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14 四月 2015

2015,04/14,製衣公會第十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傑出會員頒獎)

【對象】大愛感恩科技及製衣公會會員代表
【時間】2015年4月14日(二) 
【地點】製衣公會

大愛心聞:  
大愛感恩獲榮耀 無染環保護大地


20150416_1.jpg 
Read more

大愛『心』設計 落實『心』生活

圖說: 設計部資深設計師 廖惠玲師姊在《點亮心光》環保愛地兒單元 訪問中提到:「大愛感恩提倡環保低碳生活概念,將環保商品取代日常生活用品,將商品融入慈濟人文故事,提昇品質,增加商品功能性及實用性,讓商品有人文價值和生命力,不再只是單純的商品,主要的價值觀是:回收資源再生『續物命』,將物資用於需要的人『造福慧』,商品不只是商品,是愛的呈現。」在生活中如何落實環保?選擇採用環保訴求的生活用品,可以讓自己在消費的同時也體恤大地。大愛感恩科技針對於產品設計的特色區分出許多系列,主要為:傳薪、修賢、心芽、心品四大系列。大愛感恩科技成立滿六週年,產品不但追求環保、品質,也追求實用性。設計部資深設計師 廖惠玲師姊在《點亮心光》環保愛地兒單元 訪問中提到:「大愛感恩提倡環保低碳生活概念,將環保商品取代日常生活用品,將商品融入慈濟人文故事,提昇品質,增加商品功能性及實用性,讓商品有人文價值和生命力,不再只是單純的商品,主要的價值觀是:回收資源再生『續物命』,將物資用於需要的人『造福慧』,商品不只是商品,是愛的呈現。」

其中,今天特別介紹心品系列,此系列分成四大類: 慈悲科技類、旅人善行袋包類、居家用品類、家飾織物類。慈悲科技商品加入許多科技的設計,像是LED、太陽能、紅外線等。讓商品更實用,同時也是針對賑災而設計,讓志工在賑災時更安全。例如慈濟志工執行賑災與偏鄉發放任務,災區地形險惡,為了保護志工的雙腳,大愛感恩科技設計了一款「防穿刺神奇白鞋」,其研發技術與功能性結合上人智慧與慈悲,是一雙兼具保護雙腳與環保愛地球的布鞋。鞋面、鞋底超輕EVA發泡、橡膠RUBBER組合大底,能吸收衝擊力且耐磨,獨特『排水溝』底紋設計增加止滑效果。達到歐盟標準的防穿刺中底布,能通過約112kg的金屬異物不穿透的測試。加厚及符合腳形的活動鞋墊能分散壓力,久站不易累。

此外,主持人也提到:在大愛感恩從事設計工作,與一般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設計的理念與重點有何不同?廖惠玲師姊也回答:「一般公司注重利潤回收。但大愛感恩著重在品質、功能、實用性,將真正好的商品落實生活裡。公司投資在研發實驗室或是新的布種開發,都是,結合產官學界各方的頂尖專業人士指導,接觸面相當廣泛,是無法與一般公司比擬的。」

大愛感恩科技不僅在環保上不遺餘力,也希望將這份心傳遞給大眾,用「心」的生活思維,落實在生活中,來真正關懷我們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大愛『心』設計 落實『心』生活

圖說: 設計部資深設計師 廖惠玲師姊在《點亮心光》環保愛地兒單元 訪問中提到:「大愛感恩提倡環保低碳生活概念,將環保商品取代日常生活用品,將商品融入慈濟人文故事,提昇品質,增加商品功能性及實用性,讓商品有人文價值和生命力,不再只是單純的商品,主要的價值觀是:回收資源再生『續物命』,將物資用於需要的人『造福慧』,商品不只是商品,是愛的呈現。」在生活中如何落實環保?選擇採用環保訴求的生活用品,可以讓自己在消費的同時也體恤大地。大愛感恩科技針對於產品設計的特色區分出許多系列,主要為:傳薪、修賢、心芽、心品四大系列。大愛感恩科技成立滿六週年,產品不但追求環保、品質,也追求實用性。設計部資深設計師 廖惠玲師姊在《點亮心光》環保愛地兒單元 訪問中提到:「大愛感恩提倡環保低碳生活概念,將環保商品取代日常生活用品,將商品融入慈濟人文故事,提昇品質,增加商品功能性及實用性,讓商品有人文價值和生命力,不再只是單純的商品,主要的價值觀是:回收資源再生『續物命』,將物資用於需要的人『造福慧』,商品不只是商品,是愛的呈現。」

