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2015

週四, 10 九月 2015

太陽能不能 光電產業困境 Cannot Solar Energy Of Optoelectronics Difficult


Though Taiwan`s solar panels only make up less than 20 percent of the world`s solar panel market, their high quality make them very competitive. However, currently, the global market is coping with over supply due to China`s decision to get into the market. Also, by cooperating too closely with China, Taiwan has found itself on the receiving end of anti-dumping duties levied by the US government. We find out how the industry is facing these challenges in our report. 


台灣的太陽能板生產率,雖然占不到全世界產量的兩成,但是因為品質到位,在國際市場擁有競爭力,但近年來中國大陸,透過政策全面發展太陽能產業,造成全球市場供過於求,再加上台灣受大陸牽連,被美國課徵反傾銷稅,今天一起來關心台灣該如何突破重圍。 Read more

加國臺灣文化節 環保人文顯大愛

圖說:將寶特瓶瓶片倒入抽絲機中,接著就產出有如棉花糖般柔軟的絲來,讓更多人了解「寶特瓶可以做成環保毛毯。且毛毯可以隨著慈濟人的腳步,將這份『愛』分享到全世界受苦難人們手中。每個民眾看了臉上顯現出不可思議的表情:「你們 (慈濟) 真棒!」 (攝影者:許慧真)為了讓更多市民認識臺灣文化,由臺加文化協會所舉辦「第26屆溫哥華臺灣文化節」從9月4日至7日展開,慈濟加拿大分會耕耘社區、深入主流社會,用行動將臺灣「以愛、以善為寶」的精神傳揚,從2004年首次參與至今,從不間斷,希望能把慈濟的精神理念與人文深入加拿大。

圖說:布黑板上留滿了愛地球的字句,各國語言表達了市民對地球的關愛,看著甚美!緣起於辛巴威,在辛巴威學生上學非常克難,千多位學生在露天教室下,只有一塊黑板教學,令人不捨,大愛感恩科技發揮良能,將回收的寶特瓶研發成黑板布,送往辛巴威學生。(攝影者:許慧真)以健康人文走入人群,推廣蔬食、環保、人文,教育民眾懂得愛物惜物、愛護地球,除此之外,今年更藉著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織品、賑災毛毯、模擬抽絲 (仿棉花糖) 機、環保布黑板、發電腳踏車,以及靜思淨思多功能福慧床等物品展示,讓溫哥華市民讚歎不已!將寶特瓶瓶片倒入抽絲機中,接著就產出有如棉花糖般柔軟的絲來,讓更多人了解「寶特瓶可以做成環保毛毯。且毛毯可以隨著慈濟人的腳步,將這份『愛』分享到全世界受苦難人們手中。每個民眾看了臉上顯現出不可思議的表情:「你們 (慈濟) 真棒!」更重要的是,一切的成果都來至全台環保菩薩的愛心,將瓶蓋、瓶環及瓶身的PET完全分離後清洗乾淨,才能製成品質良好的環保織品。

圖說:臺灣文化節今年進入第26年,在表現臺灣不同層面的文化,小吃、民俗技藝表演之外,人文也重要,慈濟在臺灣是相當具代表性的人道團體,不只是做慈善,對臺灣文化也影響深遠,經過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精質化,做成慈悲科技產品,更讓國際間看到臺灣環保回收完善。(攝影者:許慧真)布黑板上留滿了愛地球的字句,各國語言表達了市民對地球的關愛,看著甚美!布黑板緣起於辛巴威,在辛巴威學生上學非常克難,千多位學生在露天教室下,只有一塊黑板教學,令人不捨,大愛感恩科技發揮良能,將回收的寶特瓶研發成黑板布,送往辛巴威學生,改變當地孩童就學機會。很感恩在臺灣師兄結緣的「淑女神奇白布鞋」也放上展示,表面防潑水,以不會髒的神奇白布設計,耐髒、易清潔,民眾都想請購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與人分享。

臺灣文化節今年進入第26年,在表現臺灣不同層面的文化,小吃、民俗技藝表演之外,人文也重要,慈濟在臺灣是相當具代表性的人道團體,不只是做慈善,對臺灣文化也影響深遠,經過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精質化,做成慈悲科技產品,更讓國際間看到臺灣環保回收完善。現今天災不斷發生,社會發展嚴重污染大自然,溫室效應持續升溫,地球只有一個,每個人都要好好重視,為了守護大地,「環保」,是唯一答案!

