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14

Tuesday, 27 May 2014

笨珍環保啟用New residential recycling point in Pontian


In Pontian of Malaysia’s Johor, Tzu Chi had four recycling points, of which three were in schools. However, starting this year, students have to go to school on the weekend as well, so the three recycling points had to close down. Thankfully, volunteers established a new recycling point inside a residential area. Here’s more. 

在馬來西亞柔佛州的笨珍縣,慈濟原本設有四個環保點,其中三個在學校裡,但是從今年開始,學生連周末也要上課,因此這三個環保點必須關起來,還好志工找到一個可設點的住宅區,一起看看。 

Read more

馬禤翠萍往生Recycling volunteer til death


Malaysia`s Tzu Chi recycling volunteer Xuan Cuiping(宣翠萍) joined Tzu Chi in 2003 and, since then, has dedicated herself to recycling. A failed marriage drove her to the mahjong table, but after joining Tzu Chi, her time has been better spent collecting recyclables. Spending her last moments keeping her vows of protecting the planet, Xuan Cuiping(宣翠萍) passed away peacefully at home on May 4. She was 78. 

馬來西亞慈濟環保志工禤翠萍,於2003年參加慈濟,投入環保,婚姻失敗讓她沉迷在麻將檯上,不過,直到認識慈濟,將時間花在做環保,臨終前,禤翠萍一樣做回收,她在家中安養過世,享年78歲。 

Read more

聊天作畫唱老歌 榮民爺爺解鄉愁


慈濟技術學院學生,把握假日當志工,不管是環保淨灘、或是關懷照顧戶和榮民爺爺,都是運用年輕人的熱情與活力,體現付出無所求的精神。

一首歌,倍感親切,馬上拉近距離。慈濟技術學院學生來到榮民之家,陪爺爺們聊天,講古,像家人一般的互動,看見長輩臉上洋溢著笑容,學生也得到一樣的快樂。

齊心合作一起作畫,用充滿童趣的作品,提前慶祝端午節,也抒解榮民爺爺們思鄉的情懷。

大家也跟著慈濟志工到原住民部落訪視,動手拔雜草、協助耕種,對很多人來都是新鮮體驗,說是服務,其實更是學習。

慈濟技術學院行管系學生 林憶慈:「因為這裡本來像這樣,沒有任何東西,然後我們先把土用起來,直接帶有莖的來種,希望這次可以長很多。」

哥哥姊姊們也到照顧戶家中,陪伴小朋友利用隨手可得的材料,做出獨一無二的美勞。

慈濟技術學院行管系學生 石家瑜:「我覺得很開心,剛開始什麼都不懂,跟著大家一起做就很好,小朋友們也都很熱情。」

騎上單車,充滿活力,大夥兒要到七星潭,展開環保大作戰。仔細撿拾石縫中的垃圾,小小動作,大大改變。彎腰付出的身影,讓風景變得更加美麗。

真善美志工 花蓮綜合報導

Read more

罹癌無常一度低潮 轉念歡喜付出


慈濟志工「姚富春」,原本身體健壯,但卻在三年前罹患腫瘤,還因此摘除脾臟。目前接受化療的他,拒絕以沮喪抱怨度過光陰,反而選擇積極參與慈濟活動,其中也包括「晨起薰法香」,希望藉此了解人生的意涵,並且幫助更多人。

