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28 一月 2016

環保科技啟人心 學以致用護大地

圖說:1月20日,邀請內湖高工賴瓊杏老師與內湖高工學生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讓學生更了解製做寶特瓶抽紗模擬機的主要目的。(攝影者:曹書豪)去年(2015)年底,大愛感恩科技林正雄博士與慈濟志工郭禮敬師兄,邀請內湖高工電機系學生,共同協助製做「寶特瓶抽紗模擬機」。大愛感恩科技為了感恩內湖高工學生,1月20日,邀請內湖高工賴瓊杏老師與內湖高工學生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讓學生更了解製做寶特瓶抽紗模擬機的主要目的。

「北極熊住在北極,你們知道北極熊的毛是中空的嗎?因為隔絕冷空氣,所以就有人來拿研究禦寒衣物。人類向大自然學習,也要尊重大自然。今天不是要告訴大家『寶特瓶回收有多好、多好』,是要告訴大家來守護我們的大地。」

圖說:從「把握絲絲幸福」活動中,讓學生親身體驗與操作寶特瓶抽紗模擬機,再將寶特瓶紗線裝進玻璃瓶內,做成吊飾帶回去和親朋好友分享「寶特瓶可以做成毛毯」的故事,寶特瓶真的可以做成環保毛毯,也隨著慈濟人的腳步,將「愛」傳遞到全世界受苦難人們手中膚慰。(攝影者:曹書豪)林正雄博士透過生動的環教簡報及影片告訴學生們,地球正面臨氣候變遷的危機,全球暖化造成溫度不斷攀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越來越多、災難發生越來越平常。生處在這個世代的我們該怎麼辦?「海洋垃圾濃湯」是臺灣的好幾十倍之大,自我檢視自己每天所製造出來的垃圾,從早餐開始,一個三明治的包裝、一杯飲料的杯蓋、吸管的吸管套,最後外面再加一個塑膠袋裝著,環保是否可以從自身做起來減少垃圾與浪費;夏天很熱,想喝一杯冰涼消暑的飲料,就要做好清洗及回收動作,來愛護我們的大地。

圖說:沈之駿同學(右):「今天很高興可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這裡參訪、參與活動,明後天將要協助製做寶特瓶模擬抽紗機,希望可以成功,對於寶特瓶抽紗模擬機設備涉略了解,同時也將這一學期所學發揮功用。」(攝影者:曹書豪)從「把握絲絲幸福」活動中,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際操作寶特瓶抽紗模擬機,再將寶特瓶的紗線裝進玻璃瓶內做成吊飾,帶回去和親朋好友分享「寶特瓶可以做成毛毯」的故事,寶特瓶真的可以做成環保毛毯,也隨著慈濟人的腳步,將「愛」傳遞到全世界受苦難人們手中膚慰。

沈之駿同學分享:「今天很高興可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這裡參訪、參與活動,明後天將要協助製做寶特瓶模擬抽紗機,希望可以成功,對於寶特瓶抽紗模擬機設備涉略了解,同時也將這一學期所學發揮功用。」

趙祐緯同學分享:「今天聽完正雄哥哥的分享後,了解到環保重要。上一次有幫忙製做棉花糖機(寶特瓶抽紗模擬機),不知道棉花糖機的功用,今天才了解棉花糖機的功能有這麼大,是為了將寶特瓶切片加熱成紗絲線,讓人人看到寶特瓶可以變成毛毯,然後再拿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為了讓更多人看到「寶特瓶變毛毯」的故事,賴瓊杏老師預計在明後(21、22)兩天,再次邀請學生協助製做寶特瓶抽紗模擬機,希望學生發揮自己專業回饋社會,將環保科技理念傳播出去。大愛感恩科技志矢為「掘井人」,肩負起企業社會責任,與政府、企業、教育、研究等各單位攜手合作,建立一個愛心平臺,接引更多人愛心人士投入,為大地平安、人類的幸福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環保科技啟人心 學以致用護大地

圖說:1月20日,邀請內湖高工賴瓊杏老師與內湖高工學生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讓學生更了解製做寶特瓶抽紗模擬機的主要目的。(攝影者:曹書豪)去年(2015)年底,大愛感恩科技林正雄博士與慈濟志工郭禮敬師兄,邀請內湖高工電機系學生,共同協助製做「寶特瓶抽紗模擬機」。大愛感恩科技為了感恩內湖高工學生,1月20日,邀請內湖高工賴瓊杏老師與內湖高工學生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讓學生更了解製做寶特瓶抽紗模擬機的主要目的。

「北極熊住在北極,你們知道北極熊的毛是中空的嗎?因為隔絕冷空氣,所以就有人來拿研究禦寒衣物。人類向大自然學習,也要尊重大自然。今天不是要告訴大家『寶特瓶回收有多好、多好』,是要告訴大家來守護我們的大地。」

