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蓋變洗手台 主婦的巧思
- 詳細內容
- 發佈於:2010-06-07, 週一 17:43

小鍋蓋大妙用 師姊巧思教人拍案
來來往往在內湖環保站的人,都使用過這些炒鍋洗手台,但不說沒人知道它們竟是中式炒鍋的鍋蓋。四年前(2006),在慈濟四十周年慶時,內湖環保站志工陳銘烜想重做洗手台,侯陳淑敏得知後,要陳銘烜不用花錢,並從自家工廠拿來回收的不鏽鋼中式炒鍋鍋蓋給他。
今年(2010)六十四歲的侯陳淑敏,經營廢五金生意三十多年,因為曾在南部看到有人在中式炒菜鐵鍋的鍋底底部鑽孔,充作流理枱洗手槽而觸發創意。但她認為鐵鍋易生繡不美觀,而且由於鍋底深,水嘩啦嘩啦的流,不節水,於是腦筋動到自家經營的廢五金生意。
侯陳淑敏解釋,「不鏽鋼材質才能保持洗手台乾淨美觀」,她將這個創意告訴陳銘烜,陳銘烜如獲至寶,於是再請做電錶箱和做鐵工的志工加工,合力將鍋蓋洗手台固定在牆面上,裝上水管、水龍頭流量控制閥就大功告成。
「這樣不但有創意又環保」,陳銘烜表示技術都是來自自家的志工,所費僅是些微的材料錢,他並希望把這樣的創意與做法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多珍惜一點 水節流一點

這是老阿嬤的智慧,早年物資缺乏時,必需想方設法利用身邊有限的物質充作他途,以便利自己的生活。侯陳淑敏是白手起家的生意人,當年邊做邊學,對很多回收資源的特性與功能瞭若指掌,也成了她廢物利用的最佳來源。不同於現在的年輕人,凡事「商業考量」、「用買的就好」,生意人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同時扼殺了我們的創意,並為文明的社會帶來更多不文明的垃圾。
File don't exists.
.點選上方,觀賞影片.
(撰文者:陳怡君 報導:慈濟基金會秘書處)