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25 七月 2012

台資企業綠化 親子環保共學

江蘇昆山的慈濟環保站,除了每天都有志工做資源回收分類,每個月也有一次的親子環保日。這天(7/8)來自昆山富士康、仁寶、富港三家台資企業的員工帶著家人,一起到環保站投入環保活動。大熱天,大家做得滿身大汗,心靈卻感覺幸福滿滿。

Read more

年用180億塑袋 回收1成

基隆志工黃明麗從2011年即在自家進行塑膠袋回收,2012年2月更將其經驗推廣至基隆靜思堂園區工地,成效良好。(攝影者:林靜如,地點:黃明麗家,日期:2012/04/10)根據環保署統計,全臺灣每年使用的塑膠袋約一百八十億個,平均每人每天約使用二個塑膠袋,其中僅有不到一成被回收,其餘都被丟進垃圾筒。因為塑膠袋的廉價及方便性,讓臺灣漸漸地成為「塑膠袋王國」。

慈濟基隆園區於2012年2月復工,慈濟志工黃明麗也開始推動工地環保,回收工地所使用的塑膠袋,帶動志工們進行塑膠袋的清洗、回收,除了為園區內所規畫的環保教育站,奠定良好的基礎,園區內四處吊掛之塑膠袋,亦成為社區宣導塑膠袋回收的最好教材。

彎腰做環保 挺身說環保

「您看印尼的小孩,在垃圾海裡面游泳玩耍。」也是工地常駐真善美志工的黃明麗,指著海報上的一張照片感慨地說:「因為塑膠袋的濫用,不僅造成海洋的污染,塑膠袋燃燒所產生二氧化碳及戴奧辛,破壞人體免疫系統,影響下一代健康;如果埋在地底下,其不易分解的特性,更會阻塞水管,並衝擊環境生態。」

塑膠袋對環境的危害如此巨大,加上看到證嚴上人不斷地呼籲「節能減碳愛地球」,做環保已經二十餘年的黃明麗開始思考,「我還能為地球做什麼?」於是在2011年元旦,她即邀集當區的環保志工,前往內湖環保教育站學習如何回收塑膠袋,從此之後她就在自家進行回收塑膠袋的工作。志工們將塑膠袋上沾有油漬的部分剪掉,以利塑膠袋回收。(攝影者:黃明麗,地點:基隆園區工地,日期:2012/03/30)

2011年,當慈濟環保已經落實二十年,上人進一步推動環保精質化,黃明麗更在今年(2012年)參加環境教育師資培訓課程,期許自己除了彎腰做環保,還要挺身說環保,為「減碳愛地球」盡一分心力,並提升自我環保資糧之慧命。

以身示教 推動工地環保成效佳

看到工地所使用的水泥下鋪著塑膠袋,又有大自然的雨水及自來水可利用,黃明麗心想:「園區工地製造的垃圾,應該要以身作則做回收。」當她將想法告訴同期參加環境教育師資培訓課程的志工林靜如時,二人都認為應把握因緣,期許透過園區塑膠袋回收及宣導,進而落實到基隆區的各環保點。

推動之初,林靜如只要一結束大愛媽媽學校晨間活動,都會到工地協助黃明麗清洗塑膠袋,雖然成效有限,但她們堅信「做就對了!」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她們透過環保合心幹部謝淑真協助推動,由輪值工地生活組的志工協助清洗、曬乾,再由黃明麗拿回家分類,最後請志工高德方以卡車載送至內湖環保站回收。

推動塑膠袋回收至今,因為志工們的充分配合,除了以身示教,帶動工地菩薩主動收集塑膠袋外,至今已運送了二卡車的塑膠袋到內湖環保教育站進行回收。黃明麗高興地說:「內湖的環保幹事曾讚歎基隆區的塑膠袋洗得最乾淨!」