在家中照料剛動完「臗關節」手術的母親,是事親至孝的「姚富春」夫婦,每天最高興的事。

姚富春 與 母親:「我做慈濟跟不做慈濟(時),有什麼差別,差多了、差多了,改善很多了,改善一個人最漂亮的了,真的,真的改了很多。」

踏入慈濟得到媽媽讚許,「姚富春」欣喜溢於言表。讓母親開心,是他的孝順之道,但也因為如此,他隱藏了一個祕密。

做環保、不浪費每一吋光陰,因為三年前「姚富春」發現身體裡有腫瘤,馬上切除脾臟、接受化療,這讓原本身為「警察」,愛好運動的「姚富春」,一度難以接受也不敢告訴母親。

慈濟志工 姚富春:「(我是)運動選手,我都沒有這些情形發生,健康檢查報告都很好啊,所以這種,我就已經體會到無常,第二個我就非常體認上人說的,來不及了。」

「姚富春」和太太「陳玟妃」夜半出門,擔任薰法香的場地布置與音控,聽法聞法趕緊做,因為「來不及」這三個字,時時刻刻迴盪在他們的耳畔。

慈濟志工 陳玟妃:「也是一直謹記師兄跟我講的,那句話就是,他交代我就是,如果萬一醫生宣布他不行的時候,就要趕快把他送花蓮(捐大體)。」

慈濟志工 姚富春:「我們已經是走入慈濟道場,就是給我們做一個修行,也是一個修養很好的場所。」

時間不分日夜,事情無論繁雜,「姚富春」與病痛和解,選擇跟隨慈濟腳步行善,把握每個當下。

真善美志工 李小珍 林金龍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香港環保嘉年華會 人人愛地球


香港分會,響應世界環保日,在環保站,舉行嘉年華會,也走進商圈,邀約大家一起來茹素救地球,還有社區裡,志工定期做回收資源,居民們都有共識,也認同環保的重要性。

【香港 鰂魚涌】

居民:「素一素環境好GOGOGO。」

世界環保日,香港分會,各環保站,都動了起來,在鰂魚涌,舉辦嘉年華會,又跳又唱,老人小孩都開心,也現場示範,如何用簡單做素食,左鄰右舍的讚美,是愛護地球,好的開始。

【香港 大圍】

佛陀教育協會,也特地帶學童來參訪大圍環保教育站,不只是聆聽志工說明,也實地戴起手套,回收分類寶特瓶,用行動來驗證,也在他們的心靈種下環保的善種子。

佛陀教育協會 杜老師:「因為我們上課也講,實際上讓他們去參與,對他們的震撼是比較大的。」

【香港 藍田】

藍田啟田環保站,也透過活動,分門別類,介紹在生活中,如何善用回收的資源,簡單易懂,人人都能是填補大地的女娃。

【香港 紅墈】

香港的廚餘問題嚴重,志工走進黃埔美食坊,號召大家一起來珍惜資源,小朋友也成了最有力的說客

小朋友:「吃素可以得福報,也可以救地球。」

【香港 將軍澳】

將軍澳尚德村社區,志工首次舉辦茶會活動,也期待,好奇的民眾,能更進一步,走進來,為大地盡心力

志工:「我很喜歡慈濟的環保理念,很希望這裡能有環保站。」

認同愛護環境,人人都有責任,天天都會是世界環保日。

真善美志工 香港報導

Read more

石岩官田學校 話劇精采說環保


環保風,現在也吹進大陸廣東的校園。慈濟志工長期推廣環保,獲得「石岩官田學校」和「東莞台校」校方全力支持,學生更是用實際行動來回應。

慈濟志工走入廣東「石岩官田學校」,用話劇教導小朋友環保觀念。

慈濟志工:「那我們要怎麼樣讓山林的動物,有一個溫暖的家可以住。」

石岩官田學校 學童:「少砍樹,(然後呢),多多種樹,愛護環境。」

石岩官田學校 學童:「可回收的,可以扔到可回收的垃圾桶裡面,不可回收的,扔在不可回收的垃圾桶裡。」

連珠炮繞口令似的回答,原來環保已經在小孩心中扎根,讓陪同的家長感到驚訝。

學童家長:「在這裡真的學習到很多,原來,我一直沒留意,孩子在環保方面學得比我好。」

慈濟志工 鄭金華:「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始省水,那就是愛護地球的開始,大家做得到做不到,(做得到)。」

