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2012
週三, 30 五 2012
綠色生活展 愛買推廣環保
- Article Details

在現場參與的民眾,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對於寶特瓶能製成各式精美的紡織品皆感到不可思議。現場更有許多小朋友在實際體驗觸摸瓶片、酯粒等半成品後,紛紛表示能用寶特瓶作為衣服的原料是在學校老師沒有教過的,非常神奇。此次活動特別感恩慈濟基隆區師兄、姊協助推廣環保理念。在現場慈濟師兄、姊的親切解說下,讓許多小菩薩體驗到環保的重要性,是非常好的互動,更能提早培養下一代的環保尖兵。

綠色生活是現今天災人禍頻傳的地球最重要的議題,除了減緩地球資源耗損、促進環境永續經營發展外,也是對人心自我的檢視及心靈環保的出發點。期待在未來也能有更多綠色生活巡迴展合作的機會,能將更多正確的環保理念宣導普及於社會大眾,也期待能吸引更多菩薩大德加入和大愛感恩科技一起努力達成「與地球共生息」志願的行列。
Read more
週二, 29 五 2012
週日, 27 五 2012
「垃圾變黃金」 綠生活展現妙法
- Article Details
拿起拼圖,左移右移,只要拼出正確圖案,就有獎品可以拿。志工先用獎品,吸引民眾的注意。
慈濟志工 廖孟仁:「除了提供大愛感恩科技的衣物,寶特瓶回收製造的衣物跟毯子,我們也提供了靜思文化的碗筷、杯子,這纇的東西。」
民眾:「穿起來很舒服,超涼感的,然後又是環保衣服。」
在賣場的一樓大廳,不僅有宣導短片,還有看板跟民眾介紹,大愛環保衣的製作過程,連環保局科長,也忍不住試穿了一下。
環保局科長 楊國正:「我們是想說結合慈濟,還有愛買基隆店,三個單位一起來合辦這個活動,想說這邊人潮會比較多,希望大家能落實環保生活跟消費。」
環保衣、環保餐具,透過綠色消費,不僅愛護地球,也保護民眾的健康。
陳靜凌 劉錦秀 林麗梅真善美志工-基隆報導
週四, 17 五 2012
環保概念延伸 進駐高雄巨蛋
- Article Details

得知大愛感恩科技進駐百貨公司,在開幕當天還有環保菩薩特地到專櫃共襄盛舉。有些環保菩薩甚至紅了眼眶,看到回收來的寶特瓶竟能變成如此時尚且實用的織品,不禁嘖嘖稱奇,心中也多了份感動。現場也吸引了許多消費者駐足,許多人臉上露出了驚訝的表情,拿起衣物、生活織品,開始紛紛討論起寶特瓶回收做成的環保織品。期許利用實體呈現的方式,不僅讓民眾信任寶特瓶回收後製成的織品品質,深刻體會『原來 寶特瓶僅是被放錯地方的資源』,也讓民眾對環保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一起從日常生活中做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執行董事 李鼎銘表示:「這樣子的點,能夠將我們產品的核心價值,也就是我們的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能夠讓所有大眾來分享。」
大愛感恩科技自成立以來,持續進行環保商品的開發,期許能研發出更多生活用品,將環保概念帶入生活。未來更計劃開拓實體通路據點,以「環保概念、綠色生活」為主題,將環保服飾及織品完整呈現。期許透過大愛感恩科技的商品,向消費者傳遞愛護地球、資源再生、節能減碳的理念,感動更多民眾一同為地球暖化的減緩進一份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高雄漢神專櫃: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777號 8樓
Read more
寶特瓶變身——環保心時尚
- Article Details
◎撰文‧葉子豪 攝影‧顏霖沼
這一件衣服——
原料來自環保志工彎腰撿取的寶特瓶,
經過實業家研發再生物命、量產推廣,
民眾選購後的盈餘全數捐入公益。
它不只是一件衣服,
更是呼應環保潮流、愛心接力的時尚表現。
過去一年,日本、歐洲的服飾大品牌看準臺灣消費實力,大舉來臺展店,既有的業者也砸下重金邀請藝人代言;標榜時尚、機能的服飾廣告,更提醒著潛在消費者:「衣櫃裏還少一件衣服。」
在服裝市場陷入短兵相接的「紅海」之際,一個成立才三年的臺灣本土品牌,卻以獨特的經營之道,優游於環保與人文的「藍海」中。二○一一年歲末,衣界新星「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三周年慶,身穿灰色或綠色「環保衣」的慈濟環保志工上臺走秀,堪稱全臺灣平均年齡最高、身材最福泰、笑容最可愛的「媽媽級」模特兒;舉手投足雖不及身旁專業模特兒乾淨俐落,但那純樸憨厚的拙趣,卻最能體現這個品牌的溫暖價值。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產品,無論是織品服飾、生活用品,均由寶特瓶回收製成;追本溯源,每件產品的背後都是環保志工無私的奉獻。
