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2016

週二, 26 一月 2016

台陸交流相禮讚 環保愛心動人心

圖說:北京大學與台灣交通大學兩校交流,在寒假之初,即來各企業參訪互相交流學習。大愛感恩科技亦將為善的種子,讓學生明白,應為社會盡責任與使命,看見台灣軟實力的同時,也了解這份精神,絕非短期爾爾,而是長久永續的價值。(攝影者:許育仁)位於新竹的交通大學在寒假之初,與北京大學進行兩校互相交流、學習,並安排至具代表性之社會企業參訪,期使學員更加了解台灣,1月20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深入了解善與愛的種子在台灣萌芽茁壯的歷程,令青年學子們看見台灣軟實力的同時,也了解應為社會盡責任與使命,這份精神,絕非短期爾爾,而是長久永續的價值。

第二次來大愛感恩科技的北京大學台灣研究會副會長唐紫霄,這次更以領隊的身分,帶更多北京大學同校學生參訪,也在這次參訪感受到不同的意義,「真真切切的感覺到慈濟人為世界的貢獻。等下要去環保站,這是上次所沒有的,而這也可以更加清楚這一整個循環。」

圖說:¬¬¬讓北京大學學生了解除了課業,也應從中了解付出的重要,大愛感恩科技楊竣翔同仁也勉勵學生,希望如有機會都歡迎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服務,不管是志願者還是來上班工作,這都是一起讓地球更好,為環境而努力的志願。(攝影者:許育仁)大愛感恩科技楊竣翔勉勵來訪學員們,除了課業,也應從中了解付出的重要,希望如有機會都歡迎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服務,不管是志願者、還是來上班工作,這都是一起讓地球更好、為環境而努力的志願。

北京大學燕京學院郭永沛說道:「其實這次來台灣挺受震撼,感覺台灣的環保理念和公益的理念特別先進,也很讓人感動。而大愛感恩不僅僅是一家環保公司,還是家社會企業,把所有盈餘回饋社會,用於慈濟在世界上的救援。」

慈濟已邁入第50年,所走的每一步是艱辛、但又踏實的,絕非容易,不受挫折的。「對的事情,不退縮」之精神正是學生們應該學習的,如同 證嚴上人慈示,「一個人做不成,少數人做不大。所以要與眾人合和互協,要共知共識共行;唯有眾人相互借力使力,才能有更大的力量為天下苦難人付出。」如同一個團體,一個人來扛責任,不如齊心協力一起擔起擔子,期許學生在畢業後,仍能不忘這天的參訪,將環保和愛心好好做起。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遲暮之年歡喜行善 做一天賺一天


受證二十年的慈濟志工,蕭悅伶,從1999年開始,投入社區訪視,關懷獨居長者,最多曾一次關懷十多位,每個月還固定到安養中心當志工;雖然已經75歲,但每個星期都會和先生固定到環保站做資源回收,她說不要想著自己年紀多大,要想著活著的每一天,還能為社會付出什麼。 


總是笑容滿面、充滿活力的蕭悅伶,今年75歲,該是享受天倫樂的年紀,生活中,卻總是與獨居長者為伍。 

慈濟志工 蕭悅伶 與 長者:「那時候我是在前面比,你們看著跳,對啊對啊,你是我們的老師。」 

慈濟志工 蕭悅伶:「我們去看他們獨老的時候,我就看到他們那個樣子,我就想到以後我們也是這樣,我就覺得,對老人家不要苛責,一定要多贊同。」 

夫妻倆還常常拉著一菜籃的回收物,去做環保,時間一久,先生胡良貴,原本有中風、腦溢血等健康問題,也漸漸好轉。 

慈濟志工 蕭悅伶:「就這樣一走一弄,(腸胃蠕動)就通了,從這一點,他就領悟到,真的是運動很重要,因為我是覺得一個人真的是要活就要動。」 

這一顆活躍的心,不受年紀限制,反而活出更精彩的生命。 

慈濟志工 蕭悅伶:「我們不會常常去想說我年紀有多大,我們只是想說,我們在活的一天,能夠為人群付出些什麼,這就是我們最想要做的事。」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素食店老闆捐米 效法志工做好事


