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9 June 2014

大愛農場採麻芛 醫護體驗田園樂


慈濟大愛農場,位於豐原區的麻芛園,正值採收期,台中慈濟醫院同仁,在簡守信院長帶領下,來協助採收新鮮麻芛,由於這處麻芛園,就位於著名的東豐自行車道旁,許多遊客經過,也好奇停下來,志工順道邀請他們,體驗整理麻芛的樂趣,同時也就地推廣麻芛餅等健康美味的靜思產品,深受歡迎。
慈濟志工:「各位大醫王 我們的醫院同仁,大家早上好。」

一大早來到綠油油的麻芛園裡,台中慈院的同仁們,在聽取志工的採收教學後,立刻彎下腰,採收新鮮麻芛。

在簡守信院長帶領下,台中慈院同仁採收麻芛,動作越來越熟練,志工則忙著整理採收下來的麻芛,由於麻芛園就緊鄰東豐自行車道,許多遊客好奇停下來觀看,志工也邀請他們,一同體驗整理麻芛的樂趣。
民眾 邱奕洋:「頭一次來這裡騎單車,看到這麻芛、很特別,頭一次看,感覺很新鮮,對於身體方面也有幫助。」

台中慈濟醫院院長 簡守信:「(麻芛)除了這個,本身的纖維素以外,它還有很重要的生物鹼,生物鹼它有抗癌的作用,它有抗氧化的作用,這都是對身體好。」

麻芛營養價值高,是許多人喜歡的養生食材,志工並在現場推廣麻芛餅等靜思產品,也深受遊客歡迎。

真善美志工游村憲 台中報導

Read more

善盡企業責任 取之社會回饋當地


金光集團(SinarMasGroup)由印尼首富華商黃奕聰創辦,除了事業做得大,愛心更是跑在前頭,在企業內部成立慈濟互愛組,今年歡慶十周年(4/24),高達四百位員工共同參與,由現任總裁,同時是資深的慈濟志工,黃榮年主持,希望把助人理念再延續下一個十年。

印尼最大的企業之一,金光集團(SinarMasGroup),這場會議場面盛大,卻非關商業利益,全因愛心匯集。

金光集團創辦人黃奕聰,在企業內部成立慈濟互愛組,由現任總裁黃榮年,延續用人文、環保,來慶祝。

回顧1998年,印尼天災人禍包夾,同時發生乾旱,以及史上最嚴重經濟衰退,兩億總人口,高達一半落入貧窮。

台灣農委會,委託慈濟援外的愛心大米,超過十萬包,由印尼志工,把證嚴上人的賑災智慧,分送出去。

金光集團總裁 黃榮年:「有十萬(包米)呢,就分成五萬份給軍警,五萬包給那些比較需要的村民,五萬個,為什麼說要給軍警,因為那時動亂的時候,他們日夜都在保持治安,在橋下住,各方面,沒有回去,都沒有回去家庭,當然家裡也很需要這些物資。」

當年的黑髮逐漸轉白,十多年過去,實業家黃榮年,始終與慈濟畫上等號,活動尾聲,給員工們愛的叮嚀。

金光集團總裁 黃榮年:「大家平時生活要平衡,生活中除了賺錢,也要落實善行。」

印尼實業家,除了擴展事業版圖,企圖心,也放在愛心藍圖上。

蒂雅 優達 印尼報導

Read more

企業推動環保茹素 顧健康愛地球


近年來,企業越來越注重員工的健康,許多大公司都設有健身中心,中小型企業也會找瑜珈教練來開課,或補助員工健康檢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當地的企業則是邀員工帶家屬到環保站做資源分類,有益健康之外,也為環境守護盡分心力。

環保站做資源分類,守護家園的同時也有益健康。國際機構鼓勵員工帶孩子一起體驗環保樂趣。

員工 黃滿妹:「有時星期天,我們花兩小時來做環保,其實除了促進孩子和家裡人的感情,也讓他們學習環保那方面,真的是可以救地球。」

從去年七月開始,慈濟志工就把環保理念帶進當地八間企業,邀企業一同照顧員工健康。

國際機構經理 蕭麗雲:「因為我們宣導素食,所以他們吃素食,員工身體會健康,員工健康,對企業的貢獻當然也更大。」

國際機構經理 闕瑋陞:「我是希望我這些夥伴,他們回到家,可以就是做環保,從他們學到的環保知識,從家裡開始做起。」

健康的員工是企業最珍貴的資產,今年,志工決定繼續在十八間企業公司推動環保、素食活動,讓每個人都成為大自然的守護者。

鄧妙慧 韋斐賀 陳應渠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震災後生機再現 銀髮志工活力旺


四川,漢旺鎮。一群七十歲的老人家,活力十足,投入環保。他們過去,從來不知道,什麼是環保,怎麼做回收。直到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慈濟志工走入,和他們的生活有了連結,沉寂的漢旺小鎮,重新有了生氣。

「劉昌元,40歲加40歲;劉福秀,今年好多歲,79;宋明鳳,70歲;我,韓秀珍 77。」

漢旺鎮,農村時光,老人家的開朗,隨著每一條走過的路線,渲染開來。

「感恩你的環保喔,感恩喔,多謝喔,把你們的愛心帶出去給全世界 感恩喔。」

77歲的韓秀珍,是帶動環保的靈魂人物。

環保志工 韓秀珍:「我說,我現在臉厚得很,他們說我撿垃圾,我說不是垃圾,這是黃金,我說這是錢,有一分湊兩分,有兩分湊五分,我們原來也不曉得什麼是環保,都不曉得。」

