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2017

週日, 24 九月 2017

天地如大課堂 幸福環保之旅

圖說:16日雙和慈濟志工帶領近120位社區志工與會眾大德來到內湖展開一場「環保」戶外教學生態之旅,大愛感恩研發部林正雄博士以「搖籃到搖籃」為主題並用流利的台語分享,拉近與志工及會眾大德的距離。(攝影者:張絮評)假日踏青也可以很不一樣!16日雙和慈濟志工帶領近120位社區志工與會眾大德來到內湖大湖公園對面的慈濟內湖園區,展開一場「環保」戶外教學生態之旅,將每個月一系列的幸福人生講座,教室現場從靜思堂帶到室外。

圖說:活動窗口中和區和氣組長陳秀甄師姊分享:「非常高興能帶著社區志工菩薩來到內湖園區參訪,在社區每個月都有一系列的幸福人生講座,此次將教室從靜思堂帶到室外,身體環保踏青大湖公園;心靈環保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讓大家一起與地球共生息。」(攝影者:張絮評)承擔活動窗口中和區和氣組長陳秀甄師姊分享著:「非常高興能帶著社區志工菩薩來到內湖園區參訪,這次最重要我們知道內湖園區環保布展非常的棒,再加上大愛感恩科技就在這附近,因此以『環保』為主題,『環保救地球、與地球共生息』,除了有踏青讓心情放鬆之外,更重要的是社區有很多學員也是環保菩薩,藉由讓他們實際地去了解寶特瓶製成環保產品的由來,把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色理念跟環保的結合,讓我們的環保志工了解。」

然而如何將環保科技分享能貼近人心呢?大愛感恩研發部林正雄博士以「搖籃到搖籃」為主題並用流利的台語,拉近與志工及會眾大德的距離。全球暖化的來不及,人人更應該積極的行動。在分享的一開始正雄師兄便透過影片來喚起大家的注意,多數的資源都是「搖籃到墳墓」:開採礦產、工廠製造、賣場銷售、享受使用、丟棄焚燒,而台灣每一年約回收46億支600ml寶特瓶,每製造一個瓶裝水罐,不但消耗水、石油,更嚴重的,人類消費的每一片塑膠及保麗龍,都成為地球千古難題。

圖說: 高齡92歲的楊秋露環保菩薩(圖右)開心的分享:「很榮幸,可以來到這裡(內湖),自己做環保5、6年了,平常在環保站做塑膠瓶罐的回收分類工作,做環保可以讓慈濟在做毛毯…做很多東西覺得很開心」(攝影者:張絮評)所幸,台灣雖然無以為寶,但是卻能以善、以愛為寶,每個環保產品的背後蘊含著無數人愛的匯聚,高齡92歲的楊秋露環保菩薩開心的分享:「很榮幸,可以來到(內湖)這裡,自己做環保5、6年了,平常在環保站做塑膠瓶罐的回收分類工作,做環保可以讓慈濟在做毛毯…做很多東西覺得很開心…」環保老菩薩,謙虛可愛的分享,單純一念心日日為著大地付出,精神令人敬佩。雙和志工幸福環保之旅,期待透過參訪喚起人人惜福愛物,哪怕一隻寶特瓶都要減量、少用它。地球只有一個珍惜大自然留給我們的環境,共同來疼惜、愛護我們的地球皆是人人的責任與使命。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天地如大課堂 幸福環保之旅

圖說:16日雙和慈濟志工帶領近120位社區志工與會眾大德來到內湖展開一場「環保」戶外教學生態之旅,大愛感恩研發部林正雄博士以「搖籃到搖籃」為主題並用流利的台語分享,拉近與志工及會眾大德的距離。(攝影者:張絮評)假日踏青也可以很不一樣!16日雙和慈濟志工帶領近120位社區志工與會眾大德來到內湖大湖公園對面的慈濟內湖園區,展開一場「環保」戶外教學生態之旅,將每個月一系列的幸福人生講座,教室現場從靜思堂帶到室外。

