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17 九月 2015

愛的雙手巧編織 善念善心植福田

圖說:慈濟內湖園區「巧藝坊」的成員是來自一群有志一同的志工菩薩,在吳月鶯師姊長期投入及帶動下,廣邀志工菩薩、共植福田,結合各地原本具有各種縫紉工藝專長的志工,在此發揮良能,聞名全球的環保毛毯最後一道工序,都是出自內湖巧藝坊志工們的巧手喔!(照片來源:慈濟全球資訊網)

環保愛地兒專訪內湖巧藝坊吳月鶯師姊,暢談賑災毛毯的由來。位於內湖環保園區內的「巧藝坊」,用愛的雙手,編織成一份愛的力量,用堅持及善念傳達給全世界受苦難、需要幫助的人。

慈濟內湖園區「巧藝坊」的成員是來自一群有志一同的志工菩薩,在吳月鶯師姊長期投入及帶動下,廣邀志工菩薩、共植福田,結合各地原本具有各種縫紉工藝專長的志工,在此發揮良能,聞名全球的環保毛毯最後一道工序,都是出自內湖巧藝坊志工們的巧手喔!

近年來,四大不調,天災人禍頻傳,這時愛心毛毯必須輸出國外、國內,支援賑災,而毛毯並不僅是賑災時才發放,絕大部分是在冬令 (南半球7,8月、北半球11,12月) 發放。內湖園區有許多志工菩薩一起製作毛毯,製作時,毛毯必須裁剪,而剩下的邊緣布料,這些志工菩薩秉持著證嚴法師說的「續物命,造福慧」的精神,利用巧思不浪費,將剩餘毛毯邊,大的回收製成披肩,小的製成小圍巾,還可以製成鞋墊呢!

圖說:夏天裡,鐵皮屋搭建的巧藝坊酷熱不已,其實讓月鶯師姊曾興起打退堂鼓的念頭,每天跟老菩薩們一起處理來自全球賑災需求而製作,日子雖然忙碌,卻充滿了成就與榮譽感。(慈濟全球資訊網)據了解,月鶯師姊與內湖巧藝坊的因緣,始於10多年前,母親上來台北生活後,在一天上市場的時候跟菜販聊起,可以在空閒時去內湖的環保站做環保,母親聽了很感興趣,便邀月鶯一同前去看看。但是媽媽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在一次看完醫生後,兩人便散步到了內湖環保站門口,母親發願身體康復後一定要來做環保,月鶯答應一同前來當個志工母女檔,種下了月鶯師姊跟慈濟的因緣。但是媽媽再也無法實現他的願望,母親辭世了,月鶯師姊的天倫夢碎,為了完成母親遺願,而投入慈濟並承擔起內湖巧藝坊的工作,至今已經13年了。

夏天裡,鐵皮屋搭建的巧藝坊酷熱不已,其實讓月鶯師姊曾興起打退堂鼓的念頭,每天跟老菩薩們一起處理來自全球賑災需求來製作,日子雖然忙碌,卻充滿了成就與榮譽感。月鶯師姊分享,在付出當下,每位志工菩薩的一念心,不管晴天、雨天,都非常堅持參與,每位菩薩的愛心都令人非常感動,大家都像一家人,彼此關心、照顧。夏天沒有冷氣可以使用,常常汗流浹背,但志工菩薩們心念一轉,當成排毒、減重,多補充水分,冬天則寒風刺骨,志工菩薩總是存著歡喜心度過,故然辛苦做的卻是甘之如飴,慈濟家人的關心成為一份溫暖的擁抱。「巧藝志工」,無私奉獻與良能付出,堪能稱為『巧奪天工.藝鳴驚人』,個個皆是內湖園區人品典範以及環保之光。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愛的雙手巧編織 善念善心植福田

圖說:慈濟內湖園區「巧藝坊」的成員是來自一群有志一同的志工菩薩,在吳月鶯師姊長期投入及帶動下,廣邀志工菩薩、共植福田,結合各地原本具有各種縫紉工藝專長的志工,在此發揮良能,聞名全球的環保毛毯最後一道工序,都是出自內湖巧藝坊志工們的巧手喔!(慈濟全球資訊網)環保愛地兒專訪內湖巧藝坊吳月鶯師姊,暢談賑災毛毯的由來。位於內湖環保園區內的「巧藝坊」,用愛的雙手,編織成一份愛的力量,用堅持及善念傳達給全世界受苦難、需要幫助的人。

慈濟內湖園區「巧藝坊」的成員是來自一群有志一同的志工菩薩,在吳月鶯師姊長期投入及帶動下,廣邀志工菩薩、共植福田,結合各地原本具有各種縫紉工藝專長的志工,在此發揮良能,聞名全球的環保毛毯最後一道工序,都是出自內湖巧藝坊志工們的巧手喔!

