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03 四月 2014

【認證】2014年1月灰色賑災毛毯取得全亞洲第一家rPET產品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灰色賑災毛毯】取得全亞洲第一家環保rPET再製產品「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CM」,以其永續性的精神在2014年初春再次續証完成。(照片來源:大愛感恩科技提供)「搖籃到搖籃」觀念推廣至今,大愛感恩科技自2012年參與認證,是全世界第二個拿到此認證的綠色環保再生企業,同時大愛感恩科技【灰色環保賑災毛毯】取得全亞洲第一家環保rPET再製產品「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CM」,以其永續性的精神在2014年一月再次續証完成。負責此認證的研發部同仁 陳意容博士分享:這次續證重新聲明我們的材料符合人類與生態安全性,製程不變所以再利用性沒問題,並且也開始朝著再生能源的目標前進。除了材質再利用,工業養分循環的概念我們還需再精進,而企業社會責任、水資源管理和碳管理這些基礎,本來就是大愛感恩追求的方向,已經十足符合搖籃到搖籃的理念。



『為何無需修改原始製程,而能得到「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CM」』 意容師姊解釋,因為灰色毛毯100%來自回收的1號寶特瓶,本來就已經是回收再生材質、無後染加工製程和環保毛毯背後的完整慈濟回收體系,本質上就已經符合搖籃到搖籃的認證基礎。一般而言,商品要獲得搖籃到搖籃認證,都需要重新檢視產品原料、生產製程,或是從頭設計出一個新的產品來符合搖籃到搖籃理念,而大愛感恩科技當初成立製造出來的產品,就已經跟搖籃到搖籃的精神相近: 第一,主要不僅要節能減碳,也是要確保材質應用的安全性,這是我們正在做的。第二,我們本來就是想要資源變黃金,這不但是我們的概念,也正在行動與具體落實,我們積極從資源回收裡面尋找具有潛力”變黃金”的廢棄物,讓原本是廢棄物的原料賦予他們全新的生命,不只是追求再利用,而是追求更好的品質標準與更高的產品價值,因此我們得到許多認證,搖籃到搖籃可以幫我們思考產品再利用的永續性。

意容師姊也分享了參與這次搖籃到搖籃認證的心得,她說:「搖籃到搖籃是非常有意義的方向,雖然很困難,對於企業來說更是要大量投資,而大愛感恩對此是義不容辭去做的,」就像是 證嚴上人慈示: 「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另外,搖籃到搖籃主要是針對產品,環保教育與社會企業責任更是不可或缺的方向,這份搖籃到搖籃的精神,也必然將朝業界多元並跨界去推廣,希望能邀請產/官/學/研各界,體驗並落實永續循環的"心"啟示。

Read more

【認證】2014年1月灰色賑災毛毯取得全亞洲第一家rPET產品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灰色賑災毛毯】取得全亞洲第一家環保rPET再製產品「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CM」,以其永續性的精神在2014年初春再次續証完成。(照片來源:大愛感恩科技提供)「搖籃到搖籃」觀念推廣至今,大愛感恩科技自2012年參與認證,是全世界第二個拿到此認證的綠色環保再生企業,同時大愛感恩科技【灰色環保賑災毛毯】取得全亞洲第一家環保rPET再製產品「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CM」,以其永續性的精神在2014年一月再次續証完成。負責此認證的研發部同仁 陳意容博士分享:這次續證重新聲明我們的材料符合人類與生態安全性,製程不變所以再利用性沒問題,並且也開始朝著再生能源的目標前進。除了材質再利用,工業養分循環的概念我們還需再精進,而企業社會責任、水資源管理和碳管理這些基礎,本來就是大愛感恩追求的方向,已經十足符合搖籃到搖籃的理念。



『為何無需修改原始製程,而能得到「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CM」』 意容師姊解釋,因為灰色毛毯100%來自回收的1號寶特瓶,本來就已經是回收再生材質、無後染加工製程和環保毛毯背後的完整慈濟回收體系,本質上就已經符合搖籃到搖籃的認證基礎。一般而言,商品要獲得搖籃到搖籃認證,都需要重新檢視產品原料、生產製程,或是從頭設計出一個新的產品來符合搖籃到搖籃理念,而大愛感恩科技當初成立製造出來的產品,就已經跟搖籃到搖籃的精神相近: 第一,主要不僅要節能減碳,也是要確保材質應用的安全性,這是我們正在做的。第二,我們本來就是想要資源變黃金,這不但是我們的概念,也正在行動與具體落實,我們積極從資源回收裡面尋找具有潛力”變黃金”的廢棄物,讓原本是廢棄物的原料賦予他們全新的生命,不只是追求再利用,而是追求更好的品質標準與更高的產品價值,因此我們得到許多認證,搖籃到搖籃可以幫我們思考產品再利用的永續性。

