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2016
週五, 29 一月 2016
巴淡慈青比素 vegetarian meals
- Article Details
To further inspire people to eat more vegetarian meals, and learn the ease of cooking at home, Tzu Chings from Batam of Indonesia hosted a vegetarian cooking competition. Teams consisting of 4 or 5 collegiate youth volunteers competed against one another in making the most creative or delicious dish. Let’s learn how everything worked out.
為響應更多人茹素,也學習在家如何自我料理,印尼巴淡的慈青舉辦素食料理競賽,六組參賽,每組4或5人,發揮創意料理美味佳餚,一起來看看這個競賽。 Read more
婆媳齊心做環保 話題變多情更濃
- Article Details
位於台北士林的「慈濟社子環保站」,最近舉辦歲末感恩會,由於志工多半是女性,有的甚至是婆婆媳婦相約來做環保,現場氣氛相當溫馨。
大家齊聚社子環保站,要來斷一件婆媳之間的公案。
志工 戴麗俐:「其實我很開心說跟我婆婆這樣一起同行這個菩薩道,我跟我媽媽說您出來做慈濟,我唯一就是,以前我在家都有飯可以吃,現在喔!她都做到很晚才回來,我都要自己煮。」
戴麗俐的婆婆 王趙秀霞:「就在家太閒了,來這多少做一些,做了就不知道身體哪裡病痛。」
原來這是環保站舉辦的歲末感恩會,社區的婆婆媽媽女兒媳婦都盛裝出席,輪番上台、說感謝。
志工 戴麗俐:「以前她的任務就是,我們下班後跟我們說她哪裡痛,帶我去看醫生。現在喔!現在不是,是回家後會跟我說:啊環保站今天有什麼事,婆媳大家一起做慈濟,一定很多話可聊。」
看來慈濟的環保世界裡,唯一的婆媳問題,就是時間不夠用、話題聊不完,這樣的困擾,可是羨煞許多人。
真善美志工 戴麗俐 張義川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校園推廣環保 分類資源動手做
- Article Details
美國南加州葛雷利達小學,愛心媽媽主動邀請慈濟志工,教導同學如何做資源回收,也透過遊戲,讓同學們實際操作,真正懂得如何用行動愛護地球。
大紙箱裡,裝滿了瓶瓶罐罐,同學要先懂得,什麼是可回收,什麼是不可回收,不只如此,還要接力完成,資源分類,一邊玩一邊學,同學們,樂在其中。
學生 艾拉:「現在開始我更要回收資源,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學生 葛非斯:「我們地球會很髒,地球很髒的話我們就不能健康。」
南加州慈濟志工,受邀到葛雷利雅小學,推廣環保,生動有趣,連老師,都不想錯過這堂課。
老師 大衛:「讓同學們實際分類,今天的課程幫助很大,能在家裡落實回收,也能教育父母。」
家長是這堂課的幕後推手,看到同學浪費紙張,不懂得珍惜資源,而有了動機和想法。
家長會長 葛拉汀:「地球環境汙染很嚴重,少用多回收是很重要,很多同學因為不知道而浪費。」
愛心媽媽 陳曉萱:「覺得環保很重要,美國做得還是不太夠,所以一直希望學校有機會,有人過來教他們一些環保的知識。」
實用的環保課程,從小做起,地球永續,又多一分助力。
真善美志工 陳玉婷 黃家卉 美國報導 Read more
週四, 28 一月 2016
環保科技啟人心 學以致用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去年(2015)年底,大愛感恩科技林正雄博士與慈濟志工郭禮敬師兄,邀請內湖高工電機系學生,共同協助製做「寶特瓶抽紗模擬機」。大愛感恩科技為了感恩內湖高工學生,1月20日,邀請內湖高工賴瓊杏老師與內湖高工學生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讓學生更了解製做寶特瓶抽紗模擬機的主要目的。