圖說:活動窗口中和區和氣組長陳秀甄師姊分享:「非常高興能帶著社區志工菩薩來到內湖園區參訪,在社區每個月都有一系列的幸福人生講座,此次將教室從靜思堂帶到室外,身體環保踏青大湖公園;心靈環保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讓大家一起與地球共生息。」(攝影者:張絮評)承擔活動窗口中和區和氣組長陳秀甄師姊分享著:「非常高興能帶著社區志工菩薩來到內湖園區參訪,這次最重要我們知道內湖園區環保布展非常的棒,再加上大愛感恩科技就在這附近,因此以『環保』為主題,『環保救地球、與地球共生息』,除了有踏青讓心情放鬆之外,更重要的是社區有很多學員也是環保菩薩,藉由讓他們實際地去了解寶特瓶製成環保產品的由來,把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色理念跟環保的結合,讓我們的環保志工了解。」

然而如何將環保科技分享能貼近人心呢?大愛感恩研發部林正雄博士以「搖籃到搖籃」為主題並用流利的台語,拉近與志工及會眾大德的距離。全球暖化的來不及,人人更應該積極的行動。在分享的一開始正雄師兄便透過影片來喚起大家的注意,多數的資源都是「搖籃到墳墓」:開採礦產、工廠製造、賣場銷售、享受使用、丟棄焚燒,而台灣每一年約回收46億支600ml寶特瓶,每製造一個瓶裝水罐,不但消耗水、石油,更嚴重的,人類消費的每一片塑膠及保麗龍,都成為地球千古難題。

圖說: 高齡92歲的楊秋露環保菩薩(圖右)開心的分享:「很榮幸,可以來到這裡(內湖),自己做環保5、6年了,平常在環保站做塑膠瓶罐的回收分類工作,做環保可以讓慈濟在做毛毯…做很多東西覺得很開心」(攝影者:張絮評)所幸,台灣雖然無以為寶,但是卻能以善、以愛為寶,每個環保產品的背後蘊含著無數人愛的匯聚,高齡92歲的楊秋露環保菩薩開心的分享:「很榮幸,可以來到(內湖)這裡,自己做環保5、6年了,平常在環保站做塑膠瓶罐的回收分類工作,做環保可以讓慈濟在做毛毯…做很多東西覺得很開心…」環保老菩薩,謙虛可愛的分享,單純一念心日日為著大地付出,精神令人敬佩。雙和志工幸福環保之旅,期待透過參訪喚起人人惜福愛物,哪怕一隻寶特瓶都要減量、少用它。地球只有一個珍惜大自然留給我們的環境,共同來疼惜、愛護我們的地球皆是人人的責任與使命。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六, 23 九月 2017

心靈環保 為生命搭起愛的拱橋

圖說:九月十八日的人文週會,大愛感恩科技非常榮幸的邀請到了 陳美慧護理長到來,與同仁們分享「為生命搭起愛的拱橋」的議題 (照片:陳美慧)。曾經榮獲新北市卓越護理人員貢獻獎的 陳美慧護理長,是一位長期投入心蓮病房的專業護理人員,由於工作內容的原因,比一般人看到更多的生、離、死、別,所以於工作中,累積出不少的專業、經驗與智慧,因此,在民國99年9月受邀加入臺北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承擔起護理長的工作,繼續發揮、貢獻她的良能,同時,也帶動更多新進的護理人員,來照顧需要安寧的癌症病患。許多感人的故事與生命的智慧,也從此孕育而生。

九月十八日的人文週會,非常榮幸的邀請到了 陳美慧護理長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與同仁們分享「為生命搭起愛的拱橋」的議題。心蓮病房是慈濟醫療體系,專為癌末病患開設的病房專區,顧名思義,「要用如明月般淨心的智慧、來面對生命末期的病患;要用如蓮花般菩提的出脫、來轉換癌末病患的痛苦」,這是 美慧師姊長期從事心蓮病房護理工作的體悟。

