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14
Friday, 02 May 2014
組隊沿街說環保 促進資源再利用
- Article Details
環保志工,平時在環保站做分類,常常一忙就是好幾個小時,而這一次,為了讓社區民眾更了解他們的工作,台北士林區環保志工,特地走出戶外,遊街宣導環保觀念,各式各樣的推廣方式,讓民眾備感新鮮。
環保志工:「沿著路線,然後時間,聽副隊長,就是大家開始,走的時候就一起走。」
難得一次,環保志工要集體走出戶外宣導,每一項回收知識,都得牢記在心。
45位環保志工、社區民眾,在人聲鼎沸的台北士林區宣導環保觀念,不管是路過學生,或是機車騎士,志工都把握這短短幾分鐘。
民眾 郭美伶:「因為有些之前不知道可以回收,然後現在知道的話,就可以在家裡,可以自己做分類,做回收這樣子。」
環保志工 張秀玲:「因為我們一直都忙於,在我們的環保站,都比較沒有什麼時間,出來社區推動,那就希望說,今年多花一點時間,到社區來推動。」
不能只是光說、而不做,志工遊街宣導,沿途,當然也清掃垃圾、做榜樣。
愛地球的腳步,也跨入天母,大人帶領小孩,用標語、用口號,甚至是騎單車,各種宣導方式推陳出新。
環保志工 潘森坤:「短距離裡面,我們可以騎腳踏車,一來可以節能減碳,二來,對身體的健康滿有幫助的。」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台灣經濟起飛年代 垃圾量暴增
- Article Details
每人每天,或多或少,都會製造出一些垃圾。不過您知道嗎,大約40年前,也就是1980年代,曾經因為垃圾太多無處丟,引發激烈的垃圾大戰,當時最高紀錄,平均每個人一天,所製造的垃圾,超過一公斤以上,數字相當可觀。其實這些垃圾,高達九成,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在各界大力推動,以及民間的配合之下,目前國內的回收率,已經從最初(1998年)只有5%,大幅成長到55%,垃圾清運量,則從1.1公斤,下降到0.3公斤,這中間的差距,就是,資源回收的成效。
熟悉的音樂響起,民眾把家中垃圾打包,交給清潔隊員。這看似平凡的動作,其實過去,卻曾經引發,嚴重衝突。
一九八○年,台灣正值經濟起飛的年代,垃圾量,也和當時的國民生產毛額,一起飆升。
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 謝和霖:「物資生活那麼充裕的時候,也會產生很多的垃圾,我們的垃圾大概在1998年的時候,達到最高峰。」
每天垃圾量,大約9千七百公噸,但是到了1998年,光是一天的垃圾量,已經高達,2萬4千多公噸,增加2.5倍之多,達到有史以來最高點。
掩埋場,是當時這些垃圾的,主要去處,但短時間內暴增的數量,已經讓地狹人稠的台灣,難以負荷,各地掩埋場,趨於飽和,縣市間,激烈的垃圾大戰,就此爆發。
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 謝和霖:「桃園中壢一帶大概在,(民國)七十幾年的時候,有發生垃圾大戰,這個鄉鎮 它可能垃圾已經滿了,就送到其他鄉鎮,其他鄉鎮說 我幹嘛讓你埋。」
當時一堆一堆的垃圾,就這樣被棄置在街頭,無處可去,伴隨的,是薰天臭氣,和滿天蒼蠅,民眾生活大受影響。為了解決問題,當時環保署,開始興建焚化廠。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長 吳天基:「一縣市一焚化爐,當時是一個施政的考量,目前整體在台灣的焚化廠,總共有24座的垃圾焚化廠,在順利的營運之中。」