「我們也講時尚——是環保『心』時尚。」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執行董事李鼎銘表示,大愛感恩科技能有如此的自信,來自於政府及社會的肯定——陸續獲得臺灣綠色典範獎、國家品質金像獎、《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獎等多項殊榮;在環保認證也有優異表現——主要產品「大愛環保毛毯」才在二○一一年初,通過環保署委託德國萊因TÜV公司所做的「碳足跡」認證,為了使賑災毛毯更富內涵,今年年底更將賑災毛毯主動申請政府的輔導以及取得全球紡織業的環保織品第一張「水足跡」認證。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董事長黃華德表示,希望帶動「生活必需品選用環保製品」的風潮,「我們最重要的不是促銷產品,更不是鼓勵多消費,而是珍惜地球資源,運用再生技術來賦予物品新生命,為環境略盡棉薄之力。」
從一張毛毯到一家公司
以環保、人文、公益為優先,營利放後面的經營哲學,以及力求不上染料、高雅簡約的設計概念,讓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在色彩繽紛的服飾業界,顯得相當另類。
擁有三十多年服飾製造、代工經驗的黃華德回想,早在上個世紀九○年代,證嚴上人就詢問實業家志工們,將環保回收資源再製成紡織品等物資的可行性。但當時技術不成熟,市場也有限,因緣不是很具足;及至二○○四年,寶特瓶做成瓶片、酯粒及加工絲的技術大幅提升,慈濟實業家志工也加強聯結,成立國際慈濟人道援助會,其中「衣著組」成員加速「資源變黃金」的腳步,在享譽國際的「環保毛毯」領軍下,開始研發各種織物服裝。
身為人援會總召集人的黃華德,首先在自己公司成立環保部門,並藉由參加紡織展的機會,展示環保織品;紡織展上展示地球模型、「與地球共生息」等字樣,甚至做得比自家公司的商標還大,「別人是展示產品,我則是展示證嚴上人的理念。」
為了接引同業響應環保行動,黃華德還特別商請慈濟香積志工,在發表會上供應美味素食。輕暖的環保毛毯、清新的素食料理,讓業界許多人讚不絕口;而無心插柳,也吸引不少有興趣的廠商,上門洽談合作。
「這個商機,我們就把它化為『善機』。」眼見有意願的實業家朋友愈聚愈多,身兼人援會衣著組召集人的黃華德,會同食品、住屋、行輸、資訊四組召集人,於二○○八年提出創設公司的構想,希望作為環保志工與實業家志工攜手付出的平臺。
經證嚴上人定名為「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後,同年十二月,這個臺灣史上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全球首家百分之百回饋社會的非營利企業(Non Profit Company)正式成立,由紡織老將黃華德擔任董事長,人援會行輸組召集人李鼎銘承擔執行董事;他們及另外三位捐資的發起人,都是不支薪的志工。
紡織界門外漢的志業
執行董事李鼎銘為了專心經營大愛感恩公司,將父親李宗吉老居士傳承下來的海運船務公司,交給專業經理人經營,自己則是無所求的付出,三百六十五天「全年無休」投入大愛感恩科技。
李鼎銘總是清晨五、六點就進辦公室,在頭腦最清醒的時候做重要的事;除了在公司裏運籌帷幄,領導職工、協調志工,大愛感恩科技還肩負傳達理念的重任——僅是二○一一年就宣講了超過兩百場;他鉅細靡遺地從環保志工拿起一支寶特瓶,去掉瓶蓋、剪掉瓶環講起,一路從切片、造粒、抽絲、紡織說到上市流通。讓人難以想像,三年多前的他,還是紡織界的門外漢。
「剛開始啊,連幾『丹尼』、幾『支』,什麼長纖、短纖都不懂!」談起接觸紡織的歷程,李鼎銘的另一半洪若岑表示,他們都是向廠商學的。
「一開始我也非常惶恐。但這三年來,我體現了 證嚴上人的靜思語——第一,人有無限潛能;第二,用心就是專業;還有第三點,事情做到哪裏,你的專業就到哪裏!」身型高大、聲如洪鐘的李鼎銘說。
而洪若岑雖非織品服裝科班出身,喜愛繪畫的她也投入設計團隊中,「最重要的是把關,讓設計不偏離 證嚴上人的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的織物產品力求不後染,以減少水的消耗與污染為目標,因此可用的主色系不外黑、白、藍、灰、綠、棕;加上慈濟人文講求簡約端莊,不露胸、不露背、不露膝,多少讓習慣「爭奇鬥妍」的設計師感到綁手綁腳。洪若岑依舊堅持帶著設計團隊參加慈濟的營隊,甚至與證嚴上人面對面相談,希望能幫助設計團隊體會並了解環保織品背後更深的意義。