意容師姊也分享了參與這次搖籃到搖籃認證的心得,她說:「搖籃到搖籃是非常有意義的方向,雖然很困難,對於企業來說更是要大量投資,而大愛感恩對此是義不容辭去做的,」就像是 證嚴上人慈示: 「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另外,搖籃到搖籃主要是針對產品,環保教育與社會企業責任更是不可或缺的方向,這份搖籃到搖籃的精神,也必然將朝業界多元並跨界去推廣,希望能邀請產/官/學/研各界,體驗並落實永續循環的"心"啟示。

Read more

青年返鄉服務 發揮力量回饋地方

偏鄉地區,青年人口出走,是長久以來的失衡現象,南投一群熱心社會服務的青年,有鑑於此,組成返鄉服務團隊,號召更多年輕人籌募物資。

偏鄉地區,青年人口出走,已經是長久以來的失衡現象,南投一群熱心社會服務的青年,有鑑於此,組成返鄉服務團隊,陸續回到家鄉,並號召更多年輕人,一同投入籌募物資、幫助弱勢的工作,年輕人的熱情活力,在偏鄉形成一股溫暖的動能。 

帶著日常生活用品,青年返鄉服務協會團隊,來到受助戶呂先生家中,關心他的生活近況。 

走進狹小的房間裡,才知道之前送的被子,呂先生都捨不得用,大夥提醒他,舊的被子該換了。 

南投青年返鄉服務協會執行長 洪志杰:「要拿起來蓋啦,不要客氣。」 

受助戶 呂先生:「他們做這些事情,我覺得很滿足,大家都對我太好了。」 

關懷訪視的腳步,接著來到山區偏僻住家。 

把物資送到需要的人手中,幫助弱勢,台大法律系畢業的洪志杰說,結合對社會服務有熱情的青年,為家鄉貢獻心力,一直是他的心願。 

南投青年返鄉服務協會執行長 洪志杰:「一個地方,如果年輕人都不願意回來的話,這個地方就大概不會有進步,我們希望號召更多南投的子弟,回到自己的家鄉,來做一點事情。」 

協會的社工何穎婷,雖然本身不是南投人,但她也選擇到南投偏鄉服務,原因很簡單,這裏需要更多年輕人投入。 

南投青年返鄉服務協會社工 何穎婷:「以外流來看的話,確實南投是比較明顯的,就是很多青年都會離開南投,會去外地找工作,南投相對的,真的會需要比較多的資源。」 

在幾位熱心青年當中,還有多元就業方案的成員加入,這位年紀較長的張大哥說,跟年輕人一起服務,感覺更有活力。 

南投青年返鄉服務協會人員 張登紘:「有的剛學校畢業,有的學校畢業出來沒多久,他們的幹勁比較好,我們處起來就像一家人一樣。」 

除了號召青年返鄉服務,還有定期的青年志工活動,帶動在校青年,到教養院等機構,與院生互動,做做環保藝術品、或是打掃環境。 

青年返鄉服務,籌募物資幫助弱勢,工作內容與對象,多半以貧窮病苦的鄉親為主,需要耐心、愛心,還有一顆充滿熱情的心,在這些青年朋友身上,我們看到這種令人溫暖的能量。 

張桂端 李岳為 南投報導

Read more

大雨夾雜冰雹 從天而降襲擊民宅

福建、廣東等七個省份,出現今年以來最強豪雨以及強對流天氣,一波波大雨還夾帶著冰雹,造成21人死亡、100多萬人受災。

中國大陸華南地區,從3月30號正式進入汛期,比往年提早七天的時間,才剛開始就傳出嚴重水患,包含福建、廣東等七個省份,出現今年以來最強豪雨以及強對流天氣,一波波大雨還夾帶著冰雹,造成21人死亡、100多萬人受災。 

