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30 October 2014
廚餘種蔬菜Growing vegetables organically
- Article Details
Did you know that kitchen waste accounts for one third of the waste a family produce on a daily basis? In fact, kitchen waste such as tealeaves, fruit and vegetable peels can be turned into eco-friendly fertilizer. Next, we travel to Taichung(台中) City to meet Tzu Chi volunteer Lv Maxiong(呂茂雄), who has transformed his rooftop into an organic vegetable garden that uses fertilizer made from kitchen waste.
你知道嗎,廚餘占一個家庭一天垃圾量的三分之一,其實,廚餘像是茶渣、蔬果皮,都可以製作成有機肥,接下來,我們來到台中市認識慈濟志工呂茂雄,他把自己的家的屋頂改成一個菜園,更用廚餘做成的肥料施肥,讓我們來看看。 Read more
捐車做環保A happy recycling volunteer
- Article Details
Next, we travel to Taiwan’s New Taipei City to meet Tzu Chi volunteer Huang Xianxiang(黃獻祥), who is also the owner of a restaurant chain. Knowing that protecting the planet i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 Huang(黃) decided to pass on his business to his children and dedicate himself to Tzu Chi’s recycling mission. Furthermore, besides practicing recycling on a weekly basis, Huang(黃) even donated a brand new truck to make sure volunteers stay safe when collecting recyclables. Here’s more.
下一則新聞,我們來到台灣的新北市認識慈濟志工黃獻祥,同時也是連鎖餐廳的老闆,知道保護地球是大家的責任,他決定把生意交給孩子們打理,自己全心投入慈濟的環保志業,此外,除了做環保,黃獻祥更捐出一台新的環保車,讓環保志工收取回收物時可以更加安全。 Read more
缺水難解渴(1)旱況Water shortage in Taiwan
- Article Details
Though the Central Weather Bureau of Taiwan predicted the country should see more typhoons this year due to El Nino, to date only two typhoons have made landfall and neither brought much rain. This is actually bad news for the country’s reservoirs which had hoped to utilize the storms’ abundant rainfall to help discharge sediment accumulating in them which have reduced their capacity.
雖然台灣的中央氣象局預估,因為聖嬰現象 ,今年應該會有比較多個颱風,但至今,只有兩個颱風登陸台灣,也沒有帶來豪大雨量,這其實對國內的水庫來說,是件壞消息,因為它們原本預定利用颱風豐沛的雨量來協助排淤,因為淤積嚴重,已經嚴重影響水庫的庫容量。 Read more
2014,10/30,第四屆知識長交流會活動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0月30日(四)14:00-16:1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感恩心企業 企業環保共造福
- Article Details