人文真善美 許慧真 加拿大溫哥華報導

Read more

加國臺灣文化節 環保人文顯大愛

圖說:將寶特瓶瓶片倒入抽絲機中,接著就產出有如棉花糖般柔軟的絲來,讓更多人了解「寶特瓶可以做成環保毛毯。且毛毯可以隨著慈濟人的腳步,將這份『愛』分享到全世界受苦難人們手中。每個民眾看了臉上顯現出不可思議的表情:「你們 (慈濟) 真棒!」 (攝影者:許慧真)為了讓更多市民認識臺灣文化,由臺加文化協會所舉辦「第26屆溫哥華臺灣文化節」從9月4日至7日展開,慈濟加拿大分會耕耘社區、深入主流社會,用行動將臺灣「以愛、以善為寶」的精神傳揚,從2004年首次參與至今,從不間斷,希望能把慈濟的精神理念與人文深入加拿大。

圖說:布黑板上留滿了愛地球的字句,各國語言表達了市民對地球的關愛,看著甚美!緣起於辛巴威,在辛巴威學生上學非常克難,千多位學生在露天教室下,只有一塊黑板教學,令人不捨,大愛感恩科技發揮良能,將回收的寶特瓶研發成黑板布,送往辛巴威學生。(攝影者:許慧真)以健康人文走入人群,推廣蔬食、環保、人文,教育民眾懂得愛物惜物、愛護地球,除此之外,今年更藉著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織品、賑災毛毯、模擬抽絲 (仿棉花糖) 機、環保布黑板、發電腳踏車,以及靜思淨思多功能福慧床等物品展示,讓溫哥華市民讚歎不已!將寶特瓶瓶片倒入抽絲機中,接著就產出有如棉花糖般柔軟的絲來,讓更多人了解「寶特瓶可以做成環保毛毯。且毛毯可以隨著慈濟人的腳步,將這份『愛』分享到全世界受苦難人們手中。每個民眾看了臉上顯現出不可思議的表情:「你們 (慈濟) 真棒!」更重要的是,一切的成果都來至全台環保菩薩的愛心,將瓶蓋、瓶環及瓶身的PET完全分離後清洗乾淨,才能製成品質良好的環保織品。

圖說:臺灣文化節今年進入第26年,在表現臺灣不同層面的文化,小吃、民俗技藝表演之外,人文也重要,慈濟在臺灣是相當具代表性的人道團體,不只是做慈善,對臺灣文化也影響深遠,經過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精質化,做成慈悲科技產品,更讓國際間看到臺灣環保回收完善。(攝影者:許慧真)布黑板上留滿了愛地球的字句,各國語言表達了市民對地球的關愛,看著甚美!布黑板緣起於辛巴威,在辛巴威學生上學非常克難,千多位學生在露天教室下,只有一塊黑板教學,令人不捨,大愛感恩科技發揮良能,將回收的寶特瓶研發成黑板布,送往辛巴威學生,改變當地孩童就學機會。很感恩在臺灣師兄結緣的「淑女神奇白布鞋」也放上展示,表面防潑水,以不會髒的神奇白布設計,耐髒、易清潔,民眾都想請購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與人分享。

臺灣文化節今年進入第26年,在表現臺灣不同層面的文化,小吃、民俗技藝表演之外,人文也重要,慈濟在臺灣是相當具代表性的人道團體,不只是做慈善,對臺灣文化也影響深遠,經過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精質化,做成慈悲科技產品,更讓國際間看到臺灣環保回收完善。現今天災不斷發生,社會發展嚴重污染大自然,溫室效應持續升溫,地球只有一個,每個人都要好好重視,為了守護大地,「環保」,是唯一答案!

