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2014

週六, 08 十一月 2014

八旬嬤熱衷研發 天然洗劑不傷身


今年八十六歲的楊月里阿嬤,花了十八年的時間,研發無毒環保的洗潔劑,阿嬤說,她都是土法煉鋼,利用天然材料,不斷調配測試,失敗了再來一次,終於成功研發天然無毒的洗潔劑,今年還榮獲環保署環保標章認證,她說,能夠讓大家用得安心,不會傷害身體,也不會污染地球,是她最大的心願。

楊月里:「現在這個油膩膩喔,我等一下洗過,你摸摸看就知道。」

楊月里阿嬤邊洗碗,邊說著這好用的天然洗潔劑,是她花了十八年研發的,就是想讓大家用的安心,不會傷害身體。阿嬤國小畢業,根本不懂洗潔劑的成分,她自己用天然材料,反覆上千次調配測試,終於成功。

楊月里:「配不好,加乙不行,加丙,這樣加加加加,每一次失敗寫一次,每一次失敗寫一次,從失敗裡學起來。」

她回想民國七十五年,她無意間發現黃豆粉有很好的清潔效果,於是開發黃豆粉清潔劑,但黃豆粉廢水被環保局認定有使河川優氧化的疑慮,因此停產,但阿嬤不放棄,繼續研發無毒的洗潔劑,這時她有因緣和證嚴上人見面,彼此有了這樣一個約定。

楊月里:「要給上人知道說,台灣有這種人,聽她講十多年來,不停不休,一心追求天然。」

高齡86歲的月里阿嬤,天天堅持自己調配配方,今年八月她研發的洗潔劑榮獲環保署環保標章認證,無毒環保又兼具洗淨力的效果,獲得肯定,這也是對阿嬤最大的肯定。

江麗君 歐陽光輝 苗栗報導

Read more

向塑膠袋說「不」 高中生落實生活


高雄楠梓高中老師柯愷瑜,因為認同慈濟宣導減少塑膠袋的理念,她在校內推行「向塑膠袋說不」的活動,除了觀念的宣導,也實際帶動班上的學生,在生活中減少,甚至是不使用垃圾袋,讓地球減輕負擔。

舉手之勞,購物不索取塑膠袋,你也可以做得到!高雄楠梓高中的學生,在老師的帶動下,減少生活當中塑膠袋的使用。

楠梓高中學生 劉順成:「這個活動我學到很多對於環境保育的問題,我們一開始先減少塑膠袋的用量。」

楠梓高中學生 許瓏議:「我開始自己手拿著(環保)袋,回家自己吃,然後也改用家中自備的筷子跟湯匙。」

用英語話劇演出,傳達環保觀念。不只是學生自己響應,同時向學校師生及家人廣為宣傳,學生的行動力,也在校內引發迴響。

楠梓高中老師 柯愷瑜:「我是一個英文老師,那我希望學生可以透過,用英文的方式,展現學生對於社會或是國際的一個實踐力跟關心,所以我們就做一個向塑膠袋說不活動。」

雖然只是課堂上活動,卻讓學生們養成好習慣,減少一個塑膠袋使用,就減少一分對地球的傷害。

張宜茜 王昭中 高雄報導

Read more

媽祖跨區遶境活動 好因緣倡環保


馬來西亞馬六甲興安會館天后宮,首次舉辦跨越地區的遶境遊行,有超過20個奉祀媽祖的宮廟信眾參加遊行,這是馬六甲當地第一次舉辦這樣的大型遶境活動,主辦單位邀請慈濟志工參與,希望向信眾推廣環保教育。

鑼鼓喧天,信眾萬頭攢動,馬來西亞馬六甲興安會館天后宮,慶祝媽祖文化節,舉辦遶境活動,在眾多人潮中,這兩個藍色帳棚特別醒目,因為慈濟志工受邀宣導環保。

慈濟志工 吳儀榮:「最重要讓他們(民眾)知道環保的意識,盡量不要用保麗龍,第一,第二,就不要隨手亂丟垃圾,可以的話把垃圾分類後才處理。」

志工手持看板和文宣,逢人就宣導,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改變民眾觀念的機會。

民眾 林源棋:「你們出來把這個事情推廣,而且讓更多的人可以加入,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我想你們出來做(回收),應該對整個社會的環保會有很大的幫助。」