設計團隊將慈濟人文內涵消化吸收,漸漸地推出令人眼睛一亮的作品。在二○一一年臺北世界設計大展中,大愛感恩科技提供綠色環保毛毯、臺灣稀有動物系列潮T、超輕量鋪棉夾克等十項產品,參加「感動設計區」甄選,創下全部入選的紀錄。
在設計大展南港展覽館的舞臺上,環保志工們回收的心血,更以令人驚豔的樣貌呈現——「休閒及運動風」,給人舒服但不散漫、有活力卻不輕佻的好印象;「簡約典雅新都會」,充分展現都會女子的職場風采,兼顧了專業形象以及柔和氣質。
大愛感恩的設計師陳弘祥表示,由寶特瓶回收再製的布料,觸感多少有些受限,因此市面上環保織品大多偏向休閒類;而大愛感恩公司有專門研究布料及紗線的團隊,集思廣益,終於把運用面擴及正式的套裝。
「我們要傳遞的訊息,就是永續物命;我不認為我們的產品要特別講求時尚,而是要講究風格,也就是由內而外,『心』的改造。」陳弘祥補充道。
生產履歷 記錄溫馨故事
為了讓消費者看見產品背後無數人付出的歡喜與辛勞,大愛感恩團隊首創「環保織品生產履歷的回溯」,只要翻開新衣吊牌的背面,就可以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包含寶特瓶被回收送進工廠、製成瓶片及酯粒、抽紗織布到成衣的日期;吊牌上並附上二維條碼,拿智慧型手機輕輕一刷,就能看到慈濟環保志工溫馨故事的影片。
但看別人做,總不如親身體驗,大愛感恩也經常帶海內外人士到慈濟環保站,實際動手分類資源,從中感受到環保志工忍受氣味、勞動肢體的耐力。黃華德就說:「那些老菩薩每天都在那邊蹲著分類瓶罐,我真的非常感動!」
「他們一大早四點就出門,撿寶特瓶、厚紙板。」慈濟宜蘭區的環保幹事陳龍泉為環保志工們代言,當地環保志工每兩個半月,就會請專門廠商將來自各環保點的寶特瓶壓成瓶磚,然後運到再生處理廠,平均一個批次的寶特瓶就多達四十萬支。
雖然數量驚人,但環保志工們依然嚴謹地分類,透明、綠色、雜色等瓶,少有混雜的情形;他們還要求資源回收場務必把機器清洗乾淨,再來處理慈濟的寶特瓶,以保持原料的品質。
環保志工如此自我要求,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也自我提升——在最新出爐的水足跡認證上,嚴格要求製造過程的耗水量,以及從原料、製造、配售、消費者使用的每個環節;就連辦公室的用水用電用紙,都要點滴計較、自我節制。
對於中小型紡織業者來說,這種為符合環保標準而自我鞭策的作為,其實相當吃力。「利益是一回事,環境的考量應該要勝於一切。」負責承辦認證事務的同仁陳讚國,說明了大愛感恩團隊為環保不遺餘力的用心。
根據認證單位德國萊因TÜV集團公司的精算,製造一件T恤的耗水量為兩千七百公升,但一條大愛感恩製作的灰色環保毛毯,雖然體積、重量比T恤大得多,卻只要六百四十三公升的用水;環保的理念與成效,在量化的數據下更為具體。
「水足跡是很新的議題,來申請認證的多半是電子業者,大愛感恩可說是紡織業界的先驅者。」德國萊因TÜV集團臺灣分公司總經理何士登(Uwe Halstenbach)如是讚歎。
●
雖然回收寶特瓶的過程很辛苦,但是愛心循環的效益,卻是實在而溫馨的;蘇澳環保志工陳正信還記得,二○一○年十月下旬,鎮上發生大水災,許多人的家當泡湯,慈濟志工送來環保毛毯禦寒。
「大家都稱讚,我們的毛毯摸起來很溫暖,好洗又快乾。」陳正信說,有民眾得知環保毛毯的緣由後,也加入了環保志工的行列。
而能穿上由自己回收的寶特瓶製成的環保大愛衫,對環保志工而言,更是一種充滿成就感的榮耀。黃華德說,不久前有位女士蒞臨門市,一口氣買了三件「環保大愛衫」,她說要送給先生和兩個孩子,讓他們知道,媽媽為什麼早出晚歸做環保。「那三件衣服就是她的答案、也是她的驕傲。」黃華德欣慰地說。
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為「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不只接引志同道合的上、中、下游的合作夥伴,促進產業的「綠化」;這三年來,在全臺七萬兩千多位慈濟環保志工及超過五十家合作夥伴的共同努力下,來自各方的獎項與認證,證明了環保志工與實業家專業的付出及努力沒有白費;高雅、簡約的人文之風,也將隨著環保織品的使用流通廣布,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大愛感恩科技」緣起與價值】
● 緣起:2003年,「國際慈濟人道援助會」成立,來自各行各業的實業家志工,善用專業與資源發心成就救援工作。2006、2007年間,人援會研發出環保毛毯,運用於慈善救助,迄2011年11月發出五十萬條到三十餘個國家地區。
