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內湖園區 觸動澳洲議員
- 詳細內容
- 發佈於:2010-11-24, 週三 15:09

紐澳東南亞精英 訪內湖園區深感動
在細雨霏霏下,今天(11/19)紐澳及東南亞傑出青年台灣研習營一團七十六人,於早上九點抵達內湖環保站參訪。在為期十天的會議中,今天是最後兩天的行程。在慈濟內湖環保站兩個小時的行程裡,是要團員了解台灣社會福利,特別是佛教慈濟基金會的環保運作情況。
團員分兩隊,分別由志工鄭振峰與林正元擔任解說。團員們先至環保站體驗環保分類,中途經過惜福屋,聽到導覽師兄解說,有些人也進去選購。有的女團員很好奇這些二手服飾的品質,在旁瀏覽觀看;也有男性團員對領帶或書籍很有興趣。
進入環保站,團員們聽著導覽解說環保分類,不斷提問題。雖然語言不通,看著老菩薩熟練的將寶特瓶與瓶蓋分開分類;兩位來自昆士蘭的議員與部分團員圍在一旁充滿好奇,當知道寶特瓶可以製成毛毯及分類的意義,還有瓶蓋的硬膠處理後,與木材混和可蓋房子,大家都不停地直呼「太厲害了!」。

提問踴躍 想深入瞭解慈濟
在人文館,團員觀看影片。內容從慈濟的四大志業、八大腳印的影片,還有國際賑災包括:印尼、馬來西亞、澳洲慈濟人的善行與關懷活動,引起團員很大的迴響。有人詢問慈濟志業如何從出家人出發,卻能號召這麼多人成立組織,成為國濟賑災的前鋒;也有人對慈濟如何招募志工?慈濟的捐款有沒有扣稅等提出詢問。這些來自紐澳與東南亞國家,在政經界非常活耀的菁英,都非常專注想瞭解,導覽志工也一一回答。
印尼國家科學研究院院員Bahtiar Rifai對內湖環保站吸引這麼多人在此活動,而且很有制度,覺得很驚訝!特別這是從一個信念開始,再結合環保,讓他很感動。他希望這個環保模式可以在其他國家生根。有團員則對整個參訪感觸很深,認為「資源回收」這件事很有遠見,也很科學,而慈濟還重視「教育」,他覺得很好。
來自澳洲,為昆士蘭州自由國家黨州議員Andrew Cary Powell,從參訪開始,就與另一位議員Andrew Peter Cripps一直對內湖環保站保持高度興趣,也不斷提出問題。他看到老菩薩熟練的分類動作印象非常深刻,當聽到寶特瓶可製毛毯與襯衫,以及寶特瓶的硬膠可以與木材混合成為蓋房子的材料,覺得好厲害,直說這是

最年長環保志工 澳洲州議員心有感
紐西蘭社區部長兼社會發展部副部長機要秘書Malo Antonio Ah-You,看到現場老菩薩專注做資源回收,對慈濟將環保與社區結合,吸引社區長者到內湖環保站,讓他們彼此溝通,保持忙碌的現象,以及透過對慈濟給與的環保觀念,進而參與社區,這樣的雙向運作,讓他印象很深刻。
或許受到慈濟精神與影片的感動,在離去之際,許多人自動在人文館前的竹筒投入愛心捐款,還有十多人留下名片,希望內湖環保站能將影片的資料傳給他們,他們想要進一步了解慈濟基金會。而昆士蘭自由國家黨州議員Andrew Peter Cripps在臨走前,還親自前往拆解區,將宛如昆士蘭地形的徽章贈送給內湖環保站最年長的志工──八十七歲的徐平,他除了親手別上徽章,還跟他說:「你做的很棒!」,表達自己對他的敬意。
約十一點多,團員帶著收穫滿滿的心情離開,這趟內湖環保站的參訪活動,也在一片感動聲中圓滿結束。
(文:王乙喬 台北內湖報導 2010/11/19)
File don't ex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