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014
Thursday, 17 April 2014
迎接世界地球日 手工製作幸福花
- Article Details
響應「422世界地球日」,台北信義區慈濟志工,在最繁華的信義商圈,發送給民眾1000朵塑膠花,宣導環保的重要性。而這數量龐大的塑膠花,其實是不到10位志工日夜趕工,在一個星期內製作完成,而且,這每朵花的原料,都是環保站回收而來的塑膠袋。
一片粉色花海,絢麗又不失典雅,慈濟志工邊做邊教社區居民,如何將回收塑膠袋,轉變成幸福的塑膠花。
慈濟志工 與 社區志工:「這樣子,你就撕了之後就這樣,不要撕,偶爾斷掉沒關係,就這樣子撕。」
慈濟志工 與 社區志工:「一摺一摺,這樣一摺一摺之後,這個一定要在上面。」
信義區「吳興共修處」,志工不到10位,但為了即將到來的「世界地球日」,他們這一星期加緊趕工,一口氣就做出1000朵塑膠花。
社區志工 周秀茹:「我利用環保局下班的時間,過來做這樣子,每一個摺痕都需要很大的耐心。」
台北101大樓,慈濟100位志工,在最繁華的信義商圈,把一朵朵幸福,散播出去,志工也用堅定誠懇的態度,向每位民眾說明環保的重要性。
來自大洋洲的外國遊客,也鼎力支持環保行動。
民眾 朗基:「我看見台灣環境非常的乾淨,台灣人也都很和善,我很支持(慈濟)這個行動,也希望大家可以維持台灣的環境,不僅是為了這裡的人,也帶給世界一個美麗國度的榜樣。」
「世界地球日」前夕,1000朵手工幸福花,帶給1000個人,溫暖的幸福。
真善美志工 李巧雲 陳見成 戴秀良 台北報導
(2014.04.17) Read more
一腳踏進環保站 收穫反比付出多
- Article Details
做環保,延續物命,也減少垃圾量,對於國中老師劉銘鸞,學到的分類知識,還能應用在校園環保教學,另外,一年多來,因為做環保,流汗量大增,比起之前熱愛的爬山運動更有效,讓她一減就減了好幾公斤。這個吸引力,讓她只要沒教課時,一定往環保站跑。
北市五常國小老師 劉銘鸞:「它上面有一個回收(號碼)圈,全國一致的,這是全世界一致的標誌。」
環保經,說的專業,分類,更分得仔細。一年多前,接觸到慈濟吉留環保站,原本只想做個一兩天就好,卻意外做出大收穫。
北市五常國小老師 劉銘鸞:「我以前是去爬山,現在就是全部來做這個之後,發現比爬山運動的部位更多,因為是全身的 然後汗都流出來了。」
將運動時間轉為疼惜大地,體重還瘦了五公斤。只是,老師的身分,投入回收工作,不但不嫌髒不怕臭,還要以身作則,帶回校園。
北市五常國小老師 劉銘鸞:「在學校也是要督導學生做這些,甚至他們不做,我們自己就身教示範給他們看。」
環保小天地,不只學到延續物命的知識,也從劉銘鸞身上看到謙卑的身影。
蕭志傑 張竣瑋 台北報導 (2014.04.16) Read more
寶特瓶製環保衣 綠色科技惜資源
- Article Details
全台出現第一個具有環保署碳標籤的服飾品牌,而大愛感恩科技也有一款賑災毛毯,早已獲得碳標籤認證。企業將生產製程的碳排放量公開,提供資訊給消費者,同時自我要求減少製程的碳排放,負起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
這舒適的衣服和保暖的毛毯,全都來自,回收的寶特瓶。大愛感恩科技從資源回收出發,寶特瓶聚酯纖維的原料特性,為製作衣物和賑災毛毯,大大加分。新型態的社會企業,用綠色科技為廢棄物加值,解決環境與社會問題。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陳意容:「像這樣的聚酯纖維,它可以做到吸濕快乾之外,改變一下它的製程,就可以做到這種蓬鬆感,這種蓬鬆感就有保暖的效果。」
透過生產履歷,我們可以追溯每一個環節,了解買來的產品,是由幾支寶特瓶製成,在製作與配送的過程中,為地球減掉多少碳、省下多少水和石油。
此外,如同這一款,排放12公斤二氧化碳製成的毛毯,已獲得碳標籤認證,宣示節能減碳的決心。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陳意容:「從原料一直到中間製造,配送消費一直到最後廢棄,整個過程溫室氣體排放透明化,一個社會責任,我們也希望以後所有產品,把它的碳足跡降到最低。」
維護環境急需共同合作,生產者應該努力減輕碳排量,消費者也要改買環保產品,良性循環,才能奏效。
李宛真 徐英豪 台北報導
(2014.04.17) Read more
2014,4/17,開平餐飲學校人文講座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4月17日(四) 08:20~09:00
【地點】台北開平餐飲學校 (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 148巷 24號)
大愛心新聞: 資源回收稱文明 人文厚植在開平
慈濟社區網: 人文課活潑有趣 開平生積極


