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2015
週六, 08 八月 2015
佛山順德環保巡禮 身體力行造福慧足
- Article Details
「一切都是好因緣!」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張鑫師兄一行五人,在臺灣桃園慈濟師兄師姊陪伴下,展開7天志業體巡禮,比起大陸,台灣環保回收起步非常早,而海外參訪團都會到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親身體會台灣的環保回收如何做到全世界數一數二、以及如何將環保菩薩的愛心化成賑災毛毯,因此,8月4日台北市第一站便走訪內湖環保站,將環保、分類的寶貴經驗,帶回順德區新開設環保據點。
在參觀完內湖環保站 (清淨在源頭)、科技館、賑災毛毯巧藝坊之後,內湖導覽師兄師姊推介:慈濟環保今日的成果,大愛感恩科技 (環保精質化) 也扮演相當重要角色,於是一行人改變行程,增加前往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低碳概念館參訪。
「順德環保站成立的初衷,是要帶動社區人人愛護地球、做環保,更重要的是啟發人人『心靈環保』。」張鑫師兄分享這趟來臺尋根之旅目的:「因緣殊勝,在中國佛山順德區已經開始啟動了順德環保站,其實在順德經濟繁榮,但是在環保這一塊還是有所欠缺的,所以希望來台灣參訪慈濟志業,把環保方式、理念帶回順德。體悟證嚴上人所說『資源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讓更多人知道,其實資源可以反覆的利用,一個小小的舉動能讓我們的地球慢慢的變健康。」
「價值是用心去體會,而不是用數字去購買那個價值。」張鑫說,尚未瞭解大愛感恩科技時,請購當下,一般常以價格高低/設計好否及需求作為購物時的考量。經由峻翔師兄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每一項產品背後點滴著全臺環保菩薩的愛心,以及有愛心的企業/實業家,如同 證嚴上人所說的:「有形的是有限、有量,無形的才是無限、無量。」不能只看到表面的『價錢』,要更深一層看到背後代表『價值』,請購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再生產品,不僅愛護地球,還可以做善事幫助人,也同時滿足物質上的需求。鼎銘師兄在前一個會議提前結束後立即與師兄姊分享:「回收好,不用更好外,而是以環保置換的概念,大愛感恩科技不鼓勵消費;每年可能要買三件、五件的新衣服,或者買伴手禮時,可以選一件、兩件是具有生命力的綠色產品、又能回饋社會的禮品,大愛感恩科技發起人之一林家和師兄將大愛衫製作有如此多人的愛心注入並銓釋為「法喜服、法喜『福』,除了可以行善、行孝外,還能感受到環保菩薩的愛心/付出。」
張鑫師兄同修曾麗紅師姊歡喜請購大愛感恩科衣服,準備帶回去廣東在分享時穿在身上和親友分享,麗紅師姊說:「今天來參觀大愛科技,真的學到很多,我們可以將大愛科技的環保理念,告訴民眾如何將一支寶特瓶變成身上高雅、簡約的傳薪服飾。請購大愛感恩科技產品,不僅可以做好事、又能做到環保、又能和人分享環保及結善緣,真的是一舉多得。」
因感動而感動,張鑫師兄分享自己加入慈濟因緣:「我們一家都是慈濟會員,我、我太太、我孩子,以及我父母都是慈濟會員,在慈濟裡各有功能,兒子參與經藏演繹、妻子承擔讀書會規劃導讀,自己則承擔人文真善美,每年都響應『竹筒歲月』。」張鑫師兄加入慈濟是緣自「南國書香節」,每年8月第三個星期五為南國書香節開展日,以培養『閱讀風尚』、營造『書香氛圍』,展開一系列圖書展銷、名家講座、嶺南優秀文化展示和文化活動,倡導喜愛閱讀、崇尚知識、感受,讓市民、讀書人在歡慶的文化氛圍中受熏陶,提升閱讀風氣。「第一次沒有機會進去參觀、第二次因緣看到有慈濟的書軒、第三次填寫志工報名表,就開始參加慈濟活動,心中善的種子就這樣慢慢發芽成長。」
剛開始參與慈濟不太了解 證嚴上人告訴我們:「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是甚麼意思。前面半句對一般人來說已經很難了,更別說後面要『感恩』。進入慈濟以後,付出的當下,才發現這是「見苦知福」,上人教我們的,就是在「付出」的當下學習、體悟佛陀教法。