以「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為志,「環保、愛心及科技」企業形象深植人心之大愛感恩科技,在『2014年第23屆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頒獎典禮,環保署長魏國彥親臨中正紀念堂演藝廳現場,表揚對環境保護重大績效之事業單位。
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由行政院環保署表揚『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共同推動環境保護工作,提昇環境品質』之事業也是環保獎的最高榮譽,促進其他事業以得獎者為楷模。典禮中環保署魏署長鼓勵在場企業公司互做朋友,把合作的關係建立起來,「我更注意到我們這社會有很好的志工團體,為共同的理念交集,朋友互助,社會互助才是最堅實的力量。」更期許企業再接再厲,在企業經營時也為地球,對環境的永續共創繁榮。
企業環保獎,評選依「環境保護規劃及管理、環境保護工作的推行、環保觀念的教育宣導」等指標,大愛感恩科技以『非製造業組』,獲『企業環保銅級獎』的殊榮,研發部洪碩廷博士代表受獎,「大愛感恩很榮幸這次獲得第23屆企業環保獎的殊榮,除了在工作職場用心、用力,更想在這裡特別感恩環保菩薩的無私奉獻、細心分類,使大愛感恩的產品,在節能、省水及減碳對環保有很大的貢獻外,在生產良率上也有顯著的提高。環保菩薩在背後默默付出膚慰大地」並感恩大愛感恩的合作夥伴,「我們感恩,上中下游超過60多家有同樣愛心理念的合作夥伴, 能夠不計較利潤,陪伴大愛感恩的一路成長,也感恩全公司同仁不分彼此,合和互協,共同來成就這份榮耀。」
誠如 證嚴法師靜思語所言:「人生最有價值的,是健康的身體;比健康更有價值的,是正確的人生方向」。每個企業都是一個小型社會,而每個企業所做的事情,也都關乎著社會。都是「環境的主人」,都可以成為啟發人人的一份力量。每個作為,都是少不了的一顆螺絲或轉動的齒輪,而社會需要愛,人人需要愛;大愛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大愛感恩科技不分國內外發揮本分和使命感,推廣環保,期許能在環保這條菩提大道上邀約更多的人一起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報導
大愛感恩心企業 企業環保共造福
- Article Details
以「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為志,「環保、愛心及科技」企業形象深植人心之大愛感恩科技,在『2014年第23屆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頒獎典禮,環保署長魏國彥親臨中正紀念堂演藝廳現場,表揚對環境保護重大績效之事業單位。
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由行政院環保署表揚『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共同推動環境保護工作,提昇環境品質』之事業也是環保獎的最高榮譽,促進其他事業以得獎者為楷模。典禮中環保署魏署長鼓勵在場企業公司互做朋友,把合作的關係建立起來,「我更注意到我們這社會有很好的志工團體,為共同的理念交集,朋友互助,社會互助才是最堅實的力量。」更期許企業再接再厲,在企業經營時也為地球,對環境的永續共創繁榮。
企業環保獎,評選依「環境保護規劃及管理、環境保護工作的推行、環保觀念的教育宣導」等指標,大愛感恩科技以『非製造業組』,獲『企業環保銅級獎』的殊榮,研發部洪碩廷博士代表受獎,「大愛感恩很榮幸這次獲得第23屆企業環保獎的殊榮,除了在工作職場用心、用力,更想在這裡特別感恩環保菩薩的無私奉獻、細心分類,使大愛感恩的產品,在節能、省水及減碳對環保有很大的貢獻外,在生產良率上也有顯著的提高。環保菩薩在背後默默付出膚慰大地」並感恩大愛感恩的合作夥伴,「我們感恩,上中下游超過60多家有同樣愛心理念的合作夥伴, 能夠不計較利潤,陪伴大愛感恩的一路成長,也感恩全公司同仁不分彼此,合和互協,共同來成就這份榮耀。」
誠如 證嚴法師靜思語所言:「人生最有價值的,是健康的身體;比健康更有價值的,是正確的人生方向」。每個企業都是一個小型社會,而每個企業所做的事情,也都關乎著社會。都是「環境的主人」,都可以成為啟發人人的一份力量。每個作為,都是少不了的一顆螺絲或轉動的齒輪,而社會需要愛,人人需要愛;大愛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大愛感恩科技不分國內外發揮本分和使命感,推廣環保,期許能在環保這條菩提大道上邀約更多的人一起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報導
【得獎】2014年10月榮獲 第23屆企業環保獎
- Article Details