「北極熊住在北極,你們知道北極熊的毛是中空的嗎?因為隔絕冷空氣,所以就有人來拿研究禦寒衣物。人類向大自然學習,也要尊重大自然。今天不是要告訴大家『寶特瓶回收有多好、多好』,是要告訴大家來守護我們的大地。」
林正雄博士透過生動的環教簡報及影片告訴學生們,地球正面臨氣候變遷的危機,全球暖化造成溫度不斷攀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越來越多、災難發生越來越平常。生處在這個世代的我們該怎麼辦?「海洋垃圾濃湯」是臺灣的好幾十倍之大,自我檢視自己每天所製造出來的垃圾,從早餐開始,一個三明治的包裝、一杯飲料的杯蓋、吸管的吸管套,最後外面再加一個塑膠袋裝著,環保是否可以從自身做起來減少垃圾與浪費;夏天很熱,想喝一杯冰涼消暑的飲料,就要做好清洗及回收動作,來愛護我們的大地。
從「把握絲絲幸福」活動中,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際操作寶特瓶抽紗模擬機,再將寶特瓶的紗線裝進玻璃瓶內做成吊飾,帶回去和親朋好友分享「寶特瓶可以做成毛毯」的故事,寶特瓶真的可以做成環保毛毯,也隨著慈濟人的腳步,將「愛」傳遞到全世界受苦難人們手中膚慰。
沈之駿同學分享:「今天很高興可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這裡參訪、參與活動,明後天將要協助製做寶特瓶模擬抽紗機,希望可以成功,對於寶特瓶抽紗模擬機設備涉略了解,同時也將這一學期所學發揮功用。」
趙祐緯同學分享:「今天聽完正雄哥哥的分享後,了解到環保重要。上一次有幫忙製做棉花糖機(寶特瓶抽紗模擬機),不知道棉花糖機的功用,今天才了解棉花糖機的功能有這麼大,是為了將寶特瓶切片加熱成紗絲線,讓人人看到寶特瓶可以變成毛毯,然後再拿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為了讓更多人看到「寶特瓶變毛毯」的故事,賴瓊杏老師預計在明後(21、22)兩天,再次邀請學生協助製做寶特瓶抽紗模擬機,希望學生發揮自己專業回饋社會,將環保科技理念傳播出去。大愛感恩科技志矢為「掘井人」,肩負起企業社會責任,與政府、企業、教育、研究等各單位攜手合作,建立一個愛心平臺,接引更多人愛心人士投入,為大地平安、人類的幸福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環保科技啟人心 學以致用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去年(2015)年底,大愛感恩科技林正雄博士與慈濟志工郭禮敬師兄,邀請內湖高工電機系學生,共同協助製做「寶特瓶抽紗模擬機」。大愛感恩科技為了感恩內湖高工學生,1月20日,邀請內湖高工賴瓊杏老師與內湖高工學生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讓學生更了解製做寶特瓶抽紗模擬機的主要目的。
「北極熊住在北極,你們知道北極熊的毛是中空的嗎?因為隔絕冷空氣,所以就有人來拿研究禦寒衣物。人類向大自然學習,也要尊重大自然。今天不是要告訴大家『寶特瓶回收有多好、多好』,是要告訴大家來守護我們的大地。」
林正雄博士透過生動的環教簡報及影片告訴學生們,地球正面臨氣候變遷的危機,全球暖化造成溫度不斷攀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越來越多、災難發生越來越平常。生處在這個世代的我們該怎麼辦?「海洋垃圾濃湯」是臺灣的好幾十倍之大,自我檢視自己每天所製造出來的垃圾,從早餐開始,一個三明治的包裝、一杯飲料的杯蓋、吸管的吸管套,最後外面再加一個塑膠袋裝著,環保是否可以從自身做起來減少垃圾與浪費;夏天很熱,想喝一杯冰涼消暑的飲料,就要做好清洗及回收動作,來愛護我們的大地。