寒冬的真情,在廣東東莞,一名素食店老闆,參與慈濟,他沒有時間做志工,先贊助大米,與慈濟志工一起關懷老人院長者。爺爺奶奶也想回饋,在庭院做回收,捐助做慈善基金。 


拿著老人院的住戶名單,一一唱名,一百多包的大米,全是素食店老闆捐贈,因為參加慈濟讀書會,也想有機會做好事。 

素食店老闆 邱俊峰:「非常感恩的一些思想,所以我們就想著,來把這些米送給老人院,而且我們也有老的一天,希望我們老的一天,也能這樣開開心心就很好。」 

理髮師陳壽云總是最早報到的志工,因姊姊受到慈濟人幫助,度過難關,她決定每一次都要來。 

志工 陳壽云:「十幾個了。 (十幾個。) 十四五個了。」 

自己準備指甲剪,還有消毒工具的劉軍浩,是不請之師。 

志工 劉軍浩:「我上次來看到他們指甲都很長,所以這次來給他們剪。」 

定期的老人院關懷,不再只是慈濟志工,有更多社區民眾加入,陪伴著老人家,熱鬧的氣氛,也的確讓老人院充滿了活力,裡頭有歌聲和笑聲,外頭的庭院,也有瓶瓶罐罐的聲音。 

慈濟志工 張秋桂:「都是老人家拿下來的。(有請他們一起來做。) 剛剛有。」 

學習慈濟志工,做資源回收,回報關懷,也疼惜大地,愛的循環,讓彼此的緣分更深刻。 

真善美志工 廣東報導 Read more

週一, 25 一月 2016

2016,01/25 【人文講座】人文志業中心 盧佩玉師姊演講

【對象】德式馬企業暨大愛感恩科技全體同仁
【時間】2016年1月25日(一) 0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大愛心聞:
持續0.1分 精進力量
20160126-3.jpg20160126-4.jpg
Read more

眾生盡皆有情 茹素開啟悲心

圖說:111代表一天、一念心、一個解決的方法,更是由一生百生,生千萬億。這個活動透過「一」生無量的意涵,由每個自己能力範圍內做起,期望每個人響應在 1月11日「全球茹素日」,讓自己回歸簡單的生活型態,就能影響全球70億人口發心茹素,減少碳排放,減緩地球暖化現象!(圖片截至網路)「眾生皆有情,茹素啟悲心!」聯合國第21次氣候變遷會議(COP21)2015年12月在巴黎落幕,慈濟基金會以國際NGO組織名義,受邀參加這場被視為「拯救地球最後、最佳機會」的會議。為具體落實會中降低溫室氣體的承諾,慈濟人發起「111全球茹素日」,號召全球人在2016年1月11日吃素一天,以減少碳排放,減緩地球暖化現象。111代表一天、一念心、一個解決的方法,更是由一生百生,生千萬億。這個活動透過「一」生無量的意涵,由每個自己能力範圍內做起,期望每個人響應在 1月11日「全球茹素日」,讓自己回歸簡單的生活型態,就能影響全球70億人口發心茹素,減少碳排放,減緩地球暖化現象!大愛感恩科技平日即供應同仁素食,響應此活動愛護地球。保護地球,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茹素真的可以救地球嗎?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表示:如果一人一天三餐都吃素,可以減少二公斤以上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六十六棵樹一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同時,相關文獻研究更顯示,生產一公斤牛肉等肉類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是生產一公斤胡蘿蔔等蔬果類的六、七十倍以上。更何況從營養學觀點,動物性食物(葷食)含壞的膽固醇危害身體,吃素食不僅可以減少血管疾病的發生,同時可以減少身體負擔。