民眾 吳佩清:「像我們每天做那個果汁,那個渣我就是拿來做堆肥,然後自己種一些蔬菜來吃。」

志工的呼籲,得到主辦單位的認同,今年工作人員供餐,也首次不用保麗龍餐具。

馬六甲興安會館理事 吳瑞美:「往年是保麗龍(餐具),吃完了就丟在垃圾袋裡面,連廚餘也丟,保麗龍也丟,寶特瓶都丟進一個紙袋,今年我們開始分類了,慈濟的參與讓我們不再用保麗龍了。」

這是主辦單位邁向環保愛地球的第一步,相信這樣的領頭作用,也能帶動更多民眾響應環保。

饒于潤 楊秀麗 梁尊閔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用「心」做回收 清淨源頭不落人後


只要能克服自己身體的障礙,每個人都能發揮最大的良能!台中市大里區的慈濟志工 邱秋香,今年58歲,十五年前因為 視神經病變,雙眼漸漸看不見,現在她雙眼幾乎全盲,只能看看見些許微光,想當初她曾經怨天尤人,但證嚴上人的法,讓她轉念,從此不再埋怨,而是付出,她到環保站剪寶特瓶的蓋子,因為看不見,好幾次剪到虎口,血流不止,但是邱秋香用心學習摸索,歡喜付出。

熟鍊的把不同材質的寶特瓶分類,邱秋香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雙手的觸覺

慈濟志工 邱秋香:「像這個 比較不一樣的顏色, 我看反光, 你看這個, 這個軟軟的, 材質就不一樣。」

眼前這些五顏六色的寶特瓶,在邱秋香眼裡,都是黑白模糊的影像,剛開始她學著剪蓋子,因為看不見,好多次剪到自己的手

慈濟志工 邱秋香:「你拿起來 一剪 就滑掉了, 滑掉了就傷到, 大部分用剪刀剪 傷到虎口。」

有時感覺手套濕濕的,拿下來才知道受傷流血了,但她沒有因此怯步

慈濟志工 邱秋香:「人家會的 看就會了, 我們要去摸索, 我們就摸十次一百次, 也沒關係。」

邱秋香說,十五年前因為視神經病變,雙眼視力越來越不好,現在幾乎全盲,只能看見微微光線,她也曾經怨天怨地,想不開,但上人的法,讓她轉念

慈濟志工 邱秋香:「用上人的法 要比較有智慧, 要把過去的困難排除 好好來做。」

慈濟志工 曾淑芬:「她真的是用生命在做慈濟, 最近她的手背在痛, 我想說你休息好了, 不要出來做 她跟我講說 不要。」

邱秋香說,她已經學會面對自己,也接受自己,不再埋怨,而是看自己能還做什麼,把握時間付出。

江麗君 楊俊亭台中報導

Read more

推動環保十三年 鳥嶼村民愛地球


澎湖白沙鄉的「鳥嶼村」,是個著名的觀光勝地,當地除了水上活動盛行之外,柱狀玄武岩的特殊地形,更是讓大家印象深刻。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鳥嶼」還有一件事讓我們驕傲,那就是島上居民都擁有非常高的環保意識,早從13年前開始,他們就響應慈濟推動的環保資源回收。不過最近當地的一位環保志工扭傷了腰,馬公的慈濟人接到消息,特別搭船、前來幫忙處理回收物。(11/1)