圖說:從「把握絲絲幸福」活動中,讓學生親身體驗與操作寶特瓶抽紗模擬機,再將寶特瓶紗線裝進玻璃瓶內,做成吊飾帶回去和親朋好友分享「寶特瓶可以做成毛毯」的故事,寶特瓶真的可以做成環保毛毯,也隨著慈濟人的腳步,將「愛」傳遞到全世界受苦難人們手中膚慰。(攝影者:曹書豪)林正雄博士透過生動的環教簡報及影片告訴學生們,地球正面臨氣候變遷的危機,全球暖化造成溫度不斷攀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越來越多、災難發生越來越平常。生處在這個世代的我們該怎麼辦?「海洋垃圾濃湯」是臺灣的好幾十倍之大,自我檢視自己每天所製造出來的垃圾,從早餐開始,一個三明治的包裝、一杯飲料的杯蓋、吸管的吸管套,最後外面再加一個塑膠袋裝著,環保是否可以從自身做起來減少垃圾與浪費;夏天很熱,想喝一杯冰涼消暑的飲料,就要做好清洗及回收動作,來愛護我們的大地。

圖說:沈之駿同學(右):「今天很高興可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這裡參訪、參與活動,明後天將要協助製做寶特瓶模擬抽紗機,希望可以成功,對於寶特瓶抽紗模擬機設備涉略了解,同時也將這一學期所學發揮功用。」(攝影者:曹書豪)從「把握絲絲幸福」活動中,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際操作寶特瓶抽紗模擬機,再將寶特瓶的紗線裝進玻璃瓶內做成吊飾,帶回去和親朋好友分享「寶特瓶可以做成毛毯」的故事,寶特瓶真的可以做成環保毛毯,也隨著慈濟人的腳步,將「愛」傳遞到全世界受苦難人們手中膚慰。

沈之駿同學分享:「今天很高興可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這裡參訪、參與活動,明後天將要協助製做寶特瓶模擬抽紗機,希望可以成功,對於寶特瓶抽紗模擬機設備涉略了解,同時也將這一學期所學發揮功用。」

趙祐緯同學分享:「今天聽完正雄哥哥的分享後,了解到環保重要。上一次有幫忙製做棉花糖機(寶特瓶抽紗模擬機),不知道棉花糖機的功用,今天才了解棉花糖機的功能有這麼大,是為了將寶特瓶切片加熱成紗絲線,讓人人看到寶特瓶可以變成毛毯,然後再拿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為了讓更多人看到「寶特瓶變毛毯」的故事,賴瓊杏老師預計在明後(21、22)兩天,再次邀請學生協助製做寶特瓶抽紗模擬機,希望學生發揮自己專業回饋社會,將環保科技理念傳播出去。大愛感恩科技志矢為「掘井人」,肩負起企業社會責任,與政府、企業、教育、研究等各單位攜手合作,建立一個愛心平臺,接引更多人愛心人士投入,為大地平安、人類的幸福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素食張逸軍 Zhang Yijun


31-year-old Zhang Yijun is the first Taiwanese performer to join the famed Cirque du Soleil. A vegetarian since he was little, Zhang said it doesn’t affect his performance, but helps him stay more alert and sharp. Here’s more. 


31歲的張逸軍,是台灣第一位進入太陽劇團的舞蹈家,從小茹素的他,說吃素並不會影響演出,反而讓身體更聰明更敏銳,一起來看看。 Read more

認養河道維護清潔 推動環保工作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20160128.jpg
新加坡近年推動「我們的水源」認養計畫,2015年三月,慈濟新加坡分會,接受公共事業局邀請,認養靜思堂前方的「阿比阿比河段」至2018年。這期間必需帶動附近居民一起維護河道清潔、並提升環保意識。因此,慈濟受到社區及各界支持,聯合舉辦環保展。 


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先生揭碑祝福,也代表慈濟志工任重而道遠。 

原來2015年三月,慈濟新加坡分會受公共事業局邀請,認養靜思堂前方「阿比阿比河段」,負責維護水源、並舉辦環保活動。「阿比阿比河鄰里環保展」就是首度與社區基層組織合作。 

白沙西公民諮詢委員會主席 楊昔勤:「你們的經驗是累積多年的,所以今天我覺得是一個大開眼界,可以讓我們居民學到多一點知識。」 

白沙榜鵝集選區國會議員 再納:「我們真的很需要減少垃圾,我們的垃圾掩埋場很有限,若我們可以讓居民知道這些知識,每個人就可以扮演保護地球的角色。」 

慈濟志工:「洗菜洗碗的水,我們可以用一個盆子來裝,可以拿去澆花。」 

環保展,因為有各區基層領袖大力宣導,當天吸引一千五百位民眾參加;還有居委會在這裡學到推動環保的方法。 

中區金殿西居委會前主席 周凱風:「今天我們邀了三輛巴士過來,我們就是從慈濟學到了垃圾不落地,現在就是做完活動,我們都不需要怎樣去清理的,基層領袖的工作就是要把這個概念推廣下去。」 