Read more
2014,4/17,開平餐飲學校人文講座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4月17日(四) 08:20~09:00
【地點】台北開平餐飲學校 (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 148巷 24號)
大愛心新聞: 資源回收稱文明 人文厚植在開平
慈濟社區網: 人文課活潑有趣 開平生積極


Read more
悲憫天災援苦難 慈悲佈施行大愛
- Article Details
慈濟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開國際賑災的序幕起,迄今援助七十多個國家地區。依循著「直接、重點、尊重、務實、感恩、及時」等原則,以「取之於當地、用之於當地」的方式,就地取材展開援助。對於受災國家,除了提供糧食、衣被、榖種、藥品的緊急援助外,還援助建房、建校、協助開發水源、提供義診,關懷項目儘管有別,但是「尊重生命」的理念卻是始終如一。而實業家 陳金發師兄便是資深的國際賑災志工,更多次以領隊的身份陪同救災團隊,前往災區援助苦難;本次公司週會,特邀陳金發師兄前來分享「從杯心到悲心的智慧人生」。
曾就讀於輔仁大學的陳金發師兄,因為感念當年天主教教會學校中許多修女、神父們的慈悲愛心與奉獻付出,於是在年輕的心中便暗自發下一個善願,若有朝一日自己也能事業有成,也要學習做一位能夠「手心向下可以幫助別人的人」;然而,隨著成家立業、白手起家、社會打拼、賺取財富之後,追求物質享受的心日益強烈,還曾經為了品嚐頂級美酒,專程從國外以貨櫃方式進口享用。或許是因緣到了,就在陶醉於精美物慾的滿足當中岳母往生了,還囑咐女兒與女婿代替她老人家捐了一筆為數不小的善款給慈濟團體做為救助慈善與醫療之用途,進而開啟了陳師兄的人生因緣慈濟路。
因為深刻感念 證嚴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的理念,化「菩薩援苦、緣苦眾生」為「慈悲為懷、拔苦予樂」的具體行動;以大愛為號召,引領慈濟團體從關懷台灣本土為出發,逐漸發展出有國際宏觀視野的全方位人道關懷,為世界上天災人禍、不幸遭災遇難的眾生,提供幫助與關懷,進而感動了陳師兄,也開啟了他參與國際賑災的志工行列。曾經在東南亞柬普寨的發放過程中,因風災過後在四十度的高溫之下,親見一位婦人二眼無神、雙手抱著一位已經往生的小孩的屍體,婦人的斷腸哭泣、哀痛欲絕,徹底喚起了陳師兄心中沉睡的悲心,也喚回了他年輕時候的善願,落實做一位「手心向下可以幫助別人的人」,致力於「悲憫天災援苦難、慈悲佈施行大愛」國際賑災的救援工作。
陳師兄的分享,妙語如珠、滿堂笑聲、此起彼落,堪稱是笑聲最多的一場年度週會,而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笑聲的背後卻能巧妙的導引善法,深刻的烙印在聽講者的心中,進而影響他人增長福慧,誠如陳師兄的分享,我們不論是從事國際賑災或是做人處事,「天下沒有不行的事;只有沒有不行的心」、應時時「藉事練心,隨處養心,繫緣修心」,不著外相名利的佈施,把愛的種子散播出去,這才能成就真正「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報導
Read more大愛電視人文服儀 清流典範淨化人心
- Article Details
慈濟環保站菩薩 (掘井人) 的回收代金全數捐給大愛電視台 (活泉),而大愛台「報真導正」,傳遞 證嚴上人的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理念及人性的真善美正面的哲學,同時也具體落實「資源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與大愛感恩科技的企業宗旨有異曲同工之妙,匯入同一條清流,共同「淨化世界,淨化人心」,追求「天地有大美,世間有大善,人心有大愛」的真善美境界。 證嚴上人勉眾要由自己湧心泉,淨化人心;心泉是清流,先自淨心意,再洗滌別人,所以要法入心、法入行。
證嚴上人慈示:「為了引導眾生,我們都在盡心力;若希望人人做出典範,我們自己要先做出典範,不只說給別人聽,也要親身力行。」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電視台攜手合作,由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大愛節目主持人「環保人文服儀」,合作的節目包含「覺醒年代」、「悲智印記」、「呼叫妙博士」、「新聞部主播」、「小主播看天下」等十多個優質節目,無論是大人、小孩、男性、女性、棚內、棚外一應俱全。讓主持人穿出人文禮儀風範,透過媒體的傳播力量,讓全球收視大眾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薰染。端正莊嚴自己外在的威儀就是表法,「能顯現在外讓人看得到我們的儀態端莊,他人就會發自內心生起尊敬心。」讓「環保 “心”時尚」於無形中自然形成一股風潮,進而引起社會大眾效仿改變,端正社會風氣。
大愛感恩科技的「服儀人文之美」,無論是回溯復古之美賦予人文心意的「傳薪」(中國風)系列,或是於行住坐臥中不離修養賢德的「修賢」(戶外/休閒)系列,還是深根“大愛”善念啟發孩子清淨智慧的「心芽」(幼童)系列,提供全方位生活的環保人文服儀,均遵循 證嚴上人的「穿衣有道」,持守禮儀、端莊高雅、簡約樸素、環保清淨,且富含人文之美。這些都是「攝律儀戒」,從外在的乾淨,內化到心靈的清淨;由內在的心性修養,顯現於外在的氣質風度,這就是菩薩的莊嚴相貌。大愛台的願景是建構台灣媒體清流的新典範,發揮傳播良能;大愛感恩科技的目標是樹立環保人文的心典範,愛灑菩提種子。此次藉由清流節目與環保服儀的合作,傳承使命弘揚善法,共同寫下美善歷史的大藏經。
大愛感恩科技 胡崇惠 台北報導
Wednesday, 16 April 2014
台灣社企地圖亮點 大愛社會企業典範
- Article Details

