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2012
週四, 15 三月 2012
大愛感恩科技 香港參展吸睛
- Article Details
香港國際成衣展,台灣以環保為主題,受邀參展,其中大愛感恩科技,用回收寶特瓶做成的衣服毛毯,讓廠商驚艷,負責介紹的是來自台灣的學者,高分子研究所博士陳進來,用他的觀點來說明,更具有說服力。
黑色的大衣,綠色的外套,還有保暖的毛毯,甚至是小嬰兒穿的娃娃鞋,摸起來手感好,穿起來也好看,來看展的香港民眾,實在很難想像,這些都是用回收寶特瓶做成。
慈濟志工 與 民眾:「用寶特瓶做的,用寶特瓶做的,所以很有意思,很有意思,摸起來感覺如何,很好很柔不會粗。」
民眾:「很舒服很漂亮,我將來會買一點給我的小孫女回去。」
香港國際成衣展,是亞洲業界一大盛事,台灣這次以環保美學與創新為主題,大愛感恩科技獲邀參加,除了有實品展現,也用海報說明,如何化不可能為可能,高分子工程研究學博士陳進來,負責攤位介紹,以科學觀點來說明大愛感恩科技產品製作流程,更有說服力。
台科大高分子研究所博士 陳進來:「把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可以造清流,清流可以繞全球,我想這個就是我們綠色環保的一個核心價值。」
台灣紡拓會科長 劉瑋瑩:「有環保人文愛心接力,還有完全回饋這樣一個概念,大愛感恩科技紡織品,能得到更多的一個回響。」
展覽現場,看見的不只是台灣的紡織高科技,還有愛的循環。
資料來源:大愛電視台 Read more
十萬人Live 晚會 園丁福田
- Article Details

晚會結合了各單位,表演具有中菲特色的文藝節目,體現菲華社會的和諧。菲律賓副總統及馬尼拉市長皆應邀出席,當晚的觀眾達近十萬人,整個晚會透過ABS-CBN二號電視台,向全菲律賓作現場直播。
十萬人熱烈場合 大地園丁踏實耕耘
這次活動,慈濟菲律賓分會共有四百位志工共襄盛舉。除了由三十位本土慈青及志工以環保為主題,表演《大地的園丁》的手語,提醒大家在新的一年,要力行環保愛護地球以外;更在會場四周搭起帳篷,設立環保回收點,志工也穿梭在人群中,收集民眾的回收物,同時宣導環保觀念。
瑪莉(Mary Grace Cantonjos)是參與手語表演的本土慈青,對於能在春節晚會中演出,她深感榮幸。「我很高興能成為演出的慈青的一員,我希望透過我們的表演,能夠跟大家分享新的一年,也是我們保護地球新的開始。」這群年輕人不只是用手語宣導環保觀念,更在演出後身體力行,跟著其他的本土志工,拿著夾子和垃圾袋,在現場巡迴收集回收物。
當眾人沈浸在晚會熱鬧歡樂的氣氛中,慈濟志工們則揮汗在廣大的倫禮沓公園內做資源回收,撿起民眾用過即丟的寶特瓶。
一位本土志工伊美黛(Imelda Bongar)表示:「很多人不知道正確的資源回收觀念,因此他們把像寶特瓶隨意丟棄,我們就把這些東西撿起來並分類好。」伊美黛也發現,民眾都對他們的作法很好奇,所以志工們也藉機會向民眾分享慈濟的環保觀念。
看見愛心科技 不讓資源棄於地
慈濟志工在環保回收點內,展示了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用寶特瓶製成的衣服和毛毯,吸引了許多民眾前來了解。本土志工一一向民眾說明環保毛毯的製作過程,更分享近期在南部的賑災,即是發放環保毛毯,讓災民溫暖過年。

一年前,曾經到慈濟義診中心檢查眼睛的民眾卡爾敏(Carmen Casado),在這裡看到慈濟的環保回收點,很欣喜自己能夠更進一步地了解慈濟的志業。
卡爾敏表示:「我很驚訝,原來慈濟不只是在救助貧病,也很致力在推動環保。人們購物後就隨意丟棄,並沒有去細想其實那也是資源。慈濟的環保產品教我們資源回收的重要性。我們都能學習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這樣就能再利用這些資源。」
當晚會於半夜十二點半結束後,人潮逐漸散盡,唯有彎著腰做資源回收的慈濟志工們,仍舊繼續守著本份,用雙手愛護著這片大地。
資料來源:慈濟全球資訊網
(文:黃解放 菲律賓馬尼拉報導 2012/01/23) Read more
週三, 14 三月 2012
2012,4/12-5/6大愛感恩即將參與-大直綺麗館兩週年慶
- Article Details
【活動時間】:2012年4月12日~5月6日
【活動地點】:台北市內湖區大直明水路575號B1 Read more
嬰兒車凸歸庄頭 廿年如一
- Article Details

