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31 八月 2015
搖籃設計零廢棄 永續物質續物命
- Article Details
環保署十幾年來依序推動了「資源循環零廢棄」6R:垃圾減量 (Reduction)、重複使用 (Reuse)、物料回收 (Recycling)、能源回收 (Energy Recovery)、新生土地 (Land Reclamation) 及改變設計 (Redesign),為了積極落實源頭減量政策、並強化國內廢棄資源管理、鼓勵社會大眾重視產品原投綠色設計及生產,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辦理2015「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大愛感恩科技「守護保健樂活系列」在四十多件參選作品當中,榮獲社會組優等獎。於8月28日2015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頒獎典禮上,由設計部廖惠玲資深設計師代表出席,從環保署長魏國彥手中接下獎盃。
在追求生態效益的前提下,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遵循「消除廢棄物的觀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管理」及「創造多樣性」,三大原則,以實現生物循環和工業循環。所以,搖籃到搖籃評估現有產品及製程,以無毒原料及潔淨能源、節水的製程取代對環境有害、耗能、耗水的原料及製程,並妥善規劃回收管道,使產品供應鏈、產品本身及回收再利用方式皆對環境友善。
大愛感恩科技廖惠玲表示,到環保站看到許多環保老菩薩因舊傷或隨年齡增長所造成關節退化,長時間久站、坐著或行走,所引發膝蓋的不適,為了讓環保老菩薩能減輕疼痛,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研發「守護保健樂活系列」來保護他們的關節。
「守護保健樂活系列」材質是利用大愛紗、萊卡超彈性纖維及遠紅外線負離子紗線來製作肘套、膝套及腳踝套,具有保暖的效果、幫助關節穩定、加強支撐力;吸濕排汗纖維,可保持衣著與身體的乾爽舒適,在平常健走、運動或穿戴之時,都不會感覺到不適的問題。原料部分則以省水、不後染為目標,採用寶特瓶原色,以透明瓶生產白紗、綠瓶生產綠紗、雜色瓶生產大地色紗。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長魏國彥表示,台灣有第七個R,「Relationship」意思是關係,台灣的環保志工非常投入在這樣的工作,我們不只注意到環保志工們擁有六個R之外,還把人際關係給建立起來,包括家庭及社區等。從源頭設計改變起,亦即從產品設計階段就仔細構想產品結局,讓物質得以不斷循環於生態或工業迴圈,同時也減少地球資源的消耗。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搖籃設計零廢棄 永續物質續物命
- Article Details
環保署十幾年來依序推動了「資源循環零廢棄」6R:垃圾減量 (Reduction)、重複使用 (Reuse)、物料回收 (Recycling)、能源回收 (Energy Recovery)、新生土地 (Land Reclamation) 及改變設計 (Redesign),為了積極落實源頭減量政策、並強化國內廢棄資源管理、鼓勵社會大眾重視產品原投綠色設計及生產,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辦理2015「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大愛感恩科技「守護保健樂活系列」在四十多件參選作品當中,榮獲社會組優等獎。於8月28日2015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頒獎典禮上,由設計部廖惠玲資深設計師代表出席,從環保署長魏國彥手中接下獎盃。
在追求生態效益的前提下,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遵循「消除廢棄物的觀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管理」及「創造多樣性」,三大原則,以實現生物循環和工業循環。所以,搖籃到搖籃評估現有產品及製程,以無毒原料及潔淨能源、節水的製程取代對環境有害、耗能、耗水的原料及製程,並妥善規劃回收管道,使產品供應鏈、產品本身及回收再利用方式皆對環境友善。
大愛感恩科技廖惠玲表示,到環保站看到許多環保老菩薩因舊傷或隨年齡增長所造成關節退化,長時間久站、坐著或行走,所引發膝蓋的不適,為了讓環保老菩薩能減輕疼痛,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研發「守護保健樂活系列」來保護他們的關節。