環保引發的熱情,在「東莞台校」也能看到,學生來到「日盛環保站」,親手實作。

東莞台校學生 劉欣儒:「在那邊做資源回收,環保分類的工作,我覺得這次的經驗,讓我非常有收穫,因為在家,我們家很少,會去做資源回收。」

東莞台校學生 熊曼君:「我今天是玻璃組的,是負責擦窗戶的,就是大家真的都是要,親身投入去做那些工作,才會知道那些工作的辛苦。」

辛苦,卻能帶給大地環境一個新的面貌,這一波環保熱,已經在廣東的校園裡,漸漸發酵。

真善美志工 廣東報導

Read more

轉動台灣向前行 環保科技展創意

圖說:紡慶實業 朱毋意董事長於05/26的週會演講上,將在大學授課的教學內容提出與大家分享,把各種人造纖維的來源、製程與機能做一詳盡的介紹與說明。(攝影者:蔡知穎)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愛心合作夥伴 - 紡慶實業是一家運用高科技研發運作模式來橫向結合傳統紡織產業的一家公司,董事長朱毋意先生是一位道地的紡織業專家,具科班背景出身,加上豐富的紡織領域經驗,看遍了台灣紡織業界的興衰起伏,因此特別重視創意與研發的投資,經常以嶄新的思維、賦予紡織產品新的生命活力,其產品也深受國際知名大廠的肯定與喜愛。

朱毋意董事長是這一次 (05/26) 受邀前來公司進行週會分享的貴賓,於演講的過程當中 朱董事長以在大學授課的專業內容,與大家分享著長纖與短纖紡紗織布的製程,同時,也將各種人造纖維的來源、製程與機能,做一詳盡的介紹,另外,更介紹鮮為人知的紡絲奈米碳管纖維的技術與布種應用,除了可以導入抗靜電、發熱、或導電的機能性應用之外,更可以將這一些韌性強悍的纖維材料,應用於運動器材、車體外殼、建築鋼架…等,多元的應用與發展,而非僅只侷限於衣服用品的製造。在短短一個小時的專業說明當中,迅速增進了同仁們對於紡織領域專業技術的認識與瞭解。

圖說:紡慶實業 朱毋意董事長(右二)於會後,與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師兄(右一)與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賢伉儷(左一、左二),一同進行紡織發展趨勢的會晤交流。(攝影者:蔡知穎)而對於落實「慈悲」結合「科技」的理念,並致力於研發環保賑災物資的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朱董事長始終表示高度的肯定,也因為感動這一份愛心的付出,朱董事長夫妻及女兒接受了公司的盛情邀約,親自全程參加了今年慈濟在中正紀念堂的浴佛大典,於過程當中朱董事長有一非常深切的感觸,如果大部分的國人都能如同浴佛大典中的大眾一樣,瞭解佛法中灌沐佛身,其實就是在淨化己身,一心都共同為這個神聖的目標而共同努力付出,各司其職各展所長、守法精進團結一致,那麼我們的國家社會不就會更安定、更祥和,而平安繁榮嗎?

於每週的一開始,公司總是精心的安排人文薫香或是專業知識的週會演講,往往帶給同仁們一週滿滿的工作動力,這一次非常感恩紡慶實業朱董事長的專業分享,於成熟的紡織技術當中,加入了科技與研發的元素,導入了機能性布料的開發與光電技術整合應用的新思維,開創了紡織產品的新未來,於傳統的產業當中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轉動台灣向前行,同時也創造了另類台灣之光。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報導

Read more

Product Series Report #5: The Heritage Series Purifies Hearts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

CAPTION: The design of the Heritage Series emphasizes on eco-friendly, simplicity, and elegance, much like the JingSi Floral Art and Tea Art, expresses the beauty of life through simplest form, and obtains inner peacefulness. Thus, the apparel follows the same JingSi Dharma origins.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DA.AI’s Heritage Series inherit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pparel aesthetic, and expresses the virtue of “order and manne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ocuses on virtuous manner, and the spirit is reflected onto DA.AI’s Heritage Series, wishing to further elaborate the beauty of self-discipline and respect for all. Wearing such apparel, DA.AI wants to remind everyone to pay attention to every detail of one’s action, and in terms, earn the esteem from others.

The design of the Heritage Series emphasizes on eco-friendly, simplicity, and elegance; much like the JingSi Floral Art, expresses the beauty of life through simplest form. The apparel also resonates with JingSi Tea Art that stres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obtaining inner peacefulness and not easily disturbed by the outside environment. The Heritage Series shares much similarity with the JingSi’s humanistic spirits, and carries the same Dharma origins.

CAPTION: “The beauty of a group comes from each individual within the group willing to unity with others in harmony.” The Heritage Series is the uniform for many of the DA.AI’s Eco Concept Stores that shows traditional Chinese temperament and manner. (Photo by: Iter Lu)“The beauty of a group comes from each individual within the group willing to unity with others in harmony,” and this can be seen from Tzu Chi’s uniforms. The Heritage Series is also the uniform for DA.AI’s Eco Concept Store staff, and expresses traditional Chinese temperament and manner from inside out.

