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014

Friday, 03 October 2014

醫療志業勤耕耘 膚慰病苦傳大愛

圖說:「我熱愛我的工作,感恩能與一群苦難的人在一起,因為病苦眾生的示現,讓我『見苦知福』,懂得自己還可以呼吸、走路、吃飯,便是世間上最有福的人。」人文週會台上分享者黃明月師姊,回憶起嘉義大林慈濟綜合醫院成立之初,受 證嚴上人感召,前往成立大林慈院志工服務團隊,從啟業艱難的篳路藍縷,一路披荊斬棘,建立起關懷醫療、服務病患的志工團隊。(攝影者:黃歆瑜)「我熱愛我的工作,感恩能與一群苦難的人在一起,因為病苦眾生的示現,讓我『見苦知福』,懂得自己還可以呼吸、走路、吃飯,便是世間上最有福的人。」人文週會台上分享者黃明月師姊,回憶起嘉義大林慈濟綜合醫院成立之初,受 證嚴上人感召,前往成立大林慈院志工服務團隊,從啟業艱難的篳路藍縷,一路披荊斬棘,建立起關懷醫療、服務病患的志工團隊。

地、水、火、風是大自然四大。身體也有四大:「地大」骨骼、肌肉。「水大」血液、唾液;「火大」身體的熱能;「風大」呼吸。長期致力於醫療志業的 明月師姊分享,看盡了來自不同情況背景的病患,有意外、有重症、有化療、有安寧、有輕安(病老照護區),她不諱言的說:其實病苦的示現宛若是「人間地獄」般的折磨,許多病患因為身體四大不調,一輩子最大的心願竟然是「我只想能站起來」就心滿意足了。

圖說:黃明月師姊(右二)與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黄華德董事長 (右一)、李鼎銘總經理(左一)與洪若岑設計總監(左二)合影,見證環保利生的足跡 。(攝影者:許育仁)人的一生在追求什麼?在忙什麼?到了人生最後的盡頭,就是躺在一個格子裡而已,「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若不好好的做人行善,趕緊利用健康的生命來做有意義的事情,那真的是太對不起父母親所生育給我們的健康身體,所以 明月師姊強調,我們能長這麼大、這麼這麼平安健康,受天地、父母的恩德是這麼地多,「行善、行孝」一定不能等、要即時;生命是一連串短暫的相遇,我們待人處世何不多多給予別人溫暖與支持呢?每個人的內心當中,都需要被關愛與鼓勵,我們何不身體力行,多給人一個誠懇的眼神、微笑與招呼,來傳遞友善的訊息,創造幸福的生活與工作氣氛呢?

謹記 證嚴上人慈示:我們待人接物、服務病患與對待志工,就要像微風一樣的輕柔,才能隨時隨地的往來、互動無礙。稟持著此一信念,明月師姊懂得珍惜生命、發揮良能,「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週會分享之餘,看到大愛感恩科技低碳人文概念館中,陳列出這麼多有用的日常生活織品,也感動的表示,我們眞的要很感恩這一群無私奉獻的實業家們的用心,把 上人對環保的遠見與智慧,化作具體的行動,將「無用化為大用」的環保教育理念融入於日常生活當中,落實科技進化、綠色環保的推動於永續的生活經營當中,讓「續物命、造福慧」再生資源應用的理想,昇華成利益眾生的行動。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醫療志業勤耕耘 膚慰病苦傳大愛

圖說:「我熱愛我的工作,感恩能與一群苦難的人在一起,因為病苦眾生的示現,讓我『見苦知福』,懂得自己還可以呼吸、走路、吃飯,便是世間上最有福的人。」人文週會台上分享者黃明月師姊,回憶起嘉義大林慈濟綜合醫院成立之初,受 證嚴上人感召,前往成立大林慈院志工服務團隊,從啟業艱難的篳路藍縷,一路披荊斬棘,建立起關懷醫療、服務病患的志工團隊。(攝影者:黃歆瑜)「我熱愛我的工作,感恩能與一群苦難的人在一起,因為病苦眾生的示現,讓我『見苦知福』,懂得自己還可以呼吸、走路、吃飯,便是世間上最有福的人。」人文週會台上分享者黃明月師姊,回憶起嘉義大林慈濟綜合醫院成立之初,受 證嚴上人感召,前往成立大林慈院志工服務團隊,從啟業艱難的篳路藍縷,一路披荊斬棘,建立起關懷醫療、服務病患的志工團隊。

