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2014

週一, 06 十月 2014

大愛茶會週末有約 讓愛延續

圖說:為了感恩全台人文推廣志工愛心付出和會員粉絲們長久以來的護持,大愛感恩10/4早上舉辦【週末有約、感恩茶會】,現場有二十多位志工粉絲共襄盛舉,大愛感恩科技對每一位志工粉絲過去對大愛感恩科技發揮良能及無私的付出護持表達誠摯的感恩之意。(攝影者: 許育仁)大愛感恩科技是眾人合和互協的愛心平台,為了感恩全台人文推廣志工愛心付出和會員粉絲們長久以來的護持,大愛感恩10/4早上舉辦【週末有約、感恩茶會】,現場有二十多位志工粉絲共襄盛舉,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與經營規劃室/業務部/研發部/總務部共十位團隊參與,對人文推廣志工及粉絲團過去對大愛感恩科技發揮良能及無私的付出護持表達誠摯的感恩之意。

感恩茶會中大家一同品茶香,賞心品並涵福慧,並參觀大愛低碳人文概念館暨研發實驗中心,藉此了解大愛產品背後環保人文及環保紡織科技的新動態。人文推廣志工同時也是大愛感恩的美學顧問志工賴佩慧老師,以往都是去幫忙展覽,第一次看到研發實驗室,賴老師內心受到很大觸動,分享: 日前食安問題嚴重,良心對於一些人來說是不重要的,相較於大愛那樣用心為品質做把關,讓消費者穿著放心,感恩大愛感恩給社會更祥和和正面力量,真的「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圖說: 鼎銘師兄與現場志工粉絲們分享大愛感恩科技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雙方也針對公司理念、產品進行問答互動和心得交流。(攝影者: 曹書豪)鼎銘師兄與現場志工粉絲們分享大愛感恩科技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雙方也針對公司理念、產品進行問答互動和心得交流。宜蘭人文推廣志工代表-林鴻欽師兄和江天鐘師兄收穫滿滿,表示回去除了會將和氣區的課程推薦給大愛感恩科技分享, 更要組團來參訪。江天鍾師兄一直以來都是大愛感恩科技的愛用者,師兄將家裡所有衣服都換成大愛感恩科技,表示:「要護持就要先從自身做起,自己體驗後才知道大愛感恩科技好在哪裡。」台南地區的志工代表-蕭文傑師兄與李秀敏師姊夫婦同修同樣也邀請大愛去溫馨座談/互動,兩人一進慈濟就是做環保到現在,「我們夫妻法號合起來為「大愛」,一定要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秀敏師姊分享到:「護持大愛就是護持慈濟。」一方面捐錢做好事,一方面自己穿也是施福,相信 上人所做每件事,做就對了。

圖說: 感恩茶會中大家一同品茶香,賞心品並涵福慧,並參觀大愛低碳人文概念館暨研發實驗中心,藉此了解大愛產品背後環保人文及環保紡織科技的新動態。(攝影者: 曹書豪)大愛感恩科技粉絲江淑芬師姊,先前因骨捐聯誼會看到 李鼎銘師兄捐了許多背心給捐隨者,內心很感動,這次剛好看到臉書上感恩茶會訊息就立刻報名參加。「我身為老師在校園推廣環保,更有責任和義務要“報真導正”。」 淑芬師姊分享這兩年內湖園區開發案遭受到一些誤解,同時也是宜蘭教聯會合心幹部的她,未來要規劃內湖園區和大愛感恩參訪活動,希望能讓更多人深入暸解慈濟,明白全台環保菩薩平日所做的事,也讓更多老師認識了解慈濟環保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傳遞的是「環保、科技、人文、回饋」的品牌價值,推廣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外,最重要是藉此 "人間菩薩大招生",大家一同共「造善業、護地球」,一生無量,讓這份愛不斷綿延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大愛茶會週末有約 讓愛延續

圖說:為了感恩全台人文推廣志工愛心付出和會員粉絲們長久以來的護持,大愛感恩10/4早上舉辦【週末有約、感恩茶會】,現場有二十多位志工粉絲共襄盛舉,大愛感恩科技對每一位志工粉絲過去對大愛感恩科技發揮良能及無私的付出護持表達誠摯的感恩之意。(攝影者: 許育仁)大愛感恩科技是眾人合和互協的愛心平台,為了感恩全台人文推廣志工愛心付出和會員粉絲們長久以來的護持,大愛感恩10/4早上舉辦【週末有約、感恩茶會】,現場有二十多位志工粉絲共襄盛舉,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與經營規劃室/業務部/研發部/總務部共十位團隊參與,對人文推廣志工及粉絲團過去對大愛感恩科技發揮良能及無私的付出護持表達誠摯的感恩之意。

