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03 五 2016

2016,05/03 鶯歌大愛媽媽參訪

【對象】鶯歌大愛媽媽
【時間】2016年5月3日(二)12:00-14: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05-11.jpg20160505-12.jpg20160505-13.jpg20160505-14.jpg
Read more

台南 郭寶猜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0503.jpg這塊地做環保很好,讓鄰居也很方便,他們有東西就拿來回收,這就是認同我們慈濟,他再遠也拿過來,你若不認同,隔壁間也不慧拿過來 Read more

善門接引實業家 大愛心靈行感恩

圖說:北京航港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蔣莉(左),抱持著初學者的精神來學習,尋找人生的道理:「這次來台是一趟心喜的旅行,剛走進慈濟、大愛感恩科技,讓我深刻動,尤其是分享到尼泊爾地震賑災,慈濟接引當地實業家付出,讓慈濟成為他們第二個家。行善可以引起所共鳴,這世界上有更多的慈濟人、更多的大愛、更多的佛菩薩,這個世界就會真的變的美好,彷彿就是人間淨土。」(攝影者:曹書豪)慈濟50周年慶,近日來全球各地慈濟志工陸續回到心靈的故鄉-花蓮,共同參與慈濟50周年。北京志工王智慧師姊接引北京實業家、並廣邀實業家來台參訪花蓮靜思精舍、及慈濟各志業體巡禮,同時參與慈濟50周年慶系列活動,4月27日,下飛機的第一站,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學習慈濟環保精質化。

其中來訪成員,曹文杰是首善京師(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也是上善文化教學會創辦人,主旨是倡導教育、塑造品格善行、改變生活的觀念,希望能內修外弘,修治齊平,入世擔當,傳遞正能量。這次來參訪大愛感恩科技,想將慈濟環保人文,導入中國教育中,希望環保理念從小扎根,同時也希望以大愛環保產品取代原有制服,實踐綠色校園文化。

圖說:北京志工王智慧師姊為了接引北京實業家,廣邀實業家來台參訪,預計巡禮花蓮靜思精舍、及慈濟各志業體,同時參與慈濟50周年慶系列活動,4月27日,下飛機的第一站,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學習慈濟環保精質化。(攝影者:曹書豪)曹文杰分享:「我們這一次來到臺灣,主要是為了參加慈濟50周年慶,並且學習慈濟人文理念,當我們來到慈濟,感受到慈濟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之人文理念,希望將這種人文理念,帶回到中國大陸,在學校內推廣,擴及到全國各地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讓孩子們從小接觸慈濟,透過這樣的人文理念背後乘載著『道』,引導孩子們的身心靈成長,從小可以深植環保、護生的觀念,來愛護地球、愛護動物,同時非常感恩有這樣的因緣,感恩 上人、感恩慈濟、感恩王智慧師姊牽引,來到臺灣交流。」

圖說:同時來有來自印尼的實業家施錦場(右),帶著親友來到臺灣參訪慈濟,原定下午要到台北慈濟醫院檢查,為了與大愛感恩科技分享上回在印尼舉辦綠色環保服飾展示,先來到大愛感恩感恩科技。(攝影者:曹書豪)北京航港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蔣莉,抱持著初學者的精神來學習,尋找人生的道理:「每天做善事也是精進的方式,如每天在行動當中,來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環境、愛護我們人類、愛護我們孩子,愛護我們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事情。這次來台是一趟心喜的旅行,剛走進慈濟、大愛感恩科技,讓我深刻動,尤其是聽到李總經理分享到尼泊爾地震賑災,慈濟接引當地實業家付出,讓慈濟成為他們第二個家。行善可以引起所共鳴,這世界上有更多的慈濟人、更多的大愛、更多的佛菩薩,這個世界就會真的變的美好,彷彿就是人間淨土。」

「大愛感恩科技在環保促進大愛傳播,自己深受觸動;環保應該在生活當中的點滴,做到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子的態度、角度,來做點事情。在臺灣,有一群人為了這個世界默默付出的人,環保菩薩,日復一日守護大地,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一尊菩薩,只要每天做善事,每天做社會或環境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活菩薩。」

最後為了能整齊劃一參與慈濟50周年精舍朝山活動,體悟慈濟人文精神,實業家們請購一系列環保服飾。「當穿上充滿環保菩薩愛心的環保服飾,同時以最虔誠的心念朝聖,三步一跪拜方式朝山,處處能體悟慈濟這50年來一步一腳印的艱辛,但難行能行、難捨能捨,深深感受到上人帶領著慈濟人,用心、用愛鋪著路走過50年。」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善門接引實業家 大愛心靈行感恩