全省眾多的環保站,發揮教育功能,又能讓志工隨時付出的地方,其中,神岡豐洲環保教育站是由無數的(環保)小點聚集而成,都能看到許多老菩薩無私的付出,只期待大地會更好;許施真阿嬤的女兒許素青從1991年受證後,就開始帶著媽媽做環保,到如今已21年了,仍以實踐的願行,天天力行環保,守護大地。
苦過啟發助人願 能做是福單純念
出生於民國18年的許施真阿嬤,嫁入許家時,家中經濟非常的富有,經過許多的無奈,阿嬤變得需靠自己的雙手,替幾戶人家洗衣以養育三女一子。出生於彰化鹿港,持有道地海口腔調的施真阿嬤,個子嬌小、慈顏善目,不多話卻擁有無窮的耐力,更有智慧的力行環保。談起做環保,施真阿嬤說:「能行動就要做,做得非常歡喜。」
施真阿嬤以一口流利的閩南語陳述:「大約在20年前,大女兒許素青接觸慈濟後,在參與培訓過程,非常有智慧的帶著我做好事。就一直做,一直做也不知多久了。只要有勤務我們母女就約好一起去,環保、社區愛灑、遠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做打掃工作,星期假日還例行到豐原靜思堂做福田志工。」
當初的一念心,也因自己曾經是苦過來的人,在那艱苦當下,母女總想著有朝一日,日子過得去了也要來幫助別人;當時的施真阿嬤不知道這就是一種發願,但也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念頭,剛好遇上了慈濟有這一畝福田,讓阿嬤持續耕耘。
許素青說:「環保對媽媽來說比較方便,她隨時都可以做;媽媽認為她沒甚麼專長,唯有做環保她『卡有法度(台語)』,就這樣讓她有發揮的空間。」
女兒引渡母行善 勤能補拙恆持願
行孝是報恩,許素青不斷讓母親有接觸佛法的機會,從心經的錄音帶開始,施真阿嬤自認自己沒讀書、不識字,但她知道一定要用心。因此,她接著勤誦大悲咒、七字真言、往生咒、藥師經透過聽,每天不間斷用心聆聽佛經梵音,持續21年的早晚課唸佛,已是習以為常。
於1991年受證的許素青回想當初,非常感恩母親,那時候孩子都還小,還沒讀幼稚園,兩個孩子都交給媽媽帶,一路上真的要感恩媽媽。她也很聽上人的話,每天的靜思晨語都很認真聽,很落實在生活上,將上人的教導落實在簡單的生活中,做就對了。