其中,今天特別介紹心品系列,此系列分成四大類: 慈悲科技類、旅人善行袋包類、居家用品類、家飾織物類。慈悲科技商品加入許多科技的設計,像是LED、太陽能、紅外線等。讓商品更實用,同時也是針對賑災而設計,讓志工在賑災時更安全。例如慈濟志工執行賑災與偏鄉發放任務,災區地形險惡,為了保護志工的雙腳,大愛感恩科技設計了一款「防穿刺神奇白鞋」,其研發技術與功能性結合上人智慧與慈悲,是一雙兼具保護雙腳與環保愛地球的布鞋。鞋面、鞋底超輕EVA發泡、橡膠RUBBER組合大底,能吸收衝擊力且耐磨,獨特『排水溝』底紋設計增加止滑效果。達到歐盟標準的防穿刺中底布,能通過約112kg的金屬異物不穿透的測試。加厚及符合腳形的活動鞋墊能分散壓力,久站不易累。

此外,主持人也提到:在大愛感恩從事設計工作,與一般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設計的理念與重點有何不同?廖惠玲師姊也回答:「一般公司注重利潤回收。但大愛感恩著重在品質、功能、實用性,將真正好的商品落實生活裡。公司投資在研發實驗室或是新的布種開發,都是,結合產官學界各方的頂尖專業人士指導,接觸面相當廣泛,是無法與一般公司比擬的。」

大愛感恩科技不僅在環保上不遺餘力,也希望將這份心傳遞給大眾,用「心」的生活思維,落實在生活中,來真正關懷我們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週一, 13 四月 2015

馬國首相次子 訪環保站了解慈濟


馬來西亞首相納吉的次子,莫哈馬‧那基夫丁,與友人一同參訪慈濟吉隆坡增江環保站,希望能多了解慈濟環保志業的運作,並且向馬來西亞的青年推廣環保運動。現年31歲的莫哈馬‧那基夫丁,是名年輕的企業家,平日忙碌於商業活動,但是業餘時不忘關注城市與郊區青年的發展,他創立了非政府組織Youth on Unity(YOU),想要團結青年的力量,培養現今青年服務社會的志願。

YOU創辦人 莫哈馬‧那基夫丁:「資源回收讓環境變得更好,希望你加入我們的行動,到慈濟環保站來付出。」

馬來西亞首相納吉的次子,莫哈馬‧那基夫丁,帶著攝製隊伍來到慈濟吉隆坡增江環保站,通過錄製短片,鼓勵馬來西亞的青年行善回饋社會。

YOU創辦人 莫哈馬‧那基夫丁:「我想要了解慈濟是什麼組織,又如何幫助了馬來西亞的社區,我們想把訊息傳達出去,呼籲青年參與,讓他們了解慈濟的理念。」

莫哈馬‧那基夫丁出自馬來西亞兩任首相的家庭,更是多所在地和國際企業的董事長或執行長,忙碌之餘,他創辦了Youth On Unity(YOU)非政府組織,關注青年的發展,並培育青年投入社會服務工作。

YOU創辦人 莫哈馬‧那基夫丁:「我很讚歎這裡的志工,他們志願性的付出和服務,還有全程地投入,志工抱著熱忱把工作做好,他們心思細膩、確保無誤,當然有高品質的成果。」

和吉隆坡增江環保站比鄰的,是全馬第一所惜福站。從環保站回收來的資源,如果還能夠再被使用,志工就整齊地把物品展示出來,供民眾以低價購買回家。

慈濟志工 蘇祈逢:「我們也帶他到惜福區,讓他更明白延長物命的意義,就是要惜福愛物,不要亂丟。」

YOU創辦人 莫哈馬‧那基夫丁:「馬來西亞慈濟展示了很好的典範,特別是把(回收)資源加工再生,還把物品的壽命延長許久,不會造成浪費,更可以幫助保護環境。」

回收很好,不用更好。栽培青年關注環境保育課題之外,更要灌輸未來的青年節約資源,減低個人慾望,從環保教育的根本開始努力。

林英意 林偉德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氣爆火警家園毀 以愛伴行重建路


上個月26號,紐約曼哈頓東村發生氣爆,並且引發火警,造成2死25傷。由於許多住宅受損,受災民眾迄今仍無家可歸,當地慈濟志工因此舉辦發放,總計有12戶27人領到了毛毯與慰問金。

氣爆後九天,紐約街頭已經恢復平靜,「慈濟紐約華埠聯絡處」則為氣爆受災戶舉辦發放。

由於氣爆引發了火警,造成許多人目前仍無家可歸,志工除了致贈毛毯,也發送慰問金。

受災戶 柯莉爾:「越是在生命黑暗的時候,越是能看到人性光輝。」

徬徨焦急的居民,因為人們彼此的互助,更懂得放下傷痛,正向以對。

劉家添 美國報導

Read more

廣告取景吸引遊客 衍生垃圾問題


台東縣池上鄉是著名觀光景點,為了提升環境整潔,鄉公所邀請慈濟志工,為當地居民,舉辦環保與省水宣導,讓正確的觀念落實生活,也希望呼籲遊客,一起維護美景,減少垃圾量。


伯朗大道、金城武樹、沒有電線桿的稻田,台東池上鄉美景,近幾年聲原本遊客一年不到1萬人次,2013年開始暴增到35萬人次,伴隨而來的垃圾量也從一個月120噸增加到150噸。