1992年啟用的內湖焚化廠,是全台第一座。
有效解除垃圾危機。始終維持850到1200度高溫的焚化爐,24小時持續燃燒,把多數的東西,燒成灰燼,卻也燒出,另一個,環境危機。
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 謝和霖:「那時候 剛好聯合國有這樣的計畫,指出確實 焚化爐是戴奧辛排放,最主要的來源,所以很多民眾,就對焚化爐的興建滿恐慌的,垃圾是資源 可以回收,那你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蓋焚化爐。」
看似無用的垃圾,其實高達九成,可以回收再利用,直接棄置,不但浪費資源,還可能傷害環境。
目前國內公告的回收項目,就包含紙類、塑膠容器、鋁箔包、廢鐵鋁、廢電器電池等,以紙類來說,回收廢紙,可以節省50%的用水,同時減少75~95%的空氣汙染)。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長 吳天基:「(過去)每人清運量是1.143公斤,到今天為止是0.387公斤,不是我們產生的垃圾減少那麼多,而是過程中有資源回收物的回收。」
內湖焚化廠勞安室主任 連鴻哲:「一些不能回收的物質,進來焚燒之後,我們經過底渣篩選,(原本)還是會有很多瓶瓶罐罐,或是不可燃的物質,經過這樣多年來之後,那些物質的減量率,已經達到一半以上。」
現在民眾,幾乎已經把回收,當作生活的一部分。
民眾:「(以前有在回收嗎),以前沒有 現在才做的(回收什麼東西) 瓶子 銅罐 垃圾袋,(丟掉的東西有沒有比較少) 有。」
北市清潔隊領班 彭俊欽:「(以前)大概路程,跑到一半 垃圾就滿了,垃圾車就要去(焚化廠)倒了,現在量已經減少很多。」
焚化廠,在燃燒過程中,所產生的能源,雖然可以轉換為電力,不少掩埋場,目前也已經轉型為開放綠地,不過其實國內的資源回收,未來還是有一定的,努力空間。
蔡佳珍 邱品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旱災!寸草不生 農民望天興嘆
- Article Details
印度目前有2/3農地出現乾旱,尤其是東部的西孟加拉省,歷年四月平均降雨有167毫米,但今年卻只有7.6毫米。缺水問題無法解決,農民感嘆不知該如何播種。天公不作美,再加上向政府求助無門,有農夫走上街頭抗議,還有人想不開,走上絕路。
田裡一株株作物,長得稀稀疏疏,印度東部,西孟加拉省,種植黃麻的農夫,天公不作美,乾旱問題越來越嚴重,連播種都成問題,更別說要收成。
西孟加拉省農夫:「雨量真的很少,大自然和政府都在折磨我們,要怎麼生存,政府不願關心我們的問題。」
其中雅北古利地區,往年四月降雨量有167毫米,今年卻只有7.6毫米,難怪農夫叫苦連天,這個和鄰國孟加拉交界的印度省份,經濟活動,高度倚賴農業。
西孟加拉省農民的苦,馬哈拉施特拉省,的農民最清楚,因為遲遲等不到甘霖降臨,近百位農夫,選擇走上絕路。
馬哈拉施特拉省農夫:「知名科學家都說,全球暖化影響,未來幾年乾旱將越來越頻繁,那政府應該即早有所作為。」
在印度,超過半數的耕地,仰賴雨水灌溉,雨水多寡,直接決定農家收成,農作成本不斷上升,數百萬小農,受害最深,有農民冒險貸款,改種高經濟價值的作物,一但生成,不如預期,債台高築,以債養債,就成了農民逃不出的循環,目前印度高達2/3農田乾旱,面對政府漠視,農民開始自救,走上街頭。
抗議農民:「我們捍衛自己的權利,警察卻漠視我們,連婦女都不放過,警棍打在我們身上,我的姊妹也受傷。」
看天吃飯的農民,現在只希望政府快點介入,因為再過十天就要播種,如果政府持續,坐視不管,天災,恐怕會延燒成政治危機。
Read more驚世災難警世覺 愛護環境少破壞