那怎麼曉得的。得回溯到2008年,這場毀滅性天災。

當時,來自台灣的慈濟志工,發放義診,環保,是另一種層面的,心靈寄託。

環保志工 韓秀珍:「我們台灣的師姊師兄,都去宣傳,晚上開座談會,還穿個黃瓜瓜(志工背心),就把周圍的環保志工,都發動起來,我們就開始做環保了。」

「這幾年下來,留守家鄉的老人家,變得活躍了。做環保,增加彼此串門子的機會。」

環保志工 郭秀萍:「真的自己也受過那個災,真的覺得,才真的知道這個災難很可怕,所以就是說,現在還年輕,也就是說能夠做,當然是就出來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

環保志工 韓秀珍:「我覺得修福是最好的,你看他們,很少做慈濟的,哎呦我這裡疼,我今天不好,我明天也不好,我自從進慈濟過後,這四年,這四年當中,好得很,一點煩惱都沒有。」

這一餐,吃飯的人好多呢。個個都是,勞力付出後,飢腸轆轆的環保志工。
漢旺小鎮,他們,用環保,再創生命力。

Read more

昔日街頭邊緣人 漂泊靈魂終靠岸


台中慈濟照顧戶袁先生,原本是街友,居無定所,因為中風走路行動不便,慈濟獲報後,展開關懷,還幫他租房子,現在袁先生每個月靠著殘障津貼、慈濟補助,省吃儉用過生活,日子不再渾渾噩噩,發心的他,還固定到環保站做志工。

坐在遮陽傘底下,慈濟照顧戶袁先生,慢慢分類空瓶空罐。他原本是街友,連住的地方都沒有,身體不好,因為中風,走路行動不便。

慈濟照顧戶 袁先生:「一隻腳抬不高,比較沒力,常常要坐著,所以這個工作有適合我。」

喜歡做環保,喜歡這種付出的感受,袁先生固定到環保站服務。

慈濟照顧戶 袁先生:「怕一睡,就睡過頭,所以我(中午)吃飽就來,(沒來會怎樣嗎),不會怎樣,但是我心裡就會難過,今天的工作沒做。」

經濟困苦,曾經求助無門,慈濟關懷,幫他租房子,當他的心靈依靠,讓袁先生徹底擺脫過去,渾渾噩噩的生活。

慈濟志工 張明甘:「我們也覺得他恆常心啦,因為從來都不間斷,下雨什麼他也都腳踏車騎著就來,讓我們很感動。」

翻轉手心,現在的袁先生,是一名快樂的環保志工。

黃子玲 歐陽光輝 台中報導

Read more

不再殺生造惡業 蘇琪明環保護生


岡山環保教育站,2012年底成立!這個環保站的站長,蘇琪明,過去負責在澳洲布里斯本推動慈濟的慈善工作,因為不要再殺生造業,毅然結束家族飼料工廠的業務,回到台灣承擔這個環保教育站的工作。環保站初期,蘇琪明秉持著「做,就對了」。親自參與大小工作,每天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六點,也因為他的付出,讓許多實業家與公司主管,主動到岡山環保教育站,一起做環保!

2011年回來的時候
那個因緣
說要成立(岡山)環保站
所以 就想說
來承擔這工作

當會員的時候
當時都只有做生意
對慈濟都不太了解
也沒有投入慈濟的志業
是帶小孩去澳洲(移民)
隨後在澳洲有這因緣
有人邀約回到花蓮
靜思生活營
我才參加生活營隊
回去三天
才了解慈濟在做什麼
環保這問題
也是回到岡山才學的
在澳洲做慈濟
並沒有參與
環保也都只是一個區塊
我去推動而已
我也沒有真正去做
因為當地其他會務很多

師姊
感恩
讓你們幸福了
師兄好
用餐了

這一塊地當初買的時候
都在這邊長草
左鄰右舍會在這邊養雞
有的會停車
雜草叢生
變成一個荒地
是感恩我們的師兄師姊
把它整理成一個很莊嚴的道場
接引這邊的菩薩
所以岡山的第一個點
慈濟的聯絡點 就在這邊

生命因利他而豐富
慧命因自覺而成長
因為這一句話
我想說我們生命來
不是光做印鈔票的機器
光賺錢就好
所以 我們也可以做一些利他
讓生命可以更精采
更多采多姿
接到(這環保站)的時候
硬體蓋好了
接著就是軟體
那時候 我也產生困擾
也有煩惱
有硬體了 那人呢
都沒有人手
我從澳洲回來台灣
說實話
過去都是配合人家指示
也沒有跟師兄姊有愛的存款
所以
人要從哪邊來
因為這都是沒有薪水的志工
誰會要聽我的
就親自做給人家看
(讓人覺得)蘇師兄都可以做了
可以這樣彎腰蹲下了
看的人也會決定
可以抽空來試試
來這環保站
所以這個環保站
有很多老闆
很多主管 都來這環保站

做環保的快樂
就是沒有煩惱
心就會很平靜
感覺 一回家
不知道 就是比賺錢快樂
感恩
有你們真好

明天繼續努力

再見
文字編輯:朱怡蓉
攝影剪輯:蕭宏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