地、水、火、風是大自然四大。身體也有四大:「地大」骨骼、肌肉。「水大」血液、唾液;「火大」身體的熱能;「風大」呼吸。長期致力於醫療志業的 明月師姊分享,看盡了來自不同情況背景的病患,有意外、有重症、有化療、有安寧、有輕安(病老照護區),她不諱言的說:其實病苦的示現宛若是「人間地獄」般的折磨,許多病患因為身體四大不調,一輩子最大的心願竟然是「我只想能站起來」就心滿意足了。

圖說:黃明月師姊(右二)與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黄華德董事長 (右一)、李鼎銘總經理(左一)與洪若岑設計總監(左二)合影,見證環保利生的足跡 。(攝影者:許育仁)人的一生在追求什麼?在忙什麼?到了人生最後的盡頭,就是躺在一個格子裡而已,「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若不好好的做人行善,趕緊利用健康的生命來做有意義的事情,那真的是太對不起父母親所生育給我們的健康身體,所以 明月師姊強調,我們能長這麼大、這麼這麼平安健康,受天地、父母的恩德是這麼地多,「行善、行孝」一定不能等、要即時;生命是一連串短暫的相遇,我們待人處世何不多多給予別人溫暖與支持呢?每個人的內心當中,都需要被關愛與鼓勵,我們何不身體力行,多給人一個誠懇的眼神、微笑與招呼,來傳遞友善的訊息,創造幸福的生活與工作氣氛呢?

謹記 證嚴上人慈示:我們待人接物、服務病患與對待志工,就要像微風一樣的輕柔,才能隨時隨地的往來、互動無礙。稟持著此一信念,明月師姊懂得珍惜生命、發揮良能,「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週會分享之餘,看到大愛感恩科技低碳人文概念館中,陳列出這麼多有用的日常生活織品,也感動的表示,我們眞的要很感恩這一群無私奉獻的實業家們的用心,把 上人對環保的遠見與智慧,化作具體的行動,將「無用化為大用」的環保教育理念融入於日常生活當中,落實科技進化、綠色環保的推動於永續的生活經營當中,讓「續物命、造福慧」再生資源應用的理想,昇華成利益眾生的行動。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

DA.AI Carries the Wisdom of Buddha into the Living World

CAPTION: the movie team visit DA.AI Technology in Taipei to see what Tzu Chi has done in turning resources into valuable textile products. Grasping every chance of promoting the company’s ideology, DA.AI’s English team thoroughly explained the core values, and gave a tour to the visitors of the DA.AI’s Eco Concept Store and laboratory. (Photo by: Yujen Hsu)The Buddha is a saint who reached enlightenment and understood the truth of the universe. To present such magnificent story, the Light of Asia Foundation from Sri Lanka produced a movie on the Buddha’s life, and won many international awards. This work of art aims to pass on the authentic story for the world to learn about the founder of Buddhism and his teachings from more than 2,500 year ago.

Siddhartha the Buddha is the true story of Siddhartha, once a prince who chose to leave his wealthy life to pursue the truth of the universe, and his path of reaching enlightenment and eventually becoming the Buddha. The actor, Gagan Malik, was a Hindu who turned to Buddhism after playing the role and felt the Great Love and spirit of the Buddha. He was also accompanied by the producer, Navin Gooneratne, to visit Dharma Master Cheng Yen in Haulien to learn about her practice of living Buddhism.