何建成師兄也分享自身參與慈濟的因緣:「其實自己是學科學,科學是講究實際,使用一種機械式的因果論驗證;宗教是一種以主觀邏輯連帶的因果解釋,所以自己對於宗教原先有所排斥,不信仰任何的宗教。但認識慈濟之後,感受到慈濟是實踐力行,講究的是『做』,在做得當下體悟佛法,從『做中學,學中覺』的方式修行,和其他民間信仰有所不同,深深感受到慈濟理念與 上人的法。」
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一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教育大眾共同守愛護地球,為了吸引不同年齡層會眾,創造兩隻人見人愛的吉祥物-大愛狗、感恩貓,必且賦予牠們著「育教於樂」使命,向大家傳遞「環保」與「素食」重要性。彭丹丹師姊深受大愛狗、感恩貓吸引,定期都透過大愛感恩科技官網下載最新桌布、四格漫畫及貼圖,和別人分享:「自己本身很喜歡大愛感恩科技吉祥物-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第一感覺牠們很可愛,第二從四格漫畫中,看著大愛狗、感恩貓在說環保,感覺很意義,以簡淺顯易懂的方式告訴我們愛護地球,很適合大人小孩看。」
藉著有形的產品,傳遞環保人文的理念,接引更多人投入環保;在這個愛心平臺上,大愛感恩科技如同「掘井人」一樣向下掘井掘出活泉,將這股善的循環延續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歐美圓、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週五, 07 八月 2015
志工辛勤為大地 感動土國參訪團
- Article Details
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今天早上帶領土耳其蘇丹加濟市的副市長以及教育局長等人,來到內湖的環保教育站,他們個個都是首次到台灣,參觀環保站,除了好奇,也很感動,因為他們難以置信,一條毛毯,背後來自這麼多人的愛。
將一條條環保毛毯依序摺疊整齊,車線的地方還用剪刀修邊,讓層層疊疊的毛毯看起來更加俐落。他們來自土耳其,第一次到台灣, 看到慈濟志工對環保的無私奉獻,非常感動。
土耳其蘇丹加濟市教育局長 迪米爾:「老菩薩來這邊當環保志工,來度過他們快樂的時光,真的是太棒了,我走過世界五十個國家,我從來沒有看到這樣的情況。」
敘利亞大學教授 主麻:「穿起來很熱,但我知道,這個熱來自各位的愛心,還有各位的熱情。」
能有機會到環保教育站一探究竟,是因為慈濟志工胡光中的牽引。胡光中是慈濟在土耳其的第一位志工,他跟他的太太周如意,一年多來結合當地志工,幫助孩童就學以及關懷敘利亞難民。
慈濟志工 胡光中:「任何人都會(願意幫忙),只要在那個環境之下,看到這樣子的事情(戰亂)發生,都希望能夠盡一點力量,我們最重要有好多志工在幫我們,這些志工自己也是難民,可是他們願意付出。」
戰亂無情,人民有愛,胡光中回到土耳其,將結合政府部門,持續幫助這群因為內戰無法就學的敘利亞孩童,實現孩子上學的夢想。
彭淑珮 李明華 台北報導
Read more大愛同心圓夢 感恩有志同行
- Article Details
「…也許你我故事不一樣,卻都在這被愛被療傷。這裡是談心歌唱,陽光眷戀的地方。一個人一點微薄力量,一條心圓了遙遠夢想,多盡力就能點亮,多難的願望。…」2015年北區慈青暑期社區營國中梯在圓緣手語聲中,兩天營隊即將結束,學員上台分享自己的心從青澀到甘甜的過程,直接、真誠、不做作,最重要的是『充滿感動』。
這一代青少年,由於課業負擔及升學壓力,生活過得無比的緊張,而青少年時期精力旺盛,更需要適當的休閒活動,將壓力適度宣洩。然而,時下青少年平時除了正規學校教育外,最常從事的活動,不外乎看電視和上網。科技發達,電子、3C產品對現代青少年有非常大的影響,如果沒有師長的引導,以帶給青少年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任由不當的媒體資訊誤導、或坐困科技宅保,將會帶來人際冷漠或偏激少年。