施真阿嬤總說:「阮不會,攏嘛要花更多時間(閩南語)學。」清晨3點起床做早課,從一句ㄧ字的跟著唸,到現在都能背誦(經文)也縮短時間,就如靜思語:「有心就不難」。堅持做一件對的事,那份恆心,阿嬤堅定地說:「不敢休息,阮ㄟ頭腦不太好,休息就會忘記(台語)。」
嬰兒車凸歸庄頭 靜心淨心好修行
早期做完早課,大約需要1個小時半至兩小時,現在熟練了,早課結束約清晨4點就能出門,阿嬤在昏暗天色中,仍風雨無阻、精神奕奕地推著小嬰兒車,開始一天的環保路。從自家的門口起徒步行走於街頭巷尾,看到許多住家居民早已將物資打包整理分類好,放置門庭柱旁,阿嬤都會感嘆說:「早期很多很多可以撿,現在有很多人撿拾了,所以會比較少(閩南語)。」
回收物疊滿嬰兒車,繞著社口街一圈,大約需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把垃圾載回堆放在社區的小巷道旁。如果早回來趕得上靜思晨語時間,阿嬤打開大愛臺,收看上人的法,阿嬤說:「加減看聽上人的法,撿起來用,把它放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可以讓我的心能靜下來,如果沒有這條(慈濟)路走,也不知道會變怎樣?有這條路哪走哪歡喜,哪做哪健康。(台語)」
天氣冷颼颼,阿嬤不懼寒冷,行走在黑暗的街道中,那份堅持做環保的心,已經習以為常了。每天的上人開示,阿嬤認真聽,在稍做休息後,6點30分再次出門,手邊的載運工具也從嬰兒車,隨著回收物越來越多,便更換一部四輪寬大的手推車繼續她的環保行。
認真勤做獲肯定 度眾同行環保路
多年來,每到第二站回收點「達聖佛堂」,神岡區公所的垃圾車播放〈少女的祈禱〉熟悉的樂音,就是社區倒垃圾的時間,當區的居民都知道,有一位慈濟環保阿嬤,非常忠心為慈濟付出,要幫上人一點一滴的匯聚善業,再辛苦也要來定點等候鄉民拿來的資源回收。大家知道阿嬤的心意,即便環保車就在前方,還是會拿給阿嬤。
路人會詢問現在紙板的價格多少?阿嬤都會回說:「阮不曾拿去賣,哪ㄟ知影多少錢(閩南語)。」付出無所求又能當做運動,對阿嬤來說就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
鄰居也會說:「她是認真撿拾回收啦,可是那些都是沒錢的。」施真阿嬤非常有智慧的回應:「甘願做,心情真輕鬆的,我就會起歡喜心,每天攏過得真快樂的日子(閩南語)。」
也因這份堅持,打動了對面的鄰居,比阿嬤年長3歲的邱太太,不論天氣晴天或雨天,兩人共同扶持著手推車凸歸庄頭,路線相當熟悉;工廠的鐵渣或商店的紙箱、瓶瓶罐罐,兩人撿拾著資源回收的寶物,樂此不疲。
持初衷恆一念 力行環保守護大地
下午3點時刻,左鄰右舍的長者,拿著小椅凳,聚集門外聊天,旁邊就能看到施真阿嬤,穿上圍裙戴上手套、帽子、口罩,把早上、下午撿拾載回的東西一一分類,有髒的便當盒、瓶罐沖洗乾淨,再將寶物整齊放置於鄰家牆邊一隅,等待每星期五環保志工盧火青定時載送。
盧火青說:「載了九年的環保點,阿嬤的分類最徹底,也最乾淨,非常佩服她的那份心。」
長年的耕耘環保福田,打動住家斜對角體弱多病的戴素絨,雖然身體有病,只要還有些許的體力,阿嬤又有了同伴,下午時段都能看到她們的身影。施真阿嬤永不放棄自己簡單的心念,以實踐的願行,天天力行環保,守護大地。
資料來源:慈濟全球資訊網
(文:劉明月、林寶蘭 臺中神崗報導 2011/12/31)
環保志工 杞子的悲歡歲月
- Article Details

手弒萬生靈 做環保得救贖
「直到往生,剛好嫁給他五十年。」午后的風,輕拂過杞子佈滿歲月刻痕的臉龐。七十五歲的杞子坐在輪椅裡,深邃的眼神飄向遠方,回首來時路,這五十年漫長的婚姻所帶給她的,幾乎只有三個字:「好折磨!」
結婚以來,丈夫高天續沒固定工作,嗜酒、賭、檳榔,又夾帶令人無法招架的大男人主義。任勞任怨的杞子,除了一肩挑起扶養五個兒子的重擔外,還必須聽命於丈夫,不能有所違逆。
天續愛電魚,常常裝上電池,半夜驅車至海邊電吳郭魚。電回來的魚,會要求她馬上宰殺。她不敢不從,於是半夜一點抓回來就一點殺,兩點抓回來就兩點殺,沒殺完不能睡覺。如此殺了十幾年的魚,所造罪業令她魂牽夢繫。有人說:「可以念佛回向給這些眾生」,想到成千上萬條枉死的冤魂,杞子說:「我怎麼敢唸?」一顆心始終懸掛著。
1990年證嚴上人發起「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妹妹黃秋香為她帶來這個訊息,讓她倉皇的心找到安定的力量。她開始大街小巷沿途撿回收,清晨四點多撿到七點,上完一天的工後,晚上煮完飯再去撿到八、九點。因為她知道,撿「回收」就是撿「福氣」,除了可以救地球,還可以救人。而積壓在心靈深處,那一股揮之不去的夢魘,也希望透過付出而得到救贖。
杞子虔誠的一念心,感動了天續也加入回收的行列。天續在家附近九樓工地做粗工,每當工作之餘,會去撿拾工地裡隨處丟棄的回收物,從九樓一路撿下來。看著三噸半的卡車上,堆滿了黃金般閃亮的愛心,量多時,一星期兩卡車還載不完,夫妻倆總是相視而笑,這樣的日子,過了十個年頭。

