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撲滿開始-物歸源頭精質化 結合職志獻良能

寶特瓶可以做毛毯,寶特瓶蓋呢,台中市龍井區的慈濟志工陳榮忠,發揮專業,集合創意 ,利用寶特瓶蓋,創作了永續利用撲滿,慈濟志工們將撲滿深入社區,帶入校園推廣,募集善念。 龍井環保站 ,寶特瓶蓋依顏色,細細分類。

慈濟志工 鄧豫源:「認真撿 撿得漂亮,再來跟大家結緣。」

龍井環保站,鐵鋁罐,現在也有了新的生命。

慈濟志工 童文烈:「回收回來,剪一剪、開一開,要做撲滿。」

經營塑膠模具工廠的陳榮忠師兄,發揮專業,永續物命。

慈濟志工 陳榮忠:「白色的塑膠蓋丟下去粉碎,然後呢我們把這個白色的原料倒進去加工,做一個模型壓住就變這樣 就是這樣好退。」

白色瓶蓋成了清澈的水撲滿,藍色 綠色瓶蓋,成了孕育大地的米撲滿。 剩下的這些雜色的瓶蓋和瓶蓋的拉環,也能說法行善。

慈濟志工 陳榮忠:「我們一點點都沒有浪費,可以粉碎做原料,這樣我們可以減少很多垃圾量。我們把它混合在一起,做個電撲滿,希望點燃每個人的光明,我一直想說,把工廠跟上人的一些法結合,結合我的專業領域,把師父的法推動到整個社區整個社會。」

當區的師姊們,帶著永續物命撲滿走入校園,小朋友在瓶身畫上小螞蟻,寫下一句句,給自己給 全天下的苦難人的祝福。

台中龍井區瑞豐國小學生 周芸憶:「把錢存起來可以拿去捐出去。」

台中龍井區瑞豐國小老師 陳沛慈:「每天看到這個小鋪滿,就想到我們要愛護地球,我們要發善行願。」

善的種子往下札根,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清流,現在寶特瓶蓋也能化為行善助人的動力,轉動須彌。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