從「把握絲絲幸福」活動中,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際操作寶特瓶抽紗模擬機,再將寶特瓶的紗線裝進玻璃瓶內做成吊飾,帶回去和親朋好友分享「寶特瓶可以做成毛毯」的故事,寶特瓶真的可以做成環保毛毯,也隨著慈濟人的腳步,將「愛」傳遞到全世界受苦難人們手中膚慰。
沈之駿同學分享:「今天很高興可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這裡參訪、參與活動,明後天將要協助製做寶特瓶模擬抽紗機,希望可以成功,對於寶特瓶抽紗模擬機設備涉略了解,同時也將這一學期所學發揮功用。」
趙祐緯同學分享:「今天聽完正雄哥哥的分享後,了解到環保重要。上一次有幫忙製做棉花糖機(寶特瓶抽紗模擬機),不知道棉花糖機的功用,今天才了解棉花糖機的功能有這麼大,是為了將寶特瓶切片加熱成紗絲線,讓人人看到寶特瓶可以變成毛毯,然後再拿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為了讓更多人看到「寶特瓶變毛毯」的故事,賴瓊杏老師預計在明後(21、22)兩天,再次邀請學生協助製做寶特瓶抽紗模擬機,希望學生發揮自己專業回饋社會,將環保科技理念傳播出去。大愛感恩科技志矢為「掘井人」,肩負起企業社會責任,與政府、企業、教育、研究等各單位攜手合作,建立一個愛心平臺,接引更多人愛心人士投入,為大地平安、人類的幸福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素食張逸軍 Zhang Yijun
- Article Details
31-year-old Zhang Yijun is the first Taiwanese performer to join the famed Cirque du Soleil. A vegetarian since he was little, Zhang said it doesn’t affect his performance, but helps him stay more alert and sharp. Here’s more.
31歲的張逸軍,是台灣第一位進入太陽劇團的舞蹈家,從小茹素的他,說吃素並不會影響演出,反而讓身體更聰明更敏銳,一起來看看。 Read more
認養河道維護清潔 推動環保工作
- Article Details

新加坡近年推動「我們的水源」認養計畫,2015年三月,慈濟新加坡分會,接受公共事業局邀請,認養靜思堂前方的「阿比阿比河段」至2018年。這期間必需帶動附近居民一起維護河道清潔、並提升環保意識。因此,慈濟受到社區及各界支持,聯合舉辦環保展。
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先生揭碑祝福,也代表慈濟志工任重而道遠。
原來2015年三月,慈濟新加坡分會受公共事業局邀請,認養靜思堂前方「阿比阿比河段」,負責維護水源、並舉辦環保活動。「阿比阿比河鄰里環保展」就是首度與社區基層組織合作。
白沙西公民諮詢委員會主席 楊昔勤:「你們的經驗是累積多年的,所以今天我覺得是一個大開眼界,可以讓我們居民學到多一點知識。」
白沙榜鵝集選區國會議員 再納:「我們真的很需要減少垃圾,我們的垃圾掩埋場很有限,若我們可以讓居民知道這些知識,每個人就可以扮演保護地球的角色。」
慈濟志工:「洗菜洗碗的水,我們可以用一個盆子來裝,可以拿去澆花。」
環保展,因為有各區基層領袖大力宣導,當天吸引一千五百位民眾參加;還有居委會在這裡學到推動環保的方法。
中區金殿西居委會前主席 周凱風:「今天我們邀了三輛巴士過來,我們就是從慈濟學到了垃圾不落地,現在就是做完活動,我們都不需要怎樣去清理的,基層領袖的工作就是要把這個概念推廣下去。」
分站解說環保觀念,民眾透過遊戲和體驗,加強印象。
民眾 阮麗娟:「我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使用酵素,再利用回收材料例如水果皮,其實是可以用於其他用處,不需要丟掉。」
民眾 吳麗鳳:「為什麼人要丟那麼多東西,我開始醒悟不能再買東西了,我現在應該看看我有什麼。」