以「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為志,「環保、愛心及科技」企業形象深植人心之大愛感恩科技,在『2014年第23屆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頒獎典禮,環保署長魏國彥親臨中正紀念堂演藝廳現場,表揚對環境保護重大績效之事業單位。
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由行政院環保署表揚『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共同推動環境保護工作,提昇環境品質』之事業也是環保獎的最高榮譽,促進其他事業以得獎者為楷模。典禮中環保署魏署長鼓勵在場企業公司互做朋友,把合作的關係建立起來,「我更注意到我們這社會有很好的志工團體,為共同的理念交集,朋友互助,社會互助才是最堅實的力量。」更期許企業再接再厲,在企業經營時也為地球,對環境的永續共創繁榮。
企業環保獎,評選依「環境保護規劃及管理、環境保護工作的推行、環保觀念的教育宣導」等指標,大愛感恩科技以『非製造業組』,獲『企業環保銅級獎』的殊榮,研發部洪碩廷博士代表受獎,「大愛感恩很榮幸這次獲得第23屆企業環保獎的殊榮,除了在工作職場用心、用力,更想在這裡特別感恩環保菩薩的無私奉獻、細心分類,使大愛感恩的產品,在節能、省水及減碳對環保有很大的貢獻外,在生產良率上也有顯著的提高。環保菩薩在背後默默付出膚慰大地」並感恩大愛感恩的合作夥伴,「我們感恩,上中下游超過60多家有同樣愛心理念的合作夥伴, 能夠不計較利潤,陪伴大愛感恩的一路成長,也感恩全公司同仁不分彼此,合和互協,共同來成就這份榮耀。」
誠如 證嚴法師靜思語所言:「人生最有價值的,是健康的身體;比健康更有價值的,是正確的人生方向」。每個企業都是一個小型社會,而每個企業所做的事情,也都關乎著社會。都是「環境的主人」,都可以成為啟發人人的一份力量。每個作為,都是少不了的一顆螺絲或轉動的齒輪,而社會需要愛,人人需要愛;大愛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大愛感恩科技不分國內外發揮本分和使命感,推廣環保,期許能在環保這條菩提大道上邀約更多的人一起努力。
【得獎】2014年10月榮獲 第23屆企業環保獎
- Article Details
以「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為志,「環保、愛心及科技」企業形象深植人心之大愛感恩科技,在『2014年第23屆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頒獎典禮,環保署長魏國彥親臨中正紀念堂演藝廳現場,表揚對環境保護重大績效之事業單位。
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由行政院環保署表揚『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共同推動環境保護工作,提昇環境品質』之事業也是環保獎的最高榮譽,促進其他事業以得獎者為楷模。典禮中環保署魏署長鼓勵在場企業公司互做朋友,把合作的關係建立起來,「我更注意到我們這社會有很好的志工團體,為共同的理念交集,朋友互助,社會互助才是最堅實的力量。」更期許企業再接再厲,在企業經營時也為地球,對環境的永續共創繁榮。
企業環保獎,評選依「環境保護規劃及管理、環境保護工作的推行、環保觀念的教育宣導」等指標,大愛感恩科技以『非製造業組』,獲『企業環保銅級獎』的殊榮,研發部洪碩廷博士代表受獎,「大愛感恩很榮幸這次獲得第23屆企業環保獎的殊榮,除了在工作職場用心、用力,更想在這裡特別感恩環保菩薩的無私奉獻、細心分類,使大愛感恩的產品,在節能、省水及減碳對環保有很大的貢獻外,在生產良率上也有顯著的提高。環保菩薩在背後默默付出膚慰大地」並感恩大愛感恩的合作夥伴,「我們感恩,上中下游超過60多家有同樣愛心理念的合作夥伴, 能夠不計較利潤,陪伴大愛感恩的一路成長,也感恩全公司同仁不分彼此,合和互協,共同來成就這份榮耀。」
誠如 證嚴法師靜思語所言:「人生最有價值的,是健康的身體;比健康更有價值的,是正確的人生方向」。每個企業都是一個小型社會,而每個企業所做的事情,也都關乎著社會。都是「環境的主人」,都可以成為啟發人人的一份力量。每個作為,都是少不了的一顆螺絲或轉動的齒輪,而社會需要愛,人人需要愛;大愛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大愛感恩科技不分國內外發揮本分和使命感,推廣環保,期許能在環保這條菩提大道上邀約更多的人一起努力。
【認證】2014年10月毛毯產品系列通過德國萊因「ISO 14045產品系統生態效益評估」認證
- Article Details