慈濟志工 許罔市:「(師姊我們現在要去哪裡啊),哎呀要去鳥嶼。」

陽光、海浪、搭配著歌聲。34位慈濟志工,從馬公搭交通船到「鳥嶼」,卻不是來觀光。

鳥嶼環保志工 石龍耳:「(師兄這個量多久才這個量),啊(多久這個量),這是差不多一個月啦。」

「鳥嶼」環保志工「石龍耳」,最近不慎扭到腰,馬公來的環保「應援團」,幫了大忙。

慈濟志工 許罔市:「你看今天(回收物)這麼多,我們(這次)來這麼多人,一起做很快就完了。」

澎湖「鳥嶼村」,從2001年開始,響應慈濟推行環保,經過13個年頭,如今、島上居民都有非常高的環保意識。

志工:「 (阿嬤)輕輕踩喔,輕輕踩喔不可以用力喔。」

為了感謝當地的環保志工,馬公的慈濟人特別踏上「鳥嶼」,舉辦感恩茶會。

鳥嶼環保志工 石龍耳:「希望大家能夠,盡量去把(回收)這些事情做好,來拯救地球。」

小小地方,看到大大善行,「鳥嶼」不但是觀光勝地,也是一個值得大家借鏡的環保示範島嶼。


真善美志工 鄧寶珠 葉秋良 蔡秋對 洪中郎 澎湖報導

Read more

台大社工產學交流 大愛感恩創造典範

圖說:  巧藝坊的師姊介紹賑災毛毯背後的加工製程和人文意涵,讓同學們知道一條毛毯背後,付出的志工都是上了年紀,有70幾歲、甚至90歲的阿嬤,卻都捨棄在家享受,反而來此夏日悶熱、冬日寒冷鐵皮屋下付出。台灣越來越多青年願意挽起袖子,透過成立社會企業來振興社會、實踐理想。行政院政務委員、台大社會工作學系馮燕教授,今天帶領28位台大社會工作系學生前來慈濟內湖環保教育園區參訪,及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如何落實社會企業。這是馮燕教授第二次帶領台大學生前來了解。去年「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家」課程首次來訪後,馮燕教授非常感動,看到志工精神與社會企業緊密結合,製作環保再生布料,不僅品質好,更透過部分服裝設計來創造利潤,不僅推廣衣著人文更將盈餘100%捐出來幫助更多人。馮燕教授提到孟加拉窮人銀行創辦者尤努斯的看法,尤努斯認為社會企業之盈餘必須100%回饋給服務對象,在英國是50%。馮燕表示,台灣社會企業剛起步,為了加大誘因,目前僅規定回饋30%,但大愛感恩卻能做到100%回饋,實在是台灣相當難得的例子,所以再次帶學生前來了解其商業模式。

圖說:  行政院政務委員、台大社會工作學系馮燕教授,日前帶領28位台大社會工作系學生前來慈濟內湖環保教育園區參訪,及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如何落實社會企業。圖為日前AmCham企業社會責任論壇馮燕教授演講照片(圖片來源: 轉載自自由時報) 當天下午,學生先到巧藝坊親手巡禮,當觸摸到加工中的賑災毛毯,感到十分柔軟,再看到付出的志工都是上了年紀,有70幾歲、甚至90歲的阿嬤,卻都捨棄在家享受,反而來此夏日悶熱、冬日寒冷鐵皮屋下付出。接著在環保實作時間,首先來到瓶罐回收區,學生們除了解志工如何進一步分類瓶罐才能做出高品質的毛毯,也聽到現場志工分享:許多回收物非常惡臭與汙穢,希望未來回收時,能清潔與整理。學生紛紛點頭表示願意協助推廣。再接著全員來到紙類回收區,實際體會慈濟紙類分類的用心與耐心:分成五類不僅為了增加產值,而是為了減少再製場化學藥劑的使用以免環境污染。雖然分站時間結束了,學生還捨不得走,爭取再多10分鐘將手邊的紙類分好,才離開回收分類體驗區。


圖說:  透過參訪,學生們更了解何謂社會企業責任,紛紛表示親自來看過之後,都對社會責任多了一份體會與承擔。期待環保與商業務實面兼顧的大愛感恩在學生中種下一份善與社會責任的種子。聽完志工分享大愛感恩的創立精神與實際作法,許多學生紛紛發問,想了解實際運作的困難與成果。同學非常關心如何能持續有經費做出救災毛毯?正雄師兄以掘井人的觀點回應,表示「透過服裝設計創造出有人文有質感的服裝,在慈濟會所及統領百貨等流通,將營收所得捐出救人,再將營收所得捐出救人。」馮燕教授也回應「社會企業必須要有營收,透過創意與專業創造附加價值,這社會企業才能長遠走下去。」有同學表示親自來看、來聽,才更體會慈濟志工的付出與用心。與網路上對慈濟的評論差異非常大,希望也能藉一己之力將此美善訊息推廣出去。同學也分享之前曾參與社會企業責任評選時,雖然知道大愛感恩內容非常非常符合,卻因宗教及文稿排版印刷,而遭否決。個人內心雖有遺憾,當時卻也無能為力。今天聽過分享,相信大愛感恩理念定發揮更大能量影響更多人。(註:大愛感恩已於2014年獲得該企業社會責任獎項。)

馮燕教授看到越來越多青年想創業,但社企不是萬靈丹,青年尋找出路不應只有創業或社企,社企要賺錢不容易,需要更多創新及自律能力。馮燕教授指出以大愛感恩為例,『寶特瓶回收做成布料』這項技術,雖然不是大愛感恩創造發明,但是透過志工用心與大愛感恩品牌設計與形象,創造社會價值。

