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17 六月 2016

週四, 16 六月 2016

迎向陽光愛相隨 慈悲科技勤膚慰

圖說:『心如工筆繪畫師,能畫各種諸顏色,一切境界心所現,心境又隨意念轉….』意念一動,攪亂心湖千江水,鑿山開路、萬丈高樓仍嫌低,透過感應大樓模型,及一曲〈意望深無底〉,點出問題所在:究竟是『想要』、『必要』、還是『需要』呢?證嚴上人提醒大家「清淨在源頭」,最根本的源頭其實是『心』(攝影:虞珊明)為了規劃年度「節能減碳教育訓練」,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同仁代表一行12人,6月15日下午在慈濟志工楊贊弘師兄陪同下,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除了安排環保站及科技館動態解說巡禮,最後一個單元回到人文館,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 『慈悲科技 – 迎向陽光』。

本次參訪可回溯去年中、鐵路改建工程局舉辦2015年度「節能減碳教育訓練」時,曾邀請慈濟士林區志工 楊贊弘與同修翁雪慧及環保講師團隊前往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的辦公室帶動及分享,獲得局內同仁熱烈迴響,結下好因緣。『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畢竟慈濟自1990年開始在台灣推動環保,迄今已經超過25年,於是當今年度同仁希望辦個不一樣、走出辦公室的訓練,負責規劃的同仁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聯絡楊贊弘,在楊贊弘的介紹推薦下,同仁代表前來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及科技館進行場勘。

圖說:為了規劃年度「節能減碳教育訓練」,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同仁代表一行12人,6月15日下午在慈濟志工楊贊弘師兄陪同下,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除了安排環保站及科技館動態解說巡禮,最後一個單元回到人文館,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慈悲科技 – 迎向陽光』。(攝影:虞珊明)『心如工筆繪畫師,能畫各種諸顏色,一切境界心所現,心境又隨意念轉….』意念一動,攪亂心湖千江水,『人生恰似一場戲,戲的劇碼叫貪欲,貪如深海萬丈谿,欲壑難填苦來襲,辛勞只是為醫饑,醫得饑來又思衣,綾羅綢緞身上穿,抬頭卻嫌房屋低,…』,鑿山開路、萬丈高樓仍嫌低,透過感應大樓模型,及一曲〈意望深無底〉,點出問題所在:究竟是『想要』、『必要』、還是『需要』呢?證嚴上人提醒大家「清淨在源頭」,最根本的源頭其實是『心』,藉著做環保過程,讓許多人警醒。而「環保精質化」,即是大愛感恩所力行與實踐的目標。大愛感恩所做「化廢為寶」,也是在證明「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參觀過程中導覽人員說明:內湖慈濟環保站每個月可回收十五萬公斤的紙,這些紙回收再製,等於減少砍伐三千棵二十年生的樹木,志工甚至用剪刀細心將全白紙部分剪下,提高回收品質與價值,樹林的維護與培植,是善待大地的動作。塑膠製品是危害地球生態的元兇之一,需要人人『加樹、減塑』,避免或減少使用塑膠製品是唯一的方法。因為當土地過度開墾,樹林地貌被人工建築物或經濟作物取代後,大地終將反撲,從3 D動畫中,小男孩面對颱風所帶來的土石流沖刷、村落遭掩埋的巨變,當土石流滾滾而下,請問大家「人定是否真的可以勝天?」人類再不改變,災難將會反覆發生。

一年前,一場意外之火,500個年輕人遭烈焰吻身,15人往生、24人超過80%燒燙傷、近半數燒燙傷面積大於40%。生還者逃過死劫,卻還得經歷長期復健的磨難。大愛感恩科技在 證嚴上人的慈示下,投入研發人力,並求教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等並共同研發舒適、涼感、透氣,且壓力值符合之壓力布。研發人員遍覽文獻、契而不捨,終於不辱使命,迄今已經完成第九代、開始第十代壓力布開發。歷程艱辛雖不足為外人道,希望幫助傷友早日康復之心殷殷切切。「慈濟人的愛,一直都在,從未間斷。」研發團隊近期並已啟動傷友疤痕壓力值等量測研究計畫,針對29位傷友,提供大愛壓力布及對照壓力布,期待在半年內定期為其進行定期量測與關懷。