圖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美慧師姊,於會後仍非常熱情的與大家分享,希望透過這次週會傳遞生命教育的啟示,學習「心想好意、口說好話、身行好事、腳走好路」,自然身上的細胞就會常保正能量,不畏病魔侵擾 (照片:呂怡德)。因此,當面對身體的毀壞、醫學技術無法使上力時, 美慧師姊往往會藉由 上人開示「成、住、壞、空」的佛法來與病患分享,釋懷病人心靈的痛苦;因為美麗的人生終究有限,但是,慧命的無窮流傳典範,將更具意義,所以,許多安寧病患在最後想通這樣的道理之後,竟然,做出捐贈器官、遺愛人間或是捐出大體、成就醫療教育的決定。

「慈悲喜捨承師志、視病如親細膚慰」,感恩 美慧師姊將 上人教導的「誠情關懷、視病如親」落實在醫療志業,讓病患與家屬在生命最脆弱的時候,反倒轉換成有意義與美好的生命回憶,「醫療志業護健康 、拔苦予樂身輕安」,這些愛的循環與善的漣漪,正是一種四攝法「佈施、愛語、利行、同事」的體現,如果我們隨時給家人、同事或是身邊的人,多一分鼓勵、希望與關懷,相信這樣的工作團隊與氣氛,一定更加友善而溫暖。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美慧師姊,於會後仍非常熱情的與大家分享,希望透過這次週會傳遞生命教育的啟示,能清楚的讓大家明白,許多的病相都是自己的心念所造成,我們身上細胞的能量是自己所造成的,若是透過「正知正見、善法修持」,學習「心想好意、口說好話、身行好事、腳走好路」,自然身上的細胞就會常保正能量,不畏病魔侵擾,也希望這次人文週會的分享,就好似一種正能量療法,能提振大家的善心與正念,將這一份愛的漣漪擴散。

圖說:「醫療志業護健康 、拔苦予樂身輕安」,這些愛的循環與善的漣漪,正是一種四攝法「佈施、愛語、利行、同事」的體現,祈願我們隨時給家人、同事或是身邊的人,多一分鼓勵、希望與關懷,相信這樣的工作團隊氣氛,一定更加友善而溫暖 (照片:姜郁雯)。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心靈環保 為生命搭起愛的拱橋

圖說:九月十八日的人文週會,大愛感恩科技非常榮幸的邀請到了 陳美慧護理長到來,與同仁們分享「為生命搭起愛的拱橋」的議題 (照片:陳美慧)。曾經榮獲新北市卓越護理人員貢獻獎的 陳美慧護理長,是一位長期投入心蓮病房的專業護理人員,由於工作內容的原因,比一般人看到更多的生、離、死、別,所以於工作中,累積出不少的專業、經驗與智慧,因此,在民國99年9月受邀加入臺北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承擔起護理長的工作,繼續發揮、貢獻她的良能,同時,也帶動更多新進的護理人員,來照顧需要安寧的癌症病患。許多感人的故事與生命的智慧,也從此孕育而生。

九月十八日的人文週會,非常榮幸的邀請到了 陳美慧護理長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與同仁們分享「為生命搭起愛的拱橋」的議題。心蓮病房是慈濟醫療體系,專為癌末病患開設的病房專區,顧名思義,「要用如明月般淨心的智慧、來面對生命末期的病患;要用如蓮花般菩提的出脫、來轉換癌末病患的痛苦」,這是 美慧師姊長期從事心蓮病房護理工作的體悟。

圖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美慧師姊,於會後仍非常熱情的與大家分享,希望透過這次週會傳遞生命教育的啟示,學習「心想好意、口說好話、身行好事、腳走好路」,自然身上的細胞就會常保正能量,不畏病魔侵擾 (照片:呂怡德)。因此,當面對身體的毀壞、醫學技術無法使上力時, 美慧師姊往往會藉由 上人開示「成、住、壞、空」的佛法來與病患分享,釋懷病人心靈的痛苦;因為美麗的人生終究有限,但是,慧命的無窮流傳典範,將更具意義,所以,許多安寧病患在最後想通這樣的道理之後,竟然,做出捐贈器官、遺愛人間或是捐出大體、成就醫療教育的決定。