CAPTION: The producer, Navin Gooneratne, supported DA.AI’s idea with action, and purchased several products as gifts for his family at home. (Photo by: Yujen Hsu)Continuing on this trip to Taiwan, the movie team also visited DA.AI Technology in Taipei to see Tzu Chi’s work in turning resources into valuable textile products. Grasping every chance to promote the company’s ideology, DA.AI’s English team thoroughly explained the core values throughout the tour of DA.AI’s Eco Concept Store and laboratory. The movie team was amazed by the fabulous achievements that the company has accomplished, and wished to bring the concept and process back to Sri Lanka.

The actor Gagan Malik said, “I think wearing eco-product is a great idea!” While others call these recyclable materials garbage, DA.AI turns them into valuable and beautiful products. He also believed that celebrities should help promote such idea, and draw others into the trend. The movie producer also supported our idea with action, and purchased several products as gifts for his family at home.

Finally, Gagan Malik said, “I love Tzu Chi” in Chinese, and “what Tzu Chi and DA.AI is doing is great, I gives my best wishes to them.” Being a part of Tzu Chi and bearing the miss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A.AI wishes to pass on the ideology as far and broad as possible for everyone in the world to join together in protecting Earth.

DA.AI Reporter, Sandy Huang, Taipei

Media Lin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BUWpzSNv84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47727




Read more

2014,10/3,韓國光州廣域市社福社工協會海外研修團參訪

【對象】韓國光州廣域市社福社工協會海外研修團
【時間】2014年10月3日(五) 09:30-10: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41006_4.jpg 
Read more

Thursday, 02 October 2014

塑膠袋分類處理 手腳俐落好體力


台南有位92歲的環保志工高玉蓮,每天清晨五點多就到慈濟湖美環保站,她總是第一個到,做到下午三點多才回家,受阿嬤影響,兒子李明遠假日也會到環保站幫忙,看到阿嬤做環保靈活的樣子,他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在家裡,阿嬤的手拿筷子己經不太使得上力了,卻能俐落的拿剪刀剪塑膠袋。

輕輕關上門,推著改裝過嬰兒車向前走,高玉蓮阿嬤92歲了,步伐矯健,這麼早出門是為了到環保站做環保。

志工 與 高玉蓮:「(都不累喔),不會啦,有趣就喜歡做啦。」

阿嬤每天一大早5點多到,下午三點多才離開,做起塑膠袋分類,動作俐落,又快又好,不但志工讚歎,兒子李明遠也覺得不可思議。

高玉蓮兒子 李明遠:「現在這個手要拿筷子,有時候要拿筷子拿不好,使不上力但是她能拿剪刀,拿剪刀的話,可以剪那個標籤,欸,太奇怪了。」

慈濟志工 蘇玉雲:「阿嬤如果一天沒來,我就要找好幾個人來幫忙。」

慈濟志工 高玉蓮:「很感恩上人,有這個工作給我做,我很高興。」

歡喜心投入,為愛護地球盡心力,阿嬤笑得好燦爛,因為做環保,讓她的心時時保有年輕人的活力。

真善美志工 陳仙輝 黃富美 台南報導

Read more

撿回收不再變賣 轉贈志工做公益

上海是中國大陸第一大城市,工商發展快速,但是,與經濟發展總是對立的環保,卻也是這城市關注焦點。近年來,慈濟的環保志工在上海浦東、嘉定兩個地區,持續推動正確觀念,讓民眾的環保意識漸漸抬頭,也將愛地球變成一種習慣。

「張奶奶」提著大小包回收物,往熟悉的地點而去,一年來,她不再拿去賣錢,反倒累積一些功德財。

民眾 張奶奶:「以前沒遇到你們做環保的,我就撿了賣,賺鈔票,現在知道你們做環保,我送給你們,捐獻。」

罹患鼻咽癌的志工「戚海敏」,則是時常強忍身體病痛,積極參與環保工作。

環保志工 戚海敏:「哎呀,我現在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每天下班回家,路上看到幾個空瓶子在那裡,不撿起來,好像有點心裡難過。」