圖說:北京航港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蔣莉(左),抱持著初學者的精神來學習,尋找人生的道理:「這次來台是一趟心喜的旅行,剛走進慈濟、大愛感恩科技,讓我深刻動,尤其是分享到尼泊爾地震賑災,慈濟接引當地實業家付出,讓慈濟成為他們第二個家。行善可以引起所共鳴,這世界上有更多的慈濟人、更多的大愛、更多的佛菩薩,這個世界就會真的變的美好,彷彿就是人間淨土。」(攝影者:曹書豪)慈濟50周年慶,近日來全球各地慈濟志工陸續回到心靈的故鄉-花蓮,共同參與慈濟50周年。北京志工王智慧師姊接引北京實業家、並廣邀實業家來台參訪花蓮靜思精舍、及慈濟各志業體巡禮,同時參與慈濟50周年慶系列活動,4月27日,下飛機的第一站,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學習慈濟環保精質化。

其中來訪成員,曹文杰是首善京師(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也是上善文化教學會創辦人,主旨是倡導教育、塑造品格善行、改變生活的觀念,希望能內修外弘,修治齊平,入世擔當,傳遞正能量。這次來參訪大愛感恩科技,想將慈濟環保人文,導入中國教育中,希望環保理念從小扎根,同時也希望以大愛環保產品取代原有制服,實踐綠色校園文化。

圖說:北京志工王智慧師姊為了接引北京實業家,廣邀實業家來台參訪,預計巡禮花蓮靜思精舍、及慈濟各志業體,同時參與慈濟50周年慶系列活動,4月27日,下飛機的第一站,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學習慈濟環保精質化。(攝影者:曹書豪)曹文杰分享:「我們這一次來到臺灣,主要是為了參加慈濟50周年慶,並且學習慈濟人文理念,當我們來到慈濟,感受到慈濟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之人文理念,希望將這種人文理念,帶回到中國大陸,在學校內推廣,擴及到全國各地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讓孩子們從小接觸慈濟,透過這樣的人文理念背後乘載著『道』,引導孩子們的身心靈成長,從小可以深植環保、護生的觀念,來愛護地球、愛護動物,同時非常感恩有這樣的因緣,感恩 上人、感恩慈濟、感恩王智慧師姊牽引,來到臺灣交流。」

圖說:同時來有來自印尼的實業家施錦場(右),帶著親友來到臺灣參訪慈濟,原定下午要到台北慈濟醫院檢查,為了與大愛感恩科技分享上回在印尼舉辦綠色環保服飾展示,先來到大愛感恩感恩科技。(攝影者:曹書豪)北京航港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蔣莉,抱持著初學者的精神來學習,尋找人生的道理:「每天做善事也是精進的方式,如每天在行動當中,來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環境、愛護我們人類、愛護我們孩子,愛護我們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事情。這次來台是一趟心喜的旅行,剛走進慈濟、大愛感恩科技,讓我深刻動,尤其是聽到李總經理分享到尼泊爾地震賑災,慈濟接引當地實業家付出,讓慈濟成為他們第二個家。行善可以引起所共鳴,這世界上有更多的慈濟人、更多的大愛、更多的佛菩薩,這個世界就會真的變的美好,彷彿就是人間淨土。」

「大愛感恩科技在環保促進大愛傳播,自己深受觸動;環保應該在生活當中的點滴,做到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子的態度、角度,來做點事情。在臺灣,有一群人為了這個世界默默付出的人,環保菩薩,日復一日守護大地,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一尊菩薩,只要每天做善事,每天做社會或環境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活菩薩。」

最後為了能整齊劃一參與慈濟50周年精舍朝山活動,體悟慈濟人文精神,實業家們請購一系列環保服飾。「當穿上充滿環保菩薩愛心的環保服飾,同時以最虔誠的心念朝聖,三步一跪拜方式朝山,處處能體悟慈濟這50年來一步一腳印的艱辛,但難行能行、難捨能捨,深深感受到上人帶領著慈濟人,用心、用愛鋪著路走過50年。」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一, 02 五 2016

回收物大變身 創意童玩延長物命


開設麵店的黃財正,同時也是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的講師,擅長將回收物改造成創意童玩,今天(3/27)上午來到慈濟大學,教大家DIY做出環保玩具,其中川愛志工隊的學生,也將在暑假把所學帶到四川。 


環保玩具講師 黃財正:「繩頭穿過來,繩頭不要留太長,留一點點就好,一次然後再一次。」

黃財正老師仔細說明,台下學員按部就班,利用簡單工具,回收來的寶特瓶,搖身一變成為環保陀螺。 

民眾 彭惠玉:「平常都是就是買的玩具,如果可以讓他知道我的小時候玩的東西,然後也知道是可以用別的材料可以去做,我會覺得對小朋友很有教育意義。」 

川愛志工隊的成員,包含慈大附中和慈濟大學學生,學得特別認真,因為他們要在暑假,把創意環保概念帶到四川分享。 

慈濟大學學生 彭晶彥:「四川他們的環保,其實回收率不高,所以我們想說,與其讓這些環保物這樣白白浪費掉,不如讓我們做些比較有意義的玩具,一方面我們帶的是小朋友,讓他們覺得環保其實很有趣。」 