分站解說環保觀念,民眾透過遊戲和體驗,加強印象。 

民眾 阮麗娟:「我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使用酵素,再利用回收材料例如水果皮,其實是可以用於其他用處,不需要丟掉。」 

民眾 吳麗鳳:「為什麼人要丟那麼多東西,我開始醒悟不能再買東西了,我現在應該看看我有什麼。」 

講師:「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做什麼來保護我們的水資源?」 

動態攻站、靜態講座,各界響應,從政府到民間,提升大眾珍惜能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新加坡報導 Read more

受助助人翻轉手心 啟動良善循環


慈濟50行願之路,本周看的是慈善志業,不只是幫助貧困,或是急難救助,都是用真誠的關懷,在人人心中播下善種子,讓他們有朝一日也能從受助,轉為助人者,這就是慈濟「教富濟貧」與「濟貧教富」的慈善哲學,今天的專題,我們透過兩位照顧戶現身說法,他們都是曾經接受過慈濟幫助的人,感受到愛,決定替更需要的人付出,而啟動了社會善的循環。 


慈濟照顧戶 林誠民 :「我老婆走的時候,就開始猛喝啦!傷心,嗯,所以這樣喝幾年了,喝三年多吧!剛好師姊他們有經過,應該是這樣,開始這樣認識了。」 

輕描淡寫,但那一天,卻是慈濟志工蔡秀鳳,難以忘懷的景像。 

慈濟志工 蔡秀鳳 :「他就躺在地上那邊,他的臀部那邊一堆,不知道是尿還是水,我們也不好意思問。不過看到那個當下,他跟我說,師姊救我、救我、救我,我長這麼大也沒有人跟我說,救我救我。回去兩三天都不能睡。」 

2013年,志工走進這個家之前,林誠民的一天是與酒友,在迷茫中度過。那扇門的開啟,送來了溫暖,也替林誠民,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志工請林誠民幫忙整理回收物,從醉漢變環保好漢,接引照顧戶的善心,但惡習要斷,可不容易,蔡秀鳳兼顧原民宗教信仰,十字架旁,貼上紙條,提醒著林誠民,誠實面對自己。 

慈濟志工 蔡秀鳳 :「其實我也灰心過,為什麼?因為我沒辦法天天看顧你啊!不過(證嚴)師父說,一顆種子種下去,要變大樹需要時間。這段時間,就是慈濟人要去陪伴。讓我體會說,原來陪人要花時間,要用心投入,才會看到成果,一段時間後才會開花結果。」 

這是慈濟慈善志業,最根本的核心價值,讓受助者都有造福人群的機會。 

2014年的麥德姆颱風肆虐,花蓮萬榮鄉東光部落,江萬得的家毀了。 

慈濟照顧戶 江萬得 :「我三天沒有洗澡,沒有衣服穿啊!師兄就到瑞穗去買新衣服給我穿,那時候我就心裡很感動,慈濟功德會像我們的家人一樣。」 

白天在水泥工廠上班,晚間做資源回收,本來生活就不算富裕,風災奪去了所有,拿到慈濟急難救助金的那一刻,江萬得體會到來自社會大眾的愛,涓滴都可貴。他能夠做的,就是在能力範圍內,多付出一點。

慈濟照顧戶 江萬得 :「我本來就是撿回收的,我想不要賣了,拿(捐)給慈濟,從那時候開始一直不斷。已經一年多了。」 

受助與助人,因應時空環境不同,角色轉換只在一線間,慈濟從1966年開始濟貧的第一戶開始,從不稱受助者為貧戶,而稱感恩戶,因應社會潮流,又演變成為關懷戶與照顧戶。 

靜思精舍 德慈法師 :「因為他們的困難,我們可以去幫助,所以不是他感恩我們,而是我們要感恩他,我們有機會可以做好事,所以我們要感恩他。」 

不只是感恩,更是教富濟貧,濟貧教富,讓人心富有愛。 

證嚴法師開示 2015年1月1日 :「我們濟貧同時教他富有,一毛錢 五毛錢都可以,啟發他的愛心,你也有救人一分的力量。」 

扮演接引愛心橋梁的,是訪視志工,每個月一次的社區慈善日,資深志工的傳承交流,才能發現個案的真正需求。 

慈濟志工 劉美雲 :「很多個案是心靈上的貧困,他們或許是內心打擊無法承受,造成身心上的藍色憂鬱,鄰近案家的師兄姊,帶他們出來 投入付出。」 

慈濟志工的慈善路,不管是貧困,或是急難救助,都在幫助陰影中的命運,打開內心的泉源,體會付出的人最有福!這股善的循環,至今源源不絕,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李佩玲 林國新 余國維 吳帛勳 張略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