● 創業:2008年12月10日,五位人援會實業家出資成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整合收購由全臺七萬兩千多名慈濟環保志工回收的寶特瓶,製作成毛毯等環保織物用品;未來將擴及紙類、家電及塑膠類等資源回收再製,擴大綠色產業的影響力。
而成立公司的另一層意義,是考量社會景氣時善款足以因應慈善救助,但當經濟不佳,善款相對減少,需要幫助的人卻更多;實業家希望成為證嚴上人所期許的「掘井人」,讓大愛感恩科技成為活泉,投資盈餘全數回饋給慈濟,作為國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
● 效益:2009年至2011年11月底,已回收172,215,051支寶特瓶,估計節省石油89,552公升、減排二氧化碳4,339,819公斤、節省水資源15,258,254公升。
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基於珍惜地球資源、減緩消耗,從原料端到製成端都是「愛的接力」——初期以環保志工回收的寶特瓶為原料,秉持「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結合有心之士發揮專業良能,製成「環保再生織品」,實踐「與地球共生息」的願景。
2012,5/23-25, 大愛感恩即將參與-基隆愛買商場環保推廣
- Article Details
【活動時間】2012/5/23-25
【活動地點】基隆愛買(基隆市深溪路53號)
相關心聞:綠色生活展 愛買推廣環保 Read more
紐約騎行 衣起轉動環保
- Article Details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所有參加的人充分享受紐約的天氣、街道和騎車的樂趣。」活動主辦單位Bike New York媒體關係主任Brent Tongco先生說。在今年3月初,旅居紐約的濟顗師兄透過網路的方式,向大愛感恩科技訂購了許多瀕臨絕種動物系列T-shirt。「期望能藉由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在紐約三萬兩千名腳踏車騎士及媒體前,廣為推展 上人的環保理念」濟顗師兄說。

提倡環保生活化 拓點再精進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第七家環保人文低碳概念館於士林開幕,也是全台空間最寬敞的門市,富有清新氣息的展店與大眾相見歡。館內裝潢大量使用環保素材,像是館內皆設置LED燈,壁面以可回收的紙管製作。除此之外也放置了以水泥混木屑的吊掛櫃以及展示櫃,種種小細節皆落實低碳生活概念。同時結合相鄰的靜思書軒,打造一個讓大眾們進來就能體悟到身心靈的空間。走訪教育館,滿足生活上的環保後,旁邊緊鄰著靜思書軒,可閱讀 證嚴法師滋潤身心靈的法語,以及各種沉澱心靈的書籍。靜思書軒另設有共修的空間,不定時舉辦讀書會和講座,聆聽分享,提升智慧。另外還有一個專給志工手作結緣品的場所。
「希望這個複合式的空間能讓來訪的人,不僅能夠心靈環保也能生活環保。」慈濟師兄、姊如是說。
大愛感恩科技期許能帶動整個社會,鼓勵民眾落實將環保的理念運用在生活上。正如 證嚴法師慈示:「好事,需要你、我、他共同來成就。」每個人皆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生活上的小動作皆能做到節能減碳,延緩地球暖化。未來,大愛感恩科技將再拓點進入到每個縣市,努力傳達環保的理念至每個民眾的心中。
閒餘之時不知該去哪嗎?到環保人文低碳概念館來趟心靈之旅吧!
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低碳概念館地址:台北市士林區文昌路68號 Read more
週五, 11 五 2012
週四, 10 五 2012
均優學習論壇 傳遞環保理念
- Article Details

參與論壇的學員在課間休息時間,紛紛前往大愛感恩科技的攤位參觀。一方面對於寶特瓶回收能做出如此多元化的環保紡織品,感到極為讚賞外,也對大愛感恩科技一路以來在環保領域上發揮的社會良能給予諸多肯定。現場展示的「綠色環保毛毯」,除了完全採用大愛環保紗製成,同時也獲得榮獲「德國萊因集團碳足跡」及「環保署產品碳足跡」雙認證,以及第一屆綠色典範產品獎的肯定。證實從原料到產品100%符合國際環保再生要求,也顯現大愛感恩科技綠色生產實力。