擁有共同的理念與人生方向的各大專院校學生,組成了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慈青),堅持走入人群、付出自我,除了希望成為校園中的一股清流,也希望創造社會希望。寒暑假期,慈青夥伴犧牲自己玩樂時間、結合相鄰地區的慈青夥伴們,用營隊的方式,走入社區接引國中、高中年輕學子,期待透過精彩的課程規劃和體驗活動,培養學員科學精神和思考邏輯,去探索觀察以及學習人文關懷,讓青少年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短短兩天裡,『見苦知福』讓學員從影片中,從看見苦難、體會自己身處的環境是很幸福的,學習用感恩的心面對一切人事物。營隊課務、就讀耕莘之張詞涵,特別邀請平時與慈青互動熟稔的大愛感恩科技,以闖關活動方式,引導學員了解如何將回收物再利用,變成有用的東西,培養與大自然共生息、感恩尊重的心。為此,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師伯準備了用環保站回收物資製作的釣寶特瓶、扇子、靜思語蛋等三個關的道具,加上人氣王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吉祥物,讓板橋園區盛夏午後,這一群年輕學子們,育教於歡樂之中。透過團康遊戲,讓學員們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學習與他人相處、建立正向的人際關係,拉近與夥伴彼此間的距離。
本次營隊,除了慈青工作人員事前準備用心、分工合作令人讚歎,相信經由他們的帶動,實實在在增進學員們對於環境的了解,並能將環保落實在生活中,以及學習到與他人相處的能力,並培養勇於創新與冒險並學以致用的軟實力,將來必能成為一位有志一同、新時代好青年。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新北市板橋區報導
Read more亞太國際論壇登場 學者分析優勢
- Article Details
ISAP永續亞太地區國際論譠會議,在日本橫濱舉行,尋求學術和民間團體的意見,為年底,聯合國全球氣候協議,做暖身,全球知名的永續發展學者薩克斯,也出席這場會議,強調亞太國家如果能合作成立聯盟,不只是經濟上,在氣候問題,也會是最強而有力的組織。
全球暖化的問題,日趨嚴重,聯合國在年底,巴黎氣候大會上,將要設法達成一個積極且有效力的永續發展協議,七月底,永續亞太地區國際論譠會議在橫濱舉行,廣邀學術專家和民間團體,收集意見,提前暖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研所長 薩克斯:「假如你看由中國、日本、韓國,這三個國家經濟結合起來的規模,這是現在全球最大的經濟組合,大過美國經濟,大過歐盟有更多專利。」
永續發展學者薩克斯教授,十分看好亞太地區的優勢,不單是經濟,結合科技,更能有效減緩全球暖化。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研所長 薩克斯:「要做到這樣,我們能源系統必須有重大改變,在短期內其實只有約40或50年,從化石燃料轉換成,低碳或是零碳能源。」
會議中,也宣布聯合國永續發展方案日本網絡,SDSN成立,歡迎有志之士,提出更有力的執行方案和分享,為永續的未來而努力。
鄒裕儒 真善美志工 日本報導 Read more
七旬嬤茹苦含辛 獨自養育14孩子
- Article Details
73歲,在台灣、也許是個含飴弄孫的年紀,但是在南非、這位老奶奶「瑪莉塔」,她卻靠著微薄的養老金,辛苦養育14個孩子,其中有好幾位甚至是毫無血緣關係的孤兒。這個故事發生在南非的「札卡納」貧民區,透過當地警方通報,慈濟人得知了這個消息、趕來探望。(7/23)
一進入南非的「札卡納社區」,映入眼簾的,盡是鐵絲網。
鐵絲網代表的是治安隱憂,以及永無止境的貧困蕭條。
這一天,南非的慈濟人,在警方的帶領下,來到了73歲的長者「瑪莉塔」家中。
志工除了帶來大米與毯子,也準備了許多玩具,因為這位老奶奶,獨自養育了14個孩子。奶奶說、有的是自己的孫女,有的是別人遺棄的孤兒。
長者 瑪莉塔:「我這孩子 四處去跟人講我的情況, 甚至還跟警察與慈濟說。」
孩子的一句話讓大家勞師動眾,「瑪莉塔」不忍責備,因為這個15口之家,實在太過簡陋。這個由磚頭和鐵皮拼湊起來的屋子,不但屋頂會漏水,房間狹小、家具也破爛不堪。
瑪莉塔的女兒 彭吉列:「(妳睡哪) 我睡這 這是我的床, (這妳的床) 是的。」