「慈悲喜捨承師志、視病如親細膚慰」,感恩 美慧師姊將 上人教導的「誠情關懷、視病如親」落實在醫療志業,讓病患與家屬在生命最脆弱的時候,反倒轉換成有意義與美好的生命回憶,「醫療志業護健康 、拔苦予樂身輕安」,這些愛的循環與善的漣漪,正是一種四攝法「佈施、愛語、利行、同事」的體現,如果我們隨時給家人、同事或是身邊的人,多一分鼓勵、希望與關懷,相信這樣的工作團隊與氣氛,一定更加友善而溫暖。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美慧師姊,於會後仍非常熱情的與大家分享,希望透過這次週會傳遞生命教育的啟示,能清楚的讓大家明白,許多的病相都是自己的心念所造成,我們身上細胞的能量是自己所造成的,若是透過「正知正見、善法修持」,學習「心想好意、口說好話、身行好事、腳走好路」,自然身上的細胞就會常保正能量,不畏病魔侵擾,也希望這次人文週會的分享,就好似一種正能量療法,能提振大家的善心與正念,將這一份愛的漣漪擴散。

圖說:「醫療志業護健康 、拔苦予樂身輕安」,這些愛的循環與善的漣漪,正是一種四攝法「佈施、愛語、利行、同事」的體現,祈願我們隨時給家人、同事或是身邊的人,多一分鼓勵、希望與關懷,相信這樣的工作團隊氣氛,一定更加友善而溫暖 (照片:姜郁雯)。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五, 22 九月 2017

論壇研討齊交流 與時俱進共成長

圖說:於專題演講中,十勝千年之森的社長 林克彥先生,就以【善良成長、讓世界永續】為議題,分享用一家報社的力量,來推動造林回報地球的經驗案例 (攝影:張絮評)。本次天下雜誌於9月12日在台北市福華文教會館舉行的「天下公民企業國際論壇」,是以「Growth for Good共好成長」為主題,邀請國內優質企業出席參加。共好且永續的成長,一直是企業追尋的聖杯,近年來永續環境、永續經營投資等CSR概念,已漸深入企業營運,但是,如何永續?如何結合本業永續?如何共好成長?是目前企業落實社會責任的重要議題。

大愛感恩科技,為國內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自公司成立以來,一直重視環保資源的再生應用與減輕環境汙染的議題,因此,受邀出席本次論壇。活動的一開始,天下雜誌社社長 吳迎春女士於致詞中分享,天下雜誌推動企業公民社會責任已11年,從大企業、中堅企業到小企業等,因為,看到企業非常熱烈的回應,因此,我們更加肯定,一家企業的永續,唯有跟企業所處的這個社區、社會與地球共好,才有可能帶來真正的「永續成長」。

於專題演講中,十勝千年之森的社長 林克彥先生,就以【善良成長、讓世界永續】為議題,分享用一家報社的力量,來推動造林回報地球的經驗案例。「培育此森林,留給千年後人類一片廣闊的大自然遺產」的心意,是十勝每日新聞社為了彌補報社用樹製紙過多,對地球溫室效應造成影響,所以於25年前買地種樹進行碳補償(carbon offset)。

「最初只想植樹造林,但十勝這裡有山有水、野花遍開,而且地底都是麥飯石,所以加入具有北海道特色與環境共生的庭園設計」,十勝每日新聞社會長,也是千年之森創辦人 林光繁指出,2008年開幕的「千年之森」,就是希望能營造一個結合生態、庭園、農業與藝術的遊憩園區,塑造出一個茂盛的森林,最大的關鍵是在與其破壞、不如貢獻,以自然的精神,創造維護環境生生不息。