環保理念需要藉由不斷的宣導才能讓一般會眾了解,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於每個場合作延續源源不斷的活泉的堀井人,除了將符合環保理念的商品和節能減碳的環保理念「回收好,不用更好」帶給會眾以外,也期盼能呼籲更多會眾加入一起做環保,與地球共生息的行列。期許讓參與者藉由關懷生活環境中的人、事、物,更加認識這個世界的過去與現在,進而積極參與,構築屬於自己的未來。
Read more
週日, 06 五 2012
多倫多僑界活動 環保服裝秀
- Article Details
環保與紡織的結合,讓回收的寶特瓶延續了新的物命。
慈濟志工:「你看透氣(寶特瓶毛毯)、吸汗、透氣,然後呢,收起來(體積小),收起來可以當作我們這個背墊。」
這是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辦的「台灣傳統日」,慈濟受邀參加,希望將環保科技帶進加拿大主流社會。
台灣同鄉會會長 蔡承志:「能夠把現在的科技跟環保配合在一起,把一般人隨手丟棄的垃圾,把它能做這樣的回收,從來沒有想像過這個寶特瓶能夠變成衣服變成褲子,讓我覺得很讚歎。」
17位志工擔任模特兒,展示大愛感恩科技的各項環保織品,不僅讓大家開了眼界,也將台灣的環保成效推向國際舞台。
真善美志工 唐嘉濱 鍾弼超 程驤 加拿大報導(2012.05.03) Read more
週五, 04 五 2012
寶特瓶節能減碳知多少
- Article Details
瓶裝水的代價_台灣
耗水 |
製程中,每瓶耗費10.5公升的水冷卻、洗滌 |
排碳 |
每瓶排放93gCO2 |
耗油 |
每瓶用掉250毫升的石油 |
用量 |
台灣每年喝掉11億支瓶裝水,合計其他瓶裝飲料,至少用掉45億支寶特瓶,平均每人用掉200支。堆疊出3座101大樓、串起來繞台灣223圈、地球6.3圈。 |
資料來源:台灣行政院環保署 2010.4.6
瓶裝水的代價_全球
全球 |
全球一年售出1億5000萬噸瓶裝水=三座澄清湖水庫的水量=用掉1800萬桶原油、1300億加侖的水。 |
法國 |
運一公噸法國Evian礦泉水到澳洲雪梨=排放84公斤二氧化碳。 |
澳洲 |
澳洲人一年喝掉1億5000萬公升瓶裝水=排放1萬2000公噸二氧化碳。 |
美國 |
美國人一年喝掉新台幣3300億元瓶裝水=製瓶需150萬桶原油=10輛車的用油量。 |
美國 |
美國舊金山的公僕若改喝自來水=一年可省1650萬新台幣,可支付3600位學童的營養午餐。 |
美國 |
美國寶特瓶回收率僅20%=每天有4000萬個寶特瓶變垃圾燒掉或掩埋。 |
資料來源: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 Earth Policy Institute
回收寶特瓶代替焚化處理,節能又減碳
一支600ml (約27g)瓶=省16.2ml石油=減少63.4g CO2排放
一支1000ml (約41g)瓶=省 24.6ml石油=減少96.3g CO2排放
根據US EPA 提供之WARM計算
回收寶特瓶用以製造化纖酯粒,比較原生酯粒可節省之水資源
一支600ml (約27g)瓶=減少2.7L耗水
一支1000ml (約41g)瓶=減少4.1L耗水
根據生命週期(水足跡)計算
保特瓶節能減碳知多少
A. 根據泰山企業輕量瓶的資料─
瓶身重量 |
減少43%寶特瓶塑料使用 |
製程減碳 |
每支減排50 gCO2 全年減排55,000噸CO2 |
回收空間 |
節省70%堆放場地 全年省下半棟101大樓 |
節約塑料 |
一年節省10萬桶原油提煉塑料 |
平均30g/pc 寶特瓶,每支寶特瓶製造116gCO2
B. 根據環保署瓶裝水的製程資料-
耗水 |
製程中,每瓶耗費10.5公升的水冷卻、洗滌 |
排碳 |
每瓶排放93gCO2 |
耗油 |
每瓶用掉250毫升的石油 |
用量 |
台灣每年喝掉11億支瓶裝水,合計其他瓶裝飲料,至少用掉45億支寶特瓶,平均每人用掉200支。 堆疊出3座101大樓、串起來繞台灣223圈、地球6.3圈。 |
C.
101年度慈濟回收寶特瓶數量 |
總計 |
|||
顏色 |
白色透明 |
綠色 |
雜色 |
|
合計支數600c.c |
64,827,477 |
3,989,105 |
2,430,258 |
71,246,840 |
總重量(kg) |
1,684,224 |
116,238 |
69,790 |
1,870,253→1870噸 |
平均重量(g/支) |
25.98 |
29.14 |
28.72 |
27.95g |
回收600cc容量的寶特瓶,可減少0.0634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慈濟回收瓶的的減碳量為4,517,727kg
D.