「守護保健樂活系列」材質是利用大愛紗、萊卡超彈性纖維及遠紅外線負離子紗線來製作肘套、膝套及腳踝套,具有保暖的效果、幫助關節穩定、加強支撐力;吸濕排汗纖維,可保持衣著與身體的乾爽舒適,在平常健走、運動或穿戴之時,都不會感覺到不適的問題。原料部分則以省水、不後染為目標,採用寶特瓶原色,以透明瓶生產白紗、綠瓶生產綠紗、雜色瓶生產大地色紗。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長魏國彥表示,台灣有第七個R,「Relationship」意思是關係,台灣的環保志工非常投入在這樣的工作,我們不只注意到環保志工們擁有六個R之外,還把人際關係給建立起來,包括家庭及社區等。從源頭設計改變起,亦即從產品設計階段就仔細構想產品結局,讓物質得以不斷循環於生態或工業迴圈,同時也減少地球資源的消耗。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得獎】2015年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社會組優等獎
- Article Details
環保署十幾年來依序推動了「資源循環零廢棄」6R:垃圾減量 (Reduction)、重複使用 (Reuse)、物料回收 (Recycling)、能源回收 (Energy Recovery)、新生土地 (Land Reclamation) 及改變設計 (Redesign),為了積極落實源頭減量政策、並強化國內廢棄資源管理、鼓勵社會大眾重視產品原投綠色設計及生產,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辦理2015「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大愛感恩科技「守護保健樂活系列」在四十多件參選作品當中,榮獲社會組優等獎。於8月28日2015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頒獎典禮上,由設計部廖惠玲資深設計師代表出席,從環保署長魏國彥手中接下獎盃。
在追求生態效益的前提下,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遵循「消除廢棄物的觀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管理」及「創造多樣性」,三大原則,以實現生物循環和工業循環。所以,搖籃到搖籃評估現有產品及製程,以無毒原料及潔淨能源、節水的製程取代對環境有害、耗能、耗水的原料及製程,並妥善規劃回收管道,使產品供應鏈、產品本身及回收再利用方式皆對環境友善。
大愛感恩科技廖惠玲表示,到環保站看到許多環保老菩薩因舊傷或隨年齡增長所造成關節退化,長時間久站、坐著或行走,所引發膝蓋的不適,為了讓環保老菩薩能減輕疼痛,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研發「守護保健樂活系列」來保護他們的關節。
「守護保健樂活系列」材質是利用大愛紗、萊卡超彈性纖維及遠紅外線負離子紗線來製作肘套、膝套及腳踝套,具有保暖的效果、幫助關節穩定、加強支撐力;吸濕排汗纖維,可保持衣著與身體的乾爽舒適,在平常健走、運動或穿戴之時,都不會感覺到不適的問題。原料部分則以省水、不後染為目標,採用寶特瓶原色,以透明瓶生產白紗、綠瓶生產綠紗、雜色瓶生產大地色紗。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長魏國彥表示,台灣有第七個R,「Relationship」意思是關係,台灣的環保志工非常投入在這樣的工作,我們不只注意到環保志工們擁有六個R之外,還把人際關係給建立起來,包括家庭及社區等。從源頭設計改變起,亦即從產品設計階段就仔細構想產品結局,讓物質得以不斷循環於生態或工業迴圈,同時也減少地球資源的消耗。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2015 Cradle to Cradle (C2C) Product Innovation Design Award
- Article Details
環保署十幾年來依序推動了「資源循環零廢棄」6R:垃圾減量 (Reduction)、重複使用 (Reuse)、物料回收 (Recycling)、能源回收 (Energy Recovery)、新生土地 (Land Reclamation) 及改變設計 (Redesign),為了積極落實源頭減量政策、並強化國內廢棄資源管理、鼓勵社會大眾重視產品原投綠色設計及生產,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辦理2015「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大愛感恩科技「守護保健樂活系列」在四十多件參選作品當中,榮獲社會組優等獎。於8月28日2015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頒獎典禮上,由設計部廖惠玲資深設計師代表出席,從環保署長魏國彥手中接下獎盃。