圖說:榮獲2017年天下企業公民獎得主之一的台灣大哥大分享,推動綠能倡議願景計畫,以務實的角度來執行,做公益並不是片刻的給予溫暖,而是要有效益的付出(攝影:張絮評)。榮獲2017年天下企業公民獎得主之一的台灣大哥大(股)公司則分享,透過本業的電信、網路、媒體娛樂、電子商務,與時俱進的來創造永續領航者的價值,例如推出照顧低收入戶、受災鄉親的「種福電專案」或是買手機結合捐綠能源,協助推動綠能倡議願景計畫,以務實的角度來執行,做公益並不是片刻的給予溫暖,而是要有效益的付出。

參與此次論壇的經營規劃室同仁–張絮評分享,未來公司產品包裝可以全面使用可分解塑膠袋,雖說成本會些許提高,但是將更落實全面性環保;也可以推廣請購環保衣結合護持舊衣回收站「塑木」營造計畫,可以應用於綠建築材料、綠傢具專案的發展,營收與塑木建材,則可以轉化提供賑災時,建設災民大愛屋,或是提供給感恩戶、低收入戶之補助需求使用;而對於CSR最新標準,則更需對應SDGS17項的需求規範加強提昇,並進一步落實SROI(社會投資報酬率)的計算與爭取認證,藉此,可以更明確的展現公司企業社會責任的貢獻度。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論壇研討齊交流 與時俱進共成長

圖說:於專題演講中,十勝千年之森的社長 林克彥先生,就以【善良成長、讓世界永續】為議題,分享用一家報社的力量,來推動造林回報地球的經驗案例 (攝影:張絮評)。本次天下雜誌於9月12日在台北市福華文教會館舉行的「天下公民企業國際論壇」,是以「Growth for Good共好成長」為主題,邀請國內優質企業出席參加。共好且永續的成長,一直是企業追尋的聖杯,近年來永續環境、永續經營投資等CSR概念,已漸深入企業營運,但是,如何永續?如何結合本業永續?如何共好成長?是目前企業落實社會責任的重要議題。

大愛感恩科技,為國內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自公司成立以來,一直重視環保資源的再生應用與減輕環境汙染的議題,因此,受邀出席本次論壇。活動的一開始,天下雜誌社社長 吳迎春女士於致詞中分享,天下雜誌推動企業公民社會責任已11年,從大企業、中堅企業到小企業等,因為,看到企業非常熱烈的回應,因此,我們更加肯定,一家企業的永續,唯有跟企業所處的這個社區、社會與地球共好,才有可能帶來真正的「永續成長」。

於專題演講中,十勝千年之森的社長 林克彥先生,就以【善良成長、讓世界永續】為議題,分享用一家報社的力量,來推動造林回報地球的經驗案例。「培育此森林,留給千年後人類一片廣闊的大自然遺產」的心意,是十勝每日新聞社為了彌補報社用樹製紙過多,對地球溫室效應造成影響,所以於25年前買地種樹進行碳補償(carbon offset)。

「最初只想植樹造林,但十勝這裡有山有水、野花遍開,而且地底都是麥飯石,所以加入具有北海道特色與環境共生的庭園設計」,十勝每日新聞社會長,也是千年之森創辦人 林光繁指出,2008年開幕的「千年之森」,就是希望能營造一個結合生態、庭園、農業與藝術的遊憩園區,塑造出一個茂盛的森林,最大的關鍵是在與其破壞、不如貢獻,以自然的精神,創造維護環境生生不息。

圖說:榮獲2017年天下企業公民獎得主之一的台灣大哥大分享,推動綠能倡議願景計畫,以務實的角度來執行,做公益並不是片刻的給予溫暖,而是要有效益的付出(攝影:張絮評)。榮獲2017年天下企業公民獎得主之一的台灣大哥大(股)公司則分享,透過本業的電信、網路、媒體娛樂、電子商務,與時俱進的來創造永續領航者的價值,例如推出照顧低收入戶、受災鄉親的「種福電專案」或是買手機結合捐綠能源,協助推動綠能倡議願景計畫,以務實的角度來執行,做公益並不是片刻的給予溫暖,而是要有效益的付出。

