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想要多於需要 喜新厭舊浪費資源

  • 列印
年後想一想帶您來看到舊衣回收,若您有穿不到的衣物,通常市面上有兩種回收方式,第一個就是連同回收物送往資源回收車,另外就是放置在路邊的舊衣回收箱,根據統計,台北市和新北市去年一整年,舊衣回收的衣服重量就高達5530噸,相當於340台低底盤的公車,也就代表著民眾對衣物的汰舊換新速度實在太快,而一件能夠穿的衣服究竟怎麼而來,透過畫面帶您了解。  生活時尚,穿著脫俗,俗話說,人要衣裝,衣服穿搭,也是一門學問,服飾店琳瑯滿目,男裝女裝童裝,可知你我穿的衣服,究竟怎麼來,  真正在台灣取得成衣原料其實不太可能,必須得向海外購買台灣無法種植的棉花,才能開始所謂的MIT台灣製作。
台元紡織研發經理,應丞武:「大體來講他分成,紡紗,織布,染整, 到成衣四個大階段。」
四個階段變化出81萬種工序,讓衣服外觀千變萬化,將棉花去蕪存菁開始紡紗,捲成細狀,經過整梳、併條和精紡,過程相當繁複。
大愛電視記者,吳煜翔:「紡紗廠將紗捲成筒狀,送到這裡做整經, 捲成一綑一捆的經紗,而這一些經紗經過加工,染色,也就變成我們所看到的布料。」
紗線經緯交會結成布,密度決定柔軟與韌度,而紡紗直接染整,織的布也會有顏色,機器不停轉動,衣服的誕生,已經過了一半。
成衣業者:「我們衣服的前面和後面嘛,那你是不是要袖子,這個是袖口的位子啊,這個有配個螺紋,領子在這邊,這個就是完整的東西,就是這樣子。」
備齊物件縫併,衣服終於成型,這就是你我再熟悉不過的衣服,製作過程既耗工又耗時。
台元紡織研發經理,應丞武:「人家以前說,這個種稻,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那一件衣服,在這樣的工序來講,實際上在傳統產業裡面, 它是一件一件的累積。」
以一件白色T-shirt為例,平均製程約會經手120人次,及至少120道工序,從零到有歷時4個月,成本約在100塊上下,有人砸大錢買名牌,滿足欲望,還是抱怨衣櫃裡衣服永遠少一件,卻不曾想過,每買一件又能穿到幾次?
生命勵身障協會祕書長 宋立蓉:「剛剛從資源回收箱,拉出很多衣服來, 其實是全新的,包裝都還沒有開封,有很多衣服的牌子,其實都還掛在上面,環保局基於幫助身心障礙團體,就讓台北市的身心障礙團體,經過考核,績效,讓他們放置資源回收箱(舊衣)。」
幸虧社福團體回收整理,讓二手衣繼續發揮良能,可以分送義賣,而其中雙北地區年舊衣回收量大約是5530噸,換算約是340台大客車,而且裡頭只有10%能再穿用,剩下的堆積如山就成了這副模樣,高度直逼三層樓高,也只是冰山一角,形形色色堆疊,人員忙裡忙外,輸送帶沒停過,這些台灣不要了,只好外銷未開發國家,當成天嘆息名牌買不起時,看到這舊衣疊成山,不正是人性喜新厭舊的產物。
採訪撰稿,吳煜翔 攝影剪接,梁家銘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