結合科學原理,浮沉子還能變魔術,動手做出有趣的玩具,重複利用不浪費,讓回收物發揮更大價值。 

江杏幸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

日環保茶會 Tea gathering


In Japan, Tzu Chi volunteers in Tokyo held a tea gathering for housewives in nearby communities with an environmental theme. It was a rare opportunity for everyone to enjoy each other’s company filled with ideas on how to further treasure the Earth’s resources. We will leave you these images at the end of the program. Thank you for joining us, goodbye. 


在日本,東京慈濟志工為社區的家庭主婦,舉辦環保茶會,大家聚在一起,發揮巧思,守護地球資源,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廢墟改造再活用 鄰里環保新道場


深圳南山蛇口工業區,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設立的第一個工業區。過去十年來,工廠逐漸遷出,服務業漸趨發達,因此當地政府也積極推展環保工作,去年九月,慈濟志工透過當地招商街道領導的協助,覓得一處兩層樓的建築,作為環保教育站,期待能帶動更多民眾參與回收。 


慈濟南山蛇口環保教育站啟用,志工用踩寶特瓶的聲音,取代鞭炮聲,接連舉辦11場的培訓課,號召民眾一起回收分類。 

民眾 肖紅:「我們愛護地球人人有責,人人都有這個義務,所以說現在就是說,現在認識也不晚,多做一些這個(回收)工作,完了(之後)擴大一些影響面。」 

民眾 於明煒:「今天通過培訓以後知道以後怎樣從自身做起,包括教育子女,還有影響周圍身邊的人。」 

這處位於南山蛇口招商街道的環保教育站,原本已是廢棄的殘破建築,去年九月啟用後,半年來,不少民眾用實際行動響應環保。 

招商街道辦主任 陳偉明:「我在家裡有的時候做菜什麼的,丟垃圾塑膠袋用得特別多,但我覺得從現在開始,我要減少這個垃圾袋的運用,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從每一件小的事做起。」 

民眾 王曉琳:「我是準備放在我們大廈的大堂口,然後把每家每戶的廢舊電池,日用的一些電池手機電池進行一個回收,然後我會定期來送到慈濟來。」 

力行環保,民眾在回收中成長,改變自己,家人及朋友的觀念,這種收穫也是無價之寶。 


真善美志工 戴新明 廣東報導 Read more

環保心得做中學 落實清淨在源頭


馬來西亞巴生中路環保站迎來一群中學生,校方希望讓孩子走出校外,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環保站成了學生們認識環保地方,也啟發孩子將這股善的力量繼續影響到身邊親友。 


什麼是環保,課本上看得多,實際動手做呢?!36名來自12所學校的師生,到馬來西亞巴生中路環保站親身體驗。 

慈濟志工 李素娥:「氣候暖化問題,現在很嚴重,所以我們需要照顧地球。」 

慈濟志工與師生們分享環保心得,體驗學習更扎實。 

參訪團領隊 阿茲米:「這是很重要,讓我們利用這次的機會,讓學生來到這裡親眼看一看,我們成人與學生們,可以學到如何落實環保。」 

從林林總總的回收物中學分類。 

學生 伊利莎:「我會鼓勵朋友與學校(做環保),比如學校食堂,可以拿廚餘去堆肥,學校也可以做收集雨水,就像慈濟環保站的一樣。」 

手語來加強環保印象。 

慈濟志工 黃玉英:「我會覺得很好,因為他們現在是高一,以後還會很大力地,去帶動身邊的人,我覺得他們聽了(講座)過後,希望他們也為地球來付出。」 

環保不能單靠你我,需要更多的雙手一起實踐,期許師生們回去後能發揮更大力量。 

戴輝達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只回收有用資源 清淨源頭精質化


教育,是環保領域重要的一環,證嚴上人提出忍痛教育的觀念,希望慈濟志工,除了做環保,也要擔負起教育民眾的責任,因為唯有人人懂得如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愛物惜物,才能減少垃圾量,真正把環保觀念,落實在生活中。 


慈濟環保站裡,每天處理大量回收物,但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無法再利用的垃圾。 

慈濟志工 林金國:「像這個塑膠 花花的這種 是塑膠中最低一級的 不再回收 無法再製造 這種直接都是當垃圾了 會眾不知道 都會拿來給我們做回收 讓我們垃圾量變很多。」 