在追求生態效益的前提下,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遵循「消除廢棄物的觀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管理」及「創造多樣性」,三大原則,以實現生物循環和工業循環。所以,搖籃到搖籃評估現有產品及製程,以無毒原料及潔淨能源、節水的製程取代對環境有害、耗能、耗水的原料及製程,並妥善規劃回收管道,使產品供應鏈、產品本身及回收再利用方式皆對環境友善。
大愛感恩科技廖惠玲表示,到環保站看到許多環保老菩薩因舊傷或隨年齡增長所造成關節退化,長時間久站、坐著或行走,所引發膝蓋的不適,為了讓環保老菩薩能減輕疼痛,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研發「守護保健樂活系列」來保護他們的關節。
「守護保健樂活系列」材質是利用大愛紗、萊卡超彈性纖維及遠紅外線負離子紗線來製作肘套、膝套及腳踝套,具有保暖的效果、幫助關節穩定、加強支撐力;吸濕排汗纖維,可保持衣著與身體的乾爽舒適,在平常健走、運動或穿戴之時,都不會感覺到不適的問題。原料部分則以省水、不後染為目標,採用寶特瓶原色,以透明瓶生產白紗、綠瓶生產綠紗、雜色瓶生產大地色紗。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長魏國彥表示,台灣有第七個R,「Relationship」意思是關係,台灣的環保志工非常投入在這樣的工作,我們不只注意到環保志工們擁有六個R之外,還把人際關係給建立起來,包括家庭及社區等。從源頭設計改變起,亦即從產品設計階段就仔細構想產品結局,讓物質得以不斷循環於生態或工業迴圈,同時也減少地球資源的消耗。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2015,08/31 台南慈誠委員環保幹事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8月31日(日) 14:30~16: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環保織品愛地球 背後價值感動人


挑戰親手種盆栽 綠化環境樂趣多
- Article Details
台中市大甲區的慈濟志工長期深耕社區有成,獲得里長民眾支持,這次七月吉祥月祈福會活動,跟往年很不一樣,邀約里長自己舉辦,帶入慈濟人文,教導民眾種植盆栽,綠化環境救地球,民眾響應熱烈,許多里再加場,里長感謝慈濟志工平時的付出與協助,也讓社區民眾知道,其實慈濟志工就在身邊。
在社區活動中心舉辦的祈福會,慈濟志工準備了小盆栽,裡頭裝滿土壤,許多阿公阿嬤因為很久沒有自己動手種盆栽,種子要怎麼種,一時手忙腳亂。
志工推廣綠化環境的意義,如果大家在家裡,能多種植一些植物,對環境一定會有幫助。
文武里長 葉淑惠:「現在地球暖化教育下一代,自己的環境自己救,節能減碳的時代,教育他們對樹木的認知。」
現場展示許多志工之前就種植的盆栽,綠意盎然,非常漂亮,增加民眾的自信心,往年大甲地區舉辦祈福會,都只透過志工邀約,參與的人數有限,這一次很不一樣,大甲地區20個里的里長,自己在社區舉辦,參加的民眾很踴躍。
慈濟志工 周玉霜:「由他們來普遍邀約,把整個良好良善普度的觀念帶到社區去。」
奉化里長 白見發:「種植這樣的樹木,大家讚聲不斷,感謝慈濟功德會給我們這樣的機會。」
到目前為止,已經確認會有22場祈福會,因為民眾反應熱烈,場次還在陸續增加,透過一場一場祈福會,讓民眾感受慈濟人文,了解七月吉祥月,正信正念的觀念。
江麗君 廖學信 王偉仁 古性傑 台中綜合報導 Read more
印尼慈青作環保酵素 環保手工藝品
- Article Details
印尼慈青,每年都透過三天的營隊課程,精進自己。今年總共有190位來自各地的年輕學生參加,在資深志工的引導下,年輕人體會人生最重要的兩件事,行善和行孝。
2015年印尼慈青營,在雅加達靜思堂舉行,190位來自印尼各地的大學生,齊聚一堂,今年營隊主題「時間是無價之寶」,透過課程,鼓勵大家把握時間做善事。
巴查查蘭大學學生 哲偉:「我覺得慈濟的營隊,課程內容很多樣、很活潑,對我們年輕人很有幫助,教導我們怎麼去幫助別人,從今天之後我要多參加慈濟
這次營隊,課程分三天進行,許多人曾接受過慈濟助學,如今也想要回饋。
慈育大學學生 德迪:「我之前有接受過慈濟的助學金,很認同慈濟不分宗教的助人理念,在慈青營中我認識很多新朋友,他們跟我分享了好多事情,以後我也要多跟志工去幫助人。」
除了靜態分享,志工也安排學員親手製作環保酵素,和手工藝品,讓年輕人從生活中,懂得延續物命的可貴。
慈濟助學生 艾迪:「我在宿舍就落實節電省水,然後也做小型的資源分類,寶特瓶、塑膠那些,我都會回收,考試用的紙張,我也重複使用。」
把握時間,不僅要行善,更要及時行孝,學員們拿起紙筆,寫下對父母親的感恩。
慈濟助學生 法達:「媽媽、弟弟、妹妹,我現在向你們道歉,過去我時常惹您們生氣,現在要感謝媽媽對我的疼愛,我愛您。」