「企業的責任,應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價格,同時將產品生命週期內對環境的衝擊及資源的耗用降到最低。」瑞士企業家史提芬•斯密丹尼,時任有『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之稱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UNCED)秘書長,於1992年里約熱內盧高峰會之後,成立了『企業永續發展論壇』(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以落實高峰會議的後續行動。並提出『生態效益Eco-efficiency』的概念,永續發展和可持續性,逐漸成為企業關注議題。
早在1990年, 證嚴上人開始推動慈濟環保志業。及至2008年,大愛感恩科技創立。證嚴上人的的期許,要注重『環保人文』理念,同時兼顧產品『節能減碳及生態環境』的永續經營,致力提供『最有環境效益與價值之產品及服務』。大愛感恩灰色環保毛毯,2011年通過德國萊因TUV產品水足跡驗證,2012年通過德國萊因TUV產品碳足跡驗證,全世界第一張毛毯水足跡/碳足跡認證,更驅動2013年通過英國BSI『ISO 9001(品質)及14001(環境)管理系統』公司基本體質認證。基於上述基礎,大愛感恩更上層樓,2014年10月毛毯產品系列通過德國萊因「ISO 14045產品系統生態效率評估」認證。
此項認證係屬環境管理工具之一環,主要就生命週期之考量,評估產品系統之環境衝擊(生態效益),以期將產品之環境資訊隨同產品之價值,傳達給消費者、廠商,讓消費者得以選擇「此系統內完整系列產品」(非單一產品,以往不同規格需分別提出認證)與服務;大愛感恩科技 陳讚國師兄進一步闡述:「宣告大愛感恩科技毛毯產品系列通過『ISO 14045產品系統生態效益評估』認證,標的物必須是給消費者的產品整體生命週期的計算、同時需先通過產品碳足跡或水足跡認證前提。此認證、確立大愛感恩科技在環境管理、資源永續利用、企業永續發展、及環保、再生、綠足跡的純正血統與領頭羊的地位,徹底實踐「科技人文、環境共生與永續經營」的精神目標。
大愛感恩科技不以中小企業穩健經營為滿足,更展現產品系統製造與對環境的關懷相互連結。國萊因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林建志稽核員就表示:「大愛已進一步思考如何為社會整體建立價值,並藉此次認證創造三大方向的競爭優勢:(1)成本節省: 實際案例顯示,企業在減少對環境與生態衝擊時,能直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公司盈餘;(2)風險管理: 應用生態效益原則,可更有效率地管理公司環境風險;(3)企業成長: 經由生態效益的經營理念,可引導大愛感恩科技於產品、製程及服務方式上不斷創新,使大愛感恩科技能更進一步接近其成長的目標,也彰顯了此認證在經營上具體的重要性。」
誠如 證嚴法師開示:「人依止於 大地之上,為地球盡一分心,是本分事也是使命。」生態永續是每個企業、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刻不容緩的事,如何因應當代生活需求,同時顧及後代子孫環境資源使用倫理的發展需求,建立一套永續發展的機制「是本分事、也是使命。」其目標不僅在於經濟成長,更要兼具社會公平及生態環境的穩定;大愛感恩科技的永續經營則強調公平性、循環性、環境容受力與生態永續共存,對資源進行整合性的回收再利用,並使經濟持續發展,達成企業經營與環境生態永續的雙贏使命。
Read more【認證】2014年10月毛毯產品系列通過德國萊因「ISO 14045產品系統生態效益評估」認證
- Article Details
「企業的責任,應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價格,同時將產品生命週期內對環境的衝擊及資源的耗用降到最低。」瑞士企業家史提芬•斯密丹尼,時任有『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之稱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UNCED)秘書長,於1992年里約熱內盧高峰會之後,成立了『企業永續發展論壇』(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以落實高峰會議的後續行動。並提出『生態效益Eco-efficiency』的概念,永續發展和可持續性,逐漸成為企業關注議題。
早在1990年, 證嚴上人開始推動慈濟環保志業。及至2008年,大愛感恩科技創立。證嚴上人的的期許,要注重『環保人文』理念,同時兼顧產品『節能減碳及生態環境』的永續經營,致力提供『最有環境效益與價值之產品及服務』。大愛感恩灰色環保毛毯,2011年通過德國萊因TUV產品水足跡驗證,2012年通過德國萊因TUV產品碳足跡驗證,全世界第一張毛毯水足跡/碳足跡認證,更驅動2013年通過英國BSI『ISO 9001(品質)及14001(環境)管理系統』公司基本體質認證。基於上述基礎,大愛感恩更上層樓,2014年10月毛毯產品系列通過德國萊因「ISO 14045產品系統生態效率評估」認證。