同時,基於照顧因工作所需久站之醫護人員、教職等志業體同仁,大愛感恩更進一步,於去年底開發出護足舒壓襪,透過對腿的各部位適度增加壓力,促進血液循環,流體力學由下往上遞減壓力,讓身體循環獲得更大的改善。綠色研發及各式慈悲科技產品開發,將產品理念及友善大地,除了實用,更期待能影響更多人認同環保,愛護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迎向陽光愛相隨 慈悲科技勤膚慰

圖說:『心如工筆繪畫師,能畫各種諸顏色,一切境界心所現,心境又隨意念轉….』意念一動,攪亂心湖千江水,鑿山開路、萬丈高樓仍嫌低,透過感應大樓模型,及一曲〈意望深無底〉,點出問題所在:究竟是『想要』、『必要』、還是『需要』呢?證嚴上人提醒大家「清淨在源頭」,最根本的源頭其實是『心』(攝影:虞珊明)為了規劃年度「節能減碳教育訓練」,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同仁代表一行12人,6月15日下午在慈濟志工楊贊弘師兄陪同下,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除了安排環保站及科技館動態解說巡禮,最後一個單元回到人文館,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 『慈悲科技 – 迎向陽光』。

本次參訪可回溯去年中、鐵路改建工程局舉辦2015年度「節能減碳教育訓練」時,曾邀請慈濟士林區志工 楊贊弘與同修翁雪慧及環保講師團隊前往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的辦公室帶動及分享,獲得局內同仁熱烈迴響,結下好因緣。『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畢竟慈濟自1990年開始在台灣推動環保,迄今已經超過25年,於是當今年度同仁希望辦個不一樣、走出辦公室的訓練,負責規劃的同仁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聯絡楊贊弘,在楊贊弘的介紹推薦下,同仁代表前來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及科技館進行場勘。

圖說:為了規劃年度「節能減碳教育訓練」,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同仁代表一行12人,6月15日下午在慈濟志工楊贊弘師兄陪同下,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除了安排環保站及科技館動態解說巡禮,最後一個單元回到人文館,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慈悲科技 – 迎向陽光』。(攝影:虞珊明)『心如工筆繪畫師,能畫各種諸顏色,一切境界心所現,心境又隨意念轉….』意念一動,攪亂心湖千江水,『人生恰似一場戲,戲的劇碼叫貪欲,貪如深海萬丈谿,欲壑難填苦來襲,辛勞只是為醫饑,醫得饑來又思衣,綾羅綢緞身上穿,抬頭卻嫌房屋低,…』,鑿山開路、萬丈高樓仍嫌低,透過感應大樓模型,及一曲〈意望深無底〉,點出問題所在:究竟是『想要』、『必要』、還是『需要』呢?證嚴上人提醒大家「清淨在源頭」,最根本的源頭其實是『心』,藉著做環保過程,讓許多人警醒。而「環保精質化」,即是大愛感恩所力行與實踐的目標。大愛感恩所做「化廢為寶」,也是在證明「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參觀過程中導覽人員說明:內湖慈濟環保站每個月可回收十五萬公斤的紙,這些紙回收再製,等於減少砍伐三千棵二十年生的樹木,志工甚至用剪刀細心將全白紙部分剪下,提高回收品質與價值,樹林的維護與培植,是善待大地的動作。塑膠製品是危害地球生態的元兇之一,需要人人『加樹、減塑』,避免或減少使用塑膠製品是唯一的方法。因為當土地過度開墾,樹林地貌被人工建築物或經濟作物取代後,大地終將反撲,從3 D動畫中,小男孩面對颱風所帶來的土石流沖刷、村落遭掩埋的巨變,當土石流滾滾而下,請問大家「人定是否真的可以勝天?」人類再不改變,災難將會反覆發生。

一年前,一場意外之火,500個年輕人遭烈焰吻身,15人往生、24人超過80%燒燙傷、近半數燒燙傷面積大於40%。生還者逃過死劫,卻還得經歷長期復健的磨難。大愛感恩科技在 證嚴上人的慈示下,投入研發人力,並求教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等並共同研發舒適、涼感、透氣,且壓力值符合之壓力布。研發人員遍覽文獻、契而不捨,終於不辱使命,迄今已經完成第九代、開始第十代壓力布開發。歷程艱辛雖不足為外人道,希望幫助傷友早日康復之心殷殷切切。「慈濟人的愛,一直都在,從未間斷。」研發團隊近期並已啟動傷友疤痕壓力值等量測研究計畫,針對29位傷友,提供大愛壓力布及對照壓力布,期待在半年內定期為其進行定期量測與關懷。

