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2015
週二, 05 五 2015
綠色設計與行銷 淨化人心最重要
- Article Details
五月四日,清晨六點十七分,火車緩緩駛出松山車站。火車上,大部分的乘客利用時間假寐,唯有大愛感恩科技的兩位同仁 - 廖惠玲師姊與楊竣翔師兄,認真討論一會兒要與慈濟技術學院行銷管理系、選修「綠色行銷」的同學分享內容,期待能帶給同學們一場精彩的綠色設計與行銷課程。
一到花蓮,陳皇曄老師已經在提早在車站外等候兩位『業師』,並旋即接送到慈濟技術學院。進入課堂,設計部惠玲師姊首先開講,看到大愛感恩綠色產品與包裝設計,讓同學們耳目一新。除了講解,惠玲師姊也帶動在場同學進行腦力激盪,將同學們分成六組,讓大家各自發揮年輕人的創意,體驗一下當大愛感恩產品包裝設計師的感受。經過了半小時的小組討論與繪圖,各組推派代表上台成果報告,同學們的構想,不但完全符合環保的設計,更富有人文的概念,這麼短時間就能激發出亮麗的點子,讓皇曄老師與兩位業師相當驚艷。其中更有一組同學連結了「天上最美是星星,地上最美是溫情」的靜思語,修改為「地上最美是愛心」的發想,設計出了心型的環保綠色包裝。由此可見,經過大愛感恩幾次業師分享的薰陶、累積,同學們對所提倡「環保人文」理念已有很深的感受。
接下來,楊竣翔師兄透過年輕人熱愛的電影話題與同學們分享品牌行銷的概念,除了讓大家了解如何透過「說故事」來行銷品牌,也讓大家看到大愛感恩的綠色品牌不只是提倡環保教育,更是充滿了真、善、美的感人故事。從故事中,同學們更能體會大愛感恩從各項管道傳遞的都是一致的理念,重點不在『鼓勵消費』,而是『環保置換並淨化人心』,最終希望全球人人投入,成就祥和社會。
經過了三個小時的互動分享,業師與同學們皆法喜滿滿。分秒不空過,在離開花蓮之前,兩位同仁把握一點時間前往位於花蓮靜思堂的大愛感恩低碳概念館關懷,也與門市師姊了解推廣近況。下午兩點四十三分,當兩位同仁所乘坐的火車離開了花蓮車站,留下的是對同學的祝福,也相信植入同學心中的綠色心芽能夠有成長茁壯的一天。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花蓮市報導
Read more看不見的汙水 剖析汙水下水道
- Article Details
在台灣,汙水下水道接管率只有26.76%,絕大多數生活汙水,最後就是排放到河川。用全台灣河川總長計算,4.5%遭受嚴重汙染,23.4%中度汙染,而且每條河川都受到生活汙水影響。所謂生活汙水,就是人們生活當中所產生的各種用水、還有排泄物。這些汙染物質進入河川之後,不只發出惡臭、汙染環境,也對人們健康帶來威脅。不論台灣或歐洲,早期建設汙水下水道,都是為了防治水媒、與蚊蟲傳染病,近來研究更發現,水的汙染影響到微生物,很可能直接影響氣候。一點隨手小惡,帶來的壞效應,比我們想像中大得多。
工業廢水偷排河川,怵目驚心的景象,三天兩頭就發生,讓人又氣又心痛。但是有一種汙水,每天不斷、悄悄地,入侵我們的河川,而你,也許就是加害者。高屏溪,在正常狀態下,每天能供應100萬噸的水源給高屏地區。
成大永續環境實驗所研究助理,張世欣:「整年度每個月來採一次,一次有三個點,一個在高屏堰比較上游的部分,一個是在進水口,一個是這部分的沉砂池。」
成大團隊十多年來,受委託監測自來水廠進水口的水質,事關飲用水安全,水質究竟如何?
成大永續環境實驗所認證實驗室主任,林高弘:「第一個是懸浮固體物,有部分的時間,我們的大腸桿菌會有一點偏高。」
水看起來混濁的主因,其實是八八風災以來,長期超標的懸浮固體,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物質常態性超標,雖然絕大多數,在自來水的處理過程中,都可以被解決,但是,它們是從哪裡來的?