近年來,四大不調,天災人禍頻傳,這時愛心毛毯必須輸出國外、國內,支援賑災,而毛毯並不僅是賑災時才發放,絕大部分是在冬令 (南半球7,8月、北半球11,12月) 發放。內湖園區有許多志工菩薩一起製作毛毯,製作時,毛毯必須裁剪,而剩下的邊緣布料,這些志工菩薩秉持著證嚴法師說的「續物命,造福慧」的精神,利用巧思不浪費,將剩餘毛毯邊,大的回收製成披肩,小的製成小圍巾,還可以製成鞋墊呢!

圖說:夏天裡,鐵皮屋搭建的巧藝坊酷熱不已,其實讓月鶯師姊曾興起打退堂鼓的念頭,每天跟老菩薩們一起處理來自全球賑災需求而製作,日子雖然忙碌,卻充滿了成就與榮譽感。(慈濟全球資訊網)據了解,月鶯師姊與內湖巧藝坊的因緣,始於10多年前,母親上來台北生活後,在一天上市場的時候跟菜販聊起,可以在空閒時去內湖的環保站做環保,母親聽了很感興趣,便邀月鶯一同前去看看。但是媽媽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在一次看完醫生後,兩人便散步到了內湖環保站門口,母親發願身體康復後一定要來做環保,月鶯答應一同前來當個志工母女檔,種下了月鶯師姊跟慈濟的因緣。但是媽媽再也無法實現他的願望,母親辭世了,月鶯師姊的天倫夢碎,為了完成母親遺願,而投入慈濟並承擔起內湖巧藝坊的工作,至今已經13年了。

夏天裡,鐵皮屋搭建的巧藝坊酷熱不已,其實讓月鶯師姊曾興起打退堂鼓的念頭,每天跟老菩薩們一起處理來自全球賑災需求來製作,日子雖然忙碌,卻充滿了成就與榮譽感。月鶯師姊分享,在付出當下,每位志工菩薩的一念心,不管晴天、雨天,都非常堅持參與,每位菩薩的愛心都令人非常感動,大家都像一家人,彼此關心、照顧。夏天沒有冷氣可以使用,常常汗流浹背,但志工菩薩們心念一轉,當成排毒、減重,多補充水分,冬天則寒風刺骨,志工菩薩總是存著歡喜心度過,故然辛苦做的卻是甘之如飴,慈濟家人的關心成為一份溫暖的擁抱。「巧藝志工」,無私奉獻與良能付出,堪能稱為『巧奪天工.藝鳴驚人』,個個皆是內湖園區人品典範以及環保之光。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馬家長環保 Young couples In Malaysia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lesson for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In Kuala Lumpur of Malaysia, many young couples bring their children to recycling stations on holidays so the children can learn to recycle and cherish resources. Meanwhile, at Tzu Chi Pandan Indah Da Ai Kindergarten, a seminar on dengue prevention was held, in which kindergarteners taught their parents ways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dengue fever. 


保護環境是大人與小孩都該學的重要議題,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很多年輕夫婦帶著孩子在假日做資源回收,讓孩子可以學習回收資源以及珍惜資源,同時在班丹英達大愛兒童教育中心,校方也舉辦防疫講座,讓小孩子教導他們的父母防範登革熱的方法。 Read more

極端氣候衍災難 居住環境總體檢


台灣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颱風豪雨頻傳所在,尤其近年來的極端氣候,更引發大規模複合型災害。地質調查所最新發現,全台有864個潛在大規模崩塌區域,其中84個部落,面臨像小林村滅村的威脅。今天的「危機上的台灣」專題,帶您一塊了解您所住的城鄉環境,究竟安不安全。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這裡是高雄的茂林區,在我背後整座山頭,超過80公頃的土地,已經被列為潛在大規模崩塌區。」 

綿延相連的山脈,一旦遇上地震或豪雨,其中這座山,會和兩側的山發生位移錯動,進而形成側溝,一旦側溝嚴重加深,整座山頭可能瞬間崩落,下方的萬山部落,將變成小林村翻版。茂林區居民抵達安全地點那刻,止不住驚恐的淚水。風雨過後,住戶重回家園,卻不知身在危機。 