圖說:「111全球茹素日」的活動,大愛感恩科技多位同仁也一起響應了此活動,上網連署,愛護地球、保護地球,需要你我共同努力!(大愛感恩科技提供)此外,生產肉類過程還會消耗大量的水,例如生產一公斤玉米需要九百公升水、生產一公升稻米需要三千公升水,但是生產一公斤牛肉,卻需要一萬五千五百公升的水。所以控制溫室效應的有效方法就是茹素、素食可以救地球。

2015年,受暖化趨勢的影響,2015年前11個月,共有9個月創下史上最高溫的紀錄,其中7個月更是連續創下新高,2015年成為1880年以來最熱的一年。另外每月均有颱風生成,也創下西太平洋史上歷史紀錄。

COP21,針對全球六種溫室氣體的排放,定訂出具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性協議。這份協議是一百九十五國的減排承諾,通過歷史性的「巴黎氣候協議」,期望能控制全球暖化於2°C內,甚至更長期的1.5°C。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現象,和天災脫不了關係,聯合國減災辦公室指出,在所有天災事件中,有80%以上與氣候變遷相關。不僅是颱風,研究顯示,今年在南台灣疫情嚴重的登革熱,更可能隨著全球暖化往北蔓延,未來中部、北部及東部流行風險都會提升。

在未來,天災會更頻繁亦或者是更加嚴重,該如何面對及解決,是大家必須知道的。希望人人都可以做到節能減碳,愛護地球,也為我們的後代,留一個乾淨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歐美圓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眾生盡皆有情 茹素開啟悲心

圖說:111代表一天、一念心、一個解決的方法,更是由一生百生,生千萬億。這個活動透過「一」生無量的意涵,由每個自己能力範圍內做起,期望每個人響應在 1月11日「全球茹素日」,讓自己回歸簡單的生活型態,就能影響全球70億人口發心茹素,減少碳排放,減緩地球暖化現象!(圖片截至網路)「眾生皆有情,茹素啟悲心!」聯合國第21次氣候變遷會議(COP21)2015年12月在巴黎落幕,慈濟基金會以國際NGO組織名義,受邀參加這場被視為「拯救地球最後、最佳機會」的會議。為具體落實會中降低溫室氣體的承諾,慈濟人發起「111全球茹素日」,號召全球人在2016年1月11日吃素一天,以減少碳排放,減緩地球暖化現象。111代表一天、一念心、一個解決的方法,更是由一生百生,生千萬億。這個活動透過「一」生無量的意涵,由每個自己能力範圍內做起,期望每個人響應在 1月11日「全球茹素日」,讓自己回歸簡單的生活型態,就能影響全球70億人口發心茹素,減少碳排放,減緩地球暖化現象!大愛感恩科技平日即供應同仁素食,響應此活動愛護地球。保護地球,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茹素真的可以救地球嗎?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表示:如果一人一天三餐都吃素,可以減少二公斤以上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六十六棵樹一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同時,相關文獻研究更顯示,生產一公斤牛肉等肉類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是生產一公斤胡蘿蔔等蔬果類的六、七十倍以上。更何況從營養學觀點,動物性食物(葷食)含壞的膽固醇危害身體,吃素食不僅可以減少血管疾病的發生,同時可以減少身體負擔。

圖說:「111全球茹素日」的活動,大愛感恩科技多位同仁也一起響應了此活動,上網連署,愛護地球、保護地球,需要你我共同努力!(大愛感恩科技提供)此外,生產肉類過程還會消耗大量的水,例如生產一公斤玉米需要九百公升水、生產一公升稻米需要三千公升水,但是生產一公斤牛肉,卻需要一萬五千五百公升的水。所以控制溫室效應的有效方法就是茹素、素食可以救地球。

2015年,受暖化趨勢的影響,2015年前11個月,共有9個月創下史上最高溫的紀錄,其中7個月更是連續創下新高,2015年成為1880年以來最熱的一年。另外每月均有颱風生成,也創下西太平洋史上歷史紀錄。