人文真善美 許慧真 加拿大溫哥華報導

Read more

週三, 09 九月 2015

天然果皮酵素 生活遠離化學物品


馬來西亞自今年九月一日起,在全國七個州屬,落實「家庭垃圾強制分類」政策,藉此減少食物浪費,提高垃圾回收率。大馬慈濟人運用廚餘,製作清潔酵素和有機肥,在日常生活中,讓環境變健康。 


馬來西亞,平均每天丟棄八千噸食物,惜福起來,可溫飽大馬總人口六分之一,更別說是廚餘回收率,相當不普及。 

慈濟志工 顏月娥:「這是我昨天煮的剩菜,然後就是要把它去堆肥,之前我就不懂,這個是一個寶來的,很好的一個肥料。」 

兩年前,顏月娥看到大愛新聞推廣零廚餘堆肥,開始從家庭垃圾中挖寶。料理瓜果蔬菜,切除的葉皮梗,在自家後院裡挖坑埋起來,或是和著土,存放花盆裡,經過一個月發酵,就是天然有機肥。 

慈濟志工 顏月娥:「那零廚餘(堆肥)就是很環保,也是很健康,也是不用那個肥料,是有化學的用品。」 

大愛台記者 林英意:「抹地洗碗,這些清潔工作,在一般的酒店或餐廳,都會使用大量的化學洗潔劑,然而在吉隆坡靜思堂的中央廚房,志工製作天然的廚餘酵素,代替那些化學藥品。」 

慈濟志工 王彩蓮:「首先我們要放(黑/黃)糖,用一支棍子跟它攪均勻,然後我們就放這個果皮下去,然後再搖一下,我們(存)放三個月。」 

提醒您,一定要用塑膠容器裝酵素,因為發酵過程會產生氣體,可能導致玻璃瓶爆裂。製作酵素的第一個月,必須每天打開瓶罐,釋放氣體再搖勻。想讓生活變健康,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 

林英意 林偉德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防疫觀念深植心 帶動家人清環境


推動環保,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很多年輕夫婦,帶著自己的孩子身體力行。另外在班丹英達大愛兒童教育中心,校方也趁著家庭日,為家長舉辦環保講座,孩子們透過簡單的肢體語言,向家長宣導防範登革熱的方法。 


衣服上別上一雙小翅膀,小朋友搖身變成了黑斑蚊。4個分站,是6歲孩子們的舞台,他們要向家長宣導如何防範登革熱。 

學童 江睿晨:「(孑孓)兩到三天就會變成會飛的蚊子。」 

學童 余恩庭:「在廁所裡最有可能有積水的地方,例如馬桶的水水桶裡面的水,如果沒有時常換的話,有可能蚊子會生白色的蛋蛋在裡面。」 

家長 顏慧平:「有一定會有一種效應(果),因為畢竟孩子掌握那個知識過後,他們會跟我們一直在我們身邊提醒,雖然那些知識是我們已經懂了,但是孩子的督促可能會更好。」 

宣導環保,在吉隆坡不少年輕夫婦,帶著孩子身體力行,鍾欣芸和先生,只要不上班的日子,在環保站都能看到他們一家四口做回收的身影。 

慈濟志工 黃彩芬:「希望由他們這一些年輕的媽媽來帶動(做環保),然後把孩子也一起這樣子帶出來,也是當成是好像一個家庭日。」 

志工 鍾欣芸:「我覺得他們都對這些分類有一些知識了,所以他們知道這個是黑白紙罐子需要踩扁,所以家裡都會做這樣的東西。比如說他們看到地上有垃圾,他們也會拾起來丟去垃圾桶,我覺得這些都是做環保影響。」 

的確,讓孩子從小頻繁地接觸大自然,成為自然界的一份子,他們自然也會學會尊重及愛護大地萬物的生命。 


陳金香 何永康 林英意 紀文賜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大愛環保綠行銷 科技展望繞全球