此項認證係屬環境管理工具之一環,主要就生命週期之考量,評估產品系統之環境衝擊(生態效益),以期將產品之環境資訊隨同產品之價值,傳達給消費者、廠商,讓消費者得以選擇「此系統內完整系列產品」(非單一產品,以往不同規格需分別提出認證)與服務;大愛感恩科技 陳讚國師兄進一步闡述:「宣告大愛感恩科技毛毯產品系列通過『ISO 14045產品系統生態效益評估』認證,標的物必須是給消費者的產品整體生命週期的計算、同時需先通過產品碳足跡或水足跡認證前提。此認證、確立大愛感恩科技在環境管理、資源永續利用、企業永續發展、及環保、再生、綠足跡的純正血統與領頭羊的地位,徹底實踐「科技人文、環境共生與永續經營」的精神目標。
大愛感恩科技不以中小企業穩健經營為滿足,更展現產品系統製造與對環境的關懷相互連結。國萊因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林建志稽核員就表示:「大愛已進一步思考如何為社會整體建立價值,並藉此次認證創造三大方向的競爭優勢:(1)成本節省: 實際案例顯示,企業在減少對環境與生態衝擊時,能直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公司盈餘;(2)風險管理: 應用生態效益原則,可更有效率地管理公司環境風險;(3)企業成長: 經由生態效益的經營理念,可引導大愛感恩科技於產品、製程及服務方式上不斷創新,使大愛感恩科技能更進一步接近其成長的目標,也彰顯了此認證在經營上具體的重要性。」
誠如 證嚴法師開示:「人依止於 大地之上,為地球盡一分心,是本分事也是使命。」生態永續是每個企業、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刻不容緩的事,如何因應當代生活需求,同時顧及後代子孫環境資源使用倫理的發展需求,建立一套永續發展的機制「是本分事、也是使命。」其目標不僅在於經濟成長,更要兼具社會公平及生態環境的穩定;大愛感恩科技的永續經營則強調公平性、循環性、環境容受力與生態永續共存,對資源進行整合性的回收再利用,並使經濟持續發展,達成企業經營與環境生態永續的雙贏使命。
Read more2014,10/30,美國LA Times報紙駐台記者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0月30日(四)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4,10/30,慈濟美國總會辜志哲師伯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0月30日(四)10: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玻璃回收未妥善 清潔隊員常受傷
- Article Details
您知道廢玻璃容器應該要獨立回收嗎,今天台北市環保局表示,由於經常發生清潔隊員執行資源回收時,被碎玻璃割傷,希望民眾要將廢玻璃容器單獨裝進袋子裡回收,才能減少意外發生,而環保局今天也號召客運業者,在公車貼上宣導廣告,希望建立民眾正確觀念。
北市清潔分隊長 鄧淞駿:「廢玻璃放到袋子裡面,我們最後要把整個袋子,提上來的時候,因為廢玻璃會穿刺麻布袋,就不小心會割傷。」
尖銳的廢玻璃,去年及今年一月到九月,分別造成11件及6件,台北市清潔隊員被割傷意外,主要原因都是廢玻璃沒有被謹慎處理。
北市環保局長 吳盛忠:「我們希望市民,假如廢玻璃有破掉的話,你一定要包紮好,而且寫一下這是廢玻璃,獨立我們就回收回來。」
為了避免清潔隊員受傷,環保局還採購特製手套,希望降低割傷機率,也希望民眾了解廢玻璃必須單獨回收,與其他資源回收物分開放,環保局更號召客運業者,提供20部公車貼上宣導廣告。
客運業者 溫煥偉:「有時候我們好像在家裡,如果說,有玻璃破了,我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處理,現在 它這個運動可以提醒我們,玻璃可以獨立回收。」
環保局更推動物流及客運公司,設置資源回收專區,讓駕駛也一起做回收做環保。
蔡佩吟 張竣瑋 台北報導
Read more掌水工看管用水 節約水大功臣
- Article Details
水庫清淤讓水的儲存量提高、農民儲水或者利用節水設施種植瓜果,實際上,嘉南農田水利會還特別聘僱一群掌水工,灌溉時期掌水工得負責稻田中的用水,看顧水路!根據水利會統計,這一期的稻作,掌水工加強巡田水,可以多節省三千萬噸的水。目前已經八十四歲的郭清江阿伯,他當了三十多年的掌水工,他說水閘門的開啟關閉,影響作物生長也牽動水資源分配,在全台慢慢壟罩缺水危機的當下,阿伯這個資深掌水工,田埂間來回穿梭,就希望善用點滴!
