所做的貢獻,感恩。」

經由這一次的大愛感恩科技深度參訪,相信每個人都期許自己成為一顆種子,將所看到慈濟環保理念與實作帶回去,讓更多人認識環保,認識大愛感恩科技,實踐『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大愛無私化感恩 花旗神州志一同

圖說:63期靜思生活營美國實業家來到內湖科技園區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深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與良能。(攝影者:曹書豪)以『大愛無私化感恩』為主題,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為慈濟永續所發揮的良能,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在上週末在花蓮舉辦的63期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與齊聚花蓮之美國、大陸、新、馬等地數百位實業家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使命及願景,讓各國參與的團員感受到台灣實業體的用心及努力並將愛心化為行動回饋於社會的大愛精神 。11月2日為期3天的營隊剛結束,次日一群美國與中國河南的實業家還想要更進一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內涵,利用返回居住地之前,專程在關渡及雙和靜思堂做完環保實作後來到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的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在這一次小團體參訪過程中,除了李鼎銘師兄以互動式問答 ( Q & A),這群美國及河南實業家熱絡提問,從冰涼大愛衫的奈米科技技術專利,到如何在海外推廣大愛感恩及慈濟環保理念,在這短短兩個小時的問與答,不僅更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也更認同及佩服在這無私平台上富有使命感的每個人的愛的接力/善的循環。

圖說:來自中國河南5位實業家,期許自己能成為掘井人,回河南下向挖井、湧入活泉,帶動河南地區環保理念。(攝影者:曹書豪)來至美國的蕭正明師兄分享到:「非常高興、非常感恩,今天可以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從中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搖籃到搖籃』概念,覺得非常新奇,且覺得對人類的發展貢獻非常好。經由這次的參訪,希望自己可以把大愛感恩科技這樣的理念與人文帶到美國及其他國家,讓更多人知道環保對環境的重要。」

來至中國河南的隊輔劉俊玲師姊分享到:「這次有河南五位實業家有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之前對環保只有一點點了解,但經由李鼎銘師兄分享,對環保有更深一步探討,了解這五年多來大愛感恩科技的點點滴滴,對大愛感恩科技非常讚歎及感動。而這一件大愛環保衫不僅僅是一件衣服,背後卻蘊含著全台20萬的環保菩薩滿滿的愛,真的非常感動。目前中國大陸人多地大,且河南一億多人口屬於一個大省,希望把這樣的環保理念,讓更多人知道,也非常期待有機會大愛感恩科技來到河南參展,透過這樣機緣,讓河南本地的大眾了解慈濟大愛感恩科技為我們地球所做的貢獻,感恩。」

經由這一次的大愛感恩科技深度參訪,相信每個人都期許自己成為一顆種子,將所看到慈濟環保理念與實作帶回去,讓更多人認識環保,認識大愛感恩科技,實踐『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改變習氣重生 環保運動更健康


慈濟北港聯絡處的環保站有位志工王錦豐,今年66歲,從裝潢工作退休後,就當起全職志工,天天都到環保站做資源回收,王錦豐心血管有裝置支架,他把做環保當作健身運動,任何事情都身體力行,也在做環保的過程學會縮小自己,收斂以前的壞脾氣,不好習性全都改掉,就像獲得重生一樣。

環保志工 王錦豐:「現在很多人說如果有,要打電話進來給我們,叫我們去收,我們說可以,你們只要有一個點放,我們出去就會順便去收。像我們現在這樣一個在車上一個在下面,很好做,不用再拿出去外面。要常做,常做你就會了,比健走更好,健走不一定會流汗,做環保一定會流汗,會排泄一些不重要的東西都排泄掉。

大家說心導管裝支架不要動,我說哪是這樣,我裝這樣都沒感覺,以前抽菸吃檳榔喝酒樣樣有,心導管有一個支架,我做那麼久了,去血液檢查都正常。

做環保好,就是看到我們雲林縣垃圾量減少很多,一年省掉算千萬的,我們看了就是心情很好,我們就是要認真做,才能減少垃圾量,做什麼事情都要用心,你如果用心做就能做好,你如果不用心怎麼樣都做不好。

焚化爐燒,製造空氣汙染,所以我們就是收回來,用時間乾淨跟髒的分開,也有濕的,我們稍微曬一下,這裡有一條膠帶,我們就是這一條膠帶把它剪下來,這個做PP白,這個做PP花,我們要做就要把它分類得很好,這樣它回收再造的話比較乾淨,不論價格多少我們都要收,我們目的就是做環保,不要讓它再去燒,燒的話製造空氣汙染,無形中迫害我們的身體。

家家戶戶所用的塑膠袋占我們回收塑膠袋最多,我們現在收的塑膠袋,還沒有50%,我們自己要慢慢做,做給他們看,他們就會接受,先宣導帶頭做起,自己帶頭做,這樣他們大家才會接受。以前我的脾氣也很差,說實在的,進來慈濟之後,改變很多,可以說是變一個人就對了。」

採訪撰稿:李雅萍
攝影剪輯:廖學信

Read more

Tuesday, 04 November 2014

2014,11/4,北科大勞作教育課程分享

【對象】北科大一年級學生
【時間】2014年11月4日(二) 
【地點】台北科技大學

20141202_8.jpg20141202_9.jpg 
Read more

2014,11/3,美國河南實業家參訪

【對象】美國河南實業家
【時間】2014年11月3日(二)14:00 - 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救苦救難祈三願 合心和諧聚大愛
20141105_2.jpg
20141107_6.jpg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