圖說: 9月3日、4日,由經濟部與紡拓會主辦「前進大陸-電子商務經營策略」課程,內容主要介紹大陸電子商務市場分析、兩岸跨境電子商務趨勢、產品與品牌文案教學寫作等。大愛感恩科技希望學習、了解,如何透過虛擬店鋪,傳遞環保理念到大陸。 (攝影者:陳巍少)中國大陸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總人口總數高達13億多,約占全球總人口數的五分之一,有鑑於此,大愛感恩科技著眼於將環保意識推廣向中國,呼籲共同守護地球,將環保落實在生活當中,從自身做起,更是要從心靈做起、從每個人開始。9月3日、4日,由經濟部與紡拓會主辦「前進大陸-電子商務經營策略」課程,內容主要介紹大陸電子商務市場分析、兩岸跨境電子商務趨勢、產品與品牌文案教學寫作等。大愛感恩科技希望學習、了解,如何透過虛擬店鋪,傳遞環保理念到大陸。

一般來說越來越多的民眾上網買商品、找商品,甚至販賣、交流。各地消費習慣不盡相同,首先要學習得便是學習透過產品文案寫作,與大陸顧客連接,將大愛感恩品牌展現出來,傳遞豐富的品牌故事,以視覺行銷吸引民眾的關注。善用科技發達之便利,開發手機APP軟體,推動電子商務,將環保意識推向國際。

因此,大愛感恩今年下半年也與工研院合作開發「大愛感恩智慧消費履歷服務系統」,希望從台灣為起點,推廣到世界各地,行動化故事行銷體現品牌背後所蘊藏之人文價值,以說故事的吊牌-電子化產品履歷、說故事的店,開發出行動化智慧消費環境,透過手機App掃描產品吊牌QR code,打造之電子化生產履歷、傳遞環保菩薩感人故事,開啟與移動消費者間的對話,啟發人人愛護地球的一念心。

圖說: 學習得便是學習透過產品文案寫作,與大陸顧客連接,將大愛感恩品牌展現出來,傳遞豐富的品牌故事,以視覺行銷吸引民眾的關注,將環保意識推向國際。(攝影者:陳巍少)「來不及!地球已經負債了,到底是誰把地球虧空?而且讓地球負債呢?我們人類的享受,太過於求享樂,太過於浪費,破壞的力量越來越大,天地的規則都亂序,這種的氣候失調,眾生的共業。可是還來得及!人人只要多關心大地,將物資節省,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減低一點,就還來得及改變世界。」大愛感恩科技不鼓勵消費,因此主要經營策略是,透過電子商務,傳遞「一、回收好;二、不用更好」的理念,「回收好」指的是:回收寶特瓶所再生製成之環保織品,不但品質好、機能齊備,而且所有盈餘均完全回饋、挹注慈善;「不用更好」指的是:大愛感恩希望消費者一旦分清「需要」與「想要」,可以避免浪費,做好心靈環保。

所以環保是既要做到『生活環保』、也要做到『心靈環保』。2015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科學家指出地球正面臨自然生態生存或是消滅掉的「關鍵臨界點」,就如我們站在懸崖邊,是要「回頭是岸」、還是盲目前進? 端看人人生活的方向。「環保是每一個人面對問題」大愛感恩科技秉持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教育民眾環保重要,只要是對的事情就會積極去做,希望盡快推動環境教育,將環保推向中國、推向世界,喚起每個人內心環保意識共同守護大地。

非追求金錢的財富,大愛感恩科技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希望消費者可以將環保落實在生活上,藉著有形的環保織品傳遞環保理念,接引更多人共同守護大地,最重要的是要讓大家看到背後的價值,非「價格」衡量,將愛心注入到每個人內心,無時無刻提醒著消費者與大眾一起節能減碳,引領更多的社會大眾一起守護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中正區紡拓會報導

