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2015

週一, 23 三月 2015

環保志業非求利 淨化人心救地球


有些人質疑,慈濟做環保是與拾荒者爭利,事實上,只要知道社區內有鄉親以拾荒維生,慈濟志工不但不與他爭回收物,還會禮讓鄉親,同時進一步關懷他的生活,如果需要幫助,慈濟就給予實質補助或居家關懷,有兩千多戶拾荒家庭,因此成為慈濟的照顧戶。

中風的袁先生,將報紙仔細分類,過去他靠拾荒維生,中風後,行動不便,成為慈濟的照顧戶。

慈濟照顧戶 袁先生:「(慈濟)每個月幫助我,我不知道怎麼回報,我就來做環保。」

六十五歲的卓女士,獨自撫養兩個外孫女,平時靠撿回收物貼補家用,房子破舊雜亂還會漏雨,慈濟協助修繕整理房屋。

慈濟居家關懷戶 卓女士:「沒有你們的話,我真的再十年,我也沒有辦法處理這個(房子)。」

仰賴資源回收維生,但生活仍然困難的鄉親,一直是慈濟關懷幫助的對象。

慈濟宗教處助專 甘萬成:「我們一年從做資源回收,變成我們照顧戶的,現在大致上,每年都有兩千多戶。」

慈濟做環保,目的不在營利,而是環保教育,如果是貧苦人賴以維生的資源,就將回收物交給他們處理,如果發現生活仍困難,還要進一步給予照顧。

張桂端 李岳為 台中報導

Read more

軍方快艇來回巡 只為揪水患元凶


印尼軍方的快艇,不斷在「芝利翁河」的河面上搜索,找尋的對象並非是什麼難纏的滋事份子,而是釀成水患的元凶。

「芝利翁河」,是流經「雅加達」的13條河流之一,受限於河床淤積的先天因素,加上民眾長期傾倒垃圾的習慣,導致河川在雨季時水勢難以宣洩。印尼軍方動員兵力清除垃圾,打算讓水患絕跡。

只要進入雨季,印尼雅加達幾乎是逢雨必淹,流經這個城市的13條河流中,「芝利翁河」受限於河床淤積,與民眾傾倒垃圾等不利因素,屢次氾濫成災,被印尼當局視為首要治理的河川。印尼軍方最近就動員龐大的兵力清淤,當地慈濟志工豐富後勤的經驗,也派上用場。

印尼軍區司令部專員 瑪爾肅迪:「首先 我希望芝利翁河,能夠恢復原貌,不再像現在那麼髒,第二 是實現我們的夢想,也就是在河流沿岸設立步道,讓民眾假日能在此晨跑,並且做其他的規畫。」

這項清淤計畫分為兩個河段,軍方還邀集了警消、衛生局的專業人員加入,慈濟志工則負責後勤補給,提供超過900份餐點。

慈濟志工 賀爾曼:「希望印尼國軍之後,順利完成清理進度,未來河岸兩旁的民眾,要能保持河川的乾淨,讓水患絕跡 也讓魚群能生存。」

未來清淤計畫完成,還有後續的環保教育問題,才能確保民眾遠離水患威脅。

印尼報導

Read more

細數二十多年前 回收觀念未普及


環保回收,什麼時候變成一股世界潮流,您有印象嗎?慈濟從25年前推動,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歷經從很少人知道,回收資源可以再利用的時代,跨越至今,人人俱備資源回收的常識。二十多年來,慈濟志工不曾因外在環境的波動、或回收價格的漲跌,牽動是否堅持回收的信念,這一股為地球的初發心,不會因地制宜,未來也不會因為時空環境,而有所變動。

九零年代的台灣,對於資源回收分類的概念,還不普及。 環保署統計,從1998到2014台灣的資源回收量,卻足足成長26倍。 從只有清潔隊和慈濟的回收年代,拓展至今,已經出現大小型的機關團體、社區,甚至學校也加入回收行列。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專員 柳宗言:「很多人也因為這樣子,投入像資源回收的產業,這個地方可以很清楚來說明,很感恩 台灣資源回收率這麼高,占超過將近45%的回收率。」