長者 瑪莉塔:「我想謝謝慈濟人和警察, 我現在只求別再下大雨就好, 謝謝警察 謝謝你們大家。」
慈濟人送來物資的同時,也緩和了民間原本緊繃的警民關係。
慈濟志工 鄭愛寶:「這是警察局長喔。」
慈濟志工 慈蒂:「我要謝謝警察, 讓我們知道奶奶的處境 (是), 以前 我們視警察如敵人 (是), 但是現在 我們要維護敬愛警察。」
八月南非嚴冬,卻見證了人間溫暖。
長者 瑪莉塔:「喔 非常謝謝你們 謝謝。」
侯其霖南非報導 Read more
產業轉型高質化 低碳綠能新契機
- Article Details
高雄氣爆災難之後,石化業的汙染和風險,浮上檯面,政府和民間高度關切,在高雄占地四百公頃的中油煉油總廠,即將在今年年底面離遷廠命運,石化廠區愈來愈少。而近年來,隨著在美國和中國大陸等地區「頁岩氣」開採技術的崛起 ,台灣石化業的競爭力,雪上加霜。台灣石化工業,曾經締造經濟奇蹟,是重要的民生工業,但現在成了黃昏工業嗎?今天的「石化危機解密」專題,就要探討石化業是否能「化危機為轉機」,轉型為「高質化、低汙染」的產業。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這裡是中油綠能研究所的,藻培養槽,這些綠色液體裡面,含有大量的微藻,而乾燥後的藻體,含有30%的油脂。」
中油綠能科技研究所研究員 余宗賢:「我們希望能萃取它裡面的油脂,來當作生質柴油。」
用「綠能」代替「化石原料」,只占全球能源供應量的微乎其微。
中油煉製事業部執行長 李順欽:「發展綠色的產業,綠能的產業,這邊就是說,逐漸擺脫化石產業。」
中油綠能研究所,面積數百坪,相較於坐落的「高雄煉油廠」來說,冰山一角,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廠區,還在用傳統的輕油裂解方式,製造石化產品。
屏東縣環保局長 魯台營:「我們有很多的石化業,都還是在中低階,我們的這些工廠,它的設備各方面,就要開始改變。」
石化業如何改變?高雄氣爆後,成了全民焦點。
1990年,政府興建「高雄煉油廠」,當時承諾25年後遷廠。換句話說,中油總廠「高雄煉油廠」180公頃廠房,加上220公頃行政區,即將在今年年底,走入歷史。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 王敏玲:「即使它(高雄煉油廠)有關廠,在它的東邊,大社石化工業區,一樣是也非常多的石化管束,行經我們的市區。」
氣爆後一年,石化產業承受輿論撻伐,也遭到國外「頁岩氣」工業的大幅衝擊。
「頁岩氣」位於地表1300公尺處,以「甲烷」為主要成分,可替代石油和天然氣,早期開採不易,但近年來,美國、歐洲和中國大陸,技術進步,大量開採。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教授 沈建全:「由頁岩氣去直接合成乙烯跟丙烯的話,它的成本,只有我們由輕油裂解成乙烯和丙烯的1/4(成本)。」
台灣沒有頁岩氣礦產,無法競爭,只能依照老方法,向國外進口原油,但進料成本比「頁岩氣」高出2~4倍。
中油煉製事業部執行長 李順欽:「以後我們要發展的,不是用噸計價的,我們是要發展用公斤,甚至用公克計價的。」
台灣人生產的石化產品,七成出口,國內需求量只有30%,現有的石化規模,需要擴張?還是縮減?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教授 沈建全:「放棄石化工業,會不會對台灣衝擊呢,不會,它反而會(刺激)我們進口塑膠粒,它的成本只有不到一半,在那邊(國外)用頁岩氣合成的塑膠粒,來台灣這邊做的話,它成本反而降低。」
學者認為,中央和地方政府應該輔導石化業,轉型為「低汙染、高質化」產業。
屏東縣環保局長 魯台營:「我們技術,都還沒有真正的跟得上的時候,這個要填海造陸,所謂的石化專區,是不是重新再思考。」
石化專區有三個預定地,分別是大林蒲、南星計畫區和第三港區,但爭議不斷,延宕多年,目前還是「空中樓閣」。
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 李茂榮:「如果說台灣這邊石化業,能夠增加一個高附加價值的,再來就是說,轉向綠能環境相關的產業,原料產品的時候,等於是目前是一個危機,馬上可以轉成一個轉機。」
工安意外、環境汙染、頁岩氣衝擊,曾經帶動經濟起飛的石化工業,滿載台灣人的愛恨情仇,究竟退場?還是轉型?牽動著台灣土地上,每個人的未來。