把握年輕時光,慈青們,合心立願,走在慈濟道上,他們步伐也會更堅定。
印尼報導 Read more
馬來西亞吉祥月 吉打素椰漿飯
- Article Details
農曆七月,馬來西亞民眾也有普渡的習慣,燒紙錢、殺生祭祀成為表達虔誠與否的關鍵。慈濟志工多年來在各地宣導正確的宗教觀,今年也不例外,他們傳達出與眾生和平共存、將普渡花費轉而幫助窮苦人家的想法,希望獲得大眾的認同。
這是馬來西亞大山腳,最著名的「鬼王」大仕爺,每年農曆七月都會吸引大批民眾來膜拜。
灑出漫天紙錢、火越燒越旺,直到最後神像不支倒地。這是當地的民間信仰之一。信仰無罪、但卻豪擲了大量的金錢,且造成空氣汙染。
慈濟志工今年也在社區舉辦七月祈福活動,再一次向民眾傳達正確的宗教觀。
證嚴上人開示:「要智慧,不要燒金紙,你燒了金紙,真的都是這種的二氧化碳。」
民眾 陳佩絲:「那個,金紙是嗎,其實真的是很汙染空氣,所以能的話,真的是呼籲大家,不要再燒這些金紙。」
在「峇株巴轄」的慈濟聯絡處,志工則帶領大眾虔誠禮拜「地藏菩薩本願經」,讓所有人靜下心來、明白世間的道理,並且記得及時行孝。
證嚴上人開示:「懺愧過去,我們從現在開始,我們要發願,發願來消滅掉那些障礙。」
慈濟志工 王汶峰:「好險我的,我比人家幸運是我的父母都還在,所以現在趕快孝順 還來得及。」
一盤盤素食的「素椰漿飯」,一推出就被拿光,吉打的慈濟「日得拉環保站」,在農曆七月主打不殺生、護生的觀念。
民眾 許杞霜:「雖然很多家庭不能改變吃素的生活,可是可以從我們這一輩做起。」
淡邊的慈濟人,更是用心搬來蔬果,向大眾介紹素食的好處。
民眾 莊雪香:「(以前)買肉回來處理的時候,我都覺得很有罪惡感,為什麼又殺那些動物了,只會希望身邊多一點吃素的地方。」
七月吉祥月,放下紙錢與殺生,每個人都可以過得如此自在。
綜合報導 Read more
週日, 30 八月 2015
黑珍珠內修外行 傳法脈不畏艱苦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在非洲,腳步踏上七個國家,其中有一群道地南非慈濟志工,他們的用心付出。他們組成國際志工團隊,每一趟奔波,您無法想像,例如從南非到波札那,就要上千公里遠。而舉近的來說,他們要從各自家裡去集會場所,卻可能連車資都付出不來,但沒有錢不代表不能做幫助別人的事。今天志工早會,證嚴上人再度讚揚這群黑珍珠,發光發亮,在非洲帶動起愛心。
人間故事 ,不離愛不離苦。
證嚴上人開示:「苦、無常,是無法抗拒的,可是愛心的勉勵,人人互動的啟發,要帶(動)起愛心來。」
愛心,在南非。慈濟冬令發放,在治安死角的鐵皮屋貧民區。
還有在這群聞法說法傳法的黑珍珠身上。他們過馬路,走得有稜有角。把對慈濟的理解,深入淺出。志工形象,由內而外。
南非慈濟志工 慮度:「如果沒有錢能搭車去開會的場所,就用走路的,所以有人走三十分鐘或一個小時,即使外頭在下雨,即使我們沒有錢,因為我們喜歡做幫助別人的事情,所以即使沒有錢去集會所,我們就用走路的。」
南非慈濟志工 慈蒂:「我年紀已經很大了,我沒有肺結核,也沒有糖尿病,因為我不吃肉了。」
證嚴上人開示:「你想她們多守規矩,法多入心,她可以談天說地,說慈濟,播種子,這都是很令我感動的事。」
這談的天,說的地,已擴展到非洲波札那。無處不在,無國不去。他們的生活,依然窮困,但是,心在發光。
證嚴上人開示:「粒粒黑珍珠,都可以發光發亮。」 Read more
民權國中新生訓練 志工宣導蔬食
- Article Details
台北市民權國中舉辦新生訓練,邀請慈濟志工前往宣導蔬食觀念,志工準備可口的蔬食便當,透過影片,說明少吃肉,不只是身體健康,大地也會更有活力。
民權國中新生訓練活動,中午這一餐,由慈濟志工招待,滿滿蔬菜加上豆皮,色香味具全,還有好看的影片,說明,為何要少吃肉。
慈濟志工:「做我們的體內環保,我們可以培養慈悲心的時候,我們也做到心靈環保,為什麼,因為我們看到這麼可愛的小動物,我們不忍心去殺牠。」
不只是讓學生聽,也透過問答,讓他們說,鼓勵多吃青菜,受益的不只是自己,更是大地。
北市民權國中學生 邱羿涵:「知道如果再吃過多的肉食下去,所有植物可能滅絕,而今天吃到那些素食的時候,非常開心,因為可以保護更多動物與食物,我希望可以繼續吃下去。」
學校主動邀約志工來說明,認同茹素的好處,也決定要推動蔬食日。
北市民權國中學務主任 吳政庭:「學校每一個月都會有規畫,所謂蔬食日,透過多吃青菜,從青菜裡面獲取最天然營養,其實對學生,青春期孩子的幫助也最大。」
吃得營養,也培養慈悲心,踏入國中的新生活,也先種下善的種子,
真善美志工 鄭博仁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環保教室解疑惑 塑膠袋可回收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大學台南社教推廣中心在文化中心辦成果展,60多種的課程都有學員開心分享「活到老學到老」的收穫,還設攤位把環境教育推廣出去,就讀自然保育環境工程系的陳敬中,自認平時在家回收分類做得很徹底,卻一直找不到回收塑膠袋的管道,巧遇慈濟環保宣導,讓他和家人的出遊更有意義!