感恩茶會中大家一同品茶香,賞心品並涵福慧,並參觀大愛低碳人文概念館暨研發實驗中心,藉此了解大愛產品背後環保人文及環保紡織科技的新動態。人文推廣志工同時也是大愛感恩的美學顧問志工賴佩慧老師,以往都是去幫忙展覽,第一次看到研發實驗室,賴老師內心受到很大觸動,分享: 日前食安問題嚴重,良心對於一些人來說是不重要的,相較於大愛那樣用心為品質做把關,讓消費者穿著放心,感恩大愛感恩給社會更祥和和正面力量,真的「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圖說: 鼎銘師兄與現場志工粉絲們分享大愛感恩科技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雙方也針對公司理念、產品進行問答互動和心得交流。(攝影者: 曹書豪)鼎銘師兄與現場志工粉絲們分享大愛感恩科技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雙方也針對公司理念、產品進行問答互動和心得交流。宜蘭人文推廣志工代表-林鴻欽師兄和江天鐘師兄收穫滿滿,表示回去除了會將和氣區的課程推薦給大愛感恩科技分享, 更要組團來參訪。江天鍾師兄一直以來都是大愛感恩科技的愛用者,師兄將家裡所有衣服都換成大愛感恩科技,表示:「要護持就要先從自身做起,自己體驗後才知道大愛感恩科技好在哪裡。」台南地區的志工代表-蕭文傑師兄與李秀敏師姊夫婦同修同樣也邀請大愛去溫馨座談/互動,兩人一進慈濟就是做環保到現在,「我們夫妻法號合起來為「大愛」,一定要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秀敏師姊分享到:「護持大愛就是護持慈濟。」一方面捐錢做好事,一方面自己穿也是施福,相信 上人所做每件事,做就對了。

圖說: 感恩茶會中大家一同品茶香,賞心品並涵福慧,並參觀大愛低碳人文概念館暨研發實驗中心,藉此了解大愛產品背後環保人文及環保紡織科技的新動態。(攝影者: 曹書豪)大愛感恩科技粉絲江淑芬師姊,先前因骨捐聯誼會看到 李鼎銘師兄捐了許多背心給捐隨者,內心很感動,這次剛好看到臉書上感恩茶會訊息就立刻報名參加。「我身為老師在校園推廣環保,更有責任和義務要“報真導正”。」 淑芬師姊分享這兩年內湖園區開發案遭受到一些誤解,同時也是宜蘭教聯會合心幹部的她,未來要規劃內湖園區和大愛感恩參訪活動,希望能讓更多人深入暸解慈濟,明白全台環保菩薩平日所做的事,也讓更多老師認識了解慈濟環保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傳遞的是「環保、科技、人文、回饋」的品牌價值,推廣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外,最重要是藉此 "人間菩薩大招生",大家一同共「造善業、護地球」,一生無量,讓這份愛不斷綿延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可用物資分送偏鄉 貫徹惜福理念


因為想要大過於需要,慈濟志工常常回收到,許多民眾用過一兩次就不要的日常用品,讓小小的慈濟惜福站,常常放滿,各式各樣的全新或是二手物品。最近,慈濟關渡環保站惜福屋,陸續整理出不少文具、包包、衣服等等,送往花東一帶的慈濟惜福屋,讓物資缺乏的偏鄉居民,能用最便宜的價格,取得最需要的東西,而每筆收入,也都回歸到慈善助人,延續物命的同時,也啟發了民眾愛心。

分工合作,將彩繪筆,分箱打包。

架上和地上,擺滿各種不同用途的包包,同樣分類裝入紙箱。這不是跳樓大拍賣,而是整理後,準備送往花東偏鄉。

慈濟志工 黃蕙貞:「譬如說 知本 關山 池上, 還有台東市, 他們(當地志工)就是說, 要蓋更多的惜福屋, 來容納這些多出來的東西, 也讓更多人知道惜福愛物。」

物暢其流,因為北部慈濟環保站惜福屋,幾乎都像這樣,放滿民眾的二手用品,不少還是全新包裝。

慈濟志工 黃蕙貞:「有時候是(百貨)公司因應贈品, 就是存貨量太多, 他們也是整批送過來, 包括衣服 眼鏡, 還有各種文具用品。」

二手惜福屋,應有盡有,自然成了慈濟人最常光顧的百貨公司。連受證志工後的資深演員,席曼寧,也常來尋找拍戲用的戲服。

慈濟志工 席曼寧:「那你知道 這些古董衣服, 現在市面上 要做手工,你還得拿樣本給師傅看, 真的有那個年紀的師傅, 已經不在了, 現在的師傅又不懂, 那時候的樣(式)是什麼。」