2008金融海嘯,資源回收物的每公斤單價,曾一路慘跌,當資源回收商因價拒收的時代,慈濟志工對於守護環境的初發心,從不因外在條件的變化,停下腳步。

慈濟志工 連月霞:「 我差不多(早上)七點多就來了 。」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專員 柳宗言:「我們並不會這樣子,哪一些資源物它是比較高價,或是比較低價 去做這樣的選擇,而是純粹 只要這個部分的資源物,是需要被回收的,不管它有沒有人要收,如果沒有人要收 我們更要投入。」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資源回收遍佈各地,特別是廢鋁罐、廢五金、白鐵和銅類的高價值回收物,幾乎人人搶著要。

以2014的統計來看,慈濟在廢鋁罐的回收比例,只佔1.59%、五金、白鐵、銅類加總,還不到全台灣的1%。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專員 柳宗言:「所以這裡頭也說明就是說,這些都是比較高價的,其實我們並沒有跟大家在搶,而是說沒有收到的(回收物),會回到我們這裡來,大概其實社區都會拿走。」

慈濟全台329個環保教育站,八萬多民環保志工,回收種類多達數十種,儘管是市面上不受歡迎的塑膠袋回收,慈濟志工也學得透徹,樂在其中。

慈濟志工:「這樣算是五大類,這是PP PE 然後這是PE花,這是PE水洗 這是研發,就是這樣五大類,雜七雜八的 還算滿多的。」

慈濟志工 鄧育子:為了身體健康 救地球啊, 來這裡 很多人在做,
做得歡喜啊,東西可以重複再用的,就盡量把它整理起來可以賣,代替再用。」

台灣資源回收的美名,引起世界各國關注,慈濟環保回收推動25年來, 曾經佔全台總回收量30%,到2014只剩3%, 下降的比例,是因為帶動更多人,願意回收的舉動,間接提升國民素養,這些歷史足跡證明的,不是爭奪資源的利益,而是將無用化為大用,為的都是疼惜台灣這塊寶島。

台北報導
彭淑珮 林家慧

Read more

週日, 22 三月 2015

繁中有序惜資源 點滴回收皆可用


華僑中學一百多位同學,來到板橋園區,進行環保教育研習課程,透過實地分類,認知到清淨在源頭的重要。(3/18)

教導學生如何做環保,華僑中學的校長,想到鄰近的板橋園區,帶著一百多位學生前來學習。

華僑中學校長 蔡枳松:「我們常講環保環保,怎麼做,今天來做這樣體驗之後,我相信同學會獲益良多。」

志工是在做中學習,這群學生也跟著一同來回收分類,眼前對學生來說是垃圾,但志工們卻從中找到再利用價值,即使是垃圾袋,分類就有十幾種。

志工 與 學生:「看不懂,對不對,像這個是花袋乾淨的,我們就放在這裡。」

看似複雜,實際操作後,都發現,也僅是舉手之勞,而清淨的源頭,要從自己做起。

華僑中學護理師 鄭進興:「內外都得到清淨,不只是環境清淨了,在這忙碌(回收分類)過程中,我內心也淨化不少。」

華僑中學學生 陳泰森:「吃完用完之後,用水沖一沖把它沖乾淨,這樣對做回收的人也比較好,今天自己來這邊體會,就發覺真的滿臭的。」

華僑中學學生 梁容爾:「倒下來,大家要分類很麻煩,所以我回去可能會跟爸媽一起分享,我們多準備幾個小袋子,回收這樣分類好。」

有體會、有方法,愛護大地就等待同學們的落實。

真善美志工 王明煌 蘇鈺雲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馳援水患愛猶在 簡易屋陸續入厝


