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新大學生 回收不畏低溫
- 詳細內容
- 發佈於:2011-01-23, 週日 15:42

『三毒姊妹花』 學子體悟化行動
慈濟志工黃文川向所有師生介紹「慈濟環保二十年」,是如何從一雙手開始,以及證嚴上人慈示「清淨在源頭」,要環保精緻化的重要性,藉由影片讓大家了解世紀劇毒之『三毒姊妹花』:保麗龍、塑膠袋、免洗筷對環境的危害。黃師兄說出自己隨身攜帶環保碗筷的習慣,希望學生能從日常生活中去改變,盡量不再使用一次性之用品。
志工講解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如何將寶特瓶製成國際賑災所用的毛毯及生活中的衣物,同學們傳看產品時,一邊觸摸一邊讚歎科技之神奇,志工不忘叮嚀:「寶特瓶雖可再利用,但最好還是不要買瓶裝水,才是真正的清淨在源頭。」

師生環保體驗 簡樸生活從「心」做起
戴上口罩與手套後,女同學們隨著師姊去做塑膠袋的分類,男同學則將環保車載回來的一袋袋資源回收物,分門別類的放入不同回收籃中,經環保志工的指導後,他們很快的即能正確的分出鐵罐與鋁罐、寶特瓶與雜罐、白紙報紙與雜紙的不同。
經濟系一年級戴碩亨同學表示:「今天獲得了很多有關環保的新知識,為了愛護我們的地球,我會盡量少用免洗碗筷,並做好垃圾分類,也會請媽媽一起做環保。」因為在外讀書,很難做到完全不使用免洗餐具,現在已隨身帶環保杯,將來會再隨身帶環保筷。
三年級學姊趙子瑄說:「大阿姨是慈濟人,所以我對慈濟做資源回收已有一點暸解,但今天更知道三毒姐妹花的可怕,一定會盡量少用;回到學校後會勸導學弟妹們不再亂丟垃圾,要確實分類,放在不同資源回收筒中。」
跟著學生一起動手做分類的周主任很高興的表示:「讓學生來實做真的很好,有些孩子拼命打工,又把賺來的錢吃吃喝喝、東買西買花費殆盡,經過環保課程與實做,或許會讓他們反省真正的環保是生活簡樸。」
時間在大家忙著分類中很快就近十二點了,當日的香積師姊陳雪毓特地為學生煮了一大鍋的芋頭米粉湯。在寒冷的週日中午,一碗熱騰騰的愛心米粉,溫暖了學生的胃,也溫暖了學生的心。
望著學生帶著笑容離去的背影,真的是「福從做中得歡喜」,他們今天來此認真的學習,快樂的做資源分類,希望他們就是一粒粒的環保種子,將來能為地球闢出一方淨土。【更詳盡報導 請參閱慈濟社區網】
(文:王慶平 台北文山報導 201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