說是尋寶樂,也是延續物命,要讓台灣人傳統的美德,代代延續下去。

蕭志傑 簡元吉台北報導

Read more

做環保快樂無比 辭職當專業志工


說到慈濟環保站,除了回收有用資源,最重要的,在付出中,發揮了生命價值,還能交到不少好朋友。三重環保站,有位曾女士,今年四月自己登門報到,原本只是想說,趁著公司在找新據點,反正閑來無事,乾脆來做環保,卻意外發現,在這有人一起聊天、關心生活,內心的快樂,讓她直接打電話跟老闆請辭,決心專職投入愛護大地行列。

周末假日,三重環保站,依然愛心滿滿。別人周休二日,環保志工,卻是心心念念為大地,捨不得休息。

用鉤子,剔除筆蓋內的小塑膠墊。小小動作,耗時、也耗眼力,曾女士卻不以為苦。

志工 曾女士:「那時候想說,沒事就來環保站做,打發時間,沒想到來做了之後,滿快樂的。」

原本在KTV上班,剛好老闆重新找店面,趁著短暫空檔,找到了這裡。做環保,帶來的心靈滿足,最後乾脆辭掉,做了20年的工作。

志工 曾女士:「(老闆還問)說妳做志工是怎麼算,工資怎麼算,我說沒有啦,做志工是做功德而已。」

單純的心,這位陳女士,當初是從彰化搬來台北,照顧孫子。

志工 陳女士:「現在孩子已經長大了,去讀幼稚園了,我就沒有工作了,就想來做這裏好,做人就要做。」

不願浪費時間、空過生命,三重環保站,自然成了附近鄰居,尤其是銀髮族,天天報到的好所在,也在這交到了不少好朋友,做到了敦親又睦鄰。

蕭志傑 簡元吉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週日, 05 十月 2014

青年志工體驗營 黃金周不空過


中國大陸正值十一長假(10/01-10/07),各景區人潮洶湧,摩肩擦踵,慈濟特別在黃金周,舉辦為期三天的青年志工體驗營(10/01-03),讓101位慈濟志工與青年志工,透過關懷敬老院長輩,做環保,以及團隊遊戲等課程,體會行善行孝不能等,愛要及時。

中國十一長假,全國124個風景區,一天湧進超過600萬名遊客(10/03,601萬),簡直是去看人山人海。黃金周,寶貴假期,也有人選擇這樣過。

慈濟上海嘉定環保教育站,聽得見蟲鳴鳥叫,心靈的沉澱,開啟了青年志工體驗營。

青年志工 楊忠山:「只要能付出的人就是菩薩,所以就像我們要去敬老院,就是付出了,就是人間菩薩,如農夫耕耘我們的心田。」

精神喊話後,就要付諸行動,下一站,敬老院。長輩與學員,真誠的互動,老奶奶更即興上台,唱起傳統戲曲。

敬老院長者 吳慧珍:「我今年80歲了,第一次這麼激動,我代表這裡的老人,對你們來這裡,幫我們過這個愉快的節日,表示感謝。」

體驗做環保,也是營隊一大主軸,還要考驗團隊默契,共同扛起學員,培養合作精神與信任。十一長假,上百位慈濟志工與青年志工,共聚一堂,讓假期,更有意義。

真善美志工 吳靖 祝家妹 繆蓓娟 上海報導

Read more

高風亮節唯有竹 兼具減碳功效


竹子具有「竹節」,古人隱喻為「有節」,是「氣節高尚」象徵,在農業社會,竹子廣泛被利用在「食衣住行育樂」方面,從竹根、竹筍、竹籜(ㄊㄨㄛˋ)、竹葉到竹桿,每個地方都有功用。而全世界有1200多種竹子,台灣有120多種,其中六種「桂竹」、「孟宗竹」、「刺竹」、「綠竹」、「長枝竹」和「麻竹」,被列為六大經濟竹類,功用多多,近年來全球溫室效應,吸附二氧化碳能力強的竹子,成為環保減碳的建材。今天的大地之聲專題,帶您了解「竹子」的美和功用。