原生製程 |
|
Recycled PET製程 |
PTA→PET yarn |
5,529 |
6,376 |
Petroleum to PTA |
7,926 |
|
總合 (MJ/1 metric ton pet) |
13,455 |
6,376 |
節能 |
52.6% |
以上資料來源:LIBOLON
原生製程 |
|
Recycled PET製程 |
PTA→PET yarn |
0.505 |
0.494 |
Petroleum to PTA |
0.583 |
|
總合 (MJ/1 metric ton pet) |
1,088 |
0.494 |
減碳 |
54.6% |
以上資料來源:LIBOLON
《經典》環保人 回收物 一粒種子生無量
- Article Details
環保毛毯的綠色傳奇
- Article Details
週六, 25 十月 2008 邱淑絹
2007年,國際油價從年初的每桶五十美元,飆升至一百美元;2007年7月,更逼近一百四十美元,攀上歷史新高。
「石油時代已經結束(The Oil Age is Over)」一文強調:「需要百萬年形成的石油蘊藏量,在人類歷史百年間就耗盡;若按目前的速度使用下去,將在四十年內告罄。」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報告更指出,在全球尋找新油氣田的成本愈來愈高,難度也愈來愈大。
因應石油危機,全球一片節能減碳的呼聲中,在台灣,有一項更切身、及時的環保工作,正悄悄進行中…
得知如此輕軟、溫暖的毛毯,來自寶特瓶回收再製時,
總引起人們難以置信的讚歎。
環保志工辛勤分類,結合人援會志工的紡織專業,
讓萬年不死的塑膠,重獲綠色新生命。
寶特瓶與紡織品
用心回收就能畫上等號
「地球資源有限,能再生利用最好。已經挖出來的石油,要使其能reuse(重複使用),或recycle(回收)。」專業於紡織的慈濟人援會志工羅忠祐表示,市面上的寶特瓶,是石油提煉的副產品—聚酯所做,它另外一個用途是紡織。
「若把寶特瓶回收後再融解,兩個性質就非常接近了。」輕輕一拈,羅忠祐將難以對等的寶特瓶與紡織品,輕易畫上等號。
1997年間,紡織業者發現寶特瓶再生利用的價值,羅忠祐是其中一位。他懷抱熱誠,號召志同道合的朋友投入寶特瓶織品研發工作;卻因寶特瓶回收過程沒有人力能徹底分類、清洗,研發工作一度中斷。
2000年初,羅忠祐前往美國參加紡織展,結識身為慈濟志工的同業黃華德;在黃華德接引下,於2004年加入慈濟人援會,使再生織品開發工作有了新的契機。
羅忠祐說:「慈濟在台灣有四千五百多個環保點,六萬兩千多位志工,回收分類做得很徹底,正好解決我們遇到的瓶頸。」
志工回收的寶特瓶,經過分類、去蓋後,將瓶身踩扁裝袋,回收工作即告完成。裝袋的瓶身,送至塑膠加工廠切片漂洗,製成再生聚酯粒子,再送紡紗廠抽絲、織布、裁切,一條輕軟、溫暖的毛毯即完成了。
環保毛毯自2006年初開發,年底進入量產。截至2008年9月已製成十五萬兩千多條毛毯,全由慈濟北區環保志工回收寶特瓶提供製作。
慈濟人援會召集人黃華德表示, 環保毛毯 比一般棉質衣物輕軟,既環保又兼顧使用品質。目前除供台灣冬令發放,亦先後送達巴基斯坦、美國、菲律賓、斯里蘭卡等國賑災,予受災民眾溫暖。
綠色設計還原物命
不死塑膠、愛心不息
寶特瓶與布匹,看似迥異的物品,材料卻相同。志工回收後,透過再生製作,還予它更有價值的物命,讓資源生生不息;羅忠祐深覺意義大不同。
「寶特瓶變成環保毛毯後,可如衣服般水洗、重複使用;將來亦可再回收重製,這叫『石油難生,塑膠不死』。志工做環保,可轉化為慈善用途,真正是『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
然而,並非所有寶特瓶均適合回收作為紡織用。羅忠祐舉例,用來裝盛食品飲料、回收標誌標示「1」的透明瓶身,具有高純度聚酯,是最佳的原料;但盛裝清潔產品和化學劑等有害物質的瓶子,則不在重製範圍內。
拿起一塊綠色樣品布,羅忠祐說:「這是由綠色寶特瓶所製成。原來的材質是什麼色,就做成什麼色的布,不會產生色差,也不會褪色。這是種綠色設計,也叫清潔生產,生產過程中不會製造新的廢棄物。」
羅忠祐強調,染一公斤布,需要耗費一百公斤的水,這些廢水若流進河川,將嚴重污染大地。「慈濟提倡環保節能,環保毛毯 所使用的藏青色,是在抽紗時放入染料,織出來的布不需染色,省水減碳,又不致污染大地。」
位在台北大湖公園旁的慈濟內湖聯絡處,志工各司其職地製作毛毯——拉布、裁剪、拷克,畫上記號後燙上慈濟標誌,再用心折疊、小心裝箱;等著裝上貨運,將綿綿愛心送到世界各地需要的角落。
除了毛毯和衛生衣,人援會衣物組團隊亦開發以寶特瓶再生,製成藍天白雲志工服、醫院床單、醫師袍與護士服等,「工廠生產線上的廢紗、損壞的衣服等,由聚酯原料製成的織品,都能回收再製。」
羅忠祐等人歷經失敗,卻堅持在研發路上孜孜不倦、終至成功。「There is only one planet. 至今為止,宇宙裏只有一個地球蘊藏石油能源,我們能不愛護她,與她共生息嗎?」
環保毛毯
‧大塊「寶特瓶磚」送入塑膠加工廠切片製成細粒,再送到紡紗廠抽絲,最後到紡織廠織成布匹
‧一條約一公斤重,長兩百三十公分、寬一百八十公分的毛毯,約由七十八支寶特瓶製成
‧內湖環保站志工將一卷卷布料裁剪整燙為成品,集結無數愛心製成的 環保毛毯 ,除極具保暖功能,使用日久後亦能再度回收
地球塑膠危機
‧1941年,英國化學家溫菲爾德與迪克生(J.R.Whinfield & J.T. Dickson)由石油副產品乙烯原料中提煉出二醇,與對苯二甲酸聚合,得到高分子化合物「聚酯」(PET)
‧1975年,美國業者改良「聚酯」做成塑膠瓶;四年後,全球塑膠產量超過鋼鐵,地球全面邁入「塑膠時代」
‧2008年,英國《獨立報》報導,在浩瀚的太平洋海面上,發現「兩鍋垃圾湯」,其中多為塑膠垃圾,數量龐大、蔓延面積約為美國領土的兩倍大,舉世譁然
‧環保署統計,2007年台灣寶特瓶使用量超過四十二億支,創歷史新高;而冷飲用的PP杯和保麗龍杯,數量尤其可觀
‧縱然寶特瓶可回收製成毛毯,但製造、回收寶特瓶過程仍會產生溫室氣體;近年國際社會開始推廣「拒喝瓶裝水」運動
文章資料來源:慈濟全球資訊網
衣世代 衣覺醒 穿透服飾的消費文化
- Article Details
撰文/居芮筠(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攝影組召集人)
猜猜這是哪種生活物件?