成大永續環境實驗所認證實驗室主任,林高弘:「如果有發現比如說大腸桿菌,化學需氧量,生物需氧量,尤其是生物需氧量這些比較高,代表有生活汙水進到,我們河川流域裡面的可能性就很高。」
高屏溪上游,流經旗山、美濃、六龜等人口群聚處,這些地方都還沒接上汙水下水道。人們生活製造的汙水,由排水溝,混入溪水,進入自來水水源。
目前台灣的汙水下水道接管率,只有26.76%。環保署統計,全台河川4.5%嚴重汙染,23.4%中度汙染,而生活汙水是主要汙染源之一。
環保署水保處處長,葉俊宏:「生活汙水基本上來看,大概占一條河川的汙染,大概有20%到60%左右。」
風險還在於,人類所使用的藥品,跟著汙水進入自然界中。儘管經過自然水體稀釋、和自來水廠處理,人們直接攝取到的濃度和影響相當低,但對水中生物,影響卻很大。
台大環工所副教授,童心欣:「藥品在微生物,大部分對它們來說可能都是外來的物質,這些真菌或是藻類,其實在我們的大氣循環中,占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它可能會把空氣中二氧化碳,回收回到土壤或水體裡面,而且它的比例其實,可能還比陸生的植物來得高。」
學者發現,許多藥品與碳、氮等物質的循環,竟然有著看不到的驚人連結。
台大環工所副教授,童心欣:「我們現有測試過,有看到的,比如像安非他命,嗎啡,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水中微生物,它對於我們大氣中的氮,或是碳,表現受到影響,這些受到抑制的,把碳收回來的行為,可能也是間接或直接影響到我們整個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也是間接影響到我們的氣候。」
人類任意排出的汙水,不只影響自己生活的周遭環境,更間接影響大氣的自然調節,加速暖化威脅。汙水是任意排放,或是妥善處理,答案,呼之欲出。
採訪撰稿:周玲秀
攝影剪輯:邱品豪,余國維
衛塞節佛教慶典 花車遊行倡環保
- Article Details
衛塞節是為紀念釋迦牟尼佛誕生、成道以及涅槃,馬六甲佛教徒年年都以花車遊行來慶祝,慈濟志工也藉此宣導環保,鼓勵大家用做環保的雙手淨化大地,感恩佛恩,今年已經是第九年了
衛塞節,佛教界盛事,馬來西亞佛教徒以花車遊行來慶祝,慈濟志工則是忙著做宣導
慈濟志工 林宗雄:「我們可以把垃圾做資源回收,去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除了讓大家起歡喜心之外,還有以落實行動來讓大地也歡喜。」
甲佛教淨修會志工 吳國林:「他們喝了 我們收了,就丟進紙袋,滿了 我們又換一個紙袋。」
慈濟今年已是第九年參與, 除了慈濟之外,各個佛教團體,也開始落實環保,在車上自設回收袋,不用寶麗龍餐盒
甲佛教淨修會義工 吳國林:「現在路上會乾淨。」
甲嘎檔巴佛教會會長 唐寶玲:「這些塑膠 紙張使用過後,我們會拿回來 再循環 再用一次,大多數的團體都會有環保概念,所以大家都做到很不錯了。」
來看熱鬧的民眾,也懂得要資源回收
民眾:「收起來不會亂亂丟 骯髒,沒有亂丟 會骯髒,他們會收起來分類。」
民眾 方秀葉:「每個都很自動,現在的人 有教育,現在電視也有打(宣傳),你們慈濟也是有打(宣傳)。」
敬仰佛陀,愛護大地,就是對佛陀最好的回饋 。
呂嘉嘉 鍾健明 池秋慶 梁豪傑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2015,05/05,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5月5日(二)14:30-16: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社會企業蔚風潮 大愛環保結愛心


2015,05/05,台南區大愛媽媽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5月5日(二)08:50-10:00
【地點】台南靜思堂-二樓佛堂 (台南市仁德區仁義路222號)


週一, 04 五 2015
強震摧殘尼泊爾 愛在佛國最前線
- Article Details