屏東科技大學水保系副教授 陳天健:「這地方(茂林區)已經很明顯的出現裂縫,這個山體就已經在動了。」 

一夕滅村,政府事後檢討,才發現「小林村」是「潛在大規模崩塌區」。 

國家災防中心洪旱災害防治組長 張志新:「這些地方其實只要再一點豪雨事件,(土石)很容易就往下沖下來,崩下來掩埋了附近的聚落。」 

山頭崩塌,一再發生,被政府列為「潛在大規模崩塌區」,南起屏東的「達來」、「佳暮」和「北巴巷」部落,延伸高雄「茂林」、「萬山」和「竹林」部落,最後到嘉義「茶山」部落。 

2015年6月,「地質調查所」發現全台灣有864個潛在大規模崩塌區,其中84個部落,面臨滅村威脅。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 陳宏宇:「一個小時超過100毫米的雨量,如果持續3個小時,很可能對台灣的整個山坡地,會有很大的衝擊。」 

這一百年來,台灣年雨量值大約在2400毫米,但近年來,暴雨和乾旱輪替,特別明顯。 

國家災防中心洪旱災害防治組長 張志新:「像類似這種極端值,雨量非常大,或者是雨量非常少的部分,其實這是我們擔心的。」 

天候不調,原因除了是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還有太陽黑子導致的地球能量增加。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 劉正彥:「如果它太陽黑子多的時候,它爆炸的機會就增高,地球本身所吸收的能量比較大,所以容易發生所謂的,聖嬰年(機率)會升高。」 

科學研究太陽黑子的興衰周期為100年,但這300年來,太陽黑子沒有衰退,反而增加。大氣圈的能量變異,非人類科技所能挽回,因此,要避免大規模的崩塌傷亡,得靠防災科技的預警。 

中興大學坡地工程研究室助理 何學承:「地下水愈高,會導致我們的邊坡土,愈不穩定,所以我們有效的控制地下水。當我們量測到一個有比較大範圍的滑動,或者是長期性變動的時候,就會通知鄉鎮公所。」 

土石流防災中心科長 尹孝元:「當雨量超過警戒值的時候,我們針對那個地方可能潛在的威脅的民眾,就會進行疏散避難。」 

國家災防中心洪旱災害防治組組長 張志新:「我們如何跟這些災害,共同生活在這樣一個空間,這個是我們未來必須要去發展的課題。」 

台灣脆弱的地體環境,昔日的人定勝天觀念,早已過時,唯有敬畏大自然力量,居安思危,才能度過風雨危機。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李岳為 Read more

大包小包上學去 校園環保回收日


印尼慈濟志工憂莉婭娣,孩子在大菩提學校讀書,也有機會,在學校推廣環保,校長和老師都支持,學生們也身體力行,還有人在其中,找到寶。 


這一天是大菩提學校的環保回收日,同學們從家裡帶來資源做分類,不只如此,還要做整理,寶特瓶要去掉包裝,紙板要割平再回收,讀小五的哈娜,還在裡頭,找到她需要的課本。 

學生 哈娜:「我撿到小學六年級的課本,目前我還念五年級,但我要學自然科學,所以就撿起來。」 

除了從做中體會,慈濟志工也來到學校,和大家分享,如何齋戒護地球,啟發悲心。 

學生 傑生:「昨天我看有人割豬肉,我覺得很心疼,因為豬死掉了。」 

慈濟志工憂莉婭娣,孩子在學校讀書,有機會走入校園,推廣環保,也與學校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慈濟志工 憂莉婭娣:「很開心,因為學生都很熱情,尤其當張建中師兄解釋環保理念,可以看到學生們很專注在聆聽,希望在生活中建立起來。」 

大菩提學校校長 素熙婭娜:「學校會定期舉辦環保活動,所以分類回收將成為第一步,後來也會再與慈濟繼續合作。」 

從小培養珍惜資源的觀念,人人都可以是愛護地球的小尖兵。 


林永光 陳俐媛 周毓發 印尼報導 Read more

環境教師傳大愛 廈門志工感恩行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不只是一家企業,而是一間「社會企業」,解決社會的問題,除了將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外,投資與盈餘全數捐給慈濟基金會。廈門環保志工(左1譚維德/左2許梅李/右3陳寶真)聽完李鼎銘師兄分想,志為掘井人,深耕廈門環保志業。(攝影者:曹書豪)廈門佛事用品展是全球第一佛事展,大愛感恩自2011年10月份,與靜思書軒共同參加第六屆展覽起,5年不輟。廈門本地慈濟志工都會參與協助人文推廣,但限於展期時間有限,往往無法更深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為了進一步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與願景,廈門環保志工於返台參加環境教育師資培育課程剛剛結束,次(14)日,即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除參加濟雨師兄的人文講座外,學習如何在當地推廣環保以及大愛感恩科技。

