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07 七月 2016

2016,7/7-10, 天津台灣名品博覽會

2016天津台灣名品博覽會
【活動時間】2016/7/7(四)-10(日)
【活動地點】梅江會展中心
【活動地址】天津市友誼南路18號

大愛心聞:

天津法親凝聚善 點滴匯聚成淨土

大愛感恩「心」理念 善法共振弗國界

天津名品廣人文 力行環保愛接力


20160711-11.jpg20160712-21.jpg20160708-11.jpg20160708-12.jpg 

Read more

2016,07/07 中國實業家參訪

【對象】中國訪客
【時間】2016年7月7日(四)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707-21.jpg20160707-22.jpg
Read more

中國實業家參訪

【對象】中國訪客
【時間】2016年7月7日(四)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707-21.jpg20160707-22.jpg
Read more

2016,07/07 法國議會參訪

【對象】法國議會
【時間】2016年7月7日(四)10:00-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707-11.jpg20160707-12.jpg
Read more

法國議會參訪

【對象】法國議會
【時間】2016年7月7日(四)10:00-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707-11.jpg20160707-12.jpg
Read more

週三, 06 七月 2016

解決社會問題 大愛感恩倡議

圖說:6月16日上午,以全球第一本華文有機時尚、提倡永續健康平衡生活的《有機誌》雜誌總編輯劉鳳招及編輯部張雅茹拜訪大愛感恩科技,希望了解慈濟如何以『有形』看得到、摸得到的回收寶特瓶,製造出『有形』綠色環保再生品,並以『無形』產品背後感人的故事,讓社會大眾了解「環境保護及人文教育在生活化的重要性」。(攝影:歐美圓)『共築台灣美好願景』相信是每一個生長在這一片土地上的公民的『恩望』。證嚴上人帶領慈濟人用寸寸愛、分分情,鋪著路走過來,大愛長情始終如一。6月16日上午,以全球第一本華文有機時尚、提倡永續健康平衡生活的《有機誌》雜誌總編輯劉鳳招及編輯部張雅茹拜訪大愛感恩科技,希望了解慈濟如何以『有形』看得到、摸得到的回收寶特瓶,製造出『有形』綠色環保再生品,並以『無形』產品背後感人的故事,讓社會大眾了解「環境保護及人文教育在生活化的重要性」。

「二十六年前啟動環保志業、八年前大愛感恩科技成立,從大愛感恩科技成立初期,即以推廣環保、環境教育為使命,…」資訊部虞珊明代表接受訪談,說明大愛感恩科技創立,不僅達到推廣「回收再利用」、更能在消費行為上反映「節能減碳」的環保觀念,並在這無私、愛心接力平台上,將每個人的努力完全回饋,作為國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

慈濟環保菩薩在臺灣每年回收近2,000公噸廢棄的飲用水寶特瓶,寶特瓶僅被視做「垃圾」,低估了其再生潛力。於此大愛感恩科技秉持著延續物力的精神,整合全省慈濟環保回收站購買塑膠類一號飲用水寶特瓶,經由紡織業上/中/下游合作夥伴運用專業良能及科技將回收寶特瓶再製為各種日常生活用品,並藉由回饋慈濟作為社會公益與賑災使用。實質而論,喚起群眾節約、「回收好,不用更好」及 "與地球共生息 " 的意識才是大愛感恩所期望的。

大愛感恩科技未來也將開拓資源回收站其他類可回收再生資源,致力研發技術及搖籃到搖籃/零廢的願景。因此大愛感恩科技持續研發以廢棄的再生品為原料,再次生產為新的紡織品,邁向搖籃到搖籃(C2C)、循環到循環(R2R),實踐從減廢到零廢,希望每一個人從自身開始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除了將回收寶特瓶再製成外,未來也將開拓資源回收站其他類研發技術及搖籃到搖籃/零廢的願景。(攝影:歐美圓)此外,身為台灣少數「社會企業」之一員,《有機誌》希望了解大愛感恩的經營模式,作為其他社會企業之參考比較。社會企業包含社會與企業兩部分,「企業」主要在透過產品或服務的提供以賺取利潤,使社會企業能永續經營。「社會」則是社會企業的主要目的,利用企業經營的獲利來改善問題,使得社會更美好。輔仁大學社會企業研究中心曾經做過統計,台灣的社會企業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公司『主要』目的者,約有200家;如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公司『重要』目的之一,約有1000家。根據聯合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顯示,歐盟組織內的社會經濟企業,主要資金來源為銷售貨物或服務,占總收入31.8%,公部門補助占30.6%。

期待現在與未來所成立與推動的社會企業,大家從各自不同的切入點關懷社會、感善社會,不論是開公平貿易商店,銷售公平貿易咖啡及有機商品;或是想幫助弱勢團體或偏鄉同胞成立微型工廠生產鳳梨酥、牛軋糖、手工肥皂到市場銷售、成立網路市集,幫助小農銷售農作物…。期待並相信透過這些各種努力,並能有更多未來性的社會效益與社會影響。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解決社會問題 大愛感恩倡議