並非志工不願處理髒臭垃圾,而是這違反提倡環保的本意,環保站不該是垃圾場,真正的環保,是人人懂分類,從減少垃圾量做起,有效再利用回收資源。 

慈濟志工林金國,除了勤做環保,還常利用空閒時間,到鄰里間跟鄉親分享,如何做好家庭的垃圾分類,傳達正確的資源回收觀念。 

慈濟志工 林金國:「大家如果能夠都知道 什麼有回收 什麼沒有回收 社會垃圾也會減少 大家來做環保 知識也會增加。」 

環保志工 廖麗香:「這個也可以回收 但是也是一樣 因為要救地球愛環保 所以這個東西 我們也是在家裡先把它沖洗乾淨 再拿來環保站。」 

教育,是環保領域重要的一環,因此,證嚴上人提出忍痛教育的觀念,就是希望慈濟志工,除了埋頭做環保,也要擔負起教育民眾的責任。 

證嚴上人開示:「忍痛教育 要清淨在源頭 要教他怎麼分類 這種家庭的分類 要乾乾淨淨 我們就要跟他講道理呀。」 

慈濟志工 陳月珠 :「不用怕不好意思 人家拿東西來時 我們打開袋子來看 假使有我們不回收的東西 我們就婉轉跟對方說 這個東西我們沒有在回收。」 

人人懂得如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愛物惜物,而不是一股腦兒丟棄不用的物品,這樣才是真的把環保觀念,落實在每個人生活中。 

中興大學土木系教授 楊明德:「面對面的這種指導 當然還是需要的 因為人互相交流間 總會激發一些熱情。」 

朝陽科大環工系教授 羅煌木:「民眾都會接受 只要態度觀念好一點 他們都會接受。」 

但學者認為,除了志工忍痛教育,政府與產業也有責任,讓民眾能更方便有效率的做分類。 

中興大學土木系教授 楊明德:「像回收的標示不是很清楚 民眾就很困難 要把它當成垃圾 或者是資源回收的項目比較好的SOP 一個好的制度 讓民眾在很簡單的狀況下 隨手去做環保。」 

忍痛教育,用意在減少垃圾產生,提高回收再利用的價值,讓清淨在源頭,秉持的是一念善心,希望人人舉手之勞做環保。有一天,環保站不再有垃圾,代表民眾不再買用後即丟的產品,資源都能回收再利用,環保的里程碑又將往前邁進一大步。 

採訪撰稿 張桂端 
攝影剪輯 廖學信 
配音志工 徐筱明 Read more

環保菩薩教會我們的事-「草根小語」

圖說:名為「草根小語」,雖為短短的一席話,但裡頭講夫妻相處之道、講誠信、環保,講孝道、講養兒育女的父母心、講討海人的辛苦,更也講述無常的體悟。今年為慈濟50週年,慈濟從慈善開啟了四大八法,慈濟人跟隨 證嚴上人的腳步走過半世紀,而其中的環保志業也已邁入了第26個年頭,說起人人環保因緣,從1991年鼓掌的雙手開始、921地震全台各地大德們湧現的善心善行、也有因建院看見 證嚴上人的悲心遠景募心募愛開始,而做起環保,看每位環保普薩,人品典範,大愛感恩科技特別擷錄《草根菩提》節目中,環保菩薩所講的一言一句,將樸實而充滿人生智慧的小語傳遞出去。

名為「草根小語」,雖為短短的一席話,但裡頭講夫妻相處之道、講誠信、環保,講孝道、講養兒育女的父母心、講討海人的辛苦,更也講述無常的體悟,裡頭字字珠璣。

大愛感恩科技看到「看誰在做環保」一位位的人品典範,例如:苗栗李金龍、李陳鳳夫婦,這一對人稱「龍鳳配」但慣於大男人主義的李金龍,為什麼做到了改變?看宜蘭劉淑玲、林雙全夫婦,了解『夫妻不是相欠債的』;面對一碰便會沾染、難以戒癮的「毒品」,高雄鐘烱元師兄如何戒毒成功?更做到令父母稱讚的孝子。看打破迷信,羅東的陳美坊師姊,如何建立正確信念價值觀?

常言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大愛感恩科技從二十四分鐘的節目,濃縮精華,製作成「草根小語」圖片,透過一張張圖片,傳達最寫真的人品模範,讓大眾透過手機就可方便閱讀,更鼓勵樂於分享,一同向環保菩薩學習,實踐傳達「品人文、涵福慧、傳大愛」的精神,透過種種法,祈願能令大眾更加明白什麼是慈濟精神-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人文」。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 環保菩薩教會我們的事-「草根小語」。今年為慈濟50週年,而其中的環保志業也已邁入了第26個年頭,大愛感恩科技特別擷錄《草根菩提》節目中,環保菩薩所講的一言一句,常言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特將二十四分鐘的節目,濃縮精華,製作成「草根小語」,透過一張張圖片,傳達最寫真的人品典範,裡頭字字珠璣,讓大眾閱讀「品人文、涵福慧、傳大愛」更也是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