會後,透過參訪,學生們更了解何謂社會企業責任,學生紛紛表示親自來看過之後,都對社會責任多了一份體會與承擔。期待環保與商業務實面兼顧的大愛感恩在學生中種下一份善與社會責任的種子。

人文真善美志工 林正雄 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五, 07 十一月 2014

回收物製作戲偶 體驗傳統布袋戲


為了宣揚人文教育精神,加拿大溫哥華人文學校,最近分別因應低、中、高年級舉辦「親師懇談會」。當家長與教師互動時,學校也同步安排學生,進行一場傳統藝術之旅,讓他們用回收物製作戲偶,編排布袋戲,將古早味玩弄於手掌間。

廢棄布料當衣服,養樂多瓶罐當人頭,製作傳統戲偶,沒想到也能結合環保風潮。

指導老師 張新玲:「我們這裡塗膠水,可以下來一點點塗膠水。」

您沒有聽錯,做這麼多準備,就是要玩民俗藝術布袋戲。溫哥華人文學校師生,這天暫且將西洋文化擱在一旁,搭起最陽春的戲台,上演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

人文學校學生 劉韜述:「我演的是牛魔王,說實在的,我比較,我感覺其他人都比較可憐,因為他們其他人都是光棍,我是唯一一個有老婆(鐵扇公主)的人,我小時候就是比較喜歡西遊記,天天看那個動畫片,所以這個(布袋戲)對我來說,也是比較一種新的感受。」

人文學校學生 莊鈺穎:「今天演了之後,我有體驗到中國文化了,因為我從小就在加拿大長大,就沒體驗到很多中國文化的東西,(布袋戲)也學了一些西遊記,我不知道的東西。」

一場布袋戲,讓學生更了解傳統文化、落實人文教育,而這也是「親師懇談會」中教師一再強調的教學方向,內心還有疑惑的家長,親眼見證後也給予肯定。

真善美志工 應碧玉 沈金權 魏嘉宏 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

綠色生產力 共創新未來

圖說:「第三屆綠色生產力國際研討會暨綠色卓越中心成果發表與未來展望」研討會結束之後次日,計畫主持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李麗寬組長便安排來訪三十餘位國際學者專家,前來大愛感恩科技進行深度參訪,由總經理李鼎銘師兄親自歡迎貴賓到來。(攝影:曹書豪)「攜手亞太‧邁向綠色生產力」是台灣主辦「亞洲生產力組織 (APO)」之「第三屆綠色生產力國際研討會暨綠色卓越中心成果發表與未來展望」大會主軸。計有來自亞太地區印度、新加坡、蒙古、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日本等19國共80餘位講師及學員來台與會。本次研討會係APO在睽違12年之後於台北隆重舉行。台灣在2013年成立之APO「綠色卓越中心」在本次會議中呈現台灣多項綠能科技應用,已成為亞太地區推動綠色經濟的重要平台,各會員國可以透過這個平台,促成更多國家與產業在多元層面與領域能互補、結盟,共同提升綠色生產力。

大愛感恩科技與APO的因緣,可以追溯到103年3月APO在台主辦「國際綠色產品展」(Eco-Products International Fair, EPIF),彰顯我國發展綠能科技的具體成果,大愛感恩科技因三年連續榮獲『綠色典範獎』殊榮亦被邀請參與『國際綠色典範獎』的參選,於眾多廠商中脫穎而出,以「灰色環保毛毯、神奇系列產品、傳薪系列服飾、綠色典範服務獎、綠色創新行銷獎」榮獲5項最高榮譽獎的殊榮,為環保紡織業獲獎廠商的唯一代表,同時亦是『創新行銷榮譽獎』唯一得獎廠商,榮譽獎所代表的意涵為EPIF主辦單位對傑出且表現優異的最高肯定。

圖說:(上圖左到右) 李麗寬組長、新加坡專家Ken Hickson、馬來西亞雪隆嘉賓Joo Chian Tenh均分享感動於大愛感恩科技在寶特瓶回收再利用之貢獻,對大愛感恩來說,垃圾正是放錯地方資源,更甚之,這些環保再生織品更成為人道救援的物資、盈餘也完全回饋,令人讚賞。(攝影:曹書豪)對於慈濟環保之貢獻及大愛感恩科技之成果,APO綠色卓越中心印象深刻。因此研討會結束之後次(11/6)日,計畫主持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李麗寬組長便安排三十餘位國際學者專家,前往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參觀各項分類物資環保實作;接著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進行深度參訪,由總經理李鼎銘師兄親自歡迎貴賓到來,並由楊竣翔師兄用流利生動的英文介紹慈濟環保理念及大愛感恩科技人文。活動最高潮,音樂聲中,夾雜了閃光燈與讚歎聲,只見一位位人文氣質兼具的大愛感恩素人模特兒依序出場,進行一場令人驚豔的『大愛感恩環保再生織品動態展示』。