屋頂的瓦片破了、好幾個地方出現了大洞,廣西東部地區、不僅降下大雨、還出現冰雹,回想起冰雹來襲那一刻,民眾還心有餘悸。 

廣西民眾:「聲音很恐怖風颳得大,就像是在砸東西,我們不敢出房間門口。」 

冰雹過後,大家來到外面檢視災情、有的人抱著孩子安撫,從屋頂大洞來看,那冰雹可真的不小。 

民眾:「是冰雹,(有多大呢),這麼大那樣,有那麼大啊,那個洞你看。」 

根據中國大陸民政部的統計,華南地區出現今年以來最強豪雨、以及強對流天氣,引發各地洪澇、土石流,造成死傷災情,還有5萬多間房屋受損,受災民眾超過100萬人。 

各地農民也損失慘重,農作物受災面積40多萬公頃,預計未來一周雨勢依然強勁。 

APTN 李玉芳 范瓊文 編譯 
Read more

推動資源回收 香港志工入校園

香港慈濟志工到陳榮根記念學校推廣素食,也送上環保筷,希望學生們從生活中落實環保。

不僅是時尚流行的城市,也是美食之都的香港,同時也製造出相當多的垃圾,但其中有不少物資可以回收再利用。這天慈濟志工到陳榮根記念學校推廣素食,也送上環保筷,希望學生們從生活中邊吃邊作環保。(3/1)(跟香港的志工確認過 餐盒的材質是紙 不是保麗龍) 

慈濟志工在台上說著地球告急,讓志在維持環境清潔的公益少年團,心更加堅定。 

香港環境局2011年公佈數據,每天有1.3萬噸的垃圾被送到堆填區,按照這個量來計算,香港的三個掩埋場在六年內就會裝滿。 

這天剛好在是老少同樂日,公益少年團邀約長輩、學生和慈濟志工一起身體力行吃素八分飽,減少浪費。 

慈濟志工 劉敏玲:「我們告訴他們,地球告急,很需要環保,清淨在源頭,循環再利用。」 

送上一雙環保筷,只要能多用一次,就能少用一雙免洗筷,用行動來愛護地球。 

另外志工也想號召這群長輩一起作環保,在(魚則)魚涌環保教育站(音:則魚永),剛好遇上農曆初一,又有熱心的素食餐廳老闆願意跟長輩結緣。讓人人對環境惡化有警覺。 

真善美志工 香港綜合報導 

Read more

環保口訣輕鬆學 回收觀念深植心

香港的小學、以及日本明治大學的師生,到台北市內湖環保站拜訪,深入了解環保知識,和回收物循環產製的過程。

「環保」已經是國際間共同努力的方向,尤其以環保回收「專業化」而聞名的慈濟環保站,更是吸引許多國外團體到訪。這一次,台北市內湖環保站,就讓香港的小學、以及日本明治大學的師生,深入了解環保知識,和回收物循環產製的過程。 

從簡單口訣切入環保知識、跳脫課本理論,一下子,就讓來自香港的小朋友,快速理解回收概念。 

香港聖公會仁立小學學生 劉子謙:「我在這裡得到了很多的啟發,回到香港之後,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做好一些分類。」 

40位「聖公會仁立小學」師生,跨海來台參訪內湖環保站,他們坐在垃圾堆中,親自分類、拆解瓶瓶罐罐,這項舉動對他們來說,是從來沒嘗試過的新體驗。 

香港聖公會仁立小學教師 王文達:「今天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學生能夠除了課本知識以外,也能夠在那個(資源回收),自己動手去看,動手去做。」 

做環保、沒有國界,環保站不僅有香港的小學來訪,就連日本「明治大學」的教授、學生,也來一探究竟、這毛毯神奇的製作過程。 

日本明治大學教授 山本俊哉:「得知三年前311震災當時,從這裡送出很多毛毯到日本,真的非常感謝,看到大家實際的作為,而且將這精神擴展到世界,我非常感動,也會好好加油。」 

明治大學學生不只來自日本,外國留學生也特別多,因此他們的視野國際化,對環保動態保持高度關注。 

日本明治大學研究生 陳麗華:「我覺得他們(台灣環保志工),環保意識非常強,然後他們也非常有愛心,就是在大陸,還有在日本,都有聽說過慈濟社區(環保),做得非常好。」 

儘管參訪時間有限,但無論是大人小孩,都體會到環保已經是國際潮流,也會將這一次所學的新知識,牢牢記在心中。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海外志工聞法香洗滌內心去無明

從杭州、成都來的海外志工,加入新北市五股環保站聞法陣容,他們不僅聽法、洗滌心靈,也要一併將把環保站的成功經驗,帶回家鄉。

新北市五股環保站,從去年開始進行「晨鐘起、薰法香」,慈濟志工天天聞法從未間斷,而這一天,有三位遠從杭州、成都來的海外志工,加入聞法陣容,他們不僅聽法、洗滌心靈,也要一併將把環保站的成功經驗,帶回家鄉。(3/28) 