講師:「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做什麼來保護我們的水資源?」
動態攻站、靜態講座,各界響應,從政府到民間,提升大眾珍惜能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新加坡報導 Read more
受助助人翻轉手心 啟動良善循環
- Article Details
慈濟50行願之路,本周看的是慈善志業,不只是幫助貧困,或是急難救助,都是用真誠的關懷,在人人心中播下善種子,讓他們有朝一日也能從受助,轉為助人者,這就是慈濟「教富濟貧」與「濟貧教富」的慈善哲學,今天的專題,我們透過兩位照顧戶現身說法,他們都是曾經接受過慈濟幫助的人,感受到愛,決定替更需要的人付出,而啟動了社會善的循環。
慈濟照顧戶 林誠民 :「我老婆走的時候,就開始猛喝啦!傷心,嗯,所以這樣喝幾年了,喝三年多吧!剛好師姊他們有經過,應該是這樣,開始這樣認識了。」
輕描淡寫,但那一天,卻是慈濟志工蔡秀鳳,難以忘懷的景像。
慈濟志工 蔡秀鳳 :「他就躺在地上那邊,他的臀部那邊一堆,不知道是尿還是水,我們也不好意思問。不過看到那個當下,他跟我說,師姊救我、救我、救我,我長這麼大也沒有人跟我說,救我救我。回去兩三天都不能睡。」
2013年,志工走進這個家之前,林誠民的一天是與酒友,在迷茫中度過。那扇門的開啟,送來了溫暖,也替林誠民,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志工請林誠民幫忙整理回收物,從醉漢變環保好漢,接引照顧戶的善心,但惡習要斷,可不容易,蔡秀鳳兼顧原民宗教信仰,十字架旁,貼上紙條,提醒著林誠民,誠實面對自己。
慈濟志工 蔡秀鳳 :「其實我也灰心過,為什麼?因為我沒辦法天天看顧你啊!不過(證嚴)師父說,一顆種子種下去,要變大樹需要時間。這段時間,就是慈濟人要去陪伴。讓我體會說,原來陪人要花時間,要用心投入,才會看到成果,一段時間後才會開花結果。」
這是慈濟慈善志業,最根本的核心價值,讓受助者都有造福人群的機會。
2014年的麥德姆颱風肆虐,花蓮萬榮鄉東光部落,江萬得的家毀了。
慈濟照顧戶 江萬得 :「我三天沒有洗澡,沒有衣服穿啊!師兄就到瑞穗去買新衣服給我穿,那時候我就心裡很感動,慈濟功德會像我們的家人一樣。」
白天在水泥工廠上班,晚間做資源回收,本來生活就不算富裕,風災奪去了所有,拿到慈濟急難救助金的那一刻,江萬得體會到來自社會大眾的愛,涓滴都可貴。他能夠做的,就是在能力範圍內,多付出一點。
慈濟照顧戶 江萬得 :「我本來就是撿回收的,我想不要賣了,拿(捐)給慈濟,從那時候開始一直不斷。已經一年多了。」
受助與助人,因應時空環境不同,角色轉換只在一線間,慈濟從1966年開始濟貧的第一戶開始,從不稱受助者為貧戶,而稱感恩戶,因應社會潮流,又演變成為關懷戶與照顧戶。
靜思精舍 德慈法師 :「因為他們的困難,我們可以去幫助,所以不是他感恩我們,而是我們要感恩他,我們有機會可以做好事,所以我們要感恩他。」
不只是感恩,更是教富濟貧,濟貧教富,讓人心富有愛。
證嚴法師開示 2015年1月1日 :「我們濟貧同時教他富有,一毛錢 五毛錢都可以,啟發他的愛心,你也有救人一分的力量。」
扮演接引愛心橋梁的,是訪視志工,每個月一次的社區慈善日,資深志工的傳承交流,才能發現個案的真正需求。
慈濟志工 劉美雲 :「很多個案是心靈上的貧困,他們或許是內心打擊無法承受,造成身心上的藍色憂鬱,鄰近案家的師兄姊,帶他們出來 投入付出。」
慈濟志工的慈善路,不管是貧困,或是急難救助,都在幫助陰影中的命運,打開內心的泉源,體會付出的人最有福!這股善的循環,至今源源不絕,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李佩玲 林國新 余國維 吳帛勳 張略家 Read more
週三, 27 一月 2016
2016,01/27 佛教慈濟美國教育志業來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1月27日 11:0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