來自新加坡的專家Ken Hickson分享:「(英文翻譯) 大愛感恩科技所做出模範,實在令人印象深刻。尤其對大愛感恩科技來說,垃圾正是放錯地方資源,更甚之,這些環保再生織品更成為人道救援的物資、盈餘也完全回饋,令人讚賞。更期待大愛感恩科技能將回收應用範圍擴大到寶特瓶以外之回收物品。」來自馬來西亞雪隆嘉賓Joo Chian Tenh (Andrew)則是分享:「本身是馬來西亞慈濟人。地球資源越來越少,有鑒於此,平常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到環保站做環保。今天更感動於大愛感恩科技在寶特瓶回收再利用之貢獻。」

圖說:楊竣翔師兄(下圖左)用流利的英文介紹慈濟環保理念及大愛感恩科技人文。活動最高潮,音樂聲中,夾雜了鎂光燈與讚歎聲,只見一位位人文氣質兼具的大愛感恩素人模特兒依序出場,進行一場令人驚豔的『大愛感恩環保再生織品動態展示』。 (攝影:林立騏)參訪活動尾聲,嘉賓們在低碳生活館自由參觀,李麗寬組長表達滿滿的心得與感恩分享:「藉由本次參訪,各會員國代表看到大愛感恩科技,將慈濟人的愛心具體化成行動發揮,相信每一位參與者在此均能獲得滿滿的能量,回到他們的國家、社會,一定能做出很多的貢獻。也感恩藉由APO (亞洲生產力組織) 這個跨政府的平台,能服務所有國家地區會員國們,讓力量更擴大,將台灣的美善傳播出去。」曲終人不散,只因這份愛心將大家緊緊連在一起,共同提升綠色生產力是大家的心願,希望慈濟經驗、環保菩薩愛心、大愛感恩成果,能啟發在場來賓,真正做到「攜手亞太‧邁向綠色生產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綠色生產力 共創新未來

圖說:「第三屆綠色生產力國際研討會暨綠色卓越中心成果發表與未來展望」研討會結束之後次日,計畫主持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李麗寬組長便安排來訪三十餘位國際學者專家,前來大愛感恩科技進行深度參訪,由總經理李鼎銘師兄親自歡迎貴賓到來。(攝影:曹書豪)「攜手亞太‧邁向綠色生產力」是台灣主辦「亞洲生產力組織 (APO)」之「第三屆綠色生產力國際研討會暨綠色卓越中心成果發表與未來展望」大會主軸。計有來自亞太地區印度、新加坡、蒙古、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日本等19國共80餘位講師及學員來台與會。本次研討會係APO在睽違12年之後於台北隆重舉行。台灣在2013年成立之APO「綠色卓越中心」在本次會議中呈現台灣多項綠能科技應用,已成為亞太地區推動綠色經濟的重要平台,各會員國可以透過這個平台,促成更多國家與產業在多元層面與領域能互補、結盟,共同提升綠色生產力。

大愛感恩科技與APO的因緣,可以追溯到103年3月APO在台主辦「國際綠色產品展」(Eco-Products International Fair, EPIF),彰顯我國發展綠能科技的具體成果,大愛感恩科技因三年連續榮獲『綠色典範獎』殊榮亦被邀請參與『國際綠色典範獎』的參選,於眾多廠商中脫穎而出,以「灰色環保毛毯、神奇系列產品、傳薪系列服飾、綠色典範服務獎、綠色創新行銷獎」榮獲5項最高榮譽獎的殊榮,為環保紡織業獲獎廠商的唯一代表,同時亦是『創新行銷榮譽獎』唯一得獎廠商,榮譽獎所代表的意涵為EPIF主辦單位對傑出且表現優異的最高肯定。

