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2014

週五, 28 十一月 2014

2014,11/28,石獅市閩南文化習俗交流協會參訪

【對象】石獅市閩南文化習俗交流協會
【時間】2014年11月28日(五)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41202_7.jpg 
Read more

2014,11/28,國家磐石獎企業觀摩參訪

【對象】國內各家中小企業代表
【時間】2014年11月28日(五)14:00 - 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磐石企業樹楷模 大愛感恩勤分享


20141202_10.jpg
 
Read more

環保志工領證典禮 堅定初發善心


來自新竹縣市、竹南地區的環保志工,齊聚新竹靜思堂,舉行一年一度環保志工領證典禮(11/23),其中有81人,投入慈濟資源回收,至少已經有一年,領到環保志工證。這不只是象徵性的儀式,更是一分責任。

將近七百位環保志工和慈濟志工(684),共聚新竹靜思堂,展開一日精進,與花蓮連線,禮拜法華經。

當天還有81人,因為投入回收至少一年,領取環保志工證,年紀最小的才六歲,(0457)另外也包括她,眼盲心不盲。

環保志工 楊舒惠:「生病之後才學會什麼叫做人生,我覺得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有功課要做。」

還有小學行政人員,不是從教育,反而從環保,作為自己的愛心起步。

環保志工 郭淑如:「沒想到我的第一起步是從環保,我覺得我相信上人,是給我一些因緣的,他是希望我真的能夠,踏出每個腳步,發心的好好開始。」

對環保志工來說,這不只是領證的儀式,更是一分責任,每分力量都不容小覷。


真善美志工 新竹報導

Read more

走入社區宣導 回收塑膠袋再利用


在台灣,能回收的東西越來越多了,塑膠袋是近年來,慈濟志工致力推動的回收種類。但是塑膠袋款式五花八門,哪些能回收,哪些無法,很多民眾仍是霧裡看花。新北市板橋地區的志工群,就走上街頭,挨家挨戶用自製道具,讓民眾短時間一目了然。

慈濟志工:「環境靠大家,你我做環保。」

穿越大街小巷,志工手上拿的,是關於塑膠袋回收的分類圖樣。

根據統計,台灣一年使用180億個塑膠袋,是歐盟國家的3.9倍。過去被當成垃圾丟棄的塑膠袋,其實也能回收再利用。

舉凡一般的塑膠袋、輕便雨衣、氣泡紙、泡棉、資料夾、蔬果網狀套袋,都能夠回收。

但錫箔內裡的零食包裝袋以及收縮膜,就無法回收,只能當垃圾處理。

志工帶著自製道具,讓民眾摸一摸,揉一揉,分辨各種塑膠袋特性。

慈濟志工與商家:「這種(塑膠袋)就是PP,如果不知道是哪種材質就拉一拉。」

慈濟志工 與 小朋友:「可是這個(有錫箔)不可以回收,對不對,可以回收要不要丟垃圾桶,不要。」

慈濟志工 與 商家:「這裡全部都可以回收的,你可以仔細看,可以減少垃圾。」

志工們苦口婆心,因為多一個民眾了解,就少一點塑膠垃圾的汙染。

周蒨妮 郭聰明 陳泓州 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

2014,11/28,三重區大愛媽媽參訪

【對象】三重區大愛媽媽
【時間】2014年11月28日(五)09:30 - 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41202_5.jpg