圖說:6月16日上午,以全球第一本華文有機時尚、提倡永續健康平衡生活的《有機誌》雜誌總編輯劉鳳招及編輯部張雅茹拜訪大愛感恩科技,希望了解慈濟如何以『有形』看得到、摸得到的回收寶特瓶,製造出『有形』綠色環保再生品,並以『無形』產品背後感人的故事,讓社會大眾了解「環境保護及人文教育在生活化的重要性」。(攝影:歐美圓)『共築台灣美好願景』相信是每一個生長在這一片土地上的公民的『恩望』。證嚴上人帶領慈濟人用寸寸愛、分分情,鋪著路走過來,大愛長情始終如一。6月16日上午,以全球第一本華文有機時尚、提倡永續健康平衡生活的《有機誌》雜誌總編輯劉鳳招及編輯部張雅茹拜訪大愛感恩科技,希望了解慈濟如何以『有形』看得到、摸得到的回收寶特瓶,製造出『有形』綠色環保再生品,並以『無形』產品背後感人的故事,讓社會大眾了解「環境保護及人文教育在生活化的重要性」。

「二十六年前啟動環保志業、八年前大愛感恩科技成立,從大愛感恩科技成立初期,即以推廣環保、環境教育為使命,…」資訊部虞珊明代表接受訪談,說明大愛感恩科技創立,不僅達到推廣「回收再利用」、更能在消費行為上反映「節能減碳」的環保觀念,並在這無私、愛心接力平台上,將每個人的努力完全回饋,作為國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

慈濟環保菩薩在臺灣每年回收近2,000公噸廢棄的飲用水寶特瓶,寶特瓶僅被視做「垃圾」,低估了其再生潛力。於此大愛感恩科技秉持著延續物力的精神,整合全省慈濟環保回收站購買塑膠類一號飲用水寶特瓶,經由紡織業上/中/下游合作夥伴運用專業良能及科技將回收寶特瓶再製為各種日常生活用品,並藉由回饋慈濟作為社會公益與賑災使用。實質而論,喚起群眾節約、「回收好,不用更好」及 "與地球共生息 " 的意識才是大愛感恩所期望的。

大愛感恩科技未來也將開拓資源回收站其他類可回收再生資源,致力研發技術及搖籃到搖籃/零廢的願景。因此大愛感恩科技持續研發以廢棄的再生品為原料,再次生產為新的紡織品,邁向搖籃到搖籃(C2C)、循環到循環(R2R),實踐從減廢到零廢,希望每一個人從自身開始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除了將回收寶特瓶再製成外,未來也將開拓資源回收站其他類研發技術及搖籃到搖籃/零廢的願景。(攝影:歐美圓)此外,身為台灣少數「社會企業」之一員,《有機誌》希望了解大愛感恩的經營模式,作為其他社會企業之參考比較。社會企業包含社會與企業兩部分,「企業」主要在透過產品或服務的提供以賺取利潤,使社會企業能永續經營。「社會」則是社會企業的主要目的,利用企業經營的獲利來改善問題,使得社會更美好。輔仁大學社會企業研究中心曾經做過統計,台灣的社會企業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公司『主要』目的者,約有200家;如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公司『重要』目的之一,約有1000家。根據聯合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顯示,歐盟組織內的社會經濟企業,主要資金來源為銷售貨物或服務,占總收入31.8%,公部門補助占30.6%。

期待現在與未來所成立與推動的社會企業,大家從各自不同的切入點關懷社會、感善社會,不論是開公平貿易商店,銷售公平貿易咖啡及有機商品;或是想幫助弱勢團體或偏鄉同胞成立微型工廠生產鳳梨酥、牛軋糖、手工肥皂到市場銷售、成立網路市集,幫助小農銷售農作物…。期待並相信透過這些各種努力,並能有更多未來性的社會效益與社會影響。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衛塞節花車遊行 宣導垃圾不落地


迎接衛塞節,馬六甲,近萬人參與花車遊行。馬六甲慈濟志工,藉此機會,宣導環保,也淨化大地,經過多年來的宣導(2007年至今),志工的努力已獲得民眾認同,懂得自動自發做回收。 


以恭敬心迎接2016年衛塞節,馬六甲有近萬人參與花車遊行。來,環保。從2007年開始,慈濟志工就在花車隊伍經過的地方,宣導環保,今年也不例外。慈濟志工 黃愛媋:「馬六甲的首長就很特別說,不要弄髒馬六甲,所以這個時候 我們講的十指口訣,剛好可以派上用場。」 

中學生 顏欣凉:「推薦環保,然後叫人民一起保護地球。民眾:「(你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嗎),我知道 他們是在做回收。」 

經過多年的努力,環保已獲得民眾的認同。民眾 崔瑞錦:「垃圾一大堆 很可惜,應該很值錢 為什麼要丟掉。」民眾 王冬源:「我們可以給他們去賣 可以幫窮人。」 

嘩 ,好棒。就連遊行隊伍,也已經提高環保意識,自備回收袋。中學生 曾奕賢:「因為每一年當他們在遊行的時候,都會留下很多杯(子)在地上,因為現在地球已經受汙染了,所以為了不要給這些事發生,所以就準備這些垃圾袋。」 

中學生 楊全寧:「就不要亂丟垃圾。」中學生 蔣浚嬪:「因為你看如果亂丟垃圾 真是很慘,對不對 地上全部很亂,所以把垃圾收起來比較好。」可以丟垃圾嗎,可以,謝謝。透過佛教的力量淨化人心,也淨化大地。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建材展吹綠潮流 香蕉心也有妙用


一年一度的台中建材展,今天登場,由於主辦單位及參展廠商,有許多都是慈濟人,因此在展場裡,也特別具有環保跟人文關懷的元素。包括環保綠建材、福慧床跟桌椅等展示,以及靜思書軒攤位,都吸引不少民眾駐足詢問。 


建材展會場,展出各式產品,環保綠建材是當今潮流,就像這種特色壁貼。 

建材公司協理 鄭坤章:「我們一般講的香蕉心,本來就是丟棄不用的,我們去把它回收回來,再經過二次 三次的加工,做成一個環保的材料。」 

另外像是玉米外殼、廢報紙,都能做成這樣精美的壁貼。不只建材環保,展場也推動心靈環保。 

台灣病態建築診斷協會理事長 莊燈泰:「我們第一屆的時候,就讓我們的慈濟人文,靜思書軒就進來了 今年是第二屆。」 

在較為剛性的建材展裡,靜思書軒帶來柔性氣氛,福慧床及桌椅的展示,也吸引民眾駐足詢問。 

民眾 林先生:「設計很好 就是拉起來馬上變成床,或是變成椅子。」 

展場裡還有慈濟人醫會醫護,隨時照顧民眾健康。 

民眾 陳先生:「有出現身體不適的話,剛好有這樣一個地方,他們比較安心。」 

慈濟人醫會醫師 邱振煥:「隨時隨地有人來照顧,這是我們的重點。」 

充滿環保、人文關懷的建材展,帶給參觀民眾特別不同的體驗。 

張桂端 郭繼宗 台中報導 Read more

揉捏麵糰做饅頭 練就一身好手藝


台北市石牌地區有個家庭,一家之主劉先生因為長期做粗重工作,導致腰椎受傷壓迫神經,去年11月接受手術治療,不過出院後,已無法再工作賺錢,於是劉家在醫院社工的轉介下,開始接受慈濟基金會補助,太太也跟著慈濟志工學做饅頭和油飯,希望用她的手藝做點小生意,賺錢貼補家用。 


慈濟照顧戶 劉太太:「我第一次自己賺的錢,就是幫我兒子繳那個學費,兩千八百塊。」 

一邊做著饅頭,一邊談起自己賺的第一筆錢,慈濟照顧戶劉太太,從今年二月起,在志工的幫忙下,用做饅頭的手藝,扛起家中經濟重擔 

慈濟志工 游桂玉:「剛開始的時候 她還像,家庭式的作法,後來她也接受我的建議,去買這個比較大的(蒸籠),一次可以做差不多一百顆,如果說以後生意如果能夠穩定,這樣子下來的話,我想對一個家庭,就比較沒有問題了。」 

育有三個孩子的劉太太,14年前,從福建嫁到台灣,原本先生是家裡主要經濟來源,後來生病開刀,無法再工作,這讓沒有一技之長的劉太太,頓失方向 

慈濟照顧戶 劉太太:「以前就這個月過完了,不知道下個月要怎麼辦,現在就是有希望也有衝勁。」 

半年多來,慈濟志工不僅陪伴劉太太如何自力更生,也為劉家張羅二手家具 

慈濟志工 游桂玉:「因為他們都很節省,家裡的家具 那個沙發,一坐下去都會陷下去,我就跟她講說 那不然我去,環保站找 椅子都好新,都幾乎八九成新的,那櫃子也有了 甚至於,要放麵粉 放糖的那個架子,也通通都有。」 

小生意做起來後,劉太太一家人,也開始想要回饋 

慈濟照顧戶 劉太太:「慈濟他給我非常大的幫助,我一定要把這個饅頭,跟油飯我這些自己的工作,要把它做好 然後賺一些錢,一定要回饋社會,幫助一些比較弱勢的人。」 

如今只要有空,劉太太都會帶著先生和女兒,到環保站付出,將得到的愛,透過回收物,再傳遞出去。 

施玉惠 李秀丹 蕭嘉明 高月白 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