參與此次論壇的經營規劃室同仁–張絮評分享,未來公司產品包裝可以全面使用可分解塑膠袋,雖說成本會些許提高,但是將更落實全面性環保;也可以推廣請購環保衣結合護持舊衣回收站「塑木」營造計畫,可以應用於綠建築材料、綠傢具專案的發展,營收與塑木建材,則可以轉化提供賑災時,建設災民大愛屋,或是提供給感恩戶、低收入戶之補助需求使用;而對於CSR最新標準,則更需對應SDGS17項的需求規範加強提昇,並進一步落實SROI(社會投資報酬率)的計算與爭取認證,藉此,可以更明確的展現公司企業社會責任的貢獻度。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四, 21 九月 2017

學以致用法律人 增添思考與進步

圖說:學生們提問,「大愛感恩這麼好,但是否可以從政府、企業下手,從制服到物品都開始使用大愛環保。」大愛感恩科技林正雄博士分享,現在環保是全世界都必須要來做的,但真正做的人很少,包括,政府政策、法律等問題,環保法規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然而大愛感恩科技,不是為了做生意,而是為了做「教育」。要曉得環保,要做環保,也要由自己來影響周圍身邊的人,所以在座的每個人都有這個責任!」林正雄博士解釋說道。今日(9/18),政治大學法律系碩/學士班師生一同來訪大愛感恩科技,老師期許學生能以法律角度了解環保趨勢,從現行法規中看到問題,並從法律人的角度來解決問題。

學生們提問,「大愛感恩這麼好,但是否可以從政府、企業下手,從制服到物品都開始使用大愛環保。」大愛感恩科技林正雄博士分享,現在環保是全世界都必須要來做的,但真正做的人很少,包括,政府政策、法律等問題,環保法規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然而大愛感恩科技,不是為了做生意,而是為了做「教育」。要曉得環保,要做環保,也要由自己來影響周圍身邊的人,所以在座的每個人都有這個責任!」林正雄博士解釋說道。

聽了分享,政大法律系學士班三年級 謝尚廷同學表示:「循環經濟是很新的概念,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需要落實,這些東西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在日後持續發展的。」

政大法律系學士班三年級 林家妤同學:「原來一件衣服和毛毯,實事上是有許多科技(技術)在裡面的,也讓我們看到纖維型狀,這是一般很難看到的,而慈濟環保解決了許多問題,例如在老年方面心靈面的關懷或者是需求,這是很全方面的。」

對於這些環保教育,這些環保產品的接觸端,「消費者/使用者」,政大法律系碩士班研究所二年級 陳廣祐同學說道:「怎麼樣把這個觀念推廣出去,我想消費者要發揮作用,才能把推廣更加的量化。」

政大法律系碩士班研究所二年級 廖昶鈞同學:「循環經濟,搖籃到搖籃是趨勢,在這整個過程中,未來只會遇到越來越多困難,需要更多更多的努力,也希望更多的努力讓更多資源再利用,也在參訪過程中,讓我們學習到,原來資源是很珍貴的,所以要珍惜我們的資源。」

原來教育才是最實質的,打從心裡的接受,而不是單純的商品與生意,能讓大家都了解環保背後的感人故事,以及在製程上一連串的善循環,人人都可以一起來愛護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Read more

學以致用法律人 增添思考與進步

圖說:學生們提問,「大愛感恩這麼好,但是否可以從政府、企業下手,從制服到物品都開始使用大愛環保。」大愛感恩科技林正雄博士分享,現在環保是全世界都必須要來做的,但真正做的人很少,包括,政府政策、法律等問題,環保法規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然而大愛感恩科技,不是為了做生意,而是為了做「教育」。要曉得環保,要做環保,也要由自己來影響周圍身邊的人,所以在座的每個人都有這個責任!」林正雄博士解釋說道。今日(9/18),政治大學法律系碩/學士班師生一同來訪大愛感恩科技,老師期許學生能以法律角度了解環保趨勢,從現行法規中看到問題,並從法律人的角度來解決問題。