COP21,針對全球六種溫室氣體的排放,定訂出具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性協議。這份協議是一百九十五國的減排承諾,通過歷史性的「巴黎氣候協議」,期望能控制全球暖化於2°C內,甚至更長期的1.5°C。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現象,和天災脫不了關係,聯合國減災辦公室指出,在所有天災事件中,有80%以上與氣候變遷相關。不僅是颱風,研究顯示,今年在南台灣疫情嚴重的登革熱,更可能隨著全球暖化往北蔓延,未來中部、北部及東部流行風險都會提升。

在未來,天災會更頻繁亦或者是更加嚴重,該如何面對及解決,是大家必須知道的。希望人人都可以做到節能減碳,愛護地球,也為我們的後代,留一個乾淨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歐美圓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八旬志工做環保 把握分秒勤付出


馬來西亞吉隆坡環保志工,名叫彭桂蘭,雖然已經81歲,但桂蘭阿嬤做起環保卻不輸年輕人,而且還會因為擔心志工做環保肚子餓,每次在環保日時都會事前準備好點心帶到環保站,把志工當成一家人。阿嬤的心意,志工們都感受到。 


每個月環保日,吉隆坡太子園環保站便會出現滿桌子的糖水和點心。81歲的彭桂蘭阿嬤,不忍志工挨餓,都會事先準備好食物,要大家吃飽了再動手。 

慈濟志工 彭桂蘭:「早上他們沒有吃東西來,就講婆婆有東西吃了嗎?我講有,他說我肚子餓,肚子餓就吃先。」 

慈濟志工 何麗君:「她是很細心的一個婆婆,哪一個志工沒吃還沒吃,還沒有打包水,還是水喝不夠,她會叫,我留了水給你,留了食物。所以你看,我們有幾十位(環保志工),她會記得哪一個,哪一個沒有來過這邊,她都看到在眼裡,這種細心,我們實在要學習。」 

彎腰低頭做環保,舉手投足看不出彭桂蘭阿嬤曾經脊椎受傷過。做環保讓阿嬤晚年充實,還可以保健。 

慈濟志工 彭桂蘭:「老人家沒有東西做,出來做(環保)就運動,手要分類就是運動,口,你跟人家講話就是運動,講分類怎樣分。(常常待在家裡會怎樣?) 就坐住,發呆。」 

發揮老人價值,活出老年尊嚴,環保再創銀髮生命價值。 

真善美志工 陳金香 何永康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垃圾堆積埋危機 資源分類解難題


馬來西亞慈濟雪隆分會舉辦2015年歲末祝福的同時,也為環保20周年製作環保展。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土埋場,慈濟志工用盡心思打造,讓前來參觀的民眾,從中瞭解被丟棄的垃圾需要長時間分解,並體驗學習如何回收再分類。 

大愛記者 丘婉靜:「靜思堂環保展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它就是土埋場,裡面的牆壁都是各種各樣的塑膠袋製成,而且連天花板也是黑色的塑膠袋設計喔,你看很多很多的垃圾,這些寶特瓶都是我們平時常用卻隨手就丟棄的,還有資料看板,不同的垃圾需要多長的時間才可以得到分解,咦這是什麼東西呀?」 

慈濟志工 陳輝傑:「我是環保機器人,我現在在找環保資源去分類,在真的土埋場最多的是塑膠,就是我們要民眾知道不要用塑膠,全部東西可以分類的,全部在土埋場很可惜,東西可以環保(回收)的就拿去環保,好像我整身也是可以環保的,就拿去環保(回收)吧。」 

人潮湧入,邊參觀邊撿資源作分類。這樣的體驗,鼓勵民眾養成回收及分類資源的習慣,減少地球上的垃圾。 

慈濟志工 陳輝傑:「如果你沒有這樣做,地球就生病了,這樣我們要去哪裡住呢?」 

丘婉靜 羅虢驄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北慈礦醫關懷 Taipei Tzu Chi Hospital


A group of medical professionals from the Taipei Tzu Chi Hospital visited their counterparts at the Ruifang Miner Hospital, bringing them handmade puddings and presents. In addition, these visitors also visited the elderly residents in the hospital’s nursing home. 