- Article Details
美國華盛頓達靈頓小鎮,3月發生大規模土石流,造成36人死亡,慈濟志工與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屬和紅十字會,前往發放,膚慰災民的心。受災鄉親不只感動,還響應竹筒歲月,希望累積小善,幫助更多人。證嚴上人在今天(5/1)的志工早會開示,面對天災,要時時戒慎虔誠,提高警覺,同時也感恩慈濟人,及時付出,救濟也是輔導,給了災民心靈的財富,有了重新再站起來的勇氣。
大面積土石覆蓋,家園全毀。美國華盛頓州,3月發生土石流,造成36人死亡。水土破壞,加上極端氣候,證嚴上人呼籲,面對無常,應該及時覺悟。
證嚴上人開示:「天地人間,四大不調的災難,不斷的聲聲催緊,家園破壞,農作物的損失,人命的損傷,死傷都有,這都是我們要時時很虔誠的,提高警覺。」
天災的無情,更顯人間有愛。美國慈濟志工,前往災區,發放毛毯和現值卡,不只是物資,也耐心傾聽,膚慰一個個驚慌無助的心。
證嚴上人開示:「慈濟人那一分的親切感,那一分展開雙手擁抱著他,而且家園未復建的,慈濟人給了他心靈,增加了心靈的財富,給了他勇氣,抬頭再站起來。」
真誠的互動,帶動起善的漣漪。受災鄉親把心中感動,化為竹筒歲月,小小的銅板,匯聚更大的愛。
江杏幸 鄧明怡 花蓮報導
Read more環保清淨在源頭 彎腰清掃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美國北加州的沙加緬度、以及聖荷西市,日前都舉辦清淨公園的活動,當地慈濟志工也都組團參與。沙加緬度慈濟志工也把握因緣,從今而後認養「美國河第九英哩河段公園」負責維護清潔。聖荷西慈濟志工則是以行動支持公共環境零垃圾。
【美國 聖荷西】
撿垃圾,可以自己來。有時候,則需要同心協力。「大美國撿垃圾」活動(Great American Litter Pick up)是聖荷西市政府每年傳統。穿起背心,走在「潘妮恬莎小溪公園」裡,包括慈濟志工在內的民眾,個個都是低頭族。只不過,今天低頭,要找尋的,不是網路資訊,而是清淨的大地。
【美國 沙加緬度】
至於在沙加緬度,清潔活動選在「美國河公園」,慈濟人認養的是美國河第九英里的河邊公園。「美國河公園基金會」負責志工協調的梅葛.肯尼,對於慈濟志工有條不紊的運作方式,印象深刻,更敬佩有加。
美國河公園基金會 梅葛.肯尼:「慈濟志工今後是美國河公園,第九英哩河段的正式管理員,我很期待這樣的長期合作關係。」
熊貓餐飲集團分店經理史提芬,在彎腰撿拾垃圾的過程中,發現自己還有成長的空間。
熊貓餐飲集團分店經理 史提芬:「剛開始,我並不知道會有什麼結果,在撿拾垃圾後,我看到了它的美,讓大家可以享受如此乾淨的地方,那種感覺真好,更美好的是,以後會接引更多人來共襄盛舉。」
垃圾 是人們製造的,就要由人們自己清理。走一趟美國河畔,清淨了大地,也清淨了自己的身心。
真善美志工 陳立婷 陳建華 陳碧惠 顧超然 美國報導
Read more山窮水盡疑無路 街頭流浪近十載
- Article Details
帶您來看街友變環保志工的故事。68歲的洪慶雲,十年前因為支付母親龐大醫療費,花光積蓄,年紀大也找不到工作,無奈之餘只好流浪街頭,幸好在慈濟與社會局的協助之下,幫他找到住所。現在洪慶雲除了打零工外,就是到慈濟環保站做回收,用實際行動付出,感恩志工的幫忙,讓他從一無所有的街友,變成了呵護大地的環保園丁。
手比著以前流浪街頭的棲身之地,他是洪慶雲。過去長達十年的時間,餓了隨便吃,晚上就靠著紙箱和睡袋,隨地而睡。去年在社會局與慈濟志工的幫助下,結束流浪的日子。
志工,洪慶雲:「有遮風避雨(的地方),比較安定,心裡頭較安定,第二,我比較有機會去拜佛祖。」