竹子解說員 林炎圳:「這種竹子它一年四季都是這樣綠綠的。」

竹子解說員 張清慧:「是我們經濟效益最廣的,它可以做鷹架、建材。」

除了這兩種散生型竹子,台灣六大經濟竹類其餘四種,屬於叢生型,每根竹子聚在一起生長,密密麻麻。

竹子解說員 林炎圳:「刺竹這個側枝上面有刺的,它竹桿非常硬。」

竹子解說員 張清慧:「它最主要經濟價值,就是吃它的筍子。」

竹子解說員 林炎圳:「它是屬於我們台灣的原生種,它這個高度最高可以長到三、四樓高。這種麻竹在我們台灣到處都有。」

「麻竹」分布南投、雲林和嘉義;至於「綠竹」,全台各地都有,遍及桃園、台北、台南和屏東;還有「長枝竹」,主要分布台南一帶;而「刺竹」則生長高雄和屏東較南部區域;另外,「孟宗竹」集中南投地區;最後是「桂竹」,分布西岸的新竹、苗栗和南投,以及東岸的花蓮和台東。

台灣位於亞熱帶,高溫多雨,適合竹子生長,全年各地都有竹子蹤跡,在農業時代,是很重要的經濟作物。一根竹子,從「竹根」、「竹筍」、「竹籜」、「竹葉」到「竹桿」,每個地方都有功用。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竹根可以做成什麼?像開門用的門把,以及茶壺上的提柄,甚至是茶則和茶杯墊,都可以運用在生活上。竹筍可以變成什麼?經過料理後,可以涼拌竹筍和竹筍湯,桌上的美味佳餚。竹籜可以做成風車童玩,以及生活上的容器 甚至是記者頭上戴的斗笠。竹子經濟價值最高的部分 就是在竹桿,像這棟建築物,就是全部用竹桿建造而成的。」

台灣建築師用「竹子」蓋房子,碳排放量是傳統建材「鋼筋水泥」的2%。

碳匯林場建築師 李綠枝:「竹子在台灣的人工林裡面,40萬公頃裡面,它占20萬公頃,基本上是一個荒廢的狀態。」

竹子取材容易,還有減碳功效,每公頃的孟宗竹林,每年吸附35-50公噸二氧化碳。

竹子解說員 張清慧:「淨化空氣的品質的速度又非常的快,竹材含氧量又非常的高。」

天然ㄟ,尚好!雲林草嶺社區有500公頃竹林,居民就地取材,把竹子做成涼亭和生態園區。

雲林石壁社區規畫師 陳德銘:「我們山上就是竹子最多,製作的成本很便宜,還可以好好利用綠建築。」

2008年,一對加拿大籍夫妻、在印尼峇里島蓋了一間綠色學校,建材全用竹子和稻草,取材大自然。面對地球升溫危機,竹子是低碳建築的最佳選擇。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歐陽光輝

Read more

週六, 04 十月 2014

病痛淬鍊道心堅 環保之路不退轉


慈濟志工劉勝德,早年為了照顧定居美國的年邁母親,奔走於台美兩地,不過20多年來,持續積極地投入慈濟。六、七年前罹患了巴金森氏症,他仍然努力打敗身體上的挫折,現在回到台灣,繼續擔任醫院志工和環保志工,和太太王玉雲相互扶持,實踐善願,持續很久,力量很大。 