Each piece of the Heritage Series is a seed of humanistic spirit, and DA.AI wishes for everyone wearing the series to present a soundless Dharma that speaks to others of the beauty of traditional manner and Tzu Chi humanism through every detailed daily action. These actions will touch people’s heart, remind us to generate virtuous minds, and eventually purify the world.

DA.AI Reporter, Shirley Hu, Taipei

Read more

Monday, 26 May 2014

華僑中學義賣 師生義助貧困鄉里


走進鄰里,幫助貧困家庭。新北市板橋華僑中學,在社團學生和老師號召下,今天舉辦愛心義賣會,所有的二手物品,包括書籍、娃娃、學生用具等等,都是師生捐贈,甚至受到感動,還有附近鄰居,邀約三五好友,前來響應,還有人拿東西來捐。而義賣所得,將用來幫助校園所在地僑中里四戶貧困家庭。而一場大太陽下的愛心活動,更讓學生體驗到,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的生命體驗。

學生路邊演唱會,不只秀出好歌喉,還有一場,熱情活力的愛心活動。

愛心園遊義賣會,熱鬧滾滾,桌上物品更是玲瑯滿目。

華僑中學學生 丁郁軒:「這是路上有個好心的阿姨捐的小娃娃,然後這個是國文科老師捐的,這是其他科老師捐的。」

居民:「我買了鞋子,又買了杯子,便宜啊,又是愛心,所以就(邀朋友)一起來買東西。」

年輕人的感染力,附近的婆婆媽媽,蜂擁而來,還有阿嬤帶著孫子,體驗難得的生命教育。至於這位太太,更大方捐物資。

居民 梁太太:「放在家裡也是浪費,不如把這份心意就利用這個機會,表達我們一點點的心意,這沒有什麼。」

華僑中學社團指導老師 楊淑瀞:「(會轉換成)一半物資,一半金錢,然後就會捐到這四戶(照顧戶),然後到時候校長跟學生,會一併送到個案的家裡去。」

華僑中學校長 蔡枳松:「透過這樣一個溫暖的傳送,讓我們的社會可以更溫馨,也讓他們(學生)更懂得感恩,懂得惜福。」

路邊旁,大太陽下,民眾的響應,滿載而歸。校方的用心,更讓每一位學生,學到了比課本知識,更深刻的人生經驗。

蕭志傑 簡元吉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社區環保義工隊 銀髮族發揮良能


台中大里的仁化里有一支環保義工隊已經成立20年,這支隊伍大部分都是銀髮族長輩,他們不受年紀限制發揮生命良能,還有人做到90多歲才退休,長輩們都說能維持環境整潔,又因為持續活動保持身體健康,一舉兩得。

滿頭白髮的長輩都是環保義工,固定在社區打掃環境,87歲的康張綢阿嬤擔任志工19年。

環保義工 康張綢:「做了身體比較好,會流汗,我也很喜歡做,但是有人說,你年紀大不要做,但我好喜歡做,為什麼不要做。」

這支隊伍已經成立20年,許多成員都是銀髮族,環保義工隊淨溪時,慈濟志工也會參加,85歲的陳秀玉就從社區環保義工,變成了慈濟環保站的志工。

環保義工 陳秀玉:「有時間就去做,有空就去,不然在家也沒做什麼,去那邊做也有伴,所以就一直做一直做。」

環保理念相近,台中大里的仁化里和慈濟頗有淵源,社區辦活動也邀約慈濟參加,關懷弱勢包粽子,慈濟志工動員數十人,包了兩千多顆素粽,很受歡迎。

民眾 莊小姐:「素食對身體好,而且就對地球也好,就不要養那麼多動物。」

慈濟志工 邱進坤:「鄉親們能夠護持我們素食,我們就很高興了,我們就覺得,我們在推動這方面有點進步了,但是還有成長空間。」

落實社區推廣素食,廣邀大眾做環保,慈濟志工的用心處處可見。

李雅萍 李岳為 台中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