水閘門緩緩打開,灌溉用水一點一滴流入田間,水得放多久才夠這甲田使用,掌控的人,就是掌水工。
掌水工 郭清江:「這就是開關 這樣就是關起來」
聲音響亮,動作毫不遲疑,八十四歲的郭清江,掌水資歷超過三十年,講起田邊事,他如數家珍。
掌水工 郭清江:「那一區換了四個區長 這一邊也換了四個區長 這樣一共八個了 這樣八個(區長)那在水利會這邊 站長我也換過六七個 真的是三朝元老了」
元老級的郭清江,靠著一台腳踏車巡田水,他得從田埂小路的這一頭,照顧到另一邊。
掌水工 郭清江:「(狗)不會咬人不會咬人 所以你不用擔心 以前這路只有一小條 現在是已經拓寬了 以前三更半夜的時候甘蔗園裡面伸手不見五指 我也是這樣走」
要扛起看顧水路的責任,挑戰不只有摸黑巡田水。
掌水工 郭清江:「這會有人偷嗎會 (會偷開嗎)會 有人會來偷開水 私自開關 像是那一邊要用水 這邊有人要偷用 我就要把它關好 再把鎖鎖起來」
從上鎖的水閘門,不難看出要看管水路,並不是簡單的事,足夠的灌溉就像豐收的門票,對農民來說,搶水不是新聞,而掌水工得調停、得公平,在他們身上有責任,更有智慧。
掌水工 張盛強:「不可以說(見面)都不打招呼 差不多這區塊 農民大多 大概百分之九十幾 我們都認識 現在(農民)水開了 會搞不清楚該關的時間 這樣就浪費掉了 我們就要注意這些事情」
六十三歲的張盛強,掌水工當了近十年,本身就有在耕種,熟悉農作,看生長情況調度水量、清理溝渠保持通暢,要掌水,真的考智力、考體力!
水資源日益珍貴,這群阿公級的掌水工,扛起把關責任,因為他們知道點滴都不浪費,才能長久!
朱怡蓉 蕭宏澍 台南報導
Read more實地動手分類塑膠 學子大開眼界
- Article Details
近年來,節能減碳、垃圾分類等環保行動,在各大校園蔚為風潮,最近台北就有兩所高中師生,走出校園,走進慈濟環保站,實際動手做回收,從過程中學到了不少新知識。
學生 與 慈濟志工:「撕不掉我們要用剪刀剪,來這邊有剪刀。」
塑膠分類項目多到超乎學生想像,許多材質和化學名詞,他們可是首次兜在一塊。
大理高中學生 林紫倫:「就是會把它分成很多類,然後在學校可能就只簡單分幾類,就是不會把塑膠袋分成,PE(聚乙烯)跟PP(聚丙烯)。」
台北大理高中,這學期推出「國際識讀課程」,探討「志工服務精神」,師生就選擇慈濟環保站作為教室。
大理高中教師 錢怡君:「(學校)有做(分類),但是沒有那麼地徹底跟確實,然後來這邊他們,我覺得甚至我自己本身,都學到了很多的細節,覺得原來分類可以這麼地精緻,而且這麼地徹底。」
大理高中學生 李家誠:「其實我們每個人,我們每天不管是吃早餐或買東西,我們用的塑膠袋是非常多的,那我們不僅要做好分類,其實最好的是,我們不要去製造這些塑膠袋。」
環保意識逐漸普及,但依舊有些冷知識鮮為人知。像吸管、釘書針這類體積小,難處理的物品,有些單位其實不回收。
和平高中校長 陳智源:「就是說它(吸管)東西,可能很難再利用我在想,所以今天也解決了校長心中,一個好幾年的疑惑。」
環保要做得面面俱到尚有難處,不過清淨在源頭,少用一次性產品,也許才是最佳解決之道。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