每天清晨,環保站,一樣的固定班底、一樣的坐定聞法,不過這一天,卻新增了幾位遠道而來的生面孔。 

杭州慈濟志工 韓瑛:「我覺得薰法香就像,每天早上有法水洗我們的心,這也是台灣有福報,因為你們住得都很近,可能在大陸,現在我們的人非常的少,每個人來會所都需要很長時間。」 

海外志工除了有來自杭州,也有遠在千里之外的成都慈濟人,他們一起來到五股環保站參與「晨鐘起、薰法香」,專心記錄所聽所聞,而看見一旁響應無紙化的志工、即時用手機記錄,讓他們更積極地想把握學習機會。 

杭州慈濟志工 韓瑛:「我們很多地方的人聽不懂(台語),所以,我們就要去學台語,而且每天,靜思晨語還會給我們翻譯,我們也能得到法。」 

海外志工一邊聞法、一邊也同時向環保志工取經,希望以台灣經驗,做為改善家園的助力。 

成都慈濟志工 向德蘭:「我們現在水汙染、空氣汙染,霧霾這些,都讓我們民眾感覺很傷腦筋,環保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海外志工心中體會,薰法香和環保,都需要耐心,和一股堅定不移的恆心。 

真善美志工 徐璟宜 吳威龍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妙博士環境教育 親師生共同學習

慈濟北區教聯會,結合大愛台呼叫妙博士節目,在北市內湖親子成長班,以及慈濟基隆共修處,分別舉行環境教育推廣活動。

溫哥華龍舟賽在福溪舉行,今年有180個隊伍參加,岸邊加油聲不斷,在帳棚區也很熱鬧-,尤其是慈濟的攤位,粽子的香味實在太吸引人,即使下大雨,依舊人潮聚集。

慈濟北區教聯會,結合大愛電視台「呼叫妙博士」兒童節目,在北市內湖親子成長班,以及慈濟基隆共修處,分別舉行環境教育推廣活動(3/16),各自都有超過四百位親子、老師及志工參加,是預期人數的一倍以上。透過講座和豐富的遊戲和動手做,傳遞環保愛地球的重要。 

在海中飄浮的塑膠袋,像極了水母,被海龜吃下肚,成為致命殺手。慈濟大學方菊雄教授,同時也是呼叫妙博士節目主持人,和小朋友面對面。愛護環境,從了解開始。 

“呼叫妙博士”主持人 方菊雄:「大家一起努力,讓我們多用點心,一同讓我們周圍環境,變得更好。」 

有認知,就要趕緊化為行動。內湖區親子成長班,教導孩子把紅豆裝在襪子裡,就是環保暖暖包。 

慈濟北區教聯會,結合大愛台「呼叫妙博士」節目,在基隆共修處,遊戲中,學環境教育。老師扮成花仙子,告訴孩子,氣候變遷造成花期錯亂,老樹也面臨存亡危機。 

“呼叫妙博士”製作人 莊桂梅:「科學救地球,行動做環保,就是在日常生活裡面,就可以做到一些環保的舉動,然後這些舉動,其實是有科學背景,和科學知識在裡面的。」 

把生態環保議題,從節目帶進校園,帶入日常生活,愛地球,也能很科學。 

真善美志工 綜合報導

Read more

海砂屋怕強震老公寓健檢有方

老舊公寓常碰到的問題就是海砂屋跟結構損壞的問題,特別在碰到大地震或超級強颱時,會威脅民眾的生命,其實老公寓也有健康檢查。

根據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的統計,老舊公寓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海砂屋跟結構損壞的問題,特別在碰到大地震或超級強颱時,都會對民眾的生命財產造成影響。有專家就指出,如果台北市發生芮氏規模6.3以上的地震,會有四千棟房子倒塌。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強烈天然災害,我們所居住的房子真的夠安全嗎?今天我們先帶您來看看,老公寓該怎樣做健康檢查,防範災害於未然。 

1999年,台灣發生芮氏規模7.3的九二一大地震,超過十萬間房屋倒塌、受損。十年後,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組織(UNISDR)在報告中,依然把把台灣列為高度風險區域之一,特別是颱風、土石流、地震三大災害所造成的人口和GDP損失,台灣都在全球前五名之列。 