為了支付母親醫藥費,洪慶雲花光積蓄,母親往生後,因為年紀大,找工作到處碰壁,最後窮到連住的地方都沒有,走投無路,只好露宿街頭。但現在的他,有了大轉變。
志工,洪慶雲:「感覺比較輕鬆,來這裡做,流一些汗,身體也比較結實這樣。」
心安定下來,生活更踏實,洪慶雲也成為環保志工,手心向下呵護地球。
志工,洪慶雲:「是一種心願,做過去沒做到的,補過去沒補到的,要來補滿。」
走過坎坷人生,曾經一無所有。洪慶雲面對現在的生活很知足,他也積極參加志工活動,希望透過實際行動付出,回饋社會。
張宜茜 王昭中 高雄報導
Read more慈濟世界日不落 大愛環保滿人間
- Article Details
「慈濟是日不落的世界,它沒有假期,而且假日永遠就是慈濟人最忙碌的時刻;這就是人生的生命價值觀,分秒都是踏踏實實地用在與人群互動。」慈濟人分秒不空過,全球慈濟人的分秒相續,即見證了慈濟「日不落的世界」。4/30上午10點台灣上班時間、美國西岸北加州4/29下午6點剛下班時間,一場越洋視訊會議開始了,只有一個共同目標:為推廣慈濟環保人文而努力。
這場視訊會議,主要是因為慈濟美國北加分會受邀參加五月份『華美科技商會年會』的因緣。參展籌備會議主持人、北加州分會合心環保幹事蔡汪騰師兄,希望把握商會交流機緣,介紹Clean Tech.以及大愛感恩科技,向社會大眾推廣慈濟環保理念。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帶領近二十位平時有機會對外分享公司同仁在視訊會議中向北加州環保志工說明慈濟在環保織品之軟實力,並針對整體回收系統、環保推廣常見問題進行Q&A交流。簡報大愛感恩科技在關鍵技術掌握及研發等持續投注人力,成果包括太陽能LED帽、太陽能背包、神奇白褲/藍褲、防穿刺神奇白布鞋等慈悲科技產品,及海報Banner。更重要的關鍵則是『續物命、造福慧』的人文精神。
天災頻傳,災難在何時何地會發生誰都不知道。人們也必須開始正視環保的重要。慈濟在台灣推動環保回收已經二十年多年,各地環保站回收系統已相當成熟。美國一向自認為地大物博、天然資源充足,加上各地環保政策大不相同,以致並非人人都有環保意識。近幾年遇到經濟不景氣,使得許多回收業者無利可圖,讓越來越多人回收無門。期望透過這次愛灑分享,讓慈濟美國環保志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推動環保教育的方法、傳遞「回收好,不用更好」及「置換代替」的消費觀念,從自身在日常生活做起,進而在當地啟動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展覽及愛灑分享每年近三百多場,這次透過“視訊會議”雲端愛灑分享是第一次嘗試,充分發揮科技良能:在這「時間、空間(網路)及人與人之間」,串連台灣及美國兩地的慈濟人。這一天,不分上班或下班時間,在自己居住地,不分國家區域,全球慈濟人沒有假期,分秒相續,形成一股愛的接力,共同成就日不落的慈濟世界。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慈濟世界日不落 大愛環保滿人間
- Article Details
「慈濟是日不落的世界,它沒有假期,而且假日永遠就是慈濟人最忙碌的時刻;這就是人生的生命價值觀,分秒都是踏踏實實地用在與人群互動。」慈濟人分秒不空過,全球慈濟人的分秒相續,即見證了慈濟「日不落的世界」。4/30上午10點台灣上班時間、美國西岸北加州4/29下午6點剛下班時間,一場越洋視訊會議開始了,只有一個共同目標:為推廣慈濟環保人文而努力。