悠揚輕柔的音樂,讓來到台南文化中心的民眾,忍不住放慢腳步。原來是慈濟大學台南社教中心舉辦成果展。
慈濟志工 林紘臆:「有靜態的展覽之外,還有動態的演出。」
社教課程豐富一共有六十多種,學員將學習的成果在戶外呈現與民眾分享,現場還有花道體驗。更特別的是,志工也把環保教室搬到這裡來。
這位民眾陪家人出遊,才發現慈濟有回收塑膠袋。
民眾 陳敬中:「塑膠袋 我有聽說可以回收,但是我一直找不到管道回收,透過今天的這個展覽會,初步了解到,慈濟有做這方面的回收。」
二胡演奏登場,不少學員頭髮花白,活到老學到老的喜悅,隨著旋律傳送。
二胡班學員:「讓我的生活規畫,退休生活很充實。」
成果展持續到晚上,民眾依舊捨不得離開,拿起相機,留下感動的瞬間,彼此的心也在這裡連結。
胡玉蘭 洪淑真 王淑樺 黃志中 真善美志工-台南報導 Read more
照顧妹妹一輩子 環保之心思回饋
- Article Details
心富大幸福,這是一對腦麻兄姊的人生故事。花蓮銅門部落,太魯閣族原住民「陳國光」,他從小罹患腦性麻痺,行動不便,但他可以扛五個小時的水管走山路,去幫部落接山泉水,而照顧妹妹,更是他一輩子的責任。兄妹倆都是慈濟照顧的對象,志工輕輕一句,他重重的聽在心上,從此,踏上環保路,也因為身體關係,做一趟環保,全身汗,臉上始終掛著笑容。
環保志工 陳國光:「從山上來的(水) ,我用扛的 ,從那邊, 從那邊, 慢慢弄(接水)下來, (誰去接管子) , 我啊 (你怎麼接)用扛的, (上山)要走兩個小時, 用扛(水管)五個小時, 用扛的, (這水有給誰)我們銅門的。」
慈濟志工 羅錦枝:「他們左右鄰居,老的老,小的小,所以他就願意去幫助他們,他只覺得說,因為他有水喝,他也希望別人有水喝),
陳國光:「好涼喔,好涼喔。」
慈濟志工 羅錦枝:「 妹妹要是隨時有什麼狀況,他就會帶著她到醫院,他可能是想說,我自己這樣不舒服了, 妹妹會比他更嚴重,更不舒服, 所以他照顧妹妹是非常用心的。」
慈濟志工 王淑華:「他希望說, 很多(事情)都是靠他自己來完成,到他爸爸往生那一段期間,那個補助他也就說不用。」
慈濟志工 羅錦枝:「他是沒有更多的貪欲,他覺得他的錢夠用就好了,要把這些錢,留給別人用。」
慈濟志工 彭玉潔:「這個(竹筒)就要記得喔,天下無災難,好不好,(好),看現在災難很多,你投一塊錢或投五塊錢,不管投多少錢,都要發一個好願,(嗯)。」
慈濟志工 李惠萍:「因為我們的邀約,只是一句話,他就是我們輕輕的提了一下,他就重重聽進去,然後他覺得好啊,好啊,而且主要是說,他是抱著一個感恩的心來做環保。」
環保志工 陳國光:「(收環保會不會很累)不會啊,(為什麼),沒有(累),當作運動啊,(不會累喔),不會,運動啊。」
慈濟志工 李惠萍:「他其實一直都是,都是不願意接受我們(慈濟)的幫助,他覺得他自己夠用就好,後來我們說是給妹妹,需要補助給妹妹,他才欣然接受,可是欣然接受他不就接受,他用行為,來表達對我們慈濟的感恩,就是做環保,然後把那些東西來護持大愛台。」
環保志工 陳國光:「(這個是要給誰),慈濟的啊,(為什麼要撿給慈濟),愛心啊。」 Read more
脊椎不再僵直 扭轉人生樂在環保
- Article Details
楊曉東,一個兩年前還無法挺直腰桿,罹患嚴重僵直性脊椎炎的廈門青年,在慈濟跨海醫療協助後,矯正成功,開啟新人生。透過以下這則報導,可以看到楊曉東曬黑了,因為常出門做環保回收,慈濟的愛,也始終陪伴。
十九年,僵直性脊椎炎,身體彎曲近200度。2013春末,楊曉東從廈門來台灣治療,深秋,已能抬頭挺胸。2015盛夏,愛延續著。
每周三,楊曉東母子都會到慈濟環保站做志工。不再因病所苦的他,能騎腳踏車,曬的全身黝黑。
楊曉東的媽媽 朱金釵:「曉東他改變很多,以前都是我幫他凡事做到好,有一次睡覺,電風扇定時的停止了,他說一定會很熱,他起床幫我再打開,讓我非常感動。」
慈濟為環保志工舉辦的健檢,也總會為楊曉東母子倆留名額。
醫師:「曉東你的智齒喔,你的智齒需要拔掉它。」
從醫療延伸到照顧身心靈,慈濟拉長情,母子倆的人生路,愛不缺席。
真善美志工 張文靜 曾美伶 福建報導 Read more
孫子遺傳音樂天份 愛的旋律不息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在金門第一顆種子李國銘,生平故事被拍成電視劇金門大國銘,即將在九月九日上映,帶您先來了解他的故事,李國銘生前曾經九年不間斷,往返金門和台灣,擔任醫院志工,即使後來罹患肺腺癌,他還是在病房表演騎獨輪車,同時吹奏樂器,鼓勵更多病友,他的妻子楊秀珠,得知李國銘在病中,仍掛念做環保,也跟著投入環保工作至今,最大的改變,她說自己更加懂得惜福,也體會到李國銘當時,付出善念的堅持。
騎在獨輪車上,邊吹奏樂器,這是李國銘,生前在病房做志工的身影,回到金門,妻子楊秀珠,總是開車載著他,穿梭各地做環保。
慈濟志工 楊秀珠:「師兄把他人生最精華的那一段,就放在金門了,但是也讓金門人對他很有印象,包括他的一些善行或者說他的憨厚。」
慈濟志工 楊秀珠:「他生病的時候,不是念著我們,是念著他的環保還沒做完。」
李國銘記掛做環保的心願,由楊秀珠持續完成,在兒子眼中,爸媽的每一步,都讓善念在金門紮根。