新北市三重區居民:「(現在房子碰到的問題是什麼?) 碰到問題嗎?颱風,然後那個地震,對,然後我最怕就是有壁癌,然後漏水。」 

台灣北部的人口稠密,老舊公寓四處可見,以台北市來說,三十年以上老屋至少有六萬棟,戶數多達80萬戶,五年後還會增加到120萬戶;而新北市更有32.5%的住戶落腳在三十年以上的老公寓。住安問題,需要重視。 

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 江世雄:「我們目前看到這個天花板跟牆壁上,這個主要是因為滲水,然後油漆剝落,基本上這一部分不會對結構有影響。」 

北台灣的許多老公寓都有這樣子的壁癌,多數是因為裂縫滲水所引起。 

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 江世雄:「這個裂縫滲進來以後呢,裡面的鋼筋就會生鏽,長久沒有修復的話,慢慢樓板的鋼筋生鏽,混凝土就會剝落,影響到樓板的安全性。」 

雖然沒有立即危險,專家仍建議補強裂縫,以免在颱風季節時嚴重滲水。 

台北市建築的防震係數,已經從三十年前的0.1G提高到0.24G,可以抵擋五級強震,但是,老房子的耐震度還是比較脆弱。 

台北市政府建管處副總工程師 邱英哲:「三十年前的建築技術規則,並沒有耐震設計這個章節,所以它的耐震是用一般的結構設計來考量。」 

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 江世雄:「像這樣子的樓梯裂縫,是我們經常在老舊公寓看到的,這個主要是因為當初施工跟配接不當,因為地震來的時候我們樓梯是逃生通道,如果你樓梯損壞太嚴重,你變成沒有辦法逃生,所以還是要做適當的修復。」 

老屋健檢,包括結構、防火、避難、設備、外牆等五大項,不過,結構技師發現,許多住戶的裝潢並不利於檢測。 

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 江世雄:「他把樓板、梁柱都用壁紙、木板把它包覆起來,所以目視檢測的時候沒有辦法看到它的裂損狀況,事實上這是一個比較不建議的方式,因為沒有辦法自己判斷它到底有沒有受到地震的這些影響。」 

以油漆簡單保護是建議方式。此外,因應規模強大的颱風,專家也有叮嚀。 

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 江世雄:「有很多的附掛物,包括廣告招牌、屋頂的水箱,或者是冷氣機,這些都會產生影響,所以這部分我們會檢視一下,到底它的附著到底牢不牢固。」 

同時,住戶也應留意,現在的氣候容易呈現極冷和極熱的現象,對建築物外牆影響很大,專家建議,應該多留意外牆的補強,以免磁磚剝落砸傷人。 

想要住得安心,平時的保養很重要。台北市政府今年四月起正式推出老屋健檢活動,有十六家鑑定機構免費為民服務,不妨多加利用。 

採訪撰文:許斐莉 
攝影剪接:蕭于傑

Read more

高齡78歲做回收環保路12寒暑

施萬發78歲,在另一半的帶動下做環保,一做就是12年。綁著護腰一下子就把箱子裝滿,搬起東西十分俐落。

在新北市板橋區的香社環保站,有位環保志工施萬發,今年78歲,但是相當有力氣,因為年輕時當過貨運司機,要幫忙貨物裝卸,現在雖然有點年紀,但還是有著驚人的體力,他說年紀大還是可以做環保,也因為有在動,所以體力還不錯。(3/28) 

環保車一開進環保站,施萬發立刻上前幫忙。施萬發今年78歲,在另一半的帶動下開始做環保,一做就是12年。一位騎著腳踏車,另一位在家門口分類,兩人相互分工。 

志工 & 志工 施萬發:「(年紀這麼大了,還想要做環保),能做就盡量做啊。」 

綁著護腰一下子就把箱子裝滿,施萬發雖然有點年紀,但搬起東西依然十分俐落。 

志工 施萬發:「年輕的時候就一直在動,年紀大了也沒有休息,繼續有在動,所以體力沒有變差。」 

板橋香社環保站,每個星期五是大環保日,志工們把一星期搜集到的回收物,這一天都會回到環保站。 

環保站中有不少年長的志工,因此有3個回收平台,幫助長輩不用時常彎腰,就能輕鬆做好分類。 

滿滿一卡車的回收物,就是志工們努力的成果,上面裝載的不只是回收物,更是志工疼惜地球的愛心。 

真善美志工 江文龍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