學生們提問,「大愛感恩這麼好,但是否可以從政府、企業下手,從制服到物品都開始使用大愛環保。」大愛感恩科技林正雄博士分享,現在環保是全世界都必須要來做的,但真正做的人很少,包括,政府政策、法律等問題,環保法規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然而大愛感恩科技,不是為了做生意,而是為了做「教育」。要曉得環保,要做環保,也要由自己來影響周圍身邊的人,所以在座的每個人都有這個責任!」林正雄博士解釋說道。

聽了分享,政大法律系學士班三年級 謝尚廷同學表示:「循環經濟是很新的概念,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需要落實,這些東西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在日後持續發展的。」

政大法律系學士班三年級 林家妤同學:「原來一件衣服和毛毯,實事上是有許多科技(技術)在裡面的,也讓我們看到纖維型狀,這是一般很難看到的,而慈濟環保解決了許多問題,例如在老年方面心靈面的關懷或者是需求,這是很全方面的。」

對於這些環保教育,這些環保產品的接觸端,「消費者/使用者」,政大法律系碩士班研究所二年級 陳廣祐同學說道:「怎麼樣把這個觀念推廣出去,我想消費者要發揮作用,才能把推廣更加的量化。」

政大法律系碩士班研究所二年級 廖昶鈞同學:「循環經濟,搖籃到搖籃是趨勢,在這整個過程中,未來只會遇到越來越多困難,需要更多更多的努力,也希望更多的努力讓更多資源再利用,也在參訪過程中,讓我們學習到,原來資源是很珍貴的,所以要珍惜我們的資源。」

原來教育才是最實質的,打從心裡的接受,而不是單純的商品與生意,能讓大家都了解環保背後的感人故事,以及在製程上一連串的善循環,人人都可以一起來愛護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三, 20 九月 2017

中南榮董大串連 關懷愛心湧不斷

圖說:台中、雲林與嘉義慈濟志工們利用週末休假日,帶領中南部發心的慈濟榮譽董事們來到台北參觀(攝影:黃莫筑)台中、雲林與嘉義慈濟志工們利用週末休假日,帶領中南部發心的慈濟榮譽董事們來到台北參觀,深入瞭解慈濟所屬的志業體系,讓這個假日充滿了讚嘆與滿滿的感動!

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先生是全職無薪志工,默默繼承了父親「李爺爺」一生無私奉獻人品典範的血脈,傳承著大愛精神與暖度。鼎銘師兄分享「李爺爺」生前的菩薩身影,遍即著國際賑災、希望工程、街頭募款、交通生活、香積煮飯…真的不僅只是捐款大德,而是身體力行的精進菩薩,甚至到人生最後旅程的也帶動大體捐贈的典範,發揮實業家回饋社會的影響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鼎銘師兄感念父親為他立的人生典範,引領他走在無悔的慈濟菩提的大道上,希能藉由他的故事鼓勵在座的實業家們一起力行回饋社會,發揮實業家最大善的影響力﹗

圖說:黃治平先生今日來訪後心得,看到李爺爺感人的故事與付出,實在是非常的感動與懺悔(攝影:黃莫筑) 總經理鼎銘師兄說明當初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是由5位實業家共同創立,在2008年已完全捐贈給慈濟基金會。古人說「大樹之下可以乘涼」為何我們不結合眾人的力量?大愛感恩科技秉持「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的宗旨理念,團隊的用心研發,將環保菩薩的愛再接力,用愛心化無用為有用,以慈悲為出發,歷年來也創造了令人讚嘆的各項慈悲科技產品﹗。

廖秋喜女士分享她目前只是一位環保志工,非常感恩慶幸當年有慈濟,幫助她走出當年憂鬱的心,借由參與付出打開多年的心結,表明其實最大收穫的是自己,現在也會開口與人分享將愛傳出去,稍後也一定到樓下概念館請購把凝聚愛的心品的帶回家。莊照約先生看到概念館的資訊”回收547,800,889支”非常讚嘆再讚嘆,看到大愛感恩科技將5億4千7百八十萬支的寶特瓶回收再利用成有用的心品,同時也震驚「我們有回收就這麼多,那沒有回收的呢?」我們真的要再多推廣落實環保,鼓勵大家一起環保愛地球。