Read more
大幸福陳美吟 生活簡單就幸福
- Article Details
心富大幸福,要來看高雄的陳美吟,擔任環保幹事超過十年,先前她跟先生開公司,從店門口就在替人回收,現在原本載貨的小貨車,卻怎樣也不能賣,因為現在他們要開著這台貨車鑽大街小巷回收,陳美吟體會到,生活越簡單,就是幸福,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慈濟志工 陳美吟:「(要去哪裡?)要去做回收了,要去載回收了。(要去幾個點呢?)四個點。要直走啦。我們兩位今年61歲,以前是做辦公家具的生意。那時候,因為生意就慢慢不是很好做,所以那就有空檔的時間去做志工。師伯想把(貨車)賣掉,把這部車賣掉,我就說那賣掉,那我們以後慈濟要到小巷子回收就會不方便,乾脆留下來。你好,我是慈濟回收。回收就是本來會在(家)門口做,人家會誤會說,生意不好,是不是現在改行做回收。這個塑膠塑膠。我們會跟他解釋說,我們現在是做慈濟的志工,講了幾次他們就知道了。這樣子倒下去,下次我們要做的時候就比較省時間,不用一個一個搬。做回收,好像是自己的本分事這樣子,做起來好像滿快樂的,好像在鍛鍊身體。」
慈濟志工 卓正吉:「做環保,我覺得這東西可以再利用,讓我們感覺,在生活上很惜福,不會把它浪費掉,越做越好。
慈濟志工 陳美吟:「(師姑,為什麼妳早上來,下午也要來?)下午是要分類啊,早上是載環保。嗨,師姊好。以前我個性比較急,現在..很急啦,就是想到什麼,就是一定要去做。做完環保以後,就知道什麼需要快,什麼需要慢一點再處理。人生的幸福,就是生活簡單,這樣就覺得很知足,知足就很幸福。」 Read more
失去愛子之痛 感受志工愛心關懷
- Article Details
苗栗慈濟志工范阿正,今年75歲,五年前最疼愛的大兒子,因為癌症往生,他的人生幾乎完全崩潰,無法再走下去,當時慈濟志工接引了他,關懷陪伴在他身邊,帶著他來參加讀書會,做環保,出坡,漸漸的他走出喪子之痛,把思念兒子的心念轉換,現在他把一個為人父親的愛,給了慈濟其他年紀比較輕的志工,他和年輕師兄的感情很好,就像父子,阿正師兄說,現在他把兒子放在心裡面,把心力全投入慈濟,不再孤獨的過父親節,而是有了更多孩子的父親節。
慈濟志工 范阿正:「偷偷想他一切,因為我們的田園他願意接手,接手 所以跟他特別好,他一向很可愛啊,長得胖胖的 ,我們時常跟他說,你要加油,爸爸我可不可以不加油,我可不可以不加油 。」
阿正師伯說,要不是接受採訪,他已經好幾年沒有拿出這些出遊的照片,五年前和他感情最好的大兒子因病過世,將近兩年的時間他的生命好像失去了意義,直到他認識了這一群人。
慈濟志工 范阿正:「你看 這個蟲這麼多 沒有藥 蟲就不會死 對對對。」慈濟志工 劉數妹:「面有愁容 一看就知道有心事 ,經過一段時間的話 我們就知道,他有法入心,整個精神,面貌都改變都不一樣 。」
七十五歲的阿正師伯,背起十幾公斤的割草機絲毫不費力,越做越開心
慈濟志工 范阿正:「心情很愉快 把煩惱除掉了嗎 對對對 除煩惱 。他常常在想,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夠讓他走出喪子之痛,答案就是無私的愛和關懷。」
慈濟志工 張煥奇:「我們就透過組隊 讀書會,接引他進來接觸上人的法,像出坡,除草,做環保盡量約他走出來 。」
慈濟志工 范阿正:「多了好多 好像自己兒子也好,朋友也好,年輕的像我兒子一樣。」
沒錯,就像是兒子一樣,阿正師伯在這裡,感受到真心的關懷,也從證嚴上人的法中,明了生命的無常,這些年他和太太一起做慈濟,他要實現對兒子的承諾, 要好好保重,要好好的活下去。
江麗君 歐陽光輝 苗栗報導 Read more
一次性塑膠袋Bye! 超市改用紙袋
- Article Details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images/right.gif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images/right.gif

塑膠袋雖然方便,但是不環保,許多國家陸續推動法案,希望能減少塑膠袋使用。美國第三大城芝加哥宣布,八月一號開始,大型連鎖店,禁用塑膠袋 。
資料來源:大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