這場視訊會議,主要是因為慈濟美國北加分會受邀參加五月份『華美科技商會年會』的因緣。參展籌備會議主持人、北加州分會合心環保幹事蔡汪騰師兄,希望把握商會交流機緣,介紹Clean Tech.以及大愛感恩科技,向社會大眾推廣慈濟環保理念。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帶領近二十位平時有機會對外分享公司同仁在視訊會議中向北加州環保志工說明慈濟在環保織品之軟實力,並針對整體回收系統、環保推廣常見問題進行Q&A交流。簡報大愛感恩科技在關鍵技術掌握及研發等持續投注人力,成果包括太陽能LED帽、太陽能背包、神奇白褲/藍褲、防穿刺神奇白布鞋等慈悲科技產品,及海報Banner。更重要的關鍵則是『續物命、造福慧』的人文精神。
天災頻傳,災難在何時何地會發生誰都不知道。人們也必須開始正視環保的重要。慈濟在台灣推動環保回收已經二十年多年,各地環保站回收系統已相當成熟。美國一向自認為地大物博、天然資源充足,加上各地環保政策大不相同,以致並非人人都有環保意識。近幾年遇到經濟不景氣,使得許多回收業者無利可圖,讓越來越多人回收無門。期望透過這次愛灑分享,讓慈濟美國環保志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推動環保教育的方法、傳遞「回收好,不用更好」及「置換代替」的消費觀念,從自身在日常生活做起,進而在當地啟動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展覽及愛灑分享每年近三百多場,這次透過“視訊會議”雲端愛灑分享是第一次嘗試,充分發揮科技良能:在這「時間、空間(網路)及人與人之間」,串連台灣及美國兩地的慈濟人。這一天,不分上班或下班時間,在自己居住地,不分國家區域,全球慈濟人沒有假期,分秒相續,形成一股愛的接力,共同成就日不落的慈濟世界。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Thursday, 01 May 2014
惜水省電愛地球 共度缺水難關
- Article Details
面對缺水窘況,不只大地需要水,人體也需要乾淨的水來清潔。證嚴上人在今天(4/30)志工早會開示,面對全球氣候失調,人人應該負起責任,從生活簡約做起,才是根本解決辦法。
南投日月潭水庫,面臨缺水危機,進水口「日月湧泉」,平常可以噴出一兩公尺高的泉水,現在只冒出一點點水量,而在「水蛙頭步道」的九隻青蛙地標,滿水位時,只露出一隻,現在水位下降,已經露出八隻青蛙。
證嚴上人開示:「這個緊急的時刻,要怎麼辦,只有人啊,人人可以身體力行,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浪費等等,多一點,刻苦一點,走路,我們真的要靠著大自然,這兩隻腳可以走路是最幸福的,假如寸步都不行的話,那就是坐輪椅囉,所以我們要好好的自我檢討。」
人不能缺少水,不論是體外清潔,或體內機能維持,都需要水。尤其「腎臟」就像是人體的濾水器,在馬來西亞的慈濟洗腎中心,得到國際ISO9001認證,也體現了慈濟醫療人文。
證嚴上人開示:「水,不只是大地需要,人體也需要,到了人體非水不可治療的病,我們也要很認真,如何讓這樣的水質,真的實在是,乾淨的很乾淨,要經過了,ISO的認證,來評鑑、來認證,真的是很令人感動,也是很感恩,可以看到了,醫療人文的那樣的溫馨品質。」
惜水如金。馬來西亞幼兒園的小朋友,不但做到「一水多用」,更將惜福、節約的觀念,帶入家庭,影響父母。
陳信羽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依山而居村莊 要用水得自取
- Article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