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05 October 2014

青年志工體驗營 黃金周不空過


中國大陸正值十一長假(10/01-10/07),各景區人潮洶湧,摩肩擦踵,慈濟特別在黃金周,舉辦為期三天的青年志工體驗營(10/01-03),讓101位慈濟志工與青年志工,透過關懷敬老院長輩,做環保,以及團隊遊戲等課程,體會行善行孝不能等,愛要及時。

中國十一長假,全國124個風景區,一天湧進超過600萬名遊客(10/03,601萬),簡直是去看人山人海。黃金周,寶貴假期,也有人選擇這樣過。

慈濟上海嘉定環保教育站,聽得見蟲鳴鳥叫,心靈的沉澱,開啟了青年志工體驗營。

青年志工 楊忠山:「只要能付出的人就是菩薩,所以就像我們要去敬老院,就是付出了,就是人間菩薩,如農夫耕耘我們的心田。」

精神喊話後,就要付諸行動,下一站,敬老院。長輩與學員,真誠的互動,老奶奶更即興上台,唱起傳統戲曲。

敬老院長者 吳慧珍:「我今年80歲了,第一次這麼激動,我代表這裡的老人,對你們來這裡,幫我們過這個愉快的節日,表示感謝。」

體驗做環保,也是營隊一大主軸,還要考驗團隊默契,共同扛起學員,培養合作精神與信任。十一長假,上百位慈濟志工與青年志工,共聚一堂,讓假期,更有意義。

真善美志工 吳靖 祝家妹 繆蓓娟 上海報導

Read more

高風亮節唯有竹 兼具減碳功效


竹子具有「竹節」,古人隱喻為「有節」,是「氣節高尚」象徵,在農業社會,竹子廣泛被利用在「食衣住行育樂」方面,從竹根、竹筍、竹籜(ㄊㄨㄛˋ)、竹葉到竹桿,每個地方都有功用。而全世界有1200多種竹子,台灣有120多種,其中六種「桂竹」、「孟宗竹」、「刺竹」、「綠竹」、「長枝竹」和「麻竹」,被列為六大經濟竹類,功用多多,近年來全球溫室效應,吸附二氧化碳能力強的竹子,成為環保減碳的建材。今天的大地之聲專題,帶您了解「竹子」的美和功用。

竹子解說員 林炎圳:「這種竹子它一年四季都是這樣綠綠的。」

竹子解說員 張清慧:「是我們經濟效益最廣的,它可以做鷹架、建材。」

除了這兩種散生型竹子,台灣六大經濟竹類其餘四種,屬於叢生型,每根竹子聚在一起生長,密密麻麻。

竹子解說員 林炎圳:「刺竹這個側枝上面有刺的,它竹桿非常硬。」

竹子解說員 張清慧:「它最主要經濟價值,就是吃它的筍子。」

竹子解說員 林炎圳:「它是屬於我們台灣的原生種,它這個高度最高可以長到三、四樓高。這種麻竹在我們台灣到處都有。」

「麻竹」分布南投、雲林和嘉義;至於「綠竹」,全台各地都有,遍及桃園、台北、台南和屏東;還有「長枝竹」,主要分布台南一帶;而「刺竹」則生長高雄和屏東較南部區域;另外,「孟宗竹」集中南投地區;最後是「桂竹」,分布西岸的新竹、苗栗和南投,以及東岸的花蓮和台東。

台灣位於亞熱帶,高溫多雨,適合竹子生長,全年各地都有竹子蹤跡,在農業時代,是很重要的經濟作物。一根竹子,從「竹根」、「竹筍」、「竹籜」、「竹葉」到「竹桿」,每個地方都有功用。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竹根可以做成什麼?像開門用的門把,以及茶壺上的提柄,甚至是茶則和茶杯墊,都可以運用在生活上。竹筍可以變成什麼?經過料理後,可以涼拌竹筍和竹筍湯,桌上的美味佳餚。竹籜可以做成風車童玩,以及生活上的容器 甚至是記者頭上戴的斗笠。竹子經濟價值最高的部分 就是在竹桿,像這棟建築物,就是全部用竹桿建造而成的。」

台灣建築師用「竹子」蓋房子,碳排放量是傳統建材「鋼筋水泥」的2%。

碳匯林場建築師 李綠枝:「竹子在台灣的人工林裡面,40萬公頃裡面,它占20萬公頃,基本上是一個荒廢的狀態。」

竹子取材容易,還有減碳功效,每公頃的孟宗竹林,每年吸附35-50公噸二氧化碳。

竹子解說員 張清慧:「淨化空氣的品質的速度又非常的快,竹材含氧量又非常的高。」

天然ㄟ,尚好!雲林草嶺社區有500公頃竹林,居民就地取材,把竹子做成涼亭和生態園區。

雲林石壁社區規畫師 陳德銘:「我們山上就是竹子最多,製作的成本很便宜,還可以好好利用綠建築。」

2008年,一對加拿大籍夫妻、在印尼峇里島蓋了一間綠色學校,建材全用竹子和稻草,取材大自然。面對地球升溫危機,竹子是低碳建築的最佳選擇。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歐陽光輝

Read more

Saturday, 04 October 2014

病痛淬鍊道心堅 環保之路不退轉


慈濟志工劉勝德,早年為了照顧定居美國的年邁母親,奔走於台美兩地,不過20多年來,持續積極地投入慈濟。六、七年前罹患了巴金森氏症,他仍然努力打敗身體上的挫折,現在回到台灣,繼續擔任醫院志工和環保志工,和太太王玉雲相互扶持,實踐善願,持續很久,力量很大。 


慈濟志工劉勝德,因為巴金森氏症,雙腳不自主抖動,仍然認真拆解寶特瓶,和太太王玉雲,從早年定居美國,就全心投入慈濟,沒有辛苦怨言,只有堅定付出的幸福感。 

慈濟志工 劉勝德:「慈濟只要你認真做,用心地做,是會有所得的。」 

劉勝德妻子 王玉雲:「這個是很好的事情,師父說的是對的事情,那我們就做得很歡喜。」 

儘管6年前患病,劉勝德努力克服身體病痛,回台灣後,擔任醫院志工,而支撐夫妻倆往前走的,是在利他服務中得到滿足與淡然。 

劉勝德妻子 王玉雲:「看得比較開,淡一點,也不會說,因為他這個病就覺得什麼,就說這是自然的法則啊,比我們更苦的還有很多。」 

訪談當中,身體多次不由自主顫抖,一旁的王玉雲總是溫柔地給予力量,20多年如一日,鶼鰈情深,讓共修的菩薩道走得更加堅定。 

慈濟志工 劉勝德:「少年夫妻老來伴。」 

李宛真 林家慧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