不讓垃圾量累積成為問題,池上鄉公所邀請慈濟志工,舉辦環保講座,讓10個村的村民,瞭解資源回收與分類,第一站來到福原村,鄉親踴躍參與。

福原村長 劉亦松:「 街頭巷尾我都邀請, 因為這個環保分類 非常的重要,此後你如果沒有好好分類,我們的環境會被破壞,垃圾場已經都滿了。」慈濟志工 林素月:「現在電池鎘汙染很嚴重, 對地球會很大傷害, 希望能做回收。」

運用簡單口訣,詳細講解,居民從日常生活開始身體力行,帶頭減少垃圾量,也希望能影響觀光客,正視環境議題,一起愛護好山好水,留下自然風光,不留垃圾。

邱于庭 劉玫足 林素月 真善美志工-台東報導
(2015.04.13)

Read more

海洋垃圾隨海飄 美麗島嶼不再美


國際研究:過去40年間,太平洋東北海域的塑膠廢棄物,增加100倍。根據統計:每年有上千萬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絕大多數來自亞洲,其中最嚴重的國家,就是大陸,估計每年丟棄130萬到350萬公噸塑膠垃圾。而來自大陸的海漂垃圾,隨著季風和洋流,漂到台灣離島「金門」和「馬祖」地區,原來是美麗島嶼,如今成了「塑膠垃圾海岸」。今天的「離島變色錄」專題,第一集的鏡頭,帶您了解金門現況,當地每天幾乎都有10公噸的海漂垃圾,永遠清不完,居民和塑膠廢棄物,生活在一起。,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這裡是金門的劉澳海堤,映入眼簾的,不是沙灘和礁岩,而是滿地的塑膠垃圾物,除了大量的保麗龍,還有許多民生物品,像拖鞋,寶特瓶,還有許多飲料罐,它們唯一的特色都是簡體字,
來自於大陸的漂流物。」

無止盡的海漂廢棄物,金門環保局斥資400多萬,購買這台「自走式沙灘車」。金門縣環保局廢管科長 黃杏玲:「比較大型的(海漂垃圾),我們先用人力清除,剩下一些比較小型的,垃圾在沙灘上,我們就用這台自走式沙灘車,只要走過去以後,它就會自動把沙灘上,這些比較小型的垃圾捲起來。」金門縣環保局淨灘車司機 黃奕泰:「 (清理)兩趟差不多一千公斤,清都清不完。」

金門公部門說:過去10年,花在清理海漂垃圾的經費,超過5000萬台幣,今天清完,明天漂來,有如燒錢的無底洞,費用由台灣全民買單。,
大金門加上俗稱小金門的烈嶼,總面積152平方公里,只有台灣的千分之四大,雖然地方小,海岸線卻曲折多變,近年來一年四季,難逃海漂垃圾侵襲,我們搭船到「烈嶼」實地調查。大愛台記者,張澤人:「這裡是烈嶼的黃厝沙灘,在我左手邊,是正在施工,連接烈嶼和金門的金門大橋,而在我右手邊,是跟金門大橋一樣長,卻綿延海岸兩、三公里的,海漂垃圾。」烈嶼保育人士 洪清漳:「到東北季風的時候,這個垃圾量更大,到夏天颱風季節,那個垃圾量,更是暴增。」
冬天吹東北季風,金門和烈嶼的迎風面海岸線,堆滿海漂垃圾;到了夏天風向和洋流轉變,換成這兩個島嶼的西南方變成迎風面,湧入大量的塑膠廢棄物。

金門縣環保局長 傅豫東:「一天大概有10噸的垃圾,10噸的垃圾是海漂漂過來的,只要大陸洋流的部分一帶,一出來就到我們金門來了。」大大小小的保麗龍塊和塑膠碎片,卡在石縫,汙染海域。
烈嶼保育人士 洪清漳:「因為孔隙被塞住了,它們就會占據動物的生存空間。」日益汙染的金門海域,環保人員、定期採樣海水和底泥化驗。水質採樣人員 吳先生:「要來檢測大海,它有沒有受到重金屬的汙染。」

海漂垃圾問題,引起金門人的高度關切。在烈嶼當了32年國小老師,「洪清漳」退休後,成為保育紀錄片工作者,問他為何退而不休,一分來自鄉土的悲憫。金門保育人士 洪清漳:「唯有了解,你才會去關心,因為你關心了,你才會去行動。」

從海岸線撿來的塑膠垃圾,環保人士發揮創意,製成便當模樣。塑膠顆粒、當成米飯,浮球和保麗龍、成了配菜,這些海漂廢棄物,可能淪為海洋生物的垃圾食物。居民開玩笑說:過去中共47萬顆砲彈、沒有擊垮金門,如今卻被大陸海漂垃圾、層層包圍,傷透腦筋。

張澤人 郭繼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