像他們一樣為環保清流奉獻的人,在上海浦東「南楊小區」逐日增加,因為居民的環保意識、已經漸漸抬頭。

民眾 胡鳳銀:「以前在家裡的時候,就是隨便一放就好了,今天讓我了解到了,回家要去交代家人,然後要把這些分開(分類),讓我們知道怎麼去愛護地球。」

環保志工 陸傳通:「剛開始的時候,因為這個當地的居民,環保還不是最了解,那麼在宣傳溝通上,他們來的人,看的人比較多,從目前來看就是像滾雪球一樣的,這個雪球越來越大。」

人多、好辦事,上海「嘉定環保站」,最近就有「普陀區」民革委員會一行人,來此化身成環保團隊。

但初體驗,總會有一點霧煞煞。

上海普陀區民革委員會 邵志蘭:「(志工)就告訴我,這個有字的(包裝袋),什麼樣的情況下,就是裡面有錫紙的包裝袋,和這個外面有字的不是一回事,你還是要分開來,那在這體驗過程你就知道了。」

一回生、兩回熟,綠色行動、刻不容緩。

上海普陀區民革委員會主委 吳沛青:「覺得很受啟發,那個愛護地球,淨化地球,這個是我們每個人的一個責任。」

上海經濟發展快速,但這個城市將會讓環保、跟上腳步。

真善美志工 上海報導

Read more

提倡節能減碳 環保議題國際矚目


第六屆紐約氣候變遷周,歷時一個星期,市區裡,透過各種活動,讓民眾、遊客了解氣候變遷的影響。曼哈頓、華爾街的博林格林公園,慈濟志工也設了攤位,邀大家吃素,也是為環保盡心力的方式。

北極熊出現在紐約街頭?扛著地球圖案的氣球,聲明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引領潮流的紐約,環保議題也沸沸揚揚。

第六屆紐約氣候變遷周,在華爾街登場,慈濟志工設攤位,倡導吃素。

民眾 瑞金娜:「我看到你們的綠色標語,我看到你們寫,每個人都有能力,讓地球更乾淨一點,我覺得很有幫助,尤其是你們提倡茹素觀點。」

民眾 傑瑞:「它(宣傳單)有另外一個數字是,一公斤的牛肉等於二十四公斤的什麼稻子(之類),一比二十四耶,我有發願,星期一無肉日,每個禮拜一都不吃肉。」

民眾 墨那爾:「我會告訴我的家人朋友,我今天在這裡學到的,少吃一點肉,就能帶給環境很大改善。」

特殊裝置的腳踏車,能讓騎車的動能轉化為電能。讓民眾直接體驗LED燈、省電燈泡與一般燈泡,耗費能源的多寡。

民眾 海瑟:「我學到LED燈能省很多電,一般的(燈泡)最難騎(不容易亮)。」

民眾紛紛寫下讓地球更美好的願望,期許自己要努力完成。

周四月 美國報導

Read more

環保點凝聚情誼 帶動鄰里茹素


江蘇蘇州的「觀景社區環保點」才成立三年,就已成為當地居民的另一個家,因為每到周二,居民就會把收集一個禮拜的回收物,集中送往環保點回收。而一樣能保護地球的齋戒茹素,也是慈濟志工大力推廣的理念。(9/25)