本次研習會是「2015年慈濟環境教育師資培育第九期研習會」的第二階段課程,9月11日至13日在新北市蘆洲靜思堂進行,來自全臺及大陸華東、華西、閩南地區共九十七位學員參加。在豐富課程當中,其有一堂課是由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分享「大愛感恩科技背後的使命」,希望環保菩薩能更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不只是一家企業,而是一間「社會企業」,解決社會的問題,除了將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外,投資與盈餘全數藉由慈濟來做國內外慈善及社會公益之用。

今天的參訪著重在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及願景,並參訪研發實驗室與低碳概念館。廈門環保志工譚維德分享:「剛開始接觸大愛感恩科技時,以為是在賣環保衣服,我家師姊很會講話,賣了好多大愛的服飾,很有成就感,這是我們剛接觸、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樣子。當時這個現象與許多現在在廈門推廣大愛感恩科技的志工一樣,只知道『大愛感恩科技是慈濟環保志業』,『很多環保織品』,『賣產品就對了』。」

圖說:為了更進一步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使命,廈門區環保志工於環境教育師資培育課程結束14日,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學習如何在當地推廣環保。廈門環保志工勤精進,一大早9點抵達大愛感恩科技一同參加(週一)人文講座,聆聽濟雨師兄分享。(攝影者:曹書豪)其實正如環境教育師資培訓課堂上鼎銘師兄所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哲學跟別人不一樣,是多了『人文』,因此,做環境教育講師除需有專業知識,還需要傳達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的人文意涵;大愛感恩實際上是『藉著有形的環保織品,傳遞環保理念的落實』,無時無刻提醒著消費者與大眾一起『節能減碳』,接引社會大眾共同『守護大地』。

正因為不太了解大愛感恩科技,民眾認為我們在賣東西,也不太敢穿寶特瓶的衣服,認為那是『垃圾』回收做的。許梅李師姊分享,後來慈濟志工自己以身作則、做環保:「只要不是穿著慈濟制服的場合,都穿著大愛感恩環保服飾,漸漸地當地的領導人也開始認同環保,會眾也從一開始不敢穿,到全家都喜歡大愛感恩科技。期待每次廈門佛事展,再也不穿名牌服飾改穿大愛感恩的衣服,默默支持慈濟推動環保,用行動帶動在地居民。」經過這一趟臺灣環保教師課程的洗禮,許梅李更清楚了解環保的重要,且有信心去向民眾推廣慈濟環保與大愛感恩科技,今年更發願承擔任環保教師,將感動化做行動,和更多人分享環保。

圖說:鼎銘師兄分享,6月八仙粉塵爆炸事件造成500位青少年燒燙傷,證嚴上人心繫這群孩子,請大愛感恩科技研發能透氣、冰涼的新型布料製作壓力衣,希望能為他們減輕一點痛苦。(攝影者:曹書豪)環保志工陳寶真也分享:「向別人推廣環保,不是單純的販賣環保產品,首先自己要真正認識與了解,不斷的精進與學習,才能將這份愛傳播出去。藉著這次的來台學習,希望讓推廣志工更有人文,能夠確實的傳遞慈濟環保理念。在廈門每兩週都有大愛感恩科技共修課程,是希望培養『環保人文推廣志工』,透過每年兩次的廈門佛事展,讓我們的志工、民眾更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理念,以及產品背後『保護地球』的愛心,」