台北慈濟醫院的醫護團隊,前往拜訪醫療合作的瑞芳礦工醫院,帶給他們手工製作的布丁與禮物,另外也探視院內養護中心的老人家。  Read more

週日, 24 一月 2016

慈悲科技無私奉獻 大愛遍灑全球

圖說:內援會內部教育訓練-課程內容精彩學員反應烈熱烈陳意容(左)。火箭爐燃料是漂流木、農作物廢料壓碎、乾燥成為的燃燒棒,志工好奇與木炭相比對。[攝影者:林浩盟]「2003年臺灣志工及實業家至印尼大愛村參訪,震憾於印尼企業家,為了如何援助紅溪河受災民眾,特地飛回花蓮精舍向證嚴上人請示,回印尼後,實業家們雖各有執念,但每個 皆將上人慈示的方向與精神理念擺第一,放下個人我執,一起努力,而有了現今的規模。」慈濟志工黃華德回憶:「當時大家深受感動,隔年,臺灣人援會成立,以慈濟大愛、無私奉 獻為精神依循。」

人援會實業家們,秉持著環保理念,平時著手研發與推廣,各式利於救災之物資,急難時,協助提高慈濟達到立即救援的效果,於2009年成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同時在上人智慧 指導下,並透過師兄、師姊實地堪災體驗,以無私之心,更有效率的研發,食、衣、住、行各種慈悲產品,運用於救災,所給的都是最好的,同時希望藉著產品接引更多實業家,一起 温暖社會。

每一種產品皆為智慧、愛心下發展出的,為了讓它於需要時,發揮最大功效,人援會特地於內湖聯絡處,舉辦志工內部教育訓練課程,讓種子志工熟悉各種科技產品的功能與操作模 式,再至各地推廣,讓每個人於緊急事件時,能隨時上手而不慌亂。

◎慈悲香積飯 守護全球

課程中,慈濟志工柳宗言,不斷強調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產品,力求「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精神理念,同時也給我們企業社會責任與社會企業的概念,清楚明白告訴志工前 者為企家業們,在富有之餘,兼職奉獻己力、為人群付出;而社會企業則是全職付出,永續經營,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導向,完全回饋並傳播分享。

圖說:慈濟志工柳宗言提到每一種產品的研發,背後都有一段感人的慈悲故事。[攝影者:徐啟衡]柳宗言將產品,依照食、衣、住、行分門別類,活潑精彩的闡述並表示:「每一種產品的研發,背後都有感人的慈悲故事。」就如食的方面,香積飯緣起於大陸冬令發放時,很多居民 住在偏遠山區,半夜從家裏出發走到天亮抵達發放地點,經常因又冷又餓,體力不支昏倒在現場,上人知道後,不捨災民苦,希望讓鄉民能先吃熱食,讓冰冷的身體温暖後再帶物資回 家,又災難來時,災區經常是没有電、没有瓦斯,飢寒交迫下,如何讓鄉親能即時温飽,如果白米能變成沖泡式乾燥飯,浸泡即可,不必再煮,在上人期許下,精舍師父開始研發香積 飯。

志工林仲篪回憶當年:「在臺灣没有廠商做過這類產品,多次到日本考察,生產方式屬公司機密、恕不奉告又無法找到適合的製程下,我們請示放棄,但上人不放棄。」

非科班出身的德晗師父與德偌師父,守志奉道,在資訊有限的情況下,只有靠自己摸索找答案,林仲篪苦笑道:「那一陣子,在精舍吃了很多稀飯,因為失敗品,最後都煮成稀飯,歷 經三年終於成功研發米粒完整的香積飯,八八水災時剛好派上用場,立即發揮效能。」