如今有一群企業家,透過創新技術獲取利潤後,再將資金投注於研發,不斷開創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藉此解決存在已久的社會問題,或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
在台灣,將廢棄的寶特瓶化為終端環保產品,並賦予產品的生命力,進而建立綠色環保愛心品牌的大愛感恩科技、重生廢料做日用品的小智研發、產銷活體芽菜的綠藤生機、製作咖啡渣布料的興采實業等,都屬於這種類型的社會企業。
大愛感恩科技著力於回收材質的研發再利用,初期運用回收寶特瓶製出各種民生日常用品。經過估算,12個寶特瓶利用紡織科技可以做成1件短袖環保大愛衫,22個寶特瓶可以變為1件嬰兒披風、42個寶特瓶能做成一個小登機箱;64個寶特瓶,就能讓災民得到一條溫暖的環保毛毯。

過去就有其他業者嘗試,但因為原料不純淨之故,製程良率不佳,最多只能做成絨毛玩具的填充物。共同創辦人 黃華德幾經思索,發現品質的關鍵在於寶特瓶是否乾淨,如果雜質過多,抽紗過程就會斷絲就無法做出紡織最高等級的長纖。因此他們整合向全國5,462個慈濟回收站收購,同時結合全省80,275位環保菩薩資源,並建立一套標準作業流程:挑出一號PET材質的飲用水寶特瓶、依顏色分類、去除瓶蓋與瓶環、壓成寶特瓶磚、交給下游業者碎為瓶片、塑化成再生聚酯粒,最後進行抽紗與紡織成終端產品。

目前公司投資及每年盈餘均回饋給慈濟,以做為海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可說是透過研發「變廢為金」的代表案例。
備註:本篇亦收錄於果力文化出版社「社企力 !社會企業」一書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李明瑩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台灣社企地圖亮點 大愛社會企業典範
- Article Details

如今有一群企業家,透過創新技術獲取利潤後,再將資金投注於研發,不斷開創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藉此解決存在已久的社會問題,或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
在台灣,將廢棄的寶特瓶化為終端環保產品,並賦予產品的生命力,進而建立綠色環保愛心品牌的大愛感恩科技、重生廢料做日用品的小智研發、產銷活體芽菜的綠藤生機、製作咖啡渣布料的興采實業等,都屬於這種類型的社會企業。
大愛感恩科技著力於回收材質的研發再利用,初期運用回收寶特瓶製出各種民生日常用品。經過估算,12個寶特瓶利用紡織科技可以做成1件短袖環保大愛衫,22個寶特瓶可以變為1件嬰兒披風、42個寶特瓶能做成一個小登機箱;64個寶特瓶,就能讓災民得到一條溫暖的環保毛毯。

過去就有其他業者嘗試,但因為原料不純淨之故,製程良率不佳,最多只能做成絨毛玩具的填充物。共同創辦人 黃華德幾經思索,發現品質的關鍵在於寶特瓶是否乾淨,如果雜質過多,抽紗過程就會斷絲就無法做出紡織最高等級的長纖。因此他們整合向全國5,462個慈濟回收站收購,同時結合全省80,275位環保菩薩資源,並建立一套標準作業流程:挑出一號PET材質的飲用水寶特瓶、依顏色分類、去除瓶蓋與瓶環、壓成寶特瓶磚、交給下游業者碎為瓶片、塑化成再生聚酯粒,最後進行抽紗與紡織成終端產品。

目前公司投資及每年盈餘均回饋給慈濟,以做為海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可說是透過研發「變廢為金」的代表案例。
備註:本篇亦收錄於果力文化出版社「社企力 !社會企業」一書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李明瑩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移動山河(4)6 years after Maokong safety concerns
- Article Details
In 2008, Typhoon Jang-mi swept through Taiwan shutting down the newly opened Maokong Gondola, while exposing safety concerns that made headlines in all of Taiwan`s newspapers. Over the following year, Taiwan`s four major engineering associations surveyed the nearby land to come up with various solutions to deal with the land slippage. Let`s take a look at what they did and what could be done in the future to prevent a similar event from happening.
2008年薔蜜颱風橫掃臺灣,讓剛開幕的貓覽停止運作,也掀起貓纜安全度的高度異論,幾年下來,臺灣的四大技師公會,鑑定附近地質,要找出改善地滑的解決方案,一起來看看,他們做了什麼,以及未來的防備措施應該為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