慈濟志工劉勝德,因為巴金森氏症,雙腳不自主抖動,仍然認真拆解寶特瓶,和太太王玉雲,從早年定居美國,就全心投入慈濟,沒有辛苦怨言,只有堅定付出的幸福感。 

慈濟志工 劉勝德:「慈濟只要你認真做,用心地做,是會有所得的。」 

劉勝德妻子 王玉雲:「這個是很好的事情,師父說的是對的事情,那我們就做得很歡喜。」 

儘管6年前患病,劉勝德努力克服身體病痛,回台灣後,擔任醫院志工,而支撐夫妻倆往前走的,是在利他服務中得到滿足與淡然。 

劉勝德妻子 王玉雲:「看得比較開,淡一點,也不會說,因為他這個病就覺得什麼,就說這是自然的法則啊,比我們更苦的還有很多。」 

訪談當中,身體多次不由自主顫抖,一旁的王玉雲總是溫柔地給予力量,20多年如一日,鶼鰈情深,讓共修的菩薩道走得更加堅定。 

慈濟志工 劉勝德:「少年夫妻老來伴。」 

李宛真 林家慧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地球公民勤回收 守護家園自己來


推廣環保,在美國加州的慈濟橙縣聯絡處,舉辦義賣園遊會,邀大家體驗吃素。而在爾灣市,則是透過國際地球村節,提倡愛護地球的意識。這個節日,從1998年,居民自發性的辦活動,到2001年正名(國際地球村節)。希望在這個擁有大量移民人口的地方,讓居民了解不同種族的文化。

地球村節,提倡愛護地球。爾灣市政府在活動現場,加設八個「零垃圾環保回收站」,除了普通的垃圾桶,還有資源回收桶與廚餘堆肥桶。

慈濟志工 邢偉遠:「去幫市政府來分類各種不同的垃圾(資源),我們的目的,盡量會把一般的垃圾,去減到少於百分之五,或者是以下。」

活動前,垃圾管理公司的主管,教導慈濟青少年與志工們分類知識,讓他們在現場再傳授給民眾。

志工:「因為我本身是環境工程師,那我認為就是,垃圾分類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把有害跟無害的東西,在垃圾掩埋時可以分開,這樣對環境會有比較好的幫助。」

志工:「資源回收很重要,因為它不會讓所有的東西都變成垃圾進到掩埋場,讓回收的資源,有更適當的再利用。」

慈濟橙縣聯絡處也在現場擺攤,透過書籍、天然手工皂,提升民眾環保觀念。環保,也能從吃素做起。慈濟佛瑞斯諾聯絡處辦義賣園遊會,志工做的素麵線好搶手,接受訪問時,一雙手也沒停。

曾經擔任過加州三十二所監獄矯正員隊長的蘇珊娜,百忙中來參與。

蘇珊娜:「讓我認知了新的(東方)文化,很高興能來認識大家,學習同時品嘗美食。」

表演節目,融合了不同族裔。讓人感受大愛無國界的氛圍。

林綺芬 黃培欣 張願玲 儀樹仁 真善美志工-美國報導

Read more

2014,10/4,大愛感恩【週末有約、感恩茶會】活動

【對象】大愛感恩科技志工及會員粉絲
【時間】2014年10月4日(六) 10:00-11: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大愛心聞: 
大愛茶會週末有約 讓愛延續

20141006_3.jpg 
Read more

週五, 03 十月 2014

老人非三等公民 投入環保善用時


老人家常被說是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時間到。但其實不少長者發揮他們的功能,善用倒數的時間,投入環保。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喜捨環保站,一群平均年齡六十歲長者,不服老,活力滿滿,他們說,現在不做,等什麼時候做!

慈濟志工 吳桂花:「我是要把我的生命用在有用之處,不要浪費那種生命。」

民眾 :「當志工啊,我現在自身都難保。」

民眾:「志工,我沒有時間去,因為家裡要照顧孫。」

民眾 :「要先知道是幾個小時,如果一整天就不行。」

慈濟志工 :「為什麼要做環保啊,做環保開心啊,沒有事情做嘛,可以打發時間,你看我們大家多高興。」

馬六甲喜捨環保站,天天開放,平均年齡六十歲長者,天天有重心。

慈濟志工 吳桂花:「是這樣的,因為這是受傷的手,現在比較好多了,以前整個給剪刀剪掉都不知道(沒感覺)。我在想那時侯,憂鬱真的是,人家講一點,我們就覺得哎呀,我們沒有用啦,我們自卑啦,自己自卑。開始來會比較差一點,慢慢做就慢慢恢復啦,我覺得(身體)恢復到有七成。」

吳桂花先生 李成來:「時間比較快過,現在的看法是講可以幫助人,幫窮苦人來做一下,可以拿來惜福區賣。(不然你學到的東西40多年就沒有用了。)是啦是啦,就沒有用了,淘汰了。」

淘汰,怎麼可能出現在這裡,聽聽他們這一番對自己的激勵。

慈濟志工 侯添財:「如果你待在家裡,好像沒有作用的人,我們來做就是福。」

慈濟志工 陳治成:「我現在的年齡70歲了,現在不做等什麼時候,我們人生無常,人生無常時,我們儘量去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