Read more

大愛環保綠行銷 科技展望繞全球

圖說: 9月3日、4日,由經濟部與紡拓會主辦「前進大陸-電子商務經營策略」課程,內容主要介紹大陸電子商務市場分析、兩岸跨境電子商務趨勢、產品與品牌文案教學寫作等。大愛感恩科技希望學習、了解,如何透過虛擬店鋪,傳遞環保理念到大陸。 (攝影者:陳巍少)中國大陸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總人口總數高達13億多,約占全球總人口數的五分之一,有鑑於此,大愛感恩科技著眼於將環保意識推廣向中國,呼籲共同守護地球,將環保落實在生活當中,從自身做起,更是要從心靈做起、從每個人開始。9月3日、4日,由經濟部與紡拓會主辦「前進大陸-電子商務經營策略」課程,內容主要介紹大陸電子商務市場分析、兩岸跨境電子商務趨勢、產品與品牌文案教學寫作等。大愛感恩科技希望學習、了解,如何透過虛擬店鋪,傳遞環保理念到大陸。

一般來說越來越多的民眾上網買商品、找商品,甚至販賣、交流。各地消費習慣不盡相同,首先要學習得便是學習透過產品文案寫作,與大陸顧客連接,將大愛感恩品牌展現出來,傳遞豐富的品牌故事,以視覺行銷吸引民眾的關注。善用科技發達之便利,開發手機APP軟體,推動電子商務,將環保意識推向國際。

因此,大愛感恩今年下半年也與工研院合作開發「大愛感恩智慧消費履歷服務系統」,希望從台灣為起點,推廣到世界各地,行動化故事行銷體現品牌背後所蘊藏之人文價值,以說故事的吊牌-電子化產品履歷、說故事的店,開發出行動化智慧消費環境,透過手機App掃描產品吊牌QR code,打造之電子化生產履歷、傳遞環保菩薩感人故事,開啟與移動消費者間的對話,啟發人人愛護地球的一念心。

圖說: 學習得便是學習透過產品文案寫作,與大陸顧客連接,將大愛感恩品牌展現出來,傳遞豐富的品牌故事,以視覺行銷吸引民眾的關注,將環保意識推向國際。(攝影者:陳巍少)「來不及!地球已經負債了,到底是誰把地球虧空?而且讓地球負債呢?我們人類的享受,太過於求享樂,太過於浪費,破壞的力量越來越大,天地的規則都亂序,這種的氣候失調,眾生的共業。可是還來得及!人人只要多關心大地,將物資節省,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減低一點,就還來得及改變世界。」大愛感恩科技不鼓勵消費,因此主要經營策略是,透過電子商務,傳遞「一、回收好;二、不用更好」的理念,「回收好」指的是:回收寶特瓶所再生製成之環保織品,不但品質好、機能齊備,而且所有盈餘均完全回饋、挹注慈善;「不用更好」指的是:大愛感恩希望消費者一旦分清「需要」與「想要」,可以避免浪費,做好心靈環保。

所以環保是既要做到『生活環保』、也要做到『心靈環保』。2015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科學家指出地球正面臨自然生態生存或是消滅掉的「關鍵臨界點」,就如我們站在懸崖邊,是要「回頭是岸」、還是盲目前進? 端看人人生活的方向。「環保是每一個人面對問題」大愛感恩科技秉持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教育民眾環保重要,只要是對的事情就會積極去做,希望盡快推動環境教育,將環保推向中國、推向世界,喚起每個人內心環保意識共同守護大地。

非追求金錢的財富,大愛感恩科技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希望消費者可以將環保落實在生活上,藉著有形的環保織品傳遞環保理念,接引更多人共同守護大地,最重要的是要讓大家看到背後的價值,非「價格」衡量,將愛心注入到每個人內心,無時無刻提醒著消費者與大眾一起節能減碳,引領更多的社會大眾一起守護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中正區紡拓會報導

Read more

週二, 08 九月 2015

波士尼亞 Bosnia


Back in May of last year, Bosnia and Herzegovina was among the countries struck by the region’s worst flooding in more than a century. A year and a half has passed and the Tzu Chi Foundation has not forgotten those in need there. Recently volunteers from Germany, Italy, Austria and Taiwan set out from Munich, Germany, traveling over 10 hours to reach Samac, Bosnia and Herzegovina to hold an aid distribution for 116 families in need. The distribution this time was joined by many young local volunteers who saw it in their hearts to contribute their share. Here’s more on that story. 