少用、拒用塑膠袋 生活更美好
志工吳淑芬(右)表示,塑膠袋是百年不壞之物,對地球造成的傷害很大,以後會盡可能少用或是回收再利用。(攝影者:黃明麗,地點:基隆園區工地,日期:2012/06/01)清洗塑膠袋約四個月的志工王淑雲,很熟練的說明塑膠袋清洗的步驟,她說:「塑膠袋要洗到沒有污漬,再拿去曬乾,如果無法清洗乾淨,就要剪掉才能曬乾。」看她專心地清洗塑膠袋,在清洗過程中被水濺濕了衣服和鞋子,問她:「有沒有關係?」,她直說:「為地球盡一分心力,沒關係!」

志工吳淑芬在園區大概清洗過三、四次塑膠袋。她表示,看著施工中的園區,吊掛著許多清洗過的塑膠袋,知道每天都有人在為地球盡一分心力,大家秉持上人「對的事,做就對了」,讓她很感動。

看著自己把沾到水泥及柏油的塑膠袋刷洗乾淨,吳淑芬感到很開心,因為自己也能為地球盡一點心力。塑膠袋是百年不壞之物,和志工們一起清洗、回收塑膠袋後,讓她了解塑膠袋回收的難度,以及對地球造成的傷害,因此以後會盡可能少用或是回收再利用,不敢再像以往那樣隨意的使用與丟棄塑膠袋了。

黃明麗說:「清淨在源頭,塑膠袋回收再利用,還是有塑膠袋;節能減碳,守護地球,為下一代留一個乾淨的淨土,塑膠袋應該要少用、甚至不用。」【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沈能情 基隆報導2012/06/02)

Read more

凜冽冬日寒刺骨 毛毯暖伶仃

南半球進入了冬天,在賴索托,慈濟志工冒著三度低溫、時而下小雪、時而下細雨的寒冬,發放食物與毛毯。志工到首都馬賽魯為照顧戶,一戶戶送上物資(6/9);也到雷迪布蘭的老人之家送毛毯(7/14),志工在寒冬中,為長輩們披上毛毯,溫暖人心!

Read more

50國選手前進倫敦 碳足跡爆大量

再過九天,倫敦奧運就要展開,這次奧運號稱最環保,但是,光是選手從最近的西歐國家,搭飛機到倫敦,至少會產生70公斤的碳,需要一棵大樹,用七年來吸收。

(荷蘭選手 葛斯特: 感覺真棒,好期待這場奧運。)

2012年倫敦奧運,50國運動好手齊聚ㄧ堂,使用的交通工具,不外乎就是飛機。不過,光是從鄰近的荷蘭搭飛機到倫敦,就會產生81公斤的碳足跡。從南半球澳洲到英國,來回產生的碳足跡更是多達3千公斤。相當於一棵樹,要花3百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為期17天的奧運,預計會有兩百萬人造訪倫敦,除了飛機之外,到了英國本地,更少不了汽車、公車作為代步工具。

光是在倫敦傳遞奧運聖火,就出動47輛隨行大小客車,碳排放量多達22萬公斤。相當於兩千多棵樹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面對交通上天文數字的碳排放量,倫敦市除了將實施交通管制、鼓勵民眾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之外,許多硬體設備,還能永續利用。

8座場館,建材都將回收再利用。奧運村,比賽結束後,就會變身為永久性住宅。

(倫敦市長 強森: 倫敦跟其他舉辦過奧運的國家一樣,準備好了,甚至更好。)

綠色奧運,在英國規劃之下,蓄勢待發。

(張立 編譯)
(2012.07.18)
Read more

週二, 24 七月 2012

嚴寒冬季 一張毛毯一分情

位在南半球的巴拉圭,現在正是寒冷的冬天,白天溫度僅有攝氏五度,慈濟志工前往邦尼亞都打倥部(7/15),發放毛毯和食物,總共發放一百位獨居長者,二十七戶慈濟照顧戶,他們收到的不只是毛毯,還有一份溫暖,他們也捐出身上儘有的零錢,表達感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