當男人擁有它,就變成帥哥;當女人擁有它,男人就失了魂;當它遇見名人,就成為潮流;當它遇見老百姓,生活就有了溫暖;當它登上伸展台,就成為時尚;當它走入博物館,就成為了文化。
無論性別貴賤,衣服無疑是生活必需品,從出生到老去,衣服表面上替我們保暖、擋風,實際上也透過各式的色彩、剪裁和質料,裝飾了我們的外表、彰顯了社會地位、甚至洩漏了個性。
人類從披上一張獸皮或樹皮開始,文明指數也進化了。隨著生活型態的變遷,人類因時、因地制宜,先是取得皮毛、樹葉,後又流通棉、麻和蠶絲,將服裝的發展推向精緻的紡織工業。
工業革命之後,機器大規模生產,降低了成本,原本在早年社會中,僅上流階層負擔得起的訂製服,因價格下降而普及於平民百姓之中。
時至今日,台灣街頭的服飾店幾乎是三步一小家、五步一大家。「一件一九九,三件五百,最後限時降價,買到賺到哦!」店內的大聲公重覆播放著促銷方案,櫃子上堆疊如小山的T恤,衣架上吊掛整齊的襯衫和長褲,多元化的選擇,加上三不五時的換季、出清和週年慶所推出的各式折扣,總能輕易讓人再掏個幾百塊,多帶一件不在購物清單上的衣服。
除了實體店家,網路商店的竄起也不容忽視。根據美國eBay的統計,該網站平均每三秒賣出一件衣服,相較於其他商品,其銷售速度名列第一。更新奇的是,台灣的百貨公司裡,甚至出現了T恤自動販賣機。便利、迅速、選擇多樣、管道多元,改變了現代人的購衣模式,而商家不斷推陳出新,讓消費者隨時受到誘惑。從前是一件衣服穿到破,現在則是穿不舊,因為衣服已不再只是單純作蔽體之用,而成為一種商品,輪替率高,不可否認也豐富了人生。
現代人的衣櫃裡,彷彿永遠都少一件。然而,根據英國的一項調查顯示,一個女人的衣櫥裡,平均有二十二件衣服從來沒有穿過,也捨不得丟。這些衣物多半來自衝動性購買,包括限時限量的特價商品。
當你走進衣帽間,煩惱著明天要穿什麼的時候,可曾想過市面上這彷彿取之不盡的衣服是從哪裡來的?當衣服風塵僕僕來到明亮的商店、被店員捧在掌心推銷之前,究竟經過了什麼樣的旅行?買便宜的衣服,消費者對得起自己的荷包,但是否對得起製作衣服的人?扣掉行銷、人事等種種成本,能剩下多少給付工資?
時光追溯至十九世紀末,工業革命進入尾聲,因機械化而產生的大量便宜成衣現象,促成了成衣產業。約莫一八八○年代開始,大規模的歐洲難民因饑荒、政治等問題逃難到美國紐約,形成了大量女工。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貼.身.危.機】
多數人在挑選衣服時,都優先考慮外觀、顏色、價格及合身與否,很少去細究它在後加工時,使用了什麼添加物,讓衣服看起來鮮豔或筆直。繽紛的顏色讓服飾看似增加了生命力,但裡面卻可能暗藏風險。
在染色過程中所使用的偶氮染料,會對皮膚產生刺激,而且有致癌的疑慮;很多顏色鮮豔的服飾含有一種叫做芳香胺的染劑,被皮膚吸收後,在人體內產生反應,形成致癌化合物。而且芳香胺不溶於水,就算把衣服洗過,恐怕也無法完全清除。這種染料除了價格低廉之外,也因為它的色種齊全、著色力強、顏色鮮亮,以及色牢度高,所以在紡織業界廣泛使用。
資深紡織服裝業工作者郭敘吟直言,「前幾次洗過會褪色的衣服其實還好,不會褪的可能加了很多定型染劑。」那麼天然染料是否就沒問題呢?事實上,天然染料的色澤往往比較暗沉,常需要添加染助劑固色,因此也可能造成重金屬如鉻、鉛、鎘等殘留在衣物上。
除了染料,添加物也不乏危機。新衣服(尤其是牛仔褲)看起來筆挺或許很賞心悅目,但有可能是添加了超量的甲醛,會引起過敏、溼疹等皮膚病,也可能影響生育。最後,衣服乾洗時所使用的傳統化學藥劑四氯乙烯,證實會引起頭痛和哮喘。
環保署已將紡織相關的有毒物質列管為禁止或限用,同時,化學用料的危險性確實也不應以偏概全,只是,一般民眾在選擇衣服時,還是得三思。郭敘吟強調,「深色及有怪味的不要買,價格當然也不能太便宜。」畢竟在全球化的服裝市場上,管制和檢驗的範圍仍有死角。
Read more
週四, 03 五 2012
落實環保教育 大愛無國界
- Article Details

桐花祭登場 推動一日五善
- Article Details

週三, 02 五 2012
推環保 教育撼動東莞展
- Article Details

東莞志工 歡喜承擔
「這木材是投射燈用的!」從厚街過來的慈濟志工黃銀孝師兄在忙著處理展示架上的投射燈。只看到黃銀孝師兄爬上爬下,把會場上的電線和燈裝置好,雖然時間緊迫,但是他還是氣定神閒,不急不徐地把需要完成的事情給處理好。
在會場的另外一角,劉紹儀師姊像孩子般在“玩拼圖”,「我在拼“大愛感恩科技”!」全神貫注的神情,讓人感動,原來用心是這麼的單純!