在馬來西亞吉蘭丹州,水患過後,現在有一番景象出來。慈濟馬來西亞分會,為水患受災戶,提供的簡易屋,陸續交屋。志工送上福慧床當作賀禮,沒想到民眾,也有他們的心意。

慶祝諾艾妮,搬進簡易屋的新家,慈濟志工特地帶了福慧床,作為喬遷賀禮 。

大水當時沖毀了她的房子,只留下廚房和部分廁所還可以使用,慈濟志工勘查後,將簡易屋蓋在原本的廚房前方,讓單親的諾艾妮,終於可以露出笑顏 。

瑪力勿萊村民 諾艾妮:「很開心 不再感到害怕, 我覺得很舒服 早上起床, 直接打開後門 就能使用洗手間, 非常感謝慈濟, 不知道該用什麼話語,來表達我的感謝了 。」

五年前,丈夫病逝後,諾艾妮獨力撫養六位子女,水災後,曾有一度無以為繼。

瑪力勿萊村民 諾艾妮:「我打算再繼續做裁縫, 縫紉機還沒搬進來。」

住的問題解決了,諾艾妮在維持生計之餘,也有了助人的念頭

慈濟志工 與 諾艾妮:「(為什麼會想存竹筒呢), 要幫助其他人 因為志工幫我很多, 我也想要幫助其他人, 我把可以回收的物品, 像瓶罐 紙類收集起來, 可以捐給慈濟或拿去賣了, 有一些錢投進竹筒裡, 然後再捐出來。」

同樣想要助人的還有王興,他是申請這批簡易屋住戶中,唯一的華人,慈濟的幫助,讓他找回家的感覺

瑪力勿萊村民 王興:「安心的感覺 (覺得有家的感覺), 是 有安全感, (慈濟志工)送東西來 什麼都有。」

雖然受災,鄉親們仍願意翻轉手心,幫助需要的人,愛的效應,相信會在瑪力勿萊繼續擴散。

林霞君 藍錦菲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志工注本土新血 愛地球不分族群


去年12月下旬,馬來西亞東海岸發生40年來最嚴重的水災。瓜拉吉撓是馬來西亞中部的一個小鎮,當時也曾遭洪水淹沒。慈濟志工在瓜拉吉撓,曾展開以工代賑,協助居民清理家園,之後又發放物資和福慧床讓居民恢復正常生活。因為感動,最近有些民眾開始響應慈濟的資源回收,希望一起保護地球。

華人、馬來人、印度人,馬來西亞瓜拉吉撓每月一次的資源回收日,最近增添了許多非華裔環保志工的新面孔。

瓜拉吉撓居民 羅再米:「以工代賑時 我們認識了慈濟, 之後短暫沒有聯繫, 那個師姊說有資源回收活動, 所以我就答應出席。」

瓜拉吉撓居民 帕瑪蕾朱米:「水災的時候 慈濟幫了我很多, 幫我清洗房子 清洗骯髒的物品, 還幫忙把沒用的東西丟棄, 慈濟還發送慰問金和物資, 真的幫助我很多, 我心裡很感謝慈濟, 所以我做環保回饋一點點, 並不算很偉大。」

這是瓜拉吉撓居民,最誠懇和樸實的一顆心。他們學習慈濟助人的精神。其中有人更不惜推托宴會,舉家來到環保點學習。

瓜拉吉撓居民 羅再米:「從資源回收我們學習到, 使用過的東西還能夠再用, 像是吃完的泡麵杯子, 還能夠拿來喝水。」

64歲的楊金蓮,是瓜拉吉撓第一位慈濟環保志工,資源回收這一做就是8年的光景。因為一場水災,讓當地各族的居民,重新認識默默耕耘的楊金蓮。

慈濟志工 楊金蓮:「起初還沒有淹水, 還沒有這個災難的時候, 他們只是聽罷了, 經過了這次水災, 看到我們慈濟都在做事, 他們對我的看法都不一樣, 原來你都是真正地在做。」

真心的付出,時間是最好的見證。瓜拉吉撓需要更多居民的投入,一起落實環保生活,珍惜資源。

林英意 林偉德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2015,03/22,加拿大培訓視訊分享

【對象】加拿大培訓志工
【時間】2015年3月22日(日)10:00-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50326_1.jpg20150326_2.jpg 
Read more