李國銘的兒子 李育邦:「媽媽是覺得她來做,有些事情的話,會比較有效率的多,所以媽媽去接觸慈濟的這些東西。」
家中的桌椅,多半是超過二十年的老家具,因為用心付出,楊秀珠更懂得惜福。
慈濟志工 楊秀珠:「從只是在那邊拍手讚嘆他,然後慢慢自己投入,自己去做(環保),覺得做了也就做了,並沒有我想像中那麼難。」
自彈自唱,樂在其中,李國銘的孫子,遺傳他的音樂天分,把家人的想念,用歌聲化為祝福。
蔡怡琳 邱品豪 金門報導 Read more
慈濟科大姐妹校師生 體驗環保做分類
- Article Details
慈濟科技大學海外服務學習人文課程學員,來到了花蓮榮民之家和慈濟環保站,一共一百多位學員,不分國籍一起參與志工服務。環保教育站的體驗讓他們對於環保概念,有了新的體悟。學員也準備了不同的表演與榮民之家的伯伯們一起同樂,有學員的陪伴,伯伯們也相當感動。
慈濟科技大學海外姐妹校服務學習的學生,來到了花蓮榮民之家。而中國大陸鞍山師範學院,更特地練習了扇子舞,讓榮民之家充滿活力。
花蓮榮民之家 廖伯伯:「很漂亮、很漂亮,我喜歡。」
鞍山師範學院港澳台事務老師 徐龍:「學生他們都不是藝術專業的,他們當然有一些舞蹈的基礎,但他們為了這個節目的表演的話,也準備了一個月之久。」
語言隔閡也阻擋不了心與心的交流,來自泰國的學生Leli,貼心替張爺爺按摩腳,看到如此付出張爺爺也相當感動。
榮民之家 張爺爺:「很感動,感動於心。」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學生 麗莉:「我們照顧你,不論你來自哪裡,無論你是誰,我們依舊很關愛你,這裡的許多人也都喜歡分享愛並照顧彼此。」
學生們也來到了慈濟環保站,一起動手做環保,並希望可以回到學校推廣。
遼寧科技大學學生 胡曌斌:「我回到學校之後,我可能會垃圾分類,然後從自身做起,帶動身邊更多的人,來投身到環保事業當中。」
身體力行,經過一整天的服務學習,這些學生實際體現了慈濟的人文精神。
楊婕庭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
實在學習勤磨練 研發資訊做中學
- Article Details
「實習」的目的是到指定的地點學習,主要功能不是為企業創造產值,而是希望在學學生把握在學期間空檔到企業學習,除了可以累積職場經驗,也可以幫學生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求職方向,更有助於鼓勵學生拓展視野,與校外之產、官、學、研進行研討及交流,並吸收國內外新知。因此,學生寒暑假期時間選擇到企業實習,若能用心體現學用合一、努力將學校與職場接軌,運用實際工作環境,培養應具之溝通技巧、工作倫理及團隊精神,甚至磨練領導能力。讓教學理論與職場實務得以相互驗證相互配合,達到「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目的。
大愛感恩科技一直以來,積極與學術界進行合作、搭建起產界與學界的橋梁。也透過各種實習方案,讓學界能了解產業界的人力需求與應用技術,結合產業界的實務需求,培養具備環保理念與紡織專業相關人才,推廣『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讓更多人認同社會企業與綠色產業的重要。歷年暑假,包括成大、實踐、輔大、慈濟科大等校學生均選擇到全國唯一結合環保、人文與公益之大愛感恩科技實習,今年增加與文化大學紡織系合作。
實習生陳偉廷分享心得:「不知不覺兩個月很快就結束了,暑假實習也到一個段落了,這兩個月時間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兩個月我每天都過得很充實,每天都在學習不同的東西接受不同的挑戰,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絕對好好把握,因為在職場所學到的東西,很多是學校不能給你的。」研發部教導偉廷學習許多儀器的使用方法,用這些儀器進行檢測,包含攪動起毬試驗、釘球勾紗試驗、游離甲醛分析試驗、蕊吸法試驗、滴下法試驗織物、乾燥速率試驗。為了練習田野調查法,還到了永樂市場去購買聚酯纖維的布料回來進行檢測,廷偉覺得這些實作的經驗非常的寶貴,或許在學校讀到畢業也沒有這個機會能接觸到這些,暑假這兩個月的付出對於未來在學業或者是工作方面都能夠帶來正面的幫助。
另一位實習生莊婷安分享:「大愛感恩所有的布料材質皆使用寶特瓶回收再製聚酯,近期更成功取得將廢棄布料回收、再做成布料之專利。讓我見證到『從搖籃到搖籃』之設計理念,秉持環保的精神,覺得這是非常不容易。除了學習許多實驗方法,在各項測試背後,同時要兼顧成本。這些都是我在學校學習時,所沒有顧慮及學習到的觀念。」婷安感覺受益良多,因為藉由學習到的這些實驗,去完成機能性市場調查與破解報告,學習將數據做整理及比較各樣布、了解各布種的優點及缺點,再做出總結。這些都要感謝研發部同仁這2個月來的耐心指導。