不論是白菜年糕。還是蔬菜拌飯。這些色香味俱全的料理,完全擄獲了婆婆媽媽的胃。

觀景社區居民:「素食滿好的,這個提倡很好,肯定要學著燒(烹飪),對身子很好,老年健康也很好。」

兩位居民來晚了,就合吃一碗年糕、也開心不已。

慈濟志工這天,除了在蘇州「姑蘇區」推廣素食,也響應重陽節、協辦敬老活動。

我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隆重舉行姑蘇區,慶祝老年節(重陽節)活動。

「觀景社區」特別重視老年長照,不定期推出醫療諮詢,而環保行動也是當地逐漸興起的風潮。

慈濟志工 褚衍琴:「敬天愛地活動。」

每到星期二,社區民眾不約而同,帶著一周分量的回收物,前來環保點,他們雙手拿的都是愛心。

慈濟志工 褚衍琴:「這個衣服,人家不穿拿過來,都很好的呢,因為扔掉很捨不得,我們整理好再拿去給窮困的人。」

觀景社區居民:「放在家裡也占地方,就是能捐出去給更有需要的人。」

疼惜地球,素食與環保密不可分,每一個人的小小行動,都是一股力量。

真善美志工 張典琳 張政 江蘇報導

Read more

2014,10/2,華東華北志工生活營分享

【對象】華東華北志工
【時間】2014年10月2日(四) 12:50-13:50
【地點】內湖園區

大愛心聞:  大愛人文尋根取經 落實當地環保使命
慈濟社區網:  第一顆環保種子 老當益壯環保取經 動手大驚奇

20141012_1.jpg20141011_1.jpg
 

Read more

大愛環保愛地兒 向全世界發“聲”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自十月開始,首度與《點亮心光》合作,共同推出全新單元-「環保愛地兒(IDEA)」,將於十月開始每週四下午播出,帶來不同環保主題之分享,將大愛感恩環保人文、品牌理念多元推廣。(圖片:轉載自大愛廣播電台) 「只要心中有愛,就可以發現世界的美好;先點亮自己的心光,才能引發別人的心光。」以青年世代視角,彰顯『公益、環保、知性、在地』等真善美價值,結合慈濟人文內涵、豐富聽眾之生命底蘊的《點亮心光》節目是大愛廣播網路電台週一到週五14:00到16:00帶狀節目,由點點 (彭欣怡) 主持,自十月開始,每週四將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共同推出全新單元「環保愛地兒(IDEA)」,本週四下午15:30首播,將於週四固定時段帶來不同環保主題之分享,多元推廣大愛感恩環保人文、品牌、科技、理念。

「環保愛地兒」一詞取自英文IDEA,意即期望大家用不同的點子,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環保。10/2首播領航員邀請到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兄,為大家帶來『環保人文企業社會責任』,鼎銘師兄為大家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創立因緣、核心價值、理念及使命。另外,全新短劇「『大愛』、『感恩』有話說」形象劇場,讓聽眾們可以聽到大愛感恩科技的兩位吉祥物- 『大愛狗與感恩貓』他們逗趣又環保的人聲演出;同時配合大愛感恩科技吉祥物四格漫畫,讓聽眾們同時上網觀賞,有『看』、有『聽』,將環保教育深植在大家心中。

圖說: 全新短劇「大愛感恩有話說」形象劇場,讓聽眾們可以聽到大愛感恩科技的兩位吉祥物- 『大愛狗與感恩貓』他們逗趣又環保的人聲演出,同時配合大愛感恩科技四格漫畫,讓聽眾們同時上網觀賞,有『看』、有『聽』,將環保教育深植在大家心中。(圖片:大愛感恩科技提供)誠如靜思語所言:「做得實在、做得精緻、做出典範,帶動社會愛的效應、善的循環。」大愛感恩科技此次與人文志業廣播部的結合,就是要將平時落實的環保足跡,讓聽眾們聽見環保的聲音。「樂活、環保、綠色、行動,用你的IDEA,讓地球更美麗。」大愛感恩不只做的是環保織品,更要“說”出環保,向全世界發“聲”。

大愛網路電台網址:radio.newdaai.tv
節目名稱:環保愛地兒 (IDEA)
10/2(四) 15:30~15:50 首播
本週人物專訪:李鼎銘師伯
訪談內容:環保人文企業社會責任
「環保愛地兒(IDEA)」線上收聽: http://radio.newdaai.tv/newdaai_radio_wp/radio09/?p=4929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