週六, 21 三月 2015

傳薪點心燈 共譜愛篇章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李明瑩介紹說:這次展會推出「慈悲科技」系列產品是因  證嚴上人心繫賑災志工的個人安全而特別研發,太陽能LED帽子、背包、防潑水褲子、到防穿刺鞋子,種種產品。2015年3月18日第23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大愛感恩科技產品亮相國際博覽會,意在推廣「證嚴上人環保愛地球,慈悲科技的理念。」透過實用生活用品,介紹「續物命•造福慧」的精神。現代科技融入愛心、環保結合時尚趨勢,環環相扣的在產業鏈中落實環保永續的觀念,並把這種觀念帶入上海。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李明瑩介紹說:這次展會推出「慈悲科技」系列產品是因 證嚴上人心繫賑災志工的個人安全而特別研發,太陽能LED帽子、背包、防潑水褲子、到防穿刺鞋子,種種產品。除了保障安全,而且具備防水、快乾、抑菌等特性。賑災帽子、背包等產品通過科技,將太陽能轉換成電力,不僅可以提供手機等通信設備緊急電源,還再次把電轉換成光能用於照路,解決應急用電需求。賑災鞋子,防穿刺的特性通過歐盟測試,讓志工的腳行遍萬里,愛的足跡到世界各地。

圖說:2015年3月18日第23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大愛感恩科技產品亮相國際博覽會,意在推廣「證嚴上人環保愛地球,慈悲科技的理念。」精品「傳薪」系列,呈現出簡樸高雅的氣質,特別針對夏天使用偏向淡雅、簡約、端莊的多元化設計。結合環保材質及現代工藝,融入環保菩薩的愛心,在有形的產品中、注入環保永續理念、傳遞心靈的時尚。大愛感恩科技系列產品,得到多種的認證,毛毯獲得《搖籃到搖籃》的銀級認證、《德國萊茵》認證、荷蘭Control Union《GRS環保回收標準》認證,獎項包括《台灣精品獎》,《國際綠色典範獎》。對環保永續、生態設計的理念傳遞環保的精神。

明瑩師姊解釋《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因毛毯使用百分之百用回收塑料瓶製成,所以可熱熔解後再做成酯粒、抽紗,在工業循環生生不息。真正落實了「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

會展吸引了不少相關人士觀展,設計師陳小波感同身受:「看到現在很多浪費,有這樣的技術能回收資源再利用是最好的,可持續發展。我看到中國傳統和現代相融這是我們生活中的需要。環保,有代表性,我們不能丟掉,先人留下的東西,做在產品中這是最好的宣傳,這一代看到歷史和現代人需要的。各行業都要這樣。」

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服裝系大三學生鄧芳和李婷兩位同學,對服裝有特別的敏感,看到展示的服裝,偏向中國古典風,材質摸起來很舒服,駐足停留。聽說是環保的回收塑料瓶做的,倍受感動,當場填寫了志工報名表。表示:「宣傳環保,這個世界需要愛,為社會獻一份愛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環保救地球,清淨在源頭」慈濟大愛感恩科技通過這樣的平臺著力推動,「傳薪」點燈,讓更多的民眾心靈之燈被點燃,共同譜寫愛的篇章。

人文真善美團隊 王海香 葉惠芬 上海報導

 

Read more

傳薪點心燈 共譜愛篇章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李明瑩介紹說:這次展會推出「慈悲科技」系列產品是因  證嚴上人心繫賑災志工的個人安全而特別研發,太陽能LED帽子、背包、防潑水褲子、到防穿刺鞋子,種種產品。2015年3月18日第23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大愛感恩科技產品亮相國際博覽會,意在推廣「證嚴上人環保愛地球,慈悲科技的理念。」透過實用生活用品,介紹「續物命•造福慧」的精神。現代科技融入愛心、環保結合時尚趨勢,環環相扣的在產業鏈中落實環保永續的觀念,並把這種觀念帶入上海。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李明瑩介紹說:這次展會推出「慈悲科技」系列產品是因 證嚴上人心繫賑災志工的個人安全而特別研發,太陽能LED帽子、背包、防潑水褲子、到防穿刺鞋子,種種產品。除了保障安全,而且具備防水、快乾、抑菌等特性。賑災帽子、背包等產品通過科技,將太陽能轉換成電力,不僅可以提供手機等通信設備緊急電源,還再次把電轉換成光能用於照路,解決應急用電需求。賑災鞋子,防穿刺的特性通過歐盟測試,讓志工的腳行遍萬里,愛的足跡到世界各地。