對於來自慈濟科技大學科管系的實習生蕭易生來說,當初面臨選擇,實習機會包括馬來西亞、中國、美國等,考慮到三年長期在花蓮讀書、打工,較少時間回家陪伴父母,況且能在慈濟志業體學習,經由師長及學長推薦,毅然決然選擇台北的大愛感恩科技。
易生覺得,大愛感恩科技做為實習地方,環境不錯,還有兩位在此任職的學長指導,可以更快的認識公司環境,「大愛感恩科技是在製作關於寶特瓶回收環保系列紡織品,將所有盈餘都完全回饋給慈濟志業體,這種精神是我們所需要學習。」公司注重人文,所以當穿著「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就是品牌的代言人,就像受證的「慈濟委員」穿的每套衣服都是代表「慈濟」的道理是一樣的,都要心保使命感。
資訊專業方面,學習測試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排班模組,學習到業界在使用的軟體。一開始我覺得很簡單,可是研究透徹以後,發現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因為要從設置排班群組,以及訂定班別、類別、建立門市人員基本資料...等等,最後還需要準備簡易操作手冊給User,處處要替使用者設想。用心研究過程中也耗費了我許多時間,也學習到:資訊人員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去了解使用者需求。
這次實習過程中,人際溝通學習到很多,例如當我們在討論一些事情時,我總是會把我的想法侷限、鎖死,但是當李鼎銘師伯說:「把你們的想法講出來,不管事情對或錯。」業界的想法比較廣,所以來這裡後,我變得不會把我的想法鎖死,就算是有錯誤,鼎銘師伯也會幫我們提點,只要講出你的想法就代表你有用心去思考這件事情。除了工作外,每天 1325hr同仁共同祈禱,使大家在上班之餘也能透過短短幾分鐘的唱誦,祈願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公司同時也鼓勵同仁參與讀書會也增加自己分享的自信心及開擴視野。
「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實習可以讓我們看見業界的想法以及工作情形,業界就是需要能夠幫助公司解決問題,而不是在旁邊說風涼話,然後不去做事情。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深入去看,才會知道真正意義,也體會到人與人的關係是要慢慢去培養。李鼎銘師伯也送給新進同仁與實習生一句話:「適當的壓力是成長的泉源 。」他說現在年輕人怕有壓力,其實,有壓力才能使人成長,感謝有這次的機會讓我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實習。
大愛感恩科技 陳偉廷、莊婷安、蕭易生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實在學習勤磨練 研發資訊做中學
- Article Details
「實習」的目的是到指定的地點學習,主要功能不是為企業創造產值,而是希望在學學生把握在學期間空檔到企業學習,除了可以累積職場經驗,也可以幫學生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求職方向,更有助於鼓勵學生拓展視野,與校外之產、官、學、研進行研討及交流,並吸收國內外新知。因此,學生寒暑假期時間選擇到企業實習,若能用心體現學用合一、努力將學校與職場接軌,運用實際工作環境,培養應具之溝通技巧、工作倫理及團隊精神,甚至磨練領導能力。讓教學理論與職場實務得以相互驗證相互配合,達到「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目的。
大愛感恩科技一直以來,積極與學術界進行合作、搭建起產界與學界的橋梁。也透過各種實習方案,讓學界能了解產業界的人力需求與應用技術,結合產業界的實務需求,培養具備環保理念與紡織專業相關人才,推廣『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讓更多人認同社會企業與綠色產業的重要。歷年暑假,包括成大、實踐、輔大、慈濟科大等校學生均選擇到全國唯一結合環保、人文與公益之大愛感恩科技實習,今年增加與文化大學紡織系合作。
實習生陳偉廷分享心得:「不知不覺兩個月很快就結束了,暑假實習也到一個段落了,這兩個月時間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兩個月我每天都過得很充實,每天都在學習不同的東西接受不同的挑戰,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絕對好好把握,因為在職場所學到的東西,很多是學校不能給你的。」研發部教導偉廷學習許多儀器的使用方法,用這些儀器進行檢測,包含攪動起毬試驗、釘球勾紗試驗、游離甲醛分析試驗、蕊吸法試驗、滴下法試驗織物、乾燥速率試驗。為了練習田野調查法,還到了永樂市場去購買聚酯纖維的布料回來進行檢測,廷偉覺得這些實作的經驗非常的寶貴,或許在學校讀到畢業也沒有這個機會能接觸到這些,暑假這兩個月的付出對於未來在學業或者是工作方面都能夠帶來正面的幫助。