香積飯為救災而研發,只要二十分鐘,馬上提供簡單方便的熱食,不僅温暖災民的胃,也暖和了災民受苦的心靈。

◎保護生態 科技救苦

透過課程了解,千年不爛的塑膠袋,臺灣目前每天使用量約四千多萬個,但回收率卻不到百分分之八,大愛感恩科技,利用資源回收物,再製造利用研發產品,減少對大自然的危害, 每年救災,發送出以寶特瓶回收,抽紗做成的毛毯約八十七萬多件,但每年臺灣所產生的保特瓶卻有四十六億多隻,約使用量的千分之一,人類正以驚人的速度破壞環境、危害地球。

圖說:分組時,志工對火箭爐充滿興趣,七嘴八舌的詢問分站關主。[攝影者:徐啟衡]為了減少破壞山林,過度使用大自然資源,人援會結合大愛感恩科技,進行各種回收物品研發,製造各種環保產品,分站教學時,關主以棉花糖的機器,將已壓碎的保特瓶抽紗成絲, 讓學員們驚歎不已。

天災使烏來重創,殷鑑不遠,曾參與救災的志工,記憶猶新,當初一腳踩入爛泥,舉步微艱,全身像個泥人,災區處處暗藏著危機,看不到的碎玻璃、鐵釘、漂流木等危險物品,都可 能讓志工們受傷,如果有輕便防水青蛙裝,上半身向內褶,成了長褲及內袋,112公斤以下的人穿,都可防刺、防臭的鞋墊、防割手套、LED照明帽,可使救災輕便又安全許多, 在關主的試穿說明下,了解這些都是回收環保產品,讓志工們驚豔不已,紛紛自主測試,不斷詢問何時量產與價格,讓現場氣氛頓時熱絡了起來。

透過輕鬆活潑的分站教學方式,使種子學員清楚明白科技產品的製作生產過程及深遠涵義,並學習產品穿搭方式,方便志工救災使用。

◎大愛足跡 遍布全球

近年來,在國外得奬無數的福慧床,經由講師柳宗言的說明,原來研發緣起於巴基斯坦水災時,剛出生不久的小女嬰躺在又溼又冷的石頭上,上人知道後,不忍心眾生苦而激起研發的 想法,福慧床幾經開發修正,由床太重,挖洞減重至輕便易拿取,操作容易,可當床也可當椅子,方便又實用,深受災民喜愛,目前己送十個重大災難國家使用,福慧床以人的角度研 發,在人與人間看到了苦難人,不怕辛苦、不怕遙遠,運用在國際上。

圖說:前交通部次長蔡堆毫無大官的尊貴氣勢,而是位謙沖有禮的長者。[攝影者:徐啟衡]人援會住屋組志工魏良旭,無奈中開玩笑表示:「福慧床的研發,可能是因住屋組搭建的簡易救災屋,到目前為止都無法達上人的要求下產生的,我們的功勞不小。」

住屋組多年來努力不懈,製作過各種簡易教室與組合屋,有早期的帳篷、蒙古包、貨櫃屋、紙板急難組合屋、風琴式組合屋、半圓形簡易教室,到現在人字形斜頂PP瓦楞板簡易屋 等,研發組不斷修改不下四十多種款式,雖然已有數千組簡易,已送往災區使用,但都還有進步空間,上人的期待是冬不冷、夏不熱、通風、没有異味、散熱快、不易被風吹倒,有家 的感覺、高架地板防大雨淹水。

魏良旭分享在辛巴威,以一星期的時間搭建簡易教室,完工後,有一千多人參與啟用典禮,看到原本只能在鋼架下上課的孩子,興高采烈來回奔跑於教室內外的喜悅,讓他心中充滿感 動,一切辛苦都值回票價。