無畏百般撓 矢志行善終不悔
怎奈平地起風雲,天續道心不堅定,聽信旁人不實謠言:「你們這些傻瓜,賺錢給別人享受,給別人拿去吃大魚大肉。」從此,天續不但回收不撿了,還強行阻止杞子也不能撿。「證嚴法師度很多眾,救很多人,師父很偉大。」堅定的信念早已根植在杞子心中,豈是三言兩語所能動搖?於是在天續的威脅恫赫之下,杞子只好化明為暗,開始走入躲躲藏藏撿回收的日子。
杞子提心吊膽地與天續玩起捉迷藏的遊戲,他前腳出門,她後腳拎著袋子也出門。撿到的回收物,小心翼翼地分別藏在三個隱密的地方,才能不被他發現。「有一次出門撿回收,半路上被他抓到了,猛追過來要打我,拖著我要把我丟進大水溝,我大聲呼叫「阿彌佗佛」,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間他手一鬆,我趁機迅速衝進鄰居家裡躲起來。」
還有一次因為田裡沒工作,杞子大清早就來到安南環保站做分類,忘記了天續交代她要燒開水這件事。十點多,天續帶著一把大木棍,騎著機車,猛然衝進環保站,準備讓杞子飽餐一頓皮肉之痛。還好菩薩保佑,戰戰兢兢做分類的杞子,收到了志工通風報信,迅速躲進佛桌後面隱密處,免去了一場浩劫。
這樣謾罵、追打的日子,熬過了五年的時間,讓杞子心力交瘁。直到2005年,杞子因為血壓上升,引發腦中風。這時,天續追久了,也累了,終於明白無論如何阻撓,也改變不了杞子堅定的心念,只好「隨她去!」
每一件回收物,在杞子心目中,都是無比珍貴的寶物,因為它可以變成黃金去救人。所以中風後的杞子,並沒有因為身體的不適,就放棄了守護大地的弘願。撐著手腳不便的身軀,仍一步一步地彎腰撿拾著掉落在地上的「福氣」。
最佳母子檔 帶動鄰里做回收
老天爺或許洞悉杞子是經得起千錘百鍊的菩薩,於是又出了一個更嚴厲的考題。就在她中風一段時間後,再一次因為血壓飆高,引發二度中風,此時雙腳已不良於行,終至坐上了輪椅。
杞子心中牽掛的,永遠不是自己的身體,而是這些回收的資源,就算已經坐上了輪椅。「怎麼辦呢?總不能眼睜睜看著這些資源被送進焚化爐。」情急之下,杞子想到身邊的么兒高國豐。國豐於十六歲時,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長年來一直賦閒在家。杞子想盡辦法說動國豐,於是十二佃街頭,開始出現了這對母子輪椅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
除了刮風下雨之外,就算大過年,母子倆仍把握分分秒秒出門撿回收。杞子坐在輪椅上,雙手各提著一個大塑膠袋,當看到路邊有回收物時,馬上指揮國豐將輪椅停靠路邊,國豐便如獲至寶般地將回收物撿起來。有時沿途也會有人搬出廢棄電腦、電扇等大型回收物,母子倆就通力合作,杞子負責在路邊看顧,國豐則一件一件搬去回收點,成為守護地球的最佳拍檔。

壯碩的體格,俊秀的臉龐,國豐雙手緊握著輪椅的手把,受創的心靈裡醞釀著高人一等的智慧:「做回收很快樂,可以到處跑來跑去,身體較暖和,而且環境比較不會有氣味,可以保護地球。」
鄰居潘先生看到國豐推著母親前來,隨即拿出家中存放的回收物,一邊放進杞子的大塑膠袋,一邊說:「阿桑」(台語伯母之意)常來我家載回收物,所以我家的垃圾量少很多,我本來不知道保麗龍可以回收,是阿桑告訴我的。」潘先生深受這對母子所感動,又說「阿桑就像自己的家人,這條巷子,甚至整個十二佃社區會做資源回收,都是她帶動的。對她,我只有感動與感恩。」
資料來源:慈濟全球資訊網
(文:黃惠珠 臺南報導 201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