波士尼亞是去年五月中下旬歐洲巴爾幹半島嚴重水患的國家之一,一年半時間過去,慈濟跨國團隊沒有忘記受災鄉親,最近,德國、義大利、奧地利、台灣的慈濟人,從慕尼黑出發,長途跋涉十小時,抵達波士尼亞沙馬奇鎮,舉辦發放,給當地一百一十六戶家庭。這回發放最不一樣的是,志工風景多了生力軍,是波士尼亞當地年輕人,當仁不讓主動加入,一起來看看。  Read more

雜貨店凝聚感情 鄰里交流好所在


台中大里的慈濟志工陳讚柱,家裡開雜貨店,他在店裡回收分類,回收的資源物品,大部份留給社區經濟比較弱勢的拾荒居民,平日他還跟街坊鄰居,宣導環保的重要性,帶動當地做環保的風氣。 


五十多年歷史的雜貨店,是陳讚柱父親留下的事業,他接手經營,店裡張貼靜思語淨化心靈,平日為人熱心,累積不少老主顧 

鄰居:「鄉下都是這樣子,人情味啊,大家待客也都不錯。」 

陳讚柱跟街坊鄰居感情好,時常主動宣導環保 

鄰居 游女士:「習慣就好了,我就把它分開分開,一袋一袋分開,回收又有錢可以賺。」 

當然陳讚柱自己,分類也做的很確實,雜貨店的紙箱、空瓶空罐還會特地拿到外頭,留給社區拾荒的居民 

拾荒民眾:「撿去賣阿,沒錢撿去賣,(生活比較辛苦),對阿。」 

慈濟志工 陳讚柱:「上人的理念,也不是說,我們一定要全部自己賣, 別人有需要,也是要給他們。」 

在社區廣結善緣,帶動環保風氣。 

黃子玲 楊俊亭 台中報導  Read more

環保新點入社區 友善環境啟悲心


今年64歲的陳雅婷,她是新加坡慈濟志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分家後不久,她隻身來新加坡工作,沒料到這一來就在這裡結婚生子,從此定居新加坡。盡心力照顧家庭的同時,陳雅婷也不忘關懷社區鄰里,更在社區帶動環保,匯聚眾人力量清淨大地。 


拖著近二十公斤的乳酸飲料,一周四天到住家附近售賣,64歲的陳雅婷,走著斜坡路,儘管腳不時會抽筋,也挺直腰桿為生活忙碌。 

慈濟志工 陳雅婷:「我們還強壯,我們還可以做,我們就做,做到我們不能做了,我們就放了。」 

勤奮打拼,陳雅婷走過最艱難時代,格外珍惜今日的平安,不忘為社會付出。 

慈濟志工 陳雅婷:「就把這些零錢拿出來,然後五分我就放這邊。」 

慈濟志工 陳雅婷:「這個一點點我還可以,把它捐出去,捐出去做慈善。」 

平時她也較關注社區情況,常上門關心年邁的鄰居。 

慈濟志工 陳雅婷:「你有比較好了沒,有喔,我來看你,有比較有力氣了沒。」 

鄰居 鐘明珠:「她很慈悲,幫助人,只要人家有什麼,她就去幫助人。」 

善用社區鄰里力量,2000年,陳雅婷在組屋樓下成立環保點,推動社區環保風氣。 

社區居民 尹雪瑜:「我們盡量把大自然的資源,保持得好,從教育上來講,我們也能夠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慈濟志工 陳雅婷:「好事要大家一起來做,把好的事情說出去,如果每一個人都來服務、來做,都很祥和,社會就會祥和。」 

用一顆單純的心,陳雅婷把握能付出的機會,一步一腳印,牽起社區互助互愛溫暖情懷。 

蔡寶玲 戴小慶 姚凌凌 新加坡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