圖說:廖秋喜女士分享她目前只是一位環保志工,非常感恩慶幸當年有慈濟,幫助她走出當年憂鬱的心,借由參與付出打開多年的心結,表明其實最大收穫的是自己(攝影:黃莫筑) 戴育澤師兄本著一探究竟的心情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非常感動有這麼多環保志工菩薩即便是不認識,為一份愛護環保理想力量凝結在一起努力,一件產品內有這麼多愛心的連結而成,真的非常的感動﹗黃治平先生今日來訪後心得,看到李爺爺感人的故事與付出,實在是非常的感動與懺悔,鼓勵在座的年輕實業家一起出來為社會多付出回饋自己的力量,大家一起往前衝!讓社會回溫!


大愛感恩科技 黃莫筑 內湖報導

Read more

中南榮董大串連 關懷愛心湧不斷

圖說:台中、雲林與嘉義慈濟志工們利用週末休假日,帶領中南部發心的慈濟榮譽董事們來到台北參觀(攝影:黃莫筑)台中、雲林與嘉義慈濟志工們利用週末休假日,帶領中南部發心的慈濟榮譽董事們來到台北參觀,深入瞭解慈濟所屬的志業體系,讓這個假日充滿了讚嘆與滿滿的感動!

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先生是全職無薪志工,默默繼承了父親「李爺爺」一生無私奉獻人品典範的血脈,傳承著大愛精神與暖度。鼎銘師兄分享「李爺爺」生前的菩薩身影,遍即著國際賑災、希望工程、街頭募款、交通生活、香積煮飯…真的不僅只是捐款大德,而是身體力行的精進菩薩,甚至到人生最後旅程的也帶動大體捐贈的典範,發揮實業家回饋社會的影響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鼎銘師兄感念父親為他立的人生典範,引領他走在無悔的慈濟菩提的大道上,希能藉由他的故事鼓勵在座的實業家們一起力行回饋社會,發揮實業家最大善的影響力﹗

圖說:黃治平先生今日來訪後心得,看到李爺爺感人的故事與付出,實在是非常的感動與懺悔(攝影:黃莫筑) 總經理鼎銘師兄說明當初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是由5位實業家共同創立,在2008年已完全捐贈給慈濟基金會。古人說「大樹之下可以乘涼」為何我們不結合眾人的力量?大愛感恩科技秉持「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的宗旨理念,團隊的用心研發,將環保菩薩的愛再接力,用愛心化無用為有用,以慈悲為出發,歷年來也創造了令人讚嘆的各項慈悲科技產品﹗。

廖秋喜女士分享她目前只是一位環保志工,非常感恩慶幸當年有慈濟,幫助她走出當年憂鬱的心,借由參與付出打開多年的心結,表明其實最大收穫的是自己,現在也會開口與人分享將愛傳出去,稍後也一定到樓下概念館請購把凝聚愛的心品的帶回家。莊照約先生看到概念館的資訊”回收547,800,889支”非常讚嘆再讚嘆,看到大愛感恩科技將5億4千7百八十萬支的寶特瓶回收再利用成有用的心品,同時也震驚「我們有回收就這麼多,那沒有回收的呢?」我們真的要再多推廣落實環保,鼓勵大家一起環保愛地球。

圖說:廖秋喜女士分享她目前只是一位環保志工,非常感恩慶幸當年有慈濟,幫助她走出當年憂鬱的心,借由參與付出打開多年的心結,表明其實最大收穫的是自己(攝影:黃莫筑) 戴育澤師兄本著一探究竟的心情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非常感動有這麼多環保志工菩薩即便是不認識,為一份愛護環保理想力量凝結在一起努力,一件產品內有這麼多愛心的連結而成,真的非常的感動﹗黃治平先生今日來訪後心得,看到李爺爺感人的故事與付出,實在是非常的感動與懺悔,鼓勵在座的年輕實業家一起出來為社會多付出回饋自己的力量,大家一起往前衝!讓社會回溫!


大愛感恩科技 黃莫筑 內湖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