喜馬拉雅山下的文明古國尼泊爾,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誕生在時稱『迦毘羅衛國』的地方,4月25日遭逢芮式規模7.8的世紀強震,建築傾圯、傷亡甚重。慈濟基金會聞訊即整備賑災物資,27日首批賑災醫療團出發,15位先遣人員,LED太陽能帽、白褲白鞋裝備妥當,攜帶一噸的藥品、約可提供一千人的藥量,前往尼泊爾,歷經一波三折,終於在28日下午抵達尼泊爾,向尼泊爾衛生單位取得「醫療准許證」後,開始在當地積極展開援助工作。
慈濟醫療團並前往偏遠山區,用帆布搭起臨時義診站,為災民提供醫療援助。但見醫師們利用慈濟環保太陽能LED帽的微光為民眾看診。經過首場義診,發現災區傷患幾乎都是骨折,但手術需要的骨材嚴重缺乏,病患只能先吃止痛藥或先固定等開刀。經過將此訊息回報,5月1日,動員第二梯醫療團隊緊急出發前往災區,共有四位骨科醫師、一位麻醉科醫師攜帶骨材前往災區,及時給予傷患進行完整的醫療。
除了醫療團即時展開施醫、施藥等各項援助行動,第一梯慈濟賑災醫療團協調何日生師兄、慈濟紐約分會執行長張濟舵師兄、大愛台副理歐宏瑜師兄與一位在地志工,5月3日隨著巴塔普 (Bhaktapur) 市市長普納‧蘇瓦(Prem Suwal)走進市內最嚴重的受災區,進行勘災訪視,紀錄當地受毀的情況,以評估後續的援助方向與計畫。市長帶看了兩個區,走了大概四十幾分鐘,都是在高高低低的危樓之間穿梭,要注意頭、也要注意腳,瓦礫,磚頭、鋼筋交錯縱橫,確實非常危險。但是想到居民每天都在裡面穿梭,翻挖他們被埋在瓦礫中的家具,或是一些日用品,勘災人員很不捨他們的處境。期盼盡快能給鄉親一個足以安身立命的穩固住所。
每一位慈濟志工與勘災、救災人員心緊緊相連,更時刻心繫受災鄉親的安危。令人感到欣慰,此時此刻,雖然沒辦法每一個人都站在最前線,但透過在平安的台灣兢兢業業:做好環保回收、協助毛毯裝運,不出國門,一樣可以獻上自己的愛心。透過大愛感恩科技的研發、製作,將這些寶特瓶回收變成了環保科技毛毯、以及缺電時最需要的LED環保太陽能帽、太陽能環保行李箱、環保防刺白布鞋、環保大愛衫,更有適應缺水情境之防髒污環保神奇白/藍褲、防菌除臭襪等科技救災商品,供國內外賑災人員使用。 每項產品都是因應賑災過程因需求而產生,再依實際應用情況發現問題而不斷改進,直到滿意為止。
身處台灣的我們,近年來看到鄰近國家地區頻仍的地震、海嘯、風災與水患,一幕幕、一次比一次的嚴重與悲慘,加上這一次尼泊爾強烈大地震,我們除了感恩「平安就是福、健康就是富」,更應生起憐憫心,「苦人所苦、痛人所痛」,發揮慈悲救人的精神,伸出援手,『募愛募心膚苦難,千里馳援尼泊爾』,幫助受困的災民。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強震摧殘尼泊爾 愛在佛國最前線
- Article Details
喜馬拉雅山下的文明古國尼泊爾,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誕生在時稱『迦毘羅衛國』的地方,4月25日遭逢芮式規模7.8的世紀強震,建築傾圯、傷亡甚重。慈濟基金會聞訊即整備賑災物資,27日首批賑災醫療團出發,15位先遣人員,LED太陽能帽、白褲白鞋裝備妥當,攜帶一噸的藥品、約可提供一千人的藥量,前往尼泊爾,歷經一波三折,終於在28日下午抵達尼泊爾,向尼泊爾衛生單位取得「醫療准許證」後,開始在當地積極展開援助工作。
慈濟醫療團並前往偏遠山區,用帆布搭起臨時義診站,為災民提供醫療援助。但見醫師們利用慈濟環保太陽能LED帽的微光為民眾看診。經過首場義診,發現災區傷患幾乎都是骨折,但手術需要的骨材嚴重缺乏,病患只能先吃止痛藥或先固定等開刀。經過將此訊息回報,5月1日,動員第二梯醫療團隊緊急出發前往災區,共有四位骨科醫師、一位麻醉科醫師攜帶骨材前往災區,及時給予傷患進行完整的醫療。
除了醫療團即時展開施醫、施藥等各項援助行動,第一梯慈濟賑災醫療團協調何日生師兄、慈濟紐約分會執行長張濟舵師兄、大愛台副理歐宏瑜師兄與一位在地志工,5月3日隨著巴塔普 (Bhaktapur) 市市長普納‧蘇瓦(Prem Suwal)走進市內最嚴重的受災區,進行勘災訪視,紀錄當地受毀的情況,以評估後續的援助方向與計畫。市長帶看了兩個區,走了大概四十幾分鐘,都是在高高低低的危樓之間穿梭,要注意頭、也要注意腳,瓦礫,磚頭、鋼筋交錯縱橫,確實非常危險。但是想到居民每天都在裡面穿梭,翻挖他們被埋在瓦礫中的家具,或是一些日用品,勘災人員很不捨他們的處境。期盼盡快能給鄉親一個足以安身立命的穩固住所。