另一位實習生莊婷安分享:「大愛感恩所有的布料材質皆使用寶特瓶回收再製聚酯,近期更成功取得將廢棄布料回收、再做成布料之專利。讓我見證到『從搖籃到搖籃』之設計理念,秉持環保的精神,覺得這是非常不容易。除了學習許多實驗方法,在各項測試背後,同時要兼顧成本。這些都是我在學校學習時,所沒有顧慮及學習到的觀念。」婷安感覺受益良多,因為藉由學習到的這些實驗,去完成機能性市場調查與破解報告,學習將數據做整理及比較各樣布、了解各布種的優點及缺點,再做出總結。這些都要感謝研發部同仁這2個月來的耐心指導。
對於來自慈濟科技大學科管系的實習生蕭易生來說,當初面臨選擇,實習機會包括馬來西亞、中國、美國等,考慮到三年長期在花蓮讀書、打工,較少時間回家陪伴父母,況且能在慈濟志業體學習,經由師長及學長推薦,毅然決然選擇台北的大愛感恩科技。
易生覺得,大愛感恩科技做為實習地方,環境不錯,還有兩位在此任職的學長指導,可以更快的認識公司環境,「大愛感恩科技是在製作關於寶特瓶回收環保系列紡織品,將所有盈餘都完全回饋給慈濟志業體,這種精神是我們所需要學習。」公司注重人文,所以當穿著「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就是品牌的代言人,就像受證的「慈濟委員」穿的每套衣服都是代表「慈濟」的道理是一樣的,都要心保使命感。
資訊專業方面,學習測試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排班模組,學習到業界在使用的軟體。一開始我覺得很簡單,可是研究透徹以後,發現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因為要從設置排班群組,以及訂定班別、類別、建立門市人員基本資料...等等,最後還需要準備簡易操作手冊給User,處處要替使用者設想。用心研究過程中也耗費了我許多時間,也學習到:資訊人員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去了解使用者需求。
這次實習過程中,人際溝通學習到很多,例如當我們在討論一些事情時,我總是會把我的想法侷限、鎖死,但是當李鼎銘師伯說:「把你們的想法講出來,不管事情對或錯。」業界的想法比較廣,所以來這裡後,我變得不會把我的想法鎖死,就算是有錯誤,鼎銘師伯也會幫我們提點,只要講出你的想法就代表你有用心去思考這件事情。除了工作外,每天 1325hr同仁共同祈禱,使大家在上班之餘也能透過短短幾分鐘的唱誦,祈願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公司同時也鼓勵同仁參與讀書會也增加自己分享的自信心及開擴視野。
「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實習可以讓我們看見業界的想法以及工作情形,業界就是需要能夠幫助公司解決問題,而不是在旁邊說風涼話,然後不去做事情。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深入去看,才會知道真正意義,也體會到人與人的關係是要慢慢去培養。李鼎銘師伯也送給新進同仁與實習生一句話:「適當的壓力是成長的泉源 。」他說現在年輕人怕有壓力,其實,有壓力才能使人成長,感謝有這次的機會讓我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實習。
大愛感恩科技 陳偉廷、莊婷安、蕭易生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雷地史密斯發放 Indaka Eku-vu-keni Relief
- Article Details
We begin today’s program in South Africa. Indaka Eku-vu-keni is a township situated 50km from Ladysmith. Not only is the area characterized by poverty and illness, violence is also a widespread problem. First setting foot in this community last year, Tzu Chi volunteers recently returned, bringing relief items and rice for 300 poor families.
一開始到非洲,距離南非雷地史密斯,五十多公里外有一個黑人社區,這裡不但貧病交加,還有嚴重的犯罪問題,去年開始關懷這個社區,今年慈濟志工還帶來300戶的冬令物資發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