學員潘瑜華表示:「2006年加入人援會至今,一直擔任住戶組秘書,像四川地震,負責連絡各區的菩蕯、企業家等,平日人援會與慈悲科技努力研究簡易屋之設計,經四十餘次的 設計,每樣設計都包含了上人無限的悲心,今天課程結合實務解說,不枯燥、很生動,讓人印象深刻。」

◎火箭暖爐 温暖人心

去年復興空難時,曾經在冷冽的寒風中,為消防人員,注入一股暖流,讓他們潛水救災上岸時,馬上有毛毯包裹,暖爐取暖,不致因救災而讓自己生病,火箭爐也因此而聲名大噪。

火箭爐利用煙囪效應的概念,讓火由下往上竄,火苗快速升起,讓災民能在寒冬中,免於受凍,除了取暖功能外,組合式汽化爐上方還可以烹煮食物、燒開水,志工貼心設計,讓災民 得到最好的照顧,同時,當災難發生時,資源取得不易,漂流木、農作物廢料,成為最佳燃燒物料,壓碎、乾燥成為火爐的燃燒棒,或者直接當柴燒。

志工們,對火箭爐充滿興趣,七嘴八舌的問分站關主許貴榮,操作方式、拆解方法,煮食方法,可供多少人食用,需煮多少時間,可否烤地瓜等問題,讓關主應接不暇,互動熱絡,除 了了解產品操作方式,也讓現場氣氛輕鬆歡樂又充滿温馨。 ◎回饋與分享

生動活潑的上課方式,以感人故事帶出產品研發的淵源,在在都讓人印象深刻,令人感動不已,頗有想法的慈濟志工徐文龍課後分享:「原本對未來慈濟在關渡舉辦五十週年慶的製作 方式,没有任何點子,來上課充電後,啟發了很多點子可運用,盡可能傳達其中的精神與理念,今年課程和去年有很多雷同之處,如何吸引人再度參與,是很好的議題,可廣邀大家一 家加入。」 語意堅定 的慈濟志工陳意容,她分享:「在十幾年前加入慈濟後,聽一位慈濟師兄說『上人的科技一直走在人類的前端,為人類著想,帶給人類幸福,又看到上人從環保著手愛護地球,從研發 科技紮根。』我就想著自己只為公司、老闆而努力是不夠的,就轉到了大愛感恩科技上班,完成職志合一的理想。」課程中,聽黃華德師兄分享,地球過度開發,已威脅人類的生存; 魏良旭師兄為設計大愛屋的努力,雖沒獲上人採用,仍不計名利,為更大目標而不斷努力,精神是值得學習的,讓陳意容也能更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 前 交通部次長蔡堆,在活動進行過程,毫無大官的尊貴氣勢,只有謙沖有禮的長者,靜靜認真聆聽,他微笑表示:「之前在行輸組服務,今天學習到各類組的功能,可為以後做布展時, 完整的呈現,摸擬實境的設計很生動,如烏來清掃,不管有去過或是沒去過的人都有幫助與體驗,成為種子護師,以後也會用這樣的模式來傳達給學 員。」

年輕有活力的志工蔡建弘認為,這次課程的設計不同於往,過去有分食、衣、住、行、資通,比較單一功能去介紹,這次則呈現一種情境,其實它很多時候,不是只有一個單一功能, 例如淨水船,它算是行的功能?還是食品功能?最後我們定位,它屬於食品功能。但實際上它是需要船去載運,到陸地上它需要車來載運。需有這樣一個不同專業的結合,在活動中學 習到很多,對將來推廣幫助很大。

人援會實業家們,用愛止厄,見苦知福,用愛鋪路走,秉持環保理念,以無私的心,研發與推廣慈悲科技產品,有效率的運用於救災,同時希望藉著產品研發與推廣,接引更多實業 家,一起將愛散播到每個角落。

真善美志工 林佩臻、張逢德 臺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