最後譚維德表示,很感恩有這樣因緣,藉由這次課程,以及鼎銘師兄的介紹,要把握因緣,把慈濟環保、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多學習,真正感受到大愛感恩的精神理念,將所學帶回廈門,以『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的價值』向當地志工進行培訓,提升人文素養,普遍推廣至廈門環保教育站、各級學校進行環境教育之推動,帶動更多人投入環保,由一而生無量從自己做起。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環境教師傳大愛 廈門志工感恩行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不只是一家企業,而是一間「社會企業」,解決社會的問題,除了將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外,投資與盈餘全數捐給慈濟基金會。廈門環保志工(左1譚維德/左2許梅李/右3陳寶真)聽完李鼎銘師兄分想,志為掘井人,深耕廈門環保志業。(攝影者:曹書豪)廈門佛事用品展是全球第一佛事展,大愛感恩自2011年10月份,與靜思書軒共同參加第六屆展覽起,5年不輟。廈門本地慈濟志工都會參與協助人文推廣,但限於展期時間有限,往往無法更深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為了進一步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與願景,廈門環保志工於返台參加環境教育師資培育課程剛剛結束,次(14)日,即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除參加濟雨師兄的人文講座外,學習如何在當地推廣環保以及大愛感恩科技。

本次研習會是「2015年慈濟環境教育師資培育第九期研習會」的第二階段課程,9月11日至13日在新北市蘆洲靜思堂進行,來自全臺及大陸華東、華西、閩南地區共九十七位學員參加。在豐富課程當中,其有一堂課是由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分享「大愛感恩科技背後的使命」,希望環保菩薩能更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不只是一家企業,而是一間「社會企業」,解決社會的問題,除了將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外,投資與盈餘全數藉由慈濟來做國內外慈善及社會公益之用。

今天的參訪著重在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及願景,並參訪研發實驗室與低碳概念館。廈門環保志工譚維德分享:「剛開始接觸大愛感恩科技時,以為是在賣環保衣服,我家師姊很會講話,賣了好多大愛的服飾,很有成就感,這是我們剛接觸、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樣子。當時這個現象與許多現在在廈門推廣大愛感恩科技的志工一樣,只知道『大愛感恩科技是慈濟環保志業』,『很多環保織品』,『賣產品就對了』。」

圖說:為了更進一步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使命,廈門區環保志工於環境教育師資培育課程結束14日,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學習如何在當地推廣環保。廈門環保志工勤精進,一大早9點抵達大愛感恩科技一同參加(週一)人文講座,聆聽濟雨師兄分享。(攝影者:曹書豪)其實正如環境教育師資培訓課堂上鼎銘師兄所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哲學跟別人不一樣,是多了『人文』,因此,做環境教育講師除需有專業知識,還需要傳達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的人文意涵;大愛感恩實際上是『藉著有形的環保織品,傳遞環保理念的落實』,無時無刻提醒著消費者與大眾一起『節能減碳』,接引社會大眾共同『守護大地』。

正因為不太了解大愛感恩科技,民眾認為我們在賣東西,也不太敢穿寶特瓶的衣服,認為那是『垃圾』回收做的。許梅李師姊分享,後來慈濟志工自己以身作則、做環保:「只要不是穿著慈濟制服的場合,都穿著大愛感恩環保服飾,漸漸地當地的領導人也開始認同環保,會眾也從一開始不敢穿,到全家都喜歡大愛感恩科技。期待每次廈門佛事展,再也不穿名牌服飾改穿大愛感恩的衣服,默默支持慈濟推動環保,用行動帶動在地居民。」經過這一趟臺灣環保教師課程的洗禮,許梅李更清楚了解環保的重要,且有信心去向民眾推廣慈濟環保與大愛感恩科技,今年更發願承擔任環保教師,將感動化做行動,和更多人分享環保。

圖說:鼎銘師兄分享,6月八仙粉塵爆炸事件造成500位青少年燒燙傷,證嚴上人心繫這群孩子,請大愛感恩科技研發能透氣、冰涼的新型布料製作壓力衣,希望能為他們減輕一點痛苦。(攝影者:曹書豪)環保志工陳寶真也分享:「向別人推廣環保,不是單純的販賣環保產品,首先自己要真正認識與了解,不斷的精進與學習,才能將這份愛傳播出去。藉著這次的來台學習,希望讓推廣志工更有人文,能夠確實的傳遞慈濟環保理念。在廈門每兩週都有大愛感恩科技共修課程,是希望培養『環保人文推廣志工』,透過每年兩次的廈門佛事展,讓我們的志工、民眾更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理念,以及產品背後『保護地球』的愛心,」

最後譚維德表示,很感恩有這樣因緣,藉由這次課程,以及鼎銘師兄的介紹,要把握因緣,把慈濟環保、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多學習,真正感受到大愛感恩的精神理念,將所學帶回廈門,以『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的價值』向當地志工進行培訓,提升人文素養,普遍推廣至廈門環保教育站、各級學校進行環境教育之推動,帶動更多人投入環保,由一而生無量從自己做起。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