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2012

週四, 14 六月 2012

大米發放結好緣 仙範市長訪慈濟


菲律賓慈濟志工從去年開始,先後在仙範市(San Juan)舉辦過三場大米發放,而且每每當地發生火災,志工也總是及時前往發放物資,並關懷災民,為了感謝志工,也希望更了解慈濟,

Read more

週三, 13 六月 2012

資源及多樣性減 地球生命力漸衰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最新的「地球生命力報告」指出(5/15),地球的健康狀況亮紅燈,按照人類現在的消耗速度,地球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才能滿足人類一年的消耗量。地球的生命力,正在逐漸走向衰弱。

從太空中,可以清楚看到地球的面貌,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映入眼簾,而且每分每秒都還在發生。
動畫IN打字聲音,搭配緊張音樂

世界自然基金會總幹事說,人類現在的生活方式,就好像有另外一個地球任由我們使用。

每兩年一次的地球生命力報告,幫地球做健康檢查,結果並不樂觀。過去四十年來,地球生物多樣性減少了30%,在低度開發國家更是嚴重(60%),因為富裕國家有了環保概念,就改從貧窮國家進口資源。

生態足跡越高,表示消耗的資源越多。這份報告統計,全球生態足跡最高的國家是卡達,前十名絕大多數,都是盛產石油的中東國家,高度開發國家像是美國、丹麥也榜上有名。

生態足跡最低的,則是有一半在非洲,而且都是低開發國家,也是環境退化最直接衝擊的地區,像是糧荒、乾旱、水污染,都讓貧困國家很難翻身。

地球生命力報告,提醒人類,大自然不是有求必應。地球自然基金會呼籲,下個月舉行的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6/20-22),各國都應該勇於承擔責任,齊心合力救地球。


Read more

視環保為職志 毅然轉行創業

高雄李松德夫婦從事汽車車床業將近二十年,不過看見這幾年全球天災頻傳,證嚴上人疾呼人人要做環保,所以三年前,他們結束工廠工作,去年開始全心投入了環保電動車事業。 Read more

週二, 12 六月 2012

六成電費來自空調 節電從此下手

電費確定調漲,不過其實省水省電,省下各式各樣的資源,本來就是現代人應有的覺醒,在花蓮 大漢技術學院從97年度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措施,讓電費每年都下降30萬度。而在玉里的彭先生,家裡經營飲品店,透過自己水電的專長,讓店內省電省水的效果顯著,尤其改變製冰機製水的循環,讓水費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

夏天的腳步接近,學生們想在教室吹個冷氣,似乎不是那麼簡單。

在花蓮大漢技術學院,上課時,必須拿著由學生自己花錢儲值的冷氣卡,才能打開冷氣。而平均學生每人每小時只需付出一塊錢的使用費。

大漢技術學院總務長 黃中和:「卡片的方式,讓學生知道說,用電是需要付費的,那收的電費很少,但是教育的意義很大,當他下課的時候,他要取回他的卡片,所以會把冷氣作確實的關機。」

空調的費用占掉學校整個用電的6成,因此,想要節省用電,就必須從全校少吹冷氣開始

大漢技術學院總務長 黃中和:「因為過去學生在使用電器或是教室的電,都是比較浪費的,下課也不會隨手關燈、關冷氣。」

還不僅如此,學校的空調的供電開關,必須在早上十點過後,且溫度高於28度,才會開啟,而且除了宿舍外,空調只開到晚上六點。再加上把走廊與辦公室照明減半,運用檯燈代替,如此的動作,讓學校第一年就看的到成果。

大漢技術學院總務長 黃中和:「第一年節省最多,節省的電度,大概四十八萬度,平均算下來以三塊來算,接近是150萬左右。」

以100年為例,學校整年用電量比96年未調整前整整少了140萬度,而這四年平均用電還以30萬度的速度在下降,而整個省電措施的建置成本只有40萬左右,這樣的成果更獲得台電中區節電比賽第一名,確實值得大家學習。

同樣是省電,家裡經營飲品店的彭先生,汰換掉耗能的冰箱,雖然初期價格較貴,但是時間一拉長,節省的電費與電力相當可觀。

飲品店老闆 彭錦義:「他是符合環保規範的冰箱,所以兩個月下來,電費省了一千多塊,再加上台電的電費折扣,我總共省了接近兩千塊。」

除了節電外,因為店內需要製冰,過程中機器循環使用的水費,一個月竟然高達5000多元,但他發揮巧思,讓循環的水回收再利用,接下來的水費更只剩下500元。

飲品店老闆 彭錦義:「把這個水,排放的水,不要直接排放掉,把他送到二樓的水塔上 再由這個水塔的水作這個自然的循環,就達到節水的效益。」

電價上漲,水資源缺乏,只要你我花點心思,省錢節能還可以減少消耗地球資源,一舉數得。

Read more

照顧戶手心向下 環保行善涓滴愛

在印尼雅加達,慈濟照顧戶 素吉瓦蒂,先生生病,一家九口的經濟壓力,就落在她的身上。經由鄰居介紹,慈濟補助她生活費,經濟好轉,素吉瓦蒂開始在社區推行竹筒歲月,讓更多人和她一樣,生活過得更好 Read more

退休教授 帶動塑膠袋回收

從大學退休的「連滿池」教授,兩年多前和太太走進高雄光華環保教育站,開啟環保站的塑膠袋回收,並設計了作業系統,回收站頓時變成了大學教室。更特別的是,夫妻兩人專門招募了一些身心殘障人 Read more

付出十載不退轉 勤耕福田造慧命

澎湖的環保志工「翁順安」,開著環保車,一戶戶載回收,每周三趟,一載就是十年。付出的心不退轉,翁順安更提供土地,作為環保站,希望環保的觀念,能在社區落實。

志工 翁順安:「我們今天去澎南區載回收。」
Read more

從一個撲滿開始-一人一心力 水滴雖微漸盈大器

素食八分飽,兩分幫助人,台中市中西區的慈濟志工,集思廣益,將四十六年前,提菜籃的竹筒歲月精神,帶入社區,他們設計了【兜兜】創意撲滿,希望家家戶戶帶動,省水、省米、省電的好觀念,投撲滿幫助人。
Read more

從一個撲滿開始-收集香腳做撲滿 積善之家樂助人

您看過這樣的撲滿嗎。慈濟志工陳滿,她利用一炷香,燒盡後剩下的香腳,做成屋頂 ,蓋了一座【積善之家】撲滿,帶動一家七口一塊省電,投撲滿助人。 Read more

從一個撲滿開始-物歸源頭精質化 結合職志獻良能

寶特瓶可以做毛毯,寶特瓶蓋呢,台中市龍井區的慈濟志工陳榮忠,發揮專業,集合創意 ,利用寶特瓶蓋,創作了永續利用撲滿,慈濟志工們將撲滿深入社區,帶入校園推廣,募集善念。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