圖說:2015年3月18日第23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大愛感恩科技產品亮相國際博覽會,意在推廣「證嚴上人環保愛地球,慈悲科技的理念。」精品「傳薪」系列,呈現出簡樸高雅的氣質,特別針對夏天使用偏向淡雅、簡約、端莊的多元化設計。結合環保材質及現代工藝,融入環保菩薩的愛心,在有形的產品中、注入環保永續理念、傳遞心靈的時尚。大愛感恩科技系列產品,得到多種的認證,毛毯獲得《搖籃到搖籃》的銀級認證、《德國萊茵》認證、荷蘭Control Union《GRS環保回收標準》認證,獎項包括《台灣精品獎》,《國際綠色典範獎》。對環保永續、生態設計的理念傳遞環保的精神。

明瑩師姊解釋《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因毛毯使用百分之百用回收塑料瓶製成,所以可熱熔解後再做成酯粒、抽紗,在工業循環生生不息。真正落實了「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

會展吸引了不少相關人士觀展,設計師陳小波感同身受:「看到現在很多浪費,有這樣的技術能回收資源再利用是最好的,可持續發展。我看到中國傳統和現代相融這是我們生活中的需要。環保,有代表性,我們不能丟掉,先人留下的東西,做在產品中這是最好的宣傳,這一代看到歷史和現代人需要的。各行業都要這樣。」

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服裝系大三學生鄧芳和李婷兩位同學,對服裝有特別的敏感,看到展示的服裝,偏向中國古典風,材質摸起來很舒服,駐足停留。聽說是環保的回收塑料瓶做的,倍受感動,當場填寫了志工報名表。表示:「宣傳環保,這個世界需要愛,為社會獻一份愛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環保救地球,清淨在源頭」慈濟大愛感恩科技通過這樣的平臺著力推動,「傳薪」點燈,讓更多的民眾心靈之燈被點燃,共同譜寫愛的篇章。

人文真善美團隊 王海香 葉惠芬 上海報導

Read more

不一樣的讀書會 環保話劇氣氛熱


慈濟志工定期都會在社區中舉辦讀書會,要讓參加人員獲得更多,有志工夫妻還規劃環保短劇,主題以「清淨在源頭 忍痛再教育」,呼籲社會大眾確實做好資源會收分類!

社區讀書會,讀經書,分享心得、想法,除了導讀,還有個很不同的話劇演出。

開場就讓氣氛歡樂,這個主題是,清淨在源頭、忍痛再教育的話劇,把環保回收的場景搬上舞台。

回收的是資源,不是垃圾,抱持尊重環保志工的心態,清淨在源頭,演員逗趣對話吸引觀眾注意。這些內容,是志工夫妻,共同腦力激盪出的成果。

慈濟志工 張峻彬:「就是把環保站的一些實作經驗, 變成一個話劇的方式, 我們又考慮到說, 不要那種很嚴肅的話劇, 這樣子的話, 可能台下的人看了, 也沒有那個心 會用心去看。」

慈濟志工 林美蓮:「要讓大家很容易了解, 了解上人要如何救地球 做環保。」

透過簡單明瞭的台詞,豐富的肢體動作,輕鬆又不失莊重,一場話劇搏得滿堂彩,志工們用心規劃讀書會,就希望從各個角度傳遞良善美意,對人有所啟發。

真善美志工 林清雄 邱堅池 黃毓琦 高雄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