「東莞從來沒有像這樣的展覽,藉此向大陸會眾來推廣環保及大愛的品牌,想要告訴大家把資源如寶特瓶來變成黃金。」從台灣遠道而來的大愛感恩科技團隊的周宗翰師兄在會場說明。
環保製品 吸引人潮
這次來到東莞國際會展中心參展的大愛感恩科技,以環保的概念,帶給民眾簡約、清爽的不同選擇。不用石油、棉,改用回收寶特瓶製作、製程中是以寶特瓶原色,而不是變成布之後再經過一道後染的程序。在顏色上是以環保織品的原色為主,像是綠、白。在材質中加入咖啡渣,增加吸臭功能,並降低紡織密度,清爽透風。每件商品都有清楚標示寶特瓶的使用數量,以及能源的節約量。同時也告訴大家環保從日常生活的衣著中,就能開始。
參觀人士蒞臨展位時,東莞的慈濟志工們使出全力,詳盡地、細心地介紹產品的特色及成立大愛感恩科技的目的,期望經由面對面的說明和實際產品的展現,能呼籲更多的廠商一起來響應使用環保材質,減少耗費地球的能源。參觀人潮絡驛不絕,環保製品吸引許多會眾駐足。駐足的會眾有許多不解,師兄、師姊們非常有耐心的一一解答,解除疑慮,會眾也覺得十分的神奇,會驚訝一個小小的寶特瓶如何會變成這種手感溫柔的各種紡織用品,樂於接受把資源變黃金這種環保理念。在智慧生活體驗館裡,小小的攤位上,綠白相間的環保衣物,精緻的擺放在電視下面,電視裡不斷的播放環保片段。「在大陸好多人都不知道這種資源是怎麼回收製作的,接觸到這些產品明白這樣的方法也可以回饋地球,愛護地球,真的很好!」與會的會眾如是說。
當地媒體採訪 把握因緣推廣
東莞電視台記者張雪芬及攝像師方毓新先生來採訪江志超師兄,

大愛感恩科技名字的由來是「大愛眾生 感恩大地」,就是秉持著 證嚴法師的「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期盼帶動更多人,一起用愛和智慧守護大地。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是希望能讓更多人加入環保的愛心接力與正面循環,為環境注入一股愛心的清流,與地球共生息。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菩薩回收回來的資源製成產品,如此善的循環愈擴愈大,透過會眾看到產品的喜悅,而進行愛護好地球,環保減碳的理念。會眾通過慈濟志工們的愛心了解物件的生命歷程,以「續物命,造福慧。」
【文:人文真善美志工 易麗華 古細鳳 邱淑美 劉軍】
Read more
大愛感恩科技 士林店開幕
- Article Details
(2012.05.01)眾人齊力,拉下布條,大愛感恩科技的第七間低碳概念館,在士林開幕了,這也是目前最大的概念館。
慈濟志工 鄭青輝
(在這個地區有這個開幕儀式,其實我們真的要很感恩,我們所有的大德,還有師姐師兄 提供充分的場地)
全台最大概念館 全低碳環保打造
館內除了環保衣物,連裝潢素材也很環保,像是更衣室的簾子,是用環保織布所做,另外還可以看到回收紙管、用廢棄木屑做的木板等,落實低碳生活的概念。
慈濟志工
孫若男
(這邊兩間店租給人家時限到期了,所以我就把它租下來,一個想變成靜思書軒,另外一個我想大愛感恩科技)
逛完概念館,滿足生活上的環保,特別的是,旁邊緊鄰著靜思書軒,可閱讀證嚴法師的法語,或各種沉澱心靈的書籍,書軒設有共修的空間,不定時舉辦讀書會和講座,聆聽分享,提升智慧。
蔡佳珍 李建寬 台北報導
(2012.05.0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