同時,基於照顧因工作所需久站之醫護人員、教職等志業體同仁,大愛感恩更進一步,於去年底開發出護足舒壓襪,透過對腿的各部位適度增加壓力,促進血液循環,流體力學由下往上遞減壓力,讓身體循環獲得更大的改善。綠色研發及各式慈悲科技產品開發,將產品理念及友善大地,除了實用,更期待能影響更多人認同環保,愛護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車庫成立環保站 凝聚社區愛心


愛護地球、疼惜大地,不分國度,更不分日夜。台北市北投關渡里,五年多前,慈濟志工邱奕輝,就在自家藥局旁車庫正式成立了夜間環保點,每星期六晚間七點準時開張。小小一塊地,卻凝聚了社區的愛心,當時里長受到感動,就將回收箱設置在師兄藥局門口,隨時提醒路過的民眾,不忘隨手做分類。 


夜幕低垂,小小車庫,這一刻,才正要人聲鼎沸。齊心協力,三兩下,累積一個星期的回收物,像小山一樣堆在眼前。住在附近安養院,駝著背,年過70的李奶奶,幾乎都是最早到的志工之一。 

環保志工 李幸妹:「出去走一走也是這樣過去,不如來做環保,做環保,心裡不會想起它的什麼(煩惱)。」 

環保志工 馮元欽:「來這邊就有伴,老人家又沒有事做,就來這邊動動,運動運動也不錯。」

能運動,還能交朋友,小小環保點,不少左鄰右舍,因為來到這,找到了心靈依歸。 

慈濟志工 吳韶華:「(當時感受)師姊他們都很慈悲心,然後都做善事又訪視,我就覺得這個團體不錯,我就開始跟他們去(培訓),加入慈濟。」 

慈濟志工 黃月里:「大家出來做就大家歡喜,大家一起做,聊聊天,大家歡喜,這樣就好了。」 

不嫌髒、不怕臭,反倒越做越歡喜,而這片歡喜園地,在藥局旁,背後推手就是他,邱奕輝,每星期六,都得邊顧店,邊做環保。 

慈濟志工 邱奕輝:「一般接引我們社區的菩薩,慢慢來見習來培訓,成為我們的委員跟慈誠,所以這陸陸續續這五年多來,我們有六位師兄姊(受證)。」 

面積不大,還略顯擁擠,但這一塊小天地,卻成了社區最溫馨的一個角落。 

蕭志傑 柯信志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減少農作物汙染 社區擬酵素栽培


高雄旗山區溪州里南新社區發展協會,八年前推廣環保酵素觀念,民眾普遍接受,不過都是用在清潔用途,為了減少農作物汙染,理事長徐林素卿曾向蕉農推廣用酵素栽培遭到拒絕,於是他們決定自己嘗試。 


推著車子往田裡去,這塊田是他們的實驗蔬果園。將酵素原汁加入清水稀釋,用來澆灌蔬菜水果,也用發酵後的果皮當堆肥,不用化肥也也不灑農藥,土地回饋給他們的出乎意料。 

社區民眾 曾馨儀:「青菜啊,炒起來會比較脆,跟一般市面上買的青菜,煮起來的感覺就是,覺得比較綠吧(新鮮)。」 

社區民眾 黃龍珠:「用酵素的,吃起來比較有原味,比較甜,脆度也比較有。」 

菜葉果皮,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家裡廚房,為了推廣,他們在田裡做酵素,種蔬果,原本因為蟲害,表皮粗黑的芭樂,變得脆綠,社區長輩也開始嘗識。 

社區民眾 黃局蕂:「(種蔥)起來比較黑。」 

社區民眾 張秀美:「種韭菜比較茂盛。」 

南新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徐林素卿:「實驗出來看出它的效果的話,我相信社區裡面的居民,他們在從事種植香蕉、芭樂啦,還有其他蔬菜水果部分,他們可能就會慢慢來參考使用。」 

期盼用天然的東西改變環境,讓土地恢復純淨自然,婆婆媽媽從自己做起,想要創造的是一個無毒的社區。 

潘俞臻 鄭瑞萍 高雄報導 Read more

霧霾籠罩首都 落實環保人人有責


網路調查,北京民眾平均每個月有二十五天,看不到藍天。霧霾、空汙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環保必須從自身做起,慈濟志工持續在社區推廣,不只社區民眾,企業、環保單位的代表都來參與,希望能有更廣大的影響。 