每一位慈濟志工與勘災、救災人員心緊緊相連,更時刻心繫受災鄉親的安危。令人感到欣慰,此時此刻,雖然沒辦法每一個人都站在最前線,但透過在平安的台灣兢兢業業:做好環保回收、協助毛毯裝運,不出國門,一樣可以獻上自己的愛心。透過大愛感恩科技的研發、製作,將這些寶特瓶回收變成了環保科技毛毯、以及缺電時最需要的LED環保太陽能帽、太陽能環保行李箱、環保防刺白布鞋、環保大愛衫,更有適應缺水情境之防髒污環保神奇白/藍褲、防菌除臭襪等科技救災商品,供國內外賑災人員使用。 每項產品都是因應賑災過程因需求而產生,再依實際應用情況發現問題而不斷改進,直到滿意為止。
身處台灣的我們,近年來看到鄰近國家地區頻仍的地震、海嘯、風災與水患,一幕幕、一次比一次的嚴重與悲慘,加上這一次尼泊爾強烈大地震,我們除了感恩「平安就是福、健康就是富」,更應生起憐憫心,「苦人所苦、痛人所痛」,發揮慈悲救人的精神,伸出援手,『募愛募心膚苦難,千里馳援尼泊爾』,幫助受困的災民。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慈青上街宣環保 日常五省愛地球
- Article Details
美國紐約,一場環保宣導活動,慈青走上布魯克林橋,透過年輕人方式,擊掌GIVE ME FIVE,傳遞環保五省觀念。
慈濟志工 郭碧蓮:「主要有五省,推動五省,就是節能、減碳、資源回收再利用,我們還有推動素食。」
民眾:「我希望能夠更好的對待大自然,要怎麼做到呢?我覺得吃素就是最好的辦法,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她需要被保護,我們等不到明天,今天就要開始行動。」
紐約四所大學,36位慈青,以及慈青學長姊,齊聚布魯克林橋下的富利廣場(foley square),一支大手,畫了「省水、省錢、省時、省電、省油」,走上布魯克林橋,宣導愛護地球資源。
Give me five,擊掌揪路人做環保,這分呼籲,有它的吸引力。
慈青 楊孝純:「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地球日,我覺得這是很好的宣傳辦法,讓我們可以讓大家知道我們的環保理念。」
周四月 美國報導
Read more半生農忙粗重活 退休環保自在樂
- Article Details
今年66歲的林碧霞,出生在農村家庭,從小就跟著父母下田;結婚之後,跟著務農的老公,兩人扛起田裡幾乎所有的農活;可以說身為女人,她的大半輩子,幾乎都是在粗重、繁忙的工作中度過。好不容易退休能享清福,她卻沒有休息,選擇加入慈濟,還每天到環保站報到,她說,還有機會為地球和社會做點事,才真的是「老來福」。
慈濟志工 林碧霞:「我小時候生活也是很苦,那時候讀書學歷不高,生活就是種田,我們都要幫忙做,結婚以後,(夫家)原本就有種薑,還有一些果菜園,我就要跟我先生兩個人下田做,那比較辛苦,那時候怪手都還沒能去山上,我們就要用人工,都要拿鋤頭。
就問師姊說,你們慈濟要怎麼走?她說如果你要走,要先進來做環保。我們如果沒撿起來回收分類,以後堆很多,全台灣都裝垃圾,像塑膠寶特瓶,都不會爛的東西,就想說我們來做。我每天還是都是要工作,以前做工作是為了要賺錢,容易起得失心和煩惱心,現在退休來做環保,雖然和以前一樣每天都要做,但跟以前的(心情)差很多,現在只有歡喜心而已,愈做愈歡喜。
(化學)肥料會摻一些不好的東西,化學的,有機肥料就純粹像我們垃圾把它曬,烘乾來攪拌做起來,它會發酵,像葉子就可以,燒燒就可以。蟲很多,農藥沒有灑就是這樣,都是這個,會生蟲。一個坑,它旁邊這裡比較低,雨水流就會流到這裡面去了,存起來就可以澆菜,雨水就可以澆菜。 (是想說可以省水?) 對啊對啊!
以前還沒踏入慈濟的時候,時常去逛街買衣服,會亂買東西,進慈濟後,什麼東西都不會丟,衣服這裡回收的,適合的我們就拿來穿這樣,都很惜福。
這個都回收站拿的啊,這個不是,這個是回收站,都回收站拿回來的,這個都是啊,很多啦,都很多,一大箱,這個都是,都拿回來玩具,小朋友玩具很都回收站拿回來的,拿回來洗一洗啊,給他們玩啊,惜福啊!(所以好處是小朋友從小玩具就很多?)對,沒有買啦!
以前沒有做慈濟的時候,照片很少,做慈濟你看一大堆的照片,去花蓮都跟大愛媽媽,有的跟學校,有的像那個生活營,回憶比較多啦!」
Read more2015,05/04,慈濟技術學院「綠色行銷」課程分享(二)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5月4日(一)09:15-11:45
【地點】慈濟技術學院(花蓮縣花蓮市建國路二段880號)
大愛心聞: 綠色設計與行銷 淨化人心最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