 
Read more

綠菩提愛地球 守護心靈磐石

圖說: 《環保愛地兒》大愛感恩第四位在節目中接受訪問的是資訊部協理虞珊明師兄,分享大愛感恩《綠菩提》雜誌。第11期編輯時,正好發生兩起空難及高雄氣爆事件,上人心疼鄉親受苦難,希望人人戒慎虔誠,所以當期以「災難是覺悟的契機」為主題。大愛感恩希望藉著這本《綠菩提》雜誌,與環保菩薩攜手、成為守護社會的心靈磐石。(攝影者:賴盈卉)《環保愛地兒》大愛感恩第四位在節目中接受訪問的是資訊部協理虞珊明師兄,分享大愛感恩《綠菩提》雜誌。上人說:醫院是守護愛、守護生命健康的磐石;靜思堂是造福鄉里、守護心靈健康的磐石。大愛感恩希望藉著這本《綠菩提》雜誌,與環保菩薩攜手、成為守護社會的心靈磐石。《綠菩提》雜誌是一本16頁的季刊,從2012年春季創刊,已經發行了11期。初發心就如同大愛感恩的Logo『綠色菩提葉』所象徵之意義:透過圖像及文字,與廣大朋友對話溝通,貼近並喚起大家對環保、愛地球的共鳴。共同攜手護地球。以善盡大愛感恩科技企業社會責任。

《綠菩提》雜誌內容最重要是針對 上人對環保議題的開示分享體認,例如董事長黃華德師兄在第11期品牌故事單元中表達體悟  上人「忍痛教育」,菩薩境界再提升,環保要升格的開示之後,呼應清淨在源頭、推動垃圾不進站。以及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傳遞靜思語,例如在吉祥物心芽故事、幸福學『願』單元、用圖『話』長情。同時結合紡織專業與環保人文,例如環保織品創意與環保常識,報導環保教育及環保菩薩人物故事等篇幅。考慮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所以盡量以圖片、照片為主、文字為輔。

當初決定出版《綠菩提》雜誌事實上是有困難的,包括對內與對外兩方面。對內,我們沒有專職的季刊編輯部門,每期編輯工作是『任務編組』及必須『限期完成』,每位參與同仁負責一篇或數篇主題的圖像或文字稿,同仁都非出版專業,依靠的就是要能合和互協。對外,我們的發行以電子書的型態為主,可以在大愛感恩官網提供閱讀。僅有非常少量的紙本在全台大愛感恩服務站及低碳概念館流通。所以困難在於『如何貼近讀者;如何發揮更大影響力,讓已度者,接引當度者、未度者。找到  上人要找的那個人。』《綠菩提》雜誌也是環保愛地兒 (idea) 之一,希望透過在節目中與大家分享《綠菩提》雜誌的一些想法,能引起更多的共鳴,大家幫忙接引更多有緣人。

第11期編輯時,正好發生兩起空難及高雄氣爆事件,  上人心疼鄉親受苦難,希望人人戒慎虔誠,所以當期以「災難是覺悟的契機」為主題。驚世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心照顧好、更要匯合起來,互相安住、互相膚慰。所以我們也藉《綠菩提》雜誌,表達感恩高雄地區慈濟志工於第一時間總動員,傾盡全力,協助鄉親度過難關。「慈悲最美 為善最樂」他們『藉事顯理』撫慰鄉親,就像一燈點亮,讓千年的暗室也能亮起來!我們明白,這個燈是菩提燈、是悟性,人人都有這一盞燈,只要我們願意,黑暗反過來就是光明。

大愛感恩科技與環保菩薩密不可分,有鑑於環保菩薩人人都是人品典範,處處都有大藏經。我們透過與環保菩薩最貼近的宗教處環保推廣組長柳宗言師兄、以及北區環保總幹事陳金海師兄為我們推薦每一期的環保站人物專訪。目前以北區為主,我們希望足跡能夠更廣,向更多環保菩薩感恩致敬,正如大愛感恩的三個核心價值之『環保人文』。實踐 證嚴上人慈悲的理念,盡全部的智慧與努力投入環保推動與科技研發的發展,達成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也就是『大愛 (眾生)』、『感恩 (大地)』、『科技 (人文)』!」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綠菩提愛地球 守護心靈磐石

圖說: 《環保愛地兒》大愛感恩第四位在節目中接受訪問的是資訊部協理虞珊明師兄,分享大愛感恩《綠菩提》雜誌。第11期編輯時,正好發生兩起空難及高雄氣爆事件,上人心疼鄉親受苦難,希望人人戒慎虔誠,所以當期以「災難是覺悟的契機」為主題。大愛感恩希望藉著這本《綠菩提》雜誌,與環保菩薩攜手、成為守護社會的心靈磐石。(攝影者:賴盈卉)《環保愛地兒》大愛感恩第四位在節目中接受訪問的是資訊部協理虞珊明師兄,分享大愛感恩《綠菩提》雜誌。上人說:醫院是守護愛、守護生命健康的磐石;靜思堂是造福鄉里、守護心靈健康的磐石。大愛感恩希望藉著這本《綠菩提》雜誌,與環保菩薩攜手、成為守護社會的心靈磐石。《綠菩提》雜誌是一本16頁的季刊,從2012年春季創刊,已經發行了11期。初發心就如同大愛感恩的Logo『綠色菩提葉』所象徵之意義:透過圖像及文字,與廣大朋友對話溝通,貼近並喚起大家對環保、愛地球的共鳴。共同攜手護地球。以善盡大愛感恩科技企業社會責任。

《綠菩提》雜誌內容最重要是針對 上人對環保議題的開示分享體認,例如董事長黃華德師兄在第11期品牌故事單元中表達體悟  上人「忍痛教育」,菩薩境界再提升,環保要升格的開示之後,呼應清淨在源頭、推動垃圾不進站。以及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傳遞靜思語,例如在吉祥物心芽故事、幸福學『願』單元、用圖『話』長情。同時結合紡織專業與環保人文,例如環保織品創意與環保常識,報導環保教育及環保菩薩人物故事等篇幅。考慮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所以盡量以圖片、照片為主、文字為輔。

當初決定出版《綠菩提》雜誌事實上是有困難的,包括對內與對外兩方面。對內,我們沒有專職的季刊編輯部門,每期編輯工作是『任務編組』及必須『限期完成』,每位參與同仁負責一篇或數篇主題的圖像或文字稿,同仁都非出版專業,依靠的就是要能合和互協。對外,我們的發行以電子書的型態為主,可以在大愛感恩官網提供閱讀。僅有非常少量的紙本在全台大愛感恩服務站及低碳概念館流通。所以困難在於『如何貼近讀者;如何發揮更大影響力,讓已度者,接引當度者、未度者。找到  上人要找的那個人。』《綠菩提》雜誌也是環保愛地兒 (idea) 之一,希望透過在節目中與大家分享《綠菩提》雜誌的一些想法,能引起更多的共鳴,大家幫忙接引更多有緣人。

第11期編輯時,正好發生兩起空難及高雄氣爆事件,  上人心疼鄉親受苦難,希望人人戒慎虔誠,所以當期以「災難是覺悟的契機」為主題。驚世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心照顧好、更要匯合起來,互相安住、互相膚慰。所以我們也藉《綠菩提》雜誌,表達感恩高雄地區慈濟志工於第一時間總動員,傾盡全力,協助鄉親度過難關。「慈悲最美 為善最樂」他們『藉事顯理』撫慰鄉親,就像一燈點亮,讓千年的暗室也能亮起來!我們明白,這個燈是菩提燈、是悟性,人人都有這一盞燈,只要我們願意,黑暗反過來就是光明。

大愛感恩科技與環保菩薩密不可分,有鑑於環保菩薩人人都是人品典範,處處都有大藏經。我們透過與環保菩薩最貼近的宗教處環保推廣組長柳宗言師兄、以及北區環保總幹事陳金海師兄為我們推薦每一期的環保站人物專訪。目前以北區為主,我們希望足跡能夠更廣,向更多環保菩薩感恩致敬,正如大愛感恩的三個核心價值之『環保人文』。實踐 證嚴上人慈悲的理念,盡全部的智慧與努力投入環保推動與科技研發的發展,達成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也就是『大愛 (眾生)』、『感恩 (大地)』、『科技 (人文)』!」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週四, 27 十一月 2014

帳棚下最美風景 分類回收一念心


從今年三月,印尼雅加達慈濟志工,持續在「美特羅順德街區」舉辦每個月一次的社區環保日,推動至今九個月時間,越來越多居民,用行動響應,有家庭主婦帶著孩子,也有時髦上班族,共同投入(11/23)。

印尼雅加達,小小的帳棚下,戶外行動環保點,空間小而美,人少卻精進。

慈濟志工 諾妮:「剛開始在社區推動環保時,當然會遇到困難,當時居民還不明白我們的用意,很多人也沒參加過環保宣導。」

從今年三月到現在,居民從懷疑到支持,(0346)還有媽媽帶著小孩,協助踩寶特瓶,做分類,也啟動環保新生活。

社區民眾 亞薇:「我們一家人開始少用塑膠類產品,然後孩子們用環保便當盒,餐具也是可重複使用的筷子湯匙。」

平時從事清潔工作的娜米,社區火災時,接受過慈濟援助,轉為現在的投入。

社區民眾 娜米:「我沒辦法用其他方式幫助別人,所以就來做環保幫點忙。」

每個月一次的社區環保日,志工實地帶頭做,每回都有生力軍加入,成為都市裡,美麗的風景。


薩穆 羅迪克 印尼報導

Read more

年逾八旬心不老 樂在環保趴趴走


台中有位高齡八十一歲的老菩薩沈啟南,雙腳膝關節退化置換人工關節,心血管阻塞動過手術,即使如此,身體康復後還是立刻投入環保,做環保七八年,他說,早已經變成生活習慣,不做環保全身不對勁,他還會當司機,開車載老菩薩到環保站一起做環保。

做環保,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開車到環保站,慈濟志工沈啟南沿途會載老菩薩一同前往。

慈濟志工 沈啟南:「不會騎腳踏車,也不會騎摩托車,順路順便載他們。」

沈啟南高齡八十一,曾經動過膝關節手術,心臟也開過刀,因為熱愛環保,總是身體康復,立刻投入。

慈濟志工 沈啟南:「做這個沒錢的才比較有意義,如果是賺錢的就比較沒意思。」

做環保做得認真,能夠彎下腰付出,很難想像,他以前也是位大老闆。

慈濟志工 林滿里:「以前就是動口不動手的人,現在就是彎下腰,做的很歡喜。」

投入環保七八年,沈啟南愛環保的心不曾改變,還越來越堅定。

黃子玲 李岳為 台中報導

Read more

降低溫室效應 蔬食減碳護生健身


國際無肉日,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從古代到現代,不管是為了健康、環保或是宗教因素,許多名人用行動響應,包括知名藝人蔡依林、功夫皇帝李連傑,甚至是科學家愛因斯坦,以及國父孫中山、印度聖雄甘地,都是素食愛好者。隨著暖化效應越來越受到全球重視,環保飲食,減少畜牧業帶來的種種污染,更成了號召訴求,近年來,台灣許多校園,也陸續推動每周一素、兩素,或是一週一日素,成了綠色飲食新運動。

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升高,除了工業和人口污染,飲食,更是一大問題。

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理事長 林俊龍:「新鮮蔬菜水果, 它不需要運送到很遠的地方, 它不需要冷凍, 你肉類 它運送, 飛機也好 卡車也好, 它會造成二氧化碳溫室氣體。」

全球人口數,已經竄升超過70億,為了供應龐大肉食需求,各國畜牧業,迅速發展。根據調查,每生產1公斤肉類,所製造的二氧化碳,等同於開車三個小時,美國農業署更表示,一英畝的農地,只能生產75公斤牛肉,但卻能收成一萬公斤的馬鈴薯。2010年,聯合國世界環境日報告中更指出,全球的畜牧養殖業,消耗了地球70%的水資源,占用了38%的土地,同時更釋放19%的溫室氣體。

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理事長 林俊龍:「 特別是牛 因為牛牠是反芻動物, 牠吃下去會再吐出來, 然後牠會造成甲烷, 那個甲烷 它溫室氣體的效應,是二氧化碳的80倍。」

讓拯救地球,不再淪為口號。2010年,教育部公告,全國有三千五百多間,高中以下的公立學校,落實每月一素到每周一天無肉日,比例超過八成。而這都是許多民間團體,長年來,紛紛推動蔬食和素食的成效,也成了一股台灣專屬的新生活飲食運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