圖說:(上圖左到右) 李麗寬組長、新加坡專家Ken Hickson、馬來西亞雪隆嘉賓Joo Chian Tenh均分享感動於大愛感恩科技在寶特瓶回收再利用之貢獻,對大愛感恩來說,垃圾正是放錯地方資源,更甚之,這些環保再生織品更成為人道救援的物資、盈餘也完全回饋,令人讚賞。(攝影:曹書豪)對於慈濟環保之貢獻及大愛感恩科技之成果,APO綠色卓越中心印象深刻。因此研討會結束之後次(11/6)日,計畫主持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李麗寬組長便安排三十餘位國際學者專家,前往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參觀各項分類物資環保實作;接著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進行深度參訪,由總經理李鼎銘師兄親自歡迎貴賓到來,並由楊竣翔師兄用流利生動的英文介紹慈濟環保理念及大愛感恩科技人文。活動最高潮,音樂聲中,夾雜了閃光燈與讚歎聲,只見一位位人文氣質兼具的大愛感恩素人模特兒依序出場,進行一場令人驚豔的『大愛感恩環保再生織品動態展示』。

來自新加坡的專家Ken Hickson分享:「(英文翻譯) 大愛感恩科技所做出模範,實在令人印象深刻。尤其對大愛感恩科技來說,垃圾正是放錯地方資源,更甚之,這些環保再生織品更成為人道救援的物資、盈餘也完全回饋,令人讚賞。更期待大愛感恩科技能將回收應用範圍擴大到寶特瓶以外之回收物品。」來自馬來西亞雪隆嘉賓Joo Chian Tenh (Andrew)則是分享:「本身是馬來西亞慈濟人。地球資源越來越少,有鑒於此,平常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到環保站做環保。今天更感動於大愛感恩科技在寶特瓶回收再利用之貢獻。」

圖說:楊竣翔師兄(下圖左)用流利的英文介紹慈濟環保理念及大愛感恩科技人文。活動最高潮,音樂聲中,夾雜了鎂光燈與讚歎聲,只見一位位人文氣質兼具的大愛感恩素人模特兒依序出場,進行一場令人驚豔的『大愛感恩環保再生織品動態展示』。 (攝影:林立騏)參訪活動尾聲,嘉賓們在低碳生活館自由參觀,李麗寬組長表達滿滿的心得與感恩分享:「藉由本次參訪,各會員國代表看到大愛感恩科技,將慈濟人的愛心具體化成行動發揮,相信每一位參與者在此均能獲得滿滿的能量,回到他們的國家、社會,一定能做出很多的貢獻。也感恩藉由APO (亞洲生產力組織) 這個跨政府的平台,能服務所有國家地區會員國們,讓力量更擴大,將台灣的美善傳播出去。」曲終人不散,只因這份愛心將大家緊緊連在一起,共同提升綠色生產力是大家的心願,希望慈濟經驗、環保菩薩愛心、大愛感恩成果,能啟發在場來賓,真正做到「攜手亞太‧邁向綠色生產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印裔環保志工共乘機車回收資源


來看馬來西亞淡邊,一對印裔環保志工,「荻薇」和「碧瑪拉」。她們平常共乘一台摩托車,穿梭社區收集回收物,然後交給慈濟變賣,進而幫助有需要的人。慈濟淡邊聯絡處,也因為這群印裔志工,各項活動變得更為多元化。(10/12-19)

感情要好、形影不離,「荻薇」和「碧瑪拉」可說是一對「環保姐妹花」。

她們不僅是同住在「淡邊」的印度裔居民,也因慈濟而投入環保,從苦悶生活找到共同方向。

印裔環保志工 碧瑪拉:「我一個人獨居,待在家裡會想太多,大家一起做環保,心情比較開朗,這樣朋友也多很開心。」

收集回收物,不僅在一般民眾住家,神廟內,也是她們助人的重要定點。

神廟祭司 安普:「荻薇時常到神廟回收瓶罐,我們就問她為何這樣做,她說要來協助他人,我們就開始儲藏物品,像是塑膠和瓶罐全部留給她。」

印裔環保志工 荻薇:「這些回收物賣了,可以幫助病苦的人,需要教育補助的孩子,替他們買書本買米,繳校車費等等。」

五年多前,「荻薇」看了照顧戶受助影片深受感動,就此化感動為行動。像是歲末祝福跟屠妖節發放場合,有許多像她一樣的人、不再等待。

民眾 樂努卡:「那時候得到他們很多幫助後,才知道他們來自慈濟,我可以學習慈濟人如何協助人,我想加入慈濟成為志工。」

有的人是曾經受助、有的人是起心動念,不論華裔或印度裔居民,都能在這片土地上,實踐理想。


真善美志工 陳桂屏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