北京霧霾現象有名,曾一度工廠停工,學校停課。 

民眾深刻感受,環保迫在眉睫。 

慈濟志工推廣環保,社區民眾、清潔人員、物業主管還有幼稚園老師,前往交流。 

幼兒園 王老師:「我們在幼兒園裡,做的更多的是變廢為寶,把一個廢舊的物品,變成各種玩具,因為我們現在也在做垃圾分類,就把垃圾分類更加細緻。」 

物業主管 侯業侖:「把這個垃圾分類的工作,實際在生活中,去引導業主,跟業主去溝通,把垃圾分類踏踏實實,落實到社區當中。」 

環衛集團代表指出,北京的垃圾有百分之五十六是廚餘,超過百分之二十是可回收物。 

北京環衛集團代表 孫英:「北京垃圾量,每年飛速增長,以最快的速度,垃圾掩埋場已經填滿。」 

慈濟志工帶大家到回收桶前,說明回收的瓶罐還得壓扁節省空間。 

志工 王淑娟 與 徐鋒:「原來我放不下面子,感覺不好意思,去做環保,不是收破爛嘛,但是透過慈濟的平台,(很歡喜做這件事情),很歡喜。」 

凝聚環保共識,跟著志工,用行動響應。 

吳更軍 真善美志工-北京報導 Read more

回收資源製作道具 說故事更生動


馬來西亞吉隆坡有一群大愛媽媽,他們走入校園說故事,從中陪伴孩子學習禮儀和品德。這群大愛媽媽中,陳麗翠利用回收的資源,製作道具,維妙維肖,深受孩子們喜愛,也讓故事說的更生動有趣。 


慈濟志工 陳麗翠:「一個是員外一個是員外的夫人。」 

道具用箱分類裝好,這些全是出自陳麗翠手中。加入大愛媽媽進校說故事超過十年,多年來製造的道具數量難以計算。 

慈濟志工 陳麗翠:「這些布碎都是人家丟出來不要的,就整一大包,我就從那邊回收回來,用來製作成這些布偶。」 

除了縫製布偶,陳麗翠還善於利用回收資源製作各種道具。延用物命的同時,更能帶出環保理念。 

(聲音)慈濟志工 陳麗翠:「這個是保麗龍,我就切成草莓的形狀,這是我家外面的花園椰樹的樹幹。」 

道具配合故事情節,每個細節用心設計,希望吸引孩子注意力。 

慈濟志工 陳麗翠:「如果一有道具就像這個蛋糕,你一拿出來,小孩子會有直接的反應,拿出來他們會哇這樣子。」 

自己做還不夠,陳麗翠也會帶動其他家長一起參與。大家發揮創意巧思,一同加入大愛行列。 

慈濟志工 謝雲華:「因為很多媽媽參加進校園說故事,她會覺得說不會講故事,我又不敢什麼的,那我們就藉由手工的製作方面,就凝聚媽媽們,到麗翠師姊家做道具,媽媽從中也學習到,大家也很開心。」 

走入校園說故事只有短短幾小時,背後準備工作卻很耗時,但大愛媽媽們希望孩子能在歡樂中學習到禮儀品德,這樣一切都是值得。 

黃照峰 羅虢驄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酵素蔬果肥


In Taiwan, Nanx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n Kaohsiung, began promoting the use of enzyme in farming eight years ago, but most residents only used it for cleaning purposes. Not giving up, members of the association are growing farm produce using the enzyme, which produced great results. 


高雄南新社區發展協會,八年前跟民眾推廣,在他們的農作物上,使用環保酵素,不過民眾都是用在清潔用途,不想因此放棄,協會的成員們,把酵素用在農作物上,結果成果相當的好。 Read more

酵素蔬果肥


In Taiwan, Nanx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n Kaohsiung, began promoting the use of enzyme in farming eight years ago, but most residents only used it for cleaning purposes. Not giving up, members of the association are growing farm produce using the enzyme, which produced great results. 


高雄南新社區發展協會,八年前跟民眾推廣,在他們的農作物上,使用環保酵素,不過民眾都是用在清潔用途,不想因此